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数字经济融合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映梅 李坤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4,共14页
本文从价值链投入产出视角界定了数字经济融合的概念和范围,划分数字经济融合类型,构建了一组数字经济融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RAS的拓展方法(IGRAS)创建了2001—2020年数字经济序列投入产出表新数据集,测度了数字经济核心部门内部以及... 本文从价值链投入产出视角界定了数字经济融合的概念和范围,划分数字经济融合类型,构建了一组数字经济融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RAS的拓展方法(IGRAS)创建了2001—2020年数字经济序列投入产出表新数据集,测度了数字经济核心部门内部以及数字经济核心部门与数字化效率提升部门之间来自供给与需求两个方向的融合程度,总结了数字经济融合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核心部门与供给侧和需求侧部门的平均融合度均超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均融合程度,呈现出较强的拉动与推动力量;数字经济核心部门与原材料、能源和机械制造部门的供给侧融合度较高,与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供给侧融合逐渐加深,反映出数字经济核心部门发展对上游关联部门的依赖性增强;数字经济核心部门与部分制造业部门和研发部门的需求侧融合度较高,表明数字经济核心部门为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开展研发活动提供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支持,不同部门的数字化进程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类型的数字经济核心部门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融合方式呈现多样性,体现了基于数字经济产业关联的紧密性与渗透性差异。本研究对于把握现阶段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特征和趋势,深刻认识数字经济融合的多样化模式,对激励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融合 数字经济融合 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军涛 闫昱睿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2,共12页
以专业化服务要素嵌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运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份16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程度,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专业化服务要素嵌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运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份16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程度,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嵌入可以提升制造企业创新质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该核心结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嵌入可以通过在产业层面增强产业链完整性和协同性、在企业层面促进研发合作两条路径提高制造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具有更强知识吸收能力的高出口密集度企业、产业链下游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质量有更好的提升效应。研究结论为探索以生产性服务业嵌入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创新的两业融合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创新质量 产业链 地区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细分产业税收贡献测度研究
3
作者 张少华 陈鑫 张少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4,共15页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数字经济的生产和投资大国,也是数字经济的消费和应用大国。但是,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的税收贡献仍是“待解之谜”。测度中国数字经济细分产业的税收贡献是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编制中国数字经济投入产出表,构建数字经...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数字经济的生产和投资大国,也是数字经济的消费和应用大国。但是,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的税收贡献仍是“待解之谜”。测度中国数字经济细分产业的税收贡献是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编制中国数字经济投入产出表,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的税收贡献衡量指标,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最大税收贡献部门,而且呈现出税收直接贡献小、间接贡献大的特点,增值税和所得税是数字经济产业贡献税收的主要税种。(2)不同产业的税收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各个大类数字经济产业均存在税收贡献的“二八效应”,即少数几个细分行业贡献了大部分税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投入产出表 完全税收贡献额 直接税收贡献额 间接税收贡献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T与中国经济增长:资本深化、技术渗透及其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志帆 丁胜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1,共12页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ICT投资与应用不断增加,ICT资本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投入产出表和永续盘存法测算了1995-2018年间中国ICT资本投入,并基于劳动力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三维交叉分类矩阵,采用T...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ICT投资与应用不断增加,ICT资本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投入产出表和永续盘存法测算了1995-2018年间中国ICT资本投入,并基于劳动力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三维交叉分类矩阵,采用Tornqvist指数测算1995-2018年中国实际劳动投入;在此基础上,根据增长核算框架和两部门模型考察1996-2018年间投入要素和TFP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贡献。研究发现:第一,1996-2018年间,ICT资本解释了超过5%的中国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第二,1996-2018年间,ICT硬件资本服务和ICT软件资本服务平均增速分别为18.68%和21.58%,ICT软件在推动经济增长中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三,ICT部门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其TFP变动对经济总体的TFP变动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能够解释14.48%的TFP增长;第四,ICT部门发展能够通过技术渗透和溢出效应推动非ICT部门TFP提升。在新发展阶段应当持续推动软硬件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着力提升ICT技术与产业创新能力;同时,完善支撑ICT技术扩散与渗透应用的组织和制度环境,加快推动ICT部门与非ICT部门的深度融合,实现从研发到应用的产业链深层次互动与协作,以充分挖掘ICT资本的增长动力与结构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洛悖论 ICT资本 劳动投入 经济增长核算 两部门模型 投入产出表 Tornqvi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产出框架下的双循环测度:理论基础与典型事实
5
作者 陈全润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2,共15页
本文根据双循环内涵的官方解释给出投入产出框架下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定义。通过完整的Leontief全球生产系统,将一国经济循环分解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两个部分。分解得到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均为开放的经济循环,体现了国内部门与国... 本文根据双循环内涵的官方解释给出投入产出框架下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定义。通过完整的Leontief全球生产系统,将一国经济循环分解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两个部分。分解得到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均为开放的经济循环,体现了国内部门与国外部门在双循环中的联通与互动,避免了分解过程中“断链”问题的出现。在严谨的投入产出理论保证下,构建双循环测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对一国GDP的贡献度、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中的本国参与度与外国参与度等。基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对我国双循环状况进行测度并发现以下典型事实。国内循环对我国GDP的贡献度远高于国际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国内循环是开放的循环,国外部门深度参与其中,在超大规模最终需求市场的牵引下我国国内循环对世界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在国际循环中的增加值创造能力逐年上升,但因外需增长乏力,国际循环对我国GDP的贡献正逐年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测度 国家间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动态变化及国际比较——兼论生产性服务业在贸易强国建设中的作用
6
作者 田野 徐紫嫣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54,共19页
在外部不确定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货物出口已进入慢增长时代。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有望助力贸易强国建设。为探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最新进展及其对贸易强国建设的作用,基... 在外部不确定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货物出口已进入慢增长时代。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有望助力贸易强国建设。为探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最新进展及其对贸易强国建设的作用,基于2000—2023年ADB全球投入产出表,测度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基本特征和出口中间品国内生产性服务增加值率,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经历了由上升到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已是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多数生产性服务业已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下游位置向上游位置的转变,多数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增值能力经历了显著增长。第二,相比发达国家,中国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对全球价值链活动依赖程度更大,且全球价值链增值能力较弱。第三,中国全球价值链活动并未明显呈现与全球一致的服务化趋势,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不断增强,但存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支撑作用不足的问题。为此,应当多措并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加快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突破,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新优势,深化“两业融合”水平,助力贸易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全球价值链 对外开放 贸易强国 全球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产业链关联视角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虎 邹媛媛 高子桓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5-170,共6页
文章选取上市公司年报以及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 文章选取上市公司年报以及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两种渠道来增强产业链关联的创新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在劳动密集型和竞争性行业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链关联 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内大循环的测度、解构及内生动力研究:基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视角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振华 代瑞婕 白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环水平进行测度,并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视角揭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研究发现:中国各产业增加值主要依赖于国内循环,国内区域间循环占比远高于国内产业间循环占比,省外循环水平也略高于省内循环;国内大循环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和地域差异,水平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经济带;我国国内大循环发展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国内大循环在各区域(省份)的差异逐渐增加;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可有效抑制各省份的国内循环水平差异,提升整体的国内大循环水平,作用路径体现在通过消除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4个环节的堵点提升区域间循环水平。研究结论有利于从定量的角度深入理解国内大循环的现状与趋势,对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新发展格局 价值链循环分解 投入产出表 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关联网络承压能力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特征分析与压力测试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卫红 刘紫仪 +1 位作者 郑迪文 王力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3-43,共11页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制造业关联网络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制造业关联网络承压能力研究尤为重要。为应对这一形势,基于2017年、2018年和2020年投入产出表,借助产业集群三角形化方法识别并构建制造业关联网络,结合最大权树法分析制造业关...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制造业关联网络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制造业关联网络承压能力研究尤为重要。为应对这一形势,基于2017年、2018年和2020年投入产出表,借助产业集群三角形化方法识别并构建制造业关联网络,结合最大权树法分析制造业关联网络特征,并测试不同程度冲击对制造业关联网络产生的压力。研究发现:①化学产品是制造业关联网络的核心产业,但其核心地位呈下降趋势;②总体而言,制造业对整个关联网络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强,非制造业的前向关联效应较强;③随着压力源头产业直接关联产业数量的增加,制造业关联网络所承受的压力呈下降趋势;随着压力源头产业与其它产业关联程度的下降,制造业关联网络承受的压力呈下降趋势。研究结论可为制造企业应对承压状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关联网络 产业承压能力 投入产出表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文旅融合特征测度与比较分析——基于投入产出理论与共生理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少华 李瀚尊 余子怡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8,共12页
文旅融合发展是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西藏处在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文化建设承担着凝聚民心、巩固阵地的重要使命,西藏文旅融合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研究结合“投入产出分析法”与“共生理论”,将客观评价标准引入文旅融... 文旅融合发展是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西藏处在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文化建设承担着凝聚民心、巩固阵地的重要使命,西藏文旅融合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研究结合“投入产出分析法”与“共生理论”,将客观评价标准引入文旅融合领域。运用“盯住关键指标法”解决西藏投入产出表数据缺失的问题,对西藏文旅融合特征进行测度,并与全国文旅融合特征进行对比,得出了西藏文旅融合尽管在直接融合水平上高于全国水平,但是在完全融合水平上低于全国水平等结论,提出西藏文旅融合需注重文旅延伸产业链的融合与改善互动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投入产出表 共生理论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双循环价值链嵌入的分工测度与空间网络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毅 刘峥 田园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33,共16页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动力衰退,中国经济由外循环主导的价值链结构将转向双循环格局下的价值链结构。结合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构建双循环价值链的统一分析框架,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匹配及平衡,测算区域双循环间接价值链、折返价值链和区...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动力衰退,中国经济由外循环主导的价值链结构将转向双循环格局下的价值链结构。结合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构建双循环价值链的统一分析框架,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匹配及平衡,测算区域双循环间接价值链、折返价值链和区外价值链的嵌入特征,对推动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区域生产存在明显的“间接偏好”和“区外偏好”。中西部地区“内循环偏好”普遍大于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构成区域间价值链分工联系的核心区域,中西部区域则大多分布在分工网络的中外层。随着价值链分工方式的逐渐复杂化,区域的“东向集聚”特征愈发明显。商业、运输业和服务业在所有价值链分工中所带来的增加值均有较高份额,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和电气电子设备等中高技术制造业在外循环价值链中占有不小比例。要实现中国产业部门双循环价值链快速升级,应更加重视促进要素流动、破除区域壁垒;挖掘市场潜力、培育品牌企业;提升配套能力、构建自主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增加值 双循环 价值链分工 空间网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基于食物货币的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斌剑 谢颖菲 周应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2,共13页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食物美元核算方法,分析1987-2020年我国食物系统增加值的行业与要素分配结构,以及食物系统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异,以考察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食物人民币中的农业生产份额从1987的66.02%...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食物美元核算方法,分析1987-2020年我国食物系统增加值的行业与要素分配结构,以及食物系统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异,以考察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食物人民币中的农业生产份额从1987的66.02%下降到2020年的45.89%,而食品加工、服务行业的份额呈上升态势,食物系统在参与主体方面的包容性增强。第二,食物系统就业仍然以农业生产部门为主,但比重从1987年89.83%下降到2020年68.4%。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相关的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金融业等部门。第三,食物系统的劳动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1987年到2020年分别增长22倍和28倍。第四,食物系统内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距呈现波动式下降态势,收入分配方面的包容性较低但在不断提高。泰尔指数从2002年的0.38下降到2020年的0.32,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分行业内各细分行业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货币 食物系统 包容性 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粮食贸易隐含污染与环境比较优势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玲玲 高帆帆 王宗志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协调粮食生产、贸易与面源污染的矛盾,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区域间利益共赢,在测算省际粮食贸易量的基础上,运用灰水足迹方法计算各省隐含氮污染和污染强度,构建了粮食贸易隐含氮污染网络,解析了省际粮食生产隐含氮污染的环境比较优势... 为协调粮食生产、贸易与面源污染的矛盾,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区域间利益共赢,在测算省际粮食贸易量的基础上,运用灰水足迹方法计算各省隐含氮污染和污染强度,构建了粮食贸易隐含氮污染网络,解析了省际粮食生产隐含氮污染的环境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粮食贸易网络格局由“条块式”转向“团块式”,贸易集中化趋势明显;省际粮食贸易隐含污染和污染强度呈下降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加剧了环境不公平;环境比较优势网络表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布,环境比较优势最小的地区集中在华北地区,最大为黑龙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粮食贸易 隐含氮污染 多区域投入产出表 灰水足迹 环境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大循环与产业链韧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朝鲜 冉莉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在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产业链韧性,需要正确认识国内大循环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基于亚洲开发银行编制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ADB-MRIO),测算了2007—2021年中国行业层面的国内大循环程度和产业链韧性水平,并实证检验了国内大循环对产业链... 在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产业链韧性,需要正确认识国内大循环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基于亚洲开发银行编制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ADB-MRIO),测算了2007—2021年中国行业层面的国内大循环程度和产业链韧性水平,并实证检验了国内大循环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大循环增强了产业链韧性,强化产业关联是国内大循环提升产业链韧性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大循环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在第三产业、非制造业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更大。因此,应加快推进国内大循环建设,并积极提升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为增强产业链韧性提供有效路径,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产业链韧性 产业关联 前向关联 后向关联 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立式开关电源系统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15
作者 毛晨曦 冯帅 +1 位作者 张亮泉 王涛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233,共12页
开关电源是通信机楼和通信基站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相当于机楼和基站内供电系统的“心脏”,若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功能失效将导致通信机楼和基站完全停止工作。开关电源的抗震性能研究是通信系统抗震韧性评估研究的基础。本文以通信机楼内... 开关电源是通信机楼和通信基站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相当于机楼和基站内供电系统的“心脏”,若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功能失效将导致通信机楼和基站完全停止工作。开关电源的抗震性能研究是通信系统抗震韧性评估研究的基础。本文以通信机楼内常用的分立式开关电源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其在地震下的特征损伤模式、损伤发展过程以及其供电功能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化等。试验过程中为了模拟开关电源在通信机楼中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开关电源连接了380 V电压输入和一台模拟负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用电系统。试验中台面激励采用了1条人工地震动、1条天然地震动和1条正弦拍波,逐步增大台面PGA直至振动台位移超限停止试验。从试验结果看:当PGA达到1.0 g时电源柜开始损伤,表现为柜门与主框架磨损掉漆,PGA在1.2~1.5 g时,电源柜顶部连接松动,面板连接螺丝松动,螺栓孔发生冲切破坏,PGA达到2.0 g时,试验结束,电源柜的主体未发生严重破坏,交流柜与直流柜前门轴变形;另外即使在较大PGA下,正弦拍波也无法对电源柜激起较大位移而造成破坏。试验过程中电气信号始终稳定,该开关电源柜抗震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源柜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通信电源设备 输出电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S增强方法及其应用
16
作者 孟彦菊 赵之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8-53,共6页
GRAS方法目前仍是在投入产出表或社会核算矩阵的更新方面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但其仍具有改进空间。为此,文章构建了TGRAS方法,从投入产出表的更新结果出发,分析并检验了GRAS方法和TGRAS方法的更新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GRAS方法更... GRAS方法目前仍是在投入产出表或社会核算矩阵的更新方面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但其仍具有改进空间。为此,文章构建了TGRAS方法,从投入产出表的更新结果出发,分析并检验了GRAS方法和TGRAS方法的更新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GRAS方法更新后,总产出(或总投入)越小的部门,更新结果的绝对百分比误差越大,即存在不对称性。(2)通过增加总产出(或总投入)较小部门的信息,TGRAS方法的更新结果在信息丢失指数、信息相关指数、标准化总百分比误差和离差距离指数方面均小于GRAS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GRAS方法更新结果的不对称性,使得TGRAS方法的更新精度明显优于GRAS方法。(3)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增加总产出(或总投入)较小部门的信息,TGRAS方法仅在信息相关指数上有所上升,TGRAS方法的更新精度仍然优于GRAS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更新精度 GRAS TGR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经济体的投入产出表和模型:基于进出口内生化的视角
17
作者 袁永科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7-53,共7页
“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对全球价值链的关注,使投入产出技术再次被广泛应用。传统投入产出表及模型起源于计划经济的物质产品平衡表,基本遵循封闭经济体的传统假设,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碳排放国际化等现实发展情况。文章以国民经济核算... “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对全球价值链的关注,使投入产出技术再次被广泛应用。传统投入产出表及模型起源于计划经济的物质产品平衡表,基本遵循封闭经济体的传统假设,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碳排放国际化等现实发展情况。文章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原理为指导,将进口和出口内生化,提出了开放经济体下的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研究表明:由于加入了国外部门,因此投入产出技术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能准确地反映经济体自身的属性。开放经济体投入产出表及模型为拓展投入产出技术提供了新思路,为投入产出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模型 国外部门 进出口内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多维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晓强 张先锋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90,共14页
推动中国在全球尤其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有助于畅通国际经济外循环,为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必要的产业基础。本文利用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量化分析2000—2020年中国在RCEP区域... 推动中国在全球尤其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有助于畅通国际经济外循环,为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必要的产业基础。本文利用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量化分析2000—2020年中国在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程度与地位,并基于引力方程模型探究其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RCEP成员国的国际产业融合关系日趋活跃,但普遍缺乏传递性与互惠性;第二,中国在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广度、深度和强度均显著提升,但从支撑与被支撑关系来看,RCEP对中国产业链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更强,而且中国更倾向于融入发达国家的产业链;第三,中国在RCEP国际产业融合网络中的控制力中心地位和影响力中心地位均显著提升,且内向引进融合地位明显高于外向支撑融合地位;第四,中国在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程度与地位受国家经济规模、地理距离、共同语言、领土接壤、区域贸易协定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贸易协定的正向作用显著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国际产业融合 投入产出表 社会网络 引力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再测算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海霞 周国富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共13页
针对现有文献在数字经济规模的测算方法方面存在的分歧,首先基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明确了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分类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各细分行业的对应关系;然后基于官方发布的投入产出表及投入... 针对现有文献在数字经济规模的测算方法方面存在的分歧,首先基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明确了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分类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各细分行业的对应关系;然后基于官方发布的投入产出表及投入产出延长表、学者编制的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结合历次经济普查数据,采取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各细分行业的增加值按比例从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中剥离出来的做法,测算了中国1981—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规模及其各细分行业的占比;并与代表性文献在同口径下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测算结果的稳健性。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十四五”时期各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可能达到的规模及其各细分行业的占比,并对未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数字经济统计制度建设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统计分类 增加值 测算方法 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牛海霞 李文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08,共10页
【目的】测算我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分析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为我国国内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国际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GTAP-E数据库构建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法测算我国各农产... 【目的】测算我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分析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为我国国内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国际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GTAP-E数据库构建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法测算我国各农产品贸易隐含碳,并基于最新的欧盟CBAM实施要点设计模拟情景,分析欧盟碳关税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欧盟的碳关税将改变我国农产品生产结构,使得大部分农产品产值出现小幅增加,且征税行业覆盖范围越大,产值增加幅度越大;对出口额的影响随着征税行业覆盖率的变化而变化,当仅对重工业征收碳关税时,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均有所增长,当对包含农产品部门的所有行业征收碳关税时,我国对欧盟出口额较大的高碳农产品部门出口额则由上升转为下降。欧盟的碳关税将改变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市场结构,当征税范围覆盖农产品部门后,我国农产品出口逐渐由欧盟市场转移到日本、美国、东盟和非洲等贸易伙伴国,进口逐渐由欧盟市场转移到东盟国家、金砖国家和其他国家。【建议】欧盟实施CBAM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贸易成本增加,属于披着“绿色外衣”的非关税壁垒。建议从3个方面发力给予应对:①构建全产业链体系,提高国际市场议价能力;②向低碳农业转型,发展绿色农业;③完善国内碳价体系,提升与国际接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碳关税 投入产出表 GTAP-E模型 欧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