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0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ethodology to simulate interior and intermediate ballistics with dynamic mesh technique and lumped parameter code
1
作者 G.Guermonprez T.Gaillard +2 位作者 J.Dupays J.Anthoine R.Demartho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447-464,共18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imulate and study the early moments of the reactive ballistics of a large caliber projectile fired from a gun,combining 0D and 2D axisymmetric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approaches.F...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imulate and study the early moments of the reactive ballistics of a large caliber projectile fired from a gun,combining 0D and 2D axisymmetric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approaches.First,the methodology is introdu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ior ballistics(IB)lumped parameter code(LPC),integrating an origin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specific regression of propellant grains that compose the gun propellant.The ONERA CFD code CEDRE,equipped with a Dynamic Mesh Technique(DMT),is then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eveloped LPC to build a dedicated methodology to calculate IB.First results obtained on the AGARD gun and 40 mm gun test cases are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CEDRE is also used to calculate inter-mediate ballistics(first milliseconds of free flight of the projectile)with a multispecies and reactive approach either starting from the gun muzzle plane or directly following IB.In the latter case,an inverse problem involving a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 method is used to find a gun propellant configuration that allows the projectile to reach a given exit velocity and base pressure when IB ends.The methodology developed in this work makes it possible to study the flame front of the intermediate flash and depressurization that occurs in a base bleed(BB)channel at the gun muzzle.Average pressure variations in the BB channel during depressuriza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diate ballistics interior ballistics(IB) Lumped parameter code(LPC) Form function Dynamic 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在脑-肠轴中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关联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慧慧 单德红 冷雪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5,I0031,共4页
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是目前影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最常见的疾病类型。“脑-肠轴”是脑和肠之间的双向交互通路,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的多途径影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复杂的网络机制。通过探讨中医“心与小肠相表... 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是目前影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最常见的疾病类型。“脑-肠轴”是脑和肠之间的双向交互通路,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的多途径影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复杂的网络机制。通过探讨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在“脑-肠轴”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密切相关性,为“心与小肠相表里”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脑-肠轴”理论的再认识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与小肠相表里 肠道菌群 脑-肠轴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愈性环境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室内空间用户体验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磊 唐轶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8,共7页
随着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室内空间在改善用户心理与情感状态方面的功能更加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复愈性环境理论,探讨公共图书馆室内空间对用户体验的作用。通过文献研究、... 随着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室内空间在改善用户心理与情感状态方面的功能更加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复愈性环境理论,探讨公共图书馆室内空间对用户体验的作用。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分析不同用户群体对室内空间环境的需求,并通过频率分析与卡方检验,揭示复愈性环境要素需求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复愈性环境影响用户体验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适用性。最后,提出符合用户生理需求、情感需求以及动态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空间营造和管理策略,为未来图书馆室内空间的复愈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愈性环境理论 室内空间 公共图书馆 用户体验 空间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感性工学的交互式进化算法求解室内布局问题
4
作者 郭广颂 席俊杰 吴庆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该文基于NSGA-II提出一种融合感性工学的交互式进化优化方法求解布局优化问题。在每一进化代内计算种群指标均衡性;将种群分为显式指标和隐式指标优化种群,分别优化相应指标;利用决策变量计算界面布局综合美度,并将综合美度优势个体迁... 该文基于NSGA-II提出一种融合感性工学的交互式进化优化方法求解布局优化问题。在每一进化代内计算种群指标均衡性;将种群分为显式指标和隐式指标优化种群,分别优化相应指标;利用决策变量计算界面布局综合美度,并将综合美度优势个体迁移到隐式指标优化种群;将两个优化种群合并,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优于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计算 交互 感性工学 室内布局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趋近律的IPMSM滑模NDOB调速控制 被引量:2
5
作者 谷爱昱 庞城洁 乐敏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调速系统中的传统滑模控制存在抖振严重、响应速度慢和抗扰能力差等问题。为了增强IPMSM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双幂次趋近律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调速系统中的传统滑模控制存在抖振严重、响应速度慢和抗扰能力差等问题。为了增强IPMSM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双幂次趋近律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NDOB)的滑模控制方法。改进双幂次趋近律通过在幂次项引入系统状态变量,使趋近律具有变速趋近特性,解决了滑模趋近速度和抖振抑制间的矛盾。为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设计了NDOB,该观测器不仅可以对扰动进行补偿,还可以通过减小趋近律增益系数进一步抑制系统抖振。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改进双幂次趋近律 非线性扰动观测器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驱动柔性活塞杆式水下弹射内弹道特性
6
作者 丁彦超 何振民 +2 位作者 张哲 韩文骥 吴文婷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8,共12页
针对无人水下航行器弹射鱼雷技术需求,提出一种新型柔性活塞杆式弹射方案,该方案利用大深度环境高压驱动活塞实现鱼雷弹射。据此建立柔性活塞杆式弹射鱼雷内弹道计算模型,并开展压力水筒原理试验验证。基于鱼雷出筒过程内弹道计算模型,... 针对无人水下航行器弹射鱼雷技术需求,提出一种新型柔性活塞杆式弹射方案,该方案利用大深度环境高压驱动活塞实现鱼雷弹射。据此建立柔性活塞杆式弹射鱼雷内弹道计算模型,并开展压力水筒原理试验验证。基于鱼雷出筒过程内弹道计算模型,与相关文献不同弹射方案开展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多级缸式弹射方案,柔性活塞杆式弹射方案具有加速度平缓无陡变、有效加速行程大、出筒速度高等显著特点;相对于传统的高压气体驱动活塞方案,高压水方案无压力蓄能装置结构更为简单,提出的基于阶梯式降载原理的活塞缓冲方案较传统的节流孔缓冲方案降载效果更好,且不会造成活塞缸反腔压力过高的问题。鱼雷出筒过程弹道预报结果表明:在1.1~6.1 MPa的环境背压下,鱼雷模型出筒速度变化范围为7.0~15.5 m/s,尾部参考点未与弹射筒壁发生碰撞。研究结果验证了水压驱动柔性活塞杆式水下弹射方案的可行性,为装置的进一步研制开发提供了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水下航行器 鱼雷 水压驱动 柔性活塞杆 内弹道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确定因素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车门内板区间可靠性优化
7
作者 张东东 张乐迪 +2 位作者 刘正虎 赵礼辉 高大威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44,共9页
对于汽车轻量化结构设计,各种不确定因素对设计的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车门内板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基于安全因子的确定性优化设计结果的波动性;引入可靠性的区间可能度(RPDI),用以描述不确定因素对车门性... 对于汽车轻量化结构设计,各种不确定因素对设计的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车门内板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基于安全因子的确定性优化设计结果的波动性;引入可靠性的区间可能度(RPDI),用以描述不确定因素对车门性能的影响程度;采用区间数表征材料性能分散、单层CFRP板厚度公差和载荷波动等不确定性,以车门内板的质量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单层板厚度作为设计变量、静态工况下车门内板的变形响应及单层板最大失效因子作为约束条件,建立CRFP车门内板的区间可靠性优化模型;最后结合Kriging近似模型和嵌套遗传算法对区间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将优化结果与确定性优化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构建的CRFP车门内板区间可靠性优化方法能够考虑CFRP铺层厚度公差、材料性能及载荷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对优化设计的影响,保证设计结果可靠性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材料,实现轻量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车门内板 区间可能度 可靠性优化 嵌套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原油采购选择的混炼加工优化
8
作者 董丰莲 李鹏 +3 位作者 魏志伟 孙鑫 徐赫锴 何畅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48-4656,共9页
目前,原油采购和混炼加工方案多采用人工经验或数学规划方法进行决策,存在求解时间过长以及无法统筹考虑全局性等问题。针对炼化场景下的典型混炼工艺和原油采购要求,结合“P模型”的概念建立了混合整数非线性模型,并根据整数变量的特... 目前,原油采购和混炼加工方案多采用人工经验或数学规划方法进行决策,存在求解时间过长以及无法统筹考虑全局性等问题。针对炼化场景下的典型混炼工艺和原油采购要求,结合“P模型”的概念建立了混合整数非线性模型,并根据整数变量的特性设计了基于p范数和内点法的迭代求解算法。结果表明,在10种原油、54种物性、58套加工装置的优化背景下,与商用求解器优化结果相比,采用以上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经济效益更好的原油采购加工方案并且在多个算例下均展现出了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算法 石油 混炼 双线性 内点法 范数平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装饰用6063铝合金的表面改性与防腐性能研究
9
作者 曲泓颖 赵婉彤 李明超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为了提升室内装饰用6063铝合金的表面性能,采用化学刻蚀、阳极氧化和表面修饰相结合的方法对6063铝合金基体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对比分析了化学刻蚀时间(0、1、3和5 min)对表面改性膜层显微形貌、润湿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提升室内装饰用6063铝合金的表面性能,采用化学刻蚀、阳极氧化和表面修饰相结合的方法对6063铝合金基体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对比分析了化学刻蚀时间(0、1、3和5 min)对表面改性膜层显微形貌、润湿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刻蚀处理后会在6063铝合金基体表面形成形状不规则、尺寸不等的腐蚀坑,化学刻蚀处理后6063铝合金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和与水滴的接触角都有所增加,且化学刻蚀时间越长、表面粗糙度越大,化学刻蚀3 min后试样与水滴的接触角达到151°。6063铝合金在化学刻蚀、阳极氧化和修饰处理后,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已成功自组装到阳极氧化膜表面形成硅烷膜。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的测试结果保持一致,即相较于未经化学刻蚀的试样,经过化学刻蚀处理后再进行阳极氧化和表面修饰处理的试样的耐蚀性能都会有所提高,且经过3 min化学刻蚀试样的耐蚀性能最好,适宜在室内装饰用6063铝合金的表面改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装饰 6063铝合金 化学刻蚀 阳极氧化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板柱中节点冲切破坏面割线倾角研究
10
作者 郑文忠 曹棒 +1 位作者 郑博文 王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9,共12页
为考察板受拉纵筋屈服的板柱节点冲切破坏情况,提出一种新的试验方案,该方案能够在板自由端施加力偶和板周边施加竖向荷载。基于所提试验方案,完成了3个冲跨比和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同的板柱节点冲切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件达到峰值荷载时... 为考察板受拉纵筋屈服的板柱节点冲切破坏情况,提出一种新的试验方案,该方案能够在板自由端施加力偶和板周边施加竖向荷载。基于所提试验方案,完成了3个冲跨比和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同的板柱节点冲切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件达到峰值荷载时,板受拉纵筋在柱边处均已屈服;板受拉纵筋配筋率从1.04%增加到1.25%,冲切破坏面割线倾角从46.3°降低到39.4°。基于本文和收集到的板柱节点冲切试验数据,建立考虑冲跨比、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板受拉纵筋配筋率和板有效高度影响的板柱节点冲切破坏面割线倾角计算公式。并给出考虑冲跨比、相对受压区高度和冲切破坏面割线倾角影响的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柱中节点 冲切破坏面 割线倾角 冲跨比 受压区高度 受冲切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纤维吸声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
11
作者 张毅 沈殷 +1 位作者 高金霞 郁崇文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134,共8页
为探讨棕榈吸声复合材料替代黄麻吸声内饰板的可行性,研究了棕榈纤维毡/陶粒/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吸声复合材料、黄麻纤维毡/PHBV吸声内饰板分别在自然光老化、湿热老化、紫外光照老化工艺下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 为探讨棕榈吸声复合材料替代黄麻吸声内饰板的可行性,研究了棕榈纤维毡/陶粒/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吸声复合材料、黄麻纤维毡/PHBV吸声内饰板分别在自然光老化、湿热老化、紫外光照老化工艺下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无缺口冲击强度和吸声系数平均值,以及在自然光老化、湿热老化工艺下的抑菌率;分析了湿热老化下吸声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厚度方向膨胀率;测试了紫外光照老化下2种纤维的木质素含量、表面和拉伸断面形貌、化学结构;运用剩余强度模型预测了自然光老化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3种老化工艺下棕榈吸声复合材料完全可替代黄麻吸声内饰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湿热老化下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厚度方向膨胀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抑菌率快速下降;纤维木质素含量的减少是导致紫外光照老化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降低的重要原因;预测1095 d后吸声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4.97 MPa,弯曲强度为44.23 MPa,1825 d后拉伸强度为22.51 MPa,弯曲强度为41.9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纤维毡 吸声系数 老化性能 湿热老化 汽车内饰材料 剩余强度模型 吸声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U形无内支撑预应力锚索组合围堰设计
12
作者 何明辉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0,共6页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采用(127.5+131+988+131+127.5)m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4号桥塔墩矩形-哑铃形承台平面尺寸为88.6 m×42.5 m,厚7.0 m,平均埋置深度约10 m。墩位处紧邻深切大崖壁,河床基岩基本裸露,综合考虑墩位处地形、地质...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采用(127.5+131+988+131+127.5)m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4号桥塔墩矩形-哑铃形承台平面尺寸为88.6 m×42.5 m,厚7.0 m,平均埋置深度约10 m。墩位处紧邻深切大崖壁,河床基岩基本裸露,综合考虑墩位处地形、地质等条件,采用靴形断面的U形无内支撑+预应力锚索组合形式的双壁钢围堰。围堰平面设计为129 m×81 m的U形开口结构,围堰上游侧长81.1 m,江心侧长129.0 m,下游侧长52.0 m,围堰顶高程+14.5 m,底高程随河床高程变化。为方便围堰制造与安装,围堰平面分为A~K共计11个节段,B~J钢结构节段竖向分为双壁侧板和单壁侧板,通过扩大基础、预应力锚索将围堰锚固在河床面上,A、K混凝土节段与钢结构节段和山体连接。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围堰建模计算,围堰整体抗倾覆、抗滑移性能、受力及变形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桥塔墩 组合围堰 无内支撑 预应力锚索 扩大基础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U型永磁电机电磁优化及振动噪声抑制
13
作者 高锋阳 岳文瀚 +3 位作者 高建宁 徐昊 孙伟 吴银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3,共13页
为提高内置U型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及抑制电机低频振动噪声,提出一种U一型磁极结构并结合Halbach充磁方式、转子开槽的电机拓扑。首先,推导电机相关电磁性能表达式,分析定转子间气隙径向磁通密度、径向电磁力密度的低频振动和噪声波动... 为提高内置U型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及抑制电机低频振动噪声,提出一种U一型磁极结构并结合Halbach充磁方式、转子开槽的电机拓扑。首先,推导电机相关电磁性能表达式,分析定转子间气隙径向磁通密度、径向电磁力密度的低频振动和噪声波动构成。其次,采用解析法与有限元法得到气隙径向电磁力时空分布,利用参数敏感度分析法、参数扫描法和响应面法对所选转子拓扑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得到最优参数解。最后,将U一磁极结构空载反电动势、径向磁通密度、齿槽转矩、输出转矩、转矩脉动、径向电磁力密度、振动加速度和声压级与4种U型磁极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电磁场、机械场和声场对U一型电机结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在U型磁极结构上增设一型磁极、改变充磁方式、dq轴开槽调制气隙磁场正弦度,使得电机齿槽转矩降低91.3%,空载反电动势提高53 V,输出转矩提高39.6%,气隙中径向电磁力波的各阶次谐波幅值均有所下降,各频率下定子总成振动加速度降低明显,电机周身声压级最大值处下降9 dB,下降率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 低频振动噪声 Halbach充磁 磁场调制 多物理场耦合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体积错位分段永磁电机电磁优化及降振减噪
14
作者 高锋阳 岳文瀚 +3 位作者 高建宁 徐昊 孙伟 吴银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5,共14页
为提高内置U型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同时降低电机周身振动噪声,提出聚磁式等体积错位分段内置U型永磁同步电机。首先,推导电机气隙磁通密度、空载反电动势及输出转矩等电磁性能表达式和径向电磁力、振动速度、加速度等电磁振动表达式。... 为提高内置U型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同时降低电机周身振动噪声,提出聚磁式等体积错位分段内置U型永磁同步电机。首先,推导电机气隙磁通密度、空载反电动势及输出转矩等电磁性能表达式和径向电磁力、振动速度、加速度等电磁振动表达式。其次,探究单独增设磁障结构、错位结构和Halbach充磁结构对电机电磁性能影响。最后,对电机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及寻优,对比5种U型磁极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电磁振动和噪声波动。研究结果表明,所增设4种结构对电机性能影响明显,电磁性能方面,增设磁障、错位结构和辅助槽能提高电机输出转矩降低齿槽转矩,Halbach充磁能改善输出转矩、径向气隙磁通密度分布以及径向电磁力分布,三者结合可使电机输出转矩得到提升,输出转矩更加平滑,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降低明显;振动噪声方面,增设辅助槽结构大幅抑制径向电磁力8、16次谐波幅值;增设磁障结构能抑制电机低频振动加速度,增设错位结构和Halbach充磁能抑制电机高频振动加速度,4种结构配合可使空间8、16次径向电磁力明显下降,在时间4倍频和6倍频振动加速度得到明显抑制,电机最大声压级及机械强度满足电机运行要求,并加工出永磁电机转子样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U型永磁同步电机 转子辅助槽 降振减噪 多目标遗传算法 Halbach充磁 转矩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潮流控制器的负序抑制最优潮流算法
15
作者 陈谦 陈杉桐 +2 位作者 张裕 王姝莼 刘莹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越来越高,其受电网三相不平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负序超标是导致电力系统安全性降低的重要原因。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具有调节各序电流输出的能力,可用于提升系统的平衡性。为此,... 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越来越高,其受电网三相不平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负序超标是导致电力系统安全性降低的重要原因。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具有调节各序电流输出的能力,可用于提升系统的平衡性。为此,首先建立基于解耦-补偿原理的UPFC正序最优补偿潮流算法;其次构建UPFC的负序补偿电流控制模型,将电压不平衡补偿的优化求解问题归结为凸二次约束二次规划(quadratically constrained quadratic programming,QCQP)问题,并采用原-对偶内点法求取UPFC的负序电流最优输出值;最后提出计及正序网损与负序电压指标的负序电压补偿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计算方法以及区域负序电压总体补偿策略。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潮流控制器 二次约束二次规划 原-对偶内点法 解耦-补偿法 负序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三相容错FSCW-IPM极槽配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波 王荣鑫 +1 位作者 程明 花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2-360,I0029,共10页
分数槽集中绕组(fractional slot concentrated winding,FSCW)具有模块化定子和单齿缠绕的绕组形式,内置式永磁转子具有较小的永磁磁通和故障电流。为了实现良好的容错性能,文中将FSCW与内置式永磁转子结合,并采用多三相绕组结构来实现... 分数槽集中绕组(fractional slot concentrated winding,FSCW)具有模块化定子和单齿缠绕的绕组形式,内置式永磁转子具有较小的永磁磁通和故障电流。为了实现良好的容错性能,文中将FSCW与内置式永磁转子结合,并采用多三相绕组结构来实现电机的容错能力。同时,还研究电机可行的槽极组合,对电机的磁动势谐波、转矩、凸极率、电感特性、容错能力等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比较,总结电磁性能与容错能力随槽极组合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极槽数接近时,电机表现出最佳的电磁性能,而容错能力则随着转子极数的增加而增强。最后,通过加工和测试18s14p内置式分数槽集中式绕组电机原型样机来验证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槽集中绕组 磁动势 容错 内置永磁体 多三相 极槽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内隔墙应用于地铁车站工程关键技术
17
作者 李涛 费金新 +1 位作者 徐小涛 杨政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0,共6页
[目的]预制内隔墙在地铁车站工程中的应用尚不多见,有必要对预制内隔墙应用于地铁车站工程中的方案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针对地铁车站工程的应用场景,提出了成套预制内隔墙结构应用体系,解决了预制内隔墙的配筋设计和拼接方案,确... [目的]预制内隔墙在地铁车站工程中的应用尚不多见,有必要对预制内隔墙应用于地铁车站工程中的方案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针对地铁车站工程的应用场景,提出了成套预制内隔墙结构应用体系,解决了预制内隔墙的配筋设计和拼接方案,确定了预制内隔墙的最优构造形式和结构安全厚度,研究了预制内隔墙的抗裂措施,并形成了全套关键技术。[结果及结论]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预制条板的拼缝抗拉强度可以达到或超过其自身的抗拉强度;预制条板拼缝抗拉强度与拼缝砂浆的抗压强度没有直接关系。拼接错缝距离为900 mm的拼接条板试件平面外抗弯承载力较弱;拼接错缝距离为600 mm的拼接条板试件平面外抗弯承载能力较强。地铁车站的预制内隔墙材料建议采用陶粒混凝土空心隔墙条板。所提预制内隔墙成套关键技术已应用于徐州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车站 预制内隔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弹道环境存储测试技术在引信的应用与展望
18
作者 李亮 杨通 +1 位作者 张志远 李晓晨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3-418,共6页
内弹道环境测试技术是获得弹丸与引信在火炮膛内复杂环境的重要手段。论述了弹丸膛内发射时感知的运动参量压力、温度测试技术及其原理。阐述了其研究现状,提出了设计引信所经受的内弹道环境存储测试系统的构思,展望了其在引信环境测试... 内弹道环境测试技术是获得弹丸与引信在火炮膛内复杂环境的重要手段。论述了弹丸膛内发射时感知的运动参量压力、温度测试技术及其原理。阐述了其研究现状,提出了设计引信所经受的内弹道环境存储测试系统的构思,展望了其在引信环境测试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弹道环境 压力 运动参量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发射弹丸膛内过载测试方法研究
19
作者 刘勇 闫杰 +2 位作者 王婉莹 张涛 黄凯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49,共5页
为解决常规测试方法难以准确测试弹丸膛内整个运动区间过载,以及电磁发射中强电磁环境对弹载测试器件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磁轨道发射方式弹丸膛内过载的测试方法。首先,基于电磁发射技术膛内过载可调可控的技术优势,提出了通... 为解决常规测试方法难以准确测试弹丸膛内整个运动区间过载,以及电磁发射中强电磁环境对弹载测试器件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磁轨道发射方式弹丸膛内过载的测试方法。首先,基于电磁发射技术膛内过载可调可控的技术优势,提出了通过控制电流波形为平顶波建立“恒过载”加载区间测试弹丸过载的测试原理。其次,建立了电磁轨道发射弹丸过载测试方法,通过控制电流加载波形和改变电流幅值的方法建立过载和电流对应关系,由电磁发射试验测试得到的加载电流和对应关系间接得到弹丸膛内过载。最后,开展电磁发射试验,对常规测试方法和新原理测试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完成弹丸膛内整个运动过程过载加载历程测试,能更真实地反映弹丸克服静摩擦力后启动开始运动的过程,既满足电磁发射弹丸膛内过载测试需求,也避免了强瞬态电磁干扰对测试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电磁发射 内弹道 过载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口径枪弹全弹道建模及弹道特征量分析
20
作者 司鹏 王云龙 +1 位作者 宋杰 卢大斌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43,共7页
为了研究某中口径机枪内弹道特征量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射弹散布,建立了一维两相流内弹道模型和六自由度随机外弹道模型。通过将数值模拟得到的弹道参量与射击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应用该数学模型分析了装药量、弹... 为了研究某中口径机枪内弹道特征量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射弹散布,建立了一维两相流内弹道模型和六自由度随机外弹道模型。通过将数值模拟得到的弹道参量与射击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应用该数学模型分析了装药量、弹重和火药弧厚对内外弹道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子弹运动后火药完全燃烧前,膛内轴向压力梯度较大,一维两相流内弹道模型能够有效描述该特性;子弹出膛后,射弹散布呈现出高度偏差略大于横向偏差的特点;相比于弹重,装药量和火药弧厚对内外弹道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随装药量增加,膛压、子弹初速和射弹散布增加,而火药弧厚产生相反影响。研究结果可对中口径自动武器的弹道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口径枪弹 内弹道 外弹道 射弹散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