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隧道衬砌-围岩界面力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瞿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1,192,共6页
[目的]3D打印技术在工程结构施工的研究和应用已逐渐深入,应用3D打印建造地铁隧道开拓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而3D打印施工过程中,衬砌与隧道围岩的共构效果和协同工作性能的保障是构建隧道衬砌结构体系的关键,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目的]3D打印技术在工程结构施工的研究和应用已逐渐深入,应用3D打印建造地铁隧道开拓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而3D打印施工过程中,衬砌与隧道围岩的共构效果和协同工作性能的保障是构建隧道衬砌结构体系的关键,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通过试验模拟不同围岩条件下的界面特性,深入研究了3D打印隧道施工中衬砌和围岩之间的粘结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及结论]围岩表面的粗糙度对3D打印衬砌混凝土的粘结效果有显著影响,而表面涂覆涂层能够有效改善衬砌-围岩界面的粘结性能,通过填补衬砌-围岩界面的微观不平整有利于提高3D打印衬砌施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衬砌 3D打印 粗糙度 粘结力学性能 界面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铜蓝-红激光复合焊接头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史颖杰 崔泽琴 +3 位作者 丁正祥 郝晓虎 王文先 李卫国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0,I0005,I0006,共9页
为实现动力电池的高效可靠焊接,文中采用蓝-红复合激光进行了1050 Al/T2 Cu搭接焊,分析了激光功率对接头显微组织、相分布、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铝/铜搭接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截面呈现T形,PB(蓝光功率)保持300 W,PR(... 为实现动力电池的高效可靠焊接,文中采用蓝-红复合激光进行了1050 Al/T2 Cu搭接焊,分析了激光功率对接头显微组织、相分布、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铝/铜搭接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截面呈现T形,PB(蓝光功率)保持300 W,PR(红光功率)在700~1400 W区间内增加,铜侧熔深由60μm增大到1000μm,在PR=800 W时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焊缝组织由Al固溶体、Al-Cu共晶相和Al_(2)Cu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随激光功率增大,焊缝局部出现Al_(4)Cu_(9)相,边缘出现AlCu,Al_(4)Cu_(9)和AlCu_(3)相.在PR=800 W下抗剪强度达到最高108.6 MPa,接触电阻达到最小94μΩ,裂纹由两极交界处Al_(2)Cu区域萌生,沿焊缝边缘由外层Al_(2)Cu区扩展到底部Al固溶体和Al-Cu共晶区交界处,断裂形式为解理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激光焊 铝/铜异质材料 界面反应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铝复合结构制备工艺与界面微观组织研究
3
作者 赵朔 姜欣彤 +4 位作者 马一鑫 莫漓江 任宇航 杨光 王向明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60-67,共8页
本文首先采用激光选区熔融技术(SLM)制得钛合金骨架结构,通过填充铝合金粉末/块体进行熔炼,制得具有不同反应层厚度、不同晶体形态的钛–铝复合结构材料。研究发现,熔炼过程使Ti–6Al–4V强化骨架与Al–Mg–Sr–Zr合金基体界面间发生了... 本文首先采用激光选区熔融技术(SLM)制得钛合金骨架结构,通过填充铝合金粉末/块体进行熔炼,制得具有不同反应层厚度、不同晶体形态的钛–铝复合结构材料。研究发现,熔炼过程使Ti–6Al–4V强化骨架与Al–Mg–Sr–Zr合金基体界面间发生了明显的扩散反应,形成了致密的冶金结合,界面内析出相以TiAl_(3)、TiAl、TiAl_(2)及Ti_(3)Al_(5)为主,随着熔炼温度升高与保温时间延长,界面反应层厚度逐渐增大,经800℃–1 h时保温,反应层厚度达到600μm,表明复合结构界面形成了强结合。分别对强化骨架、铝合金基体及反应界面进行弹性模量测试,发现反应层弹性模量(1.2×10^(11) Pa)高于钛合金强化骨架(1.07×10^(11) Pa)和铝合金基体(7.1×10^(10) Pa)。研究结果为铝合金的空间可调控强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有望克服传统材料的强韧性倒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钛–铝复合结构 真空熔化烧结(VFS) 界面组织调控 微/宏观强韧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福田 黄巍玲 +2 位作者 李文虎 张英才 李兆前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2-455,共4页
为提高钢基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以金属Mo粉、Fe粉和B-Fe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原位反应真空液相烧结技术,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覆层.测定了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及界面结合区的显微硬度变化,研究了界面微观结构和界... 为提高钢基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以金属Mo粉、Fe粉和B-Fe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原位反应真空液相烧结技术,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覆层.测定了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及界面结合区的显微硬度变化,研究了界面微观结构和界面区元素分布,并对覆层-钢基体界面层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层与钢基体之间的断裂破坏发生于界面附近的钢基体和覆层内,而不是覆层与钢基体之间结合界面的剥离;在覆层-钢基体结合界面处,存在由高硬度覆层到低硬度钢基体的狭窄过渡区,合金元素的分布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过渡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覆层材料 界面显微结构 结合强度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界面反应制备不同微/纳结构的系列金属硫化物 被引量:1
5
作者 丁筛霞 张卫新 杨则恒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9-1123,共5页
利用二硫化碳与水不混溶的特点,设计了油相为溶有单质硫的二硫化碳溶液、水相为金属盐水溶液的两相体系,在100℃溶剂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出具有不同微/纳结构的系列金属硫化物,如CdS、PbS和CuS枝晶、ZnS微米球和Ag2S花生状纳米球结构... 利用二硫化碳与水不混溶的特点,设计了油相为溶有单质硫的二硫化碳溶液、水相为金属盐水溶液的两相体系,在100℃溶剂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出具有不同微/纳结构的系列金属硫化物,如CdS、PbS和CuS枝晶、ZnS微米球和Ag2S花生状纳米球结构等,证实了该合成方法具有通用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成分与结构的表征,提出了油-水界面反应制备微/纳结构金属硫化物的可能机理,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产物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界面 微/纳结构 金属硫化物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纳结构对气-水界面稳定性和流动减阻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姚朝晖 张静娴 郝鹏飞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79,共7页
利用压力-流量测量和流动显示方法研究了6种具有不同微纳结构尺寸的超疏水表面的减阻效果以及表面微结构形状对气-水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各种超疏水表面在层流和湍流下均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在相同的固体面积分数情况... 利用压力-流量测量和流动显示方法研究了6种具有不同微纳结构尺寸的超疏水表面的减阻效果以及表面微结构形状对气-水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各种超疏水表面在层流和湍流下均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在相同的固体面积分数情况下,微结构间距越小,减阻效果越好;在具有最小结构间距的微纳二级结构表面上实现了最大减阻率(38.6±4.5)%。流动显示观测发现:减阻率与微结构的层级、尺寸、形貌及槽道流态有关,它们均对气-水界面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揭示了复合微纳结构之所以能够显著提升减阻效果,是由于添加纳米二级结构减小了原有表面的固体面积分数,并提高了气-水界面的稳定性。此外,对于具有双内凹(伞状)微结构表面的微槽道,即使表面为亲水材料,也可以有效捕捉气体,形成稳定的气-水界面,从而实现超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复合结构 -水界面 稳定性 减阻 超疏水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断层扫描术的黏性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际凯 刘千惠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2-427,共6页
高心墙堆石坝心墙和岸坡混凝土垫层接触部位错切变形大,常通过设置接触黏土来增强这一位置的变形协调性和抗渗透破坏能力。已有试验研究表明,黏性土和混凝土接触面一般在大剪切变形下的抗渗透破坏能力增强,但其机理尚不明确。本文对这... 高心墙堆石坝心墙和岸坡混凝土垫层接触部位错切变形大,常通过设置接触黏土来增强这一位置的变形协调性和抗渗透破坏能力。已有试验研究表明,黏性土和混凝土接触面一般在大剪切变形下的抗渗透破坏能力增强,但其机理尚不明确。本文对这一机理展开研究。对黏性土-混凝土接触面进行了一组剪切-渗流试验,并对其中一个试样在不同阶段于接触面附近取样,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术(即XCT扫描)试验对其进行微观结构扫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试样进行三维结构重建,并提取了在试验过程中不同相对位移下接触面附近土样的表观孔隙率分布。通过对表观孔隙率的分布及XCT扫描的典型截面图像分析,研究了黏性土-混凝土接触面在一定固结压力下发生大剪切变形后抗渗能力增强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混凝土接触面 剪切 渗流 微观结构 X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机制砂路面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慧斌 崔通 +4 位作者 陈捷 汪伟 谭康豪 杨东来 张同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8-1888,共11页
为实现多目标性能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本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试验设计,探究了石粉掺量、浆体体积分数及水胶比对机制砂路面混凝土性能(坍落度、28 d抗压强度和磨损量)的影响,并结合SEM和XRD对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 为实现多目标性能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本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试验设计,探究了石粉掺量、浆体体积分数及水胶比对机制砂路面混凝土性能(坍落度、28 d抗压强度和磨损量)的影响,并结合SEM和XRD对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法建立的回归模型能够精确预测各因素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精度达95%以上。在各因素中,水胶比对坍落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最显著,而对磨损量的影响较小。经优化,得到最佳的机制砂路面混凝土配合比:水胶比0.36,浆体体积分数25%,石粉掺量10%(质量分数)。此外,掺量不超过10%的石粉改善了界面过渡区,有助于提升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混凝土 响应面法 抗压强度 配合比优化 微观结构 界面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芯层流体力学方法制备聚合物功能微球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昊川 陶光明 +4 位作者 陈东 董文坤 凌世生 乔旭升 樊先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5-282,共8页
聚合物复合微球在医药、传感、光学、显示等领域,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临床诊断、病理成像和药物输送等方面具备重要应用价值。但是,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合成路线复杂、加工效率低下,常规工艺通常难以兼顾微球粒径单分散性、生产成本、产量... 聚合物复合微球在医药、传感、光学、显示等领域,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临床诊断、病理成像和药物输送等方面具备重要应用价值。但是,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合成路线复杂、加工效率低下,常规工艺通常难以兼顾微球粒径单分散性、生产成本、产量等综合要求。近年来,纤维芯层流体力学方法依据纤维内发生的流体界面不稳定性(PRI)现象,可在微纳米尺度制备具有高度单分散性的聚合物微球,同时成本可控,适合批量生产。本文综述了流体界面不稳定性原理、纤维芯层PRI方法制备工艺、功能微球和结构微球的纤维芯层PRI方法制备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针对纤维芯层PRI方法的最新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聚合物 流体界面不稳定性 微纳米 功能微球 结构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井固井弱界面问题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秀天 王克诚 +2 位作者 张立 宋艳涛 张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5期55-57,共3页
在石油固井作业中,界面的胶结状态直接影响到油井的开发方案、使用寿命及经济效益。为了完善固井工程中的界面胶结问题,给出了"弱界面"的概念,建立了3种弱界面微观结构模型,对弱界面产物及形貌进行了描述;同时进行了弱界面的... 在石油固井作业中,界面的胶结状态直接影响到油井的开发方案、使用寿命及经济效益。为了完善固井工程中的界面胶结问题,给出了"弱界面"的概念,建立了3种弱界面微观结构模型,对弱界面产物及形貌进行了描述;同时进行了弱界面的微观结构研究、声学响应以及剪切强度等方面影响的探讨,给出了弱界面对声学响应及界面剪切强度影响规律,弱界面微观结构越薄弱,声学检测结果越差,界面剪切强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井 固井 固井质量 界面 微观结构 声学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吹填软土沉积特性及其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爱武 杜东菊 卢力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87,共5页
吹填软土由于其物质成分和沉积环境千差万别,决定了其工程性质也差别很大,具有区域性特点。本文以大型沉降柱模拟吹填泥浆自然沉积,对天津滨海新区吹填泥浆静水沉降过程中泥水分界面、含水量、孔隙比变化及其沉积后的相关特性进行了探讨... 吹填软土由于其物质成分和沉积环境千差万别,决定了其工程性质也差别很大,具有区域性特点。本文以大型沉降柱模拟吹填泥浆自然沉积,对天津滨海新区吹填泥浆静水沉降过程中泥水分界面、含水量、孔隙比变化及其沉积后的相关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天津吹填土富含粘土矿物,微结构不稳定。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分选明显,各项指标前期变化大,后期趋于稳定,总体工程性质差,难以直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需进行相应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软土 沉积特性 微观结构 泥水分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表面镀钛及界面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国彬 王铁宝 邓春岩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6,19,共4页
本文研究了应用真空微蒸发镀方法实现了金刚石表面镀钛。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镀钛层物相为TiC和Ti,反应形成的界面结构层次为:金刚石—TiC—Ti。TiC层一般厚度在几百到上千埃,镀Ti层总厚度大约150 nm-200 nm。根据金刚石、TiC和Ti的晶... 本文研究了应用真空微蒸发镀方法实现了金刚石表面镀钛。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镀钛层物相为TiC和Ti,反应形成的界面结构层次为:金刚石—TiC—Ti。TiC层一般厚度在几百到上千埃,镀Ti层总厚度大约150 nm-200 nm。根据金刚石、TiC和Ti的晶体结构特点,应用结构对应原则,创建了金刚石/TiC/Ti共格界面模型。金刚石和TiC之间的共格界面为:(111)金刚石∥(111)TiC,C原子的周期性对应关系为:6×0.252 nm≈5×0.304 nm,C原子错配率为0.526%;金刚石和TiC界面间的C原子形成垂直的键、偏斜的键和桥式三中心键。六方结构α-Ti的和面心立方的TiC之间的共格界面为:(1000)α-Ti∥(111)TiC,形成垂直键,Ti原子错配率为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镀钛 界面反应 界面显微结构 共格界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PE推进剂/衬层界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3
作者 庞爱民 池旭辉 尹华丽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9,202,共10页
装药界面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故障高发部位。NEPE固体推进剂活性组分多,界面化学物理过程复杂,装药界面粘接问题更加突出。重点开展了界面结构表征、界面粘接与老化失效机理两个方面的研究,发现NEPE推进剂/衬层界面区域在微观尺度上存在多... 装药界面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故障高发部位。NEPE固体推进剂活性组分多,界面化学物理过程复杂,装药界面粘接问题更加突出。重点开展了界面结构表征、界面粘接与老化失效机理两个方面的研究,发现NEPE推进剂/衬层界面区域在微观尺度上存在多层次结构,推进剂一侧形成40~80μm的HMX及其键合剂富集区,衬层HTPB粘合剂向NEPE推进剂方向扩散,在物理分界衬层侧形成粘合剂基体富集层。系统分析了影响界面粘接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影响界面粘接的主反应,阐明了两个主反应的竞争关系。揭示了界面粘接的主要副反应,即工艺助剂YS与固化剂的反应。发现了NEPE推进剂/衬层粘接界面老化降解的关键化学过程,界面老化降解主要发生在PEG与N100反应形成的氨基甲酸酯结构的C—O键,氮氧化物的残余含量决定老化反应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NEPE推进剂 装药界面 衬层 微观结构 粘接机理 老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微纳二级结构对冷凝液滴最终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天庆 孙玮 +1 位作者 孙相彧 艾宏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89-2996,共8页
从超疏水表面(SHS)上初始冷凝液核长大、合并、形成初始液斑开始,分析计算了冷凝液斑变形成为Wenzel或Cassie液滴过程中界面能量的变化,并以界面能曲线降低、是否取最小值为判据,确定冷凝液滴的最终稳定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在只有微米尺... 从超疏水表面(SHS)上初始冷凝液核长大、合并、形成初始液斑开始,分析计算了冷凝液斑变形成为Wenzel或Cassie液滴过程中界面能量的变化,并以界面能曲线降低、是否取最小值为判据,确定冷凝液滴的最终稳定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在只有微米尺度的粗糙结构表面上,冷凝液滴的界面能曲线一般都是先降低再升高,呈现Wenzel状态;而当表面具有微纳米二级粗糙结构,且纳米结构的表面空气面积分率较高时,冷凝液滴的能量曲线持续降低,直至界面能最小的Cassie状态,因此可以自发地形成Cassie液滴.还计算了文献中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SHS上冷凝液滴的状态和接触角,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的冷凝液滴状态与实验观察结果完全吻合.因此,微纳二级结构是保持冷凝液滴在SHS上呈现Cassie状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微纳结构 表面 界面 自由能 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6
15
作者 乔玉雷 王延光 +1 位作者 李九生 何惺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3期272-276,共5页
井间地震在解决油藏开发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精度优势,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应用井间地震资料,从不同角度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井间不同成像方法基本原理的分析,井间成像资料与合成地震记录的对比分析,地层与反射波组... 井间地震在解决油藏开发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精度优势,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应用井间地震资料,从不同角度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井间不同成像方法基本原理的分析,井间成像资料与合成地震记录的对比分析,地层与反射波组对应关系的分析,地层内部变化与地震反射结构的分析,以及井间成像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构造趋势的对比分析,得出井间成像资料可以更好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形态,同相轴反映的是地层波阻抗界面的认识。对垦71井区井间地震反射波深度域资料进行了波数计算,对其时间域资料进行了频谱分析,并进行了井间地震资料、地面地震资料、测井曲线等的标定对比,认为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能够分辨3~5 m厚的薄层。对胜利广利油田的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进行了构造解释,结果表明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具有反映细微构造的能力。井间地震正演模型分析表明,选择大角度道集进行有限角度叠加处理的成像资料可以用于岩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反射波成像 波阻抗界面 分辨率 分辨能力 微幅构造 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辐照Hastelloy C276显微结构演化多尺度模拟研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新福 郭立平 +2 位作者 吴石 杨鹏 杨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结合团簇动力学研究了Hastelloy C276Ni基合金在Ar+辐照(室温,约10dpa)下的显微结构演化机理,开发了多尺度模拟程序Radieff,利用Radieff模拟了在Ar+辐照下C276中间隙位错环和孔洞的形核、长大过程。在武汉大学串列加速器... 采用分子动力学结合团簇动力学研究了Hastelloy C276Ni基合金在Ar+辐照(室温,约10dpa)下的显微结构演化机理,开发了多尺度模拟程序Radieff,利用Radieff模拟了在Ar+辐照下C276中间隙位错环和孔洞的形核、长大过程。在武汉大学串列加速器-离子注入机-透射电镜一体化联机装置上开展了115keV Ar+辐照C276验证实验,采用一体化联机透射电镜观察了辐照缺陷尺寸及形貌。不同辐照剂量下位错环尺寸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模拟 串列加速器-离子注入机-透射电镜一体化联机装置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P晶体(100)面相变界面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亚超 李明伟 +2 位作者 喻江涛 王晓丁 朱廷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59-1366,共8页
ADP晶体{100}面族生长的实时与非实时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y)研究表明,其相变驱动力为0.01-0.04kT/ωs时,ADP晶体(100)面的平均面粗糙度和均方面粗糙度均不到0.3 nm,小于该晶面间距0.75 nm,微观结构表现为光滑界面,与夫兰克... ADP晶体{100}面族生长的实时与非实时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y)研究表明,其相变驱动力为0.01-0.04kT/ωs时,ADP晶体(100)面的平均面粗糙度和均方面粗糙度均不到0.3 nm,小于该晶面间距0.75 nm,微观结构表现为光滑界面,与夫兰克模型、特姆金模型相符,并观测到螺位错生长;在相变驱动力为0.053-0.11kT/ωs时,ADP晶体的(100)面的平均面粗糙度和均方面粗糙度介于1.8-4.2 nm,大于该晶面间距0.75 nm,微观结构粗糙度增加,趋向于粗糙界面,可用特姆金的弥散界面模型解释,界面上观测到多二维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界面 微观结构 粗糙度 相变驱动力 A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62黄铜疏水表面的制备及疏水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乔卫 朱定一 +2 位作者 温鸿英 王尤生 廖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24期7319-7324,共6页
采用三氯化铁和盐酸溶液刻蚀H62黄铜表面,得到了一层由梯田状台阶结构及平均孔径为(6.2—8.3)μm的蚀坑组成的阶层结构。该表面与水滴的表观接触角最大为131.8(°),接触角滞后为5.6(°)。研究了不同刻蚀时间对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采用三氯化铁和盐酸溶液刻蚀H62黄铜表面,得到了一层由梯田状台阶结构及平均孔径为(6.2—8.3)μm的蚀坑组成的阶层结构。该表面与水滴的表观接触角最大为131.8(°),接触角滞后为5.6(°)。研究了不同刻蚀时间对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刻蚀时间对表面阶层结构的形成和水滴在该表面的接触角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刻蚀时间的增加,表面逐渐形成台阶结构并且边缘趋于规整,接触角不断增大;当台阶结构消失时,接触角随之变小。初步分析了这种阶层结构的形成机制,用Wenzel理论、Cassie理论及有限液-固界面理论对表面的润湿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限液-固界面理论在表征粗糙表面润湿性方面更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 黄铜 接触角 有限液-固界面 微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激光加工的微结构界面对DLC薄膜磨损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星 张伟 +1 位作者 孙刚 马国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0-326,共7页
采用飞秒超快激光在GCr15轴承钢基体表面上制备了条纹、方格结构,并研究对类金刚石(DLC)薄膜结构、结合强度和耐磨性能影响。利用Raman光谱、扫描电镜、白光干涉形貌仪分析薄膜化学结构及形貌,利用划痕实验仪及SRV磨损试验机对薄膜结合... 采用飞秒超快激光在GCr15轴承钢基体表面上制备了条纹、方格结构,并研究对类金刚石(DLC)薄膜结构、结合强度和耐磨性能影响。利用Raman光谱、扫描电镜、白光干涉形貌仪分析薄膜化学结构及形貌,利用划痕实验仪及SRV磨损试验机对薄膜结合强度、磨损性能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功率密度0.96、400 mm/min、加工间距150~350μm条件下的获得的微结构对DLC薄膜sp3键含量有提升作用,并影响DLC薄膜的结合强度和耐磨性。在间距250μm条纹结构上的DLC薄膜具有最佳的性能,硬度约16 GPa,最高结合力极限载荷52 N,面-面接触、20 N载荷下磨损率1.35×10^(-6)mm^(-3)/N·m,耐磨性与无微结构DLC相比,最高可提高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界面 DLC薄膜 结合强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结构显微硬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岳公冰 李秋义 +1 位作者 张鹏 李倩倩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271-4276,共6页
根据再生混凝土界面结构的特点,建立了多重界面重构模型。通过测试分析不同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结构及其对性能损伤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能有效地增大... 根据再生混凝土界面结构的特点,建立了多重界面重构模型。通过测试分析不同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结构及其对性能损伤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能有效地增大砂浆基体及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由C40废弃混凝土加工成的再生粗骨料,配制C30或C40再生混凝土,其薄弱界面为老骨料-新浆体界面;而配制的C50再生混凝土的薄弱界面则为老浆体-新浆体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芯样模型 界面结构 显微硬度 附着砂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