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9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ff-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IGCC System Based on Two-stage Coal-slurry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gaoxin WU Shaohua +1 位作者 LI Zhenzhong WANG Ya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I0001-I0020,共20页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cycle,IGCC)机组在一定情况下处于非设计工况运行。为了研究IGCC系统变工况特性,采用ThermoFlex软件建立基于两段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的200 MW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模型,主要考...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cycle,IGCC)机组在一定情况下处于非设计工况运行。为了研究IGCC系统变工况特性,采用ThermoFlex软件建立基于两段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的200 MW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模型,主要考查燃气轮机负荷、整体空分系数Xas、大气温度、大气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燃气轮机负荷或者提高大气温度系统效率均呈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整体空分系数Xas增加,机组发电效率降低。大气压力对系统效率影响较小。上述条件下采用两段水煤浆气化技术,系统性能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研究结果可为采用两段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的IGCC系统的设计、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CC系统 加压气化技术 设计特征 基础 水煤浆 两段式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关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LSTM的矿区地表沉降预测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磊 马驰骋 +1 位作者 齐俊艳 袁瑞甫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5,共8页
煤矿开采安全问题尤其是采空区地表沉降现象会对人员安全及工程安全造成威胁,研究合适的矿区地表沉降预测方法具有很大意义。矿区地表沉降影响因素复杂,单一的深度学习模型对矿区地表沉降数据拟合效果差且现有的地表沉降预测研究多是单... 煤矿开采安全问题尤其是采空区地表沉降现象会对人员安全及工程安全造成威胁,研究合适的矿区地表沉降预测方法具有很大意义。矿区地表沉降影响因素复杂,单一的深度学习模型对矿区地表沉降数据拟合效果差且现有的地表沉降预测研究多是单独进行概率预测或考虑时序特性进行点预测,难以在考虑数据的时序特征的同时对其随机性进行定量描述。针对此问题,在对数据本身性质进行观察分析后选择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进行时序特征的概率预测,结合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模型来学习复杂的且具有长期依赖性的非线性时序特征。提出基于ARIMA-LSTM的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利用ARIMA模型对数据的时序线性部分进行预测,并将ARIMA模型预测的残差数据辅助LSTM模型训练,在考虑时序特征的同时对数据的随机性进行描述。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独采用ARIMA或LSTM模型,该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MSE为0.262 87,MAE为0.408 15,RMSE为0.512 71)。进一步的对比结果显示,预测结果与雷达卫星影像数据(经SBAS-INSAR处理后)趋势一致,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空区 地表沉降预测 时序概率预测 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巷道狭长受限空间的掘锚设备避碰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3
作者 杨文娟 张冉 +7 位作者 张旭辉 田思昊 王泽尧 郑西利 任志腾 万继成 杜昱阳 张寒冰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83-496,共14页
针对煤矿井下狭长受限空间条件下掘锚设备协同作业过程中的碰撞检测与避碰路径规划难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的煤矿掘进巷道掘锚设备碰撞检测与避碰路径规划方法。利用激光雷达将巷道环境进行实时... 针对煤矿井下狭长受限空间条件下掘锚设备协同作业过程中的碰撞检测与避碰路径规划难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的煤矿掘进巷道掘锚设备碰撞检测与避碰路径规划方法。利用激光雷达将巷道环境进行实时重建,在虚拟环境中建立掘进设备与钻锚设备的路径规划训练模型,在构建的掘进工作面虚拟三维场景下,采用混合层次包围盒法进行掘锚设备、钻锚设备以及掘进巷道间的虚拟碰撞检测。针对掘锚设备的运动特性,在SAC(Soft Actor-Critic)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多智能体经验共享机制,提出了MAES-SAC(Multi-Agent Experience Sharing)算法,通过定义智能体的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设计相应的奖惩机制,对智能体进行训练。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PPO算法和SAC算法,MAES-SAC算法平均奖励值分别提高了8.21%与7.43%,最高奖励值分别提高了0.25%与0.14%,达到最高奖励值的步数分别缩短与3.06%和6.63%,标准差分别减少了10.07%与6.99%。最后,搭建了掘锚设备避碰路径规划与碰撞感知系统实验平台,通过虚实运动同步性测试和掘锚设备避碰轨迹规划实验,验证了掘锚设备避碰路径规划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该方法为煤矿井下掘进设备群碰撞感知与协同避碰路径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推动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智能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机器人 路径规划 深度强化学习 受限空间 虚实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阶梯碳-绿证互认与重力储能的矿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4
作者 王辉 董宇成 +2 位作者 夏玉琦 周子澜 李欣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67,共14页
针对中国西北矿区存在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低、碳排放量高及运行经济性欠佳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阶梯碳-绿证互认与重力储能的矿区综合能源系统(coal mine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CMIES)优化调度模型。首先,考虑煤层气、废弃矿井重力... 针对中国西北矿区存在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低、碳排放量高及运行经济性欠佳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阶梯碳-绿证互认与重力储能的矿区综合能源系统(coal mine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CMIES)优化调度模型。首先,考虑煤层气、废弃矿井重力储能等矿区资源的多元利用,建立CMIES基本模型。其次,为提升CMIES的经济效益和能源利用率,在CMIES中加入碳捕集、电转气和冷热电联产机组等耦合设备,并建立电-热-冷柔性负荷模型以提高系统调节能力。然后,引入阶梯碳-绿证互认机制,通过市场交互促进新能源设备出力。最后,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通过Cplex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显著提升矿区可再生能源消纳率,降低系统碳排放量,同时兼顾系统运行经济性,为CMIES低碳经济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综合能源系统 重力储能 阶梯式碳交易机制 绿证交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东草原典型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
5
作者 德力格尔 赵宇 李媛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剖析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的修复需求,形成并开展了集“边坡重塑、采排复一体化、固土保水、植被护坡与景观重建、效果监测”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以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剖析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的修复需求,形成并开展了集“边坡重塑、采排复一体化、固土保水、植被护坡与景观重建、效果监测”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同时,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跟踪监测了2019—2023年间技术集成体系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坡面重构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土壤孔隙度均较对照区有显著提升(P<0.05),且逐年向周边原生草原土壤值接近;(2)各坡面平均植被覆盖率由2019年的30.44%,上升至2023年的95.02%,植物多样性平均较对照区有明显的提升;(3)2023年坡面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得到了恢复(含水量值12.65%),显著高于对照区的6.3%(P<0.05),但显著低于周边原生草原土壤的33.3%(P<0.05).集成化生态修复理念能够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可为高寒草原典型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提供本土化、系统化、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东高寒草原 露天煤矿排土场 高陡边坡 生态修复技术集成 绿色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建设高质量发展难题与路径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国法 任怀伟 富佳兴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共18页
煤矿智能化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煤矿智能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体系构建及示范推广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分析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现状,明确了当前智能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和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以推动煤矿行业高... 煤矿智能化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煤矿智能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体系构建及示范推广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分析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现状,明确了当前智能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和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以推动煤矿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基础理论方面,重点探讨了数字煤矿与智能化开采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在技术体系构建方面,总结了智能化煤矿的关键技术模块;在示范推广方面,以典型示范矿井为案例,总结了智能化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了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管理等制约因素。基于对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深入研究,以及示范矿井建设的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智能地质保障、信息通信、掘进、开采及智能安全控制系统等技术领域的现状与突出问题,特别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效掘进、高效开采、机器人协同作业及系统运维等技术瓶颈进行了深入剖析。聚焦于复杂条件下的高效掘进技术、薄煤层和冲击地压煤层的高效开采、煤矿机器人关键技术、新一代智能安控系统的研发,加快露天煤矿的大型化和智能化进程,完善煤矿智能化运维标准体系和推动智能化系统的迭代升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牵引,加快煤矿采掘装备的成套化、高端化、数智化发展,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装备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技术架构 机器人协同作业 系统运维 标准体系建设 装备成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C-ICP-MS)法快速测定尿液中6种砷形态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健 徐署东 +4 位作者 陈元元 陈宁宁 刘惠 陈曦 刘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9-475,共7页
为准确快速测定尿液中6种砷形态,采用全自动多功能整合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联用分析尿中砷甜菜碱(AsB)、亚砷酸盐[As(Ⅲ)]、二甲基砷(DMA)、砷胆碱(AsC)、一甲基砷(MMA)和砷酸盐[As(Ⅴ)] 6种砷形态。样本过0.22μm水性... 为准确快速测定尿液中6种砷形态,采用全自动多功能整合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联用分析尿中砷甜菜碱(AsB)、亚砷酸盐[As(Ⅲ)]、二甲基砷(DMA)、砷胆碱(AsC)、一甲基砷(MMA)和砷酸盐[As(Ⅴ)] 6种砷形态。样本过0.22μm水性滤膜,20倍在线稀释,采用ICX-As35阴离子色谱柱为分析柱,0.5 mmol/L碳酸铵(pH=9.8)和80 mmol/L碳酸铵(pH=9.2)为洗脱液,梯度洗脱,在100 s左右洗脱尿中6种砷形态,建立了全自动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ICP-MS)法快速测定尿中6种砷形态的方法。6种砷形态在0~100μ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4~0.05μg/L,尿液不同浓度水平砷形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3%。尿液中3种不同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90.0%~114%。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并且不需要前处理过程,节省了时间同时减少尿中砷形态之间的转换。对我国中部某省份批量实际尿样测定过程中发现,样品中主要以DMA和As(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多功能整合色谱 快速测定 砷形态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一体化绿色开发战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康红普 谢和平 +8 位作者 王双明 任世华 张亚宁 王保强 陈佩佩 焦小淼 郑德志 任仰辉 刘跃东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3,共12页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与煤炭共伴生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利用价值高,推进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一体化绿色开发是新时期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和资源安全的必然要求。...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与煤炭共伴生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利用价值高,推进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一体化绿色开发是新时期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和资源安全的必然要求。本文系统梳理了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组合类型及分布特征,分析了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成熟度,总结了包括技术一体化、开发主体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在内的4种典型开发模式,评价了经济、安全、生态三方面的开发效益,总结了当前在政策、技术、经济性等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描绘了我国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一体化绿色开发的发展蓝图,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建立了涵盖一体化数字勘查设计技术、安全高效协同开发技术、智能绿色低碳技术的一体化绿色开发技术体系,构建了“四个推进,一个探索”的发展路径框架。研究建议,完善矿权管理制度、形成共探共采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协同勘查开发激励机制,推进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一体化绿色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共伴生资源 一体化开发 绿色开发 负碳充填开采技术 深部原位流态化开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需全链条耦合的矿山综合能源电-热-煤协同低碳调度
9
作者 吕超贤 罗刚 +2 位作者 孙文 梁睿 张鸽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8,共8页
矿山产-需环节耦合紧密,如何实现多环节的协同优化以提升系统的用能经济性与减碳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产-需全链条耦合的矿山综合能源系统(CMIES)电-热-煤协同经济低碳优化调度方法。从矿山生产工艺流程出发,分析各环节之间... 矿山产-需环节耦合紧密,如何实现多环节的协同优化以提升系统的用能经济性与减碳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产-需全链条耦合的矿山综合能源系统(CMIES)电-热-煤协同经济低碳优化调度方法。从矿山生产工艺流程出发,分析各环节之间的耦合特征,构建含煤矿生产-用能多环节的CMIES电-热-煤耦合拓扑;剖析矿山安全开采前提下的煤流工序、伴生能源产出和利用方式,刻画运煤、排水环节的柔性特征,建立多环节运行模型;以矿山用能成本与碳排放惩罚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电-热-煤协同的CMIES经济低碳调度模型。以山西省某煤矿为算例进行仿真,验证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与方法通过工序调整、环节优化有效降低了矿山的用能成本及碳排放量,实现了多环节协同下的CMIES经济低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综合能源系统 煤流 伴生能源 电-热-煤协同 低碳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gital Mine架构的开磷现代化矿山建设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宇 王进 肖凌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69-72,共4页
开磷矿业根据矿业市场经济形势和矿山可持续发展需要,提出了建设数字开磷的发展策略.数字开磷以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主要由数字矿床勘查系统、采矿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决策支持系统构成.笔... 开磷矿业根据矿业市场经济形势和矿山可持续发展需要,提出了建设数字开磷的发展策略.数字开磷以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主要由数字矿床勘查系统、采矿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决策支持系统构成.笔者结合矿山实际从数字矿山的内涵和技术层面来反映开磷矿业现代化矿山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磷矿业 数字矿山 信息化 自动化 可视化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tiveX Automation的铁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体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楚振宇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4-117,共4页
讨论基于AutoCAD的ActiveXAutom ation 的铁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体化,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体化软件的开发方法和软件结构,并且指出结合传统的开发工具,使用VisualBasic进行基于Act... 讨论基于AutoCAD的ActiveXAutom ation 的铁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体化,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体化软件的开发方法和软件结构,并且指出结合传统的开发工具,使用VisualBasic进行基于ActiveXAutom ation 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是实现铁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体化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BASIC 铁路 勘测 设计 Actirex AUTO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采空区天然气井完整性风险评价及对策研究
12
作者 郭润生 余晓钟 高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9,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煤矿开采扰动和地层沉陷严重威胁着临近天然气井的井筒完整性,导致近30%开发区生产井面临着天然气井下和地面泄漏的风险,给该区域天然气和煤矿生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有效降低煤矿开采区天然气井安全生产风险,在井筒... 鄂尔多斯盆地煤矿开采扰动和地层沉陷严重威胁着临近天然气井的井筒完整性,导致近30%开发区生产井面临着天然气井下和地面泄漏的风险,给该区域天然气和煤矿生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有效降低煤矿开采区天然气井安全生产风险,在井筒完整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WBS-RBS矩阵构建井筒完整性结构单元要素与潜在风险因素耦合模型,建立井筒完整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其组合权重系数,并基于后悔理论建立井筒完整性风险评估模型,确定煤矿开采区天然气井井筒完整性的主控因素和风险等级。以PG14井为例进行模型验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结果表明,基于后悔理论的井筒完整性风险评估结果与现场实践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应用于煤矿开采区天然气井完整性风险评估领域是可行的,且能够有效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从而指导煤矿开采区天然气井完整性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井筒完整性 风险评价 WBS-RBS矩阵 后悔理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矿山微震响应空间探测概率特征与数据补偿方法
13
作者 王常彬 曹安业 +4 位作者 SI Guangyao 王冰 杨旭 张宁 岳阳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13-2422,共10页
深部复杂地质环境高强度开采造成煤岩动力灾害频发,但地下矿山微震监测台网在数据探测完整性仍存在不足,极大增加了灾害预警的误报漏报风险。因此,将地震学中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评价方法(PMC)应用于某井工煤矿,分析了各微震台站的震... 深部复杂地质环境高强度开采造成煤岩动力灾害频发,但地下矿山微震监测台网在数据探测完整性仍存在不足,极大增加了灾害预警的误报漏报风险。因此,将地震学中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评价方法(PMC)应用于某井工煤矿,分析了各微震台站的震动波拾波能力,探究了台网对采场微震响应探测概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了基于探测概率的微震活动补偿方法。结果表明:相比于地震学中经典的最小完整性震级评价,PMC具有不依赖古登堡-里克特关系、计算简单、评价精度高的特点,更适用于地下矿山台网布置受限、震源来源复杂、震动波高噪音、强衰减的微震监测环境。微震台站对震动波的拾波能力受其所在区域采动煤岩体环境影响,对不同距离、不同能级微震事件的拾波概率具有显著差异:震源与台站距离越短、震源能级越高,台站对震动波到时标定的概率则越大。微震台网对微震事件的探测能力与震源能级直接相关,探测概率受台站布置影响在采场空间呈现高度非均匀分布特征。针对微震台网探测数据不完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探测概率的微震活动补偿方法,还原了超前工作面煤体微震能级与频次的空间分布特征,其高能释放区域所在超前巷道位置与动力显现频发区域基本吻合,验证了采场微震数据补偿结果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地下矿山高质量微震监测与高效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与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动力灾害 探测概率 微震监测 完整性震级 微震数据集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头梅露天煤矿设计施工一体化协同管控平台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富有 曹占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3,共9页
针对石头梅露天煤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现象,对生产计划优化、智能设计决策以及生产中随机事件的应对考虑不足,容易导致设计与施工脱节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进度等问题,基于C/S+B/S架构构建了石头梅露天煤矿设计施工一... 针对石头梅露天煤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现象,对生产计划优化、智能设计决策以及生产中随机事件的应对考虑不足,容易导致设计与施工脱节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进度等问题,基于C/S+B/S架构构建了石头梅露天煤矿设计施工一体化协同管控平台,介绍了该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详细阐述了该平台的功能、应用场景及关键技术。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将智能测绘、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装备等与露天采矿业务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了“穿爆采运排”智能化、无人化运行管控新模式,实现了露天煤矿快速精准作业,大幅提高了矿山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梅露天煤矿 设计施工一体化 协同管控平台 智慧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煤田勘查开发的地质科技创新与贡献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立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共22页
【背景】神府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的发现和探明,是我国“六五”期间煤炭工业最重要的成就,由此拉开了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序幕。神府煤田勘探与发现的道路曲折,科技创新成就珍贵,总结煤田地质勘查和研究进展,对我国西部煤炭主产... 【背景】神府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的发现和探明,是我国“六五”期间煤炭工业最重要的成就,由此拉开了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序幕。神府煤田勘探与发现的道路曲折,科技创新成就珍贵,总结煤田地质勘查和研究进展,对我国西部煤炭主产区的地质工作、绿色开发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进展】一是聚煤模式和聚煤规律的研究,从早期的河流沉积和煤层呈鸡窝状分布的不当认识,转变到大型湖泊三角洲沉积以及发育5个连续沉积的煤层(组)的客观认识,促进了普查找煤工程部署和快速完成。二是煤田勘探从早期按部就班套用“规范”,转变到榆神矿区勘探阶段大胆创新,提出了“沙漠煤田综合勘探技术”并推广应用,大幅度缩短了勘探周期,降低了勘探成本,提高了对煤层、地层和各类地质界线的控制程度,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家地质勘探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促成了榆神矿区及早开发。三是保水采煤科学理念的提出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创新了煤田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和方法。在神府煤田开发初期就关注到地下水水位管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建成了我国首张省级煤矿地下水监测预警网,监测站点涵盖神府煤田所有煤矿和规划区,促进了煤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突水溃沙灾害、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灾害防控、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与应用,促进了绿色矿区建设,建成了和谐矿区、绿色矿山。【启示】国家重大需求是推动神府煤田发现与勘探的重要契机,科技创新是推动煤田勘探进展和科学勘探的主要驱动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展望】高分辨沉积环境研究、透明地质大模型构建、深部煤层开采矿井水源头减水、高强度采煤条件下含水层结构保护和生态修复,无疑是今后神府煤田地质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保水采煤(保水开采) 透明地质 突水溃沙 综合勘探 生态脆弱矿区 神府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瓦斯动力灾害地面治理关键技术与应用
16
作者 王勃 徐凤银 +12 位作者 刘文革 邵嗣华 王宁 文建东 程国玺 屈争辉 谢亚东 韩甲业 李志 徐波 杨卫华 张艺腾 李长兴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5,共16页
【目的意义】随着采煤深度增加,煤炭开采面临的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及复合动力灾害愈发突出,深化致灾机理、发展多元化防治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利用煤层气开发关键技术治理煤矿瓦斯动力灾害是实现煤矿生产“安全关口前移... 【目的意义】随着采煤深度增加,煤炭开采面临的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及复合动力灾害愈发突出,深化致灾机理、发展多元化防治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利用煤层气开发关键技术治理煤矿瓦斯动力灾害是实现煤矿生产“安全关口前移”的必由之路。但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适用性技术体系。【方法】从地面煤层气开发的关键技术应用视角,系统述评了煤层气钻完井、压裂等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从煤矿安全角度详细梳理了近70年来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的致灾机理及关键技术。结合煤层气开发技术特点和煤矿动力灾害防治需求,提出了在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方面的一些建议。【结果和结论】(1)在理论研究方面,深化开展煤与煤层气(瓦斯)综合勘查,并融合多种手段开展精细地质研究。(2)在治理技术方面,进一步探究洞穴消突井+高压空气(液氮、CO_(2))涤荡+负压抽采、地面L型水平井分段压裂+排采等煤与瓦斯突出治理技术,以及顶板L型井分段水力压裂、顶板L型井分段水力加砂压裂+排采等冲击地压治理技术。在此基础上,优选煤层气开发L型分段压裂等先进技术并开展现场瓦斯动力灾害治理试验,通过实施科研-工程一体化工程项目,探索不同防治理论及技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构建适用于煤矿瓦斯动力灾害防治的技术系列,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煤矿瓦斯动力灾害 煤与瓦斯突出 冲击地压 灾害治理 科研-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异构AGV的柔性作业车间集成调度
17
作者 李文贵 姚友杰 李新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9-1554,共16页
柔性作业车间中因产品尺寸和形状的差异导致需要多种功能异构的AGV进行运输。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同构AGV,未充分考虑异构AGV对运输调度的影响。针对考虑异构AGV和机器顺序相关准备时间的柔性作业车间生产与物流集成调度问题,提出了... 柔性作业车间中因产品尺寸和形状的差异导致需要多种功能异构的AGV进行运输。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同构AGV,未充分考虑异构AGV对运输调度的影响。针对考虑异构AGV和机器顺序相关准备时间的柔性作业车间生产与物流集成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邻域搜索的改进遗传算法(IGA-VNS)以最小化最大返回时间(maximum return time)。研究引入基于任务的三层编码方法和主动解码策略,利用遗传操作进行全局搜索,并针对关键路径上加工和运输任务块设计了3种局部搜索邻域结构。同时,针对调度解包含多条关键路径的情况,提出解的比较准则以增强局部搜索效果。最后,通过与其他有效算法在实例上的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异构AGV和AGV数量对调度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作业车间 异构AGV 集成调度 顺序相关准备时间 关键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伏大面积采空区桃坪隧道变形规律研究
18
作者 王旭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3,159,共8页
为探究下伏大面积采空区铁路隧道受采动影响,分析隧道变形规律,以侯月铁路桃坪隧道为研究对象,在查明区域地质勘察资料、隧道既有病害和采空区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洞内沉降监测和InSAR地表形变,探明现有采动条件下隧道结构及地表沉陷... 为探究下伏大面积采空区铁路隧道受采动影响,分析隧道变形规律,以侯月铁路桃坪隧道为研究对象,在查明区域地质勘察资料、隧道既有病害和采空区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洞内沉降监测和InSAR地表形变,探明现有采动条件下隧道结构及地表沉陷变形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通过概率积分法计算分析现有开采工作面残余沉降影响下隧道变形情况,计算冒落裂隙带高度,预测计算全回采后隧道变形量,判断隧道潜在变形破坏方式;借助数值模拟手段,验证隧道结构在下伏采空区残余变形影响下变形基本特征,分析潜在失稳破坏位置及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桃坪隧道下伏采空区残余沉降主要发生在隧道入口至K154段,最大水平压缩变形量6.96 mm/m,最大水平拉伸变形量4 mm/m,最大水平移动量391.57 mm,剩余最大下沉量1 340.76 mm;桃坪隧道下伏采空区变形仍未稳定,隧道存在宏观拉伸及压缩现象,变形破坏模式为隧道结构在不均匀分布应力作用下的拉、压变形,潜在破坏表现方式为衬砌拉张开裂和地表挤压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煤矿采空区 概率积分法 沉降预测 变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燃煤电厂新型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调试与分析
19
作者 刘贵栋 胡阳阳 +4 位作者 王璟 陈阳 王志勇 党雨露 徐浩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5,共7页
以山东某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改造项目为背景,采用一体式高效澄清工艺替换原有三联箱工艺,处理SS高达13650 mg/L、CODCr为350 mg/L、重金属离子浓度超标的脱硫废水。处理前,先通过实验室小试确定基础加药量,缩小调试期间加药量范围;然后通... 以山东某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改造项目为背景,采用一体式高效澄清工艺替换原有三联箱工艺,处理SS高达13650 mg/L、CODCr为350 mg/L、重金属离子浓度超标的脱硫废水。处理前,先通过实验室小试确定基础加药量,缩小调试期间加药量范围;然后通过现场设备调试,优化运行参数,降低设备损坏率。经168 h的调试运行,新型脱硫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稳定,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出水SS在1.5 mg/L,CODCr在132.2 mg/L,总铅、总镉、总汞、总铬、总锌分别在0.14、0.01、0.01、1.04、1.24 mg/L,出水水质满足《火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水质控制指标》(DL/T 997—2020)要求。与电厂原三联箱工艺相比,一体式高效澄清工艺不仅对水质有明显提升,而且年运行费用由100多万元降低至50多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脱硫废水 一体式高效澄清装置 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甜点区预测
20
作者 陈峥嵘 刘伟 +2 位作者 朱学申 田永净 谢昕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1-200,共10页
【背景】随着深部煤层气成为煤层气资源开发的热点领域,其埋深大、应力环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严重制约了大规模开发中甜点区预测及井位精准部署。【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某区块为研究对象,采用声波时差、密度、井径测... 【背景】随着深部煤层气成为煤层气资源开发的热点领域,其埋深大、应力环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严重制约了大规模开发中甜点区预测及井位精准部署。【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某区块为研究对象,采用声波时差、密度、井径测井建立深部煤体结构指数M模型;基于深部煤层的煤体结构差异,引入煤体结构指数,结合上覆地层压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等因素建立深部煤层适应性水平地应力差模型;通过岩石强度参数、井径扩大率、岩石断裂韧性构建了天然裂缝指数模型;结合煤体结构、地应力差和天然裂缝指数模型,基于地质甜点和工程甜点2大类6项指标,采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深部煤层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甜点智能预测模型。【结果】地质–工程一体化智能甜点预测精度为88.2%,研究区可划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甜点区,一类甜点区面积为117.4 km^(2),占比14.0%,二类甜点区面积为258.4 km^(2),占比30.8%,三类甜点区面积为463.1 km^(2),占比55.2%,预测平均产能分别为6478.6、5076.7、4022.0 m^(3)/d。【结论】研究区深部煤层气布井工作应重点立足一类甜点区、积极探索二类甜点区、主动规避三类甜点区,精细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甜点区预测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深部煤层气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煤层 地质–工程一体化 甜点 镜质体反射率 煤体结构 天然裂缝指数 地应力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