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llerene图的L(p,q)-标号问题
1
作者 董晓媛 马登举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7,共4页
主要研究了一类Fullerene图Fm的L(2,1)-标号问题及L(1,1)-标号问题,给出了Fm的L(2,1)-标号数和L(1,1)-标号数的上界分别为7和6.该结果验证了Georges和Mauro猜想与Wegner猜想对于Fullerene图Fm均成立.
关键词 L(p q)-标号 fuller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llerene图中特殊位置上六偶体的共振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祁忠斌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在Fullerene图中定义了三类所谓闭环链的特殊子图结构.利用最近发现的Fullerene图的2-可扩性,证明了当Fullerene图中的六边形位于这些闭环链结构的特殊位置时,它们是共振的.运用这些结果验证了一类管状Fullerene图是1-共振图.
关键词 化学图论 fullerene 闭环链 共振圈(环) 2-可扩性 1-共振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为分散剂的沉淀法制备IF-MoS_2 被引量:25
3
作者 邹同征 涂江平 +2 位作者 夏正志 何丹农 尹桂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70-1174,共5页
通过添加聚乙二醇(PEG)作为分散剂的沉淀法制备非晶态MoS3前驱体,并在高温氩气气氛中用氢气脱硫制备了MoS2颗粒。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表征了MoS2颗粒的结构和形貌。溶液中添加PEG后,脱硫温度对所... 通过添加聚乙二醇(PEG)作为分散剂的沉淀法制备非晶态MoS3前驱体,并在高温氩气气氛中用氢气脱硫制备了MoS2颗粒。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表征了MoS2颗粒的结构和形貌。溶液中添加PEG后,脱硫温度对所制备的MoS2颗粒粒径没有明显影响。MoS3在900℃保温7h脱硫获得了球形的嵌套层状封闭结构的IF-MoS2纳米颗粒。分析讨论了IF-MoS2形成机制以及聚乙二醇分散剂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类富勒烯 二硫化钼 沉淀法 聚乙二醇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类富勒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摩擦学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卫祥 涂江平 +4 位作者 马晓春 徐铸德 陈文录 夏军保 成旦红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80,共5页
评述了无机类富勒烯 (IF)与过渡金属硫化物 (WS2 和 Mo S2 等 )纳米材料的合成技术及其摩擦学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外型为球形或近似于球形并具有嵌套中空结构的 IF- WS2 和 IF- Mo S2 纳米颗粒具有潜在的摩擦学应用前景 ;对含有 IF- W... 评述了无机类富勒烯 (IF)与过渡金属硫化物 (WS2 和 Mo S2 等 )纳米材料的合成技术及其摩擦学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外型为球形或近似于球形并具有嵌套中空结构的 IF- WS2 和 IF- Mo S2 纳米颗粒具有潜在的摩擦学应用前景 ;对含有 IF- WS2 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和 Ni- P复合镀层的研究结果表明 ,其比含有石墨和层状 2 H- WS2 粉末的固体润滑剂具有更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摩擦学 无机类富勒烯 纳米颗粒 过渡金属硫化物 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套球形层状封闭结构纳米二硫化钨的合成与机理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郑遗凡 宋旭春 +2 位作者 刘波 韩贵 徐铸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53-656,共4页
采用简单的沉淀法制备了WS_3前驱物,在高温下WS_3前驱物与氢气反应在聚乙二醇做分散剂作用得到了具有嵌套球形层状封闭结构WS_2纳米颗粒.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方法对其形貌、结构和... 采用简单的沉淀法制备了WS_3前驱物,在高温下WS_3前驱物与氢气反应在聚乙二醇做分散剂作用得到了具有嵌套球形层状封闭结构WS_2纳米颗粒.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方法对其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类富勒烯 二硫化钨 纳米 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类富勒烯二硫化钼的减摩抗磨特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武存喜 杨海滨 +1 位作者 李享 刘世凯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8-121,共4页
以仲钼酸铵和醋酸为前驱物制得了三氧化钼纳米粉,将其与硫粉混合在氢气氛下通过还原硫化反应合成了无机类富勒烯二硫化钼,其粒径分布为30-200nm,形貌为类球形。用MMU-10G屏显式材料端面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测定了无机类富勒烯二硫化钼在... 以仲钼酸铵和醋酸为前驱物制得了三氧化钼纳米粉,将其与硫粉混合在氢气氛下通过还原硫化反应合成了无机类富勒烯二硫化钼,其粒径分布为30-200nm,形貌为类球形。用MMU-10G屏显式材料端面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测定了无机类富勒烯二硫化钼在混合润滑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实验表明:无机类富勒烯二硫化钼能够明显改善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复合油润滑时的最小摩擦因数为0.0127;无机类富勒烯二硫化钼能够显著提高润滑油的成膜和承载能力。润滑机制是无机类富勒烯二硫化钼纳米颗粒的化学惰性和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类富勒烯 二硫化钼 混合润滑 摩擦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类富勒烯MoS_2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7
7
作者 马琳 陈卫祥 +1 位作者 李翔 郑遗凡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103-210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合成无机类富勒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粒子的方法.通过Na2MoO4与CHsCSNH2的水热反应合成纳米须状MoS2,然后在氮气气氛中800℃下热处理所合成的纳米须状MoS2,使其转化成无机类富勒烯结构的MoS2纳米粒子.用透射电镜(TEM)... 提出了一种合成无机类富勒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粒子的方法.通过Na2MoO4与CHsCSNH2的水热反应合成纳米须状MoS2,然后在氮气气氛中800℃下热处理所合成的纳米须状MoS2,使其转化成无机类富勒烯结构的MoS2纳米粒子.用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合成的MoS2产物为短纳米须的形貌,热处理后其形貌转化成球形或类球形纳米粒子,并具有嵌套封闭的层状结构.纳米粒子的粒径主要分布在50~120nm,平均粒径为80nm.这种合成方法具有简单和环境友好的优点,可以批量合成无机类富勒烯MoS2纳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纳米粒子 无机类富勒烯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过渡金属硫化物在摩擦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长生 李俊茂 刘艳清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4-179,188,共7页
介绍了过渡层状金属硫化物MX2(M=Mo、W;X=S、Se)的结构和独特的性质,综述了无机类富勒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的摩擦学研究现状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包括纳米颗粒、纳米薄膜在内的纳米硫化物摩擦性能研究的介绍,评述了纳米金属... 介绍了过渡层状金属硫化物MX2(M=Mo、W;X=S、Se)的结构和独特的性质,综述了无机类富勒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的摩擦学研究现状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包括纳米颗粒、纳米薄膜在内的纳米硫化物摩擦性能研究的介绍,评述了纳米金属硫化物的抗磨减摩机制,如滚动滑动摩擦机制、化学反应、第三体等,并对纳米摩擦学的表征方法和研究手段进行了总结。最后展望了纳米过渡层状金属硫化物在摩擦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富勒烯 纳米颗粒 过渡金属硫化物 纳米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和纳米管结构二硫化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宾 赵鹏 +2 位作者 樊慧庆 张晓军 王安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8,23,共5页
简要介绍了无机富勒烯结构二硫化钨(IF-WS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发现和结构特点,详细介绍了IF-WS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化学气相反应、直接加热、模板法、化学气相输运等制备方法,阐述了它们的包裹形成机理、摩擦性质和在AFM针尖方面的潜... 简要介绍了无机富勒烯结构二硫化钨(IF-WS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发现和结构特点,详细介绍了IF-WS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化学气相反应、直接加热、模板法、化学气相输运等制备方法,阐述了它们的包裹形成机理、摩擦性质和在AFM针尖方面的潜在应用,旨在指出它们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富勒烯 WS2纳米粒子 纳米管 制备方法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洋葱结构纳米Mo_(0.9)W_(0.1)S_2的合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旭春 郑遗凡 +4 位作者 韩贵 岳林海 陈卫祥 李国华 徐铸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95-1098,共4页
0引言 继碳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发现,1992年R.Tenne等[1]首次在Nature上发表了具有类富勒烯和纳米管结构的WS2,开创了非碳无机类富勒烯(Inorganic Fullerene-like,简称IF)纳米化合物研究的新领域.
关键词 双金属洋葱结构 纳米材料 Mo0.9W0.1S2 合成 沉淀法 无机类富勒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102}型纳米多孔无机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云山 韩瑞雪 +2 位作者 张立娟 李豫豪 张丽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99-1303,共5页
在室温酸性条件下,利用高负电性的表面分布有20个{Mo9O9}型纳米孔道的无机富勒烯囊状阴离子[{(MoⅥ)Mo5ⅥO21(H2O)6}12{MoⅤ2O4(SO4)}30]72-与胍基乙酸反应,得到了表面分布有20个{Mo6O6}型纳米孔道的由102个Mo及氧原子组成的[{(Mo)Mo5O2... 在室温酸性条件下,利用高负电性的表面分布有20个{Mo9O9}型纳米孔道的无机富勒烯囊状阴离子[{(MoⅥ)Mo5ⅥO21(H2O)6}12{MoⅤ2O4(SO4)}30]72-与胍基乙酸反应,得到了表面分布有20个{Mo6O6}型纳米孔道的由102个Mo及氧原子组成的[{(Mo)Mo5O21(H2O)4SO4}12{MoⅤO(H2O)}30]12-小无机富勒烯囊状阴离子.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FTIR、UV-Vis、TG-DTA、ES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2.5377(5)nm,b=2.5932(5)nm,c=3.9547(8)nm,α=83.58(3)°,β=86.15(3)°,γ=75.55(3)°,V=25.023(9)nm3.利用脉冲时间为5ns的532nm激光通过Z-扫描实验得到该化合物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率γ=-3.29×10-18m2/W,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1.04×10-23m2·V-2,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自散焦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富勒烯 纳米结构 非线性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类富勒烯结构二硫化钼纳米润滑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明儒 魏世忠 韩华 《轴承》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5-59,共5页
介绍了无机类富勒烯结构二硫化钼(IF-MoS2)纳米粒子的发现过程和纳米管的结构,阐述了IF-MoS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形成机理、制备方法和性能,展望了应用前景。
关键词 轴承 无机类富勒烯 二硫化钼 纳米材料 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自加压制备纳米二硫化钨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鹏 彭世玉 +1 位作者 裴新意 邵伟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18,61,共3页
提出了一种合成无机类富勒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粒子的方法。用二甲基亚砜作为分散剂,将钨酸钠水溶液经阳离子交换树脂获得的三氧化钨溶胶与硫粉混合,在高压反应釜中用不同的温度加热,可制得不同形貌的二硫化钨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镜(S... 提出了一种合成无机类富勒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粒子的方法。用二甲基亚砜作为分散剂,将钨酸钠水溶液经阳离子交换树脂获得的三氧化钨溶胶与硫粉混合,在高压反应釜中用不同的温度加热,可制得不同形貌的二硫化钨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粉末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证实所得灰黑色产物是不同形貌的纳米二硫化钨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自加压 二硫化钨 无机富勒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纳米粒子结构光伏电池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少杰 张秋禹 +1 位作者 张力 尹常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3-116,131,共5页
从聚合物/纳米粒子结构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出发,分别介绍了聚合物/富勒烯衍生物结构光伏电池和聚合物/无机半导体结构光伏电池各自的研究进展,同时比较了这2种结构光伏电池的性能,提出了目前开发聚合物/纳米粒子结构光伏电池所存在的问... 从聚合物/纳米粒子结构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出发,分别介绍了聚合物/富勒烯衍生物结构光伏电池和聚合物/无机半导体结构光伏电池各自的研究进展,同时比较了这2种结构光伏电池的性能,提出了目前开发聚合物/纳米粒子结构光伏电池所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 米粒子 富勒烯衍生物 无机半导体 性能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化学复合镀层制备方法
15
作者 马晓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1-13,共3页
介绍了无机类富勒烯(Inorgan ic fu llerene-like,简称IF)与过渡金属硫化物(W S2和MoS2)纳米材料的常用合成技术———固-气与气相反应合成方法;以及用化学复合镀法制备含有IF-W S2纳米颗粒的N i-P复合镀层的方法。
关键词 无机类富勒烯 纳米颗粒 过渡金属硫化物 纳米复合化学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C60)在纳米碳管和无机矿物中的吸附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璇莉 李浩 吴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66-1371,共6页
为了揭示纳米碳管和无机矿物与富勒烯(C60)的相互作用机理,采用溶剂交换法制备出富勒烯胶体悬浮液,选取三种多壁纳米碳管:[羟基化多壁纳米碳管(MH)、羧基化多壁纳米碳管(MC)、石墨化多壁纳米碳管(MG)]和五种无机矿物:[二氧化硅(SiO2)、... 为了揭示纳米碳管和无机矿物与富勒烯(C60)的相互作用机理,采用溶剂交换法制备出富勒烯胶体悬浮液,选取三种多壁纳米碳管:[羟基化多壁纳米碳管(MH)、羧基化多壁纳米碳管(MC)、石墨化多壁纳米碳管(MG)]和五种无机矿物:[二氧化硅(SiO2)、蒙脱土K10(ML-K10)、蒙脱土KSF(ML-KSF)、高岭土325(KL-325)、高岭土6000(KL-6000)]作为吸附剂,通过批量吸附试验方法研究了富勒烯在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三种纳米碳管和五种无机矿物均对富勒烯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且Freundlich模型对其吸附行为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在三种纳米碳管中,由于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使得石墨化多壁纳米碳管(MG)对富勒烯的吸附能力最强;而五种无机矿物对富勒烯的吸附能力也存在差异:ML-KSF>ML-K10≈KL-6000>KL-325≈SiO2。这可能与无机矿物本身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C60) 纳米碳管 无机矿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