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_(0.75)Sr_(0.25)Cr_(0.5)Mn_(0.5)O_(3)-δ−Ce_(0.8)Gd_(0.2)O_(1.9) composite electrodes as anodes in LaGaO_(3)-based 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s 被引量:2
1
作者 CHEN Tian-yu XIE Yong-min +7 位作者 LU Zhi-bin WANG Liang CHEN Zhe-qin ZHONG Xiao-cong LIU Jia-ming WANG Rui-xiang XU Zhi-feng OUYANG Shao-b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788-1798,共11页
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s(DC-SOFCs)are promising,green,and efficient power-generating devices that are fueled by solid carbons and comprise all-solid-state structures.Developing suitable anode materials for... 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s(DC-SOFCs)are promising,green,and efficient power-generating devices that are fueled by solid carbons and comprise all-solid-state structures.Developing suitable anode materials for DC-SOFCs is a substantial scientific challenge.Herein we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La_(0.75)Sr_(0.25)Cr_(0.5)Mn_(0.5)O_(3)-δ−Ce_(0.8)Gd_(0.2)O_(1.9)(LSCM−GDC)composite electrodes as anodes for La_(0.9)Sr_(0.1)Ga_(0.8)Mg_(0.2)O_(3)-δelectrolyte-based DC-SOFCs,with Camellia oleifera shell char as the carbon fuel.The LSCM−GDC-anode DC-SOFC delivered a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221 mW/cm^(2) at 800℃ and i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o 425 mW/cm^(2) after Ni nanoparticle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LSCM−GDC anode through wet impregnation.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prepared anodes were characterized,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anode in a DC-SOFC and the influence of catalytic activity on open circuit voltage were studied.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SCM–GDC anode is promising to be applied in DC-SOF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s anode material La_(0.75)Sr_(0.25)Cr_(0.5)Mn_(0.5)O_(3)-δ−Ce_(0.8)Gd_(0.2)O_(1.9) composite electrodes Ni nanopart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积分式D-dot电压互感器原理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何为 罗睿希 +4 位作者 汪金刚 冉鹏 汪泉弟 侯兴哲 周孔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45-2451,共7页
电力系统中的传统电压互感器有绕组或铁芯,可导致暂态响应不能跟随一次电压变化,易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且响应频带窄、体积大,测量过程需要与高压导体进行接触。文章基于D-dot测量原理,提出一种新的互感器结构,可作为非接触的电压互感器... 电力系统中的传统电压互感器有绕组或铁芯,可导致暂态响应不能跟随一次电压变化,易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且响应频带窄、体积大,测量过程需要与高压导体进行接触。文章基于D-dot测量原理,提出一种新的互感器结构,可作为非接触的电压互感器。D-dot互感器是通过电场耦合原理对导体电位进行无接触测量,通过差动输入结构和多重电极并联结构,避免负载电阻、积分电路及引线寄生电感的影响的同时,可减小互感器的相位误差。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优化,并将传感器制成印刷电路板在10 kV电压等级下进行误差和暂态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互感器可满足准确测量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暂态特性,符合智能电网测量传感器智能化、小型化、便捷化的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测量 D-dot电压互感器 非接触测量 自积分 多重电极 有限元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板电极局部放电光测法信号一次积分值与放电量的关系 被引量:22
3
作者 唐炬 刘永刚 +1 位作者 裘吟君 袁静帆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为解决电气设备局部放电(PD)光测法定量检测的问题,在深入分析PD光测法信号一次积分值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推导出信号一次积分值与视在放电量成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针-板电极空气间隙在不同极性、不同距离下的PD光测法信号一次积分值... 为解决电气设备局部放电(PD)光测法定量检测的问题,在深入分析PD光测法信号一次积分值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推导出信号一次积分值与视在放电量成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针-板电极空气间隙在不同极性、不同距离下的PD光测法信号一次积分值与视在放电量均成线性关系,斜率大小是正针负板大于负针正板,且针-板电极间隙距离越大斜率越大。另外,随着施加电压升高,PD脉冲重复率增大,信号一次积分值和视在放电量分布区间均变宽,且分布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变大。因此,可以用光测法信号获取PD视在放电量,但需对不同极性和不同间隙距离进行一定的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电极 局部放电 光测法 脉冲电流测量 视在放电量 一次积分值 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水直接制氢商业化前景与展望
4
作者 杨阳 宋兆阳 +3 位作者 张胜中 王红涛 梁峰 李雷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2-742,共11页
海水中含有的杂质离子会对制氢过程产生严重的影响,与常规电解水制氢相比,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工况会对关键材料和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不仅存在较多的技术壁垒,而且在工程化或大型化方面也面临较多的问题与挑战,整... 海水中含有的杂质离子会对制氢过程产生严重的影响,与常规电解水制氢相比,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工况会对关键材料和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不仅存在较多的技术壁垒,而且在工程化或大型化方面也面临较多的问题与挑战,整体制氢成本也很难占据优势,以上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商业化的发展。该文概述了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主要反应机理及技术难点,介绍了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针对阴离子腐蚀、阳离子沉积、杂质离子副反应的解决措施与技术突破,主要包括阴阳极电极材料开发、电解液调控、反应替代与系统集成优化;最后,对中国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商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其商业化前景以及拓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直接电解制氢 商业化 杂质离子 腐蚀 沉积 电极材料 电解液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流通池pH-ISFET集成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牛蒙年 丁辛芳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5-81,共7页
报道了一种新型微流通池pE-ISFET集成传感器,该集成传感器采用常规IC工艺、微加工技术和键合技术,实现微流通池、四对长臂式ISFET/REFET传感器(差分测量用)和Ti/Au膜伪参考电极芯片一体化结构,芯片面积... 报道了一种新型微流通池pE-ISFET集成传感器,该集成传感器采用常规IC工艺、微加工技术和键合技术,实现微流通池、四对长臂式ISFET/REFET传感器(差分测量用)和Ti/Au膜伪参考电极芯片一体化结构,芯片面积为8mmx6mm,微流通池体积为0.7mmx5.0mm×0.3mm,当集成传感器外部配上蠕动泵、注入阀和测量电路则构成微流通池pH-ISFET流动注入分析(FIA)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集成传感器和FIA系统具有响应快、耗样液量少等特点,且稳定性和可靠性大为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微流通池 pH-ISFET传感器 流动注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极源水中磁场特性分析
6
作者 李亚丽 高俊奇 +1 位作者 潘林冬 沈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7-1378,共12页
双电极源在水中的磁场解析解表达式不完整,需要修正。本文从点电极理论出发,基于三层介质模型重新推导了双电极源水中磁场表达式,研究了求和次数n的选择依据。在频率无穷小时,利用电偶极源近区的高精度解验证了双电极源水中磁场算法的... 双电极源在水中的磁场解析解表达式不完整,需要修正。本文从点电极理论出发,基于三层介质模型重新推导了双电极源水中磁场表达式,研究了求和次数n的选择依据。在频率无穷小时,利用电偶极源近区的高精度解验证了双电极源水中磁场算法的正确性,分析了双电极源磁场受线电极长度的影响及其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双电极源线电极无限小时,双电极源和电偶极源的磁场吻合较好;随着双电极源线电极长度变大,2种磁源近区磁场差异增大。本研究完善了双电极源水中磁场理论,为水中磁源的识别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极源 水中磁场 电偶极源 近区 高精度解 三层介质 多电偶极子累加 12点高斯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碳黑/硫复合材料在锂硫电池一体式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业鹏 罗业强 沈培康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7-387,共11页
锂硫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不高和多硫化物(LiPSs)的穿梭效应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电池的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将二维的Ti_(3)C_(2)T_(x)Mxene纳米片与碳黑/硫(CB/S)材料进行混合,制备了Ti_(3)C_(2)T_(x)-CB/S正极材料并将其涂覆在商业隔膜(PP)... 锂硫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不高和多硫化物(LiPSs)的穿梭效应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电池的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将二维的Ti_(3)C_(2)T_(x)Mxene纳米片与碳黑/硫(CB/S)材料进行混合,制备了Ti_(3)C_(2)T_(x)-CB/S正极材料并将其涂覆在商业隔膜(PP)上,最终获得了Ti_(3)C_(2)T_(x)-CB/S-PP一体式电极并用于锂硫电池。利用Ti_(3)C_(2)T_(x)纳米片对CB/S进行修饰,不仅能提高活性物质硫的导电性,还能对扩散的LiPSs进行物理阻挡和化学吸附。而一体式电极的设计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Ti_(3)C_(2)T_(x)-CB/S-PP电极在0.1 C电流下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028.8 mAh·g^(-1),高于不含Ti_(3)C_(2)T_(x)的CB/S-PP电极的896.8 mAh·g^(-1)。Ti_(3)C_(2)T_(x)-CB/S-PP电极还展示出了比基于传统铝箔集流体的Ti_(3)C_(2)T_(x)-CB/S-Al电极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前者在0.5 C下400圈长循环测试中的每圈衰减率为0.072%,而后者则为更高的0.10%。本文利用Ti_(3)C_(2)T_(x)-CB/S构建一体式电极的策略为实现高性能和高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一体式电极 穿梭效应 Ti_(3)C_(2)T_(x)MX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一体化电极的碳布改性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闫时建 郭锦 +1 位作者 同阳 今西诚之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由于碳布密度低、柔性高且导电导热性好,在电子器件中应用广泛。当碳布与其他材料复合时,为获得所需的性能,需对其进行改性处理。总结对当前用于电子器件中一体化电极的碳布进行改性的主要方法。从去浆、形貌处理和活性处理等3个方面进... 由于碳布密度低、柔性高且导电导热性好,在电子器件中应用广泛。当碳布与其他材料复合时,为获得所需的性能,需对其进行改性处理。总结对当前用于电子器件中一体化电极的碳布进行改性的主要方法。从去浆、形貌处理和活性处理等3个方面进行介绍,并指出每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和选用需考虑的要点。液相反应法对表面活性改变显著,但往往会降低电导率;热空气处理法对形貌改变显著,但操作过程复杂。液相氧化、热空气氧化和高温碳化相结合的改性效果可以更好,形貌改性和活性改性同时进行,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综合性能。将碳布与活性物质直接复合制成一体化电极而完成改性处理,由于效率高可能成为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电极 碳布 改性 去浆 形貌处理 活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雕刻石墨烯阵列电极测定曲美他嗪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凌波 李双 吴康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5,共9页
曲美他嗪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冠状动脉扩张药物,然而却被《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列入禁用清单。本文以聚酰亚胺胶带为基底,结合图案化设计和激光雕刻技术,简便地制备出一体化的石墨烯阵列电极。研究了激光功率对石墨烯阵列电极的结构和性能... 曲美他嗪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冠状动脉扩张药物,然而却被《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列入禁用清单。本文以聚酰亚胺胶带为基底,结合图案化设计和激光雕刻技术,简便地制备出一体化的石墨烯阵列电极。研究了激光功率对石墨烯阵列电极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当激光功率从50%增加到70%时,石墨烯阵列电极的活性面积、电子交换能力以及对曲美他嗪的信号增强效应逐渐提高;激光功率继续提高到80%,这些性能反而逐渐下降。探讨了曲美他嗪的电化学氧化机理,其氧化过程涉及2个电子和2个质子的转移。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阵列电极显著的信号增强效应,建立一种灵敏简便的曲美他嗪电化学测定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5~20μmol/L,检出限为0.15μmol/L。将该方法用于健康志愿者尿液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6.0%~106.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石墨烯 阵列电极 曲美他嗪 电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无损监测与演变特性
10
作者 王秀武 朱建功 +5 位作者 刘登程 冯挽强 赵水平 刘浩男 戴海峰 魏学哲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13-4123,共11页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多物理场耦合的电化学储能装置,无损监测电池内部状态信息对于提升电池管理能力至关重要。由于电芯的低热导率以及电池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不充分,导致电池运行时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内外温差明显。本文基于一体化功能...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多物理场耦合的电化学储能装置,无损监测电池内部状态信息对于提升电池管理能力至关重要。由于电芯的低热导率以及电池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不充分,导致电池运行时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内外温差明显。本文基于一体化功能极片的设计理念,利用S形布局样式的光纤传感器原位监测了NCM523软包电池的内部温度分布并研究了电池老化前后的温度演变规律及热点区域的位置。通过电池循环性能测试证实了光纤传感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无损植入有效性,确定了原位温度监测的可靠性。同时,通过电池拆解表征和测试分析,展示了一体化功能极片在电池循环老化后的表征结果,验证了一体化功能极片具有可解耦光纤信号、无损监测温度、耐腐蚀、可实现电池分布式原位测量等功能。通过分析温度数据,提出利用恒流放电阶段的温升速率作为电池管理的参量,并且证实电池几何中心区域和正极极耳附近区域的温度演变是监测和管理电池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一体化功能极片 原位温度监测 温度分布 温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炭修饰的吸附催化一体化电极高效电解碳酸氢盐
11
作者 王正峰 谢雨杭 +3 位作者 李伟科 范永春 康钟尹 付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92-4899,共8页
电解碳酸氢盐体系可避免CO_(2)解吸过程中的能量密集型步骤,更具经济性及技术可行性。但目前阴极存在原位产生CO_(2)快速逃逸现象,CO_(2)不能充分参与反应并导致CO_(2)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将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作为吸附层修饰... 电解碳酸氢盐体系可避免CO_(2)解吸过程中的能量密集型步骤,更具经济性及技术可行性。但目前阴极存在原位产生CO_(2)快速逃逸现象,CO_(2)不能充分参与反应并导致CO_(2)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将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作为吸附层修饰电极,与CO_(2)催化材料Ag均匀混合以构建吸附催化一体化电极,有效调控气体扩散电极孔隙结构,同时探究了不同炭材料的CO_(2)吸附特性对电解碳酸氢盐性能的影响。在Ag∶AC=4∶1、Ag纳米颗粒载量为2mg/cm^(2)、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共聚物(Nafion)质量分数为3.04%时,AC修饰Ag电极具有最高的CO法拉第效率,在100m A/cm^(2)和200m A/cm^(2)电流密度时分别达到59.02%和53.79%。稳定性测试表明该电极能够保持11h的高效运行,CO_(2)利用率达68.61%。证明了AC修饰的催化吸附一体化电极在电解碳酸氢盐体系中可有效吸附CO_(2),提高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还原CO_(2) 原位还原CO_(2) 电解碳酸氢盐 电极结构 一体化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多电极高效加工GH4169D闭式整体叶轮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子雄 周明 +3 位作者 王泽涵 杨建伟 徐佩 辛方晴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3,共9页
叶轮是飞机发动机的重要核心零/部件之一,镍基高温合金GH4169D闭式整体叶轮是其中加工难度最大的一种。传统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闭式整体叶轮,主要受限于加工效率低,成品率低。为此,创新研发了电火花多电极... 叶轮是飞机发动机的重要核心零/部件之一,镍基高温合金GH4169D闭式整体叶轮是其中加工难度最大的一种。传统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闭式整体叶轮,主要受限于加工效率低,成品率低。为此,创新研发了电火花多电极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系统,根据加工过程中的放电状态和加工环境,自适应调节间隙电压、抬刀周期和脉冲间隔时间,既保证了多电极同时加工的条件,又可以维持高效加工的极间加工环境。在大能量放电条件下,采用多个电极同时加工闭式整体叶轮的多个流道型面;在小能量放电条件下,通过分步加工的方法,修整粗加工后的流道型面,这样既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又可以满足加工表面质量的要求。实验结果显示,在多电极粗加工中,单个流道型面加工平均用时仅需17 min,相比单电极加工单个流道型面,效率提高了10倍左右。在多电极精加工中,叶盆和叶背表面粗糙度分别仅为1.246和1.487μm。该结果表明了电火花多电极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闭式整体叶轮的加工制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整体叶轮 镍基高温合金 电火花加工 多电极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数据的北天山地貌形态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赵洪壮 李有利 +1 位作者 杨景春 吕红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5-449,共5页
基于SRTM3-DEM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面积-高度积分、地形高程(平均高程、最大高程、最小高程)、地势起伏度及地形剖面线方法,对北天山的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北天山山势险峻并且呈NW-SE走向,显示天山受南北向水... 基于SRTM3-DEM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面积-高度积分、地形高程(平均高程、最大高程、最小高程)、地势起伏度及地形剖面线方法,对北天山的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北天山山势险峻并且呈NW-SE走向,显示天山受南北向水平挤压隆升作用。近S形的面积-高度曲线、偏高的面积高度积分值表明北天山地区处于构造活跃时期,地貌发育属壮年期的早期阶段。地形高程剖面线揭示了北天山存在3级夷平面地貌特征,地势起伏度变化幅度最大地区则是受陆内挤压构造应力影响地形抬升最强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面积-高度积分(hypsometric integral) 夷平面 构造地貌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位置对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丹丹 丁海艳 +1 位作者 刘云峰 叶大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7-320,共4页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是一种简化的脑功能监护手段,特别适合于新生儿脑功能监护,而测量电极的安放位置是aEEG方法推广过程中需要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脑电导联的aEEG结果,探讨电极分布位置及电极间距对aEEG波形...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是一种简化的脑功能监护手段,特别适合于新生儿脑功能监护,而测量电极的安放位置是aEEG方法推广过程中需要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脑电导联的aEEG结果,探讨电极分布位置及电极间距对aEEG波形的影响。结果显示,顶区及中央区附近是aEEG电极放置的较理想位置;aEEG波形的下边界对电极间距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电极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电极体系检测水中微量汞 被引量:7
15
作者 蔡佩君 邓之银 王晓萍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7-302,共6页
针对水体中常见重金属汞的检测问题,提出基于两电极体系的检测新方法.设计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不锈钢为辅助电极的集成电极,用该电极对汞进行溶出伏安法测定.讨论活化电极、支持电解质、富集电压和富集时间对汞离子测定的影响.在... 针对水体中常见重金属汞的检测问题,提出基于两电极体系的检测新方法.设计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不锈钢为辅助电极的集成电极,用该电极对汞进行溶出伏安法测定.讨论活化电极、支持电解质、富集电压和富集时间对汞离子测定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分别对1~10μg/L和10~90μg/L2个不同浓度范围的Hg^2+进行测定,溶出峰电流与Hg^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1和0.9992;当富集时间为600s时,Hg^2+的检出限可以达到0.5μg/L.利用该方法测定自来水中汞的含量,检测结果与原子吸收法一致,平均回收率为98%.结果表明,基于两电极体系,可以可靠、准确检测出水中汞,且电极灵敏度高、价格低廉,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电极体系 集成电极 汞离子检测 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加工材料闭式整体构件精密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建社 汪文峰 +2 位作者 吕焱明 范延涛 刘鼎铭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3期22-27,共6页
闭式整体构件因其结构复杂、叶间流道空间弯扭程度大,使得加工可达性极差,且材料一般为难加工的高强度合金,整体制造难度很大。针对这一制造难题,研究了闭式整体构件电火花加工的若干关键技术,如叶间流道加工区域划分、成形电极及其加... 闭式整体构件因其结构复杂、叶间流道空间弯扭程度大,使得加工可达性极差,且材料一般为难加工的高强度合金,整体制造难度很大。针对这一制造难题,研究了闭式整体构件电火花加工的若干关键技术,如叶间流道加工区域划分、成形电极及其加工运动轨迹设计、工艺基准统一和电参数选择与优化、数控电火花加工过程仿真分析等。在此基础上针对典型闭式整体构件进行了试制加工。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所研究的关键技术能够采用数控电火花加工技术精密、可靠地实现闭式整体构件的整体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整体构件 电火花加工 成形电极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无FTO煤基炭对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凡宁 王春雷 +3 位作者 武明星 林逍 王同华 马廷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7,共5页
分别以气煤、焦煤、瘦煤为原料制备了低成本、高性能煤基炭对电极(counter electrodes,CEs),并使用煤基炭CE同时代替导电玻璃基底和催化层,分别考察了浸渍和表面修饰对煤基炭CE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 分别以气煤、焦煤、瘦煤为原料制备了低成本、高性能煤基炭对电极(counter electrodes,CEs),并使用煤基炭CE同时代替导电玻璃基底和催化层,分别考察了浸渍和表面修饰对煤基炭CE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阻抗谱等表征手段,对煤基炭CE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浸渍后煤基炭CE形成了底层致密表层多孔的一体化结构;经过表面修饰的煤基炭CE表现出良好的光电性能,其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密度(Jsc)和填充因子(FF)分别为0.79 V、13.48 mA/cm2和0.67,光电转化效率(η)达到了7.16%,与传统Pt电极的效率相当,比石墨电极效率提高30%。煤基炭CE是传统Pt/FTO电极的良好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炭 对电极 一体化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液组份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秦琳琳 王永 孙德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05,212,共5页
将动态矩阵控制引入营养液组份控制领域 ,并提出一种“模型改造”的方法 :将激励信号引入非自衡对象 ,使其变为一阶稳定系统 .试验结果表明
关键词 营养液 组份检测与控制系统 离子选择电极 动态矩阵控制 非自衡系统 浓度控制 无土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电极集成光波导电场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豹 陈福深 杨拥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898-900,912,共4页
针对电磁兼容测试中对小尺寸大带宽电场传感器的需求,用x切y传iNbO3晶体的M-Z干涉仪结构,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实用的集成光波导电场传感器.器件含有10段电极,尺寸为60min×6mm×0.5 mm.在入射场强为120dBμV/m,试验结果显示传... 针对电磁兼容测试中对小尺寸大带宽电场传感器的需求,用x切y传iNbO3晶体的M-Z干涉仪结构,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实用的集成光波导电场传感器.器件含有10段电极,尺寸为60min×6mm×0.5 mm.在入射场强为120dBμV/m,试验结果显示传感器的3dB响应带宽为2.2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波导 电场传感器 分段电板 电磁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一体化复合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旭梅 王军 +2 位作者 陈孝娥 赵英涛 李云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9-1021,共3页
采用改性处理的聚丙烯腈基石墨毡和聚合物为基体的碳塑板制备得到了钒电池用一体化复合电极。研究表明,聚丙烯腈基石墨毡经过400~450℃、2h的热处理和98%浓硫酸中浸泡6h的酸处理后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用以聚醋酸乙烯乳液占总原料的70%... 采用改性处理的聚丙烯腈基石墨毡和聚合物为基体的碳塑板制备得到了钒电池用一体化复合电极。研究表明,聚丙烯腈基石墨毡经过400~450℃、2h的热处理和98%浓硫酸中浸泡6h的酸处理后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用以聚醋酸乙烯乳液占总原料的70%,而活性炭和石墨粉占30%(活性炭:石墨粉=1:1)的比例压制的碳塑板、改性处理后的石墨毡及不锈钢网组成一体化复合电极,循环伏安测试表明此一体化复合电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一体化复合电极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