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2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View of Elements Flow
1
作者 Chang Ye Jin Tianl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5-290,共6页
Fromthe enterprise,individual and government,which are the three main economic behavior subject,this paper analysis factors impact of flow behavior main body and the change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constraint functio... Fromthe enterprise,individual and government,which are the three main economic behavior subject,this paper analysis factors impact of flow behavior main body and the change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constraint function and the impact of the change of behavior equation,and then summarizes their effects o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to build fromexogenous shocks to the endogenous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clarify elements flow affect the running mechanismof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发展 流动行为 运行机制 经济决策 行为主体 目标函数 约束函数 城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iderations 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Dryland Areas
2
作者 LI Li TSUNEKAWA Atsushi +1 位作者 TSUBO Mitsuru KOIKE Atsush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4期20-24,共5页
Drylands of the world cover 41%of the Earth's land surface and are a direct source of livelihood for 6.5 billion people,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nearly all drylands are at risk of land degradatio... Drylands of the world cover 41%of the Earth's land surface and are a direct source of livelihood for 6.5 billion people,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nearly all drylands are at risk of land degradation as a result of human activities. Poverty and desertification in dryland areas are major problems threaten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dryland areas. Several topics that are significant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for food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 in dryland areas were stre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land are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tegrated land management sustainable liveliho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乡融合发展——对由城乡二元结构困扰向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转变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郑有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在经历城乡兼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期实践后,基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态势,为了避免城乡对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困扰、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在经历城乡兼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期实践后,基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态势,为了避免城乡对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困扰、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而做出的选择。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创新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困扰向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转变。中国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以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目标,基于系统观念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拓展城乡相互赋能路径,把增强以城带乡能力和农村支撑城镇能力统一起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需要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在促进要素在城乡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的结构问题,增强县域融合发展能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集体经济以增强农村内生发展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实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高质量发展效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姚毓春 夏宇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7,共20页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2014—2021年全国620个县域的数据,详细测度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其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发现...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2014—2021年全国620个县域的数据,详细测度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其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各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村产业融合两条渠道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和农业产业比重相对较大的地区,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由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驱动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效应和生态环境改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逻辑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江娟丽 梁玉 张陈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151,共11页
农文旅融合作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既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为农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其通过创新产品展示和交易模式、催生消费新场景和营销新渠道、重塑生产要... 农文旅融合作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既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为农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其通过创新产品展示和交易模式、催生消费新场景和营销新渠道、重塑生产要素结构和运行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农文旅融合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方向发展。各地需从认知提升、制度保障、人才支撑、技术创新、安全防线五个维度,多措并举优化数字赋能效应发挥的内外部环境,因地制宜有效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农文旅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庆华 潘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但仍面临着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差距过大、要素流动不畅等挑战。如何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但仍面临着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差距过大、要素流动不畅等挑战。如何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形成与发展将深刻重塑城乡关系,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探究新质生产力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涵盖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三个维度的市域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1年全国275个城市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提升就业质量和提高创业活力两条重要渠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门槛条件下,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呈现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效应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视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探索多维城乡融合发展驱动路径,最大化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力;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为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遵循地区间相对比较优势,因地实施差异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发展 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赓续与创新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先春 张若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F0002,共10页
城乡关系是传统农业国家走向现代化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统筹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论述之生成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赓续与创新。其对马克思城乡关... 城乡关系是传统农业国家走向现代化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统筹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论述之生成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赓续与创新。其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赓续表现在: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消除工农差别”到“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其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创新表现在:调整城乡空间布局,全面提高城乡规划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对流,全面提高城乡要素市场建设融合水平;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融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发展 赓续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推进理路 被引量:4
8
作者 任维德 张乐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通过撤地设市、地市合并、撤县设市、撤县(市)设区、市辖区调整、乡镇撤并以及地级市代管县(市)等行政区划调整,运用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的多种政策工具,以城市空间的增量与重构激发城市化发展动力,推动经济、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通过撤地设市、地市合并、撤县设市、撤县(市)设区、市辖区调整、乡镇撤并以及地级市代管县(市)等行政区划调整,运用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的多种政策工具,以城市空间的增量与重构激发城市化发展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治理的新议题。基于此,有必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多重逻辑、推进理路展开深入探讨,这对于破解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十分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化进程 空间治理 空间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实现方式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颂吉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4,共8页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乡村优质师资配置不足、乡村医疗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乡村优质师资配置不足、乡村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乡村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短板、乡村养老服务亟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依托县域城乡学校共同体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依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提高乡村医疗服务质量,优化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提高乡村养老保障水平,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文 李吉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3,共12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城乡关系演进新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了与既往集体经济不同的新趋势与新特征,着重体现在地域空间上走...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城乡关系演进新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了与既往集体经济不同的新趋势与新特征,着重体现在地域空间上走向开放、功能定位上走向明晰、经营方式上走向市场多元与分配方式上走向动态管理,从而与城乡融合发展新目标相适应。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助于在微观层面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在中观层面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在宏观层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城乡融合发展在多层次多维度上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应当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突破口,在产业融合上创新集体发展模式,在空间融合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要素融合上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在社会融合上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从而破除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转译”:逻辑与进路——基于重庆市3个转型社区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辉 张梦康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7,M0005,共15页
转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转型社区作为城乡连续谱的中间环节,兼具“社区”“共同体”两种生活形态,其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呈现揭示了转型发展中城乡要素立体融合、互构共生的细节。对重庆市... 转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转型社区作为城乡连续谱的中间环节,兼具“社区”“共同体”两种生活形态,其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呈现揭示了转型发展中城乡要素立体融合、互构共生的细节。对重庆市3个转型社区的研究发现,治理共同体建设经历了问题化、利益相关化、征召与动员等4个阶段。其中,问题化阶段实现了社区公共问题与行动者自身问题的相互转化,利益相关化阶段完成了多元行动者的利益汇集与共同利益的拆分赋予,征召阶段就可行措施开展民主协商并敲定行动方案,而动员阶段则催生了真正的行动参与。层级“转译”推动并形成了社区空间更新中“现象—问题—议题—协商—行动”的过程闭环。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相应地提出推动“转译者”角色转换、畅通“转译”枢纽空间以及优化“转译”过程机制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治理共同体 转译 行动者网络 转型社区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角下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琦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能力和地方政府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性均有待提升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能力和地方政府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性均有待提升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城乡成员资格与公共服务权益和财产权益高度关联,使得农业转移人口面临多重选择难题;另一方面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有待优化。为此,可通过分离成员资格、公共服务权益和财产权,深化“人地钱”制度及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员资格 公共服务权益 财产权益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多重逻辑与探索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名勇 姜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2,203,共12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蕴含改革创新、协调推进、绿色生态、开放互动和成果共享等多重要求。在理论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生态保...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蕴含改革创新、协调推进、绿色生态、开放互动和成果共享等多重要求。在理论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生态保护以及农村土地增值收益与分配等,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历史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经历了“农民私有→集体所有→两权分离→三权分置”的演变历程,对不同阶段城乡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新时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在现实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在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破解城乡失衡困局及重塑工农城乡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深层次的制度约束。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围绕“拓权”、“引流”、“重塑”、“统筹”等关键环节:依托土地产权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活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助力城乡发展成果共享,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格局、推动城乡功能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城乡融合发展 “理论-历史-现实”三重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态势、议题与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盛广耀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3,共10页
新型城镇化正进入以战略深化推动发展格局优化的关键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在规模等级、空间结构、区域分布以及城乡关系等方面不断演进,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深化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聚焦空间优化、区域协... 新型城镇化正进入以战略深化推动发展格局优化的关键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在规模等级、空间结构、区域分布以及城乡关系等方面不断演进,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深化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聚焦空间优化、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市民化等核心议题,通过构建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促进潜力地区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路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发展格局 城市网络 城乡融合 市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非均衡性困境的生成机理与破解之道——基于“空间—技术—制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海军 沈博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共10页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性困境折射出技术赋能愿景与技术鸿沟现实之间的深层矛盾。空间分异、技术鸿沟与制度排斥的交互作用构成城乡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难以持续推进的内在机理,城乡空间分异引发资源错配并催生技术鸿沟,数字权力运...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性困境折射出技术赋能愿景与技术鸿沟现实之间的深层矛盾。空间分异、技术鸿沟与制度排斥的交互作用构成城乡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难以持续推进的内在机理,城乡空间分异引发资源错配并催生技术鸿沟,数字权力运行失衡反向加剧空间分异程度,制度的结构性排斥与路径依赖固化了城乡在空间资源与技术能力上的差距。破局的关键在于构建系统性治理路径,通过物理空间调适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均衡布局,依托社会空间整合完善数字技术赋权体系,借助制度空间重构打破治理惯性与政策壁垒,实现技术赋能与制度变革的协同演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公共服务 城乡融合发展 空间正义 非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现代化进程中的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理想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1,共10页
县域现代化目标导向下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旨在以县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础,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空间、人口等关键维度高质量融合发展,进而促进县域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和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县域现... 县域现代化目标导向下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旨在以县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础,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空间、人口等关键维度高质量融合发展,进而促进县域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和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县域现代化。实践中,应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把握主要阶段和关键维度,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既保障实践过程和预期目标实现“1+1>2”效应,也实现整体和局部的辩证统一,以期加快取得城乡融合发展新成就,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县域实践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县域现代化 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融合发展对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县域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昕宇 韩广奎 吴克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0,共8页
基于2013—2021年中国1874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对产业融合之于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第一,县域产业融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著的U型非线性影响,即在产业... 基于2013—2021年中国1874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对产业融合之于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第一,县域产业融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著的U型非线性影响,即在产业融合水平较低时,产业融合有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当产业融合水平较高时,会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县域尚未跨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拐点。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县域产业融合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进城镇化双重机制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三,长期效应分析表明,县域产业融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第二个拐点,即更高水平的县域产业融合能够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述研究结论意味着,政府应根据县域产业发展特点,加强基础设施与制度建设,有序推进县域产业融合发展,以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产业结构升级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理解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刻内涵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长云 姜惠宸 芦千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科学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特征,... 科学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特征,特别是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加了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要注意将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同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作用结合起来,注重从城乡连续体、城乡问题的跨界求解、城乡问题的网络求解三重维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并将县域作为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
19
作者 周俊 郁建兴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78,157,共13页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从治理视角考察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治理与发展关系的理论考辨表明,良好的治理有助于实现更具公平、包容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以桐乡市“三治结合”建设为对象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发现...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从治理视角考察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治理与发展关系的理论考辨表明,良好的治理有助于实现更具公平、包容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以桐乡市“三治结合”建设为对象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发现,治理促进发展的关键机制包括:通过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保障发展公平,通过建立多元和开放的决策结构促进包容性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制度和完善共享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治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作用,需要持续增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与发展的适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 治理 发展 三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数字支教的常态化机制构建
20
作者 张立国 李静 贺宝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5,112,共9页
支教是一种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服务模式,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支教作为传统支教的有益补充,正蓬勃兴起,但尚未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模式。行动者网络理论为重新审视数字支教常态化运行的内在逻辑、全面剖析数字... 支教是一种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服务模式,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支教作为传统支教的有益补充,正蓬勃兴起,但尚未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模式。行动者网络理论为重新审视数字支教常态化运行的内在逻辑、全面剖析数字支教行动者网络中各异质行动者间的联动关系与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科学指引。行动者网络视域下,数字支教的本质是各异质行动者共同参与的“转译”实践。其中,教育管理部门是数字支教网络的核心行动者,高校、社会公益组织是数字支教网络的主要行动者,教育信息化企业、城区优质学校、乡村薄弱学校等人类行动者,以及政策制度、教育理念、数字技术、教育资源等非人类行动者共同构成了数字支教网络的共同行动者。数字支教网络的各异质行动者,通过“问题呈现—引起兴趣—招募与动员—异议排除”四个环节,确定网络的强制通行点,并在强制通行点的统摄下,不断地进行协商、博弈和调整,合力推动网络构建和演化。构建数字支教常态化机制,需要完善制度体系,锚定转译愿景;激活行动主体,释放转译合力;优化网络关系,稳固网络联结,以弥合城乡教育差距,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支教 行动者网络 运行机制 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