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多馈入直流的广东电网EMTDC仿真建模 被引量:18
1
作者 龙霏 蔡泽祥 +1 位作者 李晓华 朱林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57,共5页
为研究含多馈入直流的交直流电力系统相互作用及其交流继电保护的影响,以广东电网4条直流和500kV主网架为背景,利用EMTDC仿真平台,研究了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需要同时解决的精度和效率问题,提出了仿真规模、模型选取、网... 为研究含多馈入直流的交直流电力系统相互作用及其交流继电保护的影响,以广东电网4条直流和500kV主网架为背景,利用EMTDC仿真平台,研究了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需要同时解决的精度和效率问题,提出了仿真规模、模型选取、网络等值的原则和方法,尤其对接入220kV交流系统的天广直流特殊落点接入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稳态和暂态层面将仿真结果与实际电网数据相比对,并重现了实际故障过程,可反映大电网主网架结构及多直流接入的动态特征,从而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基于该仿真平台,对当前广东电网中可引发直流换相失败和暂态功率倒向的大量故障进行了仿真研究,给出了交直流电力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范围,从而为现场开展此类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直流 EMTdc 电磁暂态仿真 交直流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LCC-HVDC设备额外动作要求的协调二级电压控制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颜伟 胡显文 +1 位作者 崔惟 曹逸凡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1518,共8页
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不断投运,直流近区电网高/低电压问题以及交流滤波器和换流变压器的频繁动作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实现交直流设备电压无功协调控制已成为交直流混联电网自动电压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AVC)策略... 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不断投运,直流近区电网高/低电压问题以及交流滤波器和换流变压器的频繁动作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实现交直流设备电压无功协调控制已成为交直流混联电网自动电压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AVC)策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对提升系统运行的电压安全性以及直流调压设备的动作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考虑直流系统运行方式与控制行为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以利用交流系统的控制手段改善直流换流站离散设备动作频次为主导思路,提出了一种考虑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line-commuted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设备额外动作要求的交直流协调二级电压控制方法。所提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增加了控制角的安全运行约束与交流滤波器投切的死区约束,并基于计及换流器电压无功特性的交直流系统潮流方程推导了其灵敏度量化关系,从而有效降低了交流滤波器和换流变压器额外投切的风险。2)将换流母线作为附加的中枢节点,引入其电压偏差最小化为控制目标,提高了换流母线电压的稳态控制水平,增强了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电压安全性。通过IEEE 39节点修正系统的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二级电压控制 交直流系统 换流站 电压无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联电网中交流暂态侵入对直流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徐敏 蔡泽祥 +2 位作者 韩昆仑 李晓华 李佳曼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618-3625,共8页
为减少交流系统故障情况下直流继电保护误动作事故的发生,引入交流暂态侵入(IAST)的概念,为交直流混联系统中直流继电保护的设计与运行提供新的视角。首先分析了IAST及其暂态响应的机理、形式、特征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IAST给直流继... 为减少交流系统故障情况下直流继电保护误动作事故的发生,引入交流暂态侵入(IAST)的概念,为交直流混联系统中直流继电保护的设计与运行提供新的视角。首先分析了IAST及其暂态响应的机理、形式、特征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IAST给直流继电保护带来的问题和挑战。结果表明,IAST使得换流器区保护与换流变压器区保护之间的权责不清,导致以100 Hz保护为代表的直流保护与交流保护之间的时序配合不当,影响到直流保护的动作定值与性能。在保证直流输电系统一次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改进保护逻辑、优化定值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交直流混联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系统 交直流相互作用 交流暂态侵入 直流继电保护 100Hz保护 直流线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系统电磁暂态交互作用,Ⅰ:直流侧设备电磁暂态模型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水明 余占清 +1 位作者 谢海滨 黄璐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5-403,共9页
我国电力系统正在形成交直流互联的巨大网络,交直流系统操作及故障、直流换流阀的动作、负荷变化产生的ns、μs、ms级的电磁暂态将在直流系统和交流系统中交互作用,交直流互联系统的电磁暂态交互作用可对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构成危害,特... 我国电力系统正在形成交直流互联的巨大网络,交直流系统操作及故障、直流换流阀的动作、负荷变化产生的ns、μs、ms级的电磁暂态将在直流系统和交流系统中交互作用,交直流互联系统的电磁暂态交互作用可对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构成危害,特别是导致直流系统的换相失败及闭锁等严重事故。鉴于此,采用理论分析及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基于地上交直流互联电网络、控制系统和地下接地系统全波过程的特高压系统电磁暂态精确分析方法,通过研究,最终换流变压器采用UMEC三相双绕组换流变压器模型;直流线路采用考虑频变特性的J-Marti模型;单阀的等效电路由晶闸管、饱和电抗器、阻尼电阻和阻尼电容、铁损电阻、并联均压电容元件组成;直流控制器、直流滤波器、交流滤波器也由相应的电路等值。该研究通过建立直流侧设备的电磁暂态特征的宽频特性模型,为分析交直流互联系统电磁暂态交互作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 交直流互联系统 电磁暂态模型 交互作用 换流变压器 换流阀 直流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系统电磁暂态交互作用研究,Ⅱ:交流侧系统等值及稳态调试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水明 黄璐璐 +1 位作者 谢海滨 余占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7-547,共11页
我国电力系统正在形成交直流互联的巨大网络,交直流系统操作及故障、直流换流阀的动作、负荷变化产生的ns、μs、ms级的电磁暂态将在直流系统和交流系统中交互作用,交直流互联系统的电磁暂态交互作用可对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构成危害,特... 我国电力系统正在形成交直流互联的巨大网络,交直流系统操作及故障、直流换流阀的动作、负荷变化产生的ns、μs、ms级的电磁暂态将在直流系统和交流系统中交互作用,交直流互联系统的电磁暂态交互作用可对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构成危害,特别是导致直流系统的换相失败及闭锁等严重事故。鉴于此,采用理论分析及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基于地上交直流互联电网络、控制系统和地下接地系统的全波过程的特高压系统电磁暂态精确分析方法,并重点对交直流互联系统的交流侧利用Ward等值法进行系统等值,考虑了冬大/冬小/夏大/夏小等多种运行方式,并对交直流系统进行稳态调试,为分析交直流互联系统电磁暂态交互作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 交直流互联系统 电磁暂态模型 Ward等值法 交互作用 交流系统等值 稳态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直流输电控制方式的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云鹏 韩学山 +2 位作者 孙东磊 张心怡 李山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41,共7页
随着交直流混合电网的不断发展,大功率、远距离直流输电的受端电压稳定性问题备受关注。针对交直流有机耦合的受端电压稳定性问题,将逆变器与补偿滤波电容统称为逆变站,借助直流输电功率可表达为交流受端电压函数的特性,构建了受端系统... 随着交直流混合电网的不断发展,大功率、远距离直流输电的受端电压稳定性问题备受关注。针对交直流有机耦合的受端电压稳定性问题,将逆变器与补偿滤波电容统称为逆变站,借助直流输电功率可表达为交流受端电压函数的特性,构建了受端系统供给无功特性及逆变站需求无功特性的新表达形式,揭示了两者不匹配是受端电压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计及直流输电系统的不同控制方式,通过受端系统的在线戴维南等值,给出了受端系统电压稳定判据的解析表达式,便于进行各种控制方式和策略的比较与分析,为控制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简洁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系统 电压稳定性 直流输电功率 戴维南等值 无功电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系统的换流器动态相量模型 被引量:49
7
作者 王钢 李志铿 +2 位作者 李海锋 黎小林 傅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4,共6页
建立准确而有效的换流器数学模型是研究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系统动态特性的关键问题。分析在交流系统不对称情况下,换流阀导通时刻偏移和三相换相角不平衡的HVDC换流器动态特性。由此,提出基于序分量的适用于各种运行工况及故障的改进换流... 建立准确而有效的换流器数学模型是研究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系统动态特性的关键问题。分析在交流系统不对称情况下,换流阀导通时刻偏移和三相换相角不平衡的HVDC换流器动态特性。由此,提出基于序分量的适用于各种运行工况及故障的改进换流器动态相量模型,该模型突破了传统换流器动态相量模型的应用局限性。将其应用于贵广Ⅱ回HVDC系统详细模型和CIGRE HVDC系统标准模型的交直流系统动态特性的全面仿真计算,与应用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得到的仿真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系统 动态特性 换流器 动态相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系统电磁暂态交互作用研究,Ⅲ:交流侧对直流侧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水明 余占清 +1 位作者 谢海滨 黄璐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82-1092,共11页
我国电力系统正在形成交直流互联的巨大网络,交直流系统操作及故障、直流换流阀的动作、负荷变化产生的ns、μs、ms级的电磁暂态将在直流系统和交流系统中交互作用,交直流互联系统的电磁暂态交互作用可对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构成危害,特... 我国电力系统正在形成交直流互联的巨大网络,交直流系统操作及故障、直流换流阀的动作、负荷变化产生的ns、μs、ms级的电磁暂态将在直流系统和交流系统中交互作用,交直流互联系统的电磁暂态交互作用可对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构成危害,特别是导致直流系统的换相失败及闭锁等严重事故。鉴于此,在已有的能比较准确反映交直流互联系统关键元件电磁暂态特征的宽频特性模型基础上,在PSCAD/EMTDC平台上建立计算模型,揭示交流系统对直流侧的电磁暂态传递机理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交流电网对直流系统的电磁暂态影响较严重,换流站330 kV交流母线的出线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直流极线对地、换流阀两端的过电压达到了1000 kV,超过了绝缘保护水平的设计值。该研究为分析交、直流互联系统电磁暂态交互作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互联系统 电磁暂态模型 交互作用 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 接地故障 雷击 带电投切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交直流电网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42
9
作者 顾益磊 唐庚 +3 位作者 黄晓明 陆翌 裘鹏 华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7-34,58,共9页
根据半桥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搭建出基于PSCAD/EMTDC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MMC-MTDC)仿真模型。设计了适合于交直流耦合电网的MMC-MTDC多级控制系统,包括阀组级控制器、换流站级控制器和系统级控制器,并... 根据半桥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搭建出基于PSCAD/EMTDC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MMC-MTDC)仿真模型。设计了适合于交直流耦合电网的MMC-MTDC多级控制系统,包括阀组级控制器、换流站级控制器和系统级控制器,并进行了交直流电网暂态稳定分析。在建立的仿真系统中模拟交流电网事故、直流线路故障、冲击负荷等多种苛刻运行条件,以校验MMC-MTDC接入交流电网后的动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各级控制器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所构建的MMC-MTDC在交流电网故障情况下具备送端转移的能力;系统在任意一端换流站故障退出后仍具备稳定运行的能力;在MMC-MTDC发生直流线路故障退出运行后,交流电网仍能保持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 交直流耦合电网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交直流电力系统研究中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68
10
作者 杨卫东 徐政 韩祯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3-17,共5页
介绍了大扰动下多馈入交直流电力系统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如换相失败后直流输电系统的恢复、交直流电力系统的功角及电压稳定性、直流控制器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以及直流功率调制等。回顾了近年来针对这些问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关键词 多馈入交直流电力系统 电压稳定性 功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系统电磁暂态交互作用研究,Ⅳ:直流侧对交流侧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水明 余占清 +1 位作者 黄璐璐 谢海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90-1597,共8页
我国电力系统正在形成交直流互联的巨大网络,交直流系统操作及故障、直流换流阀的动作、负荷变化产生的ns、μs、ms级的电磁暂态将在直流系统和交流系统中交互作用,交直流互联系统的电磁暂态交互作用可对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构成危害,特... 我国电力系统正在形成交直流互联的巨大网络,交直流系统操作及故障、直流换流阀的动作、负荷变化产生的ns、μs、ms级的电磁暂态将在直流系统和交流系统中交互作用,交直流互联系统的电磁暂态交互作用可对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构成危害,特别是导致直流系统的换相失败及闭锁等严重事故。鉴于此,在已有的能比较准确反映交直流互联系统的关键元件电磁暂态特征的宽频特性模型的基础上,在PSCAD/EMTDC平台上建立计算模型,基于交流侧冬小、冬大、夏小、夏大4种运行方式,分别对应直流系统的3种运行方式(双极大地回路、单极大地回路、单极金属回线),进行各种故障时的电磁暂态计算,为防止交直流互联系统的电磁暂态交互影响提供电磁兼容设计及测试参数。结果表明,直流系统对交流系统的电磁暂态影响较小,发生各类故障时在交流侧750、330kV线路及母线产生的过电压幅值均在规程中规定的允许范围内。该研究为分析交、直流互联系统的电磁暂态交互作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互联系统 电磁暂态模型 交互作用 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 接地故障 换流阀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综述 被引量:23
12
作者 付强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29-2840,共12页
该文以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为研究对象,依次梳理了十几年来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交直流混联系统间动态交互过程的角度,分别综述了含VSC-HVDC和VSC-MTDC混联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得出目前复杂... 该文以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为研究对象,依次梳理了十几年来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交直流混联系统间动态交互过程的角度,分别综述了含VSC-HVDC和VSC-MTDC混联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得出目前复杂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在小干扰稳定性研究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为:1)以阻抗法为代表的传统频域分析法能够清晰地阐明简单混联系统间的动态交互过程,揭示其稳定性的内在机理,但是难以在多输入多输出特性的复杂混联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2)由于分析方法的缺失,复杂混联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中动态交互过程对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暂不明确。基于此,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继续完善单输入单输出混联电力系统的机理分析体系,充实其小干扰稳定性的内在机理;2)提出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机理分析方法,揭示复杂混联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 动态交互过程 内在机理 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131
13
作者 邵瑶 汤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4-30,共7页
在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由于交直流输电线路并列运行且多个直流换流站间电气距离较近,交直流系统间、直流子系统间相互影响,对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的控制和保护策略提出了新要求。文章概述了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换... 在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由于交直流输电线路并列运行且多个直流换流站间电气距离较近,交直流系统间、直流子系统间相互影响,对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的控制和保护策略提出了新要求。文章概述了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换相失败、直流系统故障后的恢复、电力系统功角/电压的稳定性、谐波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控制和保护策略的特点及不足,可为今后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 换相失败 故障后恢复 功角稳定 电压稳定 谐波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交流侧谐波电压测量方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毛涛 乐健 +1 位作者 黄银龙 罗汉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6-803,共8页
准确有效地进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交流侧谐波电压测量是掌握直流输电系统实时运行状况,研究分析交流滤波器设计正确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依据,该文提出一种新颖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交流侧谐波电压的测量方法,以解决目前缺乏高性价比高... 准确有效地进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交流侧谐波电压测量是掌握直流输电系统实时运行状况,研究分析交流滤波器设计正确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依据,该文提出一种新颖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交流侧谐波电压的测量方法,以解决目前缺乏高性价比高压谐波电压测量手段的问题。该方法测量流过交流侧滤波器各支路的电流,根据对电流的谐波分析结果,结合滤波器的元件参数或已知的阻抗?频率特性,即可简单方便地计算得到交流侧的谐波电压。该方法仅需在传统交流滤波器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改造即可实现,测量电压谐波精度高,扩展了交流滤波器的功能。给出该方案的原理和谐波电压的计算方法,对利用不同滤波器进行谐波电压测量的性能进行比较,研究滤波器参数变化和电流传感器测量精度对谐波电压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仿真计算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滤波器 谐波电压 高压直流输电 阻抗-频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整流装置谐波产生机理分析及简化模型 被引量:19
15
作者 孙媛媛 王小宇 尹志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56,共6页
基于三相整流装置的谐波耦合矩阵模型,深入分析了此装置的谐波产生特性。整流装置供电电压对其谐波电流的影响可分为3个方面:基波电压的影响、与谐波电流次数相同的谐波电压的影响,以及由不同次数的谐波电压及其共轭相量产生的影响。根... 基于三相整流装置的谐波耦合矩阵模型,深入分析了此装置的谐波产生特性。整流装置供电电压对其谐波电流的影响可分为3个方面:基波电压的影响、与谐波电流次数相同的谐波电压的影响,以及由不同次数的谐波电压及其共轭相量产生的影响。根据整流装置谐波耦合矩阵模型的解析公式,对矩阵元素的取值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供电电压各部分影响的重要性,推导得出了经典的恒流源模型和诺顿等值电路模型的解析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忽略谐波电压共轭影响的简化模型。将各谐波模型应用于谐波潮流分析中,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评估,为谐波分析中三相整流装置谐波源模型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整流装置 谐波源模型 谐波特性分析 模型精度评估 谐波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两用巨磁电阻电流传感器的特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钱政 任雪蕊 陈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4-918,共5页
为了给基于巨磁电阻效应的交/直流两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的设计提供依据,设计并制作了静态和工频电流测试平台;基于LabVIEW完成了数据采集和测试软件的编制,实现了对巨磁电阻传感器静态及工频磁场下特性的全面测试。静态特性测试... 为了给基于巨磁电阻效应的交/直流两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的设计提供依据,设计并制作了静态和工频电流测试平台;基于LabVIEW完成了数据采集和测试软件的编制,实现了对巨磁电阻传感器静态及工频磁场下特性的全面测试。静态特性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正负磁场下的主要技术指标相近,而当温度升高时,输出提前进入饱和区且饱和区电压降低;工频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输出。静态/工频特性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巨磁电阻电流传感器进行交/直流两用测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磁电阻 电流传感器 交/直流测量 静态特性 工频特性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直流电压交互影响的交直流混联系统无功规划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堤 程浩忠 +2 位作者 马则良 姚良忠 朱忠烈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6-101,108,共7页
多馈入直流将对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提出适用于交直流混联系统中直流输电间的系统和平均电压交互影响因子的定量计算方法;提出一种考虑直流输电间电压交互影响的交直流混联系统无功规划方法,上层规划以降低直流... 多馈入直流将对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提出适用于交直流混联系统中直流输电间的系统和平均电压交互影响因子的定量计算方法;提出一种考虑直流输电间电压交互影响的交直流混联系统无功规划方法,上层规划以降低直流系统间电压交互影响为目标,下层规划以降低网损和无功投资成本最小为目标。IEEE 39节点扩展系统的无功规划仿真和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对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稳定 电压交互影响 交直流混联系统 无功规划 双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直流和交流交互作用现象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贺洋 李兴源 +1 位作者 徐梅梅 刘建 《现代电力》 2009年第3期7-12,共6页
对多馈入直流和交流互联电力系统的交互作用现象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多馈入直流与交流系统强度和交互作用的评估指标,为其交互作用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依据。然后,详细论述了各种交互作用现象(谐波谐振及谐波不稳定、次同步振荡、... 对多馈入直流和交流互联电力系统的交互作用现象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多馈入直流与交流系统强度和交互作用的评估指标,为其交互作用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依据。然后,详细论述了各种交互作用现象(谐波谐振及谐波不稳定、次同步振荡、换相失败、暂态不稳定、动态过电压等)的机理、影响因素。接着,对直流系统从故障中的恢复及其协调控制进行了分析。通过回顾前人的研究,分析了多馈入直流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直流和交流互联系统 交互作用 评估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交互因子在多馈入交直流电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惟源 杨林 +2 位作者 史慧杰 曹敏敏 殷婷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58,65,共6页
以江苏电网实际多馈入交直流受端系统为例,对多馈入交互因子(MIIF)在实际电网规划和运行中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推广应用研究。通过计算各直流逆变站间、直流与交流枢纽站之间的MIIF指标,分析各逆变站发生同时或相继换相失败的几率大小及可... 以江苏电网实际多馈入交直流受端系统为例,对多馈入交互因子(MIIF)在实际电网规划和运行中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推广应用研究。通过计算各直流逆变站间、直流与交流枢纽站之间的MIIF指标,分析各逆变站发生同时或相继换相失败的几率大小及可能存在的组合,对发现直流站换相失败的潜在风险及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交直流系统 多馈入交互因子 逆变站 换相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下多端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间的强动态交互过程及其传播 被引量:6
20
作者 付强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7226-7234,共9页
该文针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下的多端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首先建立了VSG控制子系统作为反馈环节的交直流混联系统闭环线性化互联模型,分析强动态交互过程的产生条件,论证其对稳定性的负面影响,提出... 该文针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下的多端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首先建立了VSG控制子系统作为反馈环节的交直流混联系统闭环线性化互联模型,分析强动态交互过程的产生条件,论证其对稳定性的负面影响,提出混联电力系统在强动态交互过程下的稳定性判据。然后,研究上述强动态交互过程的传播路径,得出VSG控制子系统与剩余子系统间强动态交互过程的传播路径包含直流线路和交流线路两部分,其中直流系统的下垂控制参数会对强动态交互过程的传播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提出通过断开交流线路、采用较小的下垂系数来阻断、抑制强动态交互过程的传播,并通过设定合理的VSG控制参数进一步破坏其产生的条件,避免由于VSG接入引起的强动态交互过程及其对稳定性的潜在威胁,提升VSG控制下多端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在VSG控制的三端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算例中,采用模式分析法和时域仿真法验证上述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 多端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 强动态交互过程 模式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