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淬火态2xxx系铝合金曲面翻孔工艺优化
1
作者 唐杰 李明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166,共7页
研究淬火态2xxx系铝合金曲面试件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更优工艺参数。对翻孔过程进行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正交实验,选取预制孔直径、时效温度、凸模直径作为实验因素,每种因素设置4种水平,探究不同因素对翻孔结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优工艺参数。... 研究淬火态2xxx系铝合金曲面试件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更优工艺参数。对翻孔过程进行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正交实验,选取预制孔直径、时效温度、凸模直径作为实验因素,每种因素设置4种水平,探究不同因素对翻孔结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翻孔成型高度受预制孔直径影响,预制孔直径越小,翻孔高度越高。成形后壁厚受时效温度、预制孔直径影响,在研究范围内,温度越高、预制孔直径越小,平均壁厚约越小。翻孔直径受凸模直径影响显著,在脱模过程中试件发生回弹,因此选择直径为60.4 mm的凸模更接近理论直径。在翻孔直径为60 mm时,不同预制孔对最大应力的影响较小。试件翻孔直径60 mm的最优工艺参数为预制孔直径40 mm、时效温度200℃、凸模直径60.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xxx系铝合金 曲面 翻孔 工艺参数 时效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工艺对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杨鹏飞 贺辛亥 +3 位作者 宋衍滟 魏宇博 程攀 周浩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0,共5页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刚性,但延展性差,纤维容易发生脆断;玻璃纤维延展性好,但强度相对较低,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经过针刺工艺进行混杂,采用真空导入模塑成型工艺制备出多种混杂结构的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电子万能试...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刚性,但延展性差,纤维容易发生脆断;玻璃纤维延展性好,但强度相对较低,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经过针刺工艺进行混杂,采用真空导入模塑成型工艺制备出多种混杂结构的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混杂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混杂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混杂处理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层间混杂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比传统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提升25.24%,最大破坏应变比传统碳纤维复合材料提升40.26%,在弯曲破坏测试中表现为假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结构预制体 混杂复合材料 真空导入成型工艺 力学性能 破坏模式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ET/PA6中空橘瓣型纺粘针刺超纤合成革基布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韩丽娜 许秋歌 +3 位作者 朵永超 郭寻 吴若楠 钱晓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共8页
以高收缩聚酯(HSPET)/聚酰胺6(PA6)纺粘长丝针刺非织造布为基布,含浸水性聚氨酯(WPU)制备HSPET/PA6中空橘瓣型纺粘针刺超纤革基布(以下简称HSPET/PA6针刺革基布)。对比分析前开纤法及后开纤法两种工艺,以及聚乙烯醇(PVA)和WPU含浸量对HS... 以高收缩聚酯(HSPET)/聚酰胺6(PA6)纺粘长丝针刺非织造布为基布,含浸水性聚氨酯(WPU)制备HSPET/PA6中空橘瓣型纺粘针刺超纤革基布(以下简称HSPET/PA6针刺革基布)。对比分析前开纤法及后开纤法两种工艺,以及聚乙烯醇(PVA)和WPU含浸量对HSPET/PA6针刺革基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PVA、WPU含浸量下,前开纤法的力学性能优于后开纤法,但柔软度及透气透湿性能与后开纤法相比较差;两种工艺下制备的HSPET/PA6针刺革基布力学性能均随着PVA含浸量的增加先提升后下降,随着WPU含浸量的增加逐渐提升;柔软度和透气透湿性能随着PVA含浸量的增加先提升后下降,随着WPU含浸量的增加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橘瓣型纤维 针刺超纤合成革基布 双组份纺粘工艺 超细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合金铁芯粘接-冲裁-叠压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秀东 郭硕 +4 位作者 杜冰 崔海龙 刘凤华 黄朝洋 严祥鑫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
针对非晶合金在室温状态下冷加工性能不佳导致难以对其进行常规冲裁加工,严重限制其在电机领域的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粘接-冲裁-叠压工艺,以提高非晶合金的室温冲裁能力。首先,将多片非晶合金叠压粘结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坯料,然后对非... 针对非晶合金在室温状态下冷加工性能不佳导致难以对其进行常规冲裁加工,严重限制其在电机领域的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粘接-冲裁-叠压工艺,以提高非晶合金的室温冲裁能力。首先,将多片非晶合金叠压粘结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坯料,然后对非晶合金坯料进行冲裁,最终将冲裁后的成品叠压成铁芯产品。试验证明,该工艺生产的非晶合金成品断面光洁,毛刺高度低于5μm,表面质量满足叠压要求,叠压后的成品满足电机铁芯的制造要求,解决了非晶合金在室温下冲裁质量较差、毛刺较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电机铁芯 粘接-冲裁-叠压工艺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收缩聚酯/聚酰胺6中空橘瓣型纺黏针刺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许秋歌 郭寻 +5 位作者 朵永超 吴若楠 钱晓明 宋兵 符浩 赵宝宝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49,共9页
为解决高收缩聚酯(HSPET)/聚酰胺6(PA6)中空橘瓣型双组分纺黏长丝铺网针刺后存在纤维开纤裂离效果差的问题,对HSPET/PA6针刺布采用干热处理、水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和转鼓机洗处理4种物理开纤方式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转鼓机洗处理温度和时... 为解决高收缩聚酯(HSPET)/聚酰胺6(PA6)中空橘瓣型双组分纺黏长丝铺网针刺后存在纤维开纤裂离效果差的问题,对HSPET/PA6针刺布采用干热处理、水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和转鼓机洗处理4种物理开纤方式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转鼓机洗处理温度和时间对HSPET/PA6针刺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SPET/PA6针刺布的开纤率为18.9%,干热处理后的HSPET/PA6针刺布开纤率并未改变;经水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及转鼓机洗处理后的HSPET/PA6针刺布开纤率分别为24.0%、32.6%、75.5%,转鼓机洗能有效提高HSPET/PA6针刺布的开纤率;在最佳转鼓机洗处理温度60℃下,随着转鼓机洗处理时间的延长,开纤率逐渐提高,HSPET/PA6针刺布的柔软度及力学性能随着开纤率的提高逐渐得到改善,而HSPET/PA6针刺布的透气透湿性能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橘瓣型纤维 双组分纺黏工艺 针刺非织造布 超细纤维 开纤率 涤纶 聚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自动续料机械手 被引量:40
6
作者 肖艳军 李磊 +1 位作者 周婧 关玉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自动续料机械手结构。该装置应用于冲压生产过程中对各工位自动续料。对该装置的主要机械结构、动作方式、电气控制原理、控制方式做了详细的表述。
关键词 冲压加工 机械手 PLC 自动续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工艺参数对炭布网胎增强C/C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晓虎 李贺军 +2 位作者 郝志彪 郑金煌 崔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3-967,共5页
采用机械针刺技术,研究了针刺密度、针刺深度对原位针刺增强碳布网胎迭层预制体结构C/C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的针刺密度和针刺深度参数,可获得高的预制体密度和纤维体积分数,针刺密度和针刺深度对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 采用机械针刺技术,研究了针刺密度、针刺深度对原位针刺增强碳布网胎迭层预制体结构C/C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的针刺密度和针刺深度参数,可获得高的预制体密度和纤维体积分数,针刺密度和针刺深度对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程度比对压缩、弯曲性能的影响程度大,采用一定密度的碳布网胎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针刺密度和深度能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当针刺密度控制在20~50针/cm^2、针刺深度控制在12~16mm时,C/C材料力学性能随两针刺参数值升高而提高;当针刺密度控制在30针/cm^2时,C/C材料弯曲及X-Y向压缩强度分别达到137.68、224MPa,剪切强度达到15.5MPa,针刺深度为12mm时,材料弯曲及X-Y向压缩强度分别达到134.24、213.2MPa,为较佳的针刺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工艺参数 炭/炭复合材料 预制体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设计过程建模及重组 被引量:18
8
作者 汤廷孝 廖文和 +1 位作者 黄翔 刘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6,共6页
产品设计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种知识的有效集成和耦合.文中在综合分析目前设计过程建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扩展有向图和模糊设计结构矩阵的信息建模方法,对活动间的信息依赖进行了定量表示,通过对设计活动进行分解、撕... 产品设计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种知识的有效集成和耦合.文中在综合分析目前设计过程建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扩展有向图和模糊设计结构矩阵的信息建模方法,对活动间的信息依赖进行了定量表示,通过对设计活动进行分解、撕裂和级别划分,实现了设计过程的优化重组.进而对耦合活动间的信息相关程度进行模糊排序,指导耦合活动的分解,并给出了算法流程.最后以冲裁模具设计过程为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过程建模 模糊设计 结构矩阵 冲裁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静压桩沉桩过程试验研究与颗粒流模拟 被引量:89
9
作者 周健 邓益兵 +1 位作者 叶建忠 贾敏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1-507,共7页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了密实砂中静压桩沉桩过程,对桩周土体宏细观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对浅层土体、桩身周围、桩端处土体的不同位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桩周不同位置土体的变位规律,并将孔隙...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了密实砂中静压桩沉桩过程,对桩周土体宏细观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对浅层土体、桩身周围、桩端处土体的不同位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桩周不同位置土体的变位规律,并将孔隙变化场与宏观位移场进行相互印证,发现桩端土体位移模式与压密区基本呈圆孔扩张。对桩体贯入过程中的动端阻力、动侧摩阻力的发展规律以及临界深度等问题作了揭示。以室内模型试验为基础,建立了静压桩沉桩颗粒流模型,将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土体细观变化模式揭示沉桩过程中宏观响应的内在机理。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明确沉桩挤土效应内在机理和沉桩阻力的发展规律都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沉桩过程 挤土效应 模型试验 颗粒流 细观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YNAFORM的汽车大灯灯壳工艺及模具设计 被引量:9
10
作者 原政军 安升 +1 位作者 白生武 王忠雷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2-224,共3页
以某轻型汽车前大灯工艺与模具设计过程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YNAFORM进行了坯料形状设计和拉深过程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方案,并设计出了相应的冲压模具。
关键词 DYNAFORM 汽车大灯 拉深工艺 冲压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片冲头零件激光淬火工艺实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邹湘军 樊湘芳 +2 位作者 石世宏 娄燕 周荣安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70,共3页
对药物冲头零件采用激光淬火及其淬火后机械加工工艺参数优化进行了综合研究。用 2kWCO2 激光器对医药系统的 4mm~ 5 .5mm圆片冲头的工作面进行激光淬火 ,淬火深度为 0 .7mm ,其主要组织为细小马氏体。结果表明 ,零件的强度、韧性、... 对药物冲头零件采用激光淬火及其淬火后机械加工工艺参数优化进行了综合研究。用 2kWCO2 激光器对医药系统的 4mm~ 5 .5mm圆片冲头的工作面进行激光淬火 ,淬火深度为 0 .7mm ,其主要组织为细小马氏体。结果表明 ,零件的强度、韧性、耐磨性、抗冲击性、使用寿命均有提高。介绍了利用激光淬火改善材料组织、减少变截面应力产生、防止机械加工时裂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热处理 GCR15 细小马氏体 药物冲头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电脑刺绣编程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海涛 郭磊 陈世福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399-1404,共6页
电脑刺绣机的发明导致了传统刺绣工业的革命 ,因此各种电脑刺绣编程 (打版 )系统应运而生 .但是 ,目前的编程系统均缺少智能 ,自动化程度低 ,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差和制造效率低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研制了一个电脑刺绣智能集成环境 .该系... 电脑刺绣机的发明导致了传统刺绣工业的革命 ,因此各种电脑刺绣编程 (打版 )系统应运而生 .但是 ,目前的编程系统均缺少智能 ,自动化程度低 ,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差和制造效率低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研制了一个电脑刺绣智能集成环境 .该系统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刺绣图案的自动处理和针法的生成 ,与目前已有的系统相比 ,刺绣产品质量、编针的自动化和效率大大提高 .另外 ,还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实现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 图像处理 电脑刺绣编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冲压工艺规划建模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莉莉 赵苏晋 李宗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90-995,共6页
在研究冲压工艺加工需求和加工工序的基础上,应用多色集合理论建立了冲压工艺规划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包括围道矩阵和多色图等两个部分,多色图描述冲压工序的相互作用。应用此模型研究了一种冲压工艺路径求解算法,能根据加工要求搜索工... 在研究冲压工艺加工需求和加工工序的基础上,应用多色集合理论建立了冲压工艺规划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包括围道矩阵和多色图等两个部分,多色图描述冲压工序的相互作用。应用此模型研究了一种冲压工艺路径求解算法,能根据加工要求搜索工序路线,求解出零件的冲压工艺路线。开发了一个冲压工艺规划原型系统,并以一个圆筒类零件为例,对所提出的模型与算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色集合 多色图 冲压工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冲裁变形过程的高强度钢扩孔模拟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翔宇 陈劼实 +2 位作者 汪昌盛 陈军 庄新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41-1445,共5页
针对传统的扩孔模拟方法未考虑冲裁变形过程而导致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以高强度DP590钢为例,对冲裁-扩孔的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改进的积分方法获得Oyane韧性断裂准则的阈值,基于冲裁变形的应变梯度分布与损伤分布进行扩孔工序的模拟... 针对传统的扩孔模拟方法未考虑冲裁变形过程而导致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以高强度DP590钢为例,对冲裁-扩孔的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改进的积分方法获得Oyane韧性断裂准则的阈值,基于冲裁变形的应变梯度分布与损伤分布进行扩孔工序的模拟,并与其实验结果加以对比.结果表明:与未考虑冲裁变形过程的预测结果相比,考虑冲裁变形过程的预测精度提高了99.6%;冲裁间隙越大(10%~15%),其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钢 冲裁过程 边缘破裂 韧性断裂准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吸塑成型冲切一体化工艺的全自动片材设备的研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学佳 包能胜 +1 位作者 谢荣生 蔡健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75,121,共5页
为了提高塑料片材生产设备的生产效率,针对该产品市场的最新需要,研究和开发了一种集成吸塑成型冲切一体化工艺的全自动片材设备。该设备采用先进的吸塑、成型、冲切的一体化工艺,配有PID伺服控制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全自动的塑料... 为了提高塑料片材生产设备的生产效率,针对该产品市场的最新需要,研究和开发了一种集成吸塑成型冲切一体化工艺的全自动片材设备。该设备采用先进的吸塑、成型、冲切的一体化工艺,配有PID伺服控制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全自动的塑料热成型设备,具有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制品质量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材机 吸塑 成型 冲切 一体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电子产品连接板的冲压工艺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亦仁 马强 +1 位作者 郭星 朱庆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6-108,共3页
针对某电子产品连接板的冲压工艺,在对冲孔、翻孔、落料和弯曲等成形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工位级进模的冲压方案。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采用了侧刃初定距,导正孔精定位。在保证工件的尺寸和形状位置精度要求的同时,提高... 针对某电子产品连接板的冲压工艺,在对冲孔、翻孔、落料和弯曲等成形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工位级进模的冲压方案。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采用了侧刃初定距,导正孔精定位。在保证工件的尺寸和形状位置精度要求的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板 冲压工艺 多工位级进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端盖零件的冲压模具设计 被引量:6
17
作者 孔炎 梁辰 +1 位作者 赵蒙 聂爱琴 《精密成形工程》 2012年第6期129-131,共3页
首先对端盖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该零件成形工艺和模具设计的要点,并提出了最佳成形工艺方案。重点描述了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设计过程,并解决凸凹模的设计,定位精度和冲裁孔拉深变形等问题,为薄壁零件浅拉深成形的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冲压工艺 复合模 凸凹模 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钨闭塞式双通道等径角挤压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萍 魏学峰 +3 位作者 聂爱琴 段自豪 周玉峰 薛克敏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单道次纯钨闭塞式双通道等径角挤压工艺的变形特点,并对比等径角挤压工艺和双通道等径角挤压工艺经过Bc路径4道次变形后的应变积累和分布特点。同时,为验证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开展了物理实验。结果表明,闭塞式...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单道次纯钨闭塞式双通道等径角挤压工艺的变形特点,并对比等径角挤压工艺和双通道等径角挤压工艺经过Bc路径4道次变形后的应变积累和分布特点。同时,为验证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开展了物理实验。结果表明,闭塞式双通道等径角挤压变形过程可分为初始阶段、镦粗成形阶段、剪切变形阶段和最终成形阶段。3种工艺经4道次变形后均发生较大的应变积累,但是由于闭式模膛对试样头部的镦粗作用,闭塞式双通道等径角挤压经过4道次变形后等效应变量最大,且等效应变分布最均匀。通过对模具应力的分析,闭塞式双通道等径角挤压和双通道等径角挤压工艺可以有效解决等径角挤压工艺冲头偏载问题,且试样经闭塞式双通道等径角挤压变形后具有较大的静水压力,提高了纯钨塑性,有利于进行多道次变形。闭塞式双通道等径角挤压工艺变形后的试样可分为4个区域:剪切变形区、伸长变形区、头部小变形区和尾部未变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式双通道等径角挤压工艺 数值模拟 等效应变 均匀性 冲头偏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行李箱内板冲压成形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安 魏星 +1 位作者 王辉 潘利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01-103,106,共4页
建立了某汽车行李箱内板有限元模拟模型,并利用PAM-STAMP2G软件进行冲压模拟仿真,得到了零件成形后的厚度云图和缺陷分布图,指出了零件冲压缺陷的形成原因。并研究探讨了压边力、冲压速度、凸凹模间隙三个关键的工艺参数对于冲压质量的... 建立了某汽车行李箱内板有限元模拟模型,并利用PAM-STAMP2G软件进行冲压模拟仿真,得到了零件成形后的厚度云图和缺陷分布图,指出了零件冲压缺陷的形成原因。并研究探讨了压边力、冲压速度、凸凹模间隙三个关键的工艺参数对于冲压质量的影响,得出了相对合适的冲压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 成形仿真 缺陷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toCAD的数控冲床自动编程系统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6
20
作者 贾毅朝 孙培禄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7期384-387,390,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AutoCAD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并对自动编程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图形数据的采集,加工模具的选择,加工路径的优化处理以及NC代码的生成等自动编程的一系列过程。研究了仿真模块的总体结构方案,实现了基于AutoCA... 提出了一种基于AutoCAD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并对自动编程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图形数据的采集,加工模具的选择,加工路径的优化处理以及NC代码的生成等自动编程的一系列过程。研究了仿真模块的总体结构方案,实现了基于AutoCAD的二维动态仿真。实践生产证明,基于AutoCAD的数控冲床自动编程系统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能够有效提高数控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LISP 数控冲床 自动编程 加工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