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1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需求与未来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冬梅 陈钰 +2 位作者 胡月 谭天骄 玄兆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0,共9页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发展战略性区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和科技创新合作进展的基础上,基于长江...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发展战略性区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和科技创新合作进展的基础上,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指标数据,全面分析各城市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支点城市和节点城市的不同层次,综合提出构建长江科技创新带的战略构想。具体而言,基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水平和战略需要,强化上海、武汉和成渝的科技创新中心地位,提升长江科技创新带3个极点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合肥、长沙、南昌、绵阳、贵阳、昆明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支点城市,作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活动外溢的核心承接点,支撑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选取常州、南通、嘉兴等15个城市作为省级科技创新节点,带动省域内整体创新水平提升。最后,提出构建分层多元的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加强区域共性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与合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科技创新带 科技创新 科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驱动科技创新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洋 吴婷婷 侯剑华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88,共9页
[目的/意义]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范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厘清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若干问题,有助于提升评价的实用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科技创... [目的/意义]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范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厘清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若干问题,有助于提升评价的实用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科技创新评价演化历程和大模型驱动科技创新评价的主要特征,深度剖析大模型应用于科技创新评价的主要维度,在此基础上思考大模型驱动科技创新评价所面临的若干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结论/发现]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将成为新时期科技评价范式变革和进步的关键力量。大模型使得科技创新评价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个性化,其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评价、科技管理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创新/价值]剖析了大模型应用于科技创新评价的若干问题,为构建以智能化、精细化、系统化和个性化为核心,以可持续和负责任的评价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评价 大模型 数智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团队学: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新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梅红 朱钰 田佳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科研团队建设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科研团队学作为一门国际上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核心是对科研团队从事研究探索活动的特点和有效性开展研究。阐释了科研团队学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 “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科研团队建设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科研团队学作为一门国际上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核心是对科研团队从事研究探索活动的特点和有效性开展研究。阐释了科研团队学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当前科研团队发展的现实问题。运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建模方法梳理了2006—2022年Web of Science上的692篇文献,凝练分析国际学术研究概况,从科研团队合作动机及协调发展、成员多样性与互动、跨学科协同环境、科研团队有效性等关键研究领域进行学术领域分析和价值阐释。从科研团队分层分类治理体系存在的“难点”、面向科技创新前沿的有组织科研探索存在的“卡点”以及支持系统推进创新突破的生态环境存在的“断点”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科研团队学研究的迫切性。据此提出深入挖掘并分析科研团队资源禀赋特征、关注“有组织科研”的政策设计、营建科研团队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等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团队学 有组织科研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 团队合作 跨学科协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历史成就及未来政策取向 被引量:2
5
作者 毛世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厘清我国农业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农业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提高、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和农业科技赋能后脱贫时代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历史成就,最后从落实“分链条、分层级、分类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布局、加快培育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建立农业科技优先投入机制、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和统筹布局农业科技计划体系六个方面提出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未来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协同攻关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改革方向与制度安排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文 叶蕾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8,共12页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不仅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更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主阵地。国有企业是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在推进新质生产...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不仅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更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主阵地。国有企业是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在推进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功能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三个集中”战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因此,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健全科技人才创新激励和容错机制;以数据要素加快赋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差异化发展路径强化国有企业整体创新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新质生产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原始创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C指数的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政策量化评价及优化路径
7
作者 钟华 范少萍 +1 位作者 杨涛莲 安新颖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1,共8页
目的:总结目前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政策的现状与不足,为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本挖掘方法对“十三五”以来国家及地方层面出台的24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建立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政策PMC指数评价模型,通... 目的:总结目前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政策的现状与不足,为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本挖掘方法对“十三五”以来国家及地方层面出台的24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建立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政策PMC指数评价模型,通过9个一级变量和43个二级变量对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24项政策中,2项等级为完美,8项等级为优秀,14项等级为可接受。结论和建议: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政策基本完善,但仍有优化空间,可从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强调临床研究和转化、推进数智战略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健康 科技创新 政策文本 政策评价 PMC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许嘉扬 钱水土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8,共14页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源获取与要素配置上具有天然弱质性,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困扰,需要公共政策供给工具创新的支持。作为中国科技金融的代表性政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视...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源获取与要素配置上具有天然弱质性,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困扰,需要公共政策供给工具创新的支持。作为中国科技金融的代表性政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视角考察中国科技金融政策的创新驱动效果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2007—2020年中小板、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构建准自然实验框架,探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可以有效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并且对实质性创新的正向影响效应存在长期性;科技金融政策通过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补偿实质性创新的正外部性,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异质性分析发现,科技金融政策能够纠正传统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错配问题,对于成长期企业、非国有性质企业、制造业企业,表现出更强的创新驱动效果。因此,应扩大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实施范围,形成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合力,加强政策制定的针对性、渗透性与协调性,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的长效激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政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 实质性创新 策略性创新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生态构建
9
作者 石长慧 姚凯 +3 位作者 陈丽君 易丽丽 赵玲玲 丑丽艳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重要论述,2025年2月,《技术经济》编辑部联合“人才强国”主题沙龙,围绕“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专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重要论述,2025年2月,《技术经济》编辑部联合“人才强国”主题沙龙,围绕“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专题,组织专家从创新环境优化、产才深度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区域协同创新等维度展开深度研讨。与会专家聚焦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生态重构、新型研发机构跨界协同机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模式创新、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等核心议题,系统探讨了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重构策略、创新要素市场配置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生态重构 人工智能时代 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范式冲击与科技创新变革
10
作者 孙晓华 车天琪 +1 位作者 伊珺瑶 赵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7,共12页
作为引领人工智能新时代的革命性技术,大模型正迅速成长为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阶段与颠覆性特征解析为依据,考察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范式冲击,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两个维度,探讨了智能驱... 作为引领人工智能新时代的革命性技术,大模型正迅速成长为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阶段与颠覆性特征解析为依据,考察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范式冲击,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两个维度,探讨了智能驱动新范式下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变革,得到如下结论:在科学研究方面,大模型提高了科学研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激发边界探索与目标锁定,促进了理论假说的生成和优化,通过高效的实验测试与应用模拟改进科学实践进程,推动新的科学发现诞生;在技术创新方面,大模型扩大了机会识别范围,依靠整合内外知识库突破研发过程的领域限制,实现低成本的自动技术研发,模拟实际应用环境和实时分析反馈信息,为技术落地提供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模型 范式冲击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11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1 位作者 赵璟 王菁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157,167,共12页
金融创新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绿色转型至关重要。科技金融作为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兴金融模式,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新契机。论文基于2007—2021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 金融创新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绿色转型至关重要。科技金融作为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兴金融模式,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新契机。论文基于2007—2021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科技金融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起显著促进作用,且该影响存在城市地域、城市类型和不同分位点的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试点政策能通过创新能力显著促进经济绿色转型,而转化为投入产出后,创新投入不是试点政策影响经济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三重差分分析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和环境目标约束对试点政策的经济绿色转型效应均起显著促进作用,且环境目标约束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政策 经济绿色转型 创新能力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ATEL-ISM的医院科技创新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
12
作者 钟华 单连慧 安新颖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60,共5页
目的 识别影响医院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及其关联关系,为提升医院科技创新水平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基于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指标体系,应用决策实验室分析法测算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原因度、影响度以及被影响度,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 目的 识别影响医院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及其关联关系,为提升医院科技创新水平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基于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指标体系,应用决策实验室分析法测算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原因度、影响度以及被影响度,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医院科技创新影响因素的层次递阶结构,进而揭示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及其互相作用机制。结果提出标准和指南、国际权威指南论文引用、发明专利转化等9个因素是医院科技创新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ISM将影响因素分为表层因素、中层因素和深层因素3个层级。结论 医院科技创新受多种因素影响,应从高质量科技产出、高效能成果转化、高临床价值导向等方面提升医院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实验室分析法 解释结构模型 医院 科技创新 科技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科技创新策略的知识图谱构建
13
作者 韦景竹 祝培培 张桐瑞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1,共11页
探究科技创新过程,有效整合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能为科技创新策略的制定与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文章依据多重网络理论框架,提出科技创新策略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方法,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多重网络的知识... 探究科技创新过程,有效整合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能为科技创新策略的制定与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文章依据多重网络理论框架,提出科技创新策略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方法,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多重网络的知识图谱赋能科技创新策略的制定、分析与调整,通过专利诉讼分析、竞合关系发现、技术集群追踪以及科技发展趋势研判,为解读科技创新过程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策略 多重网络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探索以“用”为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案例研究
14
作者 肖松 林洪 +2 位作者 梅雨晴 王锦民 李静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51,共9页
湖北省结合自身科技优势和经济发展需求,探索以“用”为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通过建设科创供应链平台,解决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创新理论,基于湖北省的创新实践,提出以“用”为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框架模型,构... 湖北省结合自身科技优势和经济发展需求,探索以“用”为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通过建设科创供应链平台,解决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创新理论,基于湖北省的创新实践,提出以“用”为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框架模型,构建研究开发、金融供给、政府支持和服务促进四大系统,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一体发力,促进技术集聚、产业转化、人才引流、资本聚合,从而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总结湖北省以“用”为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和进展成效,提出进一步夯实研发系统、拓展金融供给、强化服务促进、优化政府服务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创供应链 供应链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计划项目组织模式与决策机制探析
15
作者 韩海波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7-194,共8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科技计划项目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管理模式的演变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和决策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对比...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科技计划项目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管理模式的演变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和决策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各类科技计划组织模式的特点和发展变化,并探讨了各类模式决策因素的作用机制。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向多元化、协同化的转变过程反映了科技创新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不同组织管理模式的选择是由需求侧和供给侧因素共同作用的体现,并以典型案例对比分析说明了上述关系。基于此,提出了优化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和决策机制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科技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 计划 项目 管理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一体化组织模式研究
16
作者 丁继勇 牛超群 吕汶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9,共8页
重大涉水工程作为一类复杂系统工程,具有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和动力。通过分析国内外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及实际案例,指出当前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梳理了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典型组织模式及特点和问题;基于... 重大涉水工程作为一类复杂系统工程,具有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和动力。通过分析国内外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及实际案例,指出当前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梳理了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典型组织模式及特点和问题;基于有组织科研理念,借鉴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组织优点,提出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一体化组织新模式构想及其3种类型。这3种科技创新一体化模式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合理确定科技创新任务范围,优化科技创新总包商选择机制,合理编制科技创新一体化合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科技创新一体化项目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重大涉水工程 一体化组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研究
17
作者 陈劲 吴丰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论文首先阐述科技金融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明确新时期创新友好的发展目标;然后深入剖析科技金融促进农业“双创新”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包括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支撑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最后提出从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培养科技企业家四个方面发力,构建科技金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创新 融合发展 创新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政策现代化的特征、问题及其路径刍议——基于政策设计理论视角
18
作者 金东日 高秉龙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31,共10页
科技政策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为保障该路径发挥有效作用,需以政策设计为抓手,推动中国科技政策的现代化。基于政策设计理论,构建的政策现代化特征、设计过程和内容设计的三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中国科技政策现... 科技政策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为保障该路径发挥有效作用,需以政策设计为抓手,推动中国科技政策的现代化。基于政策设计理论,构建的政策现代化特征、设计过程和内容设计的三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中国科技政策现代化具有多重特征。其中,其价值取向是以民为本、基本原则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特征是科技自立自强、关键环节是推动科技创新、根本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然而,当前中国科技政策设计在行动者参与、设计工具应用、评价机制、管理机制、决策机制及行政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制约科技政策的现代化。因此,需完善多元参与格局、探索政策设计工具、优化政策评价机制、健全设计管理制度、优化政府决策机制、持续深化体制改革,以系统性路径推动中国科技政策设计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政策 科技创新 科技政策现代化 政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环境对城市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科技金融的中介效应
19
作者 邓瑜 范聪颖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9,共11页
以2011—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借助计量模型深入探究信用环境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并考察科技金融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改善城市信用环境能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用环境可通过科技金融间接促进城市... 以2011—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借助计量模型深入探究信用环境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并考察科技金融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改善城市信用环境能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用环境可通过科技金融间接促进城市创新。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信用环境改善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更为显著。鉴于此,提出大力营造城市信用环境、强化科技金融赋能城市创新效应、精准施策探索城市创新特色发展路径等相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创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环境 创新 城市创新 科技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技能培养方法研究
20
作者 牛国玲 梁秋艳 +1 位作者 张艳丽 陈思羽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该文从农业电气化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树立和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设计,结合大学各阶段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规律,改变传统教学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出大学生的创新精... 该文从农业电气化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树立和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设计,结合大学各阶段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规律,改变传统教学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合理设置各环节实践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兼顾树立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遵循实践教学规律、分清主次,重点规划各阶段科研技能水平提升的内容,不断提高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电气化 创新精神 科研技能 新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