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模型驱动科技创新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洋 吴婷婷 侯剑华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88,共9页
[目的/意义]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范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厘清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若干问题,有助于提升评价的实用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科技创... [目的/意义]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范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厘清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若干问题,有助于提升评价的实用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科技创新评价演化历程和大模型驱动科技创新评价的主要特征,深度剖析大模型应用于科技创新评价的主要维度,在此基础上思考大模型驱动科技创新评价所面临的若干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结论/发现]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将成为新时期科技评价范式变革和进步的关键力量。大模型使得科技创新评价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个性化,其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评价、科技管理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创新/价值]剖析了大模型应用于科技创新评价的若干问题,为构建以智能化、精细化、系统化和个性化为核心,以可持续和负责任的评价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评价 大模型 数智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到端机器学习代理模型构建及其在爆轰驱动问题中的应用
2
作者 柏劲松 刘洋 +1 位作者 陈翰 钟敏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0,共12页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发现数据中隐藏的物理规律,构建状态参数与动态结果之间端到端的代理模型,可高效解决强耦合、非线性、多物理等复杂工程问题。在高度非线性的爆炸与冲击动力学领域,选择了一个经典的爆轰驱动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发现数据中隐藏的物理规律,构建状态参数与动态结果之间端到端的代理模型,可高效解决强耦合、非线性、多物理等复杂工程问题。在高度非线性的爆炸与冲击动力学领域,选择了一个经典的爆轰驱动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值模拟结果作为机器学习代理模型的训练数据,将正向模拟与逆向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特征位置速度剖面、材料动态变形与工程因素之间端到端的代理模型,给出了代理模型的计算精确度,验证了代理模型从速度剖面反演工程因素的能力。结果表明:端到端代理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其预测的速度剖面与工程因素估计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可用于高度非线性的爆炸与冲击动力学问题的快速设计、高精度预测和敏捷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爆炸力学 爆轰驱动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端到端代理模型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智能解释中机理模型—机器学习联合驱动范式及应用
3
作者 谭茂金 白洋 张博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6-977,共12页
地球物理测井是探测地下油气储层流体类型和评价储层参数的重要手段,传统测井解释方法面临挑战。人工智能(AI)算法先进,精度高,在测井解释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测井+AI”是当前测井解释研究的新领域。然而,智能测井解释中,样本规模小... 地球物理测井是探测地下油气储层流体类型和评价储层参数的重要手段,传统测井解释方法面临挑战。人工智能(AI)算法先进,精度高,在测井解释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测井+AI”是当前测井解释研究的新领域。然而,智能测井解释中,样本规模小、训练模型泛化能力弱导致单纯机器学习的测井解释方法难以推广应用。物理模型包含从测井数据到地质目标的内在机理,将数据驱动与机理驱动相结合是提高测井解释精度的有效途径。现有的数据—机理联合驱动缺乏范式遵循,为此,聚焦智能测井解释参数预测,提出了数据—机理联合驱动的概念、思路,并总结出两个范式:一是数据引导的物理建模,以物理建模为主导,其中关键步骤或参数采用数据驱动获得,数据驱动为辅;二是物理引导的机器学习,以机器学习为主导,知识模型或物理机理为辅助,对输入数据、损失函数、训练过程进行监督和约束。因此,提出了物理模型增广数据集、知识驱动样本加权和岩石物理知识迁移三种数模双驱模式。将上述数模双驱的范式或模式应用于致密砂岩、有机页岩储层参数预测和矿物含量预测。与单纯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相比,数据—机理联合的双轮驱动范式能够显著提高测井解释模型对小样本、差样本的学习能力,模型的稳健性更好,泛化能力更强,解释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机理模型 机器学习 联合驱动 储层智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几何设计对IDM模型跟驰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覃频频 裴世康 +2 位作者 杨春兰 孟强 万千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84,共8页
考虑道路几何设计参数转弯半径、超高、坡度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对车辆跟驰智能驾驶员模型(IDM)进行了改进.结合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改进后的跟驰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分析发现:在具有转弯、超高和坡度的... 考虑道路几何设计参数转弯半径、超高、坡度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对车辆跟驰智能驾驶员模型(IDM)进行了改进.结合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改进后的跟驰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分析发现:在具有转弯、超高和坡度的道路上,改进后的模型,其跟驰车辆车头时距增大,行驶速度减小,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车辆横摆角速度和侧向速度随半径和超高的增加而减小,保证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道路几何设计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行为 车辆动力学 智能驾驶员模型 道路几何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论-数据双驱动的城市地下道路车辆跟驰模型构建
5
作者 杨贺萌 张兰芳 +2 位作者 武雅婷 周睿达 李翔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5-1062,共8页
基于上海市城市地下道路的车辆轨迹数据,提出一种理论‒数据双驱动的城市地下道路车辆跟驰模型。通过毫米波雷达采集车辆轨迹数据并进行处理,筛选车辆跟驰行为。基于地下道路跟驰行为的特质分别对加速度、速度、车头间距建立理论驱动的... 基于上海市城市地下道路的车辆轨迹数据,提出一种理论‒数据双驱动的城市地下道路车辆跟驰模型。通过毫米波雷达采集车辆轨迹数据并进行处理,筛选车辆跟驰行为。基于地下道路跟驰行为的特质分别对加速度、速度、车头间距建立理论驱动的智能驾驶人模型(IDM)和数据驱动的跟驰模型(LSTM)并进行误差比选。最后将两类模型的预测结果视为通过不同观测方式得到的针对同一系统状态的两组观测值,通过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预测真实驾驶状态,建立基于速度预测的IDM-LSTM混合模型,其均方根误差达到0.1187,优于单一IDM和LSTM模型的0.5836和0.1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道路 跟驰模型 智能驾驶人模型 长短时记忆网络 车辆轨迹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评价数智化转型:价值定位、驱动因素与实践进路
6
作者 李海龙 陈翠荣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9,共10页
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实现高等教育评价数智化转型是推进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现代化的关键之举。从实质价值来看,高等教育评价数智化转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要激发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并与教学相协... 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实现高等教育评价数智化转型是推进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现代化的关键之举。从实质价值来看,高等教育评价数智化转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要激发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并与教学相协调统一;从形式价值来看,高等教育评价数智化转型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评价的实践效能、完善高等教育评价数据治理体系,进而重构以学术自治为导向的评价新生态。整体而言,高等教育评价数智化转型受“理念—制度—技术—主体”多因素的驱动,强调通过技术支撑推动评价流程再造和价值创造,进而实现从“传统形态”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数智形态”转变。推动高等教育评价数智化转型,应注重融通数智化技术理念,强化高等教育评价转型内生动力;创新数智化评价制度,提升高等教育评价数字治理水平;搭建数智化评价平台,充分发挥数智技术驱动力;打造数智化人才队伍,提高评价行动主体的数智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评价 数智化转型 价值定位 驱动因素 实践进路 四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滤波的风机传动链智能故障诊断方法
7
作者 刘发炳 钱俊兵 张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91-198,共8页
针对风机传动链故障复杂、传统诊断方法依赖人工经验且难以实时监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域滤波的风机智能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对故障信号进行分解,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通过蚁群算法优化VMD分解中需要确定的模... 针对风机传动链故障复杂、传统诊断方法依赖人工经验且难以实时监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域滤波的风机智能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对故障信号进行分解,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通过蚁群算法优化VMD分解中需要确定的模态数量和惩罚因子。将VMD分解结果通过信号峰度和能量进行多尺度融合重构,得到新的特征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设计信号方差作为频域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在频域内通过幅值和频带范围建立相似性诊断模型,将模型并入风机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对风机故障的智能诊断。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的故障准确率均高于95%,说明所提方法在进行风机故障诊断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传动链 智能故障诊断 频域滤波 变分模态分解 相似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匹配点和薄板样条函数模型优化的视差图像拼接
8
作者 陈洁芳 黄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7,共13页
针对智能驾驶中图像拼接存在的匹配点冗余和拼接后图像局部扭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点和薄板样条函数模型优化的视差图像拼接方法.首先,根据图像匹配点的分布位置构建稀疏矩阵;其次,通过网格约束匹配点数量消除冗余匹配点,缩短计... 针对智能驾驶中图像拼接存在的匹配点冗余和拼接后图像局部扭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点和薄板样条函数模型优化的视差图像拼接方法.首先,根据图像匹配点的分布位置构建稀疏矩阵;其次,通过网格约束匹配点数量消除冗余匹配点,缩短计算薄板样条函数模型的时间;最后,采用改进的薄板样条函数模型进行图像配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消除了匹配点冗余并改善了图像扭曲问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 视差图像拼接 改进薄板样条函数模型 稀疏矩阵 匹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M与RBFNN的组合型车辆低速跟驰模型 被引量:11
9
作者 罗颖 秦文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54-2357,2380,共5页
目前针对车辆低速跟驰驾驶的建模研究较少。通过最优加权理论将理论驱动型跟驰模型与数据驱动型跟驰模型进行结合,建立了一种基于智能驾驶者模型(IDM)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的组合型车辆低速跟驰模型。首先对NGSIM公开数据集进行... 目前针对车辆低速跟驰驾驶的建模研究较少。通过最优加权理论将理论驱动型跟驰模型与数据驱动型跟驰模型进行结合,建立了一种基于智能驾驶者模型(IDM)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的组合型车辆低速跟驰模型。首先对NGSIM公开数据集进行筛选与处理得到基础研究数据;之后分别建立基于IDM与RBFNN的低速跟驰模型,前者侧重于保证跟驰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后者则能够输出与真实值更为相符的预测结果;最后通过改进的最优加权目标函数得到最优组合权重,从而建立起了IDM-RBFNN组合模型。用平均相对误差(MARE)进行了评估,并通过对比分析证明了组合模型具有比单一模型更优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低速跟驰 NGSIM 智能驾驶者模型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最优加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 calibration concerning risk coefficients of driving safety field model 被引量:6
10
作者 LI Yang WANG Jian-qiang WU J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494-1502,共9页
Driving safety field(DSF)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to represent comprehensive driving risk formed by interactions of driver-vehicle-road in mixed traffic environment. In this work, we establish an optimization model ba... Driving safety field(DSF)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to represent comprehensive driving risk formed by interactions of driver-vehicle-road in mixed traffic environment. In this work, we establish an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grey relation degree analysis to calibrate risk coefficients of DSF model. To solve the optimum solution, a genetic algorithm is employed. Finally, the DSF model is verified through a real-world driving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SF model is consistent with driver's hazard perception and more sensitive than TTC. Moreover, the proposed DSF model offers a novel way for criticality assessment and decision-making of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ADAS) driving risk assessment driving safety field (DSF) model parameter calibration GREY relation DEGR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遗传优化的智能驾驶系统加速测试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冰 汤瑞 +2 位作者 赵健 张培兴 李文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1-511,共11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遗传优化的智能驾驶系统加速测试方法。首先,通过场景要素层次分析权值与优解区域特征改进参数采样模块中的拉丁超立方采样区间,实现了采样效率与优化效果的协同提升;其次,利用参数采样结果和重复度筛选机制增加遗传... 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遗传优化的智能驾驶系统加速测试方法。首先,通过场景要素层次分析权值与优解区域特征改进参数采样模块中的拉丁超立方采样区间,实现了采样效率与优化效果的协同提升;其次,利用参数采样结果和重复度筛选机制增加遗传寻优模块的种群多样性,克服了传统遗传算法的局部收敛难题;然后,利用基于循环更新机制的代理筛选模块对场景测试结果进行预测,平衡了加速算法与代理模型应用之间的效率与精度矛盾;最后,搭建仿真平台在高维时序分解的前车变速场景下对待测智能驾驶系统进行加速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搜寻大量关键场景并提升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智能驾驶系统加速测试 代理模型 遗传算法 拉丁超立方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航测数据的不同风格换道轨迹规划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婷 邓恺龙 +5 位作者 刘永涛 赵磊 张志顺 范娜 马金凤 陈姝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0-728,共9页
不当的换道行为可能危及交通安全,导致交通事故和拥堵,因此有必要探索不同驾驶风格下在车道出口的换道轨迹.本文利用中国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拥堵场景数据集中的车辆轨迹数据,采用K-means算法将驾驶人分为谨慎型、普通型和激进型三类;通过... 不当的换道行为可能危及交通安全,导致交通事故和拥堵,因此有必要探索不同驾驶风格下在车道出口的换道轨迹.本文利用中国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拥堵场景数据集中的车辆轨迹数据,采用K-means算法将驾驶人分为谨慎型、普通型和激进型三类;通过聚类分析和换道时间预测,以最小化换道纵向位移和行驶稳定性加权值之和为优化目标,同时以舒适性和安全性评价指标为约束条件,采用五次多项式进行最优换道轨迹规划;随后,使用遗传算法解决轨迹规划问题,基于Prescan、CarSim、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横纵向联合控制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最后,设计自车前车、目标车道前车和目标车道后车三种典型换道场景,并通过仿真实验评价不同驾驶风格下的换道轨迹规划效果和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目标车道有车的场景下提出的融合驾驶风格的轨迹规划算法使得规划的换道轨迹增加了激进型驾驶风格的换道时长,同时减少了普通型和谨慎型驾驶风格司机的换道时长,进而能够确保换道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换道轨迹规划 遗传算法 驾驶风格 轨迹跟踪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过街模拟及车辆右转避障路径规划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礼 任勇鹏 +1 位作者 肖凯文 孙圆圆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0,共12页
为解决无信号十字路口右转车辆与同侧过街行人的交互冲突问题,提出一种模拟过街行为的行人过街运动模型,设计了车辆横纵向解耦避障路径规划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使车辆面向动、静态行人时能合理切换避障路径规划策略;同时,将过街运... 为解决无信号十字路口右转车辆与同侧过街行人的交互冲突问题,提出一种模拟过街行为的行人过街运动模型,设计了车辆横纵向解耦避障路径规划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使车辆面向动、静态行人时能合理切换避障路径规划策略;同时,将过街运动模型驱动下的行人作为车辆避障对象,以过街模型输出的行人未来轨迹生成车辆纵向速度规划障碍位移—时间区域,从而让行人未来运动状态反馈到车辆避障中。结果表明:本文的行人过街运动模型相对观测值的准确率达到了90%,因此,该模型复现了行人过街过程;能根据行人运动状态切换避障方案,使车辆安全避让过街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 车辆右转 车辆路径规划 行人避障 行人运动模型 横纵向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驾驶测试的可变跟驰特性交通车建模方法
14
作者 赵健 李文旭 +3 位作者 朱冰 张培兴 汤瑞 李嘉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52-1961,1982,共11页
提出一种面向智能驾驶测试的可变跟驰特性交通车建模方法。首先,通过对自然驾驶数据聚类分析,建立高真实交互个性化的跟驰模型,并利用模型输出耦合赋予多元权值,构建可用于智能驾驶测试的可变跟驰特性交通车模型;然后,通过建立交通车轨... 提出一种面向智能驾驶测试的可变跟驰特性交通车建模方法。首先,通过对自然驾驶数据聚类分析,建立高真实交互个性化的跟驰模型,并利用模型输出耦合赋予多元权值,构建可用于智能驾驶测试的可变跟驰特性交通车模型;然后,通过建立交通车轨迹评价方法验证模型输出轨迹的合理性、多样性及真实性;最后,搭建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了所构建交通车模型对自动紧急制动(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AEB)算法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交通车模型可以输出不同跟驰特性下合理、多样且真实的轨迹,当轨迹数量达到60 000条时与真实自然驾驶速度轨迹匹配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为0.427 m/s,且在不同交通车轨迹特性下待测系统行为响应不尽相同,通过权值系数的变化可以揭示待测系统响应的演化规律,并可实现待测系统性能的针对性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测试 交通车建模 可变跟驰特性 Transformer网络 多元权值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NaSch模型的网联异质交通流特性分析
15
作者 张萌萌 宋家恕 解树坤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91,共6页
为研究智能网联环境下异质交通流演变规律,设计典型场景驾驶模拟实验,采集传统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HDV)与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vehicle,CV)驾驶行为特征指标,对异质交通流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标定;构建考虑HDV与CV驾驶行为差... 为研究智能网联环境下异质交通流演变规律,设计典型场景驾驶模拟实验,采集传统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HDV)与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vehicle,CV)驾驶行为特征指标,对异质交通流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标定;构建考虑HDV与CV驾驶行为差异的异质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并基于改进的NaSch模型进行仿真实验,解析智能网联环境下交通流基本图,分析异质交通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较于HDV,CV驾驶员捕捉道路信息和反应时间提升约11.4%;自由流状态下,CV车速比HDV车速提升了7.4%,且同一车速下安全跟驰距离缩短了18.2%;随着CV所占比例由20%增至80%,交通流基本图显示交通流平均车速显著提升,交通流率增加,时空轨迹图显示局部拥堵状况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智能网联 异质交通流 NaSch模型 元胞自动机 驾驶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板输送机多永磁电机串联驱动新模式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强 刘伟 +4 位作者 王聪 苏金鹏 刘峻铭 顾颉颖 张润鑫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52,共15页
装备智能化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煤矿超大采高、超长工作面的建设,刮板输送机不断朝着重型长运距的方向发展,并且永磁直驱已逐渐取代“异步电机+减速器”成为刮板输送机的主要驱动方式,而传统双驱动刮板输送机存在停... 装备智能化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煤矿超大采高、超长工作面的建设,刮板输送机不断朝着重型长运距的方向发展,并且永磁直驱已逐渐取代“异步电机+减速器”成为刮板输送机的主要驱动方式,而传统双驱动刮板输送机存在停机率高、煤流分布不均且能耗大、跟踪性能差的问题,尤其长运距下链条张力波动大造成驱动电机电路涌动,已成为制约我国刮板输送机智能化发展的主要难题。根据刮板输送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了刮板输送机多永磁电机串联“驱动-传动”输送新模式,并阐述了多永磁电机串联驱动刮板输送机这一研究领域涉及的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包括刮板输送机故障诊断与状态识别技术、多电机串联驱动“机-电”耦合动力学特性、多永磁电机同步控制技术、多智能体自适应协同控制,对于多驱动刮板输送机的设计研发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借鉴性;针对刮板输送机多永磁电机串联驱动系统研究面临的难题,将该系统分为4项关键科学技术:①多驱动刮板输送机新构型设计;②多驱动刮板输送机非线性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③多驱动刮板输送机链条张力脉动与主动控制;④串联驱动刮板输送机主动容错与自适应协同控制;从结构设计与优化、整机运维控制实现刮板输送机多永磁电机串联驱动系统技术攻关,提高刮板输送机的智能化水平,促进煤机高端装备的水平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串联驱动 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主动容错控制 智能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SYS的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橇数字孪生系统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颜玉 李想 +2 位作者 张笑影 孟繁城 张行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2,共10页
针对海上平台电驱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橇工艺机理分析映射难、运行监测不够全面、智能化运维水平较低等问题,创建了一套基于HYSYS机理模型的整橇数字孪生系统。设计了数字孪生系统驱动方法,为HYSYS机理模型的输入参数采集和计算结果映射... 针对海上平台电驱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橇工艺机理分析映射难、运行监测不够全面、智能化运维水平较低等问题,创建了一套基于HYSYS机理模型的整橇数字孪生系统。设计了数字孪生系统驱动方法,为HYSYS机理模型的输入参数采集和计算结果映射,以及系统的数据循环传输和功能执行提供理论基础。针对整体建模较为复杂的整橇天然气2级压缩流程进行了简化,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HYSYS软件仿真模型构建,将HYSYS模型冷却水流量的仿真计算结果与设备设计性能参数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映射性能。基于MySQL数据库和MATLAB编程构建了HYSYS与数据库的通信接口。搭建了数字孪生系统可视化软件操作平台,配套了硬件系统并进行了功能验证和有效性、实时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HYSYS机理模型的整橇数字孪生系统可实时有效地实现天然气2级压缩流程较为全面的状态参数计算、在线监测和工艺机理分析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平台 电驱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橇 数字孪生 HYSYS机理模型 智能化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QR的智能驾驶汽车横纵向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爱云 肖寒 付主木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55,M0004,M0005,共17页
为了提高智能驾驶汽车跟踪控制器的稳定性和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控制算法和驾驶员预瞄模型的横向跟踪控制策略,结合纵向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实现横纵向控制。首先建立带有前馈的LQR控制器,采用梯度下... 为了提高智能驾驶汽车跟踪控制器的稳定性和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控制算法和驾驶员预瞄模型的横向跟踪控制策略,结合纵向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实现横纵向控制。首先建立带有前馈的LQR控制器,采用梯度下降优化算法优化LQR控制器权重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引入驾驶员预瞄模型,设计了基于经验的预瞄距离自适应控制器;其次建立双PID纵向控制器进行速度控制。最后通过Car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以及实车测试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工况下最大横向偏差小于0.035 m,最大航向偏差小于0.09 rad,实车测试工况下也能够良好遵循规划轨迹的整体趋势,速度跟踪效果良好且前轮转角与横摆角速度变化平稳。因此,该控制器能够保证较高精度且平稳的轨迹跟踪,在高速状态下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汽车 轨迹跟踪 线性二次型 梯度下降法 驾驶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C的智能车辆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丽霞 田硕 +2 位作者 潘福全 严涛峰 李宝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M0002,共12页
针对在障碍物环境下的避障路径动态规划效果较差,以及在面对复杂工况和曲率较大的路况时,跟踪控制的效果仍然不理想等问题,本文以智能车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MPC)结合人工势场(APF)算法的路径规划跟踪系统。将改进的势... 针对在障碍物环境下的避障路径动态规划效果较差,以及在面对复杂工况和曲率较大的路况时,跟踪控制的效果仍然不理想等问题,本文以智能车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MPC)结合人工势场(APF)算法的路径规划跟踪系统。将改进的势场模型函数引入到MPC的目标函数和约束中,设计了基于MPC和APF的避障路径动态规划器。。运用模糊控制对MPC的车辆横向路径跟踪控制器的权重系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干燥路面下,与MPC控制器相比,模糊MPC路径跟踪控制器的最大横向偏差减少19.14%。在湿润路面下,模糊MPC控制器最大横向偏差减少0.55 m。基于MATLAB/Simulink与Carsim软件搭建避障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联合仿真模型,选择动态障碍物不同速度进行障碍物路径动态规划及跟踪控制仿真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跟踪规划路径过程中的最大横向偏差约为0.170 m,说明规划的避障路径能够安全有效地避开障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 模型预测控制 人工势场法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驾驶的轻量化GwcNet立体匹配算法研究
20
作者 周浩 曹景胜 +1 位作者 董翼宁 李刚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5-129,共5页
智能驾驶技术作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感知融合技术在实现智能驾驶的精准定位和环境感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感知融合中使用的立体匹配算法更是关乎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智能驾驶技术作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感知融合技术在实现智能驾驶的精准定位和环境感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感知融合中使用的立体匹配算法更是关乎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智能驾驶环境感知领域中重要的技术环节。针对智能驾驶汽车在硬件方面算力不足,但对立体匹配算法实时性和精度均有较高要求的问题,文章基于GwcNet,为智能驾驶环境感知模块设计了一种轻量化的立体匹配算法。利用ACV模型替代GwcNet立体匹配算法中参数量、运算量最大的3D卷积模块,使得算法的实时性和精度得到提升。为了进一步减少网络复杂度,减小ACV模块中的网络参数,提出一个Fast-ACV模型。最后在KITTI 2015数据集中对立体匹配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轻量化GwcNet立体匹配算法在精度和实时性上均优于GwcNet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 轻量化GwcNet 立体匹配算法 环境感知 感知融合 AC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