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ocess-level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DA)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an integrated steel plant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骁浚 廖胜明 +1 位作者 饶政华 刘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02-412,共11页
A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process-level input-output(I-O) tables to analyze the drive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changes in an integrated steel plant during 2... A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process-level input-output(I-O) tables to analyze the drive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changes in an integrated steel plant during 2011-2013. By combining the principle of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into D&L method, a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model for multilevel SDA is obtained. The developed hierarchical IO-SDA model would provide consistent results and need less computation effor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DA model. The decomposition results of the steel plant suggest that the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nd reduced steel final demand are two major reasons for declined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technical improvements of blast furnaces, basic oxygen furnaces, the power plant and the by-products utilization level have contributed mostly in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A major retrofit of ancillary process units and solving fuel substitution problem in the sinter plant and blast furnace are important for further energy saving. Besid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is work also discussed that why and how hierarchical SDA can be applied in a process-leve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aggregated indic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input-output table energy consumption embodied energy integrated steel pl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
2
作者 陈黎明 赵元元 谢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7,共13页
采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多区域乘性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能源强度的拉动作用高于国内需求的拉动作用,且“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能源强... 采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多区域乘性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能源强度的拉动作用高于国内需求的拉动作用,且“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能源强度的贡献在样本期间内有所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的最终需求显著增长。在国家层面,印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越南、土耳其、波兰、沙特阿拉伯等对中国能源强度的贡献较大。建筑业,纺织业,电机与机械业,教育、卫生与其他服务业是“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影响中国能源强度的主要渠道。中国能源强度在样本期间内大幅下降,部门能源强度效应是驱动其下降的主要力量,而国内和“一带一路”国家的最终需求效应,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的投入产出结构效应对中国能源强度的下降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能源强度 投入产出 乘性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间贸易隐含碳测算及产业转移贡献度分析
3
作者 邢会 安鹏钊 +1 位作者 李元杰 霍晓谦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3-224,共12页
文章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域,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运用2012年、2017年及2020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精准识别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主要行业和地区,并运用2次结构分解分析,剖析了非首都功能外迁背景下产业转移对京津冀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 文章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域,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运用2012年、2017年及2020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精准识别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主要行业和地区,并运用2次结构分解分析,剖析了非首都功能外迁背景下产业转移对京津冀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研究期内,京津冀贸易隐含碳排放在增加,生产的产品更多地是满足其他地区的消费;在区域间的贸易中,北京市是贸易隐含碳的净转出区,河北省是贸易隐含碳净转入区,虽然天津市的转入和转出基本持平,但贸易隐含碳变化幅度最大。(2)北京市大部分行业发生了贸易隐含碳的转出,其对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需求并没有消失,只是从北京内部生产转移至天津、河北生产后再调入至北京,河北省大部分行业发生了贸易隐含碳的转入。(3)在研究期内,产业转移对北京市和天津市贸易隐含碳的影响为先抑制后促进,对河北省的影响为先促进后抑制。整体来看,产业转移降低了北京市和天津市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但增加了河北市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各行业的变化趋势同区域整体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为金属冶炼及制品工业、电力、热能、燃气和水的生产分配行业及其他服务业。基于此,文章从产业结构、能源使用和环境政策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协同减排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贸易隐含碳排放 产业转移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RA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协同减污降碳影响研究
4
作者 樊宇 经思雨 +1 位作者 王宁 张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01,229,共10页
基于环境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和协同效应评估方法分析了各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大气污染物(SO_(2)、烟粉尘、NOx)与CO_(2)排放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1)经济增长与工业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未实现协同解耦;(2)最终需求视角下,工业大气污染... 基于环境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和协同效应评估方法分析了各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大气污染物(SO_(2)、烟粉尘、NOx)与CO_(2)排放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1)经济增长与工业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未实现协同解耦;(2)最终需求视角下,工业大气污染物和CO_(2)的共同关键排放部门为机械工业,主要差异部门在轻工业和电力热力、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2007—2020年直接排放强度、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因素是促进工业污染减排的主要驱动力,人均最终需求因素促进了工业污染和CO_(2)的增排。此外,还发现各因素驱动各污染物与CO_(2)排放的协同影响逐渐呈一致性。未来通过增强生产技术创新、以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产品的认证、增加绿色项目投资等措施可促进工业协同减污降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减污降碳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协同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凌再莉 乔立达 +1 位作者 王润雨 黄韬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894-5906,共13页
随着全球农业贸易的快速增长,农业已成为贸易中隐含碳转移的重要部门之一,然而少有研究关注到全球农业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和GTAP(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定量... 随着全球农业贸易的快速增长,农业已成为贸易中隐含碳转移的重要部门之一,然而少有研究关注到全球农业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和GTAP(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定量评估了2004、2007、2011和2014年全球141个国家及地区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明晰全球农业部门生产侧和消费侧的碳排放特征,探讨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转移路径,并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4~2014年期间,生产侧碳排放量较高的地区为中国、美国、拉美地区等全球主要粮食产区,而消费侧碳排放量较高的地区为中国、美国、中东北非等主要农产品消费地.6个农业部门中,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最大的均是肉类产品部门;因农业部门的最终需求导致能源部门的碳排放量最大,占导致所有部门总排放量的40%以上;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净流出地主要有拉美地区和美国,隐含碳净流入地区主要有西欧、中国和中东北非等地区;投入产出结构、最终需求结构以及最终需求规模是促进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增加的影响因素,导致10a间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共增加459.6Mt,其中最终需求规模贡献量最大,占总增加量的87.8%.全球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是主要的抑制因素,导致10a间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降低了458.4Mt.研究结果可从需求驱动的角度为减少全球农业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农业贸易 碳排放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O-SDA法的2020~2060年中国行业CO_(2)排放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火根 汪钰婷 肖丽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3-1755,共13页
采用IO-SDA法测算2017~2020年CO_(2)排放,后结合国内权威预测报告,利用RAS法推导2025~2060年投入产出表和各行业能源消费数据,利用IO-SDA法定量评价各驱动因素在2020~2060年对CO_(2)排放总量和各行业CO_(2)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20... 采用IO-SDA法测算2017~2020年CO_(2)排放,后结合国内权威预测报告,利用RAS法推导2025~2060年投入产出表和各行业能源消费数据,利用IO-SDA法定量评价各驱动因素在2020~2060年对CO_(2)排放总量和各行业CO_(2)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2020~2060年中国行业CO_(2)排放总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2030年左右达峰,后经历平台期,2035年开始快速减排,2050年后减排速度变慢;CO_(2)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为最终需求规模,最主要的促降因素为碳排放强度;投入产出结构和最终需求结构只在个别时期促进CO_(2)排放增长,总体上对CO_(2)减排有积极作用,但作用有限,且伴随着经济结构趋于稳定,这两者的作用逐渐削弱;CO_(2)排放总量和4项因素的变化幅度在达峰平台期、快速减排期与全面中和期3个阶段由小变大再变小;从行业角度看,电力等公共品生产和供应业、金属产品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化学工业是CO_(2)减排的主要动力.为有效实现CO_(2)减排目标,政府实施CO_(2)减排政策的过程中,应在继续充分发挥碳排放强度积极效应的同时,更加注重释放重点行业技术创新、最终需求结构优化对CO_(2)减排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法 RAS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的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结构分解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乐英 赵义义 +1 位作者 苗长虹 杜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37-8750,共14页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路径;通过结构分解方法,追踪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区域内外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区域内外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呈净贸易隐含碳转出区域,主要由中间投入的贸易方式进入其他各省的生产需求时导致。该流域的生产供应和整体需求正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而对东南沿海省份的供应和需求正逐渐减少。区域外的最终需求和本地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出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区域内的最终需求和区域外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入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此外,生产结构和最终需求是影响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前者对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后者则主要起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贸易隐含碳排放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广东省城镇居民碳足迹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谭蓉娟 单一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3,共11页
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间接碳足迹,构建了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复杂网络,并对碳足迹重点产业部门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的主要来源是汽油和液化... 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间接碳足迹,构建了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复杂网络,并对碳足迹重点产业部门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的主要来源是汽油和液化石油气,间接碳足迹网络的核心产业部门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广东省城镇居民碳足迹的主要来源为间接碳足迹,对所构建的碳足迹网络进行整体结构和个体特征两方面的分析发现,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网络的通达性逐年向好,但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协同碳关联关系的发挥尚有提升空间。(3)根据产业部门在碳足迹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相关指标将其划分为碳核心社区、碳中介社区、碳边缘社区,在对碳核心社区的结构分解分析中发现,碳排放强度效应均为减碳因素,消费水平效应、城镇化水平效应、人口效应为增碳因素,且消费水平效应的增碳贡献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消费 碳足迹 投入产出分析 复杂网络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的MAG焊输入端电信号频域分析
9
作者 吕小青 苏浩洋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402,共9页
通过电信号采集平台,对焊机输入输出端电信号进行同步采集.分析弧焊电源整流电路,对输入电信号进行整流处理得到输入电压与电流,最终计算得到弧焊电源的输入功率.经过对比发现输出电流与瞬时输入功率峰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论述了变分模... 通过电信号采集平台,对焊机输入输出端电信号进行同步采集.分析弧焊电源整流电路,对输入电信号进行整流处理得到输入电压与电流,最终计算得到弧焊电源的输入功率.经过对比发现输出电流与瞬时输入功率峰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论述了变分模态分解(VMD)原理及方法,并对瞬时输入功率进行分解,得到一系列特征BLIMFs信号.通过对不同过渡模式(大滴过渡、短路过渡和混合过渡)下瞬时输入功率信号、特征IMF信号和焊接输出电流信号在频域上的对比分析,发现VMD能够有效得到低频(IMF1)、中频(IMF2)和高频信号(IMF3),且中频和高频信号表现出了焊机不控整流的脉动信息(300 Hz)以及电网的干扰.而低频IMF1信号与焊接输出电流信号频域一致性良好,并在时域上也有良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了通过对输入瞬时功率的VMD,其低频分量能够有效表征焊接过程,从而为从输入端评定过渡过程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焊 瞬时输入功率 变分模态分解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隐含能源与碳强度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亚方 SU Bin +1 位作者 李莹珠 於世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7,共11页
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能源与碳强度成为度量节能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生产端强度控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源上在消费端降低完全隐含... 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能源与碳强度成为度量节能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生产端强度控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源上在消费端降低完全隐含能源与碳强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消费端完全隐含能源与碳强度的研究特征与发展趋势展开综述,结果发现:(1)主要呈现出国家层面研究为主、全球层面研究显著增加、省市层面研究开始出现的特征,且国家或省市层面主要聚焦于中国;(2)相比完全隐含能源强度,现有文献更为关注完全隐含碳强度;(3)研究由不区分终端消费向细分各终端消费发展,隐含在出口中的完全隐含碳强度受到了重点讨论;(4)部分研究侧重于局部,比如深度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的部分经济部门或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在生产网络中传输的关键层级;(5)进行完全隐含碳强度变动的驱动因素的研究主要基于乘性结构分解分析模型,从时间轴和空间轴展开剖析。现有研究框架未来可以扩展到能源环境相关领域的其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隐含能源强度 完全隐含碳强度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排放的IO-SDA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廖明球 许雷鸣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70,共9页
本文在现有的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编制了其可比价格的"碳排"投入产出表,运用IO-SDA模型(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对我国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行了分解研究。首先设计二氧化碳排放的IO-SDA模型,提出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然... 本文在现有的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编制了其可比价格的"碳排"投入产出表,运用IO-SDA模型(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对我国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行了分解研究。首先设计二氧化碳排放的IO-SDA模型,提出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然后分解分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研究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因素;对各部门的二氧化碳完全排放强度进行分解分析,利用已经得到的各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矩阵、能耗结构矩阵、直接能耗强度对角矩阵和列昂惕夫逆矩阵,采用结构分解方法研究各部门完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调整能源供给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技术创新、实现最终产品低碳化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 模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对我国二氧化硫污染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昭利 朱保华 +1 位作者 任荣明 朱晓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75,共10页
本文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二氧化硫排放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贸易对中国二氧化硫污染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研究期内进口和出口含硫量都在迅速增长,出口含硫量始终大于进口含硫量。第二,结构分解显示规模效应始终... 本文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二氧化硫排放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贸易对中国二氧化硫污染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研究期内进口和出口含硫量都在迅速增长,出口含硫量始终大于进口含硫量。第二,结构分解显示规模效应始终占主导地位。第三,出口产品并没有比内需产品包含更多的污染,是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导致了污染出口的顺差。本文认为,在短期内要改变"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调整进出口结构;在长期内则要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发展绿色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 二氧化硫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结构分解技术中两种分解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夏炎 陈锡康 杨翠红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3,共7页
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但随着不同的经济分析的需要,发现传统的结构分解方法——算术分解法在分析效率、强度等指数型指标时存在一定的分解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广义指数分解方法的基本概念... 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但随着不同的经济分析的需要,发现传统的结构分解方法——算术分解法在分析效率、强度等指数型指标时存在一定的分解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广义指数分解方法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解,通过模型建立、以及我国生产能源消耗量的实证分析,对两种分解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两种分解方法适用不同的指标形式,广义指数分解法在分析指数型指标时,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技术 广义指数分解法 能源消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机理分析——基于IO-SDA模型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长建 张虹鸥 +2 位作者 叶玉瑶 苏泳娴 陈伟莲 《热带地理》 2017年第1期10-18,共9页
通过构建"能源-经济-碳排放"混合型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利用扩展的结构分解模型,对广东省2002-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显示:1)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从2002年的5 820.55万t增长到2010年的12 097.9... 通过构建"能源-经济-碳排放"混合型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利用扩展的结构分解模型,对广东省2002-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显示:1)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从2002年的5 820.55万t增长到2010年的12 097.91万t。2)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分析,经济规模和人口增长是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生产结构在当前仍然是碳排放增长的正向驱动因素,但是生产结构对于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贡献率逐步降低。碳排放强度是遏制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最终需求结构对于广东省碳排放总量变化由正效应转变为负效应,逐渐成为遏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因子。3)碳排放影响因素的间接效应分析,国际出口、进口贸易和省域间调进、调出贸易对于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变化影响显著。同时,固定资本形成和城镇居民消费对于广东省碳排放的增长有较强影响。4)不同最终需求对产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分析表明,出口贸易引起的碳排放增长主要集中在电子与机械类行业和纺织服装业;省域间调出引起的碳排放增长主要集中在典型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固定资本形成引起的碳排放增长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城镇居民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增长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IO-SDA模型 能源消费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66
15
作者 李艳梅 付加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3-57,共5页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47%和45.53%。进而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为4种:直接碳排放强度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出口总量效应和出口结构效应。并以1997-2007年为样本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个因素的贡献值分别为-638.95Mt、132.41 Mt1、266.38 Mt和-109.77Mt。可见造成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其次是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化。虽然直接碳排放强度下降和出口结构改善都产生了一定的减排效应,但是相对于巨大出口量所产生的增排效应,仍显得微不足道,因而中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还是呈不断增长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贸易隐含碳及政策启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王苒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82,共7页
虽然欧盟一直是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但如果欧盟各国通过减少国内生产,增加从中国的进口而实现其减排目标,则其承诺将是毫无意义的。采用投入产出法对中欧贸易隐含碳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中国对欧盟净出口... 虽然欧盟一直是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但如果欧盟各国通过减少国内生产,增加从中国的进口而实现其减排目标,则其承诺将是毫无意义的。采用投入产出法对中欧贸易隐含碳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中国对欧盟净出口隐含碳占到中国总排放量的3.07%~8.41%;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都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但是它们却不足以抵消规模效应所导致的碳排放增加。因此,欧盟应对中国的部分碳排放负责,中国则需加大低碳技术的应用,改善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贸易 隐含碳 投入产出法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空间利用结构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菊娥 邢公奇 何建武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42,共6页
以投入产出技术为基础,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技术构建了水资源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并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消费方式情况做了详实的结构分解分析,揭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消费的不合理结构,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水资源 空间结构分解分析 投入产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与预测 被引量:15
18
作者 薛勇 郭菊娥 孟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12,共7页
我国正处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刺激经济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观测期,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对1997-2004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CO2排放量变动进行了7因素的分解测... 我国正处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刺激经济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观测期,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对1997-2004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CO2排放量变动进行了7因素的分解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CO2排放上升的主要驱动力,能源节约是驱动我国CO2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特别,国内最终需求、出口成长以及出口结构变动均推动CO2排放上升,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变动以及能源替代表现出了对CO2排放的抑制影响等。同时,在我国经济"三步走"目标的前提下,结合能源节约设计了CO2排放的3类情景,给出了未来CO2排放的态势预测,提出了加强需求结构调整、能源效率提高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保增长与CO2减排并行不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态势预测 能源环境 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9
作者 赵玉焕 李玮伦 王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44,共12页
利用北京市2002—2012年的统计数据,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别测算北京市农村和城市低、中、高3个收入居民群组的消费间接碳排放量,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对北京市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2年,城乡居... 利用北京市2002—2012年的统计数据,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别测算北京市农村和城市低、中、高3个收入居民群组的消费间接碳排放量,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对北京市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2年,城乡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总量从2002年的3 131.81万吨增加至2012年的3 857.67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11%。分收入群组看,农村低、中、高3个收入群组的居民间接碳排放随着收入上升而下降,城市低、中、高3个收入群组的居民间接碳排放随着收入上升而上升。SDA结果显示,2002—2012年,平均消费水平变动是城乡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碳排放强度变动则是主要抑制因素,消费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变动则影响有限。因此,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减排建议:进一步降低产业部门碳排放强度和优化产业结构;严控人口规模,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基础上优化消费结构,鼓励低碳消费、绿色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间接碳排放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模型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志宏 刘荣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2-46,共5页
本文研究了投入占用产出分析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这主要包括在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建立、理论分析和模型建立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投入占用出 分析 经济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