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OS/ICOSL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婷 蒋觉安 +4 位作者 胡筱涵 潘建中 武剑 刘翠平 张学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9-374,共6页
目的:检测初发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ICOS和ICOS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的方法,检测85例初发RA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外周血CD4+T... 目的:检测初发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ICOS和ICOS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的方法,检测85例初发RA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OS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比较15例初诊RA患者治疗前后ICOS和ICOSL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ICOS/ICOSL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OS表达显著增高[(7.08±4.72)%vs(3.01±1.39)%,P<0.0001]。RA患者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5.77±3.45)%vs(3.64±1.43)%,P<0.05]和CD19+B细胞[(5.78±4.52)%vs(3.97±1.63)%,P<0.05]表面ICOSL的表达均高于HC。活动期的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ICOSL表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5.45±3.50)%vs(4.04±1.55)%,P=0.036]、[(6.59±5.74)%vs(5.63±4.30)%,P=0.016],治疗后CD4+T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均显著下降[(3.33±0.31)%vs(5.56±1.11)%,P=0.076]、[(5.12±1.23)%vs(9.99±2.02)%,P=0.045]、[(3.74±0.57)%vs(8.62±1.77)%,P=0.011]。结论: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ICOS和ICOSL异常高表达,且与疾病活动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提示ICOS/ICOSL信号通路可能参与RA免疫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共刺激分子 icos ico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塞病患者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上ICOS与CD28共表达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樊超 陈宏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8-721,共4页
目的研究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ICOS(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ICOS)与CD28共表达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D患者(n=22),包括BD活动期(active BD,ABD)患者(n=14)... 目的研究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ICOS(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ICOS)与CD28共表达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D患者(n=22),包括BD活动期(active BD,ABD)患者(n=14)和BD稳定期(stable BD,SBD)患者(n=8),以及健康体检者(n=22)外周血CD4^+T细胞及CD8^+T细胞上ICOS与CD28共表达水平。结果 ABD患者外周血CD28^+ICOS^+CD4^+T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明显上升[(34.72±12.87)%vs.(25.36±8.24)%,P<0.05],CD28^+ICOS^+CD8^+T细胞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改变[(9.32±4.57)%vs.(7.24±3.36)%,P>0.05];ABD患者外周血CD28^-ICOS^+CD4^+T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2.54±1.63)%vs.(0.76±0.25)%,P<0.05];ABD患者CD28^-ICOS^+CD8^+T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也明显升高[(8.79±3.41)%vs.(3.04±1.25)%,P<0.05]。结论 ICOS在B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表达水平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CD28分子,提示患者体内仅表达ICOS分子的细胞同样也可能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BD的治疗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细胞表面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3^+CD8^+效应记忆T细胞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ICOS、 PD-1表达上调且与病情相关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力 刘芷宁 +1 位作者 李谌 刘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1-648,共8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并确定其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募集RA患者30例、健康对照26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8^+的效应记忆T细胞(Tem)和...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并确定其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募集RA患者30例、健康对照26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8^+的效应记忆T细胞(Tem)和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比例,而后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中PD-1和ICOS阳性的细胞比例;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其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RA组患者外周血Tem和Tfh细胞绝对数增高, Tem和Tfh细胞的ICOS与PD-1表达增加;RA组患者外周血CD3^+CD8^+ Tem和Tfh细胞ICOS和PD-1表达水平与DAS28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外周血CD3^+CD8^+ Tem和Tfh细胞PD-1和ICOS可能参与RA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作为RA活动度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CDDP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辉 赵群 +5 位作者 左连富 马洪俊 李淑荣 程建新 贾金华 康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67-1169,1171,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耐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其耐药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FCM)、MTT等检测方法,观察CIK细胞作用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CDDP细胞超微结构、... 目的:探讨卵巢癌耐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其耐药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FCM)、MTT等检测方法,观察CIK细胞作用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CDDP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凋亡率、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Topo-Ⅱβ以及hB7-1、hB7-2、MHCⅠb、HLA-DR抗原表达的变化;应用放射免疫(RIA)ELISA等方法检测CIK细胞作用于和荷人卵巢癌SKOV3/CDDP耐药细胞SCID小鼠腹腔移植模型后血清IL-2、TNF-α、IFN-γ、GM-CSF等细胞因子含量的改变。结果:电镜显示:CIK组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体积萎缩,膜发泡,细胞密度增加,线粒体浓缩染色质固缩于核膜周边;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IK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G2/M期细胞比例升高,细胞周期阻滞于S+G2/M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制细胞增殖的同时,尚诱导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率为9.0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相比,CIK组细胞MDR-1和Topo-Ⅱβ表达明显下降(P<0.05),提示CIK细胞可逆转人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CDDP细胞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Topo-Ⅱβ的表达;与NS组相比,CIK组细胞MHCⅠb、HLA-DR、hB7-1和hB7-2抗原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提示CIK细胞可提高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CDDP的免疫原性;与NS组相比,CIK组小鼠血清中IL-2、TNF-α、INF-γ、GM-CSF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CIK细胞在将卵巢癌耐药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S+G2/M期的同时,尚能诱导其凋亡,降低耐药基因的表达,提高耐药细胞的免疫原性,分泌IL-2、TNF-α、INF-γ、GM-CSF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多药耐药 MHC抗原 共刺激分子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发型药物性皮肤反应的免疫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饶跃峰 卢晓阳 张幸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3,共4页
药物性皮肤反应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轻则影响治疗,重则危及生命。虽然药物性皮肤反应也可以出现在非免疫机制的情况下,但是临床上免疫系统在迟发型药物性皮肤反应(DDCR)中扮演了主导作用。DDCR的开始阶段包括蛋白抗原化、树突状细... 药物性皮肤反应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轻则影响治疗,重则危及生命。虽然药物性皮肤反应也可以出现在非免疫机制的情况下,但是临床上免疫系统在迟发型药物性皮肤反应(DDCR)中扮演了主导作用。DDCR的开始阶段包括蛋白抗原化、树突状细胞活化和迁移及T细胞增殖。最近研究表明,存在新的替代机制不需生物活化或抗原呈递过程就能引起药物特异性T细胞反应。DDCR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只有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阐明机制,才能对DDCR作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本文从免疫学角度出发,围绕引起DDCR的关键过程和影响因素,综述了DDCR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型药物性皮肤反应 接触性皮炎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协同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角膜移植后颌下淋巴结中可诱导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6
作者 陈晓敏 张明昌 胡燕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569-572,577,共5页
目的探讨可诱导的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ICOS)在大鼠角膜移植后颌下淋巴结(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SMLN)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RT-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大鼠角膜移植后SMLN中IC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可诱导的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ICOS)在大鼠角膜移植后颌下淋巴结(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SMLN)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RT-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大鼠角膜移植后SMLN中IC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OS蛋白在SMLN中的表达部位。结果ICOS在正常的SMLN中无表达;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术后SMLN中的ICOS mRNA转录及蛋白的表达从第1天起即呈明显上升趋势,第7天达到高峰,分别从第5天和第3天开始,同一时间点上的表达水平在同种异体移植组明显高于自体移植组,自体移植组和异体移植组术后第5天、7天、14天SMLN中IC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419和0.4907、0.2022和0.7348、0.1339和0.3190;术后第3天、7天、14天ICO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08和0.3957、0.1028和0.8366、0.0476和0.396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ICOS阳性表达见于SMLN的副皮质区,位于细胞胞浆中,表现为胞浆和胞膜呈棕黄色。结论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ICOS在SMLN中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可能在同种异体角膜术后的排斥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淋巴结 同种异体移植 自体移植 可诱导的共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介导的Th17细胞极化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瑜 王博士 +3 位作者 惠旭 乔君 李委振 孙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4-540,共7页
目的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介导的Th17细胞极化在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4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SHR-C组及SHR-I组,分别用0.01 mol/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ICOS阻断型单克隆抗体干预2周。采用无创尾动脉... 目的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介导的Th17细胞极化在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4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SHR-C组及SHR-I组,分别用0.01 mol/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ICOS阻断型单克隆抗体干预2周。采用无创尾动脉血压测量仪动态监测大鼠的血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大鼠脾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的频数变化。RT-PCR法动态检测大鼠肾脏中IL-17A m 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ELISA法动态检测大鼠肾脏及血浆中IL-17A和TGF-β1的表达水平。采用Masson染色检测大鼠肾脏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SHR-C组大鼠从第10周始血压显著高于同期的SHR-I组大鼠(P<0.05或P<0.01)。从6周始SHR-C组的大鼠Th17细胞频数显著高于同期SHR-I组(P<0.05)。SHR-C组的大鼠肾脏中IL-17A m RNA表达亦显著高于同期SHR-I组(P<0.05),且其血浆和肾脏中IL-17A、TGF-β1的表达显著高于同期SHR-I组(P<0.05)。与SHR-C组相比,SHR-I组的大鼠肾脏纤维化程度降低,在30周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由ICOS介导的Th17细胞极化在高血压导致的肾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TH17细胞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与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8
作者 杨乐(综述) 邢琳(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2-686,共5页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是共刺激分子CD28超家族的一员,大量表达于活化后的T细胞表面,与相应配体(ICOSL)结合后产生共刺激信号,促进活化后的T细胞增生、分化以及细胞因子的产生。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均表明,ICOS在多种自身免疫...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是共刺激分子CD28超家族的一员,大量表达于活化后的T细胞表面,与相应配体(ICOSL)结合后产生共刺激信号,促进活化后的T细胞增生、分化以及细胞因子的产生。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均表明,ICOS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AIU)和Behcet病的发病和转归过程中,ICOS/ICOSL共刺激通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的效应因子影响病变的严重程度。因此进一步研究ICOS/ICOSL共刺激通路在AIU中的作用机制对于寻找新的AIU治疗途径有重要意义。就ICOS的基本概念、ICOS/ICOSL共刺激通路与效应细胞的关系及其在AIU治疗中的展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