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胰胆管解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风 吕毅 +2 位作者 汪健 黄顺根 王兴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胎儿胰胆管合流的类型及十二指肠乳头的形状和位置。方法:选取经水囊引产死后6h内的新鲜胎儿36例,胎龄4月~9月。切取包括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胰腺的标本,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形状。再置于福尔马林中24h,脱水、透明... 目的:探讨胎儿胰胆管合流的类型及十二指肠乳头的形状和位置。方法:选取经水囊引产死后6h内的新鲜胎儿36例,胎龄4月~9月。切取包括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胰腺的标本,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形状。再置于福尔马林中24h,脱水、透明、浸腊、包埋。组织块以乳头为中心,横行连续切片,厚6μm,每隔5张选1张,作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胰胆管合流的类型。结果:(1)十二指肠大乳头半球形58.1%(21例),圆柱形25%(9例),扁平形16.9%(6例)3种形态。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上1/3部8.3%(3例),中1/3部69.4%(25例),下1/3部19.4%(7例),远部2.9%(1例)。(2)存在U、V、Y和异常合流4种胰胆管合流方式,其中以Y型66.7%(24例),V型19.4%(7例),U形11.1%(4例),APBDU2.8%(1例)。结论:乳头形态位置及胰胆管合流的类型变化较多,了解这一解剖在临床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合流 水囊引产 胎儿 十二指肠大乳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联合水囊引产及联合利凡诺引产的作用
2
作者 谢杏美 罗晓青 傅凤鸣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187例口服米非司酮联合水囊引产及联合利凡诺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A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150mg,半小时行水囊引产;B组行水囊引产;C组口服米非司酮150mg后半小时行利凡诺引产;D组行利凡诺引产。结果:A... 目的:观察187例口服米非司酮联合水囊引产及联合利凡诺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A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150mg,半小时行水囊引产;B组行水囊引产;C组口服米非司酮150mg后半小时行利凡诺引产;D组行利凡诺引产。结果:A、B、C及D组的引产成功率分别是98.85%、92.5%、100%及95.45%。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口服米非司酮后可明显缩短两种引产方法的引产时间(P<0.01);完全流产率显著提高,因胎盘胎膜娩出不全所致产后出血以及需行刮宫者显著减少(P<0.05),且不增加两种引产方法的副作用。结论:口服米非司酮联合水囊引产和利凡诺引产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囊引产 米非司酮 利凡诺引产 妇产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