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RIVE(智能人车交互环境):我们准备好了吗?(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林英姿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4-24,共11页
探讨了人车系统研究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回顾了美国Northeastern University智能人机系统实验室(Intelligent Human-Machine System Laboratory)近年来的部分相关研究项目,并提出了"i-DRIVE"(智能人车交互环境)和"Cyber D... 探讨了人车系统研究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回顾了美国Northeastern University智能人机系统实验室(Intelligent Human-Machine System Laboratory)近年来的部分相关研究项目,并提出了"i-DRIVE"(智能人车交互环境)和"Cyber Driver"(联网驾驶员)两个核心概念。为建立一套智能化的人车交互环境,将驾驶员-驾驶员通讯引入到车车通讯中(V2V-D2D)中,组成一个融入更多人因考虑的"联网驾驶员系统(CDs)"的复合解决方案。将联网驾驶员概念引入到智能人车交互环境中,将增加人车之间的交互反馈,从而使人车系统得到更大程度的协同合作,也是对"人因"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车联网技术的设计与评价中的一个新的探索。通过对美国及其他国家开展的研究项目回顾表明,人车系统成为了近年来交通安全及碰撞防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系统 人因 车联网 驾驶员-驾驶员(D2D)通讯 车-车(V2V)通讯 智能人车交互环境(i-drive) 驾驶员联网系统(C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多模型的智能汽车环境感知信息统一融合方法研究
2
作者 贾鑫 李松霖 +1 位作者 佘远昇 洪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4-1154,共11页
针对当前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进行多传感信息融合时不同传感器往往分阶段融合、难以均衡发挥单一传感器精度优势和多源信息冗余优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多模型的对象级并行结构多传感信息统一融合方法。对象级融合具有良好的模... 针对当前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进行多传感信息融合时不同传感器往往分阶段融合、难以均衡发挥单一传感器精度优势和多源信息冗余优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多模型的对象级并行结构多传感信息统一融合方法。对象级融合具有良好的模块化以及封装性,并行结构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冗余优势,交互多模型可以统一高效融合多源数据,弥补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在对多源传感器数据时空对齐基础上,引入最邻近法和DS证据理论实现多传感器信息关联,并基于交互多模型进行动态统一融合。进行了实车搭载毫米波雷达和视觉系统环境感知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目标车辆感知跟踪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系统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环境感知 对象级融合 并行滤波 交互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驾驶接管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郭烈 胥林立 +1 位作者 秦增科 王旭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2-90,共19页
部分或有条件自动驾驶车辆允许驾驶员将驾驶任务移交给自动驾驶系统,但驾驶员仍需对驾驶环境进行监测,若发生紧急事件或驾驶环境超出系统运行设计域等情况,驾驶员需要及时接管车辆。影响驾驶接管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因、交通环境以及... 部分或有条件自动驾驶车辆允许驾驶员将驾驶任务移交给自动驾驶系统,但驾驶员仍需对驾驶环境进行监测,若发生紧急事件或驾驶环境超出系统运行设计域等情况,驾驶员需要及时接管车辆。影响驾驶接管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因、交通环境以及人-机交互系统。本文分析了驾驶员认知负荷特性等人因对接管过程和接管时间预算的影响。分析发现,驾驶员长时间脱离驾驶任务会导致其陷入被动疲劳或驾驶分心状态,从而降低接管绩效。适当的非驾驶任务可以使驾驶员保持一定的认知负荷,降低驾驶员的被动疲劳水平。结合网联技术的应用可以多次发出预警信号,提高接管绩效。本文讨论了交通密度、道路条件等交通环境对接管时驾驶员感知、认知及决策的影响,探讨混合交通下过渡区智能网联车辆控制权切换(Transitions of Control,ToC)的管理问题。在复杂道路交通下,驾驶员需要更多时间恢复对环境的感知,且驾驶员在弯道接管车辆时更容易出现较大横向偏差。在混合交通环境中,为防止过渡区出现集中的ToC,可以制定相应交通管理措施,以降低过渡区域中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文还分析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及其组合类型交互方式的优、缺点,讨论网联环境下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以及ToC形式。单个的交互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多种类型相结合的交互形式能形成优势互补,及时地将接管信息传递给驾驶员,并将其注意力集中于对环境的感知。网联技术发展使得可利用的行车信息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提高,网联信息需要更好地呈现策略,以保证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和接受性,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准确的交互信息。同时,利用驾驶员状态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驾驶员所处状态,并通过人-机交互系统提醒驾驶员,使其保持警觉,提高接管绩效。未来研究应该重点关注非驾驶任务对驾驶员认知特性的影响,结合接管时的驾驶环境,遵循预测算法辅助驾驶员实现控制权的平稳过渡。随着网联技术的不断应用,逐步改进现有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对过渡区域ToC的管理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自动驾驶车辆 网联环境 驾驶接管 人因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TOPSIS法的汽车碰撞危险态势评估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金祥 赵树恩 +1 位作者 杨其芝 白田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315-3322,共8页
为了解决目前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在复杂环境下评判标准单一、环境适应度差的问题,对多因素影响下的汽车碰撞危险辨识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人-车-路-环境”协同的多层次汽车碰撞危险态势综合评价体系,将多因素影响下的汽车碰撞危险态势评... 为了解决目前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在复杂环境下评判标准单一、环境适应度差的问题,对多因素影响下的汽车碰撞危险辨识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人-车-路-环境”协同的多层次汽车碰撞危险态势综合评价体系,将多因素影响下的汽车碰撞危险态势评估问题视为混合多准则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的汽车碰撞危险态势评估方法。首先根据车路协同技术建立碰撞危险态势评估体系架构,运用德尔菲法和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值,利用博弈论法得到所选准则权重之间的最优平衡解。其次,应用TOPSIS法确定当前行车状态与决策信息表中行车状态的贴近度值距离,匹配碰撞风险的评估等级。最后,利用PreScan软件搭建仿真场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复杂环境下融合行车安全相关的多种因素来评估碰撞风险,为汽车防碰撞系统提供更准确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态势评估 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 汽车防碰撞系统 人-车-路-环境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