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衍射精细结构和晶体旋光角研究D-,L-,DL-缬氨酸晶格分子间N^+H…O^-氢键电子库珀对的自旋流超导相变(英文)
1
作者 王文清 张玉凤 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8-622,共15页
为了解决D-和L-缬氨酸单晶在~270 K相变的机理和分岐,以比热法测定单晶、多晶粉末及Sigma多晶产品发现,只有D-和L-缬氨酸单晶发生相变,且为吸热反应,能差0.18 J·mol-1.本文以Mo-Kα(λ=0.071073nm)为光源的X衍射精确测定表明,D-/L... 为了解决D-和L-缬氨酸单晶在~270 K相变的机理和分岐,以比热法测定单晶、多晶粉末及Sigma多晶产品发现,只有D-和L-缬氨酸单晶发生相变,且为吸热反应,能差0.18 J·mol-1.本文以Mo-Kα(λ=0.071073nm)为光源的X衍射精确测定表明,D-/L-缬氨酸单晶属于单斜空间点群P21,Z=4.在相变温度~270 K,其晶格常数分别为:a=0.96706(5)/0.96737(5)nm,b=0.52680(3)/0.52664(3)nm,c=1.20256(7)/1.20196(6)nm,β=90.724(2)°/90.722(3)°.在晶体结构的单元细胞中,含有两种转动异构体:A(trans)和B(gauche I).温度为293、270、223、173 K的X衍射精细结构数据表明:在~270 K,D-缬氨酸单晶分子内N―H…O氢键中,N―H、H…O的键长及键角∠N―H…O都发生波动起伏而不可测,但N―H…O总键长变化稳定可测.说明没有发生构型相变为L-缬氨酸.根据D-和L-缬氨酸单晶中,NH3→CO2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相反走向及D-,L-和DL-缬氨酸晶体旋光角的测定,在270-290 K可以观察到晶格分子间N+H…O-氢键电子库珀对的自旋流超导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和DL-缬氨酸晶体 X衍射晶体精细结构 晶体旋光角 Nh3→CO2顺时针与逆时针走向 晶格表面分子间N+h…O-氢键 电子库珀对 自旋流超导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与天冬酰胺阴离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吴阳 张甜甜 于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89-1696,共8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对1-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Emim]+与天冬酰胺阴离子[Asn]-形成的氨基酸离子液体气态阴阳离子对([Emim][Asn])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几何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势能面上的五个稳定构型.[Em...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对1-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Emim]+与天冬酰胺阴离子[Asn]-形成的氨基酸离子液体气态阴阳离子对([Emim][Asn])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几何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势能面上的五个稳定构型.[Emim]+和[Asn]-之间能够形成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零点能校正后的能量在-373.96至-326.28kJ·mol-1之间.其稳定化能主要来源于[Asn]-中羰基O的孤对电子lp(O)与[Emim]+中C—H反键轨道σ*(C—H)之间的相互作用:lp(O)→σ*(C—H).红外光谱特征和自然布居分析(NPA)计算表明咪唑阳离子中参与形成氢键的C—H键振动的红移值、阴阳离子间的电荷转移与氢键相互作用能成正比关系.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分析得到[Emim]+和[Asn]-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以静电作用为主.通过计算结果初步探讨影响氨基酸离子液体玻璃化温度Tg的结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布居分析 氨基酸离子液体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间氢键 相互作用能 红外光谱 分子中的原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硼氮烷与HCl,CHCl_3构成的分子间氢键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鹏 李绛 凤海元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0-816,共7页
用MP2方法和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下对复合物环硼氮烷—HCl体系和环硼氮烷—CHCl3体系进行优化,研究了其分子间氢键的本质。计算结果表明,氯仿与环硼氮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C—H键长缩短,振动频率增大(蓝移),而HCl与环硼氮烷分... 用MP2方法和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下对复合物环硼氮烷—HCl体系和环硼氮烷—CHCl3体系进行优化,研究了其分子间氢键的本质。计算结果表明,氯仿与环硼氮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C—H键长缩短,振动频率增大(蓝移),而HCl与环硼氮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H—Cl键长增长,振动频率减小(红移)。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影响氢键红移和蓝移主要有3个因素:n(Y)→σ*(X—H)超共轭作用、X—H键轨道再杂化和质子供体电子密度重排。其中,超共轭作用属于键伸长效应,电子密度重排和轨道再杂化属于键收缩效应。环硼氮烷—HCl体系的构型1和2伸长效应处于优势地位导致形成红移氢键;环硼氮烷—CHCl3体系中,由于键收缩效应处于优势地位导致形成蓝移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硼氮烷-hCl体系 环硼氮烷-ChCl3体系 分子间氢键 自然键轨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吡啶类分子间氢键对光致异构化及光化学稳定性影响的谱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英 周宏伟 +2 位作者 卜凤泉 田颜清 姜世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3-506,共4页
以丁二酸胆甾醇单酯(CSA)作为质子给体,以4-对烷氧基苯甲酰氧基-4′-苯乙烯基吡啶(NCn)作为质子受体,通过羧酸和吡啶之间的氢键作用形成氢键诱导液晶化合物(CSA·NCn)。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含苯乙烯基吡啶基团的液晶化合物NCn及其与... 以丁二酸胆甾醇单酯(CSA)作为质子给体,以4-对烷氧基苯甲酰氧基-4′-苯乙烯基吡啶(NCn)作为质子受体,通过羧酸和吡啶之间的氢键作用形成氢键诱导液晶化合物(CSA·NCn)。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含苯乙烯基吡啶基团的液晶化合物NCn及其与丁二酸胆甾醇单酯(CSA)的氢键复合物CSA·NCn在溶液中的光致变色及光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在乙醇溶液中紫外光照射下二者均发生顺反异构化,分子间氢键对顺反异构化反应没有太大的影响;NCn化合物在氯仿溶液中,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CSA·NCn的氯仿溶液,紫外光照射下只发生顺反异构化,这一方面说明光化学反应发生在吡啶的氮端,同时也表明这类氢键液晶化合物中的氢键比较稳定,光照下不发生解离;在NCn和CSA·NCn的乙醇溶液中加入H2SO4,两者均发生质子化。表明强酸可以破坏CSA·NCn化合物中的氢键,使含吡啶端基解离出来,同H+发生质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基吡啶 分子间氢键 光异构化 光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ATz二聚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银 邵颖慧 +2 位作者 胡荣祖 宋纪蓉 马海霞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279,共7页
在DFT-B3LYP/6-31G*水平下,求得3,6-双(1-氢-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二聚体势能面上6种优化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分子间最大相互作用能为-68.82 kJ.mol-1。由自然键轨道(N... 在DFT-B3LYP/6-31G*水平下,求得3,6-双(1-氢-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二聚体势能面上6种优化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分子间最大相互作用能为-68.82 kJ.mol-1。由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揭示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对优化构型进行振动分析,并基于统计热力学求得200.0~800.0 K温度范围从单体形成二聚体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发现二聚主要由强氢键所贡献。二聚过程在200.0~400.0 K均能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3 6-双(1--1 2 3 4-四唑-5-氨基)-1 2 4 5-四嗪(BTATz) 分子间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DFT) 自然键轨道分析(NBO)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