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保障与一体化水网工程布局研究
1
作者 何国华 赵勇 +2 位作者 王浩 朱翰林 何凡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40,共12页
黄河几字弯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防沙治沙“主战场”,但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区域发展,科学研判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保障策略,对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 黄河几字弯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防沙治沙“主战场”,但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区域发展,科学研判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保障策略,对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几字弯区面临的水安全挑战,梳理了区域水网工程建设现状与一体化水网建设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几字弯区一体化水网建设的总体格局、线路布局及需调水规模。研究发现:(1)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供需水矛盾突出、水生态受损、防洪存在短板3个方面;(2)尽管黄河几字弯区规划建设了大量引调水工程,但受制于工程建设方式,现有引调水工程的效益和效率均相对偏低;(3)借助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入洮河方案,可构建全程自流的一体化水网格局,能够解决黄河几字弯区现有引调水工程体系取用水成本高、监管运维困难、协同互补能力弱等问题。为提升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保障能力,研究建议,坚持总量管控、深度节水、优化分水,持续强化水资源供需管理;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核心,完善几字弯区水网格局;依托水网建设,完善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几字弯区 水安全 水资源 水网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西部新生代断裂体系特征及演化过程
2
作者 徐莅莅 范彩伟 +4 位作者 李明 李辉 徐彬 程燕君 吴智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断裂体系发育是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在精细刻画断裂体系静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断层活动速率计算恢复断裂体系的动态演化过程,明确了文昌A凹陷西部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发... 断裂体系发育是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在精细刻画断裂体系静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断层活动速率计算恢复断裂体系的动态演化过程,明确了文昌A凹陷西部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发育的时空差异;并结合区域应力背景分析,探讨了断裂体系演化的成因机制,认为新生代以来三大板块间俯冲、碰撞及古南海俯冲消亡、新南海扩张共同造成的南海北缘区域伸展应力场顺时针旋转控制了断裂体系演化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文昌A凹陷西部地区断裂体系的发育演化经历了裂陷、拗陷与构造活化三个阶段,分别发育了NE(NEE)向、近EW向以及NW(NWW)向三组优势方向断裂,揭示了区域应力场伸展方向由NW—SE向到近SN向再到NNE—SSW向顺时针转变的过程;依据断裂的组合及沿承关系可将其划分为早期发育的NE向与后期发育的NW向两组交叠断裂带,NE向断裂带活动强度大、具有强烈伸展性质,NW向断裂带与基底先存断裂密切相关,活动强度弱、叠加一定走滑性质。文昌A凹陷西部新生代断裂体系演化的时空差异是对南海北缘区域应力场顺时针旋转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体系 区域应力场 先存断裂 文昌A凹陷西部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旅游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及障碍因子研究——以中西部内陆崛起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迁 刘瞳晖 +3 位作者 宋佩璠 陈晴 陶春云 霍梦瑶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4-49,135,共7页
区域旅游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简称ERE承载力)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西部内陆崛起区为案例研究区域,运用极差变换法、灰色关联度法、灰色预测模型以及障碍因子诊断等方法对区域旅游ERE承载力及障碍因子... 区域旅游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简称ERE承载力)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西部内陆崛起区为案例研究区域,运用极差变换法、灰色关联度法、灰色预测模型以及障碍因子诊断等方法对区域旅游ERE承载力及障碍因子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旅游ERE承载力缓慢波动上升、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且增长较快;区域旅游ERE承载力变化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南阳、信阳和蚌埠的发展水平较高,多数地市的预测值呈现一定的增长;旅游收入、景区和饭店数量以及第三产业规模是ERE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ERE承载力 灰色系统理论 障碍因子诊断 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西部内陆崛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蓝永超 康尔泗 +2 位作者 张济世 胡兴林 陈仁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8-114,共7页
长期以来黑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不足 ,诱发了上下游之间、经济用水与生态和环境之间等一系列用水矛盾发生 .根据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及前期研究成果对黑河流域水资源数量、特征、利用现状及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目前黑河流域... 长期以来黑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不足 ,诱发了上下游之间、经济用水与生态和环境之间等一系列用水矛盾发生 .根据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及前期研究成果对黑河流域水资源数量、特征、利用现状及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目前黑河流域水资源已呈现出严重不足 ,并且由此引起了流域内许多地方尤其是下游额济纳地区生态与环境的急剧恶化 .究其原因 ,固然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等先天不利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 .因此 ,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 ,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制约条件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开发利用 内陆干旱区 黑河流域 天然水资源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棉花大品种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白岩 彭军 +2 位作者 赵素琴 付小琼 许乃银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5-337,共13页
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历年棉花品种推广面积为依据,将年推广应用面积在主产棉区中列首位的品种,或最大年推广面积在33.3万hm2以上且列主产棉区前3位的品种定义为大品种,分析大品种的累计推广面积、单年最大推广面积、列前3... 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历年棉花品种推广面积为依据,将年推广应用面积在主产棉区中列首位的品种,或最大年推广面积在33.3万hm2以上且列主产棉区前3位的品种定义为大品种,分析大品种的累计推广面积、单年最大推广面积、列前3名的年限及推广面积占比的变化趋势。近40年来,黄河流域棉区有16个、长江流域棉区有15个和西北内陆棉区有14个棉花大品种,其中鲁棉研15号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共同的大品种。分析发现我国棉花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数量逐年上升,其中1981―2000年品种数量增幅较小,2001―2020年增幅较大。各年份大品种种植面积占各主产棉区总面积的比例呈现出明显的时代变化特征,其中,1981-1995年期间大品种的面积占比相对稳定,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大品种的面积占比分别稳定在61%、36%和83%左右;1996―2006年为大品种面积占比的剧烈下滑期,三大棉区大品种的面积占比平均下降到20%左右;2007―2020年为缓慢下降期,到2020年占比总体下降到15%左右。棉花大品种在我国植棉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但为适应种业和市场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当前和未来棉花育种的目标功能和区域定位将更加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大品种 主产棉区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西北内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分析——以新疆自治区台兰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栋元 赵成义 +2 位作者 魏恒 寇思勇 彭冬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8,共7页
从干旱区台兰河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出发,在确定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类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台兰河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定量模型,估算了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的规模。计算结果表明,台兰河平原区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为4.146×108m3,... 从干旱区台兰河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出发,在确定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类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台兰河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定量模型,估算了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的规模。计算结果表明,台兰河平原区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为4.146×108m3,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372×108m3,最适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983×108m3,分别占台兰河平原区水资源总量(8.121×108m3)的51.05%,29.21%和36.73%。在不考虑河流输沙需水量的情况下,台兰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平均为1.440×108m3。在考虑输沙需水量的情况下,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平均为2.604×108m3。明确了在确定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时,必须考虑研究区环境状况和生态保护目标,从而在不同区域和用水部门间进行调配,并针对流域不同的生态系统状况和对应生态系统类型确定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生态环境需水 台兰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河流域绿洲灌区盐碱地改良分区及治理模式探究──以新疆焉耆县平原灌区为例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水献 杨鹏年 +1 位作者 董新光 周金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共4页
干旱区土壤盐碱化是土地退化的主要问题,并威胁着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盐碱地改良分区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碱地的前提。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以焉耆平原灌区为典型区域,将土地盐碱化现状分为:非盐碱... 干旱区土壤盐碱化是土地退化的主要问题,并威胁着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盐碱地改良分区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碱地的前提。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以焉耆平原灌区为典型区域,将土地盐碱化现状分为:非盐碱地、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盐土等5个区,并结合地下水、土壤、植被、岩性等调查资料,进行成因分析,建立了内陆河流域绿洲灌区盐碱地改良分区模型。立足土地盐碱化的现状,充分考虑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把焉耆平原灌区按改良难易程度分为:易改良区、较难改良区、难改良区、不宜改良区,并针对不同的盐碱地改良分区特征、水盐平衡模型和现状灌排模式,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河流域 绿洲灌区 改良分区 治理模式 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机理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胜武 石培基 金淑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115,共6页
水资源是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城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和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均是影响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剖析了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之间存在的耦合机... 水资源是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城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和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均是影响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剖析了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之间存在的耦合机理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耦合作用强度,阐述了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转移下的城镇发展演变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水资源环境 耦合机理 内陆河流域 西北地区 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权衡与协同作用分析 被引量:59
9
作者 潘竟虎 李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80-289,共10页
为了测度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权衡/协同关系,该文以干旱内陆河流域典型地区嘉峪关-酒泉地区为研究区,对其2000年和2010年食物供给、碳储存、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4种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进行定量测算。利用相关分析法和空间热点制图等方法,... 为了测度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权衡/协同关系,该文以干旱内陆河流域典型地区嘉峪关-酒泉地区为研究区,对其2000年和2010年食物供给、碳储存、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4种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进行定量测算。利用相关分析法和空间热点制图等方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从县域尺度和区域尺度上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识别了某种服务的物质量或价值量极高的热点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位面积食物供给的高值区分布在中东部的肃州区及嘉峪关市,碳储存表现为东部及南部较高的分布格局;土壤保持在2000年和2010年变化不大,呈现出从西到东逐渐增大的分布趋势;单位面积水源涵养值由2000年的0.40 mm/(m2·a)提高到2010年的0.99 mm/(m2·a)。县域尺度上,各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大多为协同关系,其中食物-碳和水源-碳之间的协同程度较高;区域尺度上,食物供给和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值均未超过各自平均值的0类服务区和只有1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值超过其所对应平均值的1类服务区分别占总面积的58.50%和25.20%。该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地貌 遥感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嘉酒地区 干旱内陆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流域资源冲突及其解决路径——基于西部内陆河流域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柴晓宇 俞树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30,共6页
稀缺性决定了流域内资源冲突是一种常态,这些冲突主要有体制冲突、主体冲突、结构冲突、代际冲突等。冲突类型的多样性和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冲突路径的多样性,法律手段、机构创新、制度完善是解决流域资源冲突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流域资源 西部内陆河流域 稀缺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河航运衰落与区域贫困:基于滦河流域的考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慧芝 王志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4-190,共7页
滦河流域属近代以来的衰落区域:由清前中期"风俗多同京师"的夏都所在,至21世纪初中上游已大部列入"环京津贫困带"。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多集中于京津对生态腹地的"虹吸效应",而对其自身引发衰落的原因则... 滦河流域属近代以来的衰落区域:由清前中期"风俗多同京师"的夏都所在,至21世纪初中上游已大部列入"环京津贫困带"。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多集中于京津对生态腹地的"虹吸效应",而对其自身引发衰落的原因则关注较少。通过对滦河流域个案研究,可以看到内河航运与区域兴衰之间存在着较大关联:水运的交通作用能被其他方式替代,但河流廊道在流域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凝聚功能难以被替代,失去贯通上下游的"轴"后,流域"生态—经济—文化"系统整体性发展会受到极大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河航运 区域贫困 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太平洋季风区的遥相关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丁一汇 刘芸芸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0-682,共13页
亚洲—太平洋季风区各季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季风区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文中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重点分析和评述了在亚洲—太平洋季风区中4种季节内时间尺度的遥相关关系,清楚地揭示了印度夏季风、东亚夏季风和... 亚洲—太平洋季风区各季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季风区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文中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重点分析和评述了在亚洲—太平洋季风区中4种季节内时间尺度的遥相关关系,清楚地揭示了印度夏季风、东亚夏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夏季风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1)在亚洲季风爆发初期,印度夏季风的爆发相对于中国长江流域梅雨的开始存在相差大约两周的超前关系,形成从印度西南部经孟加拉湾到达中国长江流域及日本南部的遥相关型,即"南支"遥相关型。(2)在季风盛行期间,长江流域降水明显受热带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影响,与西北太平洋夏季风降水呈反相关关系,即当季风减弱时,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偏多。(3)与长江流域降水相反,华北雨季(7月第4候—8月第3候)则与西北太平洋夏季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当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强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东,副高西南侧的异常东南水汽输送在中国华北地区上空辐合,给该地区降水偏多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4)华北夏季降水同时还与印度夏季风呈正相关关系,在夏季风盛行期间,形成由印度西北部经青藏高原到中国华北地区的西南—东北走向的遥相关型,即"北支"遥相关型。上述4种遥相关关系,反映了亚洲夏季风季节北推过程中,印度夏季风、东亚夏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子系统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太平洋季风区 印度夏季风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 长江流域梅雨 华北雨季 遥相关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发展中的生态承载状态和生态功能区保护责任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茂初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189,共8页
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展定位的背景,根据中国各区域生态承载力沿“胡焕庸线”垂直方向呈梯度递减特征,对黄河流域39个主要地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负载状况展开分析,可以得出:该区域39个地市,均处于“胡焕庸线”的周... 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展定位的背景,根据中国各区域生态承载力沿“胡焕庸线”垂直方向呈梯度递减特征,对黄河流域39个主要地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负载状况展开分析,可以得出:该区域39个地市,均处于“胡焕庸线”的周边区域,这一特征决定了黄河流域各地市生态承载力偏低的背景条件,这也是黄河流域整体上生态环境状况偏差的根本成因。黄河流域中下游城市生态承载力较低且生态负载偏大,使得其普遍处于“生态负载显著超载”的状态,中上游地市由于生态负载较低而处于“可适度增加生态负载”的状态,这是黄河流域落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分布在黄河流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流域各地市之间应基于生态公平原则,通过生态补偿机制、长期互信合作等方式,使流域内重要生态功能区得以协同保护,是落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承载力 生态东—中—西部 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内涵发展定位的选择——基于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向帮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6-70,共5页
以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现状为个案,对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发展现状进行由点及面的关注,指出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内涵发展定位路径应走"民特"之路。从"自上而下,方向引领;横向联动,主动呼应;自动自发,内涵发展;政策支持,... 以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现状为个案,对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发展现状进行由点及面的关注,指出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内涵发展定位路径应走"民特"之路。从"自上而下,方向引领;横向联动,主动呼应;自动自发,内涵发展;政策支持,互相扶助"四个方面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内涵发展"民特"计划初纲。在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西部大开发及破解城乡教育统筹难题的大背景下,该文有其特有的启示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 乌江流域 教育公平 民族特色 内涵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建红 刘建泉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0期298-300,303,共4页
概述了近代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研究成果、流域构成特点和河西地区环境状况,分析了河西内陆河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并从节水农业和水权制度改革、城镇化建设、植被保护、生态用水管理、环境污染的治理等5个方面提出了生态保护对策。
关键词 内陆河流域 生态问题 保护对策 河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