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 inhibits IGF-1-induced proliferation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1
作者 Yang MA Chen-chen HAN +2 位作者 Yi-fan LI Yang WANG Wei WE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6-966,共1页
OBJECTIV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produced b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ell growth.Accumulating evidence shows that insulin-like g... OBJECTIV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produced b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ell growth.Accumulating evidence shows that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IGFBP-3)suppresses HCC cell proliferation in both IGF-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manners.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reatment with exogenous IGFBP-3 inhibits bF GF and PDGF production and the cell proliferation of HCC cells.METHODS Cell Counting Kit 8 assay were designed to detect HCC cell proliferation,transcription factor early growth response-1(EGR1)involving in IGFBP-3 regulation of b FGF and PDGF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assays.Western blot assay was adopted to detect the IGFBP-3 regulating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signaling pathway.RESULTS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GFBP-3 suppressed IGF-1-induced b FGF and PDGF expression while it does not affect their expression in the absence of IGF-1.To deline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Western-blot and RT-PCR assays confirmed that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1(EGR1)is involved in IGFBP-3 regulation of b FGF and PDGF.IGFBP-3 inhibition of type 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1R),ERK and AKT activation is IGF-1-dependent.Furthermore,transient transfection with constitutively activated AKT or MEK partially blocks the IGFBP-3 inhibition of EGR1,b FGF and PDGF expression.CONCLUSION In conclusion,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GFBP-3suppresses transcription of EGR1 and its target genes b FGF and PDGF through inhibiting IGF-1-dependent ERK and AKT activation.It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IGFBP-3 in the regulation of HCC cell proliferation,suggesting that IGFBP-3 could be a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 early growth response-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 cell prolif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E4BP4通过AMPK-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途径调控病理性心肌纤维化
2
作者 黄德荣 文庆 苏宇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0-648,共9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腺病毒E4启动子结合蛋白(adenovirus E4 promoter-binding protein,E4BP4)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SMAD...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腺病毒E4启动子结合蛋白(adenovirus E4 promoter-binding protein,E4BP4)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SMAD同源物3(Smad homolog 3,SMAD3)通路在调控病理性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中检测E4BP4的表达差异。分离和培养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刺激增殖活化,分别转染E4BP4过表达质粒(Ang Ⅱ+E4BP4组)、E4BP4干扰质粒(Ang Ⅱ+siE4BP4组)、Ang Ⅱ组和未经Ang Ⅱ处理的对照组。免疫荧光检测α-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荧光强度,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活力,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E4BP4、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Ⅰ,Collagen 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Ⅲ,Collagen Ⅲ)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TGF-β1、AMPK和SMAD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纤维化程度(38.46±1.21 vs. 3.39±0.39,t=-78.564,P=0.000)、E4BP4蛋白表达量(0.96±0.03 vs. 0.75±0.03,t=-11.480,P=0.000)均明显增加。体外实验发现,与Ang Ⅱ+E4BP4组比较,Ang Ⅱ+siE4BP4组在平均荧光强度(0.05±0.01 vs. 0.42±0.03,F=677.591,P=0.000)、细胞活力(91.30±2.39vs.123.74±2.60,F=132.696,P=0.000)、α-SMA(1.26±0.09vs.3.59±0.86,F=52.274,P=0.000)、Collagen Ⅰ(1.16±0.11vs.3.79±0.89,F=55.336,P=0.000)、Collagen Ⅲ(1.23±0.13 vs. 2.92±0.36,F=119.929,P=0.000)、TGF-β1(0.66±0.04 vs. 0.96±0.02,F=142.954,P=0.000)和p-SMAD3/SMAD3(0.81±0.03 vs. 1.37±0.02,F=739.609,P=0.000)的水平明显降低,而p-AMPK/AMPK的表达量在Ang Ⅱ+siE4BP4组明显高于Ang Ⅱ+E4BP4组(0.89±0.01 vs. 0.58±0.02,F=284.541,P=0.000)。结论:E4BP4是纤维化调控的关键因子,抑制其表达可通过激活AMPK进而抑制TGF-β1/SMAD3通路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转录因子腺病毒E4启动子结合蛋白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同源物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CXCL9、IGFBP-3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莫敏 林静静 +1 位作者 卢鑫 卢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68-2574,共7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趋化因子配体9(CXCL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21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根据介入治疗1年后是否复发分成A组(61例)...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趋化因子配体9(CXCL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21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根据介入治疗1年后是否复发分成A组(61例)和B组(15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因子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肿瘤最大径>3 cm、有微血管侵犯、峰值强度(PI)高、达峰时间(TTP)短、到达时间(AT)短、血清CXCL9水平高及血清IGFBP-3水平低是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I、TTP、AT联合血清CXCL9、IGFBP-3检测预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其余单一因素检测(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风险较高,其独立危险因素涵盖多个方面,且超声造影参数、血清CXCL9、IGFBP-3联合可提高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超声造影参数 趋化因子配体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3通过VEGF/AKT通路抑制PC-3细胞增殖、转移及血管生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灿伟 廖壮文 +3 位作者 范子文 黄帅 黄彦 陈斌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索LAMP3对PC-3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WB)及RT-PCR检测LAMP3在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及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中的表达。构建稳定沉默LAMP3的PC-3细胞,分别使用CCK8、划痕试验、Transwell试验检测LAMP3对PC-... 目的探索LAMP3对PC-3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WB)及RT-PCR检测LAMP3在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及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中的表达。构建稳定沉默LAMP3的PC-3细胞,分别使用CCK8、划痕试验、Transwell试验检测LAMP3对PC-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通过ELISA及血管生成试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酶MMP9的表达及HUVEC细胞的血管生成,最后使用WB及RT-PCR检测VEGF、AKT/p-AKT的表达。结果LAMP3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较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明显升高,以PC-3细胞最明显(P<0.05)。沉默LAMP3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同时能抑制VEGF、MMP9的表达及PC-3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LAMP3能下调PC-3细胞中VEGF、AKT/p-AKT的表达。结论LAMP3能通过调控VEGF/AKT通路影响PC-3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血管生成,LAMP3可能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3 前列腺癌 骨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BP9调控TGF⁃β诱导结肠癌Colo320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班汝波 杨婕琳 +2 位作者 王晓媛 武雪亮 路永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7,共9页
目的探讨Ran蛋白微管组织中心结合蛋白(RANBP9)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Colo32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析TCGA数据库中625例结肠癌组织以及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RANBP9的... 目的探讨Ran蛋白微管组织中心结合蛋白(RANBP9)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Colo32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析TCGA数据库中625例结肠癌组织以及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RANBP9的表达数据,KMPLOT分析RANBP9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人类蛋白免疫组化数据库分析TGF⁃β1在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UALCAN数据库分析TGF⁃β1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RANBP9和TGF⁃β1的关系。将pcDNA3.1⁃GFP⁃RANBP9和pcDNA3.1⁃GFP⁃RANBP9⁃NC分别转染至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转染完成后细胞常规培养,另设立正常组细胞,不经过转染操作,常规培养;噻唑蓝(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JC⁃1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RANBP9和TGF⁃β1的表达。结果RANBP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RANBP9表达低的患者相比,RANBP9高表达的结肠癌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期曲线,TGF⁃β1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明显升高,与TGF⁃β1表达高的患者相比,TGF⁃β1低表达的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期曲线,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结肠癌中,RANBP9能靶向调控TGF⁃β1的表达。与正常组细胞相比,实验组细胞的生长活力、线粒体的膜电位、TGF⁃β1的表达明显下调,细胞的凋亡率和RANBP9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RANBP9能靶向调控TGF⁃β1的表达,促使结肠癌细胞Colo320的生长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蛋白微管组织中心结合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直肠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脑梗死模型的表达及Smad信号通路的参与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翠 吴孟海 多云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 探讨Smad信号通路机制在脑梗死模型大鼠中的作用以及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变化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 目的 探讨Smad信号通路机制在脑梗死模型大鼠中的作用以及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变化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后直接缝合皮肤,建模成功后1周评估各组大鼠的改良神经功能缺损(mNSS)评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对大鼠脑组织中IGFBP-3、Smad2、Smad4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大鼠脑组织中IGFBP-3、Smad2、Smad4 mRNA水平。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IGFBP-3、Smad2、Smad4、P21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脑组织水肿,表现为脑细胞排列紊乱,小胶质细胞数量变多,脑细胞核仁出现模糊,其中脑梗死面积为20.55%。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IGFBP-3、Smad2、Smad4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2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水平与mNSS评分、Smad2 mRNA、Smad4 mRNA呈显著正相关(r=0.568,r=0.623,r=0.597,P<0.01);IGFBP-3 mRNA表达水平与P21呈显著负相关(r=-0.573,P<0.01)。结论 脑梗死大鼠脑组织IGFBP-3水平显著升高,且IGFBP-3水平与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之间关系密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 模型 动物 脑梗死 SMAD蛋白质类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TL3通过IGF2BP2依赖性方式参与m6A修饰调控HBV复制的机制
7
作者 余玲 张自力 +3 位作者 曾蓉 张节 王鹏 潘万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2-449,共8页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2,IGF2BP2)协助甲基转移酶样3(methytransferase like 3,METTL3)通过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调控HBV复制的分子机制。...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2,IGF2BP2)协助甲基转移酶样3(methytransferase like 3,METTL3)通过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调控HBV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以HBV稳定复制细胞系HepG2.2.15及其亲本细胞HepG2为模型,斑点杂交分析m6A修饰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ETTL3、IGF2BP2表达。生物信息学及免疫共沉淀分析METTL3与m6A阅读蛋白及其相互作用。将METTL3质粒、METTL3 siRNA和(或)IGF2BP2 siRNA转染至HepG2.2.15细胞,分别记为OE-METTL3、si-METTL3、si-IGF2BP2、OE-METTL3+si-IGF2BP2、si-METTL3+si-IGF2BP2、Control组;qPCR检测HBV DNA、HBV rcDNA、HBV cccDNA拷贝数,RT-qPCR或Western blot检测HBV pgRNA、METTL3、IGF2BP2表达。结果与HepG2细胞相比,在HepG2.2.15细胞中m6A修饰富集,METTL3、IGF2BP2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Control组相比,在OE-METTL3组中m6A修饰富集增强,IGF2BP2表达水平升高(P<0.05),HBV复制相关指标(HBV DNA、HBV rcDNA、HBV cccDNA、HBV pgRNA)升高(P<0.01);在si-METTL3组中则相反。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免疫共沉淀显示METTL3与IGF2BP2为互作蛋白。与Control组相比,在si-IGF2BP2组中m6A修饰富集减弱,METTL3表达水平降低(P<0.01),HBV复制相关指标降低(P<0.01)。在OE-METTL3+si-IGF2BP2组中,HBV复制相关指标较OE-METTL3组降低(P<0.001)。在si-METTL3+si-IGF2BP2组中,HBV复制相关指标较si-METTL3组、si-IGF2BP2组降低(P<0.05)。结论METTL3依赖IGF2BP2富集m6A通过增强HBV rcDNA转化为cccDNA,进而增强pgRNA逆转录复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酶样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2 N6-甲基腺苷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3通过抑制PRMT1/p-STAT3通路减轻肥胖相关性肾病足细胞炎症损伤
8
作者 彭琳 孙晓滢 +2 位作者 易璇 王舟琪 陈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58,共10页
目的:肥胖会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 related glomerulopathy,ORG),但其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拟检测早期生长反应蛋白3(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3,EGR3)在ORG患者和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肾皮质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EGR... 目的:肥胖会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 related glomerulopathy,ORG),但其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拟检测早期生长反应蛋白3(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3,EGR3)在ORG患者和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肾皮质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EGR3抑制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人足细胞炎症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肾损害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ORG患者(n=6)和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肾皮质组织(n=10)。使用150μmol/L PA干预人和小鼠足细胞48 h;人足细胞中分别过表达或沉默EGR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β的含量;real-time RT-PCR检测EGR3、足细胞分子标志NPHS1(nephrosis1)、NPHS2(nephrosis2)、足糖萼蛋白(podocalyxin,PODXL)、平足蛋白(podoplanin,PDPN)mRNA的表达;RNA-seq检测人足细胞过表达EGR3并150μmol/L PA干预后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检测EGR3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并与RNA-seq的结果取交集;Co-IP验证EGR3与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s 1,PRMT1)的相互作用;沉默EGR3和PRMT1抑制剂干预后检测PA诱导的足细胞培养液中IL-6和IL-1β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分别过表达或沉默EGR3后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的蛋白质表达。结果:EGR3在ORG患者和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肾皮质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0.01),150μmol/L PA干预人和小鼠足细胞48 h后显著上调2种细胞EGR3的表达(均P<0.05)。人足细胞过表达或沉默EGR3分别抑制或促进PA干预后细胞培养液中IL-6和IL-1β的分泌,并分别上调或下调NPHS1、PODXL、NPHS2及PDPN的表达(均P<0.05)。RNA-seq结果显示共有988个DEGs,Co-IP+LC-MS共发现238个可能与EGR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且Co-IP证实PRMT1为EGR3的相互作用蛋白质。PRMT1抑制剂能部分减少人足细胞沉默EGR3后PA诱导的IL-6及IL-1β的分泌(均P<0.05);此外,过表达或沉默EGR3负调控PRMT1及p-STAT3的表达。结论:EGR3可能通过抑制PRMT1/p-STAT3通路减轻ORG足细胞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生长反应蛋白3 棕榈酸 肥胖相关性肾病 足细胞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理肺消积丸对肺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研究
9
作者 谷雨 刘素晓 +6 位作者 何志远 丁锦泵 孔德琪 黄慧敏 冯素香 刘学芳 李亚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72-1678,1685,共8页
目的:探讨理肺消积丸通过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对肺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采用皮下接种Lewis细胞方式建立肺癌小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理肺消积组和顺铂组,每组10只。造模次日起依据分组给药... 目的:探讨理肺消积丸通过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对肺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采用皮下接种Lewis细胞方式建立肺癌小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理肺消积组和顺铂组,每组10只。造模次日起依据分组给药,理肺消积组给予理肺消积丸水溶液205 mg/(kg·d)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顺铂组每隔1 d腹腔注射顺铂0.5 mg/kg,等体积双蒸水灌胃;模型组给予等体积双蒸水灌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周后处死小鼠,留取肿瘤组织,记录小鼠肿瘤质量和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聚合酶链反应阵列(PCR array)筛选血管生成相关差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趋化因子配体1(CXCL1)、Ⅳ型胶原α3链(COL4A3)基因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肿瘤组织ANGPTL3、CXCL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组织COL4A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理肺消积丸组、顺铂组肿瘤组织质量、体积显著减少(P<0.01),肿瘤组织病理形态改善,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MVD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理肺消积组显著上调或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共13个,主要包括ANGPTL3、CXCL1、COL4A3等,参与表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相关调控;与模型组比较,理肺消积组小鼠肿瘤组织ANGPTL3、CXCL1和COL4A3基因与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理肺消积丸可通过降低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VEGF、ANGPTL3、CXCL1)的表达抑制肺癌小鼠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肺消积丸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 聚合酶链反应阵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趋化因子配体1 Ⅳ型胶原α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的治疗作用机制
10
作者 刘芳 顾逸文 +1 位作者 方浩亮 杨雨烨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3,410,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兔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兔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每组10只。对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和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进行CSA模型制备。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注射PI3K抑制剂Wortmannin(浓度24μg/kg);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仅给予相同固定;电针组和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给予电针“风池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各组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实验兔无明显行为学变化;模型对照组实验兔精神萎靡、缩肩拱背、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电针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缩肩拱背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低(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高(均P<0.05);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高(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低(均P<0.05);电针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高(均P<0.05);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高(均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治疗CSA模型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电针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低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3基因多态性与秦川牛部分屠宰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35
11
作者 孙维斌 陈宏 +5 位作者 雷雪芹 雷初朝 张英汉 李瑞彪 昝林森 胡沈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1-516,共6页
以IGFBP3基因作为秦川牛(Bostaurus)部分屠宰指标的侯选基因,在对60头秦川牛的IGFBP3基因进行PCR RFLP和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秦川牛群体中IGFBP3基因座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及其与秦川牛部分屠宰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以IGFBP3基因作为秦川牛(Bostaurus)部分屠宰指标的侯选基因,在对60头秦川牛的IGFBP3基因进行PCR RFLP和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秦川牛群体中IGFBP3基因座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及其与秦川牛部分屠宰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秦川牛群体中,651bp的PCR产物经过限制性内切酶HaeIII消化后,表现出3种基因型,其中等位基因A、B及3种基因型AA、AB、BB的频率分别为0.84、0.16和0 70、0.28、0.02。经序列分析发现,第299位的C→A颠换(GGCC变成了GGAC)导致了1个HaeIII限制性酶切位点的丢失而产生了该基因座多态性。在所研究的群体中,该多态基因座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P>0 05)。对13头24月龄秦川牛进行屠宰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对秦川牛部分屠宰指标有一定影响,AA、AB及BB型个体的屠宰率、净肉率及西冷、牛柳、眼肉和嫩肩肉的产率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AA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大于BB型个体(P<0.05),AB型和BB型个体胴体脂肪含量高于AA型个体(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BP3基因 多态性 秦川牛 屠宰性状 相关性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清IGF-1、IGF-2、IGFBP-3水平与正常胎儿生长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陆宇萍 陆志洁 +1 位作者 钱丽娟 邵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620,共5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IGF-2、IGF结合蛋白3(IGF binding protein 3,IGFBP-3)与正常胎儿生长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正常体...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IGF-2、IGF结合蛋白3(IGF binding protein 3,IGFBP-3)与正常胎儿生长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正常体重儿的初产妇66例,分为妊娠16~18周、妊娠26~28周、妊娠37~40周3个阶段进行纵向观察,放射免疫法测定孕妇各阶段血清中IGF-1、IGF-2、IGFBP-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孕期母血IGF-1水平随着孕周增加明显上升,其中IGF-1水平在妊娠37~40周高于妊娠26~28周,妊娠26~28周高于妊娠16~18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孕期母血IGF-2水平随孕周增加无明显改变,妊娠3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IGFBP-3水平妊娠37~40周高于妊娠26~28周及妊娠16~18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26~28周与妊娠16~18周无显著差异。妊娠16~18周、26~28周和37~40周3阶段母血IGF-1、IGF-2、IGFBP-3水平与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孕妇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正常胎儿生长密切相关,IGF-1可作为临床评价不同阶段正常胎儿生长的指标,而IGFBP-3更多地反映了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正常胎儿生长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 胰岛素 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脂肪组织中IGF2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品种差异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郭玉姣 唐国庆 +2 位作者 李学伟 朱砺 李明洲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2-606,共5页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长白猪和太湖猪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在30、60、90、120和150日龄时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1)品种内日龄间比较,长白猪IGF2mRNA在30日龄时的表达量极...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长白猪和太湖猪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在30、60、90、120和150日龄时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1)品种内日龄间比较,长白猪IGF2mRNA在30日龄时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1),之后逐渐下降,至120日龄降到最低,150日龄时又明显上升;太湖猪IGF2mRNA在30~60日龄的表达量较高,90日龄降至最低,120日龄迅速回升,之后又有所下降。两品种IGFBP3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基本相同,30日龄时表达量最高,60日龄显著下降(P<0.05),之后趋于平缓但略有波动。(2)品种间同日龄比较,120日龄时太湖猪IGF2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150日龄时太湖猪IGFBP3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0.01),其余日龄间两品种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猪脂肪组织IGF2和IGFBP3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发育性变化和品种差异;IGF2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脂肪细胞的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荧光实时定量PCR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及胰岛素因子结合蛋白-3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被引量:39
14
作者 许珊珊 顾学范 +4 位作者 潘慧 朱惠娟 龚凤英 李玉凤 邢艳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5-1110,共6页
目的建立中国6~18岁年龄段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与年龄、性别、发育阶段及体质指数的关系。方法选取了大庆市、北京市、上海市不同中小学校的837名体检正常的儿童、... 目的建立中国6~18岁年龄段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与年龄、性别、发育阶段及体质指数的关系。方法选取了大庆市、北京市、上海市不同中小学校的837名体检正常的儿童、青少年(男416名,女421名),由内分泌医师记录其发育状况。用化学发光法(IMMULITE1000)测定血清IGF-1和IGFBP-3。用t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IGF-1及IGFBP-3与年龄、性别、发育阶段及体质指数(BMI)的关系。结果男孩血清IGF-1于13岁组时出现峰值,女孩11岁组出现峰值;男孩血清IGFBP-3值14岁组时达到峰值,女孩11岁组达到峰值;高峰值出现后,IGF-1和IGFBP-3水平随年龄增长缓慢下降或维持高峰值在平台期;同年龄组相比,男孩血清IGF-1值高于女孩,女孩的IGFBP-3值高于男孩。发育阶段对血清IGF-1水平的影响大于对IGFBP-3的影响,而BMI对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建立了与年龄、性别、发育阶段相关的儿童青少年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的正常参考值,这些数据对于生长监测、临床诊断及GH治疗后随访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正常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月内婴儿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变化与体格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覃月和 潘革 +1 位作者 李惠玲 林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6个月内婴儿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变化与体格发育值的关系。方法对85例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及29例足月适于胎龄儿于生后3d、3个月、6个月时进行放射免疫法... 目的探讨6个月内婴儿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变化与体格发育值的关系。方法对85例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及29例足月适于胎龄儿于生后3d、3个月、6个月时进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H、IGF-1、IGFBP-3,同时测量婴儿体质量、身长、头围、胸围。结果生后3d小于胎龄儿的体格发育值和血清GH、IGF-1、IGFBP-3均分别低于适于胎龄儿(P均<0.05),早产儿均小于足月适于胎龄儿(P<0.05)。3、6个月时LBWI的体格发育值和血清GH、IGF-1、IGFBP-3浓度均低于足月适于胎龄儿(P<0.05)。生后3d、3个月、6个月时各体格发育值与各激素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新生儿血清GH、IGF-1、IGFBP-3浓度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LBWI生后6个月血清GH、IGF-1、IGFBP-3仍存在相对低水平状态,体格发育值仍落后于正常足月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体格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病人血IGF-1及IGFBP-3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聪 潘莉莉 +3 位作者 李强 张咏言 刘英敏 郭兑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0-121,124,共3页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病人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 3(IGFBP-3)水平与糖尿病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法对 76例 2型糖尿病病人血中 IGF- 1及 IGFBP- 3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病人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 3(IGFBP-3)水平与糖尿病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法对 76例 2型糖尿病病人血中 IGF- 1及 IGFBP- 3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血 IGF- 1、IGFBP- 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 (P均 <0 .0 1) ;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血 IGF- 1、IGFBP- 3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者 (P <0 .0 1,P <0 .0 5 ) ;血 IGF- 1与 IGFBP- 3水平呈正相关 (r=0 .6 93,P <0 .0 1) ;但是 IGF- 1与 FPG呈负相关 (r=- 0 .391,P <0 .0 5 ) ;IGFBP- 3与 Hb Alc呈负相关 (r=- 0 .40 1,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血中 IGF- 1及 IGFBP- 3水平降低。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 ,血 IGF- 1及IGFBP- 3水平升高。 IGF- 1及 IGFBP- 3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NIDDM IGF-1 IGFBP-3 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IGF-1和IGFBP-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蒋洲梅 王海英 +1 位作者 李明 刘静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放射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INS、IGF-Ⅰ及IGFBP-3的表达水平。结... 目的探讨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放射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INS、IGF-Ⅰ及IGFBP-3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癌组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158.06±47.82),与对照组(57.30±33.21)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IGF-Ⅰ及IGFBP-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各期血清INS、IGF-Ⅰ及IGFBP-3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高胰岛素血症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检测血INS有助于发现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从而有利于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胰岛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23在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7
18
作者 任艳玲 郑洪新 +2 位作者 杜松 赵金茹 李淑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23在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手术切除大鼠双侧卵巢。术后13周,取离体胫骨测量组织学参数髓腔面积百分率(%Ma.Ar)、骨小梁厚度(Tb.Th),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23在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手术切除大鼠双侧卵巢。术后13周,取离体胫骨测量组织学参数髓腔面积百分率(%Ma.Ar)、骨小梁厚度(Tb.Th),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骨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23蛋白在骨组织中的定位,用Westernblot杂交法检测骨组织TGFβ1、Smad2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Sham组)比较,模型大鼠(OVX组)骨组织Tb.Th缩小,%Ma.Ar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OVX组TGFβ1的mRNA、蛋白及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Smad23蛋白广泛表达于骨组织干骺端,主要表达于骨基质表面及骨小梁周围的成骨细胞。结论TGFβ1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23可能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 2/3蛋白 骨质疏松症 卵巢切除术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信号转导蛋白 大鼠骨组织 SMAD 去卵巢 免疫组化法检测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GH、IGF-Ⅰ、IGFBP-3水平与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曹武军 蒋晓敏 +3 位作者 陶芳标 董娟 朱鹏 黄大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方法,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2例FGR患者(特发性FGR组)和42例适于胎龄...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方法,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2例FGR患者(特发性FGR组)和42例适于胎龄儿(正常对照组)脐血清中GH、IGF-Ⅰ、IGFBP-3水平,通过配对设计差值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特发性FGR组GH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特发性FGR组脐血IGF-Ⅰ、IGFBP-3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特发性FGR组脐血IGF-Ⅰ/IGFBP-3的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脐血GH水平与出生体重负相关(r=-0.443,P=0.000),脐血IGF-Ⅰ、IGFBP-3水平与出生体重正相关(r=0.497,P=0.000;r=0.331,P=0.000);脐血GH水平与IGF-Ⅰ水平负相关(r=-0.290,P=0.000),脐血IGF-Ⅰ水平与IGFBP-3水平正相关(r=0.245,P=0.024)。结论:GH、IGF-Ⅰ及IGFBP-3可能参与胎儿生长发育过程,是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受限 小于胎龄儿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胞内信号蛋白Smad2/3在糖尿病大鼠肾脏表达的动态观察及意义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勤 谢汝佳 +5 位作者 韩冰 肖瑛 杨婷 方丽 龙义国 张国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79-1884,共6页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TGF-β1及其下游信号分子Sm ad2/3在肾脏的表达及定位变化,探讨TGF-β1-Sm ad2/3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DN)肾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链脲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以免疫组化、W estern...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TGF-β1及其下游信号分子Sm ad2/3在肾脏的表达及定位变化,探讨TGF-β1-Sm ad2/3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DN)肾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链脲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以免疫组化、W estern b lotting及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的方法动态观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肾脏TGF-β1、Sm ad2/3蛋白及mRNA表达,并以RT-PCR方法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胶原-3(COL-Ⅲ)、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mRNA表达。结果:TGF-β1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表达明显多于正常组(P<0.05);Sm ad2/3蛋白主要以胞浆表达阳性为主,部分呈胞核表达阳性;Sm ad2/3蛋白及mRNA从2周起表达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糖尿病进展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6周DN组大鼠肾脏TGF-β1、Sm ad2、CTGF、COL-Ⅲ、PAI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TGF-β1-Sm ad2/3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形成的信号转导过程,伴随着Sm ad2/3信号蛋白表达的增多及入核增加,CTGF、COL-Ⅲ、PAI-1等基因转录增加,导致肾脏细胞外基质的大量沉积,这是细胞因子TGF-β1导致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进展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蛋白质Smad2/3 信号转导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