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实时荧光定量PCR精准快检 被引量:2
1
作者 闵红 蔡虎 +4 位作者 孙瑶 胡飞 王新旺 马鹏飞 苗保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21,共9页
为实现药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精准快速检测,通过加入内参(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优化PCR反应体系,建立能够实时监控过程的基于内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快检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检测限、重现性、可行性... 为实现药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精准快速检测,通过加入内参(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优化PCR反应体系,建立能够实时监控过程的基于内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快检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检测限、重现性、可行性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的特异性良好,仅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典型扩增曲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检测限为0.23 pg/μL;C_(t)值与模板拷贝数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重现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0%;人工污染药品增菌10 h后即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该方法不仅缩短了药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时间,还可以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有效防止“假阴性”结果的发生,能够作为确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 金黄色葡萄球菌 内参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参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建昌 王金凤 +3 位作者 段永生 李静 陈志敏 陈瑞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26-231,共6页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rfb E和Flic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并加入内参(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建立能够实时监控反应过程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rfb E和Flic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并加入内参(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建立能够实时监控反应过程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E.coli O157∶H7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 pg/μL;对含有靶基因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103 copies/μL;对细菌的最低检测限为5×103 CFM/m L;Ct值与模板拷贝数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人工污染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菌量为7 CFM/25 g时,采用水洗加试剂盒法提取DNA,E.coli O157∶H7在增菌6 h后即可检出;而采用水煮法提取DNA,则在增菌10 h后方可检出。建立的E.coli 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既能有效检测食品中O157∶H7,又能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有效防止"假阴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rfb E FLIC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扩增内标的花生过敏原PCR检测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蔡琴 张文举 陈沁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66,共4页
基于花生主要过敏原Ara h 1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复合引物技术构建竞争性扩增内标,以157copies/PCR为内标添加量,建立含扩增内标的花生过敏原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1ng DNA,特异性良好;将该方法应用于9种食... 基于花生主要过敏原Ara h 1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复合引物技术构建竞争性扩增内标,以157copies/PCR为内标添加量,建立含扩增内标的花生过敏原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1ng DNA,特异性良好;将该方法应用于9种食品的花生过敏原成分检测,结果与标签标识一致,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过敏原 Arah1 PCR 扩增内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增内标在副溶血弧菌多重PCR检测方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吕淑霞 祝儒刚 +2 位作者 刘月萍 张喆 胡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1-705,共5页
建立扩增内标存在下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tlh基因和trh基因的多重PCR方法。以细菌16SrDNA片段为扩增内标对照(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TLH)基因tlh和相对耐热直接溶血毒素(... 建立扩增内标存在下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tlh基因和trh基因的多重PCR方法。以细菌16SrDNA片段为扩增内标对照(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TLH)基因tlh和相对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hermostable related hemolysin,TRH)基因trh为检测基因,设计引物,并优化多重PCR体系。特异性及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多重PCR体系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表现出极好的特异性。纯培养条件下,扩增内标存在时tlh基因和致病基因trh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3×102 cfu.mL-1和1.3×103 cfu.mL-1;人工污染牡蛎样品,不经富集培养,扩增内标存在时tlh基因和致病基因trh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2.6×103 cfu.mL-1和2.6×104 cfu.mL-1;经过6h的富集培养,tlh基因和trh基因的检测限均能达到2.6×102 cfu.mL-1。该检测体系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且扩增内标的存在可排除PCR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可能导致的假阴性结果,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内标对照 多重PCR 副溶血弧菌 特异性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扩增内标的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索标 滕要辉 +3 位作者 艾志录 王娜 谢新华 潘治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8-151,共4页
多重实时荧光PCR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扩增内标(IAC)可用来指示其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假阴性检测结果。采用来源于人类腺病毒基因的一段序列设计IAC,并对其检测特异性、扩增效率以及与目的致病菌基因组DNA的抗干扰扩增... 多重实时荧光PCR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扩增内标(IAC)可用来指示其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假阴性检测结果。采用来源于人类腺病毒基因的一段序列设计IAC,并对其检测特异性、扩增效率以及与目的致病菌基因组DNA的抗干扰扩增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本IAC引物在供试菌株中均没有非特异性扩增结果,扩增效率达99.44%,而且对供试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coli O157:H7)以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扩增没有任何干扰,在食源性致病菌多重检测技术的建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内标 多重实时荧光PCR 食源性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猪肉中含扩增内标的沙门氏菌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6
作者 姚大伟 叶可萍 +2 位作者 江芸 徐幸莲 周光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0-885,共6页
建立含扩增内标的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根据沙门氏菌ttrBCA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利用犬瘟热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构建和目标基因相同引物的扩增内标,并对退火温度和引物、探针的浓度进行优化,建... 建立含扩增内标的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根据沙门氏菌ttrBCA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利用犬瘟热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构建和目标基因相同引物的扩增内标,并对退火温度和引物、探针的浓度进行优化,建立含扩增内标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人工污染生鲜猪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19株非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36株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特异性较好,热学裂解制备DNA模板法检测灵敏度达100 CFU/ml,试剂盒提取DNA制备模板法检测灵敏度达1μl2.66拷贝。在25μl反应体系中加入扩增内标103拷贝不影响目标基因的扩增,该方法能在12 h内对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的肉样做出检测。该方法不仅可快速检测生鲜猪肉中的沙门氏菌,同时避免了假阳性现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沙门氏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扩增内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扩增内标的PCR方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阪崎克罗诺杆菌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德福 赵禹宗 +5 位作者 张明 仪淑敏 赵文竹 汤轶伟 李春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2,58,共5页
为了解决常规PCR方法检测阪崎克罗诺杆菌时因检测过程中环境和食品理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假阴性结果的产生,本研究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扩增内标对照,以阪崎克罗诺杆菌特异性基因grx B为靶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PCR反应... 为了解决常规PCR方法检测阪崎克罗诺杆菌时因检测过程中环境和食品理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假阴性结果的产生,本研究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扩增内标对照,以阪崎克罗诺杆菌特异性基因grx B为靶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最终建立了一种添加扩增内标的阪崎克罗诺杆菌PCR检测方法,可以指示PCR过程中因存在DNA聚合酶抑制剂而导致的假阴性结果。通过对20种细菌进行PCR检测显示,该方法对阪崎克罗诺杆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对阪崎克罗诺菌纯DNA模板的检测灵敏度为2.15×102fg/μL,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为9.4×103CFU/m L。对人工污染婴幼儿奶粉的检测结果显示,阪崎克罗诺杆菌接种量为0.94 CFU/g的婴幼儿奶粉样品经过8 h增菌培养后,即可检出。食品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不添加扩增内标的PCR检测方法中出现的假阴性结果可被本方法检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能消除阪崎克罗诺杆菌常规PCR检测方法中可能出现的假阴性结果,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等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克罗诺杆菌 扩增内标 假阴性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站核酸筛查混样和拆分单检室内质控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汤心怡 纪云鹏 冯晨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1-924,共4页
目的:建立核酸检测技术(NAT)用于血液筛查的室内质量控制(QC)方法。方法:将浓度为60 IU/ml HBV-DNA质控标准品,以6个混样常规筛查浓度稀释至10.0 IU/ml,接近检测下限的2倍。如出现混样结果阳性,则需进行拆分单检,以同管HBV-DNA质控品(... 目的:建立核酸检测技术(NAT)用于血液筛查的室内质量控制(QC)方法。方法:将浓度为60 IU/ml HBV-DNA质控标准品,以6个混样常规筛查浓度稀释至10.0 IU/ml,接近检测下限的2倍。如出现混样结果阳性,则需进行拆分单检,以同管HBV-DNA质控品(浓度为60 IU/ml)作为拆分单检质控品,与需拆分样品同时单检。分别通过平行检测各20份同一批次质控品的方式,所得结果用即刻法分析其核酸扩增循环数,计算Ct值的均值()、标准差(SD)和变异常数(CV),以±2SD为警告限,超过±3SD为失控限,输入Excel后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并以此分别建立核酸筛查混样和拆分单检室内质控图框架。结果:混样和拆分单检连续20次检测结果,其±2SD分别为33.03±1.47和30.08±0.98;±3SD分别为33.03±2.20和30.08±1.47;CV分别为2.22﹪和1.63﹪。t检验计算其P值分别为0.08和0.17。在此质控标准下,在同等条件下混样检测60份、拆分单检13份质控品,检测结果为混样检测59次结果在控,1次失控;拆分单检13次全部在控。阴阳性对照物结果均符合实验要求,结果有效。结论:核酸筛查时混样检测和拆分单检采用不同浓度的质控品,混样时以接近试剂检测限的弱阳性血清作为核酸筛查的质控品,拆分单检时的浓度是混样检测浓度的6倍。此质控方法可保证检测核酸提取和扩增的有效性,提高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室内质控 核酸扩增 质控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扩增内标的单增李斯特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德福 赵禹宗 +6 位作者 付绪磊 张明 仪淑敏 徐永霞 殷喆 李春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2-196,共5页
以单增李斯特菌inl 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16S rRNA为扩增内标对照,建立了一种含有扩增内标的单增李斯特菌PCR检测方法。优化了PCR反应体系,并对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人工污染样品及食品样品检测效果进行了测试... 以单增李斯特菌inl 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16S rRNA为扩增内标对照,建立了一种含有扩增内标的单增李斯特菌PCR检测方法。优化了PCR反应体系,并对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人工污染样品及食品样品检测效果进行了测试。对2株单增李斯特菌、1株英诺克李斯特菌以及19株非李斯特菌菌株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只有2株单增李斯特菌能被检出大小为826 bp的特异性片段,其余20株细菌只能检出1 500 bp的扩增内标片段。灵敏度实验结果显示,基因组DNA和纯培养物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80×10~2fg/μL和1.21×10~2CFU/m L。当人工污染牛乳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在最低接种量为0.48 CFU/m L时,经8 h增菌培养后可被该方法检出。采用该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对36种食品样品进行检测,证实了该检测方法可以指示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假阴性现象。综上所述,该研究建立的PCR检测方法能特异性的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并可有效排除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假阴性现象,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方法 扩增内标 内化素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氏宽漠王β-actin基因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量检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唐婷 柳峰松 任国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10-1215,共6页
β-actin是actin家族的一员,在维持细胞结构、运动和分裂等细胞生理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基因定量实验中最常用的内参之一。本实验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扩增得到谢氏宽漠王Mantichorula semenowi β-acti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β-actin是actin家族的一员,在维持细胞结构、运动和分裂等细胞生理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基因定量实验中最常用的内参之一。本实验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扩增得到谢氏宽漠王Mantichorula semenowi β-acti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1372bp,开放阅读框长1131bp,编码376个氨基酸,5′和3′末端非翻译区域(UTR)分别为66bp和175bp;该序列与其他动物β-actin基因核苷酸序列具有96%~99%高度同源性。β-actin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热激后不同恢复时间其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且与未经热激处理的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β-actin是研究受外界环境胁迫作用下昆虫体内不同基因表达水平的可靠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氏宽漠王 Β-ACTIN基因 同源克隆 cDNA快速末端扩增 分子内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内标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季新成 段琛 +3 位作者 王克栋 史茜 于学辉 冉多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了对BVDV-1和BVDV-2进行同步检测,针对不同基因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组高度保守的5′-UTR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长度为288bp)。为了指示假阴性结果,以牛GAPDH基因为内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长度为152bp)。... 为了对BVDV-1和BVDV-2进行同步检测,针对不同基因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组高度保守的5′-UTR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长度为288bp)。为了指示假阴性结果,以牛GAPDH基因为内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长度为152bp)。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BVDV通用型内标双重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监测RNA提取与RT-PCR反应过程,指示假阴性结果的发生。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约为100TCID50/mL,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通过对566份临床样品检验,检测到阳性样品19份,阳性率3.36%。该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中BVDV检测,并可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内标 双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共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和2型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克栋 熊浩 +4 位作者 季新成 冉多良 彭武丽 于学辉 史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25,共5页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1型和2型毒株的5′端非编码区(5′-UTR)保守序列的差异,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并以牛GAPDH基因为内标,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型与内标三重RT-PCR检测方法。3对引物可分...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1型和2型毒株的5′端非编码区(5′-UTR)保守序列的差异,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并以牛GAPDH基因为内标,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型与内标三重RT-PCR检测方法。3对引物可分别扩增出的片段大小为127、94、152bp,与预期大小相符。经反应条件优化,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0°TCID50,与不加内标检测灵敏度相当。经临床样品检测验证,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可用来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型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GAPDH基因 基因分型 内标 双重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扩增内标的PCR方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德福 付绪磊 +7 位作者 汤轶伟 白凤翎 殷喆 杨文慧 赵丽红 张义全 李春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4-57,63,共5页
为了建立一种含扩增内标的沙门氏菌PCR检测方法,以细菌16S r RNA为扩增内标对照,以沙门氏菌inv 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了一对引物,并优化了PCR反应体系。通过对20种细菌进行PCR检测显示,该方法对沙门氏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实验表明,... 为了建立一种含扩增内标的沙门氏菌PCR检测方法,以细菌16S r RNA为扩增内标对照,以沙门氏菌inv 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了一对引物,并优化了PCR反应体系。通过对20种细菌进行PCR检测显示,该方法对沙门氏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实验表明,该检测方法对沙门氏菌纯DNA模板的检测灵敏度为61.1 fg/μL,对沙门氏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为2×102 cfu/m L。对人工污染蛋清的检测实验显示,沙门氏菌接种量为2 cfu/25 m L的鸡蛋清样品经过8 h增菌培养后,可被该方法检出。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排除沙门氏菌PCR检测方法中可能出现的假阴性现象,适用于鸡蛋等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PCR检测 扩增内标对照 假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新孢子虫内标多重PCR检测方法的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慧芬 季新成 于学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26,共4页
本试验以牛新孢子虫NcSAG1基因、Nc-5基因和NcSRS2基因作为检测新孢子虫病的目的基因,以牛性腺(prolac-tin)基因作为内标对反应过程进行监测,对上述基因各设计1对引物。结果表明,4对引物可分别扩增出201bp、231bp、256bp和156bp的目的... 本试验以牛新孢子虫NcSAG1基因、Nc-5基因和NcSRS2基因作为检测新孢子虫病的目的基因,以牛性腺(prolac-tin)基因作为内标对反应过程进行监测,对上述基因各设计1对引物。结果表明,4对引物可分别扩增出201bp、231bp、256bp和156bp的目的条带。经反应条件的优化,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各质粒在103 copies/反应时,均可于同一管中扩增出较清晰的目的条带,只比单重PCR的灵敏度低了10倍,且不受内标模板存在的影响。经临床应用研究,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可用来对新孢子虫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孢子虫病 多重PCR 内标 共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内标双重TaqMan荧光RT-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季新成 史茜 +2 位作者 郭春娟 王科珂 冉多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46-650,共5页
为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内标双重TaqMan荧光RT-PCR方法,本研究根据BVDV 5'-UTR区序列设计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扩增获得内标模板,经体外转录得到可以作为内标物的cRNA。经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BVDV... 为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内标双重TaqMan荧光RT-PCR方法,本研究根据BVDV 5'-UTR区序列设计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扩增获得内标模板,经体外转录得到可以作为内标物的cRNA。经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BVDV内标双重TaqMan荧光RT-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当cRNA浓度为103拷贝/μL时,二者均有较好的扩增曲线;该方法对I型BVDV的检测灵敏度为0.25 TCID50,对II型BVDV的检测灵敏度为2.5 TCID50;利用该方法对猪瘟病毒等其他相关核酸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检测Ct值变异系数为0.54~4.73。对506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有23份样品为阳性,阳性样品检出数量和编号与不含内标的单一荧光RT-PCR方法完全一致,表明该方法可以用来对BVDV进行准确、快速检测,并且可以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内标 共扩增 TaqMan荧光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扩增内标的沙门氏菌PCR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晋 曾庆梅 +3 位作者 张笛 刘坤 王琳 张亚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59,共6页
通过构建人工扩增内标,建立可以有效指示沙门氏菌检测过程可能出现假阴性情况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沙门氏菌inv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复合法构建扩增内标,建立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引物LW,对33株沙门氏菌和6株非沙门氏菌标准株进行检... 通过构建人工扩增内标,建立可以有效指示沙门氏菌检测过程可能出现假阴性情况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沙门氏菌inv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复合法构建扩增内标,建立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引物LW,对33株沙门氏菌和6株非沙门氏菌标准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沙门氏菌均扩增出385 bp的目标片段,非沙门氏菌则只能扩增出484 bp的扩增内标片段,特异性良好。灵敏度实验表明,该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可达6.35 fg/μL。人工污染实验表明,起始染菌量为3.2 CFU/25 mL时,仅需8h增菌培养便可检出。大量食品样品检测证明,该检测体系确实可以有效的避免PCR检测过程出现的假阴性,提高检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PCR检测 扩增内标 假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蜡样芽孢杆菌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溢 张贵海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2,共3页
应用全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不同的标准菌株进行了蜡样芽孢杆菌进行了检测。分别从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安全、准确的检测方法,所得结果与预期完全一致。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蜡样芽孢杆菌 内部扩增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十字花科检疫性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18
作者 于璇 魏霜 +1 位作者 姜子德 王卫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62-1971,共10页
【目的】人工构建一段随机序列并作为扩增内标(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添加进实时荧光PCR体系中,建立含有扩增内标的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a)和油菜茎基溃疡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 【目的】人工构建一段随机序列并作为扩增内标(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添加进实时荧光PCR体系中,建立含有扩增内标的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a)和油菜茎基溃疡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上述2种检疫性病菌,旨在在提高检测通量的同时,指示PCR假阴性问题。【方法】通过对实时荧光PCR体系中各个引物及探针比例进行优化,从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实际样品检测等多个方面对该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在20.0μL体系中加入1.114×10^(3)拷贝的IAC不影响靶目标的扩增,特异性强,对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菌及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灵敏度分别为6.9×10^(-4)、1.6×10^(-4)ng/μL。应用该方法对52批进口油菜籽和十字花科蔬菜种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可以实现上述2种检疫性病菌的快速检测,同时有效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结论】两种检疫性病菌含IAC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不仅能提高检测准确性而且能防止漏检,在口岸进口种子检疫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对引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 油菜茎基溃疡病菌 细菌性黑斑病菌 扩增内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