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Bernoulli检修与顾客进入控制策略的M/G/1可修排队的可靠性
1
作者 刘雨欣 唐应辉 魏瑛源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2-683,共12页
本文研究一个具有Bernoulli检修与顾客进入控制策略的M/G/1可修排队模型,其中服务台在服务顾客期间可能发生故障.Bernoulli检修与顾客进入控制策略是指每当系统变空时依概率p(0≤p≤1)进入检修,或者依概率(1−p)不进入检修而是等待下一... 本文研究一个具有Bernoulli检修与顾客进入控制策略的M/G/1可修排队模型,其中服务台在服务顾客期间可能发生故障.Bernoulli检修与顾客进入控制策略是指每当系统变空时依概率p(0≤p≤1)进入检修,或者依概率(1−p)不进入检修而是等待下一个顾客进入系统后直接开始服务,而且在系统的检修期内至多允许N个顾客进入.运用更新过程理论、全概率分解技术与拉普拉斯变换工具,我们对系统的一些可靠性指标进行了讨论,例如时刻t服务台处于故障状态的概率、在(0,t]内服务台的平均失效次数等等.最后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一些系统参数对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可修排队 Bernoulli检修策略 顾客进入控制策略 全概率分解 可靠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确定研究——以民勤盆地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晓玮 邵景力 +2 位作者 王卓然 崔亚莉 张秋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4,共8页
地下水是西北内陆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当前缺乏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的地下水水量和水位双控管理指标确定方法研究,无法为西北地区开展流域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地... 地下水是西北内陆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当前缺乏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的地下水水量和水位双控管理指标确定方法研究,无法为西北地区开展流域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原则,提出了一套确定西北地区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的技术方案。采用“以位定量”的思路,依据指标监测井代表的不同地下水功能区的地下水管理水位,确定水位指标区间值;将通过天然植被排泄的地下水量作为不可袭夺的排泄项,以数值模拟方法预报求解满足水位指标约束的地下水开采量,计算水量指标区间值。以民勤盆地为研究区开展示例研究,依据技术方案计算得到水位指标的下限阈值为埋深5.00~49.37 m,上限阈值为埋深0.00~5.00 m,水量指标上限为6000×104 m 3/a,下限为10000×104 m 3/a。采用2012—2016年区内实际开采量和监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验证,当开采量在水量指标区间内运行时,水位也基本在水位指标区间内变化。该技术方法可以为西北地区开展双控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地下水位 双控指标 地下水数值模型 民勤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崩溃指数的极限传输容量实用计算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姜臻 苗世洪 +2 位作者 尚亚男 侯俊贤 于之虹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3-221,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崩溃指数的极限传输容量计算模型和实用化算法。该方法与传统连续性方法相比具有如下四个特点:以原始牛顿法为潮流计算核心,不会出现连续潮流扩展雅可比矩阵奇异的现象;根据雅可比矩阵信息计算相应的电压崩溃指数,该...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崩溃指数的极限传输容量计算模型和实用化算法。该方法与传统连续性方法相比具有如下四个特点:以原始牛顿法为潮流计算核心,不会出现连续潮流扩展雅可比矩阵奇异的现象;根据雅可比矩阵信息计算相应的电压崩溃指数,该参数可以引导整个状态推演过程,将系统负荷(或发电)状态准确定位至功率极限点;利用雅可比矩阵信息自动选取合适的状态推演步长,确保全网负荷(或发电)变化能够准确地向系统临界点逼近;整个推演过程以雅可比矩阵为计算核心,不需要每步状态推演都有完整的牛顿迭代过程,从而使计算速度大幅提升。对诸多系统的数值分析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崩溃指数 极限传输容量 状态推演 步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西北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晓玮 邵景力 甘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8,共7页
针对目前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确定区域/流域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的技术方法,主要步骤包括:以生态保护/恢复为约束条件,转换为定量化的判据;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供需平... 针对目前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确定区域/流域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的技术方法,主要步骤包括:以生态保护/恢复为约束条件,转换为定量化的判据;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供需平衡分析,分阶段定量确定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应用此方法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下游的红崖山灌区进行了实例研究,评价得到研究区2020年中期规划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0 833×10~4m^3,2030年远期规划的指标为10 700×10~4m^3,与已有的控制指标相比相对宽松,在技术方法上也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河流域 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 生态地下水位 红崖山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方案 被引量:4
5
作者 崔长勇 杨立彬 刘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92,103,共3页
针对黄河流域内各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特点,结合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方案,对黄河流域地下水赋存与开发的不同层位、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功能分区等分类提出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原则和方案。2020年和2030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开采总... 针对黄河流域内各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特点,结合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方案,对黄河流域地下水赋存与开发的不同层位、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功能分区等分类提出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原则和方案。2020年和2030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开采总量分别控制在125.7亿m3和125.3亿m3。不同层位地下水开采控制方案为:流域浅层地下水2020年、2030年开采控制量分别为123.7亿m3和125.3亿m3;深层承压水2020年开采控制量为2.0亿m3,2030年全部退出开采。不同地貌控制方案为:2020年,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控制为92.4亿m3,山丘区为33.2亿m3;2030年,平原区和山丘区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92.1亿m3和33.2亿m3。不同功能分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方案为:2020年开发区102.4亿m3,保护区16.9亿m3,储备区4.4亿m3;2030年开发区104.4亿m3,保护区17.0亿m3,储备区3.9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层位 地貌单元 功能分区 控制原则 开采总量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市东风湖泉域用水总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海涛 谢新民 +2 位作者 谷军方 李其峰 张丙先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0,共4页
以邯郸市东风湖泉域为例,研究了"取水总量、耗水总量与关键地下水位"三重控制管理模式及控制目标值,构建了不同的规划期、水源和不同行业的用水总量宏观、微观及关键地下水位3个控制指标体系,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泉群喷涌... 以邯郸市东风湖泉域为例,研究了"取水总量、耗水总量与关键地下水位"三重控制管理模式及控制目标值,构建了不同的规划期、水源和不同行业的用水总量宏观、微观及关键地下水位3个控制指标体系,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泉群喷涌和实施最严格的用水总量管理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湖泉域 用水 耗水 地下水位 总量控制 邯郸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管理控制指标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洪任 雷声 汪国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83-86,共4页
为了给更好地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根据江西省地下水的功能特点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在查清全省境内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合理地划分了江西省地下水功能区并确定各功能区地下水... 为了给更好地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根据江西省地下水的功能特点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在查清全省境内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合理地划分了江西省地下水功能区并确定各功能区地下水利用的目标,提出了2015,2020年全省地下水开发利用量指标。同时,将各水平年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指标细化分解至各市区,经地下水超采区复核,得出地下水超采区主要分布于南昌、萍乡、赣州和九江市。在分析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和保护对策及措施,以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开发利用 红线管理 控制指标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十二五”SO_2和NO_X污染控制对策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雯雯 高玲 赵智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43-346,共4页
大气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指标需根据国情调整。本研究针对我国目前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及日益严重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分析了近20年排放量、空气质量变化、控制状况。结果表明:SO... 大气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指标需根据国情调整。本研究针对我国目前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及日益严重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分析了近20年排放量、空气质量变化、控制状况。结果表明:SO2排放总量控制取得一定成效,但缺乏质量指标控制约束;NOX排放增加引发了多种复合型环境问题,部分抵消了SO2控制效果,总体上空气质量并未大幅度提升。对此,借鉴国外控制方法,提出"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改善控制措施建议:SO2在总量控制基础上加入质量控制,分三类区域以不同标准和手段控制;NOX纳入约束性考核指标;选定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对SO2、NOX采取总量与质量双重控制,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性指标 区域性污染 总量控制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规划用水管控及水量预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晋炜 杨金鹏 +1 位作者 祁兴会 王萍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7,共12页
为加强用水统计综合关联分析,梳理用水总量管控、年度用水计划管理、取水许可审批三者的衔接关系,开展区域用水管控与取水许可批复动态更新及预警研究。围绕北京水资源精细化管理问题,通过对主要用水相关要素的分析,提出分地类用水强度... 为加强用水统计综合关联分析,梳理用水总量管控、年度用水计划管理、取水许可审批三者的衔接关系,开展区域用水管控与取水许可批复动态更新及预警研究。围绕北京水资源精细化管理问题,通过对主要用水相关要素的分析,提出分地类用水强度的管控建议。基于分地类用水强度,提出规划用水总量管控下沉方法和预警思路,将规划用水数据和规划用地挂钩,建立街区(区域)规划用水总量开发强度管控方案。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域地表水可供水量保障许可水量程度为0.04~1.08;区域地下水可开采量保障许可水量程度为0.67~1.68。并以城市副中心为例进行了街区(区域)规划用水总量开发强度评价,提出了分级用水管控预警措施。研究表明:通过建立街区规划用水总量开发强度管控和区域取水许可分区总量控制等措施,可为建立"自上而下,由下到上"的双向互动模式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规划用水管控 取水许可 预警研究 用水强度分析 地下水 总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密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保障措施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欢 左其亭 马军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4-47,共4页
针对新密市取用水特点及水资源利用现状,基于人水和谐理念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了新密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利用和谐度公式确定了相应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值,并提出了一套以行政—经济—技术—工程为框架的用水总量控制保障措... 针对新密市取用水特点及水资源利用现状,基于人水和谐理念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了新密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利用和谐度公式确定了相应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值,并提出了一套以行政—经济—技术—工程为框架的用水总量控制保障措施体系,为缓解新密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建立节水型城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人水和谐 保障措施体系 新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控制策略且温储备失效M/G/1可修排队的可靠性指标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丽君 唐应辉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2-112,共11页
本文研究N-门限值进入控制策略且温储备失效M/G/1可修排队系统,其中系统在处于温储备失效的状态下最多容许N(1)个顾客进入系统。运用全概率分解技术和拉普拉斯变换工具,对服务台第一次失效前的寿命概率分布、不可用度、(0,t]时间内的... 本文研究N-门限值进入控制策略且温储备失效M/G/1可修排队系统,其中系统在处于温储备失效的状态下最多容许N(1)个顾客进入系统。运用全概率分解技术和拉普拉斯变换工具,对服务台第一次失效前的寿命概率分布、不可用度、(0,t]时间内的平均失效次数以及处于温储备失效而等待修理的概率等可靠性指标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其稳态结果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实例分析了服务台因温储备故障的稳态不可用度和稳态故障频度随一些参数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修排队系统 温储备失效 N-门限值进入控制策略 全概率分解 可靠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问题浅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志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6年第6期68-71,共4页
将29个煤电项目验收监测核算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总量控制指标作对比,从运行负荷、脱硫效率、燃煤煤质等方面分析了二者数值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建议在验收监测期间要求企业按环评设计值控制各项参数,并将验收... 将29个煤电项目验收监测核算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总量控制指标作对比,从运行负荷、脱硫效率、燃煤煤质等方面分析了二者数值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建议在验收监测期间要求企业按环评设计值控制各项参数,并将验收监测总量核算结果作为排污许可或日常监管的参照,进一步强化总量核查与总量控制,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项目 竣工环保验收监测 二氧化硫 排放总量 控制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促渗保泉方案及其效果评估——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剑英 王建龙 +2 位作者 赵梦圆 宫永伟 李俊奇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6,共7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逐年增加,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改变了区域雨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风险增加、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地下水补给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促渗保泉为目...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逐年增加,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改变了区域雨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风险增加、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地下水补给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促渗保泉为目标,通过对历史降雨资料和泉水水位数据分析,选择1985年作为泉水喷涌的典型年,采用变参系数法计算得出了典型年的地下水补给量为964.2万m^3,2015年作为水平年,其地下水补给量为698.8万m^3,因此,确定地下水补给目标增量为265.43万m^3/年。根据上述目标,并结合试点区水文地质条件和下垫面组成现状,提出了基于'源头—中途—末端'全流程管控的促渗保泉建设方案,借助于Infoworks ICM模型对试点区域进行集水区划分和子流域概化,以排水分区为单元,对促渗保泉方案的效果进行了连续模拟评估。结果表明:海绵城市建设后试点区域多年平均入渗量为1 479.4万m^3,大于964.2万m^3的保泉目标,试点区采用的7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基本可以满足促渗保泉的目标要求。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对促渗保泉、涵养地下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渗保泉 海绵城市 Infoworks ICM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地下水资源保护 地下水超采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物总量联合控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育池 靳孟贵 +1 位作者 汪永红 李朝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6-68,71,共4页
以郑州市为例,从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水功能区划分、环境容量核算、污染物总量联合控制、水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4个方面入手,把地表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联合起来开展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认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以郑州市为例,从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水功能区划分、环境容量核算、污染物总量联合控制、水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4个方面入手,把地表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联合起来开展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认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密切联系,需要统一管理和保护。为保障郑州市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须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水污染物总量 联合控制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地表水控制指标动态管理研究
15
作者 李锡铜 曹升乐 +1 位作者 刘阳 刘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9-83,共5页
"三条红线"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用水总量控制是"三条红线"之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由地表水控制指标和地下水控制指标两部分组成。为研究地表水控制指标的动态管理方法,以国家分配的地表水用水总量控制指... "三条红线"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用水总量控制是"三条红线"之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由地表水控制指标和地下水控制指标两部分组成。为研究地表水控制指标的动态管理方法,以国家分配的地表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建立不同频率年降水量与地表水控制指标的关系;利用马尔可夫过程理论,推断预报年的降水丰枯情况及年降水量,确定预报年的地表水控制指标;结合预报年年初地表水蓄水量,对预报年的地表水控制指标进行动态调整。以济南市为例,给出了地表水控制指标动态管理过程,最终确定济南市2017年地表水控制指标为2.39亿m^3,原制定济南市2017年地表水控制指标为3.60亿m^3,两者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总量 控制指标 地表水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分解研究
16
作者 王建金 《绿色科技》 2020年第4期158-161,165,共5页
指出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指标,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其分解到各个地块,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滨江新城现状,选取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运用Arccgis模型进行单因子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 指出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指标,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其分解到各个地块,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滨江新城现状,选取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运用Arccgis模型进行单因子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明确各因子分配权重,综合分析得到了各地块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指数。通过与不同用地类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构建映射关系,经反复调整得到了最终的地块年径流控制率指标分解结果。该成果满足规划目标,对指导滨江新城各地块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ARCGIS模型 指标分解 海绵城市 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下水双控管理指标的宿迁宿城区地下水承载力评价
17
作者 李朗 叶露 +4 位作者 王明明 许书刚 李凯 黄晓燕 万佳俊 《人民黄河》 2025年第9期152-156,162,共6页
地下水过量开采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实质是人为开采强度超出了地下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并缺乏及时有效的预警。为研究宿迁市宿城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解决以往研究未反映地下水双控的问题,以承载力为目标层,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 地下水过量开采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实质是人为开采强度超出了地下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并缺乏及时有效的预警。为研究宿迁市宿城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解决以往研究未反映地下水双控的问题,以承载力为目标层,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生态、社会属性为准则层,把本底、状态两个方面作为各准则层属性的指标层,由此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对水资源量、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影响三类准则层进行评价,选取其中最差的结果作为承载力初评结果,结合准则层社会经济水平评价结果对初评结果进行修正后得到最终评价结果。同时将地下水双控指标地下水开采控制总量和限采水位分别引入指标层地下水开采程度和区域地下水位控制程度的分析中,并对宿迁宿城区进行地下水承载力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水文地质背景是影响地下水承载力本底的基本因素,而管理政策尤其是地下水双控管理的有效执行,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引入地下水双控指标进行评价,能有效减少人为评估的随意性,更准确地反映区域地下水利用的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驱动因素 地下水双控管理 宿迁宿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