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水准设防下摇摆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1
作者 阎石 付江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和可恢复功能结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基础之上,完成符合摇摆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具体韧性性能水准的划分、目标的定义以及指标的量化。然后,在明确摇摆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基本规律与抗震韧性性能的基础之上,给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流程,并以一幢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展示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工程算例。最后,选用6条天然地震波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模拟建筑物遭遇罕遇地震时的结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摇摆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目标,并表现出损伤程度低、残余变形小、复位能力好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特点。验证了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摇摆框架结构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动力时程分析 层间侧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设防烈度下两种隔震支座对建筑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隔震效率对比
2
作者 龙雨欣 潘文 +1 位作者 杜杰伟 苏何先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本文探讨了建筑结构采用隔震技术以提高地震安全性能的情况,通过软件ETABS对比分析了两种隔震支座——橡胶支座和摩擦摆支座在不同设防强度下的表现。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支座均使结构的地震剪力和层间位移角减小50%以上。然而,在设防... 本文探讨了建筑结构采用隔震技术以提高地震安全性能的情况,通过软件ETABS对比分析了两种隔震支座——橡胶支座和摩擦摆支座在不同设防强度下的表现。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支座均使结构的地震剪力和层间位移角减小50%以上。然而,在设防强度为7度(0.1g)和8度(0.2g)时,橡胶支座表现出更出色的整体隔震效率,相较之下,略高于摩擦摆支座。尽管在设防烈度为9度下,两者的整体隔震效率相差不大,但橡胶支座仍然显示出更佳的隔震性能。综合考虑,橡胶支座和摩擦摆支座均表现出卓越的耗能性能,但总体而言,橡胶隔震支座更具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隔震支座 摩擦摆隔震支座 层间位移角 隔震效率 设防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磁传感器测量误差参数标定方法
3
作者 彭家宝 张小禄 +1 位作者 张伟 姚新涛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3,75,共6页
在地磁测量领域,为了消除磁传感器由于自身因素导致的测量误差,一般需要标定测量误差参数,从而校正磁传感器测量值,提升测量精度。磁传感器测量值一般存在着干扰误差、安装角误差、零漂误差以及灵敏度误差等。该标定方法首先筛选出精度... 在地磁测量领域,为了消除磁传感器由于自身因素导致的测量误差,一般需要标定测量误差参数,从而校正磁传感器测量值,提升测量精度。磁传感器测量值一般存在着干扰误差、安装角误差、零漂误差以及灵敏度误差等。该标定方法首先筛选出精度较高的测量值以尽可能减小干扰误差,然后基于最小二乘法构造多元函数,最后根据极值原理和矩阵理论计算误差参数。通过数值计算软件编制了该标定方法的计算程序,将误差参数计算值和误差参数设定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考虑干扰误差的情况下,该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误差参数和设定值几乎一致;考虑干扰误差的情况下,误差参数计算值与设定值之前的差异也能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误差参数 安装角误差 零漂误差 灵敏度误差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侧板加强型组合节点宏观模型的框架抗震性能
4
作者 熊清清 周筱淋 +2 位作者 张旺 吴文博 刘奥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879-6889,共11页
为实现对新型侧板加强型连接组合节点的高效分析,提出梁-柱-板组合节点宏观力学模型,确定楼板与钢梁连接的最优实现方法,验证了组合节点宏观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6层3跨的传统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框架模型(TSP)、新型侧板加强... 为实现对新型侧板加强型连接组合节点的高效分析,提出梁-柱-板组合节点宏观力学模型,确定楼板与钢梁连接的最优实现方法,验证了组合节点宏观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6层3跨的传统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框架模型(TSP)、新型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框架模型(FBSP)和新型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组合节点框架模型(CJ-FBSP),对3种考虑实际节点性能的框架模型开展了弹塑性时程分析,获得不同框架模型在地震波作用下的顶点位移时程曲线、层间位移角、塑性耗能及塑性铰分布等。结果表明:根据所提的弹簧刚度计算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TSP和FBSP裸钢梁节点的性能;同时,考虑栓钉剪切滑移和抗拔性能的连接方法,可准确地模拟组合节点的受力性能;3种节点框架模型的层间位移角均未超过规范限值(1/50);FBSP框架模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TSP框架模型但大于CJ-FBSP框架模型,且塑性耗能能力最强;CJ-FBSP框架由于有楼板的加强作用,塑性铰出铰率最小,塑性耗能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侧板加强型连接组合节点 宏观力学模型 层间位移角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角形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减震分析
5
作者 汪金磊 解恒燕 +1 位作者 郑鑫 琚铭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93-102,共10页
框架-核心筒结构因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灵活的内部空间成为国际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但与筒中筒结构相比,其在强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为减少某三角形超高层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地震响应,首先采用MIDAS Gen有限... 框架-核心筒结构因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灵活的内部空间成为国际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但与筒中筒结构相比,其在强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为减少某三角形超高层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地震响应,首先采用MIDAS Gen有限元软件建立结构杆系有限元模型,对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确定结构薄弱层位置;然后,分别对不同方向、不同位置及不同方式布置粘滞阻尼器的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通过对比各减震结构与原结构的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得到了最优的阻尼器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在框架一核心筒结构薄弱层处布置粘滞阻尼器能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对于本结构,在薄弱层最外环框架采用单斜交替方式布置阻尼器方案能够满足减震、经济、实用三重目标,故将这一方案作为该三角形框架-核心筒结构减震设计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 粘滞阻尼器 PUSHOVER分析 层间位移 层间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艇快速制导与自适应路径跟踪控制
6
作者 邵康健 黄振 张山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06,113,共8页
针对无人艇路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基于横向误差的非线性函数加快横向误差收敛,设计新的漂角估计公式,通过有限时间漂角观测器对无人艇航行中产生的漂角进行观测,漂角观测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提高了视线法制导精度和对时变大漂角... 针对无人艇路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基于横向误差的非线性函数加快横向误差收敛,设计新的漂角估计公式,通过有限时间漂角观测器对无人艇航行中产生的漂角进行观测,漂角观测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提高了视线法制导精度和对时变大漂角的鲁棒性。考虑模型非线性项与外界扰动未知,自适应机制被引入估计其未知上界参数,两个动力学控制器的设计不需要未知部分上界的先验知识,并结合反演法对艏向控制器进行设计。仿真对比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角观测 非线性函数 路径跟踪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流入汇对干流航道通航条件影响模拟研究
7
作者 刘延飞 程永舟 +2 位作者 曹凌瑞 黄筱云 夏波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5,共8页
自然河流由于支流的汇入,在交汇区与干流相互混掺顶托,改变了原有的水流形态,形成复杂的水流结构,对内河船舶航运的操纵性和安全性均造成一定影响。采用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基于分离式(MMG)水动力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交汇角、汇流比以... 自然河流由于支流的汇入,在交汇区与干流相互混掺顶托,改变了原有的水流形态,形成复杂的水流结构,对内河船舶航运的操纵性和安全性均造成一定影响。采用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基于分离式(MMG)水动力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交汇角、汇流比以及干支流河道宽度比情况下交汇区船舶通航条件,即船舶航行时的漂角和偏航距离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基于Design-Export响应面分析软件,得出了无量纲化后的最大偏航距离与交汇角、汇流比以及干支流宽度比之间的响应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流入汇 干流通航条件 船模试验 航行漂角 最大偏航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QR的船舶自主靠泊策略研究
8
作者 殷键 陈国权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7-236,共10页
自主靠泊是船舶自动航行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有效解决船舶靠泊过程中的路径规划与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renet框架的改进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控制方法和一种自适应的靠泊策略决策模型,将船舶运动控制、路径规划和靠泊策略选择相结合... 自主靠泊是船舶自动航行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有效解决船舶靠泊过程中的路径规划与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renet框架的改进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控制方法和一种自适应的靠泊策略决策模型,将船舶运动控制、路径规划和靠泊策略选择相结合,实现船舶的自适应自主靠泊。首先,建立风流干扰的船舶动力学模型,根据当前风流环境与泊位的空间关系自动选择靠泊方式;然后,规划靠泊路径并利用LQR控制器实现船舶的自主靠泊。为验证控制器的有效性,在仿真实验中充分考虑靠泊过程中的船舶大漂角特性与岸壁效应。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环境干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够根据不同工况选择不同的靠泊策略并实现船舶的自主靠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靠泊策略 Frenet框架 LQR 岸壁效应 大漂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心布置及漂角对空投气垫艇纵稳性影响分析
9
作者 张龙 陈海斌 +1 位作者 南栩 洪亮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0,共7页
为了分析空投气垫艇在不同重心位置和漂角下的纵摇运动响应,利用STAR-CCM+平台的重叠网格技术对气垫艇在规则波中的水动力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重心和漂角的变化对空投气垫艇阻力性能和航行稳定性的影响十分敏感,试验中通过改变... 为了分析空投气垫艇在不同重心位置和漂角下的纵摇运动响应,利用STAR-CCM+平台的重叠网格技术对气垫艇在规则波中的水动力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重心和漂角的变化对空投气垫艇阻力性能和航行稳定性的影响十分敏感,试验中通过改变压块来调整气垫艇重心位置,在低速段即0.4<F_(r)<0.8时,重心纵向位置前移与垂向位置上移将会导致阻力增加,而当其在高速段即F_(r)>0.8时,重心纵向位置前移和垂向位置下移将导致阻力减少,为了满足高速船舶性能,因此重心位置布置时宜适当前移。在0°<β<30°范围内,漂角越小,气垫艇受到波浪的激励作用愈加明显,纵摇运动响应幅值越大。优化重心布置方案漂角等组合形式能够有效提升气垫艇的航行稳定性,综合分析可知该型气垫艇在重心位置靠近艏部且以一定小角度漂角高速航行时,纵向稳定性越高且兴波阻力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投气垫艇 重叠网格 重心位置 漂角 纵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填充墙影响的风雨操场混合结构位移角限值研究
10
作者 季欢欢 谢春林 乐风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3,共9页
本文对风雨操场混合结构的框排架结构部分的弹性位移角及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取值的合理性开展了探讨,基于结构损伤破坏情况研判结构位移角限值取值的合理性,同时讨论了结构分析中是否应考虑填充墙对结构位移角影响的问题。研究表明:采用... 本文对风雨操场混合结构的框排架结构部分的弹性位移角及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取值的合理性开展了探讨,基于结构损伤破坏情况研判结构位移角限值取值的合理性,同时讨论了结构分析中是否应考虑填充墙对结构位移角影响的问题。研究表明:采用框架结构1/550弹性位移角限值对风雨操场混合结构刚度进行控制,可以满足三水准的设防要求。结构设计分析中考虑填充墙的分析结果更为合理可靠,更符合结构实际情况,更有助于判别结构薄弱部位。当结构遭遇极罕遇地震作用时,单柱位移角达到1/50左右,会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雨操场 框排架 位移角 损伤 填充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密集度浮冰区船体冰水动力试验研究
11
作者 国威 赵桥生 +1 位作者 祖永恒 杨宗豫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7-895,共9页
船冰作用力的预报是冰区船航行性能评估环节的重点。本文针对某冰区航行船开展操纵性斜航模型试验研究,采用以聚丙烯为主材的圆形非冻结模型冰,通过模型试验给出船在无冰水域和中高密集度浮冰区的船体受力,研究船体在不同航速和漂角下... 船冰作用力的预报是冰区船航行性能评估环节的重点。本文针对某冰区航行船开展操纵性斜航模型试验研究,采用以聚丙烯为主材的圆形非冻结模型冰,通过模型试验给出船在无冰水域和中高密集度浮冰区的船体受力,研究船体在不同航速和漂角下的船体受力特性,并基于典型工况分析试验数据的重复性,发展冰区航行船的非冻结模型冰模型试验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浮冰密集度、航速和漂角的增大会使船体受力增大,高密集度和大漂角下船冰接触区域更大,试验数据重复性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区航行船 非冻结模型冰 浮冰密集度 模型试验 漂角 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腐蚀对风电塔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12
作者 孙魁 郭昌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0-266,共7页
为探究海洋环境腐蚀对风电塔抗震性能的影响,以3 MW海上风电塔为例,基于通用有限元分析平台,分别建立腐蚀前后风电塔分析模型,并采用时程分析计算风电塔在地震中的倒塌机制;通过模态分析,分析海洋腐蚀对结构振型和频率的影响;选取3条天... 为探究海洋环境腐蚀对风电塔抗震性能的影响,以3 MW海上风电塔为例,基于通用有限元分析平台,分别建立腐蚀前后风电塔分析模型,并采用时程分析计算风电塔在地震中的倒塌机制;通过模态分析,分析海洋腐蚀对结构振型和频率的影响;选取3条天然地震动(2条远场地震动,1条近场地震动),采用时程分析风电塔的变形与损伤演变,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风电塔的倒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腐蚀对风电塔频率及振型影响较小;在近场或短周期地震动作用下,海洋腐蚀不会明显改变风电塔倒塌机制;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风电塔受腐蚀部位会率先发生损伤,从而激发高阶振型导致风电塔震损倒塌机制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腐蚀 风电塔 抗震性能 倒塌机制 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湍流条件下激光往返传输漂移特性的实验探究
13
作者 李昕淼 梅海平 +3 位作者 张骏昕 李艳玲 邓涵凌 陶志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82,共10页
为探究深度湍流条件下激光往返传输的漂移特性,基于修正的Rytov理论,推导了深度湍流条件下光束漂移角方差表达式。搭建了折返路径激光成像探测系统,实验获取了1 km和7 km传输路径上不同时段激光光斑的回波图像和大气相干长度。利用回波... 为探究深度湍流条件下激光往返传输的漂移特性,基于修正的Rytov理论,推导了深度湍流条件下光束漂移角方差表达式。搭建了折返路径激光成像探测系统,实验获取了1 km和7 km传输路径上不同时段激光光斑的回波图像和大气相干长度。利用回波图像计算了漂移角均方差及其各向异性因子并与理论对比。结果表明:漂移角均方差和大气相干长度随时间变化具有明显周期性,两者变化同步,但趋势相反。1 km传输路径上,漂移角均方差在2~24μrad之间波动。而7 km传输路径上漂移角均方差在4~26μrad之间波动。通过对比Kolmogorov理论、Von Karman理论、Exponential理论和修正的Rytov理论模型下漂移角均方差与实测值的相对偏差发现:基于Von Karman理论的模型与1 km传输路径上漂移角均方差的实测值更为吻合,平均相对偏差约为18.20%,基于修正Rytov折射率功率谱理论的模型与7 km传输路径上漂移角均方差的实测值更为吻合,平均相对偏差约为21.09%。在1 km和7 km传输路径上,漂移特性均随着大气相干长度的减小而趋于各向同性。相关实验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深度湍流下往返路径传输激光漂移的机理,对于长距离空间光通信维持稳定通信链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湍流 折返路径 激光光斑 漂移角均方差 大气相干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流角对TDICCD相机像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樊超 李英才 易红伟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0-73,107,共5页
为分析TDICCD相机成像过程中偏流角对相机像质的影响,根据卫星轨道方程写出了偏流角随纬度变化的具体形式。基于此分别研究了其在卫星穿航方向和沿航方向引起的像移量和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并利用极地圆轨道参数详细计算了偏流角引起... 为分析TDICCD相机成像过程中偏流角对相机像质的影响,根据卫星轨道方程写出了偏流角随纬度变化的具体形式。基于此分别研究了其在卫星穿航方向和沿航方向引起的像移量和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并利用极地圆轨道参数详细计算了偏流角引起的像移对像质的影响程度和在MTFdrift>0.95的情况下调整偏流角的时间间隔。结果表明,偏流角是纬度的函数,由它引起的像移在穿航方向对相机像质的影响较为严重,必须采取补偿措施加以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流角 TDICCD相机 像移 像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流角对空间相机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樊超 梁义涛 +1 位作者 李伟 王锋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6-79,共4页
研究了卫星运行中偏流角对TDICCD相机像质的影响。根据卫星运动状态,推导了偏流角的具体变化形式,以及由其在穿航方向和沿航方向引起的相机像移和由此造成的像质退化调制传递函数(MTF)。并针对高度为500 km的圆形卫星轨道,定量计算了偏... 研究了卫星运行中偏流角对TDICCD相机像质的影响。根据卫星运动状态,推导了偏流角的具体变化形式,以及由其在穿航方向和沿航方向引起的相机像移和由此造成的像质退化调制传递函数(MTF)。并针对高度为500 km的圆形卫星轨道,定量计算了偏流角导致的像移对相机像质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偏流角在赤道附近最大,随着纬度的升高,偏流角呈非线性减小。并且,由它引起的像移在穿航方向对相机像质的影响远大于沿航方向。对于给定的轨道参数,偏流角最大值约为3.7°,当积分级数为32时,由其引起的像移调制传递函数接近于零,严重影响了相机的成像质量。为此,提出了使用二维摆镜和调整焦平面方向两种实时补偿偏流角影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流角 TDICCD相机 像移 像质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整体损伤指标的钢框架地震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徐强 郑山锁 +2 位作者 韩言召 程洋 田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8-82,106,共6页
以9层梁柱焊接钢框架为例,选取20条满足场地条件的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动力增量时程分析(IDA),对比分别以层间位移角和能量耗散作为结构整体损伤指标评判的结构损伤程度,发现仅以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整体损伤指标会高估结构抗倒塌能力,而... 以9层梁柱焊接钢框架为例,选取20条满足场地条件的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动力增量时程分析(IDA),对比分别以层间位移角和能量耗散作为结构整体损伤指标评判的结构损伤程度,发现仅以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整体损伤指标会高估结构抗倒塌能力,而仅以能量耗散作为结构整体损伤指标则无法判别结构失效模式。为避免单一结构整体损伤指标的缺点,能够同时考虑整体结构的首超破坏与累积损伤,提出了一个基于层间位移角和能量耗散的双参数线性组合的结构整体损伤模型,定义结构4种极限破坏状态,对比层间位移角、能量耗散与建立的结构整体损伤模型的结构损伤曲线与易损性曲线。结果显示,基于层间位移角和能量耗散的双参数线性组合的结构整体损伤模型能够更加合理的描述结构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损伤模型 易损性分析 层间位移角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共路补偿激光漂移的直线度测量方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匡萃方 冯其波 +1 位作者 刘斌 张斌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4,38,共4页
在激光基准长距离、高精度直线度测量中,空气扰动是影响其测量精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共路补偿空气扰动造成激光漂移的方法。角锥棱镜作为位置敏感器,四象限探测器探测角锥棱镜逆向反射光所携带的直线度误差,二维PSD和透... 在激光基准长距离、高精度直线度测量中,空气扰动是影响其测量精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共路补偿空气扰动造成激光漂移的方法。角锥棱镜作为位置敏感器,四象限探测器探测角锥棱镜逆向反射光所携带的直线度误差,二维PSD和透镜用来监测空气扰动所带来的角度漂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补偿后,空气扰动所带来附加位置误差可以减少大约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度测量 共路补偿 角度漂移 空气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相机中的偏流角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樊超 李英才 易红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16-220,共5页
高分辨率星载 TDI-CCD 相机在成像过程中,偏流角会对相机的成像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根据卫星轨道方程给出了偏流角和偏流角角速度随纬度变化的具体形式,基于此分别研究了偏流角在卫星穿航方向和沿航方向引起的像移量和它对相机成像质量的... 高分辨率星载 TDI-CCD 相机在成像过程中,偏流角会对相机的成像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根据卫星轨道方程给出了偏流角和偏流角角速度随纬度变化的具体形式,基于此分别研究了偏流角在卫星穿航方向和沿航方向引起的像移量和它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流角是纬度的函数,由它引起的像移在穿航方向对相机像质的影响较为严重,必须加以校正.并针对极地圆轨道详细计算了像移对像质的影响程度和在 MTF_(偏流角)>0.95的情况下偏流角需要调整的最小时间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流角 TDI.CCD相机 像移 像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鸭舵式二维弹道修正榴弹偏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毅 宋卫东 +2 位作者 宋谢恩 张磊 吴汉洲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7-1373,共7页
安装二维弹道修正引信后大口径榴弹的弹道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偏流等弹道特性和修正控制机理的研究是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该问题,基于双旋弹丸的攻角方程,通过无控和有控两种状态下动力平衡角和偏流解析表达式的推导,定性分析了偏流的... 安装二维弹道修正引信后大口径榴弹的弹道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偏流等弹道特性和修正控制机理的研究是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该问题,基于双旋弹丸的攻角方程,通过无控和有控两种状态下动力平衡角和偏流解析表达式的推导,定性分析了偏流的影响因素,并采用系数冻结法给出了偏流的定量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有控状态下控制力项对动力平衡角和攻角变化的影响,研究了修正控制对偏流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弹体转速、射角、飞行时间、固定鸭舵滚转角等是影响偏流的重要因素,所给出的偏流计算方法可较精确的计算偏流值。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固定鸭舵式二维弹道修正榴弹的总体设计中,对该型弹丸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鸭舵 动力平衡角 偏流 修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相机偏流角的间歇式实时调整 被引量:16
20
作者 于涛 徐抒岩 +2 位作者 韩诚山 李杨 王永成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08-1914,共7页
空间相机摄像时对其偏流角进行实时调整,可以减小偏流角姿态变化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延长一次性连续摄像时间并使用较多的TDI积分级数进行摄像。本文对偏流角实时调整的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实时调整策略;然后,介绍了偏流角调整系... 空间相机摄像时对其偏流角进行实时调整,可以减小偏流角姿态变化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延长一次性连续摄像时间并使用较多的TDI积分级数进行摄像。本文对偏流角实时调整的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实时调整策略;然后,介绍了偏流角调整系统的构成及实时调整的工作原理;最后,提出了一种间歇式实时调整方案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摄像过程中偏流角偏差值可以调整在4.2′以内,调整后误差≤72.17″,一次调整时间<1s,偏流角调整过程中图像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值为99.67%。提出的间歇式实时调整方法可满足摄像过程中对偏流角实时且长时间调整,且对图像无本质影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机 偏流角 实时调整 像移补偿 调制传递函数(MT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