题名 IMO的SOx标准强化对亚洲地区船舶用燃料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宋锦玉
闫玉玲
宋官龙
史春薇
机构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出处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90-1795,1801,共7页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合作项目(201908210456)
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L2017LQN002)。
文摘
针对MARPPOL公约附则Ⅵ中SOx标准的实施,简单介绍了MARPPOL公约、MARPPOL公约附则Ⅵ中的SOx标准及其应对方法,简述了船舶用燃料及其制造流程。应对SOx标准的方法有使用符合标准的燃料、船舶上搭载洗涤设备、使用以LNG为主的替代燃料、双燃料发动方式等。亚洲地区高硫船舶用燃料的使用率较高,强化的标准对亚洲地区的影响大于对欧美的影响,因此分析了MARPPOL公约附则Ⅵ中的SOx标准强化对亚洲地区船舶用燃料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国际海事组织
硫质量分数
船舶用燃料
MARPPOL公约
Keywords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
sulfur mass fraction
marine fuel oil
MARPPOL convention
分类号
TQ517
[化学工程]
TQ079
[化学工程]
题名 论无人海洋系统的国际法规制与我国的因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丹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出处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0,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美国无人海洋技术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挑战与应对”(项目批准号:23BGJV8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无人海洋系统国际规制的难点体现在无人海洋系统自身法律地位界定、主权豁免、航行(或飞越)权等多个领域,而国际海事组织(IMO)无人船国际造法则代表着该领域的规则变革。无人海洋系统国际法规制困境,不仅因为无人海洋系统触及海洋治理的多个治理维度,而且因为其规制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规则碎片化和国际话语权不均等特征。我国未来应从加强无人海洋系统完善海洋治理能力、推进国际和国内法治建设三个层面予以因应。
关键词
无人海洋系统
海洋治理
国际法规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国际海事组织
中国因应
Keywords
unmanned marine system
marine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law regulation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China's response
分类号
DF90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题名 参数横摇薄弱性衡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卜淑霞
顾民
鲁江
王田华
机构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出处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8,共7页
基金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高技术船舶项目:船舶第二代完整稳性衡准技术研究([2012]533)
文摘
鉴于国际海事组织(IMO)第二代完整稳性衡准工作组正在制定参数横摇薄弱性衡准。文章首先编制了参数横摇第一层和第二层薄弱性衡准的计算程序,其中采用解析稳态解法求解横摇响应,并给出了衡准中关键参数即波浪中稳性高变化的计算方法;其次以国际标模C11集装箱为例详细分析了参数横摇衡准的计算过程,同时分析了横摇阻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最后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衡准方法的一致性及程序的可靠性。
关键词
参数横摇
薄弱性衡准
第二代完整稳性衡准
imo
Keywords
parametric rolling
vulnerability criteria
second generation intact stability criteria
imo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
分类号
U661.229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题名 综合船桥系统综述
被引量:9
4
作者
郑荣才
杨功流
李滋刚
汪顺亭
机构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中国舰船研究院
出处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1-665,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G03B04)
文摘
综合船桥系统是实施船舶导航和控制的集成系统,它通过相互连接以集中使用来自工作站的传感器信息、命令或控制以提高操作人员管理船舶的安全性和效率。在分析了国际海事组织对综合船桥系统的定义及功能要求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外综合船桥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状况,研究了世界船舶工业的形势、我国船舶配套设备的现状和国外主要综合船桥系统厂家的产品性能及市场份额,提出了发展国产综合船桥系统应采用的途径,对综合船桥系统的在国际船舶市场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综合船桥系统
船用设备
国际海事组织
市场前景
体系结构
Keywords
integrated bridge system shipborned equipments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market foreground system framework
分类号
U666.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题名 极地水域航行规制的国际法问题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伟芳
黄炎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在跨界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风险预防义务研究"(15BFX205)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北极航道通行权问题研究"(2013BFX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为保障极地航行安全、保护极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国际海事组织自本世纪初开始启动专门适用于极地水域的航行立法进程。2017年1月1日生效的《极地水域营运船舶国际规则》作为第一个适用于南北两极水域并具有强制性质的国际规则,在极地水域航行治理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该规则强化了船旗国的履约义务,包括极地船舶认证、船舶建造标准及环境保护责任等方面,将对全球航运业和北极航道海事管理产生深远影响。我国作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不仅需要主动参与国际海事组织对极地水域航运的治理进程,更应重点关注相关国际规则在国内的履约问题。
关键词
国际海事组织
极地规则
航行安全
环境保护
Keywords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polar rules
navigation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分类号
D996.19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题名 全球气候治理背景下的船舶营运能效评级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爽
赵颖磊
张琨琨
李路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
浙江海事局
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6-244,共9页
基金
2019年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80119022)
2019年交通运输部战略规划政策研究项目(01811909)
2019年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专项(82190007)。
文摘
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海事组织(IMO)计划制定一套强制性船舶营运能效(碳排放强度)国际机制,与现有强制性船舶设计能效机制互为补充。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船舶营运能效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为相关国际机制的构建带来巨大挑战。文中通过构建带有年份虚拟变量的碳强度分位数回归模型,实现了对不同时期海运船队碳排放强度特征的量化,包括总体分布的位置、尺度与偏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国际海运船队碳排放强度目标为导向的船舶营运能效评级机制。实证分析表明,该评级机制能够引导国际海运业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实现碳强度目标,同时对船舶个体营运能效表现的波动具有鲁棒性,为科学评价船舶营运能效水平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
营运能效
温室气体减排
碳强度
评级机制
国际海事组织(imo )
Keywords
Oper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duction
Carbon intensity
Rating mechanism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U676.3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题名 上海知识型国际航运中心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德全
乐美龙
李钢
机构
上海海事大学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114,119,共6页
基金
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2011-Z-01-G)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ZF1209)
文摘
利用国家经济竞争阶段理论,分析总结国际航运中心的演变规律,提出知识型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并指出知识型国际航运中心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最终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知识型国际航运中心的构成要素,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证据推理法对伦敦、香港、上海知识型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出上海知识型航运业务还处于初始阶段,发展水平远低于伦敦、香港的结论。此外,还提出了上海建设知识型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导向。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学
知识型
航运中心
证据推理法
海事组织
Keywords
traffic transport economics
knowledge-based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evidence reasoning
maritime organization
分类号
F55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题名 北极海运黑碳排放的国际治理:现状、挑战与制度构建
被引量:10
8
作者
袁雪
机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1-54,共14页
基金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项目“中国参与北极地区软法治理机制的进路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北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HEUCFP201831)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极地通航法律问题研究”(16FXB01)的阶段研究成果
文摘
黑碳属于短期气候强迫因子,具备温室效应物质和大气污染物质的双重属性,对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危害极大。来自国际海运船舶的黑碳排放是导致北极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应当而且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国际海事组织、北极理事会等机构对黑碳减排的立法与实践的尝试,形成的是碎片化、约束力弱、框架性的国际海运黑碳法律治理现状。国际海事组织与北极理事会等应当牵头制定“北极海运黑碳减排协定”,并将其作为统筹相关制度的基础,辅之以扩大排放控制区等措施。可通过“俱乐部”式的运行机制和设置权利与义务的方式保障协定的执行力,构建北极海运黑碳排放国际治理体系,最终实现黑碳减排与绿色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
黑碳
北极海运
气候变化
北极理事会
国际海事组织
国际治理
Keywords
Black Carbon
Arctic shipping
climate change
the Arctic Council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分类号
D996.9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题名 船舶涂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和控制
被引量:5
9
作者
龚晅威
机构
中国船级社
出处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3,共5页
文摘
介绍了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对船舶涂料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和控制要求,分析了船舶涂料行业执行这些要求的要点和难点,为船舶涂料生产企业的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和控制提供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
船舶涂料
有毒有害物质
石棉
防污活性物质
香港公约(拆船公约)
国际海事组织(imo )
Keywords
marine coatings
toxic and hazardous substances
asbestos
biocidally activesubstances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 and environmentally sound recy-cling of ships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分类号
TQ630.4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题名 产业安全文化建设途径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伟炯
机构
上海海运学院
出处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5,共5页
文摘
对国际海运安全文化建设及其得失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深入剖析 ,据此提出了建设我国产业安全文化的宏观途径。指出强制性推行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 ,宣传教育应贯穿安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两者须同步进行。强调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系统和有效 。
关键词
国际海事组织
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
产业
国际海运
Keywords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Route for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Verification Behavior Concept
分类号
X91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X925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题名 特别敏感海域和特殊区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汤旭红
蔡存强
机构
上海海事大学
出处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48,共4页
基金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
文摘
为了减少航运活动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国际海事组织分别提出了基于MARPOL公约的"特别区域"和"特别敏感海域"的两个概念,以对一些需要特别保护的海域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进行保护。在对这两个概念的提出背景和法律依据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两种保护区域的申请标准和程序,及相关的保护性措施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对比研究,并就目前这两种保护海域最新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应积极推行国际公约及法规来保护我国的海洋环境。
关键词
交通运输安全工程
特别敏感海域
特殊区域
对比
相关的保护性措施
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
国际海事组织
Keywords
Traffic transport safety engineering
Particular Sensitive Sea Areas (PSSA)
Special Areas
Comparison
Relevant protective measures
Mar/tim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分类号
U675.86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题名 新加坡海事劳工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12
作者
王国华
孙誉清
机构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9-94,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FX142)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2013-YJ-E04)
+1 种基金
上海市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wk2013009)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2013ycx016)
文摘
为研究我国按《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的标准应对严格的港口国监督(Port State Control,PSC)检查问题,对新加坡有关船员的法律和政策进行梳理,并与公约中所要求的缔约国责任和义务进行比较.在新加坡实施公约的具体措施基础上分析其履约的特点,并进一步提出借鉴立法、合理利用三方专门委员会、合理调整行政权力格局等立法和决策建议,为公约在我国的适用和海员法立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海事劳工公约
海员
法律适用
海事
国际劳工组织
Keywords
maritime Labour Convention
seafarer
application of law
maritim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分类号
D923.99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题名 绿色船舶低碳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51
13
作者
郑洁
柳存根
林忠钦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出处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102,共9页
基金
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海洋装备发展战略研究”(2020-ZD-02)。
文摘
近年来,船舶航运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规制船舶环境污染和降耗减排的国际公约及相关规划文件相继出台,且标准和规范日益严苛,绿色低碳已成为船舶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国际海事组织碳减排初步战略的基础上,阐述了挪威、日本、英国在绿色船舶领域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国外在政策引导、技术方向、国际合作等方面促进绿色船舶发展的共性优势。结合国内绿色船舶发展情况,从强化政府主导、制定国家和行业层面的绿色船舶发展规划,布局技术攻关、加快推进船舶替代燃料的市场化应用进程,实施开放合作、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引领国际行业发展三方面就我国绿色船舶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绿色船舶
国际海事组织
碳减排
发展趋势
Keywords
green ship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development trend
分类号
U662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题名 全球海洋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基于实证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曦笛
张海文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9-102,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重大研究专项(20VHQ00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全球海洋治理进程中,“政府间”机制的局限性凸显非政府组织的补充价值。既有实践表明,非政府组织正在广泛地承担海洋研究与管理、政策游说、产业发展与治理能力建设以及公众教育等工作,并已成为实现全球海洋“善治”不可或缺的力量。通过直接参与和间接推动两种路径,非政府组织活动同国家及国际组织形成了协同与监督并存的互动模式,深刻地影响全球海洋治理的走向。我国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时,应当充分重视非政府组织的重要作用,警惕非政府组织的“政府化”趋势和“垄断”现象对国家海洋权益的威胁,着力发展适于我国现实的“公私协同”海洋治理模式。
关键词
全球海洋治理
非政府组织
国际造法
海洋强国
Keywords
global ocean governanc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s
international law-making
maritime power
分类号
P7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D813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题名 特别敏感海域制度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葛勇平
许蓉蓉
机构
河海大学法学院
出处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1-165,184,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强制调解程序与中国应对措施研究”(17BFX13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际河流及海洋区域权益维护和争端解决”(2015B04014)
文摘
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强、航运增多,海洋环境污染也随之加重,成为全球性难题。对此,国际海事组织提出"特别敏感海域"概念。特别敏感海域制度的提出、认定标准、设立程序、保护措施及发展现状各有特点。特别敏感海域制度与特殊区域制度、海洋保护区制度相比,各有异同和利弊。在中国的南海海域和渤海海域,有必要建立特别敏感海域,克服一些难点之后,将非常有益于相关海域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关键词
特别敏感海域
国际海事组织
渤海海域
南海海域
Keywords
particularly sensitive sea areas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Bohai Sea area
South China Sea area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