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武术代际传承裂隙的生成逻辑及弥合路向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连朋 张丹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传承裂隙。从传承人“代际滞差”视角切入,综合运用参与式观察、口述史和主题分析等方法,历时性与共时性兼顾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多个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习武、练武、传武的经历。研究发现,习... 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传承裂隙。从传承人“代际滞差”视角切入,综合运用参与式观察、口述史和主题分析等方法,历时性与共时性兼顾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多个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习武、练武、传武的经历。研究发现,习武者在拜师初期形成的个体、群体与价值认同是传统武术代际传续的基础,而当社会转型导致传承人出现脱域问题后,不同代际传承人的传承观念和传承行为随之弱化,在坚守传统与现代转型、个体追求与门户轨则、主观想法与客观现实层面出现代际间与代际内的双重裂隙。传统武术在“社会结构—文化主体—行动者”的嵌套型滞差影响下,可以从“以考促传”“保持文化反哺”“激发知行效能”等角度弥合代际传承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代际关系 传承裂隙 三维滞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地区春冬季与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力 安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0-661,共12页
利用 1 95 1~ 2 0 0 0年共 5 0年的北半球 5 0 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资料和奇异值分解技术 (SVD) ,重点对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 ,并且这种... 利用 1 95 1~ 2 0 0 0年共 5 0年的北半球 5 0 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资料和奇异值分解技术 (SVD) ,重点对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 ,并且这种明显的非同步联系具有时空相关显著的特点 ,尤其是夏季大气环流异常与其前冬和前春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更为密切。当前冬和前春北半球东亚大槽和北美大槽及蒙古高压偏强 (或偏弱 ) ,极涡偏弱 (或偏强 ) ,中高纬度盛行经向环流 (或纬向环流 ) ,以及低纬和热带地区高度正距平 (或负距平 )明显时 ,则对应于夏季东亚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强度偏强 (或偏弱 ) ,位置偏南 (或偏北 ) ,贝加尔湖阻高强度也偏强 (或偏弱 ) ,但位置偏西 (或偏东 )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出现。当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上述特点以及夏季鄂霍次克海阻高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 (或偏弱 ) ,位置偏南 (或偏北 ) ,且极涡较弱 (较强 )时 ,则东亚地区秋季大气环流对应于蒙古高压加强 (或较弱 ) ,西太平洋副高减弱 (或加强 ) ,并向南和向东移动 (或移动较慢 ) ,极涡向南扩散 (或扩散减弱 ) ,大气环流向冬季过渡加快 (或减慢 )。另外 ,大气环流异常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地区 冬季 春季 大气环流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程度诊断方法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永刚 马明晗 +3 位作者 武玉才 董晨晨 李正文 刘淼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69,共8页
为了精确识别转子匝间短路的故障程度,保障机组经济、安全运行,基于改进熵权理论与灰色关联理论,采用不同故障程度下机电信号为故障样本,建立了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程度诊断模型,并采用SDF-9型故障模拟机组进行了实验验证。该方法解决... 为了精确识别转子匝间短路的故障程度,保障机组经济、安全运行,基于改进熵权理论与灰色关联理论,采用不同故障程度下机电信号为故障样本,建立了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程度诊断模型,并采用SDF-9型故障模拟机组进行了实验验证。该方法解决了利用单一特征识别偏差较大的问题,能够精确、有效识别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故障程度,以便合理安排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状态下汽轮发电机组的运行和检修,方法简单且无需加装新传感器,能够为现场发电机的经济可靠运行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 转子绕组 匝间短路 故障程度 改进熵权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不同衍生世代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韦新宇 柯蓓 +8 位作者 张受刚 卓伟 马彬林 杨腾帮 杨旺兴 邹文广 范祖军 许旭明 梁康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1-259,共9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同选育阶段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定各产量相关性状中普遍存在着遗传主效应,且也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其...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同选育阶段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定各产量相关性状中普遍存在着遗传主效应,且也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其中,衍生一代的播抽天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余7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衍生二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和千粒重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6个性状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衍生四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株高和穗长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5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表明,除衍生一代的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性状和衍生二代的播抽天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性状以及衍生四代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性状没有检测到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外,其余性状均存在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此外,不同衍生世代各产量相关性状均存在着显性×环境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衍生世代 产量相关性状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方索取”还是“相互需要” 代际同住中的需求组合与亲子选择 被引量:11
5
作者 陶涛 钟雨奇 黄静怡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4-240,共27页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数据,本文深入挖掘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的同住需求组合类型,并分析其中子女的性别和排行两个维度的同住机制。研究发现,在中国,代际互惠的合作型同住占据首要地位,代际重心下移和浓厚的互惠色彩是当今代...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数据,本文深入挖掘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的同住需求组合类型,并分析其中子女的性别和排行两个维度的同住机制。研究发现,在中国,代际互惠的合作型同住占据首要地位,代际重心下移和浓厚的互惠色彩是当今代际同住的主流,城乡之间代际互惠的逻辑存在差异。从代际同住机制看,特别是在农村,儿子依旧是同住选择偏好的对象,但女儿在代际同住中更有可能承担赡养的责任;农村地区排行靠后的子女在代际同住中更有可能得到父母的帮扶,也更有可能承担赡养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同住 代际关系 代际责任 子女性别 子女排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及其影响——对江汉平原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一种解释 被引量:26
6
作者 范成杰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6,10,共7页
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定量描述了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情况,并从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角度探讨了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的原因。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遭遇问题并不仅仅是养老资源匮乏的结果,更是农村代际关系内含的价值失调的结果。家庭延续... 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定量描述了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情况,并从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角度探讨了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的原因。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遭遇问题并不仅仅是养老资源匮乏的结果,更是农村代际关系内含的价值失调的结果。家庭延续的价值取向已很难为家庭养老提供终极动力支持,家庭养老作为一种超经济的伦理性行为的特征正在消失,这是当前农村社会出现严重的家庭养老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养老 代际关系 价值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儿还能防老吗?——子女人口经济特征、代际关系与农村老人养老资源获得 被引量:29
7
作者 聂建亮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41,共9页
基于对湖北省60周岁及以上农村老人的抽样调查,文章考察了子女人口经济特征、代际关系对农村老人养老资源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数量越多、代际关系越好的农村老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可能性越大,而子女的性别结构以及子女家庭经济... 基于对湖北省60周岁及以上农村老人的抽样调查,文章考察了子女人口经济特征、代际关系对农村老人养老资源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数量越多、代际关系越好的农村老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可能性越大,而子女的性别结构以及子女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则不大。与经济支持不同,在生活照料资源获得方面,子女的总体数量对农村老人是否获得生活照料的影响不大,但是子女性别结构对农村老人获得生活照料有显著的影响;农村老人获得生活照料的状况与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但与代际关系高度相关。另外,研究还发现农村老人获得子女的经济支持与生活照料之间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农村老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后,其获得子女生活照料的机会就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人 子女数量 代际关系 经济支持 生活照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田雪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69,共5页
面对加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本文分析了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关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面对适应中国老龄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人力资本 代际关系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典型治理何以何能?——基于Z村典型治理过程、动力与模式的考察 被引量:7
9
作者 申丽娟 张洪川 吴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62,共12页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乡村典型涌现,地方政府偏好使用“典型”推动乡村治理工作。但是,地方政府这种偏好缺乏深入的微观理论解释,而Z村则为之提供了一个解释性范本。基于实地调查,从动态观察和府际关系、政社关系角度分析...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乡村典型涌现,地方政府偏好使用“典型”推动乡村治理工作。但是,地方政府这种偏好缺乏深入的微观理论解释,而Z村则为之提供了一个解释性范本。基于实地调查,从动态观察和府际关系、政社关系角度分析了乡村典型治理的过程、动力与模式。研究发现:乡村典型治理历经了“发现—塑造—扩散”的过程,反映了背后存在的中央政治引导、地方竞争运作、精英策略选择以及基层主动配合四大行为逻辑,其实质是在政治压力下形成的府际间、政社间合作典型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基于科层制度、辅之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带有运动式治理特征的混合治理机制,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以点带面”示范作用,但也需要警惕其实施过程中的异化现象,避免“以点代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典型治理 典型治理生成 典型治理动力 典型治理模式 府际关系 政社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关系的下位运行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范成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90-95,共6页
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定量描述了现阶段江汉平原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情况,并从代际关系运行状态的角度探讨了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的原因。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遭遇问题并不仅仅是养老资源匮乏的结果,更是农村代际关系朝向下位运行的... 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定量描述了现阶段江汉平原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情况,并从代际关系运行状态的角度探讨了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的原因。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遭遇问题并不仅仅是养老资源匮乏的结果,更是农村代际关系朝向下位运行的结果,即代际关系朝向上位的、双向平衡运行逻辑已被朝向下位的、单向失衡运行逻辑所取代。作为一种超经济伦理性的行为特征在代际关系的运行中逐渐消失,子代在养老行为中越来越理性化,这是当前江汉平原农村社会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的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养老 代际关系 下位运行 代际支持 理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关系、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2)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2
11
作者 刘二鹏 张奇林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64,共10页
机构养老是实现养老服务社会化供给以及老有所养的重要途径,老年人内部较强的异质性决定了不同老人对机构养老的意愿存在较大差异,了解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是合理布局机构养老服务的前提。基于2012年中国老年人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 机构养老是实现养老服务社会化供给以及老有所养的重要途径,老年人内部较强的异质性决定了不同老人对机构养老的意愿存在较大差异,了解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是合理布局机构养老服务的前提。基于2012年中国老年人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代际关系、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样本中近1/4的老年人有机构养老意愿。子女对老人的照料和经济支持、代际亲近程度等代际关系因素,以及老年人的以往职业类别、教育水平、收入状况、所享受养老金层次等社会经济地位因素都会对其机构养老意愿产生显著影响。总体上,代际关系越融洽的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越低,而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老年人越有可能选择机构养老。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提高机构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以及强化医养融合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代际关系 社会经济地位 机构养老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虐待老人问题现状及原因探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伍小兰 李晶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91,共7页
根据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实施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我国家庭内老年人受虐待发生率为13.3%,农村显著高于城市,西部地区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精神虐待和疏于照料是老年人遭受的两种最主要虐待类型。社会经济地位、健... 根据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实施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我国家庭内老年人受虐待发生率为13.3%,农村显著高于城市,西部地区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精神虐待和疏于照料是老年人遭受的两种最主要虐待类型。社会经济地位、健康以及家庭代际关系状况是老年人遭受虐待的重要风险因素。虐待老人既是家庭代际关系严重失衡的突出表现,也反映了社会保护的不足,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减少和杜绝虐待老人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 家庭代际关系 社会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