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a novel detection approach based on non-dispersive infrared theory to the in-situ analysis on indicator gases from underground coal fire 被引量:12
1
作者 TIAN Fu-chao LIANG Yun-tao +2 位作者 ZHU Hong-qing CHEN Ming-yi WANG Jin-c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840-1855,共16页
Coal mine fires,which can cause heavy casualties,environmental damages and a waste of coal resources,have become a worldwide problem.Aiming at overcoming the drawbacks,such as a low analysis efficiency,poor stability ... Coal mine fires,which can cause heavy casualties,environmental damages and a waste of coal resources,have become a worldwide problem.Aiming at overcoming the drawbacks,such as a low analysis efficiency,poor stability and large monitoring error,of the existing underground coal fire monitoring technology,a novel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non-dispersive infrared(NDIR)spectroscopy is developed.In this study,first,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of NDIR sensor,the gas concentration calculation and its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algorithms were expounded.Next,taking CO and CH_(4) as examples,the lin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absorbance and the temperature correction factors of the two indicator gases were calculated,and then the errors of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for CO,CO_(2),CH_(4) and C_(2)H_(4) were further analyzed.The results disclose that the designed NDIR sensors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standards for monitoring the indicator gases for coal fire hazards.For the established NDIR-based monitoring system,the NDIRbased spectrum analyzer and its auxiliary equipment boast intrinsically safe and explosion-proof performances and can achieve real-time and in-situ detection of indicator gases when installed close to the coal fire risk area underground.Furthermore,a field application of the NDIR-based monitoring system in a coal mine shows that the NDIR-based spectrum analyzer has a permissible difference from the chromatography in measur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indicator gases.Besides,the advantages of high accuracy,quick analysis and excellent security of the NDIR-based monitoring system have promoted its application in many coal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cator gas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frared spectrometry bundle tube monitoring intrinsically sa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国内双重视野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2
作者 刘合林 徐颖 +2 位作者 李仰濮 王伟 慈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4,共9页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存在重技术功能而轻价值创造、重国内实践而轻国际对话的局限。立足中国规划实践,面向国际视野,兼顾中国价值输出,提出中国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指出:①指标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存在重技术功能而轻价值创造、重国内实践而轻国际对话的局限。立足中国规划实践,面向国际视野,兼顾中国价值输出,提出中国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指出:①指标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中枢作用,需要采取面向国内规划管控实践、面向国际价值输出和面向国际国内交流的3种价值目标;②国际典型监测指标体系的监测目标具有明显的时代阶段性、实践需求性和地域差异性,监测内容突破部门与行业限制,涵盖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治理等多维度,重在多维度、多尺度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重大决策;③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需要瞄准3个目标定位,分别为国土空间高效治理、中国价值对外传播和国际对话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视野 中国特色 国土空间规划 实施监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送带温敏改性方法及火灾早期预警指标气体研究
3
作者 陆伟 叶文钢 +3 位作者 李金亮 钱冠雨 张青松 李金虎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82,共13页
矿用输送带火灾在发生过程中主要产生CO和烟雾等指标气体。然而,以CO作为指标气体易受到干扰,而烟雾产生时表明输送带已经达到较高温度,此时往往容易错失最佳灭火及人员逃生时机。为此,创新性地提出温敏改性输送带的方法:通过在输送带... 矿用输送带火灾在发生过程中主要产生CO和烟雾等指标气体。然而,以CO作为指标气体易受到干扰,而烟雾产生时表明输送带已经达到较高温度,此时往往容易错失最佳灭火及人员逃生时机。为此,创新性地提出温敏改性输送带的方法:通过在输送带覆盖层中添加温敏材料以进行物理改性,再借助程序升温氧化炉、综合热重分析仪、输送带滚筒摩擦试验机等设备对输送带改性前后产生指标气体的初始温度、分解产气速率及体积分数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温敏材料物理改性的方法对输送带原有的结构强度影响较小,也不会增加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危险性;改性前,输送带最早产生的指标气体CO的温度为110℃左右,但是其产生体积分数和释放速率较低且易受到矿井内不同来源CO的影响,从而造成误判;而改性后的输送带最早在70~80℃时即可探测到覆盖层内的温敏材料分解产生矿井中不存在的指标气体,与改性前相比,不仅初始指标气体产生的温度提前了30℃左右,而且指标气体释放时速率快、体积分数高,从而更容易被监测。此外,从实际工程应用角度进一步证明了物理改性方法的可行性,证实了温敏材料分解产生的指标气体不受矿井内其他材料氧化所产生气体的干扰,因此保障了输送带火灾早期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送带火灾 温敏材料改性 指标气体 精准监测 早期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动态与产业趋势分析
4
作者 杨旭楠 刘丛竹 +7 位作者 陈杏娟 宋仲戬 杜娟 李曼 吴清平 刘东风 俞汉青 许玫英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203,共12页
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响应,通过检测其生理生化特征、群落结构或功能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的技术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文献调研,... 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响应,通过检测其生理生化特征、群落结构或功能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的技术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梳理了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基础原理与研究进展;基于专利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路径和技术发展特点;结合行业调研,评估了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等产业发展条件,阐述了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已成为突破传统理化监测局限的重要途径:微生物指示法、微生物传感器和微生物生态评价等技术的创新推动环境监测进入新阶段,合成生物学技术、环境脱氧核糖核酸分析和智能化检测设备的发展使监测手段更加丰富,细分领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研究建议,强化技术创新与完善微生物组学标准体系建设、构建微生物环境监测产业创新生态、加强政策保障和生物安全管理,促进我国微生物环境监测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环境监测 指示微生物 微生物传感器 环境微生物组 环境脱氧核糖核酸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的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监测策略与实践
5
作者 张敏敏 毛淋淇 +1 位作者 高卫益 金瑞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82,共3页
为解决病案内涵质控指标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人工质控耗时耗力、人工智能技术难以准确评估的两难问题,案例医院借助信息技术制定了适宜的监测策略。针对病历书写时效性指标,可采取从电子病历系统直采数据的方式进行自动全量监测;9项非书写... 为解决病案内涵质控指标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人工质控耗时耗力、人工智能技术难以准确评估的两难问题,案例医院借助信息技术制定了适宜的监测策略。针对病历书写时效性指标,可采取从电子病历系统直采数据的方式进行自动全量监测;9项非书写时效性指标,可通过与常规病案督查扣分项智能联动的方法自动判定结果。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指标监测效率和数据采集质量,为病案质量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信息技术 数据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槐花色素的pH值智能指示复合膜性质及应用
6
作者 柯发辉 刘端武 +1 位作者 季伟 杨敏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3-282,共10页
本实验以紫槐花色素提取物为pH值指示剂,以果胶和海藻酸钠为基质,利用溶液浇铸法制备pH值智能指示复合膜,分析紫槐花色素添加量对复合膜表观形貌、水敏感性、不透明度、机械性能、显色可逆性、热分解特性的影响规律,评价复合膜涂覆对樱... 本实验以紫槐花色素提取物为pH值指示剂,以果胶和海藻酸钠为基质,利用溶液浇铸法制备pH值智能指示复合膜,分析紫槐花色素添加量对复合膜表观形貌、水敏感性、不透明度、机械性能、显色可逆性、热分解特性的影响规律,评价复合膜涂覆对樱桃的保鲜效果以及对羊肉新鲜度的指示效果。结果显示,随着紫槐花色素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膜结构变得致密。紫槐花色素的添加显著提升了复合膜的紫外线阻隔性,降低了水溶性和水接触角。添加紫槐花色素后,复合膜的溶胀性降低,由(604.86±83.61)%(未添加紫槐花色素)降至(272.85±27.84)%(紫槐花色素添加量为20%)。当紫槐花色素添加量为20%时,复合膜厚度为(87.33±8.62)μm,水蒸气透过率低至(0.57±0.09)×10^(-11)g·cm/(cm^(2)·s·Pa)。与未涂覆组相比,复合膜涂覆的樱桃在25℃条件下贮藏8 d后质量损失率减少35.42%。复合膜用于监测羊肉新鲜度时,初始颜色为紫红色,变为黄绿色时羊肉pH值升至6.70以上,出现变质,且复合膜总色差与羊肉pH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紫槐花色素提取物在pH值智能指示复合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槐花 pH值智能指示膜 果胶 海藻酸钠 新鲜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C-CNC/花青素温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果蔬储运温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薛美贵 崔嘉晖 +5 位作者 李佳炫 黄汝权 文周 葛纪者 邱赞业 李伟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6-54,共9页
目的对温变材料石蜡(PCM)的熔融焓变温度进行微调,用于制作常温储运食品包装温度监测指示标签,通过温变材料固、液状态的转化情况判断食品储运环境的温度变化,以间接了解食品(如新鲜果蔬)的品质,并预测货架期。方法以兼具导热温变性、... 目的对温变材料石蜡(PCM)的熔融焓变温度进行微调,用于制作常温储运食品包装温度监测指示标签,通过温变材料固、液状态的转化情况判断食品储运环境的温度变化,以间接了解食品(如新鲜果蔬)的品质,并预测货架期。方法以兼具导热温变性、耐摩擦性、高纤维亲和性的PCM、羧基化纤维素纳米晶须(C-CNC)和花青素为原料,在高于PCM熔融焓变温度的条件下,采用高速匀质法制备PCM/C-CNC/花青素Pickering乳液温变材料,待温度降低到温变材料的熔融焓变温度以下,Pickering乳液固化后,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C-CNC在温变材料中的形态进行分析,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温变材料的温度敏感性和熔融焓变温度进行分析,最后,将PCM/C-CNC/花青素温变材料置入纸基标签,制作温变指示标签。结果随着C-CNC固含量的增加,PCM/C-CNC/花青素温变材料的熔融焓变温度逐渐降低,温度敏感性增强,用该温变材料制作不可逆纸基微流控温度变化指示标签,相变温差为±0.5℃。结论可以通过调整C-CNC的固含量,对温变材料的熔融焓变温度进行微调,实现温变材料熔融焓变温度的梯级细化;将该温度变化指示标签用于常温储运食品的外包装,可以实现对储运环境温度在20~50℃内的温度监测,以及对储运全过程温度的精准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储运温度监测 石蜡(PCM) PCM/C-CNC/花青素温变材料 纸基微流控 指示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内涵认知、指标构建及动态管理
8
作者 牛帅 王晓莉 +2 位作者 王清华 李欣哲 胡业翠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90,共7页
梳理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的理论基础,理解城镇开发边界设定的多维属性,从监测和评估两个维度剖析其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进而提出“动态调整—权责明晰—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多维联动的动态管理... 梳理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的理论基础,理解城镇开发边界设定的多维属性,从监测和评估两个维度剖析其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进而提出“动态调整—权责明晰—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多维联动的动态管理链条。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可为后续各省的边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为未来开展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监督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进而推动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开发边界 实施监测评估 指标构建 边界动态管理 规划实施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点监测数据的混凝土坝智能预警分析方法
9
作者 钟雯 李炎隆 +4 位作者 张野 周涛 康心语 杨淘 黎康平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55,共6页
为提升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的预警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多点监测数据的智能预警分析方法,旨在克服传统单测点预警方法易受非结构性因素影响的问题。首先,采用K-means聚类法按相似变形模式对监测点进行分区;然后,利用ConvLSTM模型提取各聚类... 为提升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的预警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多点监测数据的智能预警分析方法,旨在克服传统单测点预警方法易受非结构性因素影响的问题。首先,采用K-means聚类法按相似变形模式对监测点进行分区;然后,利用ConvLSTM模型提取各聚类中测点变形序列的时空特征并进行预测,通过分析残差序列并根据3-Sigma原则确定预警阈值,生成单点预警结果;最后,融合各聚类的预警结果,确保仅当聚类内所有监测点在同一时间点同时异常时才触发预警。结果表明:多测点联合预警方法通过综合多点信息,减少了单测点预警方法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造成的误报和漏报问题,提高了预警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 多点变形监测 预警指标 K-means聚类法 ConvLSTM模型 3-Sigma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流域电站群大坝安全在线监控技术研究
10
作者 李啸啸 冯永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64,共4页
大坝安全在线监控技术是大坝运行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理念在行业内达成统一认识时间较短,且前期研究多偏向于理论,工程实际应用成果较零散,与实用化差距极大。为此,结合雅砻江流域电站群大坝安全管理实际,建... 大坝安全在线监控技术是大坝运行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理念在行业内达成统一认识时间较短,且前期研究多偏向于理论,工程实际应用成果较零散,与实用化差距极大。为此,结合雅砻江流域电站群大坝安全管理实际,建立了大坝运行安全在线监控体系,梳理了在线监控工作流程,研究了集监测成果有效性检查、多源信息异常智能识别、快速结构安全复核、分级预警与在线综合评判等“五位一体”的流域电站群大坝安全在线监控关键技术,为行业大坝在线监控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监控体系 监控指标 快速结构安全复核 分级预警 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公园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智慧监测——以广钢公园为例
11
作者 汪璐 邵志远 +7 位作者 潘晨瑜 孔令康 谭向 刘浩南 黄品翔 沈永浩 吴俊良 王雅斐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599-4613,共15页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既是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协调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载体。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在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和增强社会福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研究多聚焦于生态系统和城市...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既是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协调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载体。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在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和增强社会福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研究多聚焦于生态系统和城市群等宏观尺度,社区尺度上的文化服务研究仍相对不足。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旨在构建一套适用于社区尺度的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以实现对社区文化功能的精准量化评估。基于文献索引法、频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开展指标筛选工作,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从休闲娱乐、美学和归属感三个维度构建适用于社区尺度的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密切关注居民的真实体验和深层精神需求。选择广州市广钢公园为例,以传统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为主,引入AI智慧监测技术用于休闲娱乐活动数据的实时采集,通过高精度行为识别模型详细记录居民的活动频次和活动类型。本研究的AI智慧监测技术对静态行为(如静坐、站立)识别准确率较高,但在连续变化、特征不明显或细节较多的动态动作识别上仍存在一定局限。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的文化服务指标体系能够有效量化广钢公园的文化服务功能,其中美学和归属感功能得分较高,但休闲娱乐功能稍差,健身区各项功能显著优于其他区域;(2)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受访者特征会显著影响受访者对文化服务功能的评价,表现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以及年龄较高的群体对于文化服务的评价较低。同时,不同文化服务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不同文化服务功能会互相影响;(3)AI智慧监测技术在识别静坐、站立等特征明显的动作中表现出优异,但在动态细节捕捉方面仍需改进。研究不仅为社区文化服务的优化和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城市社区文化服务评估研究贡献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文化服务 指标体系 AI智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淀粉/聚乙烯醇/微晶纤维素/洛神花花青素-草酸指示膜的制备与应用
12
作者 程颖 张发茜 +3 位作者 段绪林 彭博 汤俊炀 陈赛艳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1,共10页
针对洛神花花青素因分子中含有羟基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草酸对洛神花花青素进行共着色,并加入马铃薯淀粉、聚乙烯醇和微晶纤维素制备了马铃薯淀粉/聚乙烯醇/微晶纤维素/洛神花花青素-草酸指示膜。研究指示膜的色度、pH响应性... 针对洛神花花青素因分子中含有羟基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草酸对洛神花花青素进行共着色,并加入马铃薯淀粉、聚乙烯醇和微晶纤维素制备了马铃薯淀粉/聚乙烯醇/微晶纤维素/洛神花花青素-草酸指示膜。研究指示膜的色度、pH响应性、微观结构、拉伸性能和光热稳定性等性能,并将指示膜应用于鲜切鱼肉新鲜度监测中。结果表明,共着色后的洛神花花青素薄膜的拉伸性能、光热稳定性有所提升,含有质量分数6%的洛神花花青素-草酸指示膜的拉伸强度为5.08 MPa,断裂伸长率为10.29%,含水率为12.84%,色度偏红,透明度较高且该指示膜的稳定性较好。将指示膜用于监测鱼肉的新鲜度,发现在4℃贮藏环境下,鱼肉的TVB-N由6.31 mg/100g增加到33.39 mg/100g,pH值上升到8.62,指示膜由粉红色变成灰粉色,色差可见。研究结果可为草酸共着色的洛神花花青素在鱼类新鲜度指示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着色 草酸 洛神花花青素 pH指示膜 新鲜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国家公园法中国家公园监测监管问题的建议
13
作者 李迪强 刘芳 周志华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研究综述了国际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选取和国家公园监测新技术进展,并分析其对我国国家公园监测工作的启示。在分析我国国家公园监测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家公园监测体系的构建思路。认为五个国家公园已开展的监测工作,仍存在... 研究综述了国际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选取和国家公园监测新技术进展,并分析其对我国国家公园监测工作的启示。在分析我国国家公园监测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家公园监测体系的构建思路。认为五个国家公园已开展的监测工作,仍存在缺少统筹管理、数据分析和应用不足等问题。并对《国家公园法》涉及的监测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监测目标和定位,确定各个国家公园具有特色的指标体系,建立全国大数据平台,建立统一基于监测数据的国家公园评估监管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 监测指标 监测体系 评估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生理指标智能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帆 周梦婷 +4 位作者 熊本海 杨振刚 刘民泽 冯文晓 唐湘方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4期1-17,共17页
[目的/意义]随着自动化、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在肉牛养殖上的逐步推广利用,肉牛智能化养殖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步。肉牛的生理指标如运动量、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反刍量等变化反映了肉牛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基... [目的/意义]随着自动化、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在肉牛养殖上的逐步推广利用,肉牛智能化养殖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步。肉牛的生理指标如运动量、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反刍量等变化反映了肉牛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基于多种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以及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及模型化分析等技术的利用,肉牛的生理指标可由智能感知装备尤其接触式设备自动获取并用于发情、产犊、健康和应激的监测。[进展]针对肉牛养殖过程生理指标的智能监测技术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了生理指标监测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肉牛生理指标监测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结论/展望]肉牛生理指标的智能监测与利用既提高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提高一线人员工作效率,促进肉牛养殖的智能化水平及健康养殖水平。结合当前中国肉牛实际饲养现状和肉牛生理指标智能监测传感器的研究现状,未来需降低接触类相关设备能耗、提高使用寿命;提高各监测数据的相互融合深度分析,提高监测准确率;加强非接触、高精度、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分析技术研发,减少人工佩戴设备的工作量和设备使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生理指标 人工智能 智能监测 传感器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无人机多光谱春玉米长势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经华 马世骄 房城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4-224,共11页
为实现春玉米长势的快速监测,实时掌握田间作物的生长状况,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地区种植的春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对春玉米进行长势监测。基于地面采集的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 为实现春玉米长势的快速监测,实时掌握田间作物的生长状况,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地区种植的春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对春玉米进行长势监测。基于地面采集的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和株高等数据,结合熵权法(EWM)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建立综合长势指标CGMI_(EWM)和CGMI_(FCE)。通过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构建光谱指数,并利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和方差膨胀因子确定模型最佳输入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随机森林回归(RF)及粒子群算法(PSO)优化RF模型建立春玉米长势反演模型,结合模型精度评价指标,最终确定春玉米空间影像长势分布图。结果表明,以CGMI_(EWM)和CGMI_(FCE)构建综合长势指标的相关性均高于单一长势指标的相关性;利用CGMI_(FCE)长势指标结合PSO-RF模型反演春玉米长势的效果最优,其决定系数(R^(2))为0.823,均方根误差(RMSE)为0.084%,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345;研究区春玉米长势集中在生长正常(ZZ)等级,说明全区春玉米长势较为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春玉米的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熵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综合长势指标 多光谱 无人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变色材料及其在食品智能包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清瑶 闵甜甜 +4 位作者 成传香 罗予婉 詹学佳 赵婷 岳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8-17,共10页
目的了解热致变色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旨在为热致变色食品包装的发展提供参考,推动热致变色材料在食品无损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根据热致变色材料变色的可逆性和变色机理对其进行分类,总结热致变色材料目前在食品智能包装中的应用现状,并提... 目的了解热致变色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旨在为热致变色食品包装的发展提供参考,推动热致变色材料在食品无损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根据热致变色材料变色的可逆性和变色机理对其进行分类,总结热致变色材料目前在食品智能包装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结论热致变色材料在食品智能包装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可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或者开发性能更好的新型热致变色材料,进一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变色 温度指示 智能包装 品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理论内涵认知与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5
17
作者 牛帅 胡业翠 +2 位作者 王清华 王晓莉 李国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1-77,共7页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是了解空间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监督规划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支撑。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理论内涵不明晰、缺乏一套科学可用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的问题,在系...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是了解空间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监督规划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支撑。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理论内涵不明晰、缺乏一套科学可用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的问题,在系统厘清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并基于市级的规划定位和目标任务,构建覆盖全域、全类型、全要素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以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理论、建立规划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提供指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实施监测 规划实施评估 指标体系 监督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监测与预警指标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守雷 梁为群 +3 位作者 陈晓斌 谢群勇 肖亚子 孙清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安全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提出城市地下空间监测的五项原则,将监测对象划分为三类:工程结构本体、周围岩土体以及周边环境。将监测指标归纳为变形类、力学... 为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安全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提出城市地下空间监测的五项原则,将监测对象划分为三类:工程结构本体、周围岩土体以及周边环境。将监测指标归纳为变形类、力学类、振动类和宏观状态类共四类,其中变形类指标执行双控要求,其他三种指标执行单控要求。监测趋势预测分析可采用公式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神经网络法和支持向量机法等。全国各地监测控制值基本一致,但预警分级标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北京市和广州市分级预警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监测存在七项不足:预警分级标准不完善,人工监测效率低,监测参数单一,监测信息缺少共享协同,测量精度较低,重监测轻预测以及缺乏数据融合和机器学习应用。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七项措施进行改进:建立合理预警分级标准,发展自动化与智能化监测,多参数综合监测,应用远程监测与云平台,开发高精度测量设备,监测和预测并重,以及数据融合与机器学习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安全监测 监测指标 趋势预测 预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气象干旱指标适用性及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平凡 杨晓静 +2 位作者 苏志诚 李云霄 贺双燕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33,共14页
【目的】吉林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明确该地区干旱时空特征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适宜的气象干旱指标是准确识别旱情发展的前提。【方法】研究基于吉林省55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标准化降... 【目的】吉林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明确该地区干旱时空特征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适宜的气象干旱指标是准确识别旱情发展的前提。【方法】研究基于吉林省55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降水距平百分率(PA)、标准化蒸散指数(SPEI)和相对湿润度指数(MI)3和12个月结果。构建指标适用性识别方法,实现4种气象干旱指数季节尺度监测结果与旱灾记录定量化精准识别分析,并基于最适宜指数分析研究全省年代际、年际和季节的干旱演变特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4种指数监测准确率由高到低分别为SPI(71.15%)、PA(66.67%)、SPEI(66.03%)和MI(55.77%)。(2)年代际尺度,1980 s前吉林省易旱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吉林市和延边州,干旱频率均高于40%;1980 s后,高值区域转移到吉林省西部白城和松原市,干旱频率均高于20%。(3)年尺度、春、秋和冬季均呈显著湿润化趋势,干旱强度倾向率分别为-1.761%/10 a、-0.124%/10 a、-0.068%/10 a和-0.054%/10 a。【结论】SPI指数是4种指标中最适用于吉林省的指数,全省易旱地区从东南地区转移到西北地区,且中西部地区是干旱高发区。研究结果可为全省旱情监测、农业生产及旱灾防御指挥决策等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干旱指标 指标适用性 干旱监测 吉林省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视域下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体系构建:指标要素及着力点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文杰 张珏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体系的构建是检验教育现代化程度、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完善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功能、健全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制度、丰富大国教育现代化治理理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体系的构建是检验教育现代化程度、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完善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功能、健全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制度、丰富大国教育现代化治理理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的实践问题、监测技术的创新等对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提出了内涵升级、体系创新、工具与方法技术革新等诸多新挑战。为了适应教育强国建设的新需求,促进教育现代化监测功能的完善,提高监测评估实效,未来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体系的构建需要重点关注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发展、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贡献度、国际影响力等指标,着力建立全国及区域性教育现代化动态监测评估系统、开发监测评估模型、重点支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中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建立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预警预报与成果应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现代化 教育治理现代化 监测评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