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主植物对烟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马丽娜 刘映红 +2 位作者 王雅静 王春霞 张玲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6,共3页
在25±0.5℃,75%±5%RH,14 L∶10D条件下,研究了烟蚜在烟草、茄子、豇豆和甘蓝4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获得了净生殖率R0、内禀增殖率rm、世代平均周期T和周限增长率λ等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若虫历期在甘蓝... 在25±0.5℃,75%±5%RH,14 L∶10D条件下,研究了烟蚜在烟草、茄子、豇豆和甘蓝4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获得了净生殖率R0、内禀增殖率rm、世代平均周期T和周限增长率λ等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若虫历期在甘蓝上最长(6.86 d),烟草上最短(6.03 d);成虫寿命在烟草上最长(12.25 d),茄子上最短(7.77 d);世代历期在烟草上最长(18.28 d),茄子上最短(13.94 d);繁殖力在烟草上最高(31.42头),茄子上其次(25.64头),甘蓝上最低(11.60头);若虫存活率在茄子上最高(80%),甘蓝上最低(55.56%),其中,1龄若虫存活率在茄子上最高(91.43%),2,3,4龄若虫存活率在烟草上最高,分别为96.36%,100%,100%;寄主植物按内禀增殖率rm值的大小排列,依次为茄子>烟草>豇豆>甘蓝。综合评价,在4种寄主植物中,茄子是烟蚜的最适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寄主 生长发育 内禀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邓明明 高欢欢 +3 位作者 李丹 胡想顺 胡祖庆 赵惠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203-7210,共8页
研究了温度对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影响及不同温度下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结果表明:在21(CK)、23、26、29、31℃5个温度处理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色型麦长管蚜在实验种群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绿色型麦长管蚜的种群增长的高峰先缩... 研究了温度对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影响及不同温度下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结果表明:在21(CK)、23、26、29、31℃5个温度处理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色型麦长管蚜在实验种群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绿色型麦长管蚜的种群增长的高峰先缩短后延长,而红色型麦长管蚜的种群增长的高峰逐渐延长;绿色型蚜虫的平均世代时间呈先缩短再延长的趋势,红色型蚜虫的平均世代时间仅仅呈延长的趋势。结论:麦长管蚜体色变化受温度影响,红色型蚜虫为高温诱导所产生的生物型。当温度为25.91℃时(T50=25.91℃),麦长管蚜的后代中有50%的个体是红色型蚜虫。该结论为蚜虫生态遗传与进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麦长管蚜 体色 内禀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对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郭小奇 付晓伟 +2 位作者 封洪强 邱峰 郭线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14-1520,共7页
实验在室内温度为(26±1)℃、相对湿度为75%±5%、自然光照的条件下,以四季豆、大豆、饭豇豆、苜蓿、转基因抗虫棉99B和非转基因棉石远321为食料,用生命表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对中黑盲蝽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的... 实验在室内温度为(26±1)℃、相对湿度为75%±5%、自然光照的条件下,以四季豆、大豆、饭豇豆、苜蓿、转基因抗虫棉99B和非转基因棉石远321为食料,用生命表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对中黑盲蝽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取食6种不同的寄主植物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5龄若虫体重等均有显著差异。用生命表参数综合评价表明,四季豆最适合中黑盲蝽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其次分别为苜蓿、转基因抗虫棉99B、非转基因棉石远321、饭豇豆、大豆,同时也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对中黑盲蝽无显著抗性。田间取食选择性试验表明,中黑盲蝽喜食饭豇豆和豇豆,可在棉田周围种植饭豇豆、豇豆作为诱集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寄主植物 生命表 内禀增长率 种群参数 诱集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生长及种群增长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施心路 于丽杰 +1 位作者 张大维 史新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2-270,共9页
于1990年6月在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一水池中采到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根据实验结果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它的生长和种群增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性成熟时间与水温的关系为,雌性(10-30℃):h=8072t-1.313(... 于1990年6月在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一水池中采到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根据实验结果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它的生长和种群增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性成熟时间与水温的关系为,雌性(10-30℃):h=8072t-1.313(r=0.985P<0.01);雄性(5-25℃):h=1074t-0.855(r=0.9844,P<0.01)。在20±1℃条件下,其体长增长模型为:lt=3.334-27345e-0.1117t。龄期(X)与年龄(t,d)的关系为:雌体:t=0·07l69X2+1.3808X-l·7361;雄体:t=0.8425X2+2.534x-l.8600。内禀增长率(rm)为0.4076。种群增长呈“logistic”型,其方程式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低额溲 生长 种群增长 微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二双斑唇瓢虫实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任顺祥 郭振中 熊继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37-241,共5页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二双斑唇瓢虫发育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双斑唇瓢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8—23℃,临界最低温度为5℃左右,临界最高温度为38—41℃。在17—31℃温度范围内,以25℃的存活率最高,以31℃的存活率最低。越冬成虫的抗寒...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二双斑唇瓢虫发育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双斑唇瓢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8—23℃,临界最低温度为5℃左右,临界最高温度为38—41℃。在17—31℃温度范围内,以25℃的存活率最高,以31℃的存活率最低。越冬成虫的抗寒性较强,1985年越冬期间的过冷点温度平均为-4.26—-5.6℃。测得在室温下二双斑唇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为0.0402,周限增长率(λ)为1.0410,净增殖率(R_o)为89.63,世代平均时间为111.76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双斑唇瓢虫 温度 实验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甘丽萍 张新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6-69,共4页
在温度T=(26±1)℃,相对湿度RH=(75±5)%条件下,室内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的卵期4.57d,幼螨期1.93d,前若螨期1.90d,后若螨期2.52d,实验种群雌成螨的平均寿命15.96d,雌雄性比29∶7,单雌产卵量62.54粒。实验种群... 在温度T=(26±1)℃,相对湿度RH=(75±5)%条件下,室内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的卵期4.57d,幼螨期1.93d,前若螨期1.90d,后若螨期2.52d,实验种群雌成螨的平均寿命15.96d,雌雄性比29∶7,单雌产卵量62.54粒。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为0.1566/d。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未成熟期占总量的93.01%,成熟期占6.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实验种群 生物学特性 农业害螨 内禀增长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斑叶螨在5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组建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蔡双虎 程立生 沙林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43-47,共5页
在室温25℃、光照时间16h、湿度80%的条件下,组建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试验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在四季豆、棉花、苹果、茄子、辣椒上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634,0.1788,0.2098,0.2280,0.1538,次代种群数量显著增长;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 在室温25℃、光照时间16h、湿度80%的条件下,组建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试验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在四季豆、棉花、苹果、茄子、辣椒上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634,0.1788,0.2098,0.2280,0.1538,次代种群数量显著增长;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未成熟期在5种植物上分别占总量的88.3364,85.3054,84.9365,87.3782,86.8402%,成熟期相应的分别占总量的11.6636,14.6946,15.0635,12.6218,13.1598%;对致死率为99%的不良环境的反应时间都小于3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寄主植物 实验种群生命表 内禀增长率 种群年龄 成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药材甲实验种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顾忠盈 张孝羲 耿济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3-37,共5页
在5种温度(22,24,26,30,32℃),76%相对湿度条件下,组建药材甲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温度与发育速率呈逻辑斯谛曲线关系,32℃时雌雄虫发育均最快,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0℃;卵的孵化率和幼虫、蛹、世代存活率均以26℃为最高,温度与世... 在5种温度(22,24,26,30,32℃),76%相对湿度条件下,组建药材甲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温度与发育速率呈逻辑斯谛曲线关系,32℃时雌雄虫发育均最快,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0℃;卵的孵化率和幼虫、蛹、世代存活率均以26℃为最高,温度与世代存活率呈显著的抛物线型关系;24℃时成虫产卵量最高,环境温度在26.1℃时理论种群增长指数最大(7.43);组建特定时间繁殖生命表,内禀增长力(r_m)在26℃时最大(0.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库害虫 药材甲 种群 生长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白纹伊蚊生命生殖力表 被引量:13
9
作者 钟作良 何桂铭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4-70,共7页
观察了20—30℃五个不同温度的白纹伊蚊Aedes al?optctus Skuse实验种群生命生殖力表,所得有关种群动态参数的值包括净增殖率R_o、增殖能力r_c、内禀增长能力r_?、周限增长速率λ,瞬时出生率b和瞬时死亡率d均与温度呈正相关,而平均世代... 观察了20—30℃五个不同温度的白纹伊蚊Aedes al?optctus Skuse实验种群生命生殖力表,所得有关种群动态参数的值包括净增殖率R_o、增殖能力r_c、内禀增长能力r_?、周限增长速率λ,瞬时出生率b和瞬时死亡率d均与温度呈正相关,而平均世代周期长T呈负相关。而且各参数对温度的变化是敏感的。在m_x值曲线图中,加用了同龄种群产卵数的百分构成比曲线,该曲线反映了种群中各年龄组雌蚊生殖能力的分布。本文应用v=λ^(X_?-X_1),以X_2-X_?=? 计算同龄雌蚊不同温度条件下平均预期寿命天数,一个雌蚊所产生的雌性个体,以25℃条件下的V值明显地高于其他四个实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生命生殖力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飞虱虫疠霉对桃蚜生殖力和内禀增长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均焕 冯明光 余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9,共5页
对 7日龄桃蚜Myzuspersicae用高剂量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接种后 ,饲养于不同温 (10~ 30℃ )、湿 (74%~10 0 %RH)度组合条件下观察其生殖力及内禀增长力 (rm)的变化。结果表明 ,被接种个体生殖力比对照显著降低 ,且下降幅度受... 对 7日龄桃蚜Myzuspersicae用高剂量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接种后 ,饲养于不同温 (10~ 30℃ )、湿 (74%~10 0 %RH)度组合条件下观察其生殖力及内禀增长力 (rm)的变化。结果表明 ,被接种个体生殖力比对照显著降低 ,且下降幅度受温度、湿度及温湿互作的影响。在各处理组合中 ,尤其以 2 0~ 30℃和 95 %~ 10 0 %RH的条件下下降更为明显。各处理rm 在不同温度间差异显著 ,均随温度呈抛物线形变化 ,2 5℃下达最高 ,但不同湿度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 ,被接种蚜的rm 除 10℃与各湿度组合间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温湿组合下均显著低于对照。上述分析表明 ,飞虱虫疠霉的侵染能显著影响桃蚜生殖力及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虱虫疠霉 桃蚜 生殖力 内禀增长力 温湿度 侵染力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川金丝猴生命表和种群动态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学锋 由玉岩 +6 位作者 王伟 贾婷 胡昕 于泽英 谢钟 赵素芬 张成林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1-488,共8页
基于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国际谱系簿(2015),本研究将全世界836只圈养川金丝猴依据个体来源划分为圈养出生组(C组,n=606)和野外来源组(W组,n=230),对2组个体的年龄分布、繁殖率、性比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编制2组的生命表,绘制... 基于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国际谱系簿(2015),本研究将全世界836只圈养川金丝猴依据个体来源划分为圈养出生组(C组,n=606)和野外来源组(W组,n=230),对2组个体的年龄分布、繁殖率、性比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编制2组的生命表,绘制死亡曲线及存活曲线,并计算内禀增长力。结果显示,2组川金丝猴的周限增长率分别为1.113 9和1.065 0,种群数量波动均较小;存活曲线均属于Ⅰ型曲线,为增长型,大多数个体均能实现其平均的生理寿命,可见2组川金丝猴生理寿命特征稳定,种群结构相对稳定。进一步分析发现,W组川金丝猴的生命期望平均余年为6.30±0.72,C组为4.10±0.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年龄级以前W组死亡率维持在0%~3.94%,而C组维持在2.19%~8.25%,除4年龄级外,W组幼猴和青年猴各年龄级死亡率较C组低0.26%~8.25%,可见,W组种群可持续发展前景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圈养出生 野外来源 生命表 内禀增长力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稻虱缨小蜂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国民 程遐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3-59,共7页
稻虱缨小蜂未成熟期发育速率与温度间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1l℃和204.56日度。供试温度下的成虫寿命和产卵历期可用指数模型来表示。未成熟期存活率以27℃下为最高。成虫生殖能力以30℃下最高,在此温... 稻虱缨小蜂未成熟期发育速率与温度间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1l℃和204.56日度。供试温度下的成虫寿命和产卵历期可用指数模型来表示。未成熟期存活率以27℃下为最高。成虫生殖能力以30℃下最高,在此温度下实验种群内票增长能力最大,γ_m=0.2387,相应的净增殖率R_o=11.7835,周限增长速率λ=1.1457/天,世代平均历期T=10.33天,种群数量加倍时间t=2.90天。内祟增长能力与温度间呈二次抛物线趋势,适宜实验种群增长的理论最适温度为2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虱缨小蜂 温度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稻虱缨小蜂种群生态的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遐年 徐国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05-412,共8页
在南京市郊和我国南方稻区,寄生稻飞虱卵的缨小蜂主要是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Pang et wang和拟稻虱缨小蜂A.paranilaprvatae Pang et Wang两个种。这两个种在田间的种群消长,呈明显“此起彼落”的季节性交替。作者以比较生态... 在南京市郊和我国南方稻区,寄生稻飞虱卵的缨小蜂主要是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Pang et wang和拟稻虱缨小蜂A.paranilaprvatae Pang et Wang两个种。这两个种在田间的种群消长,呈明显“此起彼落”的季节性交替。作者以比较生态学方法探讨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夏季30℃以上高温对稻虱缨小蜂未成熟期的存活和雌虫产卵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拟稻虱缨小蜂具有耐高温能力。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种群增长的理论最适温度分别为27.41℃和31.87℃,最适温度下的种群内禀增长力以稻虱缨小蜂为高。当供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卵时,拟稻虱缨小蜂只寄生褐飞虱卵,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也有明显的喜好。两种缨小蜂对褐飞虱卵密度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虱缨小蜂 种群生态 内禀增长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萝卜蚜种群参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惠燕 汪世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08-212,共5页
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发育速度、内禀增长力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下述模型: V(T)=K/{1+exp[—r(T—T_0)]}*{1—exp[—(T—T_1)/δ]}*{1—exp(-(Th-T)/δ]}其发育最适温度为16—23℃,世代发育起点(Tl)为3.79℃,最高临界温度(Th)为3... 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发育速度、内禀增长力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下述模型: V(T)=K/{1+exp[—r(T—T_0)]}*{1—exp[—(T—T_1)/δ]}*{1—exp(-(Th-T)/δ]}其发育最适温度为16—23℃,世代发育起点(Tl)为3.79℃,最高临界温度(Th)为33.81℃。内禀增长力(r_m)最合适的温度是19.64℃。 组建了五种温度下萝卜蚜的生命表。用改进的Weibull模型模拟了萝卜蚜个体存活率的变化。其下降最快的位置随温度降低而后延,下降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减慢,造成寿命延长。蚜虫的繁殖活动主要集中在成虫的早期阶段。因此早期最佳育龄成虫的数量对整个种群数量变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蚜 种群参数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大熊猫种群生活史特征及种群动态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素芬 刘学锋 +6 位作者 由玉岩 王运盛 贾婷 胡昕 夏茂华 于泽英 张成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6,共9页
本研究基于大熊猫谱系(2015),将全世界990只圈养大熊猫依据个体来源划分为圈养出生组(C组,n=676)和野外来源组(W组,n=314),对2组个体的年龄分布、繁殖率、性比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编制2组的生命表,绘制其死亡曲线及存活曲线,并计算2组在... 本研究基于大熊猫谱系(2015),将全世界990只圈养大熊猫依据个体来源划分为圈养出生组(C组,n=676)和野外来源组(W组,n=314),对2组个体的年龄分布、繁殖率、性比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编制2组的生命表,绘制其死亡曲线及存活曲线,并计算2组在统计期限内的总增长率——周限增长率(λ)。结果显示,2组大熊猫的周限增长率λ_C和λ_W分别为1. 114 7和1. 000 4,种群数量波动均较小,且λ_C> 1,C组大熊猫种群数量具有上升的潜力; 2组存活曲线均属于I型曲线,为增长型,大多数个体均能实现其平均的生理寿命,可见,2组大熊猫生理寿命上特征稳定,种群结构相对稳定。进一步统计发现:C组大熊猫的生命期望平均余年为(5. 00±0. 36),W组为(9. 40±0. 83),两者差异显著(t=-8. 485,N=33,P=0. 000); C组大熊猫的死亡率高峰出现在0~1以及26年龄级之后,15~25年龄级死亡率偏高且波动较大,而W组的死亡高峰出现在23年龄级之后且死亡率波动较小。综上可见,在现有圈养条件下,C组种群数量可持续发展前景较好,W组生理寿命特征更稳定、死亡率变化趋势更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圈养出生 野外来源 生命表 内禀增长力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银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军 刘复生 +2 位作者 庞义 陈其津 林佩卿 《昆虫天敌》 CSCD 1994年第3期127-133,共7页
银纹夜蛾是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 MNPV的良好替代寄主.本文研究了温度对银纹夜蛾发育、存活、生殖等的影响,对发育速率进行了数学模拟,计算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组建了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并测定... 银纹夜蛾是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 MNPV的良好替代寄主.本文研究了温度对银纹夜蛾发育、存活、生殖等的影响,对发育速率进行了数学模拟,计算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组建了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并测定了内禀增长力(rm),25℃时内禀增长力最大( rm=0.1216),22℃次之(rm=0.1124),确定最适温度范围为2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纹夜蛾 温度 种群 多角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鼢鼠的生命表和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江廷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23,共4页
根据515只甘肃鼢鼠的年龄分布和性比,编制了甘肃鼢鼠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死亡曲线和存活曲线图,计算了甘肃鼢鼠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结果是:甘肃鼢鼠种群的净增殖率R0=1.8075,内禀增长能力rm=0.4056,种... 根据515只甘肃鼢鼠的年龄分布和性比,编制了甘肃鼢鼠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死亡曲线和存活曲线图,计算了甘肃鼢鼠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结果是:甘肃鼢鼠种群的净增殖率R0=1.8075,内禀增长能力rm=0.4056,种群数量的翻倍时间大约为20个月,周限增长率λ=1.0023。以上数据表示:甘肃鼢鼠是一个增长速度缓慢,数量相对稳定的动物种群,这对防治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静态生命表 内禀增长能力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虫(Mythimna separata)实验种群生殖力表的研究
18
作者 夏乃斌 林昌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80-489,共10页
本文以粘虫为实验材料,在3个温度和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组建了粘虫实验种群生殖力表。应用3种方法分别求得各统计量的值如下。 内禀增长能力:18℃下为0.0668/每日;25℃下为0.1256/每日;30℃下为0.1272/每日。 周限增长率:18℃下为1.069... 本文以粘虫为实验材料,在3个温度和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组建了粘虫实验种群生殖力表。应用3种方法分别求得各统计量的值如下。 内禀增长能力:18℃下为0.0668/每日;25℃下为0.1256/每日;30℃下为0.1272/每日。 周限增长率:18℃下为1.069/每日;25℃下为1.135/每日;30℃下为1.136/每日。 净增殖率:18℃下为309.792/每日,25℃下为319.876/每日;30℃下为134.211/每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种群 生殖力表 内禀增长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川金丝猴生命表和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素芬 张成林 +5 位作者 于泽英 王运盛 刘学锋 贾婷 陶玉静 夏茂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2-676,共5页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通过对全世界785只圈养川金丝猴的年龄分布、繁殖率、性比进行统计分析,编制圈养川金丝猴种群的生命表,绘制死亡曲线及存活曲线,计算川金丝猴的内禀增长能力。结果显示:圈养川金...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通过对全世界785只圈养川金丝猴的年龄分布、繁殖率、性比进行统计分析,编制圈养川金丝猴种群的生命表,绘制死亡曲线及存活曲线,计算川金丝猴的内禀增长能力。结果显示:圈养川金丝猴的寿命期望值较长,死亡率低,种群数量波动小,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态学特征;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2.674 6、0.095 28/年和1.100 0,说明圈养川金丝猴种群目前仍存在上升的空间,种群结构整体上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圈养 生命表 内禀增长能力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大熊猫生命表及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素芬 张成林 +5 位作者 谢钟 王运盛 刘学锋 贾婷 夏茂华 胡昕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为我国特有濒危物种。圈养大熊猫是大熊猫保护的一项重要策略,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的繁育保护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圈养种群规模快速发展。为评估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发展与圈...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为我国特有濒危物种。圈养大熊猫是大熊猫保护的一项重要策略,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的繁育保护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圈养种群规模快速发展。为评估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发展与圈养种群的未来增长趋势的关系,通过对大熊猫国际谱系(2015)内990只圈养大熊猫基本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各年内存活超过100 d的个体数量并绘制其存活曲线;编制圈养大熊猫种群的生命表,绘制死亡曲线及存活曲线,计算其内禀增长能力。结果显示:自2005年之后,每年存活的圈养大熊猫个体数量均超过20只,个别年份超过30只,2013年和2015年则超过40只;圈养大熊猫的寿命期望值较长,2~25岁死亡率低,绝大多数圈养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在生理寿命上特征稳定;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2.248 4、0.062 3和1.064 3,说明圈养大熊猫种群目前仍存在发展上升的空间,种群结构整体上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大熊猫 生命表 内禀增长能力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