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性SDOF系统的地震输入能量谱 被引量:13
1
作者 程光煜 叶列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年第5期1-8,共8页
本文以4种场地土条件下40条强震记录为输入,对弹性单自由度(SDOF)系统的地震输入能量谱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SDOF系统参数和地面运动参数对弹性地震输入能量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长周期范围,弹性SDOF系统的阻尼比和地面运动强度对... 本文以4种场地土条件下40条强震记录为输入,对弹性单自由度(SDOF)系统的地震输入能量谱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SDOF系统参数和地面运动参数对弹性地震输入能量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长周期范围,弹性SDOF系统的阻尼比和地面运动强度对能量谱峰值有较大影响;在长周期范围,随弹性SDOF系统阻尼比的增大,能量谱值也有所增大。随后,采用归一化能量谱方法,并根据能量谱曲线的特征,建议了简化三段式地震输入能量谱。在此基础上,根据4种场地土条件下40条强震记录能量谱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建议了能量谱峰值和能量谱曲线参数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输入能量谱 弹性单自由度系统 阻尼比 地震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近断层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震技术研究
2
作者 李晓莉 李焱 周世豪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5-818,共14页
本文以泉州百崎湖大桥为背景,采用MidasCivil桥梁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桥梁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分析各种因素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包括近断层地震输入模式、近断层地震动脉冲效应和近断层竖向地震动。基于原桥结构设置摩擦... 本文以泉州百崎湖大桥为背景,采用MidasCivil桥梁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桥梁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分析各种因素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包括近断层地震输入模式、近断层地震动脉冲效应和近断层竖向地震动。基于原桥结构设置摩擦摆支座和粘滞阻尼器,研究减震装置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改变减震装置参数,分析参数敏感性。研究表明,近断层地震输入模式改变了拱圈的竖向位移响应,在桥梁抗震设计和分析中,采取三向地震动输入模式较安全;脉冲效应会放大桥梁的位移响应,拱肋横桥向位移放大效果最明显;竖向地震动会放大拱肋的弯矩响应,影响系数最大为1.652;设置摩擦摆支座和粘滞阻尼器均可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近断层地震 输入模式 脉冲效应 竖向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模型融合策略的日本俯冲带板缘地震动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党浩天 王自法 +4 位作者 赵登科 位栋梁 王祥琪 WANG Jianming 李兆焱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5,共16页
高精度的地震动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地震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传统回归方法构建地震动预测模型时提前设定了方程的形式,此种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反映地震动传播过程中的复杂规律,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应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地震... 高精度的地震动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地震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传统回归方法构建地震动预测模型时提前设定了方程的形式,此种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反映地震动传播过程中的复杂规律,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应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地震动预测模型。但采用单一的机器学习算法,难以从数据中捕捉到更多规律,最终导致模型精度难以提升。本文基于日本KiK-net和K-Net强震台网收集到的俯冲带板缘地震动记录,使用Stacking模型融合策略,以LightGBM、XGBoost和CatBoost算法作为基学习器,线性回归算法作为元学习器,引入客观且高效的贝叶斯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最终训练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日本俯冲带板缘地震动预测的融合模型Stacking-Interface。对比分析所提出模型、单一机器学习模型和传统模型,发现机器学习模型的精度普遍高于传统模型,且相较于单一的机器学习模型,融合模型的预测能力有一定的提升;通过与实际地震动记录的对比和特征参数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靠性和泛化能力。研究方法和结果能够为地震风险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预测 STACKING 俯冲带板缘地震 部分依赖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海沟S-net台网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景阳 颜仕龙 +2 位作者 陈灯红 张齐 陈柳灼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6-200,共15页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该文基于日本海沟大型海底台网S-net的海域俯冲带板缘地震动数据库,建立了俯冲带地区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分析了板缘地震的海陆地震动模型差异。在地震动模型中考虑了与场...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该文基于日本海沟大型海底台网S-net的海域俯冲带板缘地震动数据库,建立了俯冲带地区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分析了板缘地震的海陆地震动模型差异。在地震动模型中考虑了与场地信息有关的台站水深和沉积层厚度。由于海底台站的埋设方式不同,在模型中将台站按埋设和未埋设进行区分,通过回归分析和参数平滑建立了考虑震源类型、矩震级、震源深度、断层距、水深、沉积层厚度和埋设方式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通过对事件内残差进行分离,给出了研究区域的海底板缘模型单台标准差,可用于特定场点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该文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模型可为考虑震源类型的海域区划和海域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俯冲带板缘地震 预测模型 随机效应模型 海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近场、中远场区域性差异的地震动工程输入适用性研究
5
作者 吴玉娇 任叶飞 +3 位作者 肖裴渊 刘也 冀昆 温瑞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5-697,共13页
工程结构动力时程分析时在本地区观测记录不足的情况下,时常选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强震动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但这些记录是否适用于我国规范要求的场景尚缺乏科学的验证。本文搜集了美国、欧洲、新西兰、日本以及墨西哥地区近十年浅层壳... 工程结构动力时程分析时在本地区观测记录不足的情况下,时常选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强震动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但这些记录是否适用于我国规范要求的场景尚缺乏科学的验证。本文搜集了美国、欧洲、新西兰、日本以及墨西哥地区近十年浅层壳内地震共1697组强震动观测记录,分析相同场地类别条件下这些记录的归一化反应谱与我国规范设计谱的匹配效果,从全周期、分周期段谱形匹配的角度,验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地震动记录作为我国工程结构时程分析地震动输入的适用性,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比较不同国家间地震动的归一化反应谱,验证了地震动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说明地震动输入选取时要尽可能选用工程场址所在地区的观测记录。(2)通过对比近、中、远场的归一化平均谱,发现短周期地震动的区域性差异在近场并不突出,地震动输入选取还需考虑距离因素。(3)依据谱形匹配的平均相对误差、平均变异系数和观测记录数量,给出了国外强震动记录是否适用于我国地震动输入选取的评价流程。(4)分别从全周期以及短、中、长分周期段谱形匹配效果的角度,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别下我国地震动输入选取时最优推荐强震动记录的国家或地区,发现在短周期段新西兰的记录最适用,而中、长周期段和全周期段则是日本地区的记录最为适用。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工程结构时程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取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浅层壳内事件 谱形匹配 工程地震动输入 近场 中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频谱特性对黄土斜坡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雪晨 常晁瑜 +3 位作者 薄景山 冯凡 田华俊 代天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4-1033,共10页
基于西吉、海原和固原的野外调查资料建立了典型斜坡场地概化数值模型,通过选择合理动力人工边界,探究地震动频谱特性对黄土斜坡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斜坡加速度受地震动输入频率影响较大,在输入不同频率地震动时,不同监测点加... 基于西吉、海原和固原的野外调查资料建立了典型斜坡场地概化数值模型,通过选择合理动力人工边界,探究地震动频谱特性对黄土斜坡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斜坡加速度受地震动输入频率影响较大,在输入不同频率地震动时,不同监测点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同时,速度和位移受地震动输入频率影响较大,各监测点的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随频率的变化趋势一致;②低频是诱发斜坡失稳的关键频段,高频振动下斜坡不易发生失稳破坏,斜坡对低频地震波存在放大作用,对高频地震波具有一定的“滤波”作用;③随着高程的增加,斜坡的运动位移增大,且地震动输入频率越低,这种增大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 黄土地震滑坡 地震动输入 地震动频谱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界面对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冲 薄景山 +3 位作者 齐文浩 李平 刘明军 王怀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61,共7页
为了研究输入界面对地表加速度峰值(Amax)的影响,在研究我国数百个工程场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计算了4类场地在6种不同强度的地... 为了研究输入界面对地表加速度峰值(Amax)的影响,在研究我国数百个工程场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计算了4类场地在6种不同强度的地震动输入下的Amax。分析了每类场地的输入界面的改变对Amax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强度(10 Gal、50 Gal和120 Gal)的地震动输入时,Amax随输入界面的改变而变化较小;大强度(250 Gal、300 Gal和400 Gal)地震动输入时,Ⅱ、Ⅲ类场地的Amax随输入界面的改变而变化较大,Ⅰ、Ⅳ类场地的Amax随输入界面的改变而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输入 输入界面 加速度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台试验中地震动选择及输入顺序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颖 张翠强 吕西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37,共6页
振动台试验是研究和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振动台试验中,按相似理论设计的缩尺模型,通过一系列特定顺序地震动的输入,激励起模型结构的动力反应,来研究和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进入非线性的模型结构来说,振动台试验是... 振动台试验是研究和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振动台试验中,按相似理论设计的缩尺模型,通过一系列特定顺序地震动的输入,激励起模型结构的动力反应,来研究和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进入非线性的模型结构来说,振动台试验是个不可逆过程。因此如何选择地震动,以及如何确定地震动的输入顺序,对振动台试验成功与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以主要周期点处地震动反应谱的包络值与设计反应谱相差不超过20%的方法选择地震动;按主要周期点处多向地震动反应谱的加权求和值大小确定地震动输入顺序;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八层可再生混凝土框架模型振动台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按本文方法所选的地震动可以合理地评价结构的抗震行为,地震动输入顺序可以逐步激励起结构的动力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地震波 输入 选择 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界面对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冲 刘明军 +2 位作者 齐文浩 李忠良 莘海亮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为了研究输入界面对设计反应谱平台值(αmax)的影响,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场地地震反应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计算了4类场地在6种不同强度的地震动输入下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将计算得到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拟合成建筑抗震设计... 为了研究输入界面对设计反应谱平台值(αmax)的影响,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场地地震反应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计算了4类场地在6种不同强度的地震动输入下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将计算得到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拟合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设计反应谱的形式,分析了输入界面的改变对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结果发现:Ⅱ类和Ⅲ类场地在较小强度地震动输入时,输入界面的改变对平台值影响较小,在大强度地震动输入时,对平台值的影响较大;对于Ⅰ类和Ⅳ类场地,输入界面的改变对平台值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输入 输入界面 反应谱平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时程分析中多层次强震动记录输入选取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10
作者 温瑞智 冀昆 任叶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共18页
随着国内外天然强震动记录的积累和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广泛应用,地震动记录输入选取作为结构抗震分析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受到日益关注。本文从结构时程分析的三个不同应用层次出发,针对面向抗震规范,面向场址设定地震,以及面向新一代... 随着国内外天然强震动记录的积累和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广泛应用,地震动记录输入选取作为结构抗震分析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受到日益关注。本文从结构时程分析的三个不同应用层次出发,针对面向抗震规范,面向场址设定地震,以及面向新一代性态地震工程的国内外记录选取工作做了系统梳理。首先对国内外代表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选波流程进行对比,对其中地震信息初选,调幅,选取数量,强度指标选择和匹配等多个方面的最新理论实践成果做了系统总结,评述了我国现行抗震规范在记录选取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系统介绍了考虑场址危险性和地震参数完备性的(广义)条件均值目标谱/分布选波理论最新进展,总结了我国在该方向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该方法与我国重大工程场址地震安全性评价产出的衔接以及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最后以最新一代性态地震工程的全概率理论框架为基础,探讨了更好衔接场址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建筑物易损性分析的地震动选取思路。未来我国强震动记录选取工作应当充分结合国情和实际工程需求,同时重视国内强震动记录的开发利用,推进理论成果的规范标准化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选取 地震动输入 目标谱匹配 设定地震 条件均值谱 性态地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场地地震波输入界面的选取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冲 齐文浩 +2 位作者 刘巧霞 陶宏 兰景岩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6,共8页
为研究输入界面确定对典型场地地震动参数特性的影响,以一个典型场地为例,利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计算了输入界面选择在软弱夹层土上下不同位置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并将地表反应谱用2010规范谱形式拟合成场地相关标准谱;分析了输入界... 为研究输入界面确定对典型场地地震动参数特性的影响,以一个典型场地为例,利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计算了输入界面选择在软弱夹层土上下不同位置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并将地表反应谱用2010规范谱形式拟合成场地相关标准谱;分析了输入界面选择在软弱夹层上下不同位置对地震动参数特性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标准谱和2010规范谱。结果认为:输入界面应该选择在软弱夹层以下钻孔揭示的波速最大的土层顶面,现场钻探应该贯穿软弱夹层及硬夹层,达到稳定的坚硬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输入界面 软弱夹层 地震动参数 场地相关谱 设计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土深厚场地输入界面的确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冲 齐文浩 +2 位作者 刘明军 莘海亮 李忠良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19,共8页
为研究含软弱夹层土深厚场地输入界面的确定方法,在一个场地剖面的基础上,另外构造了一个特殊场地剖面,计算了两个剖面在6个强度的地震动输入下,输入界面选择在不同位置时的峰值加速度A_(max),特征周期T_g和反应谱平台值α_(max),分析... 为研究含软弱夹层土深厚场地输入界面的确定方法,在一个场地剖面的基础上,另外构造了一个特殊场地剖面,计算了两个剖面在6个强度的地震动输入下,输入界面选择在不同位置时的峰值加速度A_(max),特征周期T_g和反应谱平台值α_(max),分析了两种土层剖面的地表地震动参数对输入界面改变的敏感性。结果发现特殊场地的敏感性较差,输入界面深度相差44.4m,剪切波速相差111m/s,但得到A_(max)、T_g和α_(max)相差不到10%、12%和8%,所以深厚的特殊场地在确定输入界面时,可以适当放宽对输入界面深度和剪切波速的要求,可满足一般工程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地震波输入界面 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震结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翟长海 谢礼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1-58,共8页
在结构的抗震研究和设计中,如何选择实际的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一直是地震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首先给出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概念、确定原则及方法,然后利用估计地震动潜在破坏势的综合评价法,对四种场地类型分别给出长周期、短周... 在结构的抗震研究和设计中,如何选择实际的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一直是地震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首先给出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概念、确定原则及方法,然后利用估计地震动潜在破坏势的综合评价法,对四种场地类型分别给出长周期、短周期和中周期结构的国外、我国台湾地区及大陆地区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给出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适用于特别重要的结构或地震危险性较高地区结构的抗震分析和研究。另外,根据地震动的潜在破坏势,还给出适用于一般重要性结构或地震危险性较低地区抗震验算的输入地震动。最后,通过工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初步验证文中所确定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程分析 输入地震动 最不利设计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结构地震响应位移输入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其AMCE实效对策 被引量:18
14
作者 柳国环 李宏男 国巍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2-869,共8页
提出一种实效方法-刚性无质量束缚元AMCE(Appended Massless Constraint Element)法,以解决地震地面运动作用下求解结构响应的位移输入模型中容易而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对位移输入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指出当前位移输入模型在理论... 提出一种实效方法-刚性无质量束缚元AMCE(Appended Massless Constraint Element)法,以解决地震地面运动作用下求解结构响应的位移输入模型中容易而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对位移输入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指出当前位移输入模型在理论上会导致计算结果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进一步通过算例对此加以说明;针对此问题,提出了AMCE解决方法,并对本方法进行物理角度解释、理论分析和数值验证。结果表明,AMCE法不仅物理概念清晰、简单可行,而且具有足够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无质量束缚元 地震地面运动 位移输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成层地基下基岩平稳地震动输入 被引量:6
15
作者 潘晓东 董天乐 +1 位作者 蔡袁强 徐长节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6-251,共6页
采用二次反演计算基岩的平稳地震动输入。首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利用加速度峰值等效原则迭代计算得到地面加速度平稳功率谱密度;然后通过等价线性化法计算地基各土层的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将... 采用二次反演计算基岩的平稳地震动输入。首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利用加速度峰值等效原则迭代计算得到地面加速度平稳功率谱密度;然后通过等价线性化法计算地基各土层的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将地面加速度平稳功率谱密度作为地面边界上的虚拟稳态输入,运用半无限长剪切梁上的一维波动方程,通过非线性迭代分析求得非线性分层地基下基岩的加速度平稳功率谱密度。该方法可为缺乏地面或基岩地震加速度记录资料的地区的堤坝等大型上部结构及隧道、管道等建筑物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提供较为可靠准确的基岩地震动输入,并可得到地基中不同深度的加速度、剪应变等动力响应的稳态峰值期望值,为应用随机理论进行工程抗震计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 功率谱密度 地震动输入 成层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输入界面的选取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施春花 吕悦军 +1 位作者 彭艳菊 唐荣余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2-293,共12页
地震反应分析中的输入界面是一种规定的假想基岩面,其选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确定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很大。本文以北京地区存在剪切波速较高的卵石硬夹层场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实际工程场地中能否将硬夹层选作地震动输入界面的问题。利... 地震反应分析中的输入界面是一种规定的假想基岩面,其选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确定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很大。本文以北京地区存在剪切波速较高的卵石硬夹层场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实际工程场地中能否将硬夹层选作地震动输入界面的问题。利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对390个含有剪切波速高于500m/s的卵石层场地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计算,讨论卵石层的上覆土层、下伏土层以及卵石层自身特性对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厚度5m左右、剪切波速小于600m/s的卵石层作为地震动输入界面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上覆土层和下伏土层,而卵石层厚度和剪切波速的影响很小。对于一般性工程,当上覆土层厚度大于15m,下伏土层厚度在10m以内时,选取硬夹层顶面与选取钻探揭示的基岩或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的土体顶面为输入界面,计算结果差别不大;当上覆土层厚度达到60m,下伏土层的变化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小。研究表明,在钻探没有揭示出基岩或坚硬土体时,埋深大于60m的硬夹层可以选为地震动输入界面,这一结论对实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输入界面 卵石硬夹层 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山锁 张艺欣 +3 位作者 秦卿 杨威 甘传磊 左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06-113,共8页
为研究高层RC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设计9榀相同层高但不同跨度和地震设防烈度的典型结构模型。考虑地震动输入的不确定性,采用Perform-3D对其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结构地震响应,进而结合我国抗震规范对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为研究高层RC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设计9榀相同层高但不同跨度和地震设防烈度的典型结构模型。考虑地震动输入的不确定性,采用Perform-3D对其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结构地震响应,进而结合我国抗震规范对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性能水平限值要求建立相应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对比分析了不同跨度和设防烈度下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差异;结果表明:较低设防烈度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差别不明显,而较高抗震设防烈度下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差别显著;在相同设防烈度下,随着结构跨度的增加其地震易损性曲线变化不大,从一个方面验证了结构设计的不确定性对其地震易损性的影响较小。研究为进行城市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RC框架核心筒结构 易损性曲线 地震动输入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强度及频谱特征对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兰景岩 吕悦军 刘红帅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1期37-45,共9页
通过收集整理235个实际钻孔资料并建立了2820个计算工况,运用一维波动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基于不同类别场地条件,研究在不同强度、频谱特性的地震动输入形式下,场地条件对地表地震动参数影响,重点考察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变化特征... 通过收集整理235个实际钻孔资料并建立了2820个计算工况,运用一维波动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基于不同类别场地条件,研究在不同强度、频谱特性的地震动输入形式下,场地条件对地表地震动参数影响,重点考察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变化特征及规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别条件下地表峰值放大倍数的一般经验值。由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没有考虑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强度对设计反应谱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地震动频谱特性对地表峰值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未来修订抗震设计规范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条件 地震反应分析 地震动输入 强度及频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汉源县城高烈度异常区基岩地震动输入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红帅 杨俊波 +1 位作者 薄景山 刘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6,共10页
合理的地震动输入是定量解释震害和烈度异常的基础。以汉源老县城震害为评价基准,确定了汉源老县城高烈度异常区的汶川地震基岩地震动输入。基于汉源老县城周边的九襄、清溪、宜东和乌斯河4个强震台站记录,采用LSSRLI-1程序反演给出了... 合理的地震动输入是定量解释震害和烈度异常的基础。以汉源老县城震害为评价基准,确定了汉源老县城高烈度异常区的汶川地震基岩地震动输入。基于汉源老县城周边的九襄、清溪、宜东和乌斯河4个强震台站记录,采用LSSRLI-1程序反演给出了各自台站的水平向基岩地震动;选取汉源县城典型场地,利用LSSRLI-1程序计算给出了不同强震台站基岩地震动作用下的场地地表加速度时程和反应谱,以最可能引起汉源老县城震害的强震台站基岩地震动作为汉源县城的基岩地震动输入。研究结果表明:九襄台站反演的基岩地震动最可能反映汶川地震时汉源老县城的基岩地震动特性,因而用九襄台站的基岩地震动作为汉源老县城的地震动输入解释汉源县城高烈度异常现象是合理的。本文的研究思路为定量解释震害的地震动输入确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汉源县城 高烈度异常区 基岩地震动输入 强震记录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输入参数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曾金艳 李自红 陈文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基岩输入参数主要包括基岩面埋深、基岩剪切波速和基岩地震动强度等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某场地在选择不同深度的假想基岩面、不同的基岩剪切波速以及不同基岩地震动强度条件下的场地地震反应结果,得出在不同的基岩输入参数条件下,地表的... 基岩输入参数主要包括基岩面埋深、基岩剪切波速和基岩地震动强度等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某场地在选择不同深度的假想基岩面、不同的基岩剪切波速以及不同基岩地震动强度条件下的场地地震反应结果,得出在不同的基岩输入参数条件下,地表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存在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输入参数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地面运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