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ocess-level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DA)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an integrated steel plant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骁浚 廖胜明 +1 位作者 饶政华 刘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02-412,共11页
A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process-level input-output(I-O) tables to analyze the drive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changes in an integrated steel plant during 2... A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process-level input-output(I-O) tables to analyze the drive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changes in an integrated steel plant during 2011-2013. By combining the principle of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into D&L method, a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model for multilevel SDA is obtained. The developed hierarchical IO-SDA model would provide consistent results and need less computation effor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DA model. The decomposition results of the steel plant suggest that the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nd reduced steel final demand are two major reasons for declined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technical improvements of blast furnaces, basic oxygen furnaces, the power plant and the by-products utilization level have contributed mostly in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A major retrofit of ancillary process units and solving fuel substitution problem in the sinter plant and blast furnace are important for further energy saving. Besid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is work also discussed that why and how hierarchical SDA can be applied in a process-leve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aggregated indic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input-output table energy consumption embodied energy integrated steel pl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
2
作者 陈黎明 赵元元 谢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7,共13页
采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多区域乘性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能源强度的拉动作用高于国内需求的拉动作用,且“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能源强... 采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多区域乘性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能源强度的拉动作用高于国内需求的拉动作用,且“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能源强度的贡献在样本期间内有所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的最终需求显著增长。在国家层面,印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越南、土耳其、波兰、沙特阿拉伯等对中国能源强度的贡献较大。建筑业,纺织业,电机与机械业,教育、卫生与其他服务业是“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影响中国能源强度的主要渠道。中国能源强度在样本期间内大幅下降,部门能源强度效应是驱动其下降的主要力量,而国内和“一带一路”国家的最终需求效应,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的投入产出结构效应对中国能源强度的下降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能源强度 投入产出 乘性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间贸易隐含碳测算及产业转移贡献度分析
3
作者 邢会 安鹏钊 +1 位作者 李元杰 霍晓谦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3-224,共12页
文章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域,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运用2012年、2017年及2020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精准识别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主要行业和地区,并运用2次结构分解分析,剖析了非首都功能外迁背景下产业转移对京津冀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 文章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域,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运用2012年、2017年及2020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精准识别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主要行业和地区,并运用2次结构分解分析,剖析了非首都功能外迁背景下产业转移对京津冀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研究期内,京津冀贸易隐含碳排放在增加,生产的产品更多地是满足其他地区的消费;在区域间的贸易中,北京市是贸易隐含碳的净转出区,河北省是贸易隐含碳净转入区,虽然天津市的转入和转出基本持平,但贸易隐含碳变化幅度最大。(2)北京市大部分行业发生了贸易隐含碳的转出,其对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需求并没有消失,只是从北京内部生产转移至天津、河北生产后再调入至北京,河北省大部分行业发生了贸易隐含碳的转入。(3)在研究期内,产业转移对北京市和天津市贸易隐含碳的影响为先抑制后促进,对河北省的影响为先促进后抑制。整体来看,产业转移降低了北京市和天津市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但增加了河北市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各行业的变化趋势同区域整体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为金属冶炼及制品工业、电力、热能、燃气和水的生产分配行业及其他服务业。基于此,文章从产业结构、能源使用和环境政策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协同减排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贸易隐含碳排放 产业转移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RA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城市交通上盖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晓飞 李英民 +4 位作者 潘维浩 姜宝龙 杨宏武 黄永安 雷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38,共9页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RM-3D中采用深梁划分转换板,用深梁非线性行为来模拟板厚的受力状态,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到该结构的薄弱部位,检验结构是否满足设计时既定的性能目标,综合评价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转换板厚度的增加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效率降低;在罕遇地震下,该结构的破坏次序为连梁-剪力墙-柱,符合预期破坏模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厚板转换 抗震性能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协同减污降碳影响研究
5
作者 樊宇 经思雨 +1 位作者 王宁 张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01,229,共10页
基于环境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和协同效应评估方法分析了各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大气污染物(SO_(2)、烟粉尘、NOx)与CO_(2)排放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1)经济增长与工业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未实现协同解耦;(2)最终需求视角下,工业大气污染... 基于环境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和协同效应评估方法分析了各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大气污染物(SO_(2)、烟粉尘、NOx)与CO_(2)排放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1)经济增长与工业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未实现协同解耦;(2)最终需求视角下,工业大气污染物和CO_(2)的共同关键排放部门为机械工业,主要差异部门在轻工业和电力热力、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2007—2020年直接排放强度、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因素是促进工业污染减排的主要驱动力,人均最终需求因素促进了工业污染和CO_(2)的增排。此外,还发现各因素驱动各污染物与CO_(2)排放的协同影响逐渐呈一致性。未来通过增强生产技术创新、以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产品的认证、增加绿色项目投资等措施可促进工业协同减污降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减污降碳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协同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尾部结构振动信号特征提取方法
6
作者 李雪娇 郑晓东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1-175,共5页
受复杂海况、主机转速波动等因素影响,高频噪声混入船舶尾部结构振动信号,生成虚假分量,导致振动信号特征难以提取,为此研究船舶尾部结构振动信号特征提取方法。利用延拓EMD分解法增大振动信号长度,再分解船舶尾部结构振动信号噪声和干... 受复杂海况、主机转速波动等因素影响,高频噪声混入船舶尾部结构振动信号,生成虚假分量,导致振动信号特征难以提取,为此研究船舶尾部结构振动信号特征提取方法。利用延拓EMD分解法增大振动信号长度,再分解船舶尾部结构振动信号噪声和干扰成分后,去除延拓值,获取纯净振动信号;通过运行模态分析方法,提取纯净振动信号的固有频率、阻尼比,作为船舶尾部结构振动信号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对船舶尾部结构振动信号提纯效果好,信号未出现端点失真问题,且能够有效提取船舶尾部结构振动信号不同模态的固有频率与阻尼比特征,在单测点与多测点场景下均表现出高精度特征提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尾部结构 特征提取 延拓EMD分解 运行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凌再莉 乔立达 +1 位作者 王润雨 黄韬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894-5906,共13页
随着全球农业贸易的快速增长,农业已成为贸易中隐含碳转移的重要部门之一,然而少有研究关注到全球农业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和GTAP(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定量... 随着全球农业贸易的快速增长,农业已成为贸易中隐含碳转移的重要部门之一,然而少有研究关注到全球农业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和GTAP(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定量评估了2004、2007、2011和2014年全球141个国家及地区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明晰全球农业部门生产侧和消费侧的碳排放特征,探讨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转移路径,并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4~2014年期间,生产侧碳排放量较高的地区为中国、美国、拉美地区等全球主要粮食产区,而消费侧碳排放量较高的地区为中国、美国、中东北非等主要农产品消费地.6个农业部门中,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最大的均是肉类产品部门;因农业部门的最终需求导致能源部门的碳排放量最大,占导致所有部门总排放量的40%以上;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净流出地主要有拉美地区和美国,隐含碳净流入地区主要有西欧、中国和中东北非等地区;投入产出结构、最终需求结构以及最终需求规模是促进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增加的影响因素,导致10a间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共增加459.6Mt,其中最终需求规模贡献量最大,占总增加量的87.8%.全球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是主要的抑制因素,导致10a间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降低了458.4Mt.研究结果可从需求驱动的角度为减少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农业贸易 碳排放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贸易含大气污染物转移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8
作者 陆轩慧 金轩怡 房德琳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8-1161,共14页
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阐明2012~2017年中国省际贸易隐含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演变格局,结合结构分解分析从能源相关角度识别影响污染物排放变动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发现,污染物净出口地区逐渐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向西北方资源丰富区... 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阐明2012~2017年中国省际贸易隐含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演变格局,结合结构分解分析从能源相关角度识别影响污染物排放变动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发现,污染物净出口地区逐渐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向西北方资源丰富区,并且省份之间污染物的净进出口量差距在减少,以SO2为例,2012~2017年差距减小了63%.此外,最终需求水平的上升是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研究期间对4种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平均贡献率可达669%;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与单位GDP能耗降低有效遏制了排放增长的势头,能源消费结构对4种污染物的平均贡献率从-220.75%降低到-546.25%;生产技术影响小,但其对排放的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本文为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结构提供新见解,有助于制定缓解需求侧污染物排放措施,协调地区贸易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贸易 大气污染 MRIO模型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资互动如何影响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增值能力?
9
作者 戴枫 任婧雯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51,共19页
本文基于OECD公开的2005~2016年AMNE数据库,运用多重嵌套式结构性分解方法深入探究内外资互动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增值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内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增值能力比外资企业高出约3倍,并且二者差距在逐渐拉大;对... 本文基于OECD公开的2005~2016年AMNE数据库,运用多重嵌套式结构性分解方法深入探究内外资互动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增值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内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增值能力比外资企业高出约3倍,并且二者差距在逐渐拉大;对其进行结构性分解的结果表明,内外资互动效应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增值能力提升的贡献度仅次于国际关联效应;在不同技术类型的行业中,内外资互动效应对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增值能力的上升贡献度最高,其次是高技术行业;进一步观察制造业内外资的互动关系可知,内资企业的主要合作对象仍然是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前向关联大于后向关联,而外资企业的主要合作对象在2008年之后由国外企业转为内资企业,并且与内资企业的后向关联大于前向关联,表明外资嵌入中国产业链的方式主要是后向嵌入;不论是投入还是产出角度,与外资企业互动最多的是高技术内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互动更多的是低技术和中低技术的外资企业。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新发展格局下促进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路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内外资互动 嵌套式结构分解 产业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O-SDA法的2020~2060年中国行业CO_(2)排放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火根 汪钰婷 肖丽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3-1755,共13页
采用IO-SDA法测算2017~2020年CO_(2)排放,后结合国内权威预测报告,利用RAS法推导2025~2060年投入产出表和各行业能源消费数据,利用IO-SDA法定量评价各驱动因素在2020~2060年对CO_(2)排放总量和各行业CO_(2)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20... 采用IO-SDA法测算2017~2020年CO_(2)排放,后结合国内权威预测报告,利用RAS法推导2025~2060年投入产出表和各行业能源消费数据,利用IO-SDA法定量评价各驱动因素在2020~2060年对CO_(2)排放总量和各行业CO_(2)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2020~2060年中国行业CO_(2)排放总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2030年左右达峰,后经历平台期,2035年开始快速减排,2050年后减排速度变慢;CO_(2)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为最终需求规模,最主要的促降因素为碳排放强度;投入产出结构和最终需求结构只在个别时期促进CO_(2)排放增长,总体上对CO_(2)减排有积极作用,但作用有限,且伴随着经济结构趋于稳定,这两者的作用逐渐削弱;CO_(2)排放总量和4项因素的变化幅度在达峰平台期、快速减排期与全面中和期3个阶段由小变大再变小;从行业角度看,电力等公共品生产和供应业、金属产品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化学工业是CO_(2)减排的主要动力.为有效实现CO_(2)减排目标,政府实施CO_(2)减排政策的过程中,应在继续充分发挥碳排放强度积极效应的同时,更加注重释放重点行业技术创新、最终需求结构优化对CO_(2)减排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法 RAS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行业出口质量升级 被引量:2
11
作者 司志宾 秦凤鸣 程敏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86,共20页
本文基于BACI数据库HS6分位层面的贸易数据,测度了2010—2016年中国对214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出口质量,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行业出口质量的影响。统计和实证结果都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行业... 本文基于BACI数据库HS6分位层面的贸易数据,测度了2010—2016年中国对214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出口质量,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行业出口质量的影响。统计和实证结果都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行业出口质量,该结果通过了各项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倡议影响出口质量的潜在作用路径,发现倡议通过促进“出口竞争效应”和“OFDI逆向溢出效应”,最终使得行业出口质量整体上得到提高。另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倡议对“一路”国家、较不发达国家以及低技术、价格竞争行业、优先发展行业具有更明显的“提质”效应。结构分解发现,行业出口质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产品内效应和低质量产品的退出实现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离散时间的生存分析模型,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产品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率,从而减少了其出口持续时间,验证了质量分解的结果;但同时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其退出市场的风险,有助于延长出口持续时间。综合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优胜劣汰”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贸易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行业出口质量 结构分解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的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结构分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乐英 赵义义 +1 位作者 苗长虹 杜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37-8750,共14页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路径;通过结构分解方法,追踪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区域内外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区域内外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呈净贸易隐含碳转出区域,主要由中间投入的贸易方式进入其他各省的生产需求时导致。该流域的生产供应和整体需求正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而对东南沿海省份的供应和需求正逐渐减少。区域外的最终需求和本地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出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区域内的最终需求和区域外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入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此外,生产结构和最终需求是影响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前者对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后者则主要起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贸易隐含碳排放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广东省城镇居民碳足迹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蓉娟 单一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3,共11页
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间接碳足迹,构建了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复杂网络,并对碳足迹重点产业部门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的主要来源是汽油和液化... 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间接碳足迹,构建了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复杂网络,并对碳足迹重点产业部门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的主要来源是汽油和液化石油气,间接碳足迹网络的核心产业部门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广东省城镇居民碳足迹的主要来源为间接碳足迹,对所构建的碳足迹网络进行整体结构和个体特征两方面的分析发现,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网络的通达性逐年向好,但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协同碳关联关系的发挥尚有提升空间。(3)根据产业部门在碳足迹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相关指标将其划分为碳核心社区、碳中介社区、碳边缘社区,在对碳核心社区的结构分解分析中发现,碳排放强度效应均为减碳因素,消费水平效应、城镇化水平效应、人口效应为增碳因素,且消费水平效应的增碳贡献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消费 碳足迹 投入产出分析 复杂网络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高邮湖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衰亡过程对水质与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14
作者 张鑫 张又 +7 位作者 蔡平 刘荣坤 黎明杰 张晖 高俊峰 钱宝 蔡永久 燕文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81-1693,共13页
为探究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衰亡期对生态环境的效应,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源头调蓄湖泊——高邮湖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湖泊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随菹草生长衰亡过程的变化情况,揭示高邮湖菹草暴发下水环境状况变化。结果表明:... 为探究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衰亡期对生态环境的效应,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源头调蓄湖泊——高邮湖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湖泊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随菹草生长衰亡过程的变化情况,揭示高邮湖菹草暴发下水环境状况变化。结果表明:在菹草生长期水体透明度明显提高,且总氮浓度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而在菹草衰亡期,菹草生物量越高的区域水质越差。菹草在生长期对水环境起到一定的净化效果,而菹草衰亡降解会造成水质恶化。菹草生长期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显著低于衰亡期,生长期菹草高、中生物量区的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低于低生物量区,而在菹草衰亡期高、中生物量区的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高于低生物量区。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H、溶解氧、氨氮、硝态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是菹草生长衰亡过程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菹草生物量可对浮游植物生物量产生直接效应,也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生物量产生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植物腐烂 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分段结构方程模型 高邮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隐含能源与碳强度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亚方 SU Bin +1 位作者 李莹珠 於世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7,共11页
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能源与碳强度成为度量节能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生产端强度控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源上在消费端降低完全隐含... 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能源与碳强度成为度量节能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生产端强度控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源上在消费端降低完全隐含能源与碳强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消费端完全隐含能源与碳强度的研究特征与发展趋势展开综述,结果发现:(1)主要呈现出国家层面研究为主、全球层面研究显著增加、省市层面研究开始出现的特征,且国家或省市层面主要聚焦于中国;(2)相比完全隐含能源强度,现有文献更为关注完全隐含碳强度;(3)研究由不区分终端消费向细分各终端消费发展,隐含在出口中的完全隐含碳强度受到了重点讨论;(4)部分研究侧重于局部,比如深度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的部分经济部门或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在生产网络中传输的关键层级;(5)进行完全隐含碳强度变动的驱动因素的研究主要基于乘性结构分解分析模型,从时间轴和空间轴展开剖析。现有研究框架未来可以扩展到能源环境相关领域的其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隐含能源强度 完全隐含碳强度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耸进水塔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金山 张哲 +1 位作者 丁超元 张泽玉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50-357,共8页
以西藏某工程为例,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TS NX,应用不同的抗震分析方法研究进水塔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并对比分析了各方法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抗震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进水塔应力水平相差较大,但... 以西藏某工程为例,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TS NX,应用不同的抗震分析方法研究进水塔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并对比分析了各方法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抗震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进水塔应力水平相差较大,但应力分布规律相同,并且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得到的结构抗震分析应力结果更加保守;在考虑地震作用的效应折减系数后,采用不同抗震分析方法导致的结构应力水平差异对结构的配筋结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分析 拟静力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分析法 进水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 被引量:1072
17
作者 徐国泉 刘则渊 姜照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6期158-161,共4页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碳排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本文基于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碳排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本文基于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04年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拉动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而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抑制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都呈倒“U”。这说明能源效率对抑制中国碳排放的作用在减弱,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难以抵销由经济发展拉动的中国碳排放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能源效率 能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施亚岚 崔胜辉 +2 位作者 许肃 林剑艺 黄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55-362,共8页
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导致大量的氮氧化物排放,研究能源消费的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因素对于减排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扩展的经济-能源-氮氧化物排放的投入产出模型,首次尝试将结构分解方法(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 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导致大量的氮氧化物排放,研究能源消费的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因素对于减排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扩展的经济-能源-氮氧化物排放的投入产出模型,首次尝试将结构分解方法(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运用于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实例分析了1990-2010年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的氮氧化物排放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氮氧化物共增排1 522万t,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因素变动对增排贡献最大(贡献率为107.2%),氮氧化物排放系数因素变动对减排贡献最大(贡献率为-27.3%)。进一步分析表明,经济规模扩大是带动氮氧化物增排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水平提高是抑制氮氧化物增排最有效的措施,未来经济结构优化、能源强度降低和技术进步具有较大潜力,交通部门应受到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氮氧化物排放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解度对草炭土结构特征及强度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飞 佴磊 +1 位作者 吕岩 张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95-1400,共6页
大量资料表明,草炭土是一种分解度不一的腐殖质土。针对这一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试验,研究草炭土的微观结构及强度随分解度的变化特征。采用灵敏度试验和常规三轴试验测定原状土与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应力-应变变化规律,研究... 大量资料表明,草炭土是一种分解度不一的腐殖质土。针对这一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试验,研究草炭土的微观结构及强度随分解度的变化特征。采用灵敏度试验和常规三轴试验测定原状土与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应力-应变变化规律,研究不同分解度草炭土的灵敏度及结构强度变化特征,从力学及微结构等方面对分解度在草炭土结构特征和强度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利用高压固结试验,对不同分解度草炭土的结构强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草炭土属于中高分解度土,并且随着分解度的提高,试样的结构逐渐从架空结构发展为絮凝状结构,孔隙逐渐变小,结构灵敏度也由2.029逐渐减小为1.075。通过高压固结试验测得1#、2#、3#草炭土试样的结构强度分别为17kPa、15kPa和9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炭土 分解性 微观结构 结构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41
20
作者 陈六君 王大辉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1-568,F003,共9页
利用分解分析方法将中国工业污染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清洁技术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 ,并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分析收入水平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分解分析表明 :1992—2 0 0 0年期间 ,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增加工业污染 ,其中规模... 利用分解分析方法将中国工业污染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清洁技术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 ,并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分析收入水平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分解分析表明 :1992—2 0 0 0年期间 ,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增加工业污染 ,其中规模效应占主要部分 ;清洁技术效应与污染治理效应减少工业污染 ,其中清洁技术效应占主要部分 .计量模型的结果是 :结构因子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 ,广义技术因子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对数线性关系 ,人均污染与人均GDP之间不存在倒“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Kuznets曲线 分解分析 规模效应 结构效应 技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