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动态监测
1
作者 徐凤霞 孙万里 +3 位作者 张亚文 常爽 王一新 赵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染REV模型,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不同日龄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死亡情况,并综合运用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3种检测方法对各感染组进行REV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和卵黄囊感染组SPF鸡体重增长在感染后第21~70天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9和63天显著升高(P<0.05),腹腔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2天显著升高(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血浆中REV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显著高于腹腔感染组(P<0.05);(2)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自出壳即可检测到病毒血症阳性,并在感染后第21天时达到排毒高峰,腹腔感染组SPF鸡在感染后第14天时达到排毒高峰;(3)卵黄囊感染同居组的10只SPF鸡在感染后第7天时即检测到2只鸡呈病毒血症阳性,腹腔感染同居组SPF鸡在感染后第21天时检测到1只鸡呈阳性;(4)3种检测方法中,RT-qPCR和IFA检出REV效果更好。本试验通过分析不同途径感染REV后鸡群血浆中的带毒状态,为REV感染的科学防控和净化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 排毒规律 反转录PCR(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荧光抗体法快速诊断海兰褐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徐镔蕊 董卫星 +6 位作者 何召庆 冯小宇 余春明 张丽 任艳丽 L F LEE Mao-xiang LI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9,共3页
某地区海兰褐蛋鸡发生肿瘤性传染病 ,经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 ,在肝、脾、肾、卵巢、输卵管、肺、骨髓、腺胃、肠道等可见胞浆内充满球形嗜酸性颗粒的骨髓瘤细胞 ,呈灶状或弥漫性的分布。该变化是禽骨髓细胞瘤病病理学的特征性变化 ,具... 某地区海兰褐蛋鸡发生肿瘤性传染病 ,经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 ,在肝、脾、肾、卵巢、输卵管、肺、骨髓、腺胃、肠道等可见胞浆内充满球形嗜酸性颗粒的骨髓瘤细胞 ,呈灶状或弥漫性的分布。该变化是禽骨髓细胞瘤病病理学的特征性变化 ,具有证病意义。经用特异性抗 J亚群白血病病毒囊膜蛋白 gp85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 ,在病料组织切片上检出病毒抗原 ,从而确诊为蛋鸡 J亚群禽白血病。本研究是尝试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来快速诊断该病。采用特异性抗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囊膜蛋白 gp85单克隆抗体对组织触片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检测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抗原。在骨髓、食管、肌肉、输卵管、肾都出现了范围广而且很明亮的荧光 ;肝、肺、脾的荧光较为明亮 ;心脏的荧光较弱 ,但清晰可见。表明在病料组织中存在特异性病毒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蛋鸡 J亚群禽白血病 间接荧光试验 单克隆抗体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进行抗原定位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思国 尹训南 +5 位作者 李广兴 康丽娟 江国托 孔宪刚 刘忠贵 卢景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82-85,共4页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法对IBV感染后SPF鸡不同脏器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发现,在IBV感染后的第7天,在气管、肾脏、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细胞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特异性的荧光。表明在感染的初期,IBV具有广泛...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法对IBV感染后SPF鸡不同脏器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发现,在IBV感染后的第7天,在气管、肾脏、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细胞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特异性的荧光。表明在感染的初期,IBV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在感染的第10天,只有肾脏、气管或肺脏中呈现荧光,而以肾脏中的荧光最强,特异性荧光持续时间最长的是肾脏,可达14天,病毒存在于肾小管间质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胞浆中。实验结果证实,IFA方法具有直观、特异等特点,在抗原定位上具有独特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克隆抗体PAP桥联酶标技术检测猪粪中的猪痢疾密螺旋体 被引量:3
4
作者 苏雄 陈毓川 +3 位作者 程国富 徐珊 金梅林 罗满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5-52,共8页
用单克隆抗体(McAb)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桥联酶标方法,在实验室检测8株猪痢疾密螺旋体(T.h)纯培养物,全部“+”,检测无害密螺旋体(T.i)及禽弧菌(AV)各1株全为“-”。用该法检测来自猪痢疾(SD)猪20头份全为“+”,健康猪39头份... 用单克隆抗体(McAb)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桥联酶标方法,在实验室检测8株猪痢疾密螺旋体(T.h)纯培养物,全部“+”,检测无害密螺旋体(T.i)及禽弧菌(AV)各1株全为“-”。用该法检测来自猪痢疾(SD)猪20头份全为“+”,健康猪39头份全为“-”和可疑猪场的猪粪201头份,其中38头份“+”,163头份“-”共260头份,其结果与McAb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一致。捎除了用多克隆抗血清(PcAS)IFA和结晶紫染色法对T.i及在健康猪群中所出现的假阳性。PAP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染色标本能长期保存。初步结果表明该法可以成为诊断工作和免疫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痢疾 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氏並殖吸虫各发育阶段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肺吸虫病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恩荣 王继春 +1 位作者 马爱新 于秀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用两型卫氏并殖吸虫的成虫、童虫及后尾蚴抗原进行肺吸虫病患者及其他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各种抗原检测同型抗体血清的阳性率为90.9%~100%;检测同种异型抗体血清的阳性率为88.9%~100%。后尾蚴抗原检测同型及... 用两型卫氏并殖吸虫的成虫、童虫及后尾蚴抗原进行肺吸虫病患者及其他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各种抗原检测同型抗体血清的阳性率为90.9%~100%;检测同种异型抗体血清的阳性率为88.9%~100%。后尾蚴抗原检测同型及异型抗体血清的反应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 荧光抗体试验 肺吸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病毒CV1988株pp2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余慰 崔治中 +1 位作者 吉荣 秦爱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8-91,共4页
根据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国际参考强毒GA株 pp2 4基因序列 ,设计和合成了一对引物 ,其两端分别含SalI和EcoRI的酶切位点。以CV1988株基因组DNA为模板 ,通过PCR技术 ,扩增其pp2 4基因。PCR产物经纯化后 ,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到表... 根据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国际参考强毒GA株 pp2 4基因序列 ,设计和合成了一对引物 ,其两端分别含SalI和EcoRI的酶切位点。以CV1988株基因组DNA为模板 ,通过PCR技术 ,扩增其pp2 4基因。PCR产物经纯化后 ,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到表达性载体pGEX_6P_1中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基因的下游 ,并用序列测定验证。将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BL2 1,在 1.0mMIPTG和 37℃条件下诱导 ,GST_pp 2 4基因获得了表达。诱导菌体的裂解物经 12 %的SDS聚丙烯凝胶电泳 (SDS_PAGE)和Westernblot试验验证 ,得到大小为 4 3kD的融合蛋白 ,与预期大小一致。将该融合蛋白的凝胶带切下研碎后免疫小鼠三次后 ,其血清与MD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V1988株 克隆 表达 马立克氏病病毒 pp24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猪圆环病毒Ⅱ型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玉龙 焦玉兰 +2 位作者 郁宏伟 李莹洁 杨保收 《中国兽药杂志》 2011年第3期31-34,47,共5页
采用猪圆环病毒2-dCap-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河北、山西两地共441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河北保定地区349份血清样品中阳性样品为306份,感染率为87.68%;山西地区92份血清样品中阳性样品为77份,感染率为83.7%。与标准的间接... 采用猪圆环病毒2-dCap-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河北、山西两地共441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河北保定地区349份血清样品中阳性样品为306份,感染率为87.68%;山西地区92份血清样品中阳性样品为77份,感染率为83.7%。与标准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进行比较,该ELISA检测试剂盒的诊断敏感性为95.48%(380/398),诊断特异性为93.02%(40/43),总符合率为95.24%。由此表明该试剂盒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适合于大规模临床应用的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检测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病毒囊膜糖蛋白B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单抗的制备
8
作者 韩凌霞 丁家波 +1 位作者 陈雷 崔治中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4期51-53,58,共4页
用大肠杆菌 BL2 1表达了马立克氏病病毒 ( MDV)强毒 GA株的囊膜糖蛋白 B( g B)基因 ,通过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分离表达蛋白条带 ,切下并碾碎后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 用大肠杆菌 BL2 1表达了马立克氏病病毒 ( MDV)强毒 GA株的囊膜糖蛋白 B( g B)基因 ,通过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分离表达蛋白条带 ,切下并碾碎后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 ,得到 1株 GA株阳性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7C8。该单抗腹水的 ELISA效价为 1∶ 2 1 2 ,IFA效价为 1∶ 80 0 ,与 MDV不同致病型毒株 CVI988、GA、RB1 B、MD1 1、6 48A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 CEF)均呈IFA阳性。 1∶ 1 0 0稀释时与 GA感染的 CEF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dot- EL ISA)中呈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GB基因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鉴别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性
9
作者 程训佳 黄美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用由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株(HM-1:IMSS)为免疫原诱导产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4G6,与从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或包囊携带者分离的溶组织内阿米巴(Eh)滋养体进行间接荧光抗体反应和淀粉凝胶电泳同工酶分析。显... 用由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株(HM-1:IMSS)为免疫原诱导产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4G6,与从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或包囊携带者分离的溶组织内阿米巴(Eh)滋养体进行间接荧光抗体反应和淀粉凝胶电泳同工酶分析。显示,从有发热、腹泻、脓血便患者体内分离的虫株与McAb4G6出现阳性反应,滴度达1:5120;同工酶分析也属于致病性酶株群Ⅱ。而有发热、腹泻、无脓血便患者体内分离的虫体与McAb4G6均为阴性反应,且为非致病性酶株群Ⅰ。提示,致病性虫株与非致病性虫株的免疫原性不同,应用本法可准确鉴别致病性虫株,且简便、价廉、快速,还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巴 单克隆克体 同功酶 酶株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昭苏县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烛南 卢怡竹 +3 位作者 王振国 刘志杰 殷宏 曾巧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51,共5页
马属动物是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重要天然宿主,旨在弄清新疆昭苏县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情况和病原特征。对采集的100份马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抗体,对阳性样品相对应的DNA样品通过PCR扩增、16S rRNA基因测序... 马属动物是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重要天然宿主,旨在弄清新疆昭苏县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情况和病原特征。对采集的100份马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抗体,对阳性样品相对应的DNA样品通过PCR扩增、16S rRNA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完成了分子分型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出率为8%(8/100),通过对阳性样品的基因组进行16S rRNA扩增,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马存在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情况。分子分型发现存在2种嗜吞噬细胞无浆体基因型,ZS23和ZS40这2种基因型在我国及周边其他国家均有分布,研究结果将为该地区的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情况的调查和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吞噬细胞无浆体 间接免疫荧光 16SrRNA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HepFlury株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三英 郭霄峰 +5 位作者 何敏 马勇江 范小龙 剡海阔 马红娜 邓衔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共4页
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融合型的重组蛋白pET32a(+)-P(狂犬病病毒HepFlury株P蛋白)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取脾细胞和SP2/0按常规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经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筛选及对mAb进行初步鉴定。经3次亚克隆后获得1株... 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融合型的重组蛋白pET32a(+)-P(狂犬病病毒HepFlury株P蛋白)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取脾细胞和SP2/0按常规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经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筛选及对mAb进行初步鉴定。经3次亚克隆后获得1株稳定分泌表达的杂交瘤细胞株5G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pET32a(+)-P 细胞融合 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 M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监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封文海 陈德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本文对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IndirectFluorescentAntibodyAssay,IFA)监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Bronchitis,IB)抗体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 本文对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IndirectFluorescentAntibodyAssay,IFA)监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Bronchitis,IB)抗体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的鸡成纤维细胞(CEF)不适宜做IFA方法的抗原,而感染IBV后36~48小时的鸡胚肾细胞制做IFA抗原效果很好。应用10%犊牛血清封闭并适当改进洗涤条件可消除非特异性荧光。本试验将所建立的IFA方法与美国KPL生产的IBV-ELISA进行了比较。应用IFA方法第七天即可查出血清抗体。通过对十二个鸡群进行流行病调查,结果表面除SPF鸡群外,均为IB阳性鸡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支气管炎 病毒 抗体 荧光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的血清学检测及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初报) 被引量:46
13
作者 陈博文 孙颖杰 +6 位作者 罗长保 孙延峰 潘凤城 林志雄 苏永生 李树根 童昆周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8,共3页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279头从加拿大进口种猪血清中的猪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PRRS)病毒抗体,结果有3头为美洲株阳性,隔离期问,有45头发病,其中13头死亡,症状都相似,符合PRRS的特征。从病死猪E88.8的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能使Ma...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279头从加拿大进口种猪血清中的猪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PRRS)病毒抗体,结果有3头为美洲株阳性,隔离期问,有45头发病,其中13头死亡,症状都相似,符合PRRS的特征。从病死猪E88.8的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能使Marc 145 HS2H产生细胞病变的病毒。将该分离物接种Marc 145和HS2H细胞,48小时后甩乙醇固定,分别以美洲株和欧洲株的标准阳性血清作IFA试验,可见到特异性的胞浆荧光。美洲株的血清效价达1∶640;欧洲株的血清效价为1∶160。可以判定该分离物为荚洲株的PRRS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 繁殖呼吸综合症 血清学 病毒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直接凝集试验改良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述义 郑思民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4年第2期11-13,共3页
用弓形虫直接凝集试验改良法(MDAT)、染色试验(DT)和两种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平行检测了国内外的71份人血清,结果表明MDAT与其它试验符合率达91.8~96.0%;同时显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WHO... 用弓形虫直接凝集试验改良法(MDAT)、染色试验(DT)和两种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平行检测了国内外的71份人血清,结果表明MDAT与其它试验符合率达91.8~96.0%;同时显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WHO国际生物标准化实验室的标准血清定量测得MDAT的灵敏度为0.09IU/ml,接近于改良前方法和DT的灵敏度,高于国外同类试剂盒的灵敏度。作者认为本MDAT具有在基层单位推广和应用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法 弓形虫 凝集试验 WHO 人血清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符合率 推广 DT 染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