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足学科做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三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华 江笑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89,F0002,共8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课程改革新措施。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必须把握好其与学科的关系。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主动“跨出去”以加强学科间的关联,还要“跨回来”以促进学科学习的拓展和深化。跨学科主题学...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课程改革新措施。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必须把握好其与学科的关系。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主动“跨出去”以加强学科间的关联,还要“跨回来”以促进学科学习的拓展和深化。跨学科主题学习既要关注真实问题的解决,又要关注是否承载了学科的重要内容。跨学科主题学习既要自觉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支持学生在综合学习和运用人类历史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学科课程 学科教学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师生互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强化策略——基于P大学通识教育情境的观察与讨论
2
作者 李腾子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6,共10页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作出差异化情境定义,出现了群体内部分化,采取了不同学习行为,逐渐发展出“互动缺失—无连通、弱互动—弱连通、强互动—强连通”三种基本的师生互动状态和关系类型。进一步观察发现,师生互动越强,师生关系越紧密,教学效果越好。为强化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可在当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层面逐级设定大学生发展目标,激发大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及时回应学生呼吁,重塑学生认知结构,建立多维度师生互动支持网络,以实现师生强互动和关系强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高校教学 师生互动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之殇与破解之道
3
作者 郭超华 臧莹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教育数字化为课堂教学提供转型机遇的同时,存在着极易被忽视的风险。过度的教学数字化赋能、固化的数字化结合方式、教育数字化之于课堂教学的“智能接替”等均反映出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继而导致教师被教育数字化取代、学生被... 教育数字化为课堂教学提供转型机遇的同时,存在着极易被忽视的风险。过度的教学数字化赋能、固化的数字化结合方式、教育数字化之于课堂教学的“智能接替”等均反映出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继而导致教师被教育数字化取代、学生被教育数字化异化、师生交往具有更多不确定性等风险的产生。为防止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教育者应明晰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质,回归课堂教学“育人”本质;拓展数字化应用范式,促进人数协同下的融合共生;提高数字化应用能力,深化学生“数字胜任力”的培育;坚守课堂教学伦理底线,正确运用数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课堂教学 教学伦理 师生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即成就:基于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家精神诠释
4
作者 丁钢 万姗姗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2,共7页
中国教育家精神传统体现在师生关系的五大特征上,包括教学相长的互动方式、志同道合的学术交往、自由探究的学术生态、经师与人师的角色统一、唱和交游的育人空间,这些特征体现了日常即成就的教育理念。这些特征与理念不仅揭示了师生关... 中国教育家精神传统体现在师生关系的五大特征上,包括教学相长的互动方式、志同道合的学术交往、自由探究的学术生态、经师与人师的角色统一、唱和交游的育人空间,这些特征体现了日常即成就的教育理念。这些特征与理念不仅揭示了师生关系传统的深厚人文内涵,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师生关系传统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情感交流与共同成长,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实践相结合,构建一个注重知识传授、情感沟通与人格培养的教育生态系统,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家精神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育家精神 教学相长 志同道合 日常即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线上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飞 吕吉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5,共8页
为了探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线上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教师支持、互动交流、系统功能、内容特征以及自我效能感等多个维度的线上学习满意度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支持和互动交流对线... 为了探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线上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教师支持、互动交流、系统功能、内容特征以及自我效能感等多个维度的线上学习满意度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支持和互动交流对线上学习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系统功能和内容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绩效期望和自我效能感对线上学习满意度也有重要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提升学生的绩效期望、提高线上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提供激励和支持措施等,以提高混合式教学的线上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线上学习 满意度 影响因素 教师支持 互动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nders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高巍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42,共7页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以言语方式进行,言语行为是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行为,其方式及效率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文章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选取十二节小学常规课程,运用Flanders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分析,从高中低年级、文理...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以言语方式进行,言语行为是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行为,其方式及效率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文章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选取十二节小学常规课程,运用Flanders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分析,从高中低年级、文理科、男女教师、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角度进行比较,并提出反思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师生言语行为互动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作物栽培学本科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7
作者 朱宽宇 张伟杨 +2 位作者 徐云姬 顾骏飞 张耗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43-146,共4页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研究作物高效栽培的理论与实践。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也在农业领域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该研究分析当前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以数字化技术赋能课程升级,...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研究作物高效栽培的理论与实践。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也在农业领域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该研究分析当前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以数字化技术赋能课程升级,从数字化对作物栽培学课程的影响、优化教学内容、改进课堂互动到增强反馈机制,全面探讨其提升教学效果的路径。研究旨在为农科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并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农业人才培养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栽培学 数字化技术 教学效果 课堂互动 学生能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认知理论下体育课堂教学公平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进路
8
作者 陈辉映 万宇鑫 曹悦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将教育公平落实到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公平国家战略发展重要转向的体现。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梳理体育课堂教学公平存在的问题,系统探索具身认知理论下体育课堂教学公平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进路,以期为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公平... 将教育公平落实到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公平国家战略发展重要转向的体现。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梳理体育课堂教学公平存在的问题,系统探索具身认知理论下体育课堂教学公平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进路,以期为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公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发现,体育课堂教学公平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目标价值错位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课堂教学对象关注偏差导致学生参与性缺失,课堂教学方式选择不当导致学生话语权缺失,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失衡导致学生发展性缺失;体育课堂教学公平的核心理念是“身体在场”,价值导向是“体验关照”,实践载体是“情境创设”,评价落点是“意义建构”。研究建议通过构建公平具身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讲述运动体验以及优化课堂师生互动形式来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教育公平 具身认知理论 具身教学 具身学习环境 运动体验 师生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驱动的“科学与工程实践”师生互动话语结构研究
9
作者 占小红 刘欣欣 于晨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科学与工程实践作为当前科学课程改革和未来课程发展的重要模式,强调“学习”与“实践”结合,充分体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求。问题驱动是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科学与工程实践、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对问题驱动下的科学... 科学与工程实践作为当前科学课程改革和未来课程发展的重要模式,强调“学习”与“实践”结合,充分体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求。问题驱动是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科学与工程实践、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对问题驱动下的科学与工程实践互动多变性进行客观描述的分析框架,并结合编码统计分析、图谱分析和质性分析等方法,探索问题驱动下的科学与工程实践师生互动特征,揭示“提问-回应”互动推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规律,为增强科学与工程实践的有效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工程实践 问题驱动 师生互动 提问-回应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流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师生差异
10
作者 王红雨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I0003,共13页
问卷调查显示:师生对一流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处于正向较高水平,其中教师评价整体稍高于学生;同时,教师对教学策略、教学互动、教学内容等教学性因素评价较高,学生对学习策略等学习性因素评价较高。回归分析发现,师生一致认为教学策略、学... 问卷调查显示:师生对一流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处于正向较高水平,其中教师评价整体稍高于学生;同时,教师对教学策略、教学互动、教学内容等教学性因素评价较高,学生对学习策略等学习性因素评价较高。回归分析发现,师生一致认为教学策略、学习策略、教学互动、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一流课程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其中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发挥的作用最显著,但相较而言教师更注重教学性因素产生的影响,学生更注重学习性因素产生的影响。对此,应以教学融合为理念,持续推进一流课程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准,切实提升一流课程教学质量;以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中心,有效实现学生在一流课程中的深度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本科课程 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影响因素 师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教育时代的高校师生互动与关系重塑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腾子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5,共6页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等教育进入数字教育时代,“主体/客体”传统二元结构受到挑战,高校师生互动和关系结构正在发生转变。该文探究了数字教育时代高校师生互动的变革特征、技术逻辑与发展趋势,认为技术革新重新定义了师生互动概...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等教育进入数字教育时代,“主体/客体”传统二元结构受到挑战,高校师生互动和关系结构正在发生转变。该文探究了数字教育时代高校师生互动的变革特征、技术逻辑与发展趋势,认为技术革新重新定义了师生互动概念,广泛改变了师生互动场景,迅速调整了师生关系结构,为师生关系网络注入了新的技术内涵。在此基础上,该文进一步分析了数字教育时代高校师生互动的价值,并就重塑师生关系、强化师生互动、提升教育质量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育 师生互动 师生关系 技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学生专递课堂“强交互”学习理论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婷婷 王萱 +3 位作者 田俊 刘博文 王继新 王黛琦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97,共9页
当前,乡村学生在专递课堂交互时存在知识获取通道单一化、方式被动化以及内容去情境化等“弱交互”问题。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在厘清专递课堂“强交互”学习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物化交互的支持不足、社会交互... 当前,乡村学生在专递课堂交互时存在知识获取通道单一化、方式被动化以及内容去情境化等“弱交互”问题。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在厘清专递课堂“强交互”学习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物化交互的支持不足、社会交互的体验不佳和自我交互的绩效不彰等交互难点。基于交互难点的突破,研究构建了有效融合交互性工具、临场感支架和多元化评价的专递课堂“强交互”学习理论模型。同时,以小学三年级科学“食物的消化”课程为应用案例,详细阐述了基于专递课堂IPA学习理论模型的活动设计流程与实施策略,以期为专递课堂IPA学习促进乡村学校学生学业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递课堂 教学交互 强交互 乡村学生 交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大赛引领师生共建优质教学资源路径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博 贾玲茏 +1 位作者 袁明睿 张丽丹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了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培养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开发和建设符合现代教学需求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职业技能大赛是集中展现职业院校学生风采,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丰硕成果的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竞... 为了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培养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开发和建设符合现代教学需求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职业技能大赛是集中展现职业院校学生风采,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丰硕成果的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竞赛活动。以国赛中园艺赛项内容转化为教学资源作为切入点,以师生共同设计和录制教学视频以及校企合作制作实操动画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索技能大赛引领,师生共建优质教学资源的模式和路径,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化素质,进而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大赛 优质教学资源 师生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递课堂多向互动教学如何促进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被引量:4
14
作者 穆肃 周德青 +1 位作者 眭慧 梁海欣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最直接地体现在乡村学校课堂教学中。专递课堂通过线上线下双师同步教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薄弱学校因缺少师资而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成为乡村教学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方式。互动是影响远程在线... 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最直接地体现在乡村学校课堂教学中。专递课堂通过线上线下双师同步教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薄弱学校因缺少师资而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成为乡村教学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方式。互动是影响远程在线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互动的层次与水平关乎在线教学质量的达成。然而在实践中,专递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层次和水平却并不高,主要表现为:线上教师与现场教师缺少及时的交流和协作、现场教师教学参与度不高、互动频次偏少且互动质量偏低。为解决以上困境,应以“多向互动”为切入点,基于教师—教师、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内容、教师—内容5种基本互动类型,突出教学中“师—师—生—内容”协同共生,构建“线上教师与现场教师互动、线上/现场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跨云端同步互动、学生与教学内容互动”的专递课堂多向互动教学模式。基于该模式开展的英语专递课堂教学互动分析结果表明:专递课堂教学中存在上述5种互动类型,体现了多向互动的典型特征;多向互动通常发生在多维空间的同一时刻,体现出教学互动的复杂性;其呈现出师生互动为主,生生互动、学生与内容互动为辅的整体形态,有助于提升在线教学的临场感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递课堂 双师教学 多向互动 乡村学校 等效交互理论 教学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机器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盛斌 齐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5,共7页
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而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者进行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课堂师生互动,课堂师生互动分析一直受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该研究采取改进型弗兰德斯编码(IFIAS)理论,根据编码原则对23个课堂实录视频进行编码.在... 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而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者进行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课堂师生互动,课堂师生互动分析一直受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该研究采取改进型弗兰德斯编码(IFIAS)理论,根据编码原则对23个课堂实录视频进行编码.在编码类别统计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密度聚类算法,实现基于机器学习的课堂师生互动风格分类,最终将课堂分为学生中心式、师生互动式、教师中心式三个类别.该研究拓展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理论价值,为课堂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式.通过分析得到许多课堂相关的特征,可以提升课堂师生互动分析的效率,同时为教师提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师生互动 主成分分析 密度聚类 改进型弗兰德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实践智慧——以好教师与好学生为原型的考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共10页
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国古代为学与为教、成己与成人师道精神的优良传承。孔子作为好教师的典范,存在于孔门弟子及孔门后学心中,并伴随着儒学地位的提升而逐渐发展成为全社会好教师形象的代表。仁智统一的学不厌与教不倦,在形式上... 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国古代为学与为教、成己与成人师道精神的优良传承。孔子作为好教师的典范,存在于孔门弟子及孔门后学心中,并伴随着儒学地位的提升而逐渐发展成为全社会好教师形象的代表。仁智统一的学不厌与教不倦,在形式上表现为好学和善教,究其实质就是学为圣仁而不厌且教为圣仁而不倦。颜渊作为孔门弟子中好学生形象的代表,具有不违、善学、安贫、尚德的人格特征。孔颜乐处这一命题,经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及王阳明等宋明学者的阐发,最终成为儒家学者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好教师与好学生构成的儒家理想教学活动,依循有序、善诱的教学工夫而达成欲罢不能的教学境界,体现了为学与为教、成己与成人之间的双重变奏及实践旨趣,这就是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教育家 好教师 好学生 好教学 实践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境学习视角下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9节省部级优课视频的Nvivo分析
17
作者 高潇怡 任佳妮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2,共9页
科学课堂中的学生参与是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建构科学经验、开展科学实践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和科学学科特点,生成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的分析框架,采用混合方法对9节小学科学课视频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生行为参与类型多... 科学课堂中的学生参与是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建构科学经验、开展科学实践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和科学学科特点,生成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的分析框架,采用混合方法对9节小学科学课视频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生行为参与类型多样,集体沉默现象值得关注;课堂听讲和被动应答频次较高,提问等行为呈现次数极少;理解性回应频次最高但时长短;创造性回应和总结反思性回应明显不足,且在课堂中较晚出现;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状况存在学段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问题和互动情境、教师的提问和理答策略、学生感知到的认知责任是影响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促进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课堂参与 科学课堂 师生互动 情境学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宇宙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师实训成效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龚 顾小清 胡碧皓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6,共13页
面对快速发展的元宇宙、大模型、数字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和日益复杂多样的教学场景,传统的教师实训已难以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本研究提出结合元宇宙技术与微格教学实训的元宇宙数智微格实训模式,即通过搭建多样化的虚拟教学场景、构建定... 面对快速发展的元宇宙、大模型、数字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和日益复杂多样的教学场景,传统的教师实训已难以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本研究提出结合元宇宙技术与微格教学实训的元宇宙数智微格实训模式,即通过搭建多样化的虚拟教学场景、构建定制特征的数字人学生、生成模拟真实学生的问答、分析过程性实训成长数据、构建虚拟助教协助教学技能学习,为教师提供强体验、富交互、高拟真、生成性的低风险教学实训环境。实践表明,职前教师在元宇宙实训场景中,能够反复尝试和试错,并与数字人学生互动反馈,促进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改进,获得的教学经验可有效迁移到教学实践中,应对未来教育的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培养 数智微格实训 元宇宙技术 数字人学生 强体验教师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师生交互智能分析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家郡 康璐 马苗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9,共10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不断发展,视频、图像、语音、文本等海量课堂数据被记录下来。对这些多模态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挖掘课堂师生交互信息,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是落实“以...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不断发展,视频、图像、语音、文本等海量课堂数据被记录下来。对这些多模态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挖掘课堂师生交互信息,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是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推进现代教育走向智能化、个性化和数字化的重要手段。文中首先论述国内外师生交互行为的传统分析方法;然后从视频、图像、语音、文本及多模态等不同角度分类梳理课堂师生交互智能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课堂师生交互智能分析的核心要素、数据形式、关键技术、结果呈现和应用场景;最后分析课堂师生交互的多模态智能分析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技术 课堂师生交互 多模态数据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高等教育教与学的现实向度与伦理限度 被引量:18
20
作者 温军英 王伟宜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4,I0006,I0007,共15页
为回应数智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从教育哲学观的视角追问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明确社会需求导向的教育价值论和知识观驱动的教育认识论,并从不确定性知识观中的智慧知识引发对数智化高等教育教与学的辩证思考。数智赋能高等教... 为回应数智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从教育哲学观的视角追问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明确社会需求导向的教育价值论和知识观驱动的教育认识论,并从不确定性知识观中的智慧知识引发对数智化高等教育教与学的辩证思考。数智赋能高等教育的现实向度中,教学模式从二元统一转为多元协同,具体表现为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化教学决策、基于具身认知的情境化教学空间、基于高阶思维的创生性教学设计;学习范式从集中被动走向自主个性,其特征包括基于智适应的个性化学习形态、基于认知负荷的多元化学习路径、基于自监督的“高意识”学习策略。描述数智赋能高等教育的教与学新生态,阐明教学模式与学习范式的变革特征及其内在机理,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可能产生的师生关系伦理、算法决策伦理和信息安全伦理,为此应坚守“人师”独有价值、提升算法决策可解释性和坚决弥合信息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高等教育 教育模式 教学设计 学习范式 师生关系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