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型ZVT Buck电路的IPT充电系统设计
1
作者 刘雪莉 徐睿 +3 位作者 李阳 汪学亮 寇苏雅 孟航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为了避免在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耦合机构中增加多余的开关器件以及额外的无源元件,同时减小系统工作在高频率、大功率时全控型开关器件存在的开关损耗,提出基于改进型ZVT Buck电路闭环控制的方法实现对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通过... 为了避免在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耦合机构中增加多余的开关器件以及额外的无源元件,同时减小系统工作在高频率、大功率时全控型开关器件存在的开关损耗,提出基于改进型ZVT Buck电路闭环控制的方法实现对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通过分析改进型ZVT Buck电路的工作模态以及对电路参数的设计,确保在整个充电过程中DC-DC变换器均工作在软开关状态,最后搭建充电电流为35 A、充电电压为370 V的实验平台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控制简单,并且降低了系统电路结构的复杂度,传输效率相对较高,能够满足恒流恒压充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改进型ZVT Buck电路 恒流恒压充电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抗旋转偏移和中心磁场抑制的三相IPT系统设计与分析
2
作者 宋毅 罗颖 +3 位作者 麦瑞坤 朱宸彦 肖静 陈绍南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9-227,共9页
与传统接触式充电方式相比,采用感应式电能传输IPT(inductive power transfer)系统给自主水下航行器AUVs(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充电更加方便和安全。为了解决AUV船体中心磁场强和由波浪引起的旋转偏移导致传输功率剧烈波动... 与传统接触式充电方式相比,采用感应式电能传输IPT(inductive power transfer)系统给自主水下航行器AUVs(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充电更加方便和安全。为了解决AUV船体中心磁场强和由波浪引起的旋转偏移导致传输功率剧烈波动的问题,提出1种具有新型耦合结构的三相IPT系统。耦合器由3个发射线圈和4个反向交替串联的接收线圈组成,该结构有利于抑制中心磁场并提高抗旋转偏移性能。Maxwell仿真结果表明,在船体旋转时,等效互感Meq波动小于2%,同时AUV中心磁场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此外,为简化系统分析,采用1种无源元件解耦的方法对3个发射线圈进行解耦。搭建了1台基于LCC-S补偿拓扑的实验样机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当AUV旋转时,传输功率为536~595 W,最大波动率为9.91%,系统直-直最高效率为86.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电能传输 自主水下航行器 抗旋转偏移 三相 抑制中心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调制策略
3
作者 张欣 魏祥宇 +2 位作者 高佳鑫 王龙龙 高鹏翔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6,共10页
针对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使用多级功率转换结构存在的传输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结构复杂的问题,使用矩阵变换器替代传统多级功率转换结构,提出一种基于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调制策略,实现AC-AC直接功率变化。电网侧的三相工频交流电... 针对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使用多级功率转换结构存在的传输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结构复杂的问题,使用矩阵变换器替代传统多级功率转换结构,提出一种基于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调制策略,实现AC-AC直接功率变化。电网侧的三相工频交流电通过矩阵变换器的功率调制,实现能量注入状态和自由振荡状态之间的切换,直接输出高频可控电流。矩阵变换器共有十二种工作模式,基于调制策略调节谐振电流,无需中间储能元件,减少开关的操作次数,使功率开关管工作在零电流软开关(ZCS)状态,提高变换器的可靠性和效率。构建实验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将50 Hz工频交流电直接转换为20 kHz的高频交流电,矩阵变换器输出功率为51.3 W,转换效率为92.9%,所使用的调制策略简单,便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 调制策略 零电流软开关 谐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采用级联型多电平技术的IPT系统谐波消除与功率调节方法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勇 麦瑞坤 +1 位作者 陆立文 何正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5278-5285,共8页
传统的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采用单相全桥谐振逆变器,由于受到功率器件的容量限制,IPT系统的输出功率较低。为实现IPT系统大功率输出,构建了基于阶梯波移相合成方法的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的IPT系统,并详细分... 传统的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采用单相全桥谐振逆变器,由于受到功率器件的容量限制,IPT系统的输出功率较低。为实现IPT系统大功率输出,构建了基于阶梯波移相合成方法的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的IPT系统,并详细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功率自平衡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谐波消除方程,得到移相角与脉宽的显式解,从而避免求解高次超越方程。在消除3次谐波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移相角与脉宽,不需增加DC-DC环节便能实现IPT系统输出功率的连续调节。仿真和实验验证了IPT系统的级联型逆变器输出功率为1.6 kW时,每个全桥单元的输出功率约为800 W,且级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的3次谐波被完全消除,同时能连续调节IPT系统的功率。这种基于阶梯波移相合成方法的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可望在大功率IPT系统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 谐波消除 功率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电流比值的IPT系统频率跟踪的动态调谐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麦瑞坤 徐丹露 +1 位作者 杨鸣凯 何正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76-1284,共9页
在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中,含有磁心的电磁耦合机构的气隙间距变化会导致系统发送端与接收端自感及互感参数漂移,进而使得IPT系统处于失谐状态,增加了电源所需容量,降低了系统传输效率。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电流比值的发送端... 在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中,含有磁心的电磁耦合机构的气隙间距变化会导致系统发送端与接收端自感及互感参数漂移,进而使得IPT系统处于失谐状态,增加了电源所需容量,降低了系统传输效率。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电流比值的发送端频率跟踪的动态调谐方法。该方法通过实时测量发送线圈电流有效值与直流源输出电流平均值,在控制器中计算电流比值并根据最小电流比值原则,实时调节系统工作频率,使IPT系统恢复谐振状态,提高系统性能。最后,在不同气隙间距的情况下进行动态调谐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当气隙间距变化时,所提方法有效实现了动态调谐,恢复了IPT系统谐振状态,达到减少电源所需容量、提高系统传输效率的目的,且最大效率提升幅度为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最小电流 频率跟踪 动态调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补偿参数的IPT恒流恒压电池充电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麦瑞坤 陈阳 刘野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816-5821,6024,共6页
为了简化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电池充电系统原边与副边电路的设计和控制复杂性,该文提出通过在原边电路加入一个附加电容和一个半导体开关的方法实现对电池恒流恒压切换充电,无需调节逆变器直流输入电压、原边移... 为了简化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电池充电系统原边与副边电路的设计和控制复杂性,该文提出通过在原边电路加入一个附加电容和一个半导体开关的方法实现对电池恒流恒压切换充电,无需调节逆变器直流输入电压、原边移相控制及副边加入调压电路。恒流模式时,配置的补偿电容完全补偿原边线圈;恒压模式时,只需一个开关切出或者切入附加电容。该方法只需简单的通信(用于充电模式切换),没有复杂的控制策略,结构简单,成本低。实验表明,所提出方法输出的恒流和恒压随着电池等效负载电阻改变而轻微变化,但结果仍然满足电池充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恒流输出 恒压输出 电池充电 串串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谐波和死区影响的IPT系统时域建模与软开关特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晓明 蔡涛 +3 位作者 胡宏晟 牛金涛 丰昊 段善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40-146,共7页
LCC-S补偿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的原边逆变桥输出电流包含丰富的谐波分量,采用传统的基波分析法进行分析会带来较大的误差。针对该问题,文中考虑谐波和死区的影响,将谐波含量少的线圈支路用基波模型近似表示,保留富含谐波的输入脉冲激... LCC-S补偿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的原边逆变桥输出电流包含丰富的谐波分量,采用传统的基波分析法进行分析会带来较大的误差。针对该问题,文中考虑谐波和死区的影响,将谐波含量少的线圈支路用基波模型近似表示,保留富含谐波的输入脉冲激励电压,在基波模型基础上建立简化的时域分析模型。基于该时域模型,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VS)。最后,搭建了1 kW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系统在宽工作范围内实现了ZVS软开关,当输出功率100 W以上时系统效率均高于90%,且最高效率达到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LCC-S补偿 时域模型 死区影响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阻感性负载IPT系统的动态补偿技术 被引量:17
8
作者 何正友 李勇 +1 位作者 麦瑞坤 李砚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9-575,589,共8页
针对整流性负载呈现出阻感特性引起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失谐,为了保持谐振频率,提出一种基于实测负载阻抗的动态补偿技术.该技术利用短时傅立叶变换得到负载的电流电压相量并计算出负载的感抗,通过动态调整电容阵列静态开关的方法改... 针对整流性负载呈现出阻感特性引起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失谐,为了保持谐振频率,提出一种基于实测负载阻抗的动态补偿技术.该技术利用短时傅立叶变换得到负载的电流电压相量并计算出负载的感抗,通过动态调整电容阵列静态开关的方法改变其容值,达到补偿负载感抗目的.在阻感负载情况下,分别对浮频调谐控制方法以及动态电容阵列补偿方法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浮频调谐控制方法,当负载为100和50Ω时,本动态调谐方法传输的有功功率提高了12.1%和7.3%,且能保持初级谐振电路频率稳定,开关器件工作在软开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感负载 感应电能传输(ipt) 补偿电容阵列 谐振电路 频率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T系统线性自抗扰恒压输出和最大效率跟踪复合控制方法 被引量:16
9
作者 夏晨阳 李晓丽 +3 位作者 韩潇左 杨旭浩 李欣宇 廖志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042-6052,共11页
为实现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powertransfer,IPT)系统在负载变化下的恒定电压和高效电能输出,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的恒压输出和基于阻抗匹配技术的最大效率跟踪的复合控制... 为实现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powertransfer,IPT)系统在负载变化下的恒定电压和高效电能输出,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的恒压输出和基于阻抗匹配技术的最大效率跟踪的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分析LCC-S型IPT系统的参数与效率、输出功率的关系,通过参数优化设计使最优效率达到最大化;然后,在副边采用基于Buck-Boost电路的阻抗匹配技术以实现最大效率跟踪,同时在原边设计一阶LADRC对输出电压进行闭环控制,并给出控制器参数选取规则,所提复合控制方法保证效率和电压2个控制回路之间的解耦运行;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负载电阻从满载到轻载变化时,所提系统可以实现恒压输出,整体效率保持在85.7%,与比例积分控制相比,LADRC对负载扰动和参考电压扰动具有更好的输出电压动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恒压输出 最大效率跟踪 线性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采用最小电压与最大电流跟踪的IPT系统动态调谐方法 被引量:24
10
作者 麦瑞坤 陆立文 +1 位作者 李勇 何正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2-38,共7页
为解决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谐振频率漂移问题,在系统固定工作频率下,分别在发送端与接收端回路加入相控电感电容并联电路;实时检测DC-DC变换器输出直流电压传送给发送端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最小电压原则调节发送端回路的等效输出补偿电... 为解决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谐振频率漂移问题,在系统固定工作频率下,分别在发送端与接收端回路加入相控电感电容并联电路;实时检测DC-DC变换器输出直流电压传送给发送端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最小电压原则调节发送端回路的等效输出补偿电容值;同时,实时检测接收端线圈电流传送给接收端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最大电流原则调节接收端回路的等效输出补偿电容值,最终使得整个IPT系统处于谐振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实现了动态调谐,降低了电源所需容量,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动态调谐 最大电流 最小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钳位式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抗偏移恒流-恒压充电研究
11
作者 李峥 张泽恒 +3 位作者 杨斌 王甜甜 麦瑞坤 陈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9-1107,I0024,共10页
在电池充电中,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通常需要实现恒流(constant current,CC)和恒压(constant voltage,CV)输出。同时,IPT系统的线圈偏移是难以避免的,因此系统同时需要具有抗偏移能力。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 在电池充电中,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通常需要实现恒流(constant current,CC)和恒压(constant voltage,CV)输出。同时,IPT系统的线圈偏移是难以避免的,因此系统同时需要具有抗偏移能力。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钳位拓扑的IPT系统,利用钳位电路实现CC到CV的自动切换,通过四线圈结构的混合拓扑提高系统的抗偏移性能,简化系统控制复杂性。最后,搭建一个400 W的原理样机,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载在5~100Ω范围变化时,系统在X轴方向偏移达52.5%和Z轴方向偏移为17.5%的情况下,CC模式下的输出电流和CV模式下的输出电压波动始终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抗偏移 恒流-恒压 钳位混合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传输通道的IPT系统非法负载检测技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跃 蒋成 +1 位作者 王智慧 戴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92-296,共5页
针对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非法负载介入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传输通道的非法负载检测方法。通过对电流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特性分析发现,当负载变化时系统的零电压开关频率和谐振电流近似为恒定,基于系统原边谐振网络的能量平... 针对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非法负载介入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传输通道的非法负载检测方法。通过对电流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特性分析发现,当负载变化时系统的零电压开关频率和谐振电流近似为恒定,基于系统原边谐振网络的能量平衡方程,得到了原边输入电流和负载成反比的关系。因此通过对负载以给定的频率进行通断调制和原边解调判断其负载的合法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电流型 能量平衡 非法负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负载IPT系统效率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跃 吕潇 +2 位作者 唐春森 王智慧 李玉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793-2800,共8页
针对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多负载条件下能量传输效率问题研究频率与效率的关系,并从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解释效率特性。为了验证最大传输效率结论的正确性,采用双工作模式切换的电流调节方法和离散准滑模控制... 针对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多负载条件下能量传输效率问题研究频率与效率的关系,并从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解释效率特性。为了验证最大传输效率结论的正确性,采用双工作模式切换的电流调节方法和离散准滑模控制策略来维持原边谐振电流(激磁电流)的恒定。基于系统能量平衡函数关系,建立关于激磁电流峰值包络的系统离散变结构模型,构建具有重置积分环节的切换函数来改善系统的稳态响应。实验结果表明,当工作频率偏离副边固有谐振频率时,系统效率最大,合理的积分增益可以使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对于负载大范围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如当负载完全拿开时,控制器经过时长约为5 ms的调节,激磁电流最终稳定在参考值,表现出较好的抗扰动性,且系统效率均保持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多负载 效率 能量函数 离散准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逆变器并联IPT系统的环流消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麦瑞坤 陆立文 李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5,共8页
采用一种基于相量调节的环流消除方法,用以解决高频逆变器并联时产生的环流问题。首先详细分析了LCCL型两逆变器并联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的拓扑结构以及环流产生的原因;其次,以一次绕组电流为参考,计算出支路的虚拟有功无功分量,并分... 采用一种基于相量调节的环流消除方法,用以解决高频逆变器并联时产生的环流问题。首先详细分析了LCCL型两逆变器并联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的拓扑结构以及环流产生的原因;其次,以一次绕组电流为参考,计算出支路的虚拟有功无功分量,并分析其与相量调节控制目标的对应关系,给出环流消除的控制策略;最后,以两个并联高频逆变器的IPT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此IPT系统的直流电源最大输出总功率约为1.4 kW,系统整体效率(DC-DC)可达89.82%,且两个高频逆变器之间的环流得以有效控制,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逆变器并联技术 感应电能传输 相量调节 环流消除 虚拟有功无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相直通控制策略的IPT系统输出功率调节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跃 杨芳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12,共7页
提出移相直通控制策略解决π形谐振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在结构参数与输入电压一定的情形下难于调节系统的输出功率问题,通过调节系统逆变环节的桥臂直通时间,从而完成对输出功率的有效调节,使得系统具有较宽的功率输出调节范围。基于系统... 提出移相直通控制策略解决π形谐振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在结构参数与输入电压一定的情形下难于调节系统的输出功率问题,通过调节系统逆变环节的桥臂直通时间,从而完成对输出功率的有效调节,使得系统具有较宽的功率输出调节范围。基于系统谐振回路模型分析和稳态数学模型分析,推导出单边桥臂直通占空比,即移相角,与系统输出功率的呈指数上升函数关系。通过构建仿真和实验平台,结果验证了移相直通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移相 谐振 功率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LCC补偿恒压输出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16
作者 樊龙海 许建平 +1 位作者 任胜 何澍泽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4,共9页
恒压CV(constant-voltage)输出双边LCC补偿感应电能传输IPT(inductive power transfer)系统存在轻载效率低的问题,为了优化CV输出双边LCC补偿IPT系统轻载效率,基于求解近似最优解思想,提出1种双边LCC补偿拓扑的参数设计方法。分析了CV... 恒压CV(constant-voltage)输出双边LCC补偿感应电能传输IPT(inductive power transfer)系统存在轻载效率低的问题,为了优化CV输出双边LCC补偿IPT系统轻载效率,基于求解近似最优解思想,提出1种双边LCC补偿拓扑的参数设计方法。分析了CV输出时零相位角ZPA(zero phase angle)条件及松耦合线圈损耗,通过搭建6.6 kW的实验原理样机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补偿参数设计方法可以提高系统效率,尤其是轻载效率,6.6 kW满载效率为95%,1.32 kW轻载效率可达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双边LCC补偿 恒压输出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坡印廷定理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能流与耦合特性研究
17
作者 王奉献 周依桐 +2 位作者 张献 杨庆新 厉光耀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56-3070,共15页
无线电能传输是以电磁理论为核心的多学科强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为描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耦合空间内电磁能量变换过程,并针对目前电磁能流研究由于采用复杂高阶数学手段导致其难以通过实验验证、缺乏合理的模型和分析手段描述空间能流分... 无线电能传输是以电磁理论为核心的多学科强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为描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耦合空间内电磁能量变换过程,并针对目前电磁能流研究由于采用复杂高阶数学手段导致其难以通过实验验证、缺乏合理的模型和分析手段描述空间能流分布特性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基础电气元件电磁能流的共性特点,基于坡印廷定理搭建了正弦激励下无线电能传输电磁能流模型,采用降阶数学模型定性探索无线电能传输空间能量耦合本质,从能量流动机理的角度划清了与其他电磁变换技术的界限。讨论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电感耦合与电容耦合的共存现象,表明增强近区电磁场耦合是提升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通过电磁能流的观点统一表述了电磁近场区域内无线电能传输的工作模式。最终搭建实验平台对其电感耦合方式与电容耦合方式进行了原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电磁能流 电磁近区 感性耦合 容性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微型胶囊机器人的新型接收线圈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子毓 高晋阳 +2 位作者 马欣瑜 钱瑞琛 卢晨智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76,81,共7页
为解决微型胶囊机器人供能难题,对其接收线圈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磁共振结构的无线能量传输(WPT)系统。针对传统胶囊机器人接收线圈存在体积大和退磁场影响等问题,新型系统通过改进接收线圈中铁氧体磁芯结构来优化性能。通... 为解决微型胶囊机器人供能难题,对其接收线圈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磁共振结构的无线能量传输(WPT)系统。针对传统胶囊机器人接收线圈存在体积大和退磁场影响等问题,新型系统通过改进接收线圈中铁氧体磁芯结构来优化性能。通过对圆柱形铁氧体磁芯和新型铁氧体铁磁芯的退磁场进行分析,以及对其互感进行解析计算、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圆柱形铁氧体磁芯相比,所提出的新型铁氧体磁芯具有更小的退磁系数和更高的互感。搭建了实验平台以验证不同类型接收结构的无线功率传输系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新型铁氧体磁芯系统在功率传输能力方面优于空心圆柱形铁氧体磁芯系统,与仿真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能量传输 退磁场 胶囊机器人 铁氧体磁芯 互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振网络控制策略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19
作者 潘星星 李光平 陈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为了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距离范围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谐振网络控制策略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方案。该方案采用谐振电容控制电路和谐振电感控制电路来实现系统谐振频率的自适应匹配,进一步,通过对线圈的结构进行重构,优化线圈结构... 为了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距离范围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谐振网络控制策略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方案。该方案采用谐振电容控制电路和谐振电感控制电路来实现系统谐振频率的自适应匹配,进一步,通过对线圈的结构进行重构,优化线圈结构设计,调节不同距离下的互感和耦合系数,提高工作距离范围及功率传输性能。为了验证系统方案的可行性,首先通过磁场仿真和电路仿真进行验证,然后搭建无线电能传输样机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通用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所提方案工作距离范围增加了50%,全距离范围内效率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谐振网络 谐振电容控制 谐振电感控制 传输效率 串联拓扑 线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水下感应式电能传输系统的抗偏移错位补偿弧形线圈设计方法
20
作者 白龙雷 刘一鸣 +2 位作者 罗博 游江 历程龙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369-4381,4394,共14页
海底洋流易造成水下自动潜航器(AUV)的无线充电系统耦合机构出现多方向偏移,导致供电效率和功率均下降,甚至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为此,该文围绕适用于AUV的弧形耦合线圈展开抗偏移性能研究与设计。首先提出弧形线圈的互感解析模型。然后... 海底洋流易造成水下自动潜航器(AUV)的无线充电系统耦合机构出现多方向偏移,导致供电效率和功率均下降,甚至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为此,该文围绕适用于AUV的弧形耦合线圈展开抗偏移性能研究与设计。首先提出弧形线圈的互感解析模型。然后通过对弧形线圈的空间磁场分布展开分析,得到对应分布情况,并结合结构参数变化对空间磁场分布的影响,提出单线圈情况下的抗偏移优化策略,考虑到单线圈结构的抗偏移性能有限,基于磁场叠加定理和弧形线圈的空间磁场分布,提出一种新型错位补偿式弧形线圈结构,建立了互感M、匝数Np1(2)与错位距离l的关系模型,实现了线圈关键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互感解析模型的正确性,并验证了错位补偿式弧形线圈具有良好的抗偏移性能:当线圈水平偏移80 mm时,该线圈结构互感保持能力提升19.23%,且抗旋转偏移范围能够达到[-15°,15°];在线圈水平偏移30 mm时,错位补偿弧形线圈的感应式电能传输(IPT)系统输出电压波动率为0.78%,而单极性弧形线圈电压波动率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感应式电能传输(ipt)系统 弧形线圈 互感计算 抗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