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ring constitutive model of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design of raft found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小雷 肖成安 +1 位作者 李稼轩 冯杰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079-1084,共6页
The simplified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static equilibrium is generally adopted for raft design. The secondary stress of superstructure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the foundation is neglected, which lead... The simplified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static equilibrium is generally adopted for raft design. The secondary stress of superstructure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the foundation is neglected, which leads to larger support moments and longitudinal bending of raft compared with real values. The spring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is obtained by the flat plate loading tests in Karst reg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pring and the raft is equivalent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and the raft. The model for superstructure-raft-composite foundation interaction analysis is thus established and the raft is designed. This method not only considers the nonlinear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but also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superstructure on bending moment and deformation of raft. Compared with the inverted floor method,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moment become more reasonable and uneven settlements are considered. This can be references to the design of raft foundation in simila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constitutive relation composite foundation RAFT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强降雨条件下湿陷性黄土地区输电铁塔基础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陈彬 吴家乐 +3 位作者 贾燕峰 楚明月 李飚 杨松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2-725,共14页
持续性强降雨条件下黄土体水力梯度上升,土体由非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转变,容易导致黄土地区输电铁塔基础发生失稳问题。为研究降雨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铁塔基础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非饱和土Mohr-Coulomb模型,计及土体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密... 持续性强降雨条件下黄土体水力梯度上升,土体由非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转变,容易导致黄土地区输电铁塔基础发生失稳问题。为研究降雨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铁塔基础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非饱和土Mohr-Coulomb模型,计及土体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密度、泊松比与饱和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构建考虑降雨入渗和应力场耦合的铁塔基础渗流-应力耦合模型。通过该模型揭示降雨条件下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水力特征时空演化规律,分析前峰型、后峰型、中峰型、均匀型降雨模式下的基础-土体空间应变与应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总量和附加应力相同条件下,后两种降雨模式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塔基的扰动最为显著,基础的早期累积沉降量显著大于前锋型和后峰型降雨模式。降雨入渗过程中,入渗区土体竖向有效应力逐步降低,基础-土体界面的负侧摩擦阻力绝对值随之增大。对比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区掏挖式、灌注桩和阶梯型三种常用基础在降雨过程中的抗沉降性能,发现掏挖式基础因扩大头结构能有效延缓负摩阻力的发展,具有优异的抗湿陷性沉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输电铁塔基础 降雨条件 流固耦合 基础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道路影响的两阶段分析法
3
作者 张坤勇 李俊吉 +2 位作者 张弛 李福东 朱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81,共11页
针对城市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道路沉降开裂问题,基于Winkler理论,将研究对象从一维结构扩展到二维结构.首先,建立道路在基坑开挖引起沉降场下的计算模型,推导出道路挠曲变形控制方程;其次,采用两阶段分析方法,考虑基坑开挖深度、宽长比... 针对城市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道路沉降开裂问题,基于Winkler理论,将研究对象从一维结构扩展到二维结构.首先,建立道路在基坑开挖引起沉降场下的计算模型,推导出道路挠曲变形控制方程;其次,采用两阶段分析方法,考虑基坑开挖深度、宽长比、支护刚度以及坑底以上软土层厚度等因素,给出基坑开挖引起沉降场修正公式和地表最大沉降预测方法;接着,将沉降场代入道路挠曲变形控制方程,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四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对上述关于基坑开挖条件下道路计算分析模型进行验证.现场监测数据与理论解、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发现:道路沉降的误差分别为15.0%和8.3%,均在合理范围内,确定本文所提出的基坑开挖条件下道路计算分析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WINKLER地基梁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路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桩式海上风机基频计算方法及参数分析
4
作者 余云燕 候浩胜 孔嘉乐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8,共8页
海上风机结构体系属于动力敏感型结构,参数变化易对系统基频产生影响。系统基频是海上风机结构与基础设计的关键,精确计算系统基频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文章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水体附加质量和塔筒变截... 海上风机结构体系属于动力敏感型结构,参数变化易对系统基频产生影响。系统基频是海上风机结构与基础设计的关键,精确计算系统基频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文章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水体附加质量和塔筒变截面特性,采用回传射线矩阵法建立单桩式海上风机系统横向基频计算方法。利用实际工程验证该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并对系统基频偏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桩-土相互作用、水体附加质量和塔筒变截面特性对系统基频影响显著;系统基频对参数的敏感性为:桩基埋深>桩径>地基土模量>上部质量>海水深度>桩基壁厚;桩基埋深、桩径、地基土模量和桩基壁厚存在临界值,超过该值后参数变化对系统基频基本无影响。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系统基频偏移因素影响规律,可为风机的结构和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机 单桩基础 自振频率 水-桩-土相互作用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基条件下铅基堆悬挂储液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5
作者 尹训强 黄华 +1 位作者 徐舒桐 李建波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1-788,共8页
鉴于铅基反应堆储液结构的特殊性,考虑不同地基条件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是对其进行抗震适应性分析的关键。以某铅基反应堆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黏弹性人工边界耗散散射波波动能量,并结合用户可编程功能(UPFs)的二次开发特点,基于ANSYS... 鉴于铅基反应堆储液结构的特殊性,考虑不同地基条件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是对其进行抗震适应性分析的关键。以某铅基反应堆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黏弹性人工边界耗散散射波波动能量,并结合用户可编程功能(UPFs)的二次开发特点,基于ANSYS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铅基堆悬挂储液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开展在不同地基条件下,反应堆储液结构的地震响应变化规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软质地基对堆内液体晃动波高有明显地放大,加速度响应在水平向和竖向受地基类型的影响较显著,而总体位移的变化趋势及幅值变化均不大。研究成果可为铅基反应堆的抗震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 流-固耦合 不同地基条件 铅基反应堆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支座对软弱场地地表建筑及其下穿隧道的地震响应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军 赵国帆 +2 位作者 庞博蕾 宋煜堃 张斌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5,共9页
为降低地表建筑及其临近下穿隧道的地震响应,提高其抗震性能,在地表建筑基础处设置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构建起地表建筑-桩-土-隧道相互作用体系的三维数值模型,对设置隔震支座前后的地表建筑和隧道的地震响应进行分... 为降低地表建筑及其临近下穿隧道的地震响应,提高其抗震性能,在地表建筑基础处设置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构建起地表建筑-桩-土-隧道相互作用体系的三维数值模型,对设置隔震支座前后的地表建筑和隧道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地表建筑设置基础隔震支座后,延长了其自振周期,远离了地震波主频范围,降低了共振效应;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层间位移及最大主应力均显著降低,并且地震强度越大,地表建筑设置隔震层后的减震效率越高。(2)地表结构设置隔震层对邻近下穿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则略有不同。地表建筑中减震层的存在对隧道的变形及应力响应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而其对隧道的加速度响应有部分影响,但该影响程度有限。综上所述,在地表建筑基础处设置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有利于地表建筑抗震,而可能会不利于邻近下穿隧道结构抗震,本文对于研究地表建筑-土-隧道整个相互作用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邻近下穿隧道 相互作用体系 地震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长桩基础打桩过程中桩身变形研究
7
作者 孙国栋 李书兆 +1 位作者 贾旭 陶敬天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5,共10页
随着导管架平台的应用尺度和重量不断增加,导管架平台桩基础逐渐表现出超长桩的特性,给长桩基础打桩过程中的自由站立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校核长桩基础的自由站立稳定性,明确打桩过程中的桩身变形特性,建立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桩... 随着导管架平台的应用尺度和重量不断增加,导管架平台桩基础逐渐表现出超长桩的特性,给长桩基础打桩过程中的自由站立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校核长桩基础的自由站立稳定性,明确打桩过程中的桩身变形特性,建立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桩身受力分析模型,借鉴压杆稳定理论推导了桩身挠曲变形微分方程,探究了桩基入泥深度、桩基尺寸以及地基反力模量对桩身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基入泥深度、桩径以及壁厚的增加提高了桩基础的截面刚度,导致桩身变形随着桩基入泥深度、桩径以及壁厚的增加而减小;地基反力模量的增大有利于改善桩身变形,但改善效果随着地基反力模量的进一步增大而不断衰减。研究成果为长桩基础的自由站立分析提供了一种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新的理论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工程实际,可为长桩基础的打桩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桩基础 打桩 桩土相互作用 桩身变形 土体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之基·价值之轴·实践之径:基于理性自觉的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三重逻辑
8
作者 胡军良 张辉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3,共10页
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理性自觉关联交往之基、价值之轴与实践之径。在交往共生、交流互鉴、交互共融中,中华文明一体生成中的多元融合、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和合融通、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通达融贯,彰显了其交往理性自觉。在生态关照、... 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理性自觉关联交往之基、价值之轴与实践之径。在交往共生、交流互鉴、交互共融中,中华文明一体生成中的多元融合、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和合融通、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通达融贯,彰显了其交往理性自觉。在生态关照、本真关涉和共在关切中,中华文明价值愿景中的生命共同体的文明意识、价值秩序中的生存共同体的文明话语、价值共识中的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叙事,映显了其价值理性自觉。在本土问题、本土传统和本土方案上,文明之问的理性回应、文明赓续的德性涵育、文明形态的自主创构,凸显了其实践理性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现代转型 理性自觉 交往之基 价值之轴 实践之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波作用下斜坡地形中桩基的动力响应研究
9
作者 可文海 杨文海 +1 位作者 李源 吴磊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5-1555,共11页
斜坡地形会显著放大地震效应,威胁坡中桩基的抗震安全。为揭示斜坡地形效应对桩基震动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一种解析方法,求解了SH波入射的斜坡桩动力响应。首先,基于波函数展开法求解到任意入射角SH波下的斜坡土体自由场位移;然后,通过Pas... 斜坡地形会显著放大地震效应,威胁坡中桩基的抗震安全。为揭示斜坡地形效应对桩基震动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一种解析方法,求解了SH波入射的斜坡桩动力响应。首先,基于波函数展开法求解到任意入射角SH波下的斜坡土体自由场位移;然后,通过Pasternak地基梁模型模拟桩与震动土体的相互作用,并结合桩基边界条件求解了桩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良好,有效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桩-土模量比、桩长细比、斜坡坡度及SH波频率对斜坡桩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桩-土模量比(100)较小、桩长细比(10)较小、特定斜坡坡度(90°、150°)及特定震动频率时地形效应会显著增幅桩基震动。本研究将为西部高烈度山区斜坡桥桩的抗震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形效应 桩-土相互作用 动力响应 Pasternak地基梁模型 SH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behavior of pile foundations under cyclic axial loads 被引量:5
10
作者 ZHAO Ming-hua HENG Shuai ZHENG Yu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906-2913,共8页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 the pile foundations' mechanical effect of the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the dynamic load was researched.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de...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 the pile foundations' mechanical effect of the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the dynamic load was researched.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law and deformation property of axial force of pile body, shaft resistance of pile, and cumulative settlement of pile head under vertical cyclic dynamic loads were conclud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s of dynamic models, the test results of Poulos(1989) and cumulative settlement model of the single pile under cyclic loads were confirmed.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Fortran language was adopted to introduce the soil attenuation factor,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modules of ABAQUS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effect of soil attenuation factor on dynamic property of pile-soil was discussed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E foundation ABAQUS CYCLIC dynamic load numerical simulation PILE-SOIL interaction SECONDARY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water-rich tunnel by shield tunneling on existing bridge pile foundation in layered soils 被引量:9
11
作者 HUANG Kan SUN Yi-wei +3 位作者 ZHOU De-quan LI Yu-jian JIANG Meng HUANG Xian-q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574-2588,共15页
At present,shield tunneling often needs to pas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bridge pile foundations.However,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influence of shield tunneling on adjacent pile foundations by combining with groun... At present,shield tunneling often needs to pas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bridge pile foundations.However,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influence of shield tunneling on adjacent pile foundations by combining with groundwater seepage.Based on Winkler model,the calculation equations of shield tunneling o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adjacent bridge pile are derived.Meanwhile,full and part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s are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trend of bridge pier settlement,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 trough,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pile and pile stress under three calculation conditions,i.e.,not considering groundwater effect,considering stable groundwater effect and fluid-soil interac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value is small when the effect of groundwater is not considered;the seepage velocity of the soil above the excavation face i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surrounding soil under fluid-soil interaction,and after the shield passing,the groundwater on both sides shows a flow trend of“U”shape on the ground surface supplying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tunnel;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pile body is bounded by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of the top of the tunnel,the upper pile body settles,and the lower pile body deforms upward.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pile body presents a continuous“S”shape distribution,causing stress concentration near the tunnel.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fluid-soil interac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measured data and accor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eld tunnel bridge pile foundation Winkler model fluid-soil interaction numeric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beam foundation on soft soil layer with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红卫 吴亚中 喻泽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753-1763,共11页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beam stiffness, foundation width and cushion thickness on the beating capacity of beam foundation on underlying weak laminated clay. The comparison ...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beam stiffness, foundation width and cushion thickness on the beating capacity of beam foundation on underlying weak laminated cla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numerical results and results from field test including plate-bearing test and foundatio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shows reasonable agreement.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results, the beam width, length, cross section and cushion thickness were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es in subgrade soil decrease greatly with increasing the cushion thickness and width of foundation. However, the foundation settlement and influencing depth of displacement also increase correspondingly under conditions of relatively thinner cushion thickness. For the foundations on underlying weak layer, increasing foundation width merely might be inadequate for improv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 appropriate width and cushion thickness depend on the response of subgrade. A comparison between rigid and flexible beams was also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a flexible beam foundation on subgrade is relatively smaller under the same loading conditions, and the flexible beam foundation appears more adaptable to various subgrades. The proposed flexible beam foundation was adopted in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beam width of 2.4 m and cushion thickness of 0.8 m are proposed, and a flexible beam foundation is applied in the optimized design, which is confirmed reasonable by the actual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 foundation design optimization soft soil soil-beam interaction nonlinea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某典型圩堤堤基管涌发展过程试验研究
13
作者 李火坤 王文韬 +6 位作者 王姣 唐义员 王萱子 胡强 熊威 黄伟 朱慧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6,共9页
堤基管涌是造成鄱阳湖区圩堤险情乃至溃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从机理上研究并揭示鄱阳湖区圩堤堤基管涌的致灾机制,对于应对管涌险情、科学开展应急抢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鄱阳湖区某圩堤典型堤基结构,采用堤基原型土和自行设计制作的模... 堤基管涌是造成鄱阳湖区圩堤险情乃至溃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从机理上研究并揭示鄱阳湖区圩堤堤基管涌的致灾机制,对于应对管涌险情、科学开展应急抢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鄱阳湖区某圩堤典型堤基结构,采用堤基原型土和自行设计制作的模型槽开展管涌物理模型试验,完整模拟了原型多层复杂堤基管涌发生、发展及致溃的全过程。结合试验现象对管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水力条件、堤基破坏机理和土体颗粒侵蚀速度等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圩堤堤基结构中管涌破坏集中于下伏砂层,在渗透压的作用下上覆弱透水层被渗流击穿,于砂层与上覆层的接触面形成管涌通道后加速土体颗粒的侵蚀,最终导致堤基溃决;鄱阳湖区某典型圩堤堤基中夹于黏土层中的壤土层无法起到强弱透水层间过渡层的作用,土体颗粒侵蚀规律与无壤土过渡层的堤基结构相类似,形成表面管涌出口和堤基开裂的土体颗粒累计侵蚀量增长速率均低于0.1 g/s;该圩堤发生管涌的堤基平均总体临界水平坡降约为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圩堤 堤基 管涌 机理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堤基结构堤防管涌机理模型试验
14
作者 李火坤 王文韬 +6 位作者 王姣 唐义员 王萱子 胡强 熊威 黄伟 朱慧琪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为了科学解释二元堤基结构堤防管涌致灾机制并揭示其形成、演化过程和致溃规律,在考虑堤基强、弱透水层之间壤土过渡层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完整地模拟了二元堤基管涌从单个泡泉发展至管涌群并最终造成堤基塌陷溃决的全过程。... 为了科学解释二元堤基结构堤防管涌致灾机制并揭示其形成、演化过程和致溃规律,在考虑堤基强、弱透水层之间壤土过渡层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完整地模拟了二元堤基管涌从单个泡泉发展至管涌群并最终造成堤基塌陷溃决的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上部黏土及壤土层在渗流的顶托作用下向上隆起并在堤基内部产生层间水平渗漏通道,导致发生潜层砂沸,最终向上发展为表面砂沸的渗透破坏;二元堤基结构管涌发展可分为裂缝发展、潜层破坏、上覆层破坏、管涌通道上溯、堤基破坏和堤基溃决6个发展阶段;表面砂沸由潜层砂沸发展而来,潜层砂沸是由于土层内竖向坡降所引起的渗流力大于上部土体浮容重时造成的土层结构破坏所致,临界竖向坡降处于0.9~1之间;壤土层的存在会加快堤后自由边界区域管涌群的发展速度,但可以延缓管涌通道的上溯,对堤基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 二元堤基 管涌机理 潜层砂沸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竖向荷载作用时液化土中群桩基础水平动力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安峰 陈奕扬 +1 位作者 肖志荣 陈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5-1085,共11页
基于Biot饱和多孔介质理论,考虑液化土的流动特性,建立考虑竖向荷载作用的部分埋入群桩水平振动模型,通过分离变量法、算子分解法,引入桩土耦合及位移连续条件,得到复杂条件下液化土中高桩桩间相互作用因子解和群桩水平动阻抗解.通过参... 基于Biot饱和多孔介质理论,考虑液化土的流动特性,建立考虑竖向荷载作用的部分埋入群桩水平振动模型,通过分离变量法、算子分解法,引入桩土耦合及位移连续条件,得到复杂条件下液化土中高桩桩间相互作用因子解和群桩水平动阻抗解.通过参数分析,表明液化土特性和竖向荷载对桩间水平相互作用因子、群桩动阻抗有显著影响,指出同一频率下,群桩水平动刚度随着表层液化土厚度的增加而下降,当液化厚度较大时,动刚度随频率上升显著下降,并出现负刚度;桩顶竖向荷载会降低液化土中的群桩动刚度,液化土厚度越大,削弱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土 高桩基础 竖向荷载 桩间水平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黏土中含桩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离心试验模拟
16
作者 黄茂松 姚钧天 +2 位作者 俞剑 王浩然 张中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共5页
针对大空间含桩地下结构(如地下车行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以及场地震陷、结构上浮等危害展开离心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饱和软黏土作为地基土,设计了自由场、整体浅埋地下结构以及等效单元浅埋地下结构3种试验情况,利用层状... 针对大空间含桩地下结构(如地下车行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以及场地震陷、结构上浮等危害展开离心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饱和软黏土作为地基土,设计了自由场、整体浅埋地下结构以及等效单元浅埋地下结构3种试验情况,利用层状剪切箱消除边界反射效应,在50g的离心加速度下开展水平地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在地震过程中会产生自振在特定的频率区段放大响应,在整体质量、静态浮力及转动惯量等效的前提下,整体结构相对单元结构形式能够降低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自振效应,且整体结构具有更好地震后抗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振动试验 桩基 地震 相互作用 频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下穿引起上覆管线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国辉 肖明清 +5 位作者 倪建中 郑茗旺 李雨杰 刘冠水 李强 徐长节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5,共8页
盾构开挖易引起上覆地表沉降变形,进一步会引起上覆既有管线的受力变形响应.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盾构开挖引起上覆管线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首先采用Loganathan公式获得既有管线在盾构下穿影响下的附加应力,进一步将管线简化成无限长梁放置... 盾构开挖易引起上覆地表沉降变形,进一步会引起上覆既有管线的受力变形响应.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盾构开挖引起上覆管线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首先采用Loganathan公式获得既有管线在盾构下穿影响下的附加应力,进一步将管线简化成无限长梁放置在Pasternak地基上,引入无限远端侧向土体位移对既有管线的影响,采用力学平衡法获得管线竖向受力变形控制方程,通过有限差分法获得管线变形及其内力数值解析.案例分析表明:与退化解析对比,该方法计算结果更贴近既有文献工程实测数据,验证了其可靠性.进一步参数研究表明:增大隧道与管线的竖向净距会引起既有管线受力变形的非线性减小;管线变形及其内力会随着地层损失率增大而线性增大;管线抗弯刚度的增大会引起管线变形减小,但会大幅增加管线弯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土相互作用 PASTERNAK地基 侧向土体影响 简化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FEM耦合方法的泥石流冲击输电塔基础的动力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虹 李昊 +4 位作者 许标 张磊 汪大海 张志强 张贵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泥石流是我国西南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架空输电杆塔在泥石流的冲击下往往发生基础破坏甚至会造成杆塔倒塌。首先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简称SPH)方法和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简称FEM)相... 泥石流是我国西南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架空输电杆塔在泥石流的冲击下往往发生基础破坏甚至会造成杆塔倒塌。首先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简称SPH)方法和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简称FEM)相耦合的三维数值方法模拟了泥石流对杆塔基础的冲击作用;在与相关模型试验结果验证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泥石流密度、黏度系数及初始速度条件下对输电塔基础的冲击力作用的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泥石流初始速度的增加,冲击力峰值会随之增大;前排基础的冲击力峰值均大于后排基础;泥石流冲击过程特性受到泥石流密度和黏度系数影响。与稀性泥石流相比:黏性泥石流冲击基础后,基础下游真空区相对要小;此外,将数值模拟结果与Kwan冲击力公式及铁二院推荐的冲击压力设计公式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Kwan冲击力公式能较好地预测出基础所受泥石流冲击力的平均趋势,最大预测误差低于30%,铁二院公式预测的稀性和黏性泥石流的冲击压力平均偏低分别约17%和28%。相关研究结果有望为泥石流频发区域输电塔基础的设计和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FEM耦合方法 泥石流 输电塔基础 冲击力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本构模型的砂土中单桩荷载−沉降响应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攀 李镜培 +2 位作者 李盼盼 刘耕云 张超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86-1698,共13页
基于界面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砂土中单桩荷载沉降响应的预测方法。首先,从土−结构界面本构模型出发推导了严格的桩−土界面非线性荷载传递模型,该模型承继了界面本构模型特征,能够模拟桩−土界面上发生的应变硬化/软化、剪胀与应力路... 基于界面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砂土中单桩荷载沉降响应的预测方法。首先,从土−结构界面本构模型出发推导了严格的桩−土界面非线性荷载传递模型,该模型承继了界面本构模型特征,能够模拟桩−土界面上发生的应变硬化/软化、剪胀与应力路径依赖性等行为。此外,采用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模拟桩端−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应力−位移关系。上述荷载传递模型所需参数可以通过室内界面剪切试验和土工试验进行校准。继而,基于荷载传递法,提出了单桩荷载沉降响应分析的一维计算模型,并采用迭代算法进行数值求解。最后,将理论解答与已报道的模型试验、自主开展的模型桩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所提出的理论方法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非位移桩与位移桩的荷载沉降响应。提出了一个基于界面本构模型的单桩荷载沉降响应分析框架,为竖向荷载下砂土中单桩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砂土 荷载-沉降响应 桩-土相互作用 界面本构模型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床加固对海上风电单桩基础的动力特性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海宇 沈侃敏 +1 位作者 贺瑞 王宽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7-618,共12页
建立海上风电单桩基础浅层土体三维数值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范围、不同形状海床加固方式,以及作用不同幅值、不同方向循环荷载单桩基础的累积变形、振动特性动力响应影响,为加固体应用于单桩桩周土体加固工程提供优化建议。结果表明:不... 建立海上风电单桩基础浅层土体三维数值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范围、不同形状海床加固方式,以及作用不同幅值、不同方向循环荷载单桩基础的累积变形、振动特性动力响应影响,为加固体应用于单桩桩周土体加固工程提供优化建议。结果表明:不同加固条件下,风力机一阶自振频率改变较为显著;加固后单桩基础相较于未加固单桩基础,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桩身位移、转角和内力响应极值均有所减小,泥面位移极值最多可降低81%;桩周土体剪应力与剪应变亦减小,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剪应变增幅减少,土体塑性区域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桩基础 土-结构物相互作用 循环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