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施吲哚-3-乙酸(IAA)对番茄及其上B型烟粉虱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邸宁 张献忠 +2 位作者 张凯 张世泽 刘同先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24-830,共7页
【目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植食性昆虫产卵、发育、取食等常有促进或抑制作用,进而影响植物与昆虫的互作关系。本研究旨在阐明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3-乙酸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影响,进而探索防治烟粉虱环... 【目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植食性昆虫产卵、发育、取食等常有促进或抑制作用,进而影响植物与昆虫的互作关系。本研究旨在阐明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3-乙酸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影响,进而探索防治烟粉虱环境友好的方法,同时期望获得更加优质的烟粉虱用作替代寄主饲养寄生蜂。【方法】对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植株外源喷施吲哚-3-乙酸(IAA),检测其生理生化的响应;记录B型烟粉虱存活率、产卵量并测量解毒酶等指标。【结果】喷施IAA后番茄叶片含水量略有上升,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喷施IAA后番茄上B型烟粉虱成虫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其中50 mg/L IAA番茄上B型烟粉虱成虫存活率和总产卵量最高,250mg/L IAA存活率最低;喷施IAA 120 h后烟粉虱总产卵量升高;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对照升高。【结论】喷施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后,番茄植株的生理生化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烟粉虱成虫的存活状况、产卵量以及体内解毒活性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适宜剂量的IAA处理能够使烟粉虱的生存表现更加优异,从而为饲养寄生蜂提供优质的替代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烟粉虱 吲哚-3-乙酸(iaa) 番茄 解毒酶 存活率 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检测吲哚-3-乙酸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2
作者 闫路程 李爱学 吴瑞刚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0,54,共5页
吲哚-3-乙酸(IAA)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植物活体检测的实际需要,发展了适合植物茎秆活体检测的四阵列电极及用于植物果实活体检测的六阵列电极,通过一步法在铂(Pt)丝工作电... 吲哚-3-乙酸(IAA)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植物活体检测的实际需要,发展了适合植物茎秆活体检测的四阵列电极及用于植物果实活体检测的六阵列电极,通过一步法在铂(Pt)丝工作电极上沉积铂纳米颗粒(PtNPs)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复合膜,从而增强催化效果,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传感器在IAA浓度0.1~200μ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86,检测限为0.01μmol/L(S/N=3)。进一步利用所制备的传感器活体检测了黄瓜茎秆和黄瓜果实(CF)内的IAA含量,表明该传感器在植物生理状态的活体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 吲哚-3-乙酸 电化学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A和GA_3对棉花短纤维突变体纤维长度的离体诱导作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程超华 王学德 姚艳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9-233,共5页
以棉花等基因系超短纤维突变体 (Ligoncotton ,Li1 )及其野生型 (li1 )为材料 ,用胚珠离体培养方法 ,研究IAA(生长素 )和GA3(赤霉酸 )与纤维细胞伸长的关系。研究表明 :(1)在含单激素IAA或GA3培养基内 ,离体诱导突变体胚珠产生的纤维长... 以棉花等基因系超短纤维突变体 (Ligoncotton ,Li1 )及其野生型 (li1 )为材料 ,用胚珠离体培养方法 ,研究IAA(生长素 )和GA3(赤霉酸 )与纤维细胞伸长的关系。研究表明 :(1)在含单激素IAA或GA3培养基内 ,离体诱导突变体胚珠产生的纤维长度分别约为 1 86mm和 2 1mm ,比在对照 (不含激素 )培养基内的纤维长度分别增长 86 %和 110 % ,说明外源激素IAA或GA3对突变体纤维伸长能力的缺损有补偿作用。 (2 )在同时含有IAA和GA3两种激素的培养基中 ,突变体和野生型胚珠产生的纤维长度分别为 3 4 1mm和 7 2 3mm ,是它们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纤维长度的 76 %和 2 4 3% ,均显著高于只含一种激素培养基内的纤维长度 ,说明IAA与GA3间在诱导纤维伸长上有协同作用 ,而且 ,这种作用对突变体比对野生型大 3 1倍 ,即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除突变体纤维伸长受到的阻碍。 (3)突变体胚珠在含GA3和IAA培养基内经培养2 1d后 ,胚珠IAA和GA3平均含量 ,虽稍高于对照培养基内野生型胚珠的含量 ,但明显小于GA3和IAA培养基内野生型胚珠的平均含量 ,而且其纤维长度也显著小于野生型的纤维长度。说明在离体培养条件下 ,突变体的纤维伸长比野生型需更高的胚珠GA3和IAA水平 ,但由于突变体在遗传上的缺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a(生长素) GA3(赤霉酸) 纤维伸长 胚珠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聚合法制备3-吲哚乙酸印迹聚合物微粒及其固相萃取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铁莉 赫彩霞 王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2-967,共6页
以3-吲哚乙酸(IA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IAA印迹聚合物微粒,研究了致孔剂乙腈的用量及IAA的加入量对印迹聚合物结合性能的影响,采用色谱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乙腈为37.5 m L,IAA为2 mmo... 以3-吲哚乙酸(IA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IAA印迹聚合物微粒,研究了致孔剂乙腈的用量及IAA的加入量对印迹聚合物结合性能的影响,采用色谱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乙腈为37.5 m L,IAA为2 mmol(与AA物质的量比为1∶1)时,制得印迹聚合物P7对IAA的亲和力最大(k=4.24),印迹因子(IF)为14.1,其对IAA展示了最显著的特异识别能力。将P7作为固相萃取柱的填料,研究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IAA的方法,测得绿豆芽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0.6%~92.6%。结果表明,以AA为功能单体沉淀聚合法制备的IAA印迹聚合物颗粒适合作为固相萃取柱填料,可实现实际样品中IAA的选择性分离净化。该文提出的采用适当增大模板分子加入量的方法是制备高亲和力与高选择性印迹聚合物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吲哚乙酸 沉淀聚合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HPLC) 绿豆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爪爪根际土壤产IAA菌株分离及促生特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程鑫宇 王继莲 +1 位作者 麦日艳古·亚生 李明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21,共12页
为丰富具有产吲哚-3-乙酸(IAA)功能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开发高效微生物菌肥,从南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耐盐植物盐爪爪根际土壤中分离产IAA的菌株。结合16S r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技术(PCR-RFLP)与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 为丰富具有产吲哚-3-乙酸(IAA)功能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开发高效微生物菌肥,从南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耐盐植物盐爪爪根际土壤中分离产IAA的菌株。结合16S r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技术(PCR-RFLP)与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分析高产IAA菌株对玉米和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对盐碱胁迫下植株幼苗生长(株高、茎粗、地上干重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筛选到67株PGPR菌株,其分泌IAA能力为16.65~71.63 mg·L^(-1),尤以PM14、PM18分泌量较高。PM14和PM18菌株同时兼具解磷、固氮能力。所有菌株分属6个菌属,以肠杆菌属占绝对优势。接种PM14和PM18均促进了玉米和小麦种子萌发,但菌液浓度高低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接种处理增加了玉米株高、鲜重、地上干重、茎粗和根干重,分别增加了4.7%~37.2%、28.8%~94.5%、15.8%~157.9%、4.4%~35.5%和23.5%~82.4%,但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变化。接种处理增加了小麦株高、茎粗、鲜重和地上干重,分别增加了9.5%~33.1%、13.0%~49.6%、57.4%~112.8%和71.4%~114.3%。除接种灭活的PM14导致小麦根干重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其他处理均有积极作用,提高了52.8%~69.0%,而所有处理对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综上,本研究筛选的产IAA菌株提高了植株在盐碱胁迫下的抗性,对开发适用于盐碱地区的微生物菌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3-乙酸 植物根际促生菌 盐碱胁迫 促生 微生物菌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株高产吲哚乙酸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促生应用研究
6
作者 马连杰 卢文才 +1 位作者 刘倩 张慧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230,共9页
现代农业中化肥长期不合理施用直接导致了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的问题,微生物肥料替代是解决这些难题的重要途径。试验从前期实验室保存的芽孢杆菌库中筛选出9株高产吲哚乙酸(IAA)的菌株,IAA分泌量均在83.27 mg/L以上,其中T26分泌... 现代农业中化肥长期不合理施用直接导致了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的问题,微生物肥料替代是解决这些难题的重要途径。试验从前期实验室保存的芽孢杆菌库中筛选出9株高产吲哚乙酸(IAA)的菌株,IAA分泌量均在83.27 mg/L以上,其中T26分泌能力最强,为189.14 mg/L。综合产IAA能力、产铁载体能力、抑菌特性等生物学特性,确定4株菌(T26、PA8、DY15和Ya6)开展进一步研究。菌株鉴定结果表明,T26、PA8、DY15初步归属于Bacillus subtilis,Ya6初步归属于Bacillus velezensis。4株菌均具有产铁载体能力,Ya6具有较强的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拮抗能力。促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高产IAA菌株的育苗基质显著促进了番茄、辣椒和糯玉米的苗期生长。番茄育苗试验中T26、PA8和DY15促生效果佳,番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分别较对照(添加等量蒸馏水)提高了24.75%~51.34%、36.08%~43.67%、21.67%~91.67%、11.63%~27.91%。4株菌在低肥力土壤中应用促生效果优于在育苗基质中的应用,添加菌株处理的小白菜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根长、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与对照处理呈显著性差异,分别为对照的1.80~2.08、1.38~1.70、1.50、2.80~3.69、1.12~1.72、4.18~5.85和4.45~6.41倍。4株菌均具有良好的促生应用潜力,将为开发微生物肥料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芽孢杆菌 吲哚乙酸(iaa) 育苗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镉(Cd)和增强UV-B辐射复合对大豆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强维亚 杨晖 +3 位作者 汤红官 冯虎元 安黎哲 王勋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研究了大豆的生长、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吲哚乙酸(IAA)氧化酶活性在Cd^(2+)、UV-B辐射和二者复合胁迫(Cd+UV-B)下的变化。结果表明,Cd^(2+)和UV-B辐射都抑制大豆生长,并显著抑制根的伸长,二者复合后加强了对根伸长的抑制。UV-B辐射... 研究了大豆的生长、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吲哚乙酸(IAA)氧化酶活性在Cd^(2+)、UV-B辐射和二者复合胁迫(Cd+UV-B)下的变化。结果表明,Cd^(2+)和UV-B辐射都抑制大豆生长,并显著抑制根的伸长,二者复合后加强了对根伸长的抑制。UV-B辐射显著增强了POD、SOD活性,Cd^(2+)对POD活性影响不明显,但却拮抗UV-B对POD活性的诱导。SOD活性在各种胁迫下显著增强。虽然Cd^(2+)对叶片类黄酮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对UV-B诱导的类黄酮合成有一定影响。IAA氧化酶活性在复合作用下下降,可能是复合胁迫影响大豆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紫外线-B UV-B Cd 过氧化物酶 P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iaa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IAA对紫花苜蓿幼苗铝毒害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任晓燕 周鹏 安渊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23-1329,共7页
设置5个不同的吲哚乙酸(IAA)浓度(0、2、4、6和8mg·L-1),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IAA对缓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幼苗铝胁迫伤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抑制了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根长、侧根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随... 设置5个不同的吲哚乙酸(IAA)浓度(0、2、4、6和8mg·L-1),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IAA对缓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幼苗铝胁迫伤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抑制了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根长、侧根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随处理时间部分显著降低,并且根尖和顶芽的IAA含量显著下降(P<0.05)。喷施不同浓度的IAA对铝胁迫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根长和侧根数增加,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提高;喷施IAA显著降低根系的铝含量,提高了铝胁迫苜蓿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了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和电导率。在5个IAA处理浓度中,6mg·L-1处理对苜蓿铝毒的缓解作用最明显,与单独铝胁迫对照处理相比,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铝胁迫紫花苜蓿生长受抑制与内源IAA的积累降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铝胁迫 吲哚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QQ和IAA促生因子对Rahnella aquatilis HX2菌株促生机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焦子伟 位婉 +2 位作者 李磊 张相锋 郭岩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7-917,共11页
【目的】Rahnella aquatilis HX2菌株能合成吡咯喹啉醌(PQQ)和吲哚乙酸(IAA),探明PQQ与IAA在HX2菌株促生作用中的作用与机理。【方法】通过试管苗试验、温室砂培试验,分别以纯品PQQ、纯品IAA、HX2菌株及PQQ合成缺失突变体及互补菌株等... 【目的】Rahnella aquatilis HX2菌株能合成吡咯喹啉醌(PQQ)和吲哚乙酸(IAA),探明PQQ与IAA在HX2菌株促生作用中的作用与机理。【方法】通过试管苗试验、温室砂培试验,分别以纯品PQQ、纯品IAA、HX2菌株及PQQ合成缺失突变体及互补菌株等处理接种玉米,对各处理的玉米生长量、营养以及根形态方面的影响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PQQ、IAA纯品处理均能在促进玉米生长方面均有好的效果,HX2处理在玉米生物量(株高、鲜重和干重)、玉米营养(全N、全P、全K)摄入有显著提高,处理效果更好;PQQ合成缺失突变体MH15处理,虽对玉米鲜重、干重、全N、全P与对照相比有促进作用,但与HX2和互补菌株CMH15(pqq)处理玉米的促生效果相比较低。纯品PQQ、IAA处理主要提高了其细根长、中根长、总根长的长度和根表面积增加,但其根平均直径降低;而HX2菌株处理增加了其细根长、中根长、粗根长的长度,使玉米根系不仅伸长,且根系变粗。【结论】PQQ可作为直接促生因子和IAA,共同参与了HX2菌株对增加玉米生物量,提高玉米营养的摄入,促进其根形态等方面起到关键调控作用,明确了HX2菌株-PQQ-玉米、HX2菌株-IAA-玉米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hnella aquatilis HX2 吡咯喹啉醌 吲哚乙酸 促生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Cd与UV-B复合胁迫影响大豆胚轴生长的生理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强维亚 周九菊 +3 位作者 杨晖 安黎哲 张满效 王勋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87,共6页
通过研究大豆胚轴生长及内源吲哚乙酸 IAA 、赤霉素 GAs 、过氧化物酶 POD 和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xidase 活性变化对Cd、UV-B辐射和Cd+UV-B 复合胁迫 的响应.分析了激素水平、酶活性变化以及胚轴生长变化特性.结果表明,UV-B辐射引起大... 通过研究大豆胚轴生长及内源吲哚乙酸 IAA 、赤霉素 GAs 、过氧化物酶 POD 和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xidase 活性变化对Cd、UV-B辐射和Cd+UV-B 复合胁迫 的响应.分析了激素水平、酶活性变化以及胚轴生长变化特性.结果表明,UV-B辐射引起大豆上胚轴伸长减小;但Cd对上胚轴伸长无明显影响;Cd+UV-B使上胚轴长度比UV-B作用时明显增加.UV-B辐射显著降低了胚轴IAA含量;而GAs含量却显著升高;Cd胁迫下IAA和GAs变化并不明显;但Cd+UV-B使IAA含量显著升高,而对GAs无明显影响.UV-B辐射使IAA氧化酶和POD活性显著增强,而Cd对这两种酶活性影响并不明显;但Cd+UV-B复合胁迫下胚轴的IAA水平较高.尽管UV-B辐射引起胚轴中GAs含量显著增加,但研究结果显示IAA含量变化是胁迫下引起胚轴生长改变的更直接原因.研究还表明Cd+UV-B时,大大削弱了UV-B辐射下IAA氧化酶活性增强,加之Cd对POD活性的抑制,导致复合胁迫下胚轴的IAA水平较高,证明复合胁迫可以改变单一胁迫下植物激素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紫外线-B(UV-B) 镉(Cd) POD SOD iaa氧化酶 复合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A对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英 孟祥荣 +2 位作者 范丽敏 田传远 黄徐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1,共10页
本文研究了0.1~5mg/L的3-吲哚乙酸(IAA)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0.1~3mg/L的IAA对棕鞭藻(Ochromonas neopolitana)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淬灭qP)、细胞密度、叶绿素含... 本文研究了0.1~5mg/L的3-吲哚乙酸(IAA)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0.1~3mg/L的IAA对棕鞭藻(Ochromonas neopolitana)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淬灭qP)、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IAA浓度分别为0.1和0.25mg/L。此条件下,2株藻的Fv/Fm、rETR、qP、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其中,球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2.6%和37.1%,总脂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棕鞭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在IAA浓度为0.25mg/L时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48.7%和34.4%,总脂含量在IAA浓度为0.5mg/L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但与0.25mg/L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0.1mg/L的IAA浓度对球等鞭金藻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合成有促进作用,但对其它各脂肪酸(14:0、16:0、16:1n-7和18:1n-9)含量均无显著影响;0.25mg/L的IAA浓度促进了棕鞭藻DH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研究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进行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最适IAA浓度分别为0.1和0.25mg/L,此结果为2株藻的大规模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等鞭金藻 棕鞭藻 3-吲哚乙酸(iaa) 生长 叶绿素荧光参数 总脂含量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光对茄子和西红柿叶片IAA合成和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峰 廖祥儒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研究了红色荧光灯和日光灯对西红柿和茄子叶片醛氧化酶(ALD)、吲哚乙酸(IAA)氧化酶、IAA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日光灯相比,红色荧光灯明显抑制西红柿幼苗生长,但明显促进茄子幼苗生长,使西红柿叶片过氧化物酶I... 研究了红色荧光灯和日光灯对西红柿和茄子叶片醛氧化酶(ALD)、吲哚乙酸(IAA)氧化酶、IAA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日光灯相比,红色荧光灯明显抑制西红柿幼苗生长,但明显促进茄子幼苗生长,使西红柿叶片过氧化物酶I、AA过氧化物酶和ALD、茄子叶片IAA氧化酶和IAA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但引起西红柿叶片IAA氧化酶、茄子叶片ALD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光 醛氧化酶 吲哚乙酸 过氧化物酶 茄子 西红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去木质部后外源IAA和GA对维管组织和周皮再生的影响(英文)
13
作者 王震 崔克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9-466,共8页
1或2年生构树的茎干去木质部后立即除去所有的芽和叶,如果对去芽顶端施以外源IAA,或IAA和GA的混合物都能诱导新的茎干状结构的形成。但GA与IAA共同使用后减少了IAA所诱导形成的茎干状结构中维管组织的细胞数。单独... 1或2年生构树的茎干去木质部后立即除去所有的芽和叶,如果对去芽顶端施以外源IAA,或IAA和GA的混合物都能诱导新的茎干状结构的形成。但GA与IAA共同使用后减少了IAA所诱导形成的茎干状结构中维管组织的细胞数。单独用GA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抑制新的周皮、形成层和维管组织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木质部 iaa GA 构树 维管组织 周皮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合成的吲哚乙酸增强自身与植物的互作研究
14
作者 王思佳 韩洪蓥 +1 位作者 潘东 张丽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250-1256,共7页
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是常见的内源生长素,不仅可以被植物合成IAA,也可以被许多微生物合成。真菌产生的IAA在真菌与植物相互作用中发挥着双重作用:促进植物生长、诱发植物病害。因此,开展真菌中IAA的生物合成和功能机... 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是常见的内源生长素,不仅可以被植物合成IAA,也可以被许多微生物合成。真菌产生的IAA在真菌与植物相互作用中发挥着双重作用:促进植物生长、诱发植物病害。因此,开展真菌中IAA的生物合成和功能机制研究,对促进IAA的生产和利用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真菌中主要存在的IAA生物合成途径、环境因素对于真菌中IAA合成的影响以及IAA在真菌与植物互作中的作用,并对真菌中IAA跨界信号转导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乙酸 iaa生物合成途径 真菌与植物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三角梅嫩枝扦插的影响
15
作者 徐豪 巍岚 +3 位作者 史晓海 徐大胤 刘巧玲 路晓静 《河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1-13,52,共4页
为优化三角梅嫩枝扦插技术,该研究以当年生绿叶三角梅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探究不同种类(IAA、6-BA、GA3)及浓度(50、100、200 mg·L^(-1))的外源激素对其扦插成活率及生根指标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筛选最佳处理组... 为优化三角梅嫩枝扦插技术,该研究以当年生绿叶三角梅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探究不同种类(IAA、6-BA、GA3)及浓度(50、100、200 mg·L^(-1))的外源激素对其扦插成活率及生根指标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筛选最佳处理组合。结果表明,激素种类和浓度对扦插效果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IAA处理效果最优。100 mg·L^(-1)IAA处理的扦插成活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和生根指数均达最大值,分别为68.12%、15.36条、12.97 cm和3.19,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综合表明,100 mg·L^(-1)IAA可显著提升三角梅嫩枝扦插的成活率与根系质量,为其规模化育苗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嫩枝扦插 吲哚乙酸(iaa) 生根指数 激素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乙酸和谷氨酸N,N-二乙酸对Cd-Pb复合污染土壤上龙葵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罗洋 王正霞 +3 位作者 向仰州 任军 罗光杰 刘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和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GLDA)施用对Cd-Pb复合污染土壤上龙葵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IAA单施、GLDA单施以及IAA与GLDA联合施用条件下龙葵... 【目的】探讨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和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GLDA)施用对Cd-Pb复合污染土壤上龙葵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IAA单施、GLDA单施以及IAA与GLDA联合施用条件下龙葵的株高、鲜质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地上部Cd和Pb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龙葵的地上部鲜质量在单独施用IAA时较对照显著增加12.87%(P<0.05),单独施用GLDA时则显著降低16.15%(P<0.05),两者联用时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单独施用GLDA还使龙葵叶片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20.05%(P<0.05),而抗氧化酶活性呈降低趋势。此外,IAA与GLDA联用提高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促进龙葵对Cd的吸收;与对照相比,龙葵地上部Cd含量和地上部Cd提取量分别显著增加31.36%和36.98%(P<0.05),但对Pb吸收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IAA与GLDA联合施用能强化龙葵对Cd-Pb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龙葵 吲哚乙酸(iaa) 谷氨酸N N-二乙酸(GL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黄链霉菌NKZ-259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麻金金 葛蓓孛 +3 位作者 施李鸣 刘炳花 韦秋合 张克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5-92,共8页
玫瑰黄链霉菌NKZ-259是一株生防菌株,其次级代谢能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类物质吲哚乙酸(IAA)。为了进一步提高菌株代谢产生IAA的含量,本试验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利用单因子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中最适的6种营养成分为葡萄糖、可... 玫瑰黄链霉菌NKZ-259是一株生防菌株,其次级代谢能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类物质吲哚乙酸(IAA)。为了进一步提高菌株代谢产生IAA的含量,本试验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利用单因子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中最适的6种营养成分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胨、硝酸钾、磷酸氢二钾和L-色氨酸;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菌株发酵产生IAA的主要因素为L-色氨酸、葡萄糖和磷酸氢二钾;采用中心组合试验(CCD)及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最终确定菌株代谢产生IAA的最优发酵培养基为:L-色氨酸2.24 g/L,葡萄糖20.7 g/L,磷酸氢二钾0.5 g/L,可溶性淀粉10 g/L,蛋白胨3 g/L,硝酸钾4.5g/L;使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菌株代谢产生IAA的含量为45.377 4μg/mL,比原始发酵培养基IAA的含量提高了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3-乙酸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花发育过程中花药和花粉IAA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珺 陈丹 +1 位作者 安鹏 赵洁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1-547,共7页
以烟草(Nicotiana tabacumL.)花药为材料,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详细观察花粉发育过程,获得了花药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的对应关系;通过吲哚乙酸(IA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及DR5∶∶GUS转基因植株的GUS活性对... 以烟草(Nicotiana tabacumL.)花药为材料,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详细观察花粉发育过程,获得了花药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的对应关系;通过吲哚乙酸(IA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及DR5∶∶GUS转基因植株的GUS活性对花药和花粉发育过程中生长素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免疫酶标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花药发育时期IAA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别。小孢子母细胞时期,IAA在整个花药中均有分布,并且在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晚期,IAA信号集中在小孢子母细胞的细胞核中;随着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四分体,IAA信号逐渐减弱,四分体中几乎没有信号;单核花粉期的花药中IAA信号进一步减弱,仅存在于花药壁中;待小孢子继续发育为成熟二核期时,花粉和整个花药组织中均出现较强的IAA信号。GUS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烟草DR5∶∶GUS转基因植株中花药和花粉粒的GUS信号与IAA免疫酶定位结果基本一致。总的来说,IAA在烟草花药和花粉中的积累呈现出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的分布规律,暗示IAA在被子植物花药和花粉发育过程中可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花药 花粉 吲哚乙酸(iaa) 免疫酶定位:GUS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IAA绿色木霉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豪 李哲 +2 位作者 郭凯 黄艳华 郝永任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623-8631,共9页
农药和化肥的滥用,对人类健康及生存环境构成极大威胁,研制出能够降低化肥用量新型肥料十分必要,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肥料十分必要。木霉作为新型肥料的常用功能微生物,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在众多的促生防病机制中,通过产... 农药和化肥的滥用,对人类健康及生存环境构成极大威胁,研制出能够降低化肥用量新型肥料十分必要,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肥料十分必要。木霉作为新型肥料的常用功能微生物,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在众多的促生防病机制中,通过产生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来促进植株生长是木霉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增强木霉的促生抗病能力,在绿色木霉Tv-1511中鉴定并克隆了IAA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色氨酸合成酶(tryptophan synthase, TRPS)的编码基因TvTRPS以及色氨酸脱羧酶(L-Tryptophan decarboxylase, TDC)的编码基因TvTDC,构建了TvTRPS基因和TvTDC基因过表达的绿色木霉工程菌,并研究了其对木霉耐胁迫能力,产IAA能力,植物促生能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TvTRPS基因和TvTDC基因的木霉工程菌合成IAA的能力显著提高,并且具有更强的耐胁迫能力和促生能力,为绿色木霉在农业生产上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吲哚乙酸(iaa) 色氨酸合成酶(TRPS) 色氨酸脱羧酶(TDC) 抗逆特性 促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中蛋白结合毒素水平与上尿路结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文姬 钟开义 +7 位作者 李椒纶 周悦玲 黄涛 段丽珠 沈毓琪 李雪竹 丁峰 谢丹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1-598,共8页
目的·探讨尿液中蛋白结合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PBUT)水平与上尿路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以海南省儋州市海头镇社区18~80岁居民为研究对象。记录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和近3 d饮食情况,收集空腹血清和24 h尿液标本,所... 目的·探讨尿液中蛋白结合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PBUT)水平与上尿路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以海南省儋州市海头镇社区18~80岁居民为研究对象。记录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和近3 d饮食情况,收集空腹血清和24 h尿液标本,所有对象接受肾脏和输尿管B超检查。将B超检查发现有上尿路结石或有明确上尿路结石病史的对象作为结石组,其他作为非结石组。检测血、尿中结石形成相关的生化指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尿中的PBUT(硫酸吲哚酚、3-吲哚乙酸和硫酸对甲酚),以及尿草酸和尿枸橼酸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尿路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尿PBUT与尿尿酸、草酸和枸橼酸的相关性。结果·经筛选,共纳入117例研究对象,其中结石组54例,非结石组63例。2组的性别、年龄、血清指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等合并症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石组的24 h尿液pH值、钙、尿酸和氯均显著高于非结石组(均P<0.05),而硫酸吲哚酚显著低于非结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尿钙外,尿硫酸吲哚酚水平(OR=0.929,95%CI 0.875~0.986,P=0.016)也是上尿路结石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 h尿液中3-吲哚乙酸(r=0.420,P=0.000)和硫酸对甲酚(r=0.307,P=0.001)水平均与草酸呈正相关,硫酸对甲酚水平与尿酸呈正相关(r=0.297,P=0.002),硫酸吲哚酚水平与枸橼酸呈正相关(r=0.289,P=0.002)。结论·在该研究人群中,尿硫酸吲哚酚水平降低可能是上尿路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尿液中PBUT水平与尿酸、草酸、枸橼酸的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毒素 上尿路结石 肾小管分泌 硫酸吲哚酚 3-吲哚乙酸 硫酸对甲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