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联围内涝防治规划中雨洪模拟精度提升研究
1
作者 刘曾美 曹钰帆 +2 位作者 黎智良 阎苗渊 赵平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5,共12页
针对雨洪模型结构应与实际物理现象较好吻合,以保障内涝防治规划中雨洪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套提升复杂联围雨洪模拟精度的方法。通过剖析复杂联围的排涝模式,揭示复杂联围的排涝特点及联围内部片区涝水排除特点,分析片区不同地形... 针对雨洪模型结构应与实际物理现象较好吻合,以保障内涝防治规划中雨洪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套提升复杂联围雨洪模拟精度的方法。通过剖析复杂联围的排涝模式,揭示复杂联围的排涝特点及联围内部片区涝水排除特点,分析片区不同地形的产汇流特性及其适宜的模拟方法,并提出了复杂联围的雨洪模型构建方法和建模步骤。以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山)珠(海)联围为例,开展复杂联围雨洪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结构与实际雨洪过程相吻合,模型精度较高,并在率定测试中表现稳定,平均纳什效率系数比其他未遵循联围排涝过程的模型结构高出0.05~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联围 雨洪模拟 排涝模式 水文模型 水动力模型 中珠联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库及蓄滞洪区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曾明 张晓皓 +2 位作者 纪国良 许银山 张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4,共7页
针对河库及蓄滞洪区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技术薄弱,尤其面临大洪水调度决策难以实时联动模拟的问题,从空间拓扑概化、通用化模型库构建及方案数字化、调度规则库构建和智能应用3个方面介绍了预报调度一体化体统构建的流程和要点,并基于大... 针对河库及蓄滞洪区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技术薄弱,尤其面临大洪水调度决策难以实时联动模拟的问题,从空间拓扑概化、通用化模型库构建及方案数字化、调度规则库构建和智能应用3个方面介绍了预报调度一体化体统构建的流程和要点,并基于大湖演算模型和水力学模型提出了可考虑蓄滞洪区的通用性预报模型,以及水库库区水面线预报模拟模型方法,通过空间拓扑概化和调度策略设置可实现河、库、蓄滞洪区的上下游联动模拟计算。以长江流域三峡水库、中下游河湖及蓄滞洪区为研究区域,重点阐述了改进模型构建、预报调度一体化体系构建、模拟调度技术应用等环节,形成了长江中下游水工程联合调度的体系方案,并通过设置预演洪水场景,分析了模拟的效果和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涉及多类复杂水工程联合调度的区域提供技术参考,为长江流域水工程实时预报调度和场景推演提供计算工具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预报 预报调度一体化体系 大湖演算模型 水力学模型 水库群联合调度 蓄滞洪区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水文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3
作者 邓伟 潘响亮 栾兆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1-527,共7页
水文过程在湿地形成、发育、演替直至消亡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降水截流、径流和蒸散作用是湿地 大气界面水文过程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开发的模型较多但尚需进一步检验和完善。片流和明渠流是湿地主要地表径流,其中片流受地形坡度等因素... 水文过程在湿地形成、发育、演替直至消亡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降水截流、径流和蒸散作用是湿地 大气界面水文过程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开发的模型较多但尚需进一步检验和完善。片流和明渠流是湿地主要地表径流,其中片流受地形坡度等因素影响而难以精确计算。湿地的地下水文系统对季节性积水湿地尤为重要,但是关于泥炭沼泽的垂向水力联系尚需进一步研究。可持续的湿地水文管理必须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这两个因素纳入湿地综合水文模型,然而目前除少数几个综合模型外,大多数的湿地水文模型并非如此。加强湿地水文观测、多手段多技术相结合和开发综合湿地水文模型应是今后湿地水文学研究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水文 湿地-大气界面 地表水文过程 地下水文过程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综合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文模型和GIS集成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8
4
作者 朱雪芹 潘世兵 张建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3,共4页
该文综述了流域水文数值模拟模型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讨论了四种类型集成技术特点、应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层次共实体的时空概念框架,以实现水文模型与GIS完全集成,指出水文模型与GIS集成技术研究发展... 该文综述了流域水文数值模拟模型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讨论了四种类型集成技术特点、应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层次共实体的时空概念框架,以实现水文模型与GIS完全集成,指出水文模型与GIS集成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文模型 GIS 集成技术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洪涝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构建与评估 被引量:77
5
作者 黄国如 陈文杰 喻海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344,共11页
为降低暴雨洪涝灾害损失,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城市洪涝过程,提前获取可靠的洪涝水情信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城市洪涝过程的水文水动力学原理和方法,以SWMM模型与自主研发的二维模型为基础,提出一、二维模型耦合的具体方法,通过... 为降低暴雨洪涝灾害损失,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城市洪涝过程,提前获取可靠的洪涝水情信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城市洪涝过程的水文水动力学原理和方法,以SWMM模型与自主研发的二维模型为基础,提出一、二维模型耦合的具体方法,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连接构建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研究提出基于DLL的一、二维模型耦合策略,以垂向连接问题为理论案例,将模拟结果与InfoWorks ICM软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阐明该垂向连接方式的合理性。以广州市东濠涌流域为实际案例,构建了东濠涌流域城市洪涝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选用2场实测降雨对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发现模型在一维排水系统排水能力和二维地表积水的模拟均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连接算法合理可行,所构建的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对城市洪涝模拟分析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 垂向连接 东濠涌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对河流流量的适宜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楠 夏自强 +2 位作者 江红 陆志华 黄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695-5701,共7页
从流量、频率、历时、发生时间、变化率5个方面选取水文指标,将描述生态流量的多个特征量转化成一个单一的综合指标,利用综合指标值描述生物对河流流量适宜性程度,并对长江中下游宜昌、汉口、大通水文控制站近50a来中华鲟、四大家鱼对... 从流量、频率、历时、发生时间、变化率5个方面选取水文指标,将描述生态流量的多个特征量转化成一个单一的综合指标,利用综合指标值描述生物对河流流量适宜性程度,并对长江中下游宜昌、汉口、大通水文控制站近50a来中华鲟、四大家鱼对河流流量适宜性程度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以综合指标的方法反映了生物对河流流量适宜性程度是可行的,体现了河流流量偏离河流适宜生态流量过程的程度,这对于保证满足水生生物正常生活规律所需要的河道内流量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指标 综合指标 适宜性程度 权重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海岛土壤侵蚀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冉启华 李蔚 +1 位作者 梁宁 许月萍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99-1204,1224,共7页
利用基于物理概念的综合水文模型(InHM),模拟分析舟山市摘箬山岛开发前、后侵蚀的变化情况,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工况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开发前沟间侵蚀较严重,尤其是道路的侵蚀与堆积相对明显;开发后由于下垫面的改变,各... 利用基于物理概念的综合水文模型(InHM),模拟分析舟山市摘箬山岛开发前、后侵蚀的变化情况,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工况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开发前沟间侵蚀较严重,尤其是道路的侵蚀与堆积相对明显;开发后由于下垫面的改变,各边界出口流量增大,混凝土铺面的道路和东岙基本不产生大的侵蚀,北岙因道路北段产流增大并顺势而下,产生较大冲刷,西岙出口输沙量的增加幅度大.在暴雨情况下,各岙产流产沙响应更加显著.由于海岛的植被覆盖率高,且开发建设基本在地势低平地区,因此开发区及林地的侵蚀变化不大,但西岙和北岙间接受到影响,侵蚀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箬山岛 土壤侵蚀 综合水文模型(inhm)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湖泊流域系统水文水动力联合模拟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云良 张奇 +1 位作者 姚静 李相虎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7-235,共9页
本文以鄱阳湖湖泊流域系统为研究对象,鉴于该湖泊流域系统尺度较大,下垫面自然属性呈现高度空间异质性且具有流域-平原区-湖泊不同机制的水文水动力过程,为了真实描述湖泊流域间的水文水动力联系及反映不同过程间的作用机制,构建了鄱阳... 本文以鄱阳湖湖泊流域系统为研究对象,鉴于该湖泊流域系统尺度较大,下垫面自然属性呈现高度空间异质性且具有流域-平原区-湖泊不同机制的水文水动力过程,为了真实描述湖泊流域间的水文水动力联系及反映不同过程间的作用机制,构建了鄱阳湖湖泊流域联合模拟模型.该模型基于自主研发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和湖滨平原区产流模型以及水动力模型MIKE 21 3个不同功能子模型的连接来实现该复杂系统的模拟.模型的联合采用输入-输出驱动及子模型的顺序执行进程,即将五大子流域与平原区入湖径流量作为输入条件来驱动湖泊水动力模型,模拟湖泊水位对流域入湖径流量的响应.以2000-2005年鄱阳湖流域6个水文站点的河道径流量、流域基流指数以及湖泊4个站点的水位资料来率定模型,其中各站点日径流量拟合的纳希效率系数Ens为0.71~0.84,确定性系数R2介于0.70~0.88之间,而湖泊各站点水位拟合的纳希效率系数Ens变化为0.88~0.98,确定性系数R2为0.96~0.98,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率定结果.本文提出的鄱阳湖湖泊流域系统水文水动力联合模拟模型能较为理想再现湖泊水位对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响应.水位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该联合模型能用来获取重要的水动力空间变化特征.该模型可作为有效工具定量揭示湖泊流域系统水文水动力过程对气候变化和流域人类活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流域相互作用 流域水文模型WATLAC 水动力模型MIKE21 湖泊流域系统联合模拟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情势与盐分变化对湿地植被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39
9
作者 章光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254-4260,共7页
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情势与盐分变化直接影响到湿地植被的分布与演替。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水文情势改变与盐分聚集已造成大面积的湿地退化和盐渍化,已严重威胁全球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情势与盐分变化直接影响到湿地植被的分布与演替。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水文情势改变与盐分聚集已造成大面积的湿地退化和盐渍化,已严重威胁全球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系统总结了水文情势与盐分变化单一环境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湿地植物生理生态、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与演替和植被动态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湿地水文动态-盐分变化-植被响应的综合模型研究现状,认为发展湿地综合模型预测未来水文情势与盐分变化情景下湿地演变,是应对气候变化湿地水盐管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工具,最后指出今后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盐分 植被 综合模型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SG-SPAC系统水力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0
作者 武强 张志忠 董东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2-64,75,共4页
文章论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 ,利用现代农田水分研究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SG SPAC)系统的水分转化规律 ,建立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的水力耦合模型 ,为干旱区的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生... 文章论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 ,利用现代农田水分研究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SG SPAC)系统的水分转化规律 ,建立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的水力耦合模型 ,为干旱区的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SG-SPAC系统 水力耦合模型 生态环境 西北地区 地表水 地下水 土壤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晨辉 吴耀国 孙庆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年第1期39-43,共5页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比较客观地描述实际水文过程,但需要强大的数据库支持。这一特点为地理信息系统(G IS)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可能,反过来又推动水文模型的发展。目前,基于G IS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研究已成为水...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比较客观地描述实际水文过程,但需要强大的数据库支持。这一特点为地理信息系统(G IS)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可能,反过来又推动水文模型的发展。目前,基于G IS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研究已成为水文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优越性,综述了G IS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中的应用及二者集成方式研究与应用的进展,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与网络GIS技术集成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文龙 张煜 +2 位作者 曹波 沈定涛 叶松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9-53,共5页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目前流域模型方面的研究热点。为此,将分布式水文模型与网络GIS技术相集成,探讨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在网络GIS框架下的数据存储、物理实现和消息通信方式,设计了完整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与网络GIS框架集成方案,并根据集成方...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目前流域模型方面的研究热点。为此,将分布式水文模型与网络GIS技术相集成,探讨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在网络GIS框架下的数据存储、物理实现和消息通信方式,设计了完整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与网络GIS框架集成方案,并根据集成方案实现了CREST模型的网络计算服务实例。实例结果表明,分布式水文模型与网络GIS技术集成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拓展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网络GIS技术 框架集成 网络计算服务 CR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与水文学整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毕华兴 中北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5-49,共5页
近 2 0年来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学中的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来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与水文模型的整合研究从技术上变得切实可行 ,从而为水文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与水文学整合研究的起... 近 2 0年来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学中的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来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与水文模型的整合研究从技术上变得切实可行 ,从而为水文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与水文学整合研究的起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学中的应用 ,及其三者的整合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可以看出 :面对水文模型的全球化、分布化及复杂化发展趋势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水文学的整合 ,不仅可加速水文学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研究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水文学 水文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侵蚀产沙模型与农业面源污染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娟 贾仰文 +1 位作者 周祖昊 牛存稳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8,共3页
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国外对于侵蚀产沙的研究开始较早,目前已经有一些成熟的分布式产沙模型,而且有一些成熟的分布式产沙模型已经耦合了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国内对侵蚀产沙模型的研究起步较晚,农业面源污染模... 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国外对于侵蚀产沙的研究开始较早,目前已经有一些成熟的分布式产沙模型,而且有一些成熟的分布式产沙模型已经耦合了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国内对侵蚀产沙模型的研究起步较晚,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只有一些统计型模型,尚没有侵蚀产沙和农业面源污染相结合的模型。系统评述了当前的侵蚀产沙模型和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并对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及GIS、RS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产沙 农业面源污染 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模型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M模型的水文参数局部灵敏度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非 方正 唐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3-76,共4页
将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ICM,Integrated Catchment Management Model)应用于武汉长江隧道及其周边区域,采用2013年7月的3场独立场次降雨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Morris筛选法定量分析ICM模型中水文参数的局部灵敏度,... 将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ICM,Integrated Catchment Management Model)应用于武汉长江隧道及其周边区域,采用2013年7月的3场独立场次降雨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Morris筛选法定量分析ICM模型中水文参数的局部灵敏度,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参数敏感度值的稳定性,为模型的参数率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对于径流系数,产流表面不透水率是敏感参数;对于流量峰值,产流表面不透水率为高敏感参数,汇水区面积,产流表面坡度和汇流参数为敏感参数。不同场次降雨模型的参数敏感度值具有较大差异性,初损对径流系数和流量峰值的输出影响最不稳定,表现在变异度最大,高达107.7%和244.95%,而管道长度和管道曼宁系数最稳定,变异系数都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M模型 Morris筛选法 局部灵敏度 参数稳定性 水文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数据库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集成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奋 汤富平 刘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6024-6025,6028,共3页
回顾了GIS与水文模型的集成方式,分析了对比分布式水文模型数据库与基础数据库的特点,按照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步骤,从功能和结构两方面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数据库进行设计,并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数据库,将空间数据库集成到分布式水文模型中。... 回顾了GIS与水文模型的集成方式,分析了对比分布式水文模型数据库与基础数据库的特点,按照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步骤,从功能和结构两方面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数据库进行设计,并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数据库,将空间数据库集成到分布式水文模型中。该数据库在模型的运行中起到了枢纽的作用,可以改善分布式水文模型运行环境,提高了运行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库 地理信息系统 分布式水文模型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洪水预报系统的模型集成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禹雪中 李纪人 +1 位作者 张建立 彭期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11-316,共6页
根据淮河流域洪水特征和水系构成,分析了水文学与水力学模型在洪水过程、洪水要素和空间范围方面的集成方式,并且介绍了两种模型针对淮河流域特点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方法。为实现两种模型的充分集成,采用了数据-模型-应用3层结构的总体集... 根据淮河流域洪水特征和水系构成,分析了水文学与水力学模型在洪水过程、洪水要素和空间范围方面的集成方式,并且介绍了两种模型针对淮河流域特点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方法。为实现两种模型的充分集成,采用了数据-模型-应用3层结构的总体集成框架,通过模型应用过程的模块化处理和数据有效交换,建立了集模拟、率定和预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计算平台。本文所建立的集成模型采用长系列实测资料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建立的集成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洪水预报系统 水文学模型 水力学模型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集水域径流过程的观测与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奇 徐力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24期1946-1950,共5页
抚仙湖集水域的径流过程包括河道径流、坡面散流和地下径流,各径流间发生水量交换,且同时向湖泊输送污染物。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以整体水文过程思路建立径流及物质输移模型,以完整统一的模型模拟整个集水域的径流过程及污染物入湖路径。... 抚仙湖集水域的径流过程包括河道径流、坡面散流和地下径流,各径流间发生水量交换,且同时向湖泊输送污染物。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以整体水文过程思路建立径流及物质输移模型,以完整统一的模型模拟整个集水域的径流过程及污染物入湖路径。模拟方法考虑各径流之间的水量交换,能定量区分各径流量及各径流分别向湖泊输送的物质数量,可望深层次地揭示湖泊集水域的径流系统及物质输移路径。设计了相应的野外观测方案,对各径流及降雨量作同步连续观测。观测数据显示,该集水域降雨强度分布不均匀;河道径流量与降雨相关性强,表现出暴涨暴落的特点,反映了山区河道径流特征;北岸农田区地下水埋深较浅,表层土体松散,接受良好的降雨补给。这些成果为观测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和模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水文过程 模型 抚仙湖集水域 野外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水文预报研究进展综述Ⅱ——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0
19
作者 欧阳文宇 叶磊 +2 位作者 顾学志 李晓阳 张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2-875,共14页
深度学习在数据驱动水文模型方向的应用研究是当前水文预报的研究热点。综述近期深度学习模型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归纳以往数据驱动模型未表现出的新特点,分析深度学习在水利工程影响下水文建模、不确定性分析等问题中的应用潜... 深度学习在数据驱动水文模型方向的应用研究是当前水文预报的研究热点。综述近期深度学习模型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归纳以往数据驱动模型未表现出的新特点,分析深度学习在水利工程影响下水文建模、不确定性分析等问题中的应用潜力以及深度学习水文预报模型解释的知识发现作用。从物理机制模型中融入深度学习和物理机制指导的深度学习两方面讨论深度学习与水文物理机制整合的研究实例。总结深度学习水文预报研究仍面临的重要挑战,展望可能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深度学习在水文预报中的研究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水文预报 物理机制 整合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分布区小比例尺地表水系提取及阈值分析——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区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安全 贺中华 +3 位作者 赵翠薇 梁虹 杨朝晖 曾信波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26,共10页
针对喀斯特峰丛洼地集中连片分布区小比例尺水系提取及该尺度下阈值的合理确定,以精准、快速和经济提取大范围区域主干河网水系为目标,选取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30 m ASTER-GDEM数字高程数据,利用ArcGIS10. 2的Hydro... 针对喀斯特峰丛洼地集中连片分布区小比例尺水系提取及该尺度下阈值的合理确定,以精准、快速和经济提取大范围区域主干河网水系为目标,选取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30 m ASTER-GDEM数字高程数据,利用ArcGIS10. 2的Hydrology水文地理分析技术,探讨了无大比例尺水系图参照条件下喀斯特分布区地表水系提取及其合理汇流阈值的确定。结果表明:汇流累积量阈值的大小是决定河网密度的关键因子,阈值由小到大变化过程中河网密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快速降低后渐缓变化的趋势,即河流的数量随汇流累积量阈值门槛的升高而减少。通过分析汇流累积量与河网密度、河流总条数、河道总长之间的关系及其斜率变化,发现汇流累积阈值10 000是一个变点,阈值10 000以下河网密度、河流总条数、河道总长变化剧烈,10 000以上则变化趋缓。取汇流阈值10 000提取的水系叠加在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与研究区互相独立的横江流域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该阈值下的水系基本与现状河流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GDEM 汇流累积量 水系提取与验证 遥感影像 分布式水文模型 卫星遥感 水文特征提取 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