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和SOD活性及其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康宇薇 杨薇 +2 位作者 马石杰 周薇 邓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2-818,共7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其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MHD患者(MHD组)的临床资料,另招募同...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其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MHD患者(MHD组)的临床资料,另招募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74名志愿者(健康体检组)。MHD组患者经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行CAC分数(CACs)评定,并将其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及SOD活性,分析不同钙化程度组患者血清中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HD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与CACs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体检组比较,MHD组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无钙化组比较,轻度、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钙化组比较,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中度钙化组比较,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和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HD患者血清SOD活性与CACs呈负相关关系(r=-0.484,P<0.01),sICAM-1和sVCAM-1水平与CACs呈正相关关系(r=0.441,P<0.01;r=0.561,P<0.01)。结论:MHD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异常,并且随着SOD活性降低和sICAM-1及sVCAM-1水平升高,MHD患者的CAC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冠状动脉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痛泰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ox-LDL、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曾清华 尹紫薇 +3 位作者 黄爱思 陈景怡 郭志华 魏佳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9-996,共8页
目的:探讨心痛泰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6~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ApoE^(−/−)小鼠72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2周进行造模... 目的:探讨心痛泰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6~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ApoE^(−/−)小鼠72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2周进行造模,另设SPF级健康雄性C57BL/6J野生小鼠12只为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各组相应药物给药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及一般情况,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ox-LDL及主动脉组织中ICAM-1和VCAM-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NADPH氧化酶4(NOX4)、NOX亚单位p22phox、核因子抑制蛋白激酶α(IKK-α)、IKK-β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5),且毛发晦暗无光泽、局部脱落,抓起反应迟钝;血清TC、TG和LDL-C上升,HDL-C下降(P<0.05),血清ox-LDL水平上升(P<0.05),主动脉ICAM-1和VCAM-1水平升高(P<0.05),主动脉NOX4、p22phox、IKK-α、IKK-β和NF-κB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小鼠体质量下降(P<0.05),且毛发脱落及反应灵活程度亦有所改善;血清TC、TG和LDL-C降低,HDL-C升高(P<0.05),血清ox-LDL水平下降(P<0.05),主动脉ICAM-1和VCAM-1水平降低(P<0.05),主动脉NOX4、p22phox、IKK-α、IKK-β和NF-κB蛋白表达减少(P<0.05)。HE及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血管内可见典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红染区域分布广泛;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以上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心痛泰颗粒可减少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下调血清TC、TG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减少血清ox-LDL水平,下调主动脉ICAM-1和VCAM-1水平,抑制主动脉NOX4、p22phox、IKK-α、IKK-β和NF-κB蛋白的表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痛泰颗粒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ICAM-1通路探讨大黄酚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
3
作者 刘彪 郑慧军 +1 位作者 杜康 徐澳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9-764,共6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通路探讨大黄酚(Chr)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sTBI组、对照组、Chr低剂量组、Chr高剂量组、依达拉奉组、Chr高剂量+NF-κB激动剂脂多糖(LPS)组,每组1...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通路探讨大黄酚(Chr)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sTBI组、对照组、Chr低剂量组、Chr高剂量组、依达拉奉组、Chr高剂量+NF-κB激动剂脂多糖(LPS)组,每组18只。除对照组外,其它组大鼠均通过改良Freeney’s自由落体法构建sTBI模型,建模6 h后开始处理,给药1次/d,持续7 d。检测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脑含水量变化;HE染色检测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p-NF-κB p65、ICAM-1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BI组大鼠脑组织损伤严重,mNSS评分、脑含水量、脑组织中IL-6、IL-12、TNF-α水平、细胞凋亡率及Bax、Caspase-9、p-NF-κB p65、ICAM-1蛋白水平升高,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均P<0.05)。与sTBI组比较,Chr低、高剂量组、依达拉奉组脑组织细胞形态改善,mNSS评分、脑含水量、脑组织中IL-6、IL-12、TNF-α水平、细胞凋亡率及Bax、Caspase-9、p-NF-κB p65、ICAM-1蛋白水平降低,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均P<0.05)。LPS可逆转高剂量Chr对sTBI大鼠的影响。结论Chr改善sTBI大鼠神经功能,抑制神经炎症及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ICAM-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核因子κB/细胞间粘附分子-1通路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炎症 神经功能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影响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5
4
作者 沈赟 金星 +2 位作者 陶沙 蒋兰兰 吴锦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65-1667,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缓解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缓解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A组患者服用40 mg非布司他片,1片/次,1次/d;B组患者服用80 mg非布司他片,1片/次,1次/d;C组患者服用300 mg别嘌呤醇片,1片/次,3次/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结果组内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水平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248,P=0.007)。结论 40 mg非布司他、80 mg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均可降低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sICAM-1、尿酸水平,可能对改善炎症状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起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别嘌呤醇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炎症因子、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郭建恩 高飞 +4 位作者 胡亚涛 吴金洋 张树峰 佟继铭 李静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GXBD)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饲...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GXBD)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饲喂雄性Apo-E-/-小鼠建立AS模型,将AS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S)、辛伐他汀组(XFTT)、GXBD高、低剂量组,选取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ig)给药8周.末次给药24h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主动脉VCAM-1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TC、TG、LDL-C、HDL-C、及血清CRP、IL-6、TNF-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主动脉VCAM-1、ICAM-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出现明显粥样硬化斑块;GXBD各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血脂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主动脉组织VCAM-1、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主动脉组织粥样硬化病变明显减轻.结论:GXBD对Apo-E-/-小鼠AS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其调节血脂代谢、抑制炎症因子及主动脉组织VCAM-1、ICAM-1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薤白半夏汤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制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组织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武蓉 周巧玲 +3 位作者 林书典 敖翔 成小苗 杨敬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冬虫夏草制剂对其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HR22只、WKY大鼠6只(W组),SHR随机分为非干预组(S组)、冬虫夏草制剂组(C组)、福辛普利组(F...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冬虫夏草制剂对其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HR22只、WKY大鼠6只(W组),SHR随机分为非干预组(S组)、冬虫夏草制剂组(C组)、福辛普利组(F组)、冬虫夏草制剂加福辛普利组(FC组),后3组以冬虫夏草制剂4g/(kg.d)和/或福辛普利10mg/(kg.d)灌胃,S组及W组以等量清水灌胃,测血压,8周末测尿蛋白、血肌酐,取肾组织做HE,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ICAM-1,VCAM-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WKY大鼠比较,SHR尿蛋白排泄量增高,肾组织ICAM-1,VCAM-1蛋白及mRNA表达增强。与S组比较,福辛普利使大鼠血压下降,而冬虫夏草制剂无明显降压作用。但C,F,FC组均有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水平下降;肾组织ICAM-1,VCAM-1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结论:高血压造成肾脏损害时可出现肾组织ICAM-1和VCAM-1的异常表达,冬虫夏草制剂可有效改善二者的异常表达,具有良好的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肾脏损害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冬虫夏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状态下内脂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强 邓华聪 +4 位作者 冯正平 龙健 秦登优 李永玲 糜公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内脂素在高糖状态下对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0mmol/L葡萄糖处理)、生理葡萄糖组(5.5mmol/L葡萄糖处理... 目的探讨内脂素在高糖状态下对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0mmol/L葡萄糖处理)、生理葡萄糖组(5.5mmol/L葡萄糖处理)、高糖组(25mmol/L葡萄糖处理),分别用不同浓度内脂素(0、10、50、100ng/ml)培养24h。另取HUVEC,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30min后,加入内脂素(100ng/ml)及葡萄糖(0、5.5、25mmol/L)培养24h。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UVEC中p38MAPK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HUVEC中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CP-1、ICAM-1蛋白表达量。结果空白对照组、生理葡萄糖组中,内脂素促进HUVEC中p38MAPKmRNA转录、p38MAPK蛋白磷酸化以及MCP-1、ICAM-1蛋白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P<0.01);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葡萄糖组相比,高糖组内脂素进一步增强HUVEC中p38MAPKmRNA、磷酸化p38MAPK蛋白和MCP-1、ICAM-1蛋白的表达(P<0.05)。SB203580预处理后,内脂素(100ng/ml)在3种不同浓度葡萄糖状态下对HUVEC内p38MAPK蛋白磷酸化以及MCP-1、ICAM-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内脂素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HUVEC表达MCP-1和ICAM-1蛋白,并呈剂量依赖性。高浓度(25mmol/L)葡萄糖可增强内脂素促进HUVEC内MCP-1和ICAM-1蛋白表达的作用,进一步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脂素 葡萄糖 趋化因子CCL2 胞间黏附分子1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芍口服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IL-8、VCAM-1和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薛忠文 董天崴 +3 位作者 张琦 徐丁洁 王晨 尚小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77-2081,共5页
目的观察参芍口服液(丹参、黄芪、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水蛭、地龙、半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主动脉IL-8、VCAM-1和ICAM-1表达的影响,完善参芍口服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维生素D3制作... 目的观察参芍口服液(丹参、黄芪、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水蛭、地龙、半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主动脉IL-8、VCAM-1和ICAM-1表达的影响,完善参芍口服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维生素D3制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50只SD大鼠(鼠龄3个月)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参芍口服液高剂量、参芍口服液低剂量和辛伐他汀组。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给予高脂饮食+维生素D3腹腔注射。喂饲4周后,灌胃给药8周,处死。ELISA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取主动脉行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观察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间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C、TG、LDL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IL-8、VCAM-1及ICAM-1的表达下降,且参芍口服液高剂量优于参芍口服液低剂量。结论参芍口服液可通过改善血脂指标,降低IL-8、VCAM-1和ICAM-1的表达,缓解组织炎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芍口服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IL-8 VCAM-1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K469E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373G的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9
9
作者 何艳红 王志坚 +4 位作者 靳瑾 朱晓雯 陈玉英 陈淑滢 曹艳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2-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基因C373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子痫前期患者及健康孕妇中的分布频率,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基因C373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子痫前期患者及健康孕妇中的分布频率,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DNA序列测序法对110名子痫前期患者及110名健康足月孕妇ICAM-1基因K469E位点及PECAM-1基因C373G位点进行检测,同时比较两组人群中的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ICAM-1基因K469E位点及PECAM-1基因C373G位点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ICAM-1基因K469E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PECAM-1基因C373G位点CC基因型和CG基因型在两组人群分布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CG基因型携带者患子痫前期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1.959倍(OR=1.959,95%CI:1.090-3.520,P=0.024),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该相关性独立于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及孕前BMI。C等位基因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CAM-1基因C373G位点CG基因型携带者可能与子痫前期患者较高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而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则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基因多态性 细胞间粘附分子 子痫前期 Hardy-Weinberg平衡 患者 Logistic回归分析 PE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的观察及丹参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刘军 匡培根 +3 位作者 吴卫平 张凤英 刘洁晓 姜树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 I C A M1) 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程度的关系及丹参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S D大鼠分为3 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及丹参组。大脑中动脉缺血2 h 再灌注... 目的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 I C A M1) 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程度的关系及丹参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S D大鼠分为3 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及丹参组。大脑中动脉缺血2 h 再灌注2 h 、12 h、24 h 、48 h 、72 h 、7 d、14 d 后,分别进行 I C A M1 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 H E染色。结果 在脑缺血再灌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I C A M1 免疫反应开始逐渐增加,再灌注48 h 达到高峰,再灌注14 d 接近正常水平,同时脑缺血区中性白细胞浸润也随之增加,在时程上与 I C A M1 表达同步。丹参组,再灌注48 h 后, I C A M1 免疫阳性血管数及中性白细胞的浸润比同时间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脑缺血 I C A M1 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密切相关,丹参能降低 I C A M1 的表达,抑制中性白细胞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ICAM-1 中性白细胞 丹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在脑干脑炎婴幼儿脑干中的分布及感染机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郝博 高迪 +8 位作者 汤大为 王小广 刘水平 孔小平 刘超 黄京璐 毕启明 权力 罗斌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85-88,91,共5页
目的观察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s-1,ICAM-1)在脑干脑炎死亡的婴幼儿脑干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探讨EV71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以及ICAM-1的参与作用。方法收集22例尸... 目的观察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s-1,ICAM-1)在脑干脑炎死亡的婴幼儿脑干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探讨EV71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以及ICAM-1的参与作用。方法收集22例尸检确认为脑干脑炎婴幼儿的脑干组织为实验组,并以10例先天性心脏病死亡婴幼儿的脑干组织作为对照组。选择实验组中镜下小血管呈典型的"袖套样"改变的切片进行EV71-V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对EV71-VP1阳性的切片进行ICAM-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染色结果经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染色结果。结果 (1)实验组EV71-VP1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染色呈深棕黄色,主要位于脑干星形胶质细胞内,对照组染色呈阴性。(2)ICAM-1阳性呈深棕黄色,在脑干血管周围炎症细胞、胶质小结内的炎症细胞及胶质细胞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71可作为脑干脑炎致死婴幼儿法医病理诊断的筛选依据。EV71可能通过血源性侵染脑干,ICAM-1可能在脑干炎症改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孕早期子宫内膜ICAM-1 mRNA的表达及调节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炜 周剑萍 +1 位作者 刘银坤 贺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678-680,共3页
目的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mRNA(ICAM 1)在孕早期的作用和细胞因子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RT PCR法测定孕 1~ 8d小鼠子宫内膜ICAM 1的表达 ;在小鼠孕 2~ 4d分别腹腔注射细胞因子LIF、IL 1β或IL 1ra ,测定并比较各组孕第 4天子... 目的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mRNA(ICAM 1)在孕早期的作用和细胞因子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RT PCR法测定孕 1~ 8d小鼠子宫内膜ICAM 1的表达 ;在小鼠孕 2~ 4d分别腹腔注射细胞因子LIF、IL 1β或IL 1ra ,测定并比较各组孕第 4天子宫内膜ICAM 1mRNA表达水平。结果 :ICAM 1mRNA孕第 1天表达量较低 ,第 2天开始升高 ,第 4天达高峰 (P <0 0 1) ,此后缓慢下降。与对照组相比 ,LIF和IL 1β组ICAM 1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 (P <0 0 1)。结论 :ICAM 1在着床期表达水平较高 ,可能参与了着床过程中的胚胎粘附。细胞因子LIF和IL 1可能是子宫内膜表达I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小鼠 胚胎着床 ICAM-1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云枝 凌天牖 +1 位作者 吴汉江 李运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DEX)治疗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OSF)等口腔粘膜疾病的机理。方法 :分别从正常 (NM)及OSF患者的口腔粘膜中培养出成纤维细胞 (FB) ,向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DEX培养 4 8h后 ,用MTT法检测FB的增殖水平 ,并用细胞酶联...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DEX)治疗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OSF)等口腔粘膜疾病的机理。方法 :分别从正常 (NM)及OSF患者的口腔粘膜中培养出成纤维细胞 (FB) ,向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DEX培养 4 8h后 ,用MTT法检测FB的增殖水平 ,并用细胞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其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水平。结果 :DEX在 10~ 15 0 μg ml的范围内以浓度 效应依赖关系抑制FB增殖 ;表示ICAM 1水平高低的OD值在OSF FB为 0 386± 0 0 99,高于NM FB的OD值 0 32 4± 0 0 30(P <0 0 5 ) ;DEX可下调FB的ICAM 1表达水平。结论 :DEX可能是通过抑制FB增殖和下调ICAM 1的表达而达到治疗OSF等口腔疾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地塞米松 细胞间粘附子-1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DEX OSF FB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130/0.4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ICAM-1表达的影响及MAP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丁宁 肖慧 +1 位作者 许立新 佘守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39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溶液(hydroxyethylstarch,HES)130.04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injury,ALI)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溶液(hydroxyethylstarch,HES)130.04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injury,ALI)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N组(对照组)不给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H1、H2、H3、H4组给予LPS后分别按照3.75,7.5,15,30ml.kg-1的剂量持续输入HES130/0.4,L组给予LPS后持续输入生理盐水。于LPS注射4h后处死大鼠,测定肺组织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湿干重比(W/D)、ICAM-1蛋白和mRNA表达、MAPK激酶活性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和白细胞数。结果与N组比较,L组肺组织MPO活性、W/D比、ICAM-1蛋白和mRNA、p-ERK、p-p38、p-JNK表达以及BALF中总蛋白和白细胞数升高;与L组比较,H1和H2组肺组织和BALF中上述指标降低,其中以7.5ml.kg-1剂量最为明显。结论中小剂量使用HES130/0.4可改善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这种作用可能与通过MAPK通路抑制ICAM-1蛋白和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内毒素 急性肺损伤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CysC、Hcy、sICAM-1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1
15
作者 董霞 韩睿 +1 位作者 杨薇 庞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 ICAM-1)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变...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 ICAM-1)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变化,探讨联合检测敏感性对DN早期的意义。方法: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为DN诊断标准,将180例2型糖尿病受试者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NDN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以9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NC组),比较3组间Hcy、CysC、s ICAM-1水平的差异,以及与UACR的关系。以NDN组、DN组作ROC曲线,计算三者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①DN组Hcy、CysC、s ICAM-1和UACR水平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且高于NDN组(P值均为0.000);NDN组Hcy、CysC水平高于NC组(P值均为0.000),s ICAM-1在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153);②DN组Hcy、CysC、s ICAM-1敏感性分别为81.11%、56.7%、10%,特异度分别为47.7%、77.8%、97.7%,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8.8%,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78、0.72,95%CI分别为0.667-0.816、0.707-0.843、0.640-0.794,P值均为0.000,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95%CI=0.748-0.878;③Hcy、CysC、s ICAM-1水平与UA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28、0.449、0.164,P值分别为0.001、0.000、0.047)。结论:DN早期Hcy、CysC、s ICAM-1已异常升高,且与UACR呈正相关关系,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DN早期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同型半胱氨酸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尿微量白蛋白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介素-10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吕永慧 宋卫兵 +5 位作者 肖冰 龙燕 姬宏莉 王媛媛 张小兰 李鹰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91-1893,1896,共4页
目的研究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细胞间的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肠炎清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乙醇灌肠,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SA... 目的研究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细胞间的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肠炎清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乙醇灌肠,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100mg/kg),肠炎清组(39.75mg/kg),每天灌肠及灌胃给药1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7d,第4天,第7天分别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ICAM-1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IL-10,生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CMDI、HS评分及结肠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肠黏膜ICAM-1表达明显增强(P<0.01),IL-10表达减弱(P<0.01)。肠炎清组DAI,CMDI,HS评分及MPO活性较同期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ICAM-1表达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IL-10表达增强(P<0.01)。大鼠结肠黏膜IL-10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r=0.911,P<0.01),ICAM-1与MPO活性也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IL-10、减少黏附分子ICAM-1产生以及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清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间的黏附分子-1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主余华 傅丽娜 +3 位作者 孙成刚 王延军 劳萍 张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研究ICAM - 1在HCC的意义。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ICAM - 1在HCC组织的表达 ;以ELISA法测定HCC患者血清中sICAM - 1水平。 1 肝癌组织中ICAM - 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 ,转移组肝癌ICAM - 1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2 ... 研究ICAM - 1在HCC的意义。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ICAM - 1在HCC组织的表达 ;以ELISA法测定HCC患者血清中sICAM - 1水平。 1 肝癌组织中ICAM - 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 ,转移组肝癌ICAM - 1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2 肝癌患者血清sICAM - 1水平显著升高 ,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Ⅲ、Ⅳ期患者sICAM - 1水平高于Ⅱ期患者 ,癌肿数目≥ 3个的患者sICAM - 1水平高于癌肿数目 <3个的患者 ,有门脉癌栓及肝内外转移的患者sICAM - 1水平高于无门脉癌栓及肝内外转移的患者 ,有两例HCC患者行TAE治疗后 ,病情缓解 ,sICAM - 1水平下降。HCC组织高度表达ICAM - 1,其表达量与肿瘤转移状态有关。肝癌患者血清中ICAM - 1的检测可作为肝癌发展程度、转移状态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推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检测 肝癌 细胞间粘附分子-1 HCC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后脑膜ICAM-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秋 王怀良 +3 位作者 章新华 陈磊 宗志宏 王继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偏头痛不同时相脑膜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 1(ICAM 1)的表达特征。方法 :采用硝酸甘油 (GTN) 2 μg/kg·min-1iv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 ,采用Westernblot法观察对照组、GTNiv 0 .5 ,2 ,4 ,6 ,10h组脑膜中的ICAM 1蛋白表... 目的 :观察大鼠偏头痛不同时相脑膜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 1(ICAM 1)的表达特征。方法 :采用硝酸甘油 (GTN) 2 μg/kg·min-1iv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 ,采用Westernblot法观察对照组、GTNiv 0 .5 ,2 ,4 ,6 ,10h组脑膜中的ICAM 1蛋白表达量。结果 :GTNiv后 4h大鼠脑膜ICAM 1蛋白表达量增高 ,6h蛋白表达量达高峰 ,然后逐渐回落 ,至 10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GTNiv呈时限性ICAM 1蛋白表达增强 ,提示ICAM 1参与了偏头痛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一氧化氮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孕小鼠子宫内膜ICAM-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余秋波 何俊琳 +2 位作者 李红梅 黄金园 王应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6,共5页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及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妊娠1-5d的早孕小鼠子宫内膜,利用RT-PCR、免疫组织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ICAM-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着床期小鼠单侧宫角注射ICAM-1单抗,观察...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及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妊娠1-5d的早孕小鼠子宫内膜,利用RT-PCR、免疫组织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ICAM-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着床期小鼠单侧宫角注射ICAM-1单抗,观察胚胎着床变化.结果:1·ICAM-1 mRNA孕D1到D3逐渐增高,D4达最高,D5开始降低;2·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上皮细胞均有ICAM-1的表达,阳性细胞数量、表达强度和表达时间呈现一定规律性;3·ICAM-1D1、D2、D3略有升高,D4有强表达,D5略有下降;4·单侧宫角注射ICAM-1单抗后,该侧胚胎发生流产.结论:ICAM-1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变化及分布,提示ICAM-1参与了胚泡着床,ICAM-1可能起调节子宫内膜的局部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胚泡着床 子宫内膜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青 韩涛 李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中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PBC患者61例,其中初发患者29例,缓解期患者21例,复发患者11例;AIH患者共59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中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PBC患者61例,其中初发患者29例,缓解期患者21例,复发患者11例;AIH患者共59例,其中初发患者26例,缓解期患者20例,复发患者13例。健康对照50例。血清sICAM-1测定方法为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采用生物化学酶法测定血清ALT、TBil。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BC患者中,初发组和复发组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均=0.000);初发组和复发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缓解组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AIH患者中,初发组和复发组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均=0.000);初发组和复发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缓解组和对照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PBC、AIH患者血清sICAM-1与ALT呈正相关(r=0.664,P=0.000;r=0.784,P=0.000);PBC、AIH患者血清sICAM-1与TBil呈正相关(r=0.715,P=0.000;r=0.580,P=0.000)。结论 sICAM-1可能参与PBC、AIH的免疫损伤机制,PBC、AIH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程度与肝损害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动态观察其血清水平的变化,可望在病情活动评估、判断预后、指导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粘附分子1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炎 自身免疫性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