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5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analysis of elastic screen surface with multiple attached substructures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宏 刘初升 +2 位作者 彭利平 蒋小伟 冀连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910-2917,共8页
A feasible method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large vibrating screen via the application of an elastic screen surface with multiple attached substructures (ESSMAS) was proposed. In the ES... A feasible method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large vibrating screen via the application of an elastic screen surface with multiple attached substructures (ESSMAS) was proposed. In the ESSMAS, every screen rod, with ends embedded into elastomer, is coupled to the main screen structure in a relatively flexible manner.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which consists of establishing dynamic model promoted from the fuzzy structure theory as well as calculating for the equivalent stiffness of each attached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the NEWMARK-fl integration method, this assembling pattern significantly leads to the screen surface/rod having larger vibration intensity than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n screen structure, which specifically, with an averaged acceleration amplitude increasing ratio of 11.37% i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20.27% in experimental te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in a tolerant error, also confirm the established model and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ESS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al processing vibrating screen elastic screen surface attached substructures dynamic analysis reliability processing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nano-scaled dispersed second phase on substructure of deformed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copper alloy 被引量:2
2
作者 CHENG Jian-yi WANG Ming-pu CAO Jian-guo ZHAO Xue-long GUO Ming-x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z1期50-53,共4页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copper alloy Cu-Al2O3 was studied by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no-scaled dispersed second phase not only increases dislocation density in matrix, but also has an ...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copper alloy Cu-Al2O3 was studied by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no-scaled dispersed second phase not only increases dislocation density in matrix, but also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islocation substructure. The presence of fine dispersed Al2 O3 particles results in a uniform and random dislocation distribution in matrix copper and causes the difficulty in formation of dislocation cell structure and the decrease in the amount of cell structure during deformation. Deformation gives rise to much more dislocations and dislocation cells form more difficultly and the decrease in the cell size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persion deg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persed phase PARTICL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copper alloy DEFORMATION sub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钢框架-熔断子结构体系的受力机制与塑性分析
3
作者 林晨 彭晓彤 +1 位作者 陈丁雨 王鹏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5-601,共7页
为了探索新型耗能结构体系并优化体系的构造,根据可替换耗能梁段和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国内外已有研究,设计一种新型钢框架-熔断子结构体系,基于塑性分析理论,建立该体系在极限状态下的典型屈服机制,并提出弹性抗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简化计... 为了探索新型耗能结构体系并优化体系的构造,根据可替换耗能梁段和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国内外已有研究,设计一种新型钢框架-熔断子结构体系,基于塑性分析理论,建立该体系在极限状态下的典型屈服机制,并提出弹性抗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该体系推覆计算,并比较推覆计算结果与简化计算公式结果。结果表明:将耗能梁段集中布置形成耗能子结构,并与钢框架相结合形成带有熔断子结构的钢框架体系,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实现理想的耗能和破坏模式;刚度和承载力误差均小于5%,所提出的简化计算公式能较准确地预测该体系的弹性抗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熔断子结构 塑性分析 受力机制 弹性抗侧刚度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边界子结构的混凝土坝地震响应分析
4
作者 陈灯红 邸若冰 潘子悦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0,共8页
在波动理论的框架内,本文以人工边界子结构为基础进行地震动输入,并根据方程推出相适应的等效输入地震荷载公式.通过构建并应用人工边界子结构模型,实施自由场时程的动力分析,得以直接计算出用于模拟地震动输入的等效荷载力.此外,通过... 在波动理论的框架内,本文以人工边界子结构为基础进行地震动输入,并根据方程推出相适应的等效输入地震荷载公式.通过构建并应用人工边界子结构模型,实施自由场时程的动力分析,得以直接计算出用于模拟地震动输入的等效荷载力.此外,通过对脉冲波垂直入射实例的分析,所得结果与理论解析解高度一致,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并将其应用至三维拱坝-地基相互作用系统模型中.本文选取Nam Ngum5重力坝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坝-地基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人工边界子结构的地震动输入方法和波动法进行动力计算,提取其坝体及坝底水平位移、速度时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曲线都吻合较好,验证了使用人工边界子结构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边界子结构 地震动输入 混凝土坝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远程抗震试验技术的发展
5
作者 纪金豹 李绅 李倩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40,共12页
为丰富结构抗震试验技术、扩大结构实验室的影响力,结构远程抗震试验将异地分布的实验室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网络化的实验室系统,是结构试验技术发展的方向。对结构远程抗震试验技术进行概述,分别从远程拟动力试验、远程实时混合试验和... 为丰富结构抗震试验技术、扩大结构实验室的影响力,结构远程抗震试验将异地分布的实验室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网络化的实验室系统,是结构试验技术发展的方向。对结构远程抗震试验技术进行概述,分别从远程拟动力试验、远程实时混合试验和远程振动台试验3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基于远程试验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结构远程抗震试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试验 远程协同试验 远程实时混合试验 远程振动台试验 子结构技术 远程试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金属飞机机身下部结构坠撞的吸能特性与吸能设计
6
作者 张欣玥 惠旭龙 +3 位作者 刘小川 白春玉 李肖成 牟让科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8,共16页
为研究飞机机身下部结构的坠撞吸能特性并进行吸能设计,以典型民机金属机身的下部结构为对象,首先开展了典型机身下部结构的坠撞实验,基于实验和仿真结果,对机身下部结构的吸能特性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机身下部结构的坠撞吸能... 为研究飞机机身下部结构的坠撞吸能特性并进行吸能设计,以典型民机金属机身的下部结构为对象,首先开展了典型机身下部结构的坠撞实验,基于实验和仿真结果,对机身下部结构的吸能特性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机身下部结构的坠撞吸能设计,并采用仿真手段研究了新型机身下部结构的布局参数对结构坠撞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坠撞过程中,原构型机身下部结构的立柱均在连接处附近弯折并断裂,而立柱的其他区域几乎未发生塑性变形;在机身结构总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与原构型相比,新型机身下部结构变形更加充分,可显著降低飞机坠撞前期的载荷和加速度峰值,机身框和下部吸能结构的吸能占比明显增大;相较于原构型,优化后的新型机身结构的平均过载下降了30.8%,客舱地板上2个质量点的平均加速度分别下降了25.0%和3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身下部结构 适坠性 坠撞实验 吸能特性 坠撞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荷载下基于子结构的RC框架抗连续倒塌分析
7
作者 蒋认 师燕超 +3 位作者 黄宏 张季 董晶亮 庄海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81,共11页
结合建筑结构爆炸灾害调查和精细化数值仿真手段,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爆炸损伤范围和连续倒塌分析计算效率进行研究。基于LS-DYNA建立RC框架结构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爆炸荷载下基于子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抗倒塌分析方法,包括从爆... 结合建筑结构爆炸灾害调查和精细化数值仿真手段,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爆炸损伤范围和连续倒塌分析计算效率进行研究。基于LS-DYNA建立RC框架结构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爆炸荷载下基于子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抗倒塌分析方法,包括从爆炸损伤区域中选取子结构和计算子结构的边界条件。通过对典型的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提出的子结构方法在爆炸荷载进行抗倒塌分析,比较提出的子结构方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子结构方法能准确地预测给定爆炸荷载下RC框架结构的损伤范围和倒塌性能,同时子结构方法的计算时间相比较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减少了7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荷载 钢筋混凝土子结构 数值模型 连续倒塌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线下基础变形超限条件下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及轨枕打磨创新
8
作者 杜华杨 苏乾坤 +2 位作者 姚力 庞玲 刘大园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4,共7页
针对铁路线下基础变形超限的问题,总结分析现有基础变形下无砟轨道整治技术,基于“多级可调、单元分层、层间加强”的设计理念,创新提出大调整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方案,包括高承轨台双块式无砟轨道、组合式轨枕、活动承轨台、弹性长枕及... 针对铁路线下基础变形超限的问题,总结分析现有基础变形下无砟轨道整治技术,基于“多级可调、单元分层、层间加强”的设计理念,创新提出大调整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方案,包括高承轨台双块式无砟轨道、组合式轨枕、活动承轨台、弹性长枕及板下调整等,推荐采用高承轨台双块式无砟轨道和板下调整方案,可提高维修效率,对线下基础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同时研发轨枕打磨装备,打磨精度多级可控,作业效率高,运营干扰小,满足现场复杂多变的上拱病害处理需求,可快速维修处理无砟轨道线路上拱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线下基础 变形超限 无砟轨道 上拱病害 大调整量 承轨台 打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辅助部件的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建模方法与优化设计
9
作者 吴杨俊 李振平 +1 位作者 姚红良 韩圣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1,共9页
基于神经网络参数识别法与子结构模态综合法,提出一种考虑辅助部件的动力总成非线性系统建模方法,并运用遗传算法对辅助部件的连接刚度及阻尼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首先,基于神经网络对动力总成系统模型进行拟合,并以试验模态参数为目标... 基于神经网络参数识别法与子结构模态综合法,提出一种考虑辅助部件的动力总成非线性系统建模方法,并运用遗传算法对辅助部件的连接刚度及阻尼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首先,基于神经网络对动力总成系统模型进行拟合,并以试验模态参数为目标,运用遗传算法对动力总成系统的连接刚度及阻尼进行参数识别,结果显示仿真与试验的模态频率最大误差为-5.98%,模态阻尼比的最大误差为-15.72%.然后,运用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对动力总成系统进行缩聚处理,并研究了辅助设备与发动机间的耦合振动影响情况.最后,以辅助部件的振动性能最优为目标对连接件刚度及阻尼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后模型中冷器与空气滤清器的位移最大峰值分别较优化前下降了34.6%与4.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总成建模 辅助部件 神经网络 参数识别 子结构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间连接型消能子结构有限元模拟及参数分析
10
作者 丁维册 苏何先 +2 位作者 潘文 兰香 孙柏锋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2,共12页
为优化消能子结构设计参数并探究其抗震性能,针对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柱间连接型消能子结构,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考虑钢材硬化和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滑移的消能子结构有限元模型,结合消能子结构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 为优化消能子结构设计参数并探究其抗震性能,针对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柱间连接型消能子结构,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考虑钢材硬化和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滑移的消能子结构有限元模型,结合消能子结构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对消能子结构梁柱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研究表明:采用Chaboche本构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钢材硬化的规律,通过削减钢筋的卸载刚度可间接模拟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滑移引起的强度和刚度退化。消能子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滞回面积与梁柱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呈正相关,当达到一定值后增幅减缓;在罕遇地震对应的位移状态下,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能显著提高试件的耗能能力;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与梁柱配筋率呈负相关,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相关性随加载位移增加而改变;提高柱的配筋率能更显著提高试件在罕遇地震对应位移状态下的割线刚度,当柱配筋率达到一定值后增幅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子结构 有限元 剪切型软钢阻尼器 骨架曲线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作用下钢框架狗骨式梁柱子结构动态性能分析
11
作者 彭维弟 刘康宁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6,共9页
用Abaqus软件对狗骨式节点试件的落锤冲击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并探究落锤质量与冲击速度对狗骨式结构冲击力和竖向位移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削弱区域尺寸在落锤冲击下的冲击... 用Abaqus软件对狗骨式节点试件的落锤冲击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并探究落锤质量与冲击速度对狗骨式结构冲击力和竖向位移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削弱区域尺寸在落锤冲击下的冲击力、冲击时程、竖向位移及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狗骨式结构动力响应分为惯性力阶段、平台力阶段和分离阶段;落锤质量对冲击力峰值影响较小,但与落锤速度呈正相关;平台冲击力与落锤质量和速度均呈正相关,速度对冲击时程影响更显著;在相同能量下,改变落锤质量的最大平台冲击力与最大位移均大于改变落锤速度时的对应值;狗骨式结构破坏模式随冲击能量增大,应力集中在削弱区域,初期钢梁下翼缘断裂,随后扩展至梁腹板和上翼缘,最终导致整体断裂,削弱区域长度b会影响结构的破坏模式;削弱区域离梁端越远,结构越早破坏但承载力影响较小;结构的破坏位置约在距离削弱区域的40%处;削弱区域长度b增大会显著增加破坏时冲击力和延性,延长破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倒塌 狗骨式连接 数值模拟 梁柱子结构 落锤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模型驱动的实时混合试验两级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
12
作者 王尚长 杨格 +1 位作者 肖嘉俊 吴斌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1-1528,共8页
在非线性试件的实时混合试验中,由于试件与加载系统存在相互作用,试件性能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伺服系统的时滞发生改变。通过对系统时滞进行在线估计,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可以应用于时变时滞系统的加载控制,但参数的估计值在辨识初期往往会... 在非线性试件的实时混合试验中,由于试件与加载系统存在相互作用,试件性能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伺服系统的时滞发生改变。通过对系统时滞进行在线估计,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可以应用于时变时滞系统的加载控制,但参数的估计值在辨识初期往往会发生显著波动,影响控制效果。为此,提出了逆模型驱动的实时混合试验两级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即以系统的逆模型控制器进行粗补偿,消除主要时滞带来的试验误差;以基于递归最小二乘的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对剩余时滞进行补偿,进一步控制精度。以两层剪切型框架为原型,自复位黏滞阻尼器为试件,对两个试验子结构同时开展时滞补偿实时混合试验。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控制精度高于单阶段的时滞补偿方法,并可应用于多试验子结构的实时混合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混合试验 两级时滞补偿 多试验子结构 逆补偿 自适应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实时混合试验方法
13
作者 龚建勋 杨格 沈晗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7,共10页
实时混合试验是一种对含速度相关型构件的结构开展抗震性能研究的重要试验方法。然而,目前的实时混合试验面临着数值子结构计算效率难以满足实时性的挑战,限制了该方法在大型工程结构抗震试验中的应用。为了提高数值子结构的计算效率,... 实时混合试验是一种对含速度相关型构件的结构开展抗震性能研究的重要试验方法。然而,目前的实时混合试验面临着数值子结构计算效率难以满足实时性的挑战,限制了该方法在大型工程结构抗震试验中的应用。为了提高数值子结构的计算效率,提出了适用于实时混合试验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实现了神经网络代理模型实时混合试验方法。首先,基于不同物理约束方程构建了神经网络模型;然后,通过有限元软件对2层含阻尼器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响应数值模拟,并利用这些模拟数据训练网络模型;最后,利用训练得到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开展了实时混合试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具备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以恢复力作为损失函数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精度最高,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的实时混合试验方法具备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混合试验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损失函数 代理模型 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桥塔基础设计研究
14
作者 周维祥 马广 +2 位作者 张雷 谢远超 季伟强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7,共6页
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600 m的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位于软黏土地区,河道冲刷严重,抗震设防标准高。对桩基础、沉井基础及地下连续墙基础3种桥塔基础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可知,桩基础方案受力明确且工程造价、工期较优,故... 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600 m的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位于软黏土地区,河道冲刷严重,抗震设防标准高。对桩基础、沉井基础及地下连续墙基础3种桥塔基础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可知,桩基础方案受力明确且工程造价、工期较优,故推荐采用。桥塔承台平面尺寸为35.1 m×92.487 m,下部采用132根桩长115 m、直径2.3 m/2.0 m变径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按一体化设计,平行于水流方向呈梭形布置以降低阻水率,设置下连梁并考虑破冰棱参与受力以降低桩基刚性角;采用桩端桩侧组合压浆技术减少桩长,通过双荷载箱自平衡试验验证软黏土地层桩后压浆单桩承载力提高效果;采用变径桩组合抗震体系设计以提高桩顶抗震能力。为提高变径桩施工工效,先采用直径2.3 m大钻头完成桩顶25 m范围内钻孔,然后采用直径2.0 m小钻头钻至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斜拉桥 桩基础 方案比选 下部结构一体化设计 桩端桩侧组合压浆 变径桩组合抗震体系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消能子结构在抗震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宏涛 杨立华 +1 位作者 王琴 张鑫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60,共8页
介绍了消能子结构的研究现状,文中以某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为例,阐述了采用附加消能子结构配合屈曲约束支撑进行抗震加固的设计过程,采用阵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分析并对比了加固前后结构的抗震性能变化,基于现有研究成果,进... 介绍了消能子结构的研究现状,文中以某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为例,阐述了采用附加消能子结构配合屈曲约束支撑进行抗震加固的设计过程,采用阵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分析并对比了加固前后结构的抗震性能变化,基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消能子结构的加固设计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复核。结果表明:采用附加消能子结构对结构进行抗震加固,在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同时,可以不影响建筑内部功能。加固后,结构整体刚度增加,自振周期变短,层间剪力增大,整体变形变小,结构的整体受力状态和变形模式得到改善,房屋整体抗震性能提升。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塑性程度较低,损伤屈服机制更加合理,可以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消能子结构为连接消能器和主体结构的关键构件,应重点进行设计,采用柱的N-M曲线进行承载力复核比较便捷。文中设计思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消能子结构 屈曲约束支撑 抗震加固 Midas G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海大桥不同类型下部结构波浪力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林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6,共8页
为研究海洋环境中下部结构所受波浪力及最危险来波方向,本文以头门港跨海特大桥为背景,以低桩承台桥墩、通航孔桥墩和高桩承台桥墩三种下部结构缩尺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研究... 为研究海洋环境中下部结构所受波浪力及最危险来波方向,本文以头门港跨海特大桥为背景,以低桩承台桥墩、通航孔桥墩和高桩承台桥墩三种下部结构缩尺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研究波浪力作用下的跨海大桥下部结构受力性能。通过下部结构物理模型顺桥向、斜桥向、横桥向迎浪时的水平波浪力时间曲线,对比分析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得到的波浪力,并进行桥上行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下部结构最危险的来波方向均为顺桥向,且受桥墩尺寸与结构形式的影响,迎浪侧的结构尺寸越大,产生的波浪力越大;桥墩部分和桩基部分的波浪力由速度力控制,而承台部分的波浪力由惯性力控制,当下部结构受波浪作用时,各部位水平波浪力的峰值并不同时出现,但均是承台处率先达到峰值;跨海大桥下部结构中水平波浪力峰值最大的部位与波浪作用位置有关;波浪力过大会影响桥梁行车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跨海大桥 波浪力 下部结构 物理模型 CFD数值模拟 车桥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下部结构单层球面网壳的地震动参数与易损性分析
17
作者 韩庆华 孙明阳 徐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0,共12页
目前大跨空间球面网壳结构的地震动参数研究与易损性分析多关注于上部结构,忽视了下部支承体系对整体结构的影响。为选取适于评估带下部结构肋环斜杆型单层球面网壳响应的地震动参数,以6个不同矢跨比、不同下部结构的单层球面网壳为模型... 目前大跨空间球面网壳结构的地震动参数研究与易损性分析多关注于上部结构,忽视了下部支承体系对整体结构的影响。为选取适于评估带下部结构肋环斜杆型单层球面网壳响应的地震动参数,以6个不同矢跨比、不同下部结构的单层球面网壳为模型,研究下部支承体系对球面网壳动力特性的影响,选取多条三维地震动作为输入对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从相关性、有效性和充分性三个方面对18个地震动参数进行分析评估。并基于大量算例失效时刻的特征响应,建立了考虑下部结构的单层球面网壳的地震损伤模型。结果表明:有无下部支承对结构基频影响较大,随着下部结构高度的增加,结构基频不断减小,无支承柱结构与带10 m支承柱结构的基频相差高达24%;加速度谱强度、峰值加速度与结构地震响应的相关性、有效性及充分性均优于其它地震动参数,可作为考虑下部结构肋环斜杆型单层球面网壳易损性分析的地震动参数。与此同时,在下部支承结构相同时,矢跨比小的网壳结构抗震性能更好,所致结构倒塌的临界荷载更大;支承高度对网壳抗震性能的影响并非呈线性关系,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应合理选取下部支承结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部结构 肋环斜杆型 球面网壳 地震动参数 损伤模型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梁柱子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研究
18
作者 贾连光 李鹏宇 +1 位作者 刘洋 王春刚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8-616,共9页
目的研究蜂窝梁柱子结构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为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方法基于拆除构件法,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蜂窝梁柱子结构与实腹梁柱子结构模拟模型,研究在中柱失效作用下的结构性能,分析孔型、开孔率和首孔距离等参数对... 目的研究蜂窝梁柱子结构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为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方法基于拆除构件法,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蜂窝梁柱子结构与实腹梁柱子结构模拟模型,研究在中柱失效作用下的结构性能,分析孔型、开孔率和首孔距离等参数对蜂窝梁柱子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的影响。结果蜂窝梁柱子结构相比于实腹梁柱子结构的峰值承载力增长64.26%,所对应的位移增长73.57%;蜂窝梁良好的成铰机制使悬链线效应发展更充分;孔型、开孔率、首孔距离对其破坏模式、峰值荷载、悬链线效应发展程度均具有一定影响。结论蜂窝梁柱子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连续性倒塌能力,孔型宜为圆形或六边形,开孔率宜取40%~60%,首孔距离宜取0.75~1.0倍梁截面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梁柱子结构 抗力机制 塑性铰 悬链线效应 连续倒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mith预估器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方法研究
19
作者 纪金豹 徐建琛 王东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21,共8页
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实时结构混合试验方法,利用振动台和其他加载装置进行联合加载,可以提升振动台的加载能力。针对试验过程中受到干扰影响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Smith预估器的控制方法。介绍了基于主动质... 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实时结构混合试验方法,利用振动台和其他加载装置进行联合加载,可以提升振动台的加载能力。针对试验过程中受到干扰影响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Smith预估器的控制方法。介绍了基于主动质量驱动器加载方法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装置和工作原理以及Smith预估器的实现方式。分析了时滞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当控制系统引入4 ms的时滞时,仿真结果发散,系统模型存在纯滞后环节,因此容易发生较严重的震荡。为解决此问题,引入Smith预估器与改进的Smith预估器并进行相应的数值仿真工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传统Smith预估器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方法能够保证系统仿真结果不再发散,但其结果较为一般;而基于改进Smith预估器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方法结果更为理想,其峰值误差与均方根误差等相关评价指标都相对较小,说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时滞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子结构试验方法 实时混合试验 SMITH预估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旋梁单元几何非线性分析的子结构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继华 梁璐祎 +1 位作者 谭平 周福霖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5,共11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结构的非线性行为必须进行多次迭代求解,因此在保证非线性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其计算效率是关键。该文以内含2个平面梁单元的子结构为例,建立一种平面梁结构基于共旋法与子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方法。共旋法具有将刚...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结构的非线性行为必须进行多次迭代求解,因此在保证非线性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其计算效率是关键。该文以内含2个平面梁单元的子结构为例,建立一种平面梁结构基于共旋法与子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方法。共旋法具有将刚体位移从结构的大位移中扣除而得到准确的小变形的特点,子结构法则能将内部节点的自由度凝聚到边界节点从而大大减少结构非线性平衡方程组的阶数,该文将两者结合并利用有较好的通过荷载和位移极限点功能的修正弧长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对荷载-位移曲线具有“位移跳跃”或“荷载跌落”显著特征的数个算例进行分析,与已有文献的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及程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梁结构 共旋列式 子结构法 几何非线性 修正弧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