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环流抑制
1
作者 张国澎 华森 +3 位作者 刘渤 郑征 陶海军 李常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8-86,共9页
针对交、直流侧分别并联的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带来的零序环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算法的改进环流抑制策略。首先,分析并联模块交错调制对环流的影响,给出系统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交错并联系统环流等... 针对交、直流侧分别并联的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带来的零序环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算法的改进环流抑制策略。首先,分析并联模块交错调制对环流的影响,给出系统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交错并联系统环流等效电路。然后,设计了环流控制器,环流控制通过计算每个模块的环流大小,得出各个模块的零矢量调节参数。其次,对相应模块控制过程中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的零矢量进行调节来抑制环流。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环流抑制和均流控制,并将系统效率提高了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 多模块并联 交错调制 无差拍算法 环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模混合交织调制的电力通信专网研究
2
作者 张俊 徐翔 +1 位作者 芮文君 胡卫生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3,共10页
电力系统通信网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专网中主要采用光纤传输系统,尽管该系统能提供较大的传输带宽,但仍存在信噪比提升的瓶颈。基于此,提出一种数字模拟混合交织调制的传输方案,在发射端,将原始波形拆... 电力系统通信网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专网中主要采用光纤传输系统,尽管该系统能提供较大的传输带宽,但仍存在信噪比提升的瓶颈。基于此,提出一种数字模拟混合交织调制的传输方案,在发射端,将原始波形拆分成离散的数字部分和连续的模拟部分,并进行复用传输。在接收端,通过取整运算移除数字部分的链路噪声,同时利用模拟部分的线性组合提升频谱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同相和正交分量的时域交织降低峰均功率比,从而在峰值功率受限的条件下提升有效信噪比。在直接检测系统实验中,经过1 km标准单模光纤直接检测传输后,68 GBd数字模拟混合交织调制信号的恢复信噪比能够达到33.0 dB,可支持17 GHz带宽的1 024进制正交幅度调制(1 024-ary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 024-QAM)信号接入,实现170 Gbit/s的比特率,以及1 Tbit/s的通用公共射频接口等效速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调制方案相比,所提出的交织型数字模拟混合方案具有信噪比增益,为低成本、大带宽、高保真的电力专网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通信 交织型数字模拟混合调制 直接检测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载波重构的低开关次数功率均衡调制策略
3
作者 路子豪 宫金武 +4 位作者 林子森 徐畅 代克民 蔡久青 吴钫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6-2086,I0084-I0086,共14页
基于载波重构的调制策略通常是以牺牲开关次数为代价来实现逆变器输出线电压谐波含量低和各单元输出功率均衡的。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载波重构的改进调制策略,通过在水平方向上调整传统层叠载波的排布,重构出新的载波,避免垂直方向上的... 基于载波重构的调制策略通常是以牺牲开关次数为代价来实现逆变器输出线电压谐波含量低和各单元输出功率均衡的。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载波重构的改进调制策略,通过在水平方向上调整传统层叠载波的排布,重构出新的载波,避免垂直方向上的载波瞬时值突变所导致的额外开关动作。首先推导了交错并联逆变器各模块一个重构载波周期的输出平均功率表达式,证明逆变器并联模块间输出功率均衡;其次分析了垂直方向重构的载波引入额外开关次数的原因,推导了一个基波周期内逆变器在不同调制策略下开关次数的表达式,证明所提调制策略在水平方向上重构不会引入额外开关次数;最后搭建了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T型逆变器 载波重构 低开关次数 功率均衡 调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错双沿调制的四管Buck-Boost变换器的变频控制策略
4
作者 罗利江 施佳楠 +1 位作者 任小永 林聪智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78-1887,共10页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FSBB)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宽、输入输出同极性、控制自由度高等优势,非常适合在直流微电网中对光伏电池或储能电池起到能量管理的作用。对于FSBB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效率的提升和多模式控制的平滑切换两个方面。该文针对...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FSBB)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宽、输入输出同极性、控制自由度高等优势,非常适合在直流微电网中对光伏电池或储能电池起到能量管理的作用。对于FSBB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效率的提升和多模式控制的平滑切换两个方面。该文针对FSBB的多模式控制方法,分析不同的控制模式对于FSBB效率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一种可以减小电感电流纹波的交错双沿调制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变频控制策略,当变换器输入电压接近输出电压时能够降低开关频率以提高变换效率。在实验室搭建了一台输入8~35 V、输出28 V、满载600 W的原理样机,验证了所提变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 交错双沿调制 变频控制 模式平滑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旋转容积调强技术对头颈部放疗生存期及血清XRCC1、XRCC3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任淑惠 王山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究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旋转容积调强技术对头颈部放疗患者生存期及血清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XRCC1)、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3(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3,XRCC3)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 目的探究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旋转容积调强技术对头颈部放疗患者生存期及血清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XRCC1)、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3(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3,XRCC3)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医院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采用旋转容积调强技术结合放疗治疗,联合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XRCC1及XRCC3mRNA水平、生存期、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疾病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自汗、恶心呕吐、神疲乏力、食欲差、失眠、头晕眼花等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清XRCC1、XRCC3水平及外周血XRCC1、XRCC3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69%,17/49)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92%,35/48)(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旋转容积调强技术能改善头颈部放疗患者肿瘤客观缓解率,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清XRCC1、XRCC3mRNA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斑蝥胶囊 旋转容积调强技术 头颈部肿瘤 放疗 生存期 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 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路串联谐振变换单元的涡流制动励磁电源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殷振环 陈嘉楠 +1 位作者 谢冰若 王赛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涡流制动相比目前动车组上普遍采用的轮轨黏着制动在高速区段具有一定优势,成为动车组新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涡流制动励磁电源是涡流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涡流制动控制和系统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对一种适用于高速列车的基于四... 涡流制动相比目前动车组上普遍采用的轮轨黏着制动在高速区段具有一定优势,成为动车组新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涡流制动励磁电源是涡流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涡流制动控制和系统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对一种适用于高速列车的基于四路串联谐振变换单元的励磁电源进行了研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控性,并且采用软开关技术,在功率密度和系统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励磁电源 谐振变换 软开关 交错开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隔离三电平变换器中分压电容均压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34
7
作者 阮新波 危健 薛雅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7-31,共5页
在非隔离三电平变换器中,分压电容必须是均压的,以保证开关管电压应力相等。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控制电路和/或驱动电路有差异,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不完全相等,使得分压电容不均压,这样开关管电压应力不相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 在非隔离三电平变换器中,分压电容必须是均压的,以保证开关管电压应力相等。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控制电路和/或驱动电路有差异,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不完全相等,使得分压电容不均压,这样开关管电压应力不相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均压方法,它通过调整开关管的导通时间,确保分压电容均压,论文最后给出实验结果,以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隔离三电平变换器 分压电容 控制电路 驱动电路 交错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输出共地的三电平变换器 被引量:26
8
作者 阮新波 危健 薛雅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8-22,共5页
三电平直流变换器不仅可以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小储能电感和电容。但是6种不隔离的三电平变换器的输入输出不共地,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该文引入隔直电容的概念,对这6种不隔离的三电平变换器进行改进,使其输入与输出... 三电平直流变换器不仅可以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小储能电感和电容。但是6种不隔离的三电平变换器的输入输出不共地,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该文引入隔直电容的概念,对这6种不隔离的三电平变换器进行改进,使其输入与输出共地,同时保留其所有优点:①开关管电压应力只有其原型电路的一半;②储能电感和电容可以大大减小。该文以Buck三电平变换器为例进行分析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变换器 脉宽调制 交错控制 直流变换器 输入输出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Boost型宽电压范围输入LLC谐振变换器 被引量:58
9
作者 孙孝峰 申彦峰 +2 位作者 朱云娥 刘飞龙 吴俊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895-3903,共9页
传统的桥式LLC谐振变换器不适合宽电压范围输入,且其输入电流断续。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Boost型LLC谐振变换器。通过集成两个交错并联的Boost电感,不仅可以拓宽LLC变换器的增益范围,而且可以显著减小输入电流的纹波,因此该变换器适合... 传统的桥式LLC谐振变换器不适合宽电压范围输入,且其输入电流断续。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Boost型LLC谐振变换器。通过集成两个交错并联的Boost电感,不仅可以拓宽LLC变换器的增益范围,而且可以显著减小输入电流的纹波,因此该变换器适合用在光伏、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与传统的脉冲频率调制控制相比,该变换器采用定频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励磁电感和Boost电感对变换器的增益特性影响很小,可以简化谐振参数的设计,同时定频控制也有利于磁性元器件和滤波电路的设计。首先介绍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时域分析,对该变换器的增益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对变换器的ZVS软开关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建立了一台120~240 V输入、24 V/25 A输出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变换器的实用性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 交错并联Boost 定频控制 脉冲宽度调制 宽输入电压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控制式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的充电模块研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皓 朱金大 +3 位作者 侯凯 张辉 王志刚 董长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113,共6页
为了解决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模块效率低、功率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控制式交错并联LLC谐振技术的非车载式电动汽车充电模块整体设计方案。所述方案输入侧为VIENNA电路,输出侧为交错并联LLC谐振DC/DC变换器。采用交错并联技术减小... 为了解决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模块效率低、功率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控制式交错并联LLC谐振技术的非车载式电动汽车充电模块整体设计方案。所述方案输入侧为VIENNA电路,输出侧为交错并联LLC谐振DC/DC变换器。采用交错并联技术减小输出电流纹波,提高充电模块输出功率的同时,采用移相变频混合控制策略,使得谐振变换器工作在较窄的频率范围之内,因此降低了磁性元器件设计难度,提高了充电模块的转换效率以及功率密度。给出了充电模块整体电路拓扑设计、各模块工作原理以及控制策略,研制了20kW原理样机,与纯变频式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充电模块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模块 混合控制 LLC谐振变换器 交错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输入Buck变换器的交错双沿调制方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艳 阮新波 +1 位作者 杨东升 刘福鑫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9-146,共8页
在多种新能源联合供电系统中,采用多输入直流变换器代替多个单输入直流变换器,能够简化电路结构,降低系统成本。首先分析了双输入Buck变换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它只决定于两只开关管的占空比,而与驱动信号的相位无关。然后分析了两只开关... 在多种新能源联合供电系统中,采用多输入直流变换器代替多个单输入直流变换器,能够简化电路结构,降低系统成本。首先分析了双输入Buck变换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它只决定于两只开关管的占空比,而与驱动信号的相位无关。然后分析了两只开关管的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与电感电流纹波的关系,采用交错双沿调制方法,使得电感电流纹波最小,由此可以提高变换器的动态响应速度和功率密度。搭建了一个400W的原理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交错双沿调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 BUCK变换器 交错控制 双沿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相补偿的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交错并联技术 被引量:29
12
作者 赵清林 刘会峰 +1 位作者 袁精 崔高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77-2787,共11页
LLC谐振变换器具有高频化、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优点,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电路本身的特点,输出电流纹波较大,需要多个输出滤波电容并联,这给系统的体积和应用场所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为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交错并联技术,但是谐... LLC谐振变换器具有高频化、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优点,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电路本身的特点,输出电流纹波较大,需要多个输出滤波电容并联,这给系统的体积和应用场所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为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交错并联技术,但是谐振元件参数存在的偏差,使得LLC谐振变换器并联时输出电流无法均分。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交错并联的均流控制方案,输出电压由脉冲频率调制(PFM)控制,因谐振元件参数偏差引起的负载不均流,由移相调制(PSM)补偿,并根据移相角的大小,动态调节两路LLC谐振变换器之间的交错角,进一步减小输出电流的纹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一台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谐振变换器 交错并联 均流 移相调制 交错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ck三电平变换器 被引量:21
13
作者 薛雅丽 李斌 阮新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5,共7页
提出一种Buck三电平变换器 ,该变换器中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为输入电压的一半 ,采用交错控制方式 ,可以大大减小输出滤波器的大小 ,详细分析Buck三电平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分析该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讨论主要参数的设计 ,提出一种使输入... 提出一种Buck三电平变换器 ,该变换器中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为输入电压的一半 ,采用交错控制方式 ,可以大大减小输出滤波器的大小 ,详细分析Buck三电平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分析该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讨论主要参数的设计 ,提出一种使输入分压电容电压均衡的方法 ,并进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变换器 脉宽调制 交错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升压型电压调整器—两相交错并联耦合电感BOOST变换器 被引量:20
14
作者 胡庆波 瞿博 吕征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4-98,共5页
单体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高于串联使用的蓄电池组,但是单体蓄电池普遍存在电压偏低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选用一种新型的升压电路结构,即两相交错并联耦合电感BOOST变换器,通过改变耦合电感匝比来获得不同的输出电压。在传统两相交错并联BO... 单体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高于串联使用的蓄电池组,但是单体蓄电池普遍存在电压偏低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选用一种新型的升压电路结构,即两相交错并联耦合电感BOOST变换器,通过改变耦合电感匝比来获得不同的输出电压。在传统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中,当输入输出电压增益较高时,电路的占空比调节范围较小。通过采用耦合电感的方法可以扩展电路的占空比,但由于漏感能量的存在会造成开关管上较大的电压尖峰。该文提出一种在两相交错并联耦合电感结构的变换器中利用相邻相开关管作为钳位管的方法,该方法只需增加一个电容元件即可实现电路的有源钳位功能。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该变换器对抑制开关管电压尖峰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压型电压调整器 交错并联 耦合电感 有源钳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PC九电平逆变器的环流抑制策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宇 杨佳涛 +8 位作者 李睿 蔡旭 于玮 徐君 杜成瑞 黄蕾 张涛 马智远 李官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32-242,共11页
有源中点钳位(active neutral point clamped,ANPC)五电平逆变器具有电压应力低、等效开关频率高等优势,适合应用于1500V光伏发电和地铁牵引变换等场合。通过交错并联方法把2个五电平逆变器耦合成九电平逆变器,有利于提高等效开关频率,... 有源中点钳位(active neutral point clamped,ANPC)五电平逆变器具有电压应力低、等效开关频率高等优势,适合应用于1500V光伏发电和地铁牵引变换等场合。通过交错并联方法把2个五电平逆变器耦合成九电平逆变器,有利于提高等效开关频率,在扩大逆变器容量的同时减少滤波器体积。环流抑制方法是实现交错并联逆变器工作的关键问题,在两电平和三电平逆变器的交错并联技术方面,已经有相关文献进行环流抑制技术分析。面向九电平交错并联型逆变器,逆变器的环流抑制和载波交截处的环流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过往尚无有效方法进行抑制。论文就此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提出一种新的交错并联九电平逆变器统一调制策略,相对于传统移相调制,可以有效减小逆变器输出电压高频谐波,从而减小滤波参数。同时,论文提出基于BangBang控制的九电平逆变器环流抑制方法,解决了逆变器载波交截处的环流不对称问题,实现了逆变器低频环流有效抑制。论文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提出的调制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平逆变器 交错并联 环流抑制 调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错断续空间矢量调制的并联PWM变流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17
16
作者 温春雪 李建林 +1 位作者 朱晓光 许洪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1-80,共10页
并联PWM变流器可以显著增大变流器的容量并提高交流侧的电能质量,但是变流器的直接并联容易在其内部产生环流,从而导致变流器损耗增加甚至开关器件损坏。本文以三相PWM整流器并联系统为例给出了环流的数学模型,该环流是一个存在于零轴... 并联PWM变流器可以显著增大变流器的容量并提高交流侧的电能质量,但是变流器的直接并联容易在其内部产生环流,从而导致变流器损耗增加甚至开关器件损坏。本文以三相PWM整流器并联系统为例给出了环流的数学模型,该环流是一个存在于零轴的带直流偏移量的环流。针对环流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并联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分析确定了零序电流环的设计,并采用了交错断续空间矢量调制方法来消除和抑制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通过该方法,环流可以用dq轴分量表示,并通过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的电流环加以抑制。最后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本文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 交错断续空间矢量调制 并联PWM变流器 零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lar码的BICM系统在AWGN信道中的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樊婷婷 杨维 许昌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了研究Polar码在编码调制(CM)系统中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Polar码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系统.分析了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中不同调制方式对系统误比特率(BER)性能的影响,并将所提系统的BER性能与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BIC... 为了研究Polar码在编码调制(CM)系统中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Polar码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系统.分析了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中不同调制方式对系统误比特率(BER)性能的影响,并将所提系统的BER性能与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BICM系统性能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QPSK调制下,基于Polar码的BICM系统与基于Polar码的无编码调制系统的BER曲线几乎完全重合;而在16QAM调制下,当码长较大时,基于Polar码的BICM系统较基于Polar码的无编码调制系统最大节省0.8 d B的比特信噪比.当信道编码码长为1 024、码率为0.5时,在中高比特信噪比区域上,基于Polar码的BICM系统可比基于LDPC码的BICM系统获得至少2 d B的比特信噪比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码 LDPC码 BICM 交织 B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VHF移动信道中不同条件下BCH码的纠错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袁东风 曹志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67-73,共7页
本文在文献[7]基础上研究了采用分组BCH码加交错技术抗衰落的性能.模拟了:BCH(63394)码、BCH(127787)码和BCH(1276410)码在交错与非交错两种不同情况下,副载波调制方式分别FSK300bits/s、QPSK1200bits/s、QPSK240bits/s和8P... 本文在文献[7]基础上研究了采用分组BCH码加交错技术抗衰落的性能.模拟了:BCH(63394)码、BCH(127787)码和BCH(1276410)码在交错与非交错两种不同情况下,副载波调制方式分别FSK300bits/s、QPSK1200bits/s、QPSK240bits/s和8PSK4800bit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信道 调制 BCH码 交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CM在差分跳频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毅超 甘良才 +1 位作者 熊俊俏 郭见兵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1,共7页
将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技术应用于差分跳频(DFH)通信系统,在加性白高斯噪声(AWGN)信道及频率非选择性瑞利慢衰落信道下,对采用无迭代译码及迭代译码的系统比特误码率(BER)上界进行了理论推导及数值仿真验证,并与传统的差分跳频系统... 将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技术应用于差分跳频(DFH)通信系统,在加性白高斯噪声(AWGN)信道及频率非选择性瑞利慢衰落信道下,对采用无迭代译码及迭代译码的系统比特误码率(BER)上界进行了理论推导及数值仿真验证,并与传统的差分跳频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采用BICM技术的差分跳频系统,可以在不增加跳频带宽及译码复杂度的情况下,利用最优卷积码增大了其G函数网格图的最小自由距离。同时对于可用频率数为16的无迭代译码BICM/DFH,当BER为10-5时,在瑞利信道下相对于CHESS系统而言,其性能改善可达6dB。若采用迭代译码,则当BER为10-7时,其性能相对于无迭代译码可进一步改善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跳频(DFH) 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 迭代译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新型轻轨牵引供电系统 被引量:7
20
作者 卢西伟 刘志刚 +2 位作者 张钢 沈茂盛 刁利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8-72,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新型轻轨牵引供电系统,具有节能效果好、功率因数高、谐波含量小及电压稳定性好等优点,并且易于模块化和冗余设计。重点介绍了变流系统的主电路拓扑、PWM整流器的控制策路、并联控制策略和错时矢量调... 提出一种基于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新型轻轨牵引供电系统,具有节能效果好、功率因数高、谐波含量小及电压稳定性好等优点,并且易于模块化和冗余设计。重点介绍了变流系统的主电路拓扑、PWM整流器的控制策路、并联控制策略和错时矢量调制(ISVM)技术。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整流器 牵引供电系统 错时矢量调制技术 并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