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肺组织及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晨月 张舒 +4 位作者 吴莹 金叶智 李根茂 王谦 郝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85-1690,共6页
目的:研究中医经典合方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XDY)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及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s)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机制。方法:54... 目的:研究中医经典合方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XDY)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及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s)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机制。方法:5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XDY组,每组18只,后2组以流感病毒滴鼻感染,XDY组灌胃给予XDY;在感染后的2、4和6 d分别取材,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中ICAM-1和VCAM-1表达。从雄性Wistar大鼠中分离并原代培养RPMVECs,设置正常组、病毒组、病毒+XDY含药血清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和TNF-α+XDY含药血清组;刺激因素作用24 h后,real-time PCR检测ICAM-1和VCAM-1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中ICAM-1和VCAM-1表达持续增多(P<0.01),而XDY组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流感病毒和TNF-α作用的RPMVECs中ICAM-1和V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XDY能下调ICAM-1和VCAM-1 mRNA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抑制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RPMVECs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机体的炎症级联反应可能是XDY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 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MsPGN大鼠肾脏病理及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方敬 仇新军 +1 位作者 闫翠环 陈志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36-439,共4页
为探讨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实验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病理形态学改善及肾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通过实验建立改良的慢性血清病性MsPGN动物模型,光镜观察肾小球以及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情况,采用... 为探讨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实验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病理形态学改善及肾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通过实验建立改良的慢性血清病性MsPGN动物模型,光镜观察肾小球以及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AM-1的表达并分别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光镜下,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系膜基质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小球毛细血管直径明显缩小(P<0.01);青藤碱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系膜基质指数显著下降(P<0.01),肾小球毛细血管直径明显改善(P<0.01)。肾组织中ICAM-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青藤碱可明显下调ICAM-1的表达,肾组织ICAM-1的相对含量、积分光密度,均显著下降(P<0.01),青藤碱组与雷公藤多苷组相比,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表明青藤碱能够有效减轻肾脏病理损害,抑制MsPGN大鼠肾组织ICAM-1的表达,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2整合素介导的人中性粒细胞在ICAM-1裱衬表面的铺展动力学 被引量:4
3
作者 展冬颖 章燕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研究由表达于人中性粒细胞表面的β2整合素与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裱衬表面相互作用介导人中性粒细胞铺展的动力学过程。方法以裱衬2%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albumin,HSA)和空白的底板为对照... 目的研究由表达于人中性粒细胞表面的β2整合素与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裱衬表面相互作用介导人中性粒细胞铺展的动力学过程。方法以裱衬2%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albumin,HSA)和空白的底板为对照,分别考察裱衬了10、20和100μg/mL ICAM-1的底板上人中性粒细胞铺展比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人中性粒细胞β2整合素的表达量,以及采用抗体阻断β2整合素的CD11a或CD11b亚基,观察其在100μg/mL ICAM-1裱衬表面细胞铺展比例随时间的改变情况。结果中性粒细胞在裱衬2%HSA的表面不铺展,在裱衬ICAM-1表面的铺展动力学依赖于ICAM-1浓度,并与β2整合素表达量相关;抗CD11b抗体阻断后,中性粒细胞在裱衬ICAM-1表面的铺展明显减少。结论人中性粒细胞在ICAM-1表面的铺展是由β2整合素与其配体ICAM-1特异性相互作用介导的,并且CD11b亚基对铺展过程起主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Β2整合素 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铺展 底板 动力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宝庆 王蕊 +1 位作者 徐京育 李寒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7期1617-1618,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饮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适应性的喂养1周,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胰岛素抵抗组、复方丹参饮预防组(中药预防组)复方丹参...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饮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适应性的喂养1周,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胰岛素抵抗组、复方丹参饮预防组(中药预防组)复方丹参饮治疗组(中药治疗组)、罗格列酮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分为12只。采用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喂养,建立大鼠IR模型。喂养16周以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Wistar大鼠血清中ICAM-1、VCAM-1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除复方丹参饮预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大鼠血清中ICAM-1、VCAM-1的含量均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胰岛素抵抗组相比较,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与中药预防组均能减少大鼠血清中ICAM-1、VCAM-1的含量(P<0.05)。结论:认为复方丹参饮具有抑制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的过度表达作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IR)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促进内皮源性微体的数量与ICAM-1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垒磊 庄飞 +3 位作者 韩悦 刘妍妍 齐颖新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5-391,共7页
目的探讨高张应变调控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内皮源性微体(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数量与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Flexerc... 目的探讨高张应变调控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内皮源性微体(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数量与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Flexercell细胞张应变加载系统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分别施加5%(模拟正常生理状态)和18%(模拟高血压状态)幅度的周期性张应变,加载频率均为1.25 Hz,加载持续时间为24 h,实时PCR检测不同幅度张应变条件下ECs的TNF-αmRNA表达水平。之后应用TNF-α刺激大鼠胸主动脉ECs,收集上清液,超速离心提取得到内皮源性微体(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用亲脂性苯乙烯基(lipophilic styryl)以及透射电镜对EMPs进行形态鉴定;流式细胞术对TNF-α刺激产生的Annexin V阳性EMPs进行计数,并检测EMPs表面ICAM-1的表达。结果与5%正常张应变组相比,18%高张应变条件下ECs的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上升。TNF-α能够显著上调ECs产生Annexin V阳性的EMPs数量,且TNF-α刺激ECs产生的EMPs表面ICAM-1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高张应变条件下ECs高表达TNF-α可能介导了EMPs产生和表面ICAM-1高表达。研究结果为后续探讨EMPs在血管重建力学生物学机制中的作用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内皮源性微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周期性张应变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磷汀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小鼠NF-κB通路和VCAM-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跃伟 孙锁柱 +3 位作者 张丹 谢静 张蓉 李长政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6-485,共10页
目的:研究氨磷汀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小鼠小肠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通路和血管间粘附分子-1(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小鼠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氨磷汀腹腔注射干预组,采用6Gy 60Coγ-射... 目的:研究氨磷汀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小鼠小肠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通路和血管间粘附分子-1(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小鼠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氨磷汀腹腔注射干预组,采用6Gy 60Coγ-射线全身辐射,于第1、7、14天分批处死小鼠观察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对照组、实验组和氨磷汀干预组NF-κB、VCAM-1、ICAM-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辐射后实验组、干预组均可见明显黏膜下层微血管损伤,干预组损伤较实验组轻.辐射后第1天实验组、干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NF-κB、VCAM-1、ICAM-1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升高水平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第7天实验组各基因mRNA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达到或接近对照组水平;第14天实验组、干预组各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即发生NF-κB、VCAM-1、ICAM-1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可能在辐射后微血管损伤中发挥作用,氨磷汀可能通过下调上述基因表达对微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 血管间粘附分子-1(VCAM-1)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M-1及VCAM-1等在HIE新生兔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林迳苍 朱世泽 +2 位作者 杜翠琼 许相洋 黄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探索慢性宫内缺氧对新生兔中性粒细胞与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孕中晚期新西兰兔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以及中药干预缺氧组;对比3组新生兔中性粒细胞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脑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 目的:探索慢性宫内缺氧对新生兔中性粒细胞与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孕中晚期新西兰兔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以及中药干预缺氧组;对比3组新生兔中性粒细胞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脑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 moleacule-1,ICAM-1)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ules1,VCAM-1)等的表达与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和中药干预缺氧组的CD11b/CD18、ICAM-1以及VCAM-1表达均显著增强;虽然缺氧组和中药干预缺氧组的表达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缺氧缺血后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增强并且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增加而导致的脑组织细胞的损伤,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宫内缺氧 新生兔 细胞粘附分子 CD11B/CD18 脑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CD4^(+)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倩 张美玉 +4 位作者 季萍 汪佳远 王树军 刘帅 王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8-594,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CD4^(+)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中的作用,以及ICAM-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相关性。方法·①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CD4^(+)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中的作用,以及ICAM-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相关性。方法·①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就诊的SLE患者50例(SLE组)及仁济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人60例(健康对照组,即H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组样本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AM-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2组样本血清中可溶性ICAM-1(soluble ICAM-1,sICAM-1)含量。②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样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α-CD3/28激活于24、48、72 h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细胞表面ICAM-1表达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sICAM-1含量。③将健康人CD4^(+)T细胞-B细胞体外共培养,分别设立对照组、刺激组、阻断抗体处理组,12 d后采用ELISA检测3组培养上清液中IgG含量。结果·①SLE组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AM-1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sICAM-1含量均较HC组升高(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CD4^(+)T细胞表面ICAM-1表达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血清sICAM-1含量与抗双链DNA抗体、IgG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②健康人CD4^(+)T细胞表面ICAM-1表达水平和上清液中sICAM-1含量随着α-CD3/28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③共培养后,刺激组上清液中IgG含量较对照组升高,而阻断抗体处理组较刺激组下降(均P<0.05)。结论·ICAM-1分子促进CD4^(+)T细胞-B细胞相互作用后IgG的产生,可作为SLE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CD4^(%PlUS%)T细胞 B细胞 抗体产生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p53基因对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林勇 高存记 +1 位作者 黎健 汪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9,共4页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重要粘附分子.为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对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HPLC方法测定ICAM-1蛋白及mRNA水平.静...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重要粘附分子.为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对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HPLC方法测定ICAM-1蛋白及mRNA水平.静息状态的内皮细胞表面结构性地表达有少量的ICAM-1,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1000U/ml)诱导下,其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将p53基因导入内皮细胞,则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p53基因的导入对静息状态内皮细胞表面结构性表达的ICAM-1影响较小.p53基因主要通过降低ICAM-1的mRNA水平而抑制内皮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但对蛋白的抑制程度小于对mRNA的抑制程度.提示:p53基因对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除转录水平控制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基因导入 icam-1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糖胺生物合成通路在血管内皮炎症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10
作者 陈伊静 许琪 +4 位作者 刘忠典 覃玲巧 陈淑萍 唐薇婷 钟秋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71-1877,共7页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病主要的病理基础,以血管内皮炎症为主要特征,因而靶向炎症相关机制是防治AS的关键。目的研究己糖胺生物合成通路(HBP)对黏附分子的影响及其在血管内皮炎症中的调控作用。方法2022年8—12月,将24只SPF级C57...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病主要的病理基础,以血管内皮炎症为主要特征,因而靶向炎症相关机制是防治AS的关键。目的研究己糖胺生物合成通路(HBP)对黏附分子的影响及其在血管内皮炎症中的调控作用。方法2022年8—12月,将24只SPF级C57BL/6雌性小鼠按体质量以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分为对照组、6-重氮-5-氧代-L-正亮氨酸(DON)组、高脂饮食(HFD)组、HFD+DON组。各组小鼠给予相应干预措施15周后,收集小鼠的血清及主动脉组织。使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干预前后小鼠的血脂水平,采用HE染色法检测主动脉根部的病理变化,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15周后,与对照组相比,HFD组LDL-C、TC水平显著性上升,而HDL-C显著降低(P<0.05);HFD组与HFD+DON组之间的血脂水平无变化(P>0.05)。HE染色结果显示,HFD组血管内膜增厚,血管平滑肌形态异常,结构紊乱,并可见大量的泡沫细胞。HFD+DON组的小鼠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内皮细胞层连续,泡沫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间隙基本正常。免疫荧光染色、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均显示,与HFD组相比,HFD+DON组的ICAM-1、VCAM-1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抑制HBP具有下调黏附分子ICAM-1、VCAM-1表达,改善血管内皮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炎症 己糖胺生物合成通路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6-重氮-5-氧代-l-正亮氨酸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磊 沙焕臣 +2 位作者 马清涌 李琦 张庆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实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operation,SO)组、SAP模型组、RES治疗组和SAP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40g/L牛磺...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实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operation,SO)组、SAP模型组、RES治疗组和SAP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40g/L牛磺胆酸钠1mL/kg制备模型,RES组于制模后5min将10g/LRES溶液(20mg/kg)通过阴茎背静脉给药,术后分别在3、6、12h取材。免疫组化SAB法观察回肠固有层及其血管ICAM-1和VCAM-1的表达,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中TNF-α的含量,同时观察肠道组织SOD和MDA的含量。结果ICAM-1和VCAM-1在SO组呈弱表达,而在SAP组中高表达,RES组表达明显减弱(P<0.05)。SAP组回肠组织的MDA水平升高明显(P<0.05);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RES能明显抑制肠组织中MDA和血清中TNF-α水平而增强SOD活性(P<0.05)。结论RES在SAP的发生中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TNF-α的产生,抑制ICAM-1和VCAM-1的表达,从而发挥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屏障 icam-1 VCAM-1 丙二醛 TNF-α 超氧化物岐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钠诱导HUVEC损伤的急性痛风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妍华 尹莲 +2 位作者 王明艳 赵凤鸣 段金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3期592-594,共3页
目的:通过尿酸钠(MSU)体外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HUVEC),促进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建立体外急性痛风细胞模型。方法:刺激组分别用终浓度为0、25、50、75、100(μg/mL)MSU处理HU-VEC24h、48h,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H... 目的:通过尿酸钠(MSU)体外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HUVEC),促进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建立体外急性痛风细胞模型。方法:刺激组分别用终浓度为0、25、50、75、100(μg/mL)MSU处理HU-VEC24h、48h,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的ICAM-1表达。结果:24h时,随着MSU浓度的提高,HUVEC活力显著下降(P(0.01),同时细胞上清液中的ICAM-1表达提高;结论:100μg/mLMSU刺激HUVEC24h,造成急性痛风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HUVEC) 尿酸盐(MSU) 急性痛风模型 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黏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胜利 朱向阳 +3 位作者 董政协 周永 李嘉 黄怀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68-469,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HBO治疗组33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并与30例正常...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HBO治疗组33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并与30例正常者对照。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血清ICAM-1、VCAM-1、E-selectin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各项水平均下降,HBO治疗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多(P<0.05)。结论HBO治疗能降低血清黏附分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出血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夏荣龙 刘青光 潘承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型肝癌发展的影响。方法SD大鼠肝门部肝实质种植Walker-256癌株瘤块,建立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将模型鼠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n=24)、肌苷+VC组(n=40)、丹参组(n=40)及5-FU组(n=40)。通过腹腔内分别注射生... 目的研究丹参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型肝癌发展的影响。方法SD大鼠肝门部肝实质种植Walker-256癌株瘤块,建立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将模型鼠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n=24)、肌苷+VC组(n=40)、丹参组(n=40)及5-FU组(n=40)。通过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肌苷+VC、丹参及5-FU,观察肝功、肝组织形态学及肝癌、癌周、临近肝叶及肺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丹参组对肝功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和5-FU组(P<0.01),而与肌苷+V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丹参组对梗阻性黄疸所致的组织形态学损害产生保护作用。②丹参组抑癌率和抑转移率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VC组(P<0.01);而与5-FU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丹参组肝癌、癌周、临近肝组织及肺组织中PCNA、VEGF、ICAM-1的表达均低于肌苷+VC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与5-FU组比较,PCNA和VEGF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CAM-1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肝脏损害有保护作用,而且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阻碍肿瘤血管的形成及防止肝内外转移等机制而表现出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Walker-256肝癌株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洛地平对氧化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祁杰 盛婴 +1 位作者 郑见宝 袁祖贻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felodipine)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活性氧(ROS)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独立于降血压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felodipine)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活性氧(ROS)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独立于降血压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ox-LDL与HUVECs细胞孵育最适的干预浓度梯度与时间,然后与不同浓度的非洛地平(0.1、1、10μmol/L)共同孵育24h,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ROS,realtime-PCR检测细胞ICAM-1、V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ox-LDL对HUVECs内ROS的产生呈浓度依赖效应,随着刺激浓度的升高,ROS产生增多,25mg/Lox-LDL作用最为显著(P<0.01),非洛地平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ROS(P<0.05)的产生;随ox-LDL刺激浓度的增加,ICAM-1、VCAM-1 mRNA表达逐渐上调,当浓度达到25mg/L时,作用最为显著(P<0.05),非洛地平可下调ICAM-1、VCAM-1 mRNA的表达(P<0.05)。结论非洛地平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 ROS的产生以及下调ICAM-1、VCAM-1 mRNA表达,发挥抗氧化抗炎的内皮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洛地平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对TNF-α诱导内皮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
16
作者 王健 黄午阳 +2 位作者 李春阳 郑其升 刘娅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1-245,共5页
目的:研究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对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vascular umbilical endothelial cells,HUVEC)所产生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设立分组,空白组(二甲基亚砜)、10μg/L... 目的:研究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对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vascular umbilical endothelial cells,HUVEC)所产生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设立分组,空白组(二甲基亚砜)、10μg/L TNF-α刺激组、浓度为1、10、50、100μmol/L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10μg/L TNF-α刺激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方法检测细胞上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蛋白含量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中ICAM-1 mRNA表达量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ICAM-1及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蛋白含量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测定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核异位的变化。结果: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TNF-α诱导HUVEC相应蛋白表达,同时结果显示抑制作用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抑制TNF-α诱导HUVEC的炎症反应。一般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中包括因促炎症因子引起的内皮功能障碍及产生的炎症,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的抗炎症作用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炎症反应 细胞间黏附因子 核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附分子在鼻息肉中的表达
17
作者 康厚墉 洪苏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种粘附分子ICAM - 1(细胞间粘附分子 - 1)、VCAM -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1)和E -selectin(E -选择素 )在鼻息肉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2 5例鼻息肉标本和 9例中鼻甲粘膜标本ICAM - 1、VCAM - 1、E ... 目的 :探讨三种粘附分子ICAM - 1(细胞间粘附分子 - 1)、VCAM -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1)和E -selectin(E -选择素 )在鼻息肉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2 5例鼻息肉标本和 9例中鼻甲粘膜标本ICAM - 1、VCAM - 1、E -selectin并HE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鼻息肉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三种粘附分子在鼻息肉中均显著高表达。相关性分析发现三种粘附分子在血管内皮上的表达和在间质及浸润炎症细胞上表达呈正相关。鼻息肉中ICAM - 1和VCAM - 1在血管内皮上的表达显著正相关。结论 :三种粘附分子在鼻息肉中高表达 ,且均可表达于血管内皮、间质及浸润炎症细胞。在EOS等炎症细胞附壁浸润活化时它们可能作用极为重要 ,且可能协同作用 ,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 血管粘附分子-1 E-选择素 嗜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M型多谱勒组织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M型多谱勒组织成像(DTI)检测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室壁运动的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M型多谱勒组织成像技术对51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3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左室短轴... 目的:探讨彩色M型多谱勒组织成像(DTI)检测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室壁运动的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M型多谱勒组织成像技术对51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3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左室短轴方向心肌运动速度跨壁梯度(MVGm)及心内外膜运动峰值速度(Vend、Vepi)进行检测,并比较PTCA治疗前、后MVGm、Vend、Vep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室壁运动异常节段MVGm、Vend、Vepi明显减小(P<0.01);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后比较,室壁运动恢复节段MVGm、Vend、Vepi均明量增高(P<0.01),室壁运动未恢复节段MVGm、Vend、Vepi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M型DTI可定量检测心肌运动变化情况,评价PTCA前、后室壁运动改善情况,为冠心病的检测及PTCA治疗部效判断提供新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M型多谱勒组织成像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