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册制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影响机构投资者意见分歧吗?——基于科创板IPO公司的经验证据
1
作者 张子健 李佳 谭雪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4,共11页
注册制下向机构投资者询价是科创板公司IPO的重要环节。以2019—2023年科创板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机构投资者意见分歧的影响。研究发现: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越多,机构投资者报价分歧越大,且询价新规促... 注册制下向机构投资者询价是科创板公司IPO的重要环节。以2019—2023年科创板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机构投资者意见分歧的影响。研究发现: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越多,机构投资者报价分歧越大,且询价新规促进了这种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详细或精确度越高,机构投资者意见分歧越大,而消极语调则降低了意见分歧;关键审计事项对机构投资者意见分歧的提升作用主要存在于由“十大”审计的IPO公司且境内机构投资者意见分歧更大。因此,监管部门应督促会计师事务所完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鼓励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报价,以提高注册制下IPO定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审计事项 机构投资者 询价意见分歧 注册制 首次公开发行 审计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册制下IPO关键审计事项与审核问询的互动--来自科创板的经验证据
2
作者 张子健 陈飘扬 邓芳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80,共15页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基于2019—2022年中国科创板IPO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IPO关键审计事项与审核问询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IPO申报稿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越少,证券交易所的审核问询力度...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基于2019—2022年中国科创板IPO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IPO关键审计事项与审核问询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IPO申报稿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越少,证券交易所的审核问询力度越大;证券交易所审核问询力度越大,IPO注册稿与申报稿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文本相似度越低。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互动效应仅在IPO由高声誉审计师审计和高声誉保荐人保荐时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申报稿中资产减值、研发投入和股份支付等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会提升证券交易所的首轮审核问询力度;申报稿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文本长度越长、可读性越低或语调越积极,证券交易所的首轮审核问询力度越大,但经过证券交易所的首轮审核问询后,注册稿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文本句长或语调积极性均显著降低。因此,审计师应保持职业谨慎性,与发行人充分沟通回应审核问询问题并充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以提高信息透明度;证券交易所可依据关键审计事项提供的监管线索发挥审核问询的治理作用,以稳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制 首次公开发行 关键审计事项 审核问询 审计师声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IPO抑价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8
3
作者 邹高峰 张维 徐晓婉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22,30,共12页
采用随机边界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不同定价方式下的IPO定价行为,以及相应时期内IPO抑价的成分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之前中国新股发行价格存在与成熟资本市场相反的显著下边界特征,其主要根源在... 采用随机边界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不同定价方式下的IPO定价行为,以及相应时期内IPO抑价的成分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之前中国新股发行价格存在与成熟资本市场相反的显著下边界特征,其主要根源在于此期间中国采用的新股发行定价方式方法的制度化特征;实施询价发行后中国IPO定价开始出现与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相类似的显著上边界特征;与成熟市场不同,尽管中国新股发行抑价也与一级市场发行价格因素有关,但更主要地是受到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和市场状况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股发行 抑价 随机边界方法 询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A股IPO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田高良 王晓亮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7年第5期94-99,共6页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01年5月15日至2005年6月7日在深沪两市上市的288只A股新股,就IPO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解释变量——市场气氛,将深沪两市市场气氛衡量指标予以统一。结果发现:发行价、市场气氛...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01年5月15日至2005年6月7日在深沪两市上市的288只A股新股,就IPO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解释变量——市场气氛,将深沪两市市场气氛衡量指标予以统一。结果发现:发行价、市场气氛、上市首日换手率、资产规模等变量均表现出极强的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 ipo抑价 ipo效率 市场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证券市场IPOs长期表现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杜俊涛 周孝华 杨秀苔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6-51,5,共7页
本文利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对1996年在上交所上市的71只新股的长期表现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存在长期弱势现象,但弱势程度在逐渐减弱。接着从不同角度对样本进行分类,结果说明没有任何一种分类会出现强于大盘的情况。
关键词 证券市场 中国 三因素模型 长期表现 长期弱势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询价制度下中国IPO长期表现 被引量:33
6
作者 邹高峰 张维 常中阳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6-75,共10页
选取自2005年1月实施询价制以来至2010年6月30日在我国沪深股市发行的461个IPO样本,分别采用事件时间和日历时间的研究方法,使用不同市场基准计算IPO等权平均、总市值加权平均收益率,并实证检验了IPO长期表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选取自2005年1月实施询价制以来至2010年6月30日在我国沪深股市发行的461个IPO样本,分别采用事件时间和日历时间的研究方法,使用不同市场基准计算IPO等权平均、总市值加权平均收益率,并实证检验了IPO长期表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询价制下中国IPO在3年内总体上表现为长期弱势,与询价制实施之前的长期强势结果相反;新股发行的高定价、投资者情绪和意见分歧是我国IPO长期弱势的主要因素;IPO的长期表现受到不同的事件时间和日历时间研究方法,以及使用不同的市场基准收益率和不同的IPO超额收益率加权方式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股发行 长期表现 投资者情绪 意见分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浪潮与新股最优上市时机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志强 熊林 刘端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8-794,共7页
IPO浪潮与上市时机选择是IPO研究的前沿问题,在前期IPO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分别对IPO浪潮的相关研究以及新股最优上市时机理论进行了综述。其中,主要通过投资者情绪、外部经济环境以及信息不对称三个角度对IPO浪... IPO浪潮与上市时机选择是IPO研究的前沿问题,在前期IPO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分别对IPO浪潮的相关研究以及新股最优上市时机理论进行了综述。其中,主要通过投资者情绪、外部经济环境以及信息不对称三个角度对IPO浪潮的有关理论解释进行概括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股最优上市时机选择的研究为IPO浪潮的理论解释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并且从成本收益权衡、市场条件、竞争策略及其他角度对新股最优时机选择理论进行文献梳理。基于对现有研究的总结,分析其不足、可拓展之处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浪潮 上市时机 美式期权 信息不对称 投资者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市公司IPO业绩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常青 刘清昌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5年第1期96-100,共5页
本文通过对1996至1999年间上市的沪A股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在这些年间上市的沪A股公司确实同其它国家的新股一样,存在业绩下滑现象。结合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公司IPO业绩下滑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公司 ipo A股 业绩效应 中国 上市 实证研究方法 制度背景 99年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IPO中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被引量:73
9
作者 李仙 聂丽洁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72,共6页
本文关于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是否可以约束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动机,以及高品质的专业审计是否可以作为IPO实施过程中较少出现盈余管理的有效证据。通过... 本文关于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是否可以约束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动机,以及高品质的专业审计是否可以作为IPO实施过程中较少出现盈余管理的有效证据。通过非预期应计利润指标直接检验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我国IPO市场上经“十大”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低于“非十大”审计的公司;专业审计师能够有效抑制IPO中盈余管理动机,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质量 盈余管理 i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市场择机对公司资本结构的持续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志强 李博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4,共6页
本文以标准化的IPO收益率度量市场择机,分析IPO市场择机行为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IPO市场择机行为对公司资本结构产生短期影响,IPO择机成功的公司,其负债率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择机不成功的公司。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3年后,... 本文以标准化的IPO收益率度量市场择机,分析IPO市场择机行为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IPO市场择机行为对公司资本结构产生短期影响,IPO择机成功的公司,其负债率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择机不成功的公司。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3年后,两类公司负债率的差异消失。研究表明,IPO市场择机对公司资本结构不会产生持续影响,资本结构的逆转间接支持动态权衡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择机 资本结构 首次公开发行(ipo) 股票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入股与IPO前后盈余管理行为——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9
11
作者 秦珞涵 郑建明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7-144,共8页
文献研究表明,PE入股是企业盈余管理重要触发因素。本文选取了中国40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研究了PE入股、背景、声誉、减持等变量对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IPO前,PE入股会增加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额度... 文献研究表明,PE入股是企业盈余管理重要触发因素。本文选取了中国40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研究了PE入股、背景、声誉、减持等变量对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IPO前,PE入股会增加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额度,对应计盈余管理却没有显著影响。同样的,长期PE及PE声誉变量对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有显著作用,但这一作用在应计盈余管理上未能体现;IPO后,PE入股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不再显著,但长期PE与PE声誉变量仍然发挥了一定的治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PE) 盈余管理 首次公开募股(i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询价制下IPO抑价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满意 戚安邦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9-51,共3页
本文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在询价制下IPO抑价的成因进行分析。本文结合近期我国股市IPO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询价制下上市公司IPO抑价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承销商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首次新股发行 发行抑价 信息不对称 询价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元甲 李阳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6,共6页
通过对218家在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当天股价上涨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业板推出初期上市的公司存在严重的IPO抑价。中国创业板近70%的公司有风险资本背景,但是创业企业的风险资本对抑价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上市公司本身的特点... 通过对218家在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当天股价上涨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业板推出初期上市的公司存在严重的IPO抑价。中国创业板近70%的公司有风险资本背景,但是创业企业的风险资本对抑价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上市公司本身的特点和财务业绩因素对IPO抑价影响也不显著。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严重的原因是创业板市场运行机制不成熟,二级股票市场投机情况严重。另外,付市盈率、中签率、换手率等对IPO抑价水平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资本 创业板 首次公开发行(ipo) 抑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干预、一二级市场分歧与IPO定价效率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生胜 郑冠群 宋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61,共13页
在中国新股发行制度第三阶段改革过程中,监管部门针对"超募""发行市盈率""存量股转让"实施了一系列行政干预。从一、二级市场分歧和IPO定价效率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发行价格相对于股权价值存在... 在中国新股发行制度第三阶段改革过程中,监管部门针对"超募""发行市盈率""存量股转让"实施了一系列行政干预。从一、二级市场分歧和IPO定价效率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发行价格相对于股权价值存在普遍溢价的现实情况下,行政干预提高了IPO发行定价的内在价值定价效率,但大幅降低了交易价值定价效率;行政干预扩大了一、二级市场定价分歧,形成了制度型的利益输送渠道。研究结论表明,监管部门对IPO定价的行政干预中断了中国新股发行体制第三阶段改革的市场化进程,未来完善中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方向应坚持市场化方向,以提升定价效率为目标,并处理好融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 行政干预 定价效率 市场分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不对称假说的风险企业IPO折价原因:来自声誉效应的解释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晓明 胡文伟 李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09-1515,共7页
信息不对称是解释IPO折价原因的主要假说之一.承销商和风险投资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金融中介,能有效发挥声誉效应,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对IPO风险企业折价产生重要影响.文中创新性地提出了衡量承销商和风险投资声誉的新尺度,并发现这... 信息不对称是解释IPO折价原因的主要假说之一.承销商和风险投资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金融中介,能有效发挥声誉效应,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对IPO风险企业折价产生重要影响.文中创新性地提出了衡量承销商和风险投资声誉的新尺度,并发现这两种声誉对风险企业的折价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且高声誉的风险投资能吸引高声誉的承销商,验证了风险投资的核证作用,支持了有关IPO折价的信息不对称假说.对于揭示IPO折价的原因,验证承销商、风险投资的声誉效应,探索风险投资的作用机制与退出策略,形成有效的资本市场声誉机制,指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公开发行 折价 信息不对称 风险企业 风险投资 承销商 声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IPOs价格发现机制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君潞 刘嘉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52,72,共9页
首次公开发行的抑价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学者,而定价过程中的价格发现机制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介绍了几种可供选择的价格发现机制,回顾了中国股票市场IPOs价格发现机制的演进,并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价格发现机制是IPOs收益率的... 首次公开发行的抑价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学者,而定价过程中的价格发现机制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介绍了几种可供选择的价格发现机制,回顾了中国股票市场IPOs价格发现机制的演进,并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价格发现机制是IPOs收益率的影响因素之一。作者通过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应该采用询价方式,但具体的机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ipoS 价格发现机制 股票市场 首次公开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分置改革后盈余管理对IPO发行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宁 米建华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9-443,共5页
以中国A股市场2006年首次公开发行的企业为样本,研究企业盈余管理与发行市盈率和IPO折价率之间的关系,并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度量企业盈余管理。研究发现,企业在首次公开发行时的盈余管理显著为正,说明企业在首次公开发行时具有高估收益的... 以中国A股市场2006年首次公开发行的企业为样本,研究企业盈余管理与发行市盈率和IPO折价率之间的关系,并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度量企业盈余管理。研究发现,企业在首次公开发行时的盈余管理显著为正,说明企业在首次公开发行时具有高估收益的动机;同时在控制公司规模、财务杠杆率、股权结构和换手率等因素的条件下,企业盈余管理与发行市盈率正相关,与IPO折价率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余管理 首次公开发行 发行市盈率 ipo折价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提供了增量信息吗——基于IPO抑价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子健 何砚 谭雪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31,共15页
基于2018—2019年度A股IPO公司新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特征,实证检验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对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向投资者传递了增量风险信息,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显著提高了IPO抑价水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 基于2018—2019年度A股IPO公司新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特征,实证检验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对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向投资者传递了增量风险信息,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显著提高了IPO抑价水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多,其抑价率越高;而IPO公司主要通过收入确认或资产减值等关键审计事项向投资者传递其增量风险信息,但"十大所"相比"非十大所"更能有效控制关键审计事项传递的增量风险,故"十大所"能有效约束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对抑价水平的提升效果。因此,投资者应理性解读关键审计事项传递的信息以进行投资决策;政府监管部门应重视培育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和声誉,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鉴证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审计事项 首次公开发行 抑价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中介机构声誉对IPO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以万福生科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金艳 宋蕾 刘井建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CSSCI 2014年第2期154-161,共8页
随着承销商等金融中介机构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金融中介机构声誉在IPO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金融市场财务报告舞弊案频出的背景下,本文以万福生科财务报告舞弊案为案例,归纳了相关金融中介机构的失职行为,分析了我国金融中介机构... 随着承销商等金融中介机构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金融中介机构声誉在IPO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金融市场财务报告舞弊案频出的背景下,本文以万福生科财务报告舞弊案为案例,归纳了相关金融中介机构的失职行为,分析了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声誉机制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过程中监督约束作用的有效性,揭示了金融中介机构声誉机制失效的原因。研究发现,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声誉机制发展得并不完全,即使有着较高声誉的金融中介机构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仍没有足够的激励促进其产生较高质量的监管行为,难以利用声誉机制规范金融中介机构行为,提高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本文为如何提高金融中介机构声誉机制的有效性,并借助金融中介机构声誉规范和监督上市公司财务行为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机构 声誉机制 首次公开发行 财务报告舞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约束、IPO申购与超募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孝华 唐文秀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6-160,共5页
笔者以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以logistic模型构建融资约束指数,研究了公司融资约束、IPO申购情况与创业板企业IPO资金超募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超募率与上市前融资约束程度负相关,否定了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是超募动机一说;创业板市场IPO... 笔者以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以logistic模型构建融资约束指数,研究了公司融资约束、IPO申购情况与创业板企业IPO资金超募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超募率与上市前融资约束程度负相关,否定了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是超募动机一说;创业板市场IPO申购情况对超募程度有显著影响。网上与网下IPO申购偏差越大,超募越严重;网下申购竞争越激烈,超募也越严重。这一结论意味着,通过建立和完善网上与网下IPO申购的制衡机制,抑制机构投资者抬高股票价格行为,可有效缓解创业板高超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约束 ipo申购 融资超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