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与水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朋轩 王涛 +1 位作者 王德应 杜义博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5,共7页
研究生态环境质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与水沙变化的关系,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00—2022年MODIS数据产品、气温、降水、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为基础,结合多元指标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利用线性回归和... 研究生态环境质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与水沙变化的关系,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00—2022年MODIS数据产品、气温、降水、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为基础,结合多元指标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利用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RSE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以及与径流量、输沙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0—2022年黄河流域总体和上、中游地区RSEI呈上升趋势,下游地区呈下降趋势,其中中游地区增速最快,显著增加面积占比最大;②黄河流域RSEI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7.29%、27.97%,集中在中部黄土高原区域;③黄河流域上游和中游地区年径流、年输沙量与RSEI均呈显著正相关,流域总体和下游地区RSEI与年径流量呈正相关,与输沙量呈负相关。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与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的内在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气候变化 水沙关系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期小浪底水库排沙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婷 王振凡 +2 位作者 李珍 马怀宝 贾梦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49,共4页
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集中在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2000—2022年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分别为4.840亿t和21.546亿t,分别占水库运用以来排沙总量的18.3%、81.5%。研究表明,入库水量与回水长度是影响汛前调... 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集中在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2000—2022年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分别为4.840亿t和21.546亿t,分别占水库运用以来排沙总量的18.3%、81.5%。研究表明,入库水量与回水长度是影响汛前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库排沙效果的主要因素;入库水量越大,回水长度越短,排沙效果越好。通过多元回归得到了汛前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库排沙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影响因素为壅水指标和进出库流量比,通过研究量化了汛期洪水期排沙比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排沙 回水长度 壅水指标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高效输沙指标及输沙水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平 田勇 +1 位作者 张翠萍 王方圆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研究提出黄河下游高效输沙的定义和内涵,依据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和黄河不同时段河道水量的功能定位,将汛期的洪水水量定义为狭义输沙水量,汛期的平水期和非汛期水量的主要功能为满足生态、灌溉、发电等需求,不作为输沙水量。建立了单位... 研究提出黄河下游高效输沙的定义和内涵,依据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和黄河不同时段河道水量的功能定位,将汛期的洪水水量定义为狭义输沙水量,汛期的平水期和非汛期水量的主要功能为满足生态、灌溉、发电等需求,不作为输沙水量。建立了单位输沙水量与排沙比及流量含沙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高效输沙流量和含沙量指标的定量计算方法,在现状下游河道过流能力条件下,计算了满足高效输沙要求的流量与含沙量搭配指标。提出了维持下游河道全年一定冲淤水平的利津断面狭义输沙水量计算方法,当进入下游年沙量为3亿t时,维持下游河道全年冲淤平衡的利津断面洪水输沙水量为56.2亿~69.6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输沙指标 单位输沙水量 狭义输沙水量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库区调控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飞 王若水 +1 位作者 王远见 江恩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1,37,共4页
如何运用水库群联合调度发挥最大的排沙效益是水沙调控的关键技术难题。选择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时期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运用为对象,分析两库不同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小浪底水库进出库水沙过程,量化两库间不同对接时机... 如何运用水库群联合调度发挥最大的排沙效益是水沙调控的关键技术难题。选择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时期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运用为对象,分析两库不同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小浪底水库进出库水沙过程,量化两库间不同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水沙调控效应。三门峡水库自身蓄水量较小、调水能力有限,通过改变三门峡泄流出库时机,产生的小浪底库区冲刷效果差异较大。随着对接水位的降低,库区冲刷量逐渐增加。随着三门峡水库相对起泄时间的推迟,库区冲刷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接时机 对接水位 水沙调控 小浪底水库 三门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足迹视角下黄土丘陵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以山西省和顺县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闫美霞 郭青霞 +1 位作者 丁一 康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从水足迹视角出发,运用CROPWAT及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2010—2019年山西省和顺县乡镇域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和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运用基尼系数及空间失配指数深入研究2010年、2014年、2019年乡镇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并明确调控... 从水足迹视角出发,运用CROPWAT及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2010—2019年山西省和顺县乡镇域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和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运用基尼系数及空间失配指数深入研究2010年、2014年、2019年乡镇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并明确调控方向。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和顺县作物生产水足迹、蓝水足迹、绿水足迹和耕地面积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绿水足迹对各区域作物生产水足迹的构成贡献最大,占比均超过62.0%;和顺县西部地区作物生产水足迹和耕地的空间聚集性不断增强;和顺县作物生产水足迹、蓝水足迹、绿水足迹与耕地之间的空间失配均逐渐加剧,中部和东部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分别为中度失配和重度失配,是和顺县未来农业水土资源调控的重点地区;可以将县域10个乡镇分别划分为水源涵养调蓄、水土优化调控与引水节水灌溉3个调控区。总的来说,受社会经济、生产要素投入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和顺县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协调水平处于失衡状态,但在调控区划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工调控,仍可实现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协调水平的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水足迹 农业水土资源匹配 基尼系数 空间失配指数 黄土丘陵区 山西省和顺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及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申冠卿 姜乃迁 +2 位作者 李勇 尚红霞 李小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7-413,共7页
根据黄河下游1950年以来的水沙、河道冲淤及洪水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黄河下游主要控制站输沙水量与来沙量、洪水量级、水沙搭配、区间引水引沙及河道允许淤积度等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在探讨泥沙输移规律和机理的基础上,引入水沙搭配参数... 根据黄河下游1950年以来的水沙、河道冲淤及洪水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黄河下游主要控制站输沙水量与来沙量、洪水量级、水沙搭配、区间引水引沙及河道允许淤积度等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在探讨泥沙输移规律和机理的基础上,引入水沙搭配参数,建立了适用于黄河下游主要控制站汛期及洪水期计算输沙水量的数学表达式,量化了水沙条件及河道允许淤积度变化对河道输沙水量的影响程度。该研究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及黄河水资源的规划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期 输沙水量 水沙搭配参数 河道允许淤积度 黄河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的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马海良 王若梅 訾永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0-77,共8页
水资源低效利用成为目前各省经济发展中要素投入的"新常态"问题,由此产生层出不穷的跨界用水纠纷和水污染事件,因此必须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消耗的关系,改善地区间用水的公平性。选取水资源禀赋量、人口数量、GDP总量和... 水资源低效利用成为目前各省经济发展中要素投入的"新常态"问题,由此产生层出不穷的跨界用水纠纷和水污染事件,因此必须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消耗的关系,改善地区间用水的公平性。选取水资源禀赋量、人口数量、GDP总量和用水总量等指标,借助对比柱形图、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多种方法,对中国各省份水资源利用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根据水资源消耗的主要用途及水资源污染的严重态势,从经济和生态两个视角分别构建用水匹配指数,通过指数矩阵对各省水资源消耗的公平性进行评价,从而从总体上对全国各省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判断。研究表明,基于人口加权的全国生活用水基尼系数为0.311,且各省的基尼系数值差异较小,生活用水相对公平;但上海、江苏、宁夏等省份水资源禀赋与用水量严重不协调,西藏、四川、广东等省份资源禀赋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各省经济用水差异性较明显,且东部用水泰尔指数的地区间差异要明显高于地区内差异,东部地区用水泰尔指数的地区间差异贡献率占主要地位,达到62.92%,大约为西部地区的10倍;水资源经济与生态效益双强型省份仅只有5个,而23个省份都是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单强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弱型省份有3个,这也充分表明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经济产出或水污染排放物相对于其水消耗总量是不对称和不公平的。根据研究结果得出如下建议:针对不同类别的省份,国家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改变目前各省份用水的差异性,不断促进用水分配趋于公平。另外,各省份应积极响应国家宏观政策,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以优化地区间用水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用水差异 公平性 匹配指数 评价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衡系数的广东省水资源空间均衡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黄锋华 黄本胜 邱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93,共8页
根据2006~2018年广东省经济社会指标和水资源及其利用数据,通过构建水资源负载指数、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水资源效益指数测算模型,采用基尼系数和协调发展度的均衡系数法对水资源空间均衡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18年广东省水资源负载指数... 根据2006~2018年广东省经济社会指标和水资源及其利用数据,通过构建水资源负载指数、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水资源效益指数测算模型,采用基尼系数和协调发展度的均衡系数法对水资源空间均衡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18年广东省水资源负载指数为4.0,等级为Ⅲ级,属于开发利用程度中等,各市水资源负载差距悬殊,其基尼系数达到0.79;表现为经济总量大、人口密集、水资源条件相对不足的地区,开发利用程度高,潜力小。全省水资源负载指数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基尼系数处于0.7~0.8之间。2018年,全省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8.3,基尼系数为0.69,说明各市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空间分布较为悬殊;全省单方水产生GDP产值为240元,基尼系数为0.47,用水效益最大的地市是最小的22倍。2006~2018年全省水资源空间均衡系数均值为0.79,表明广东省水资源空间均衡等级为Ⅳ级,属于中度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水资源负载指数 水土资源匹配 用水效益 基尼系数 均衡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湖泊富营养化成因和特征 被引量:66
9
作者 彭俊杰 李传红 黄细花 《生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370-373,共4页
城市湖泊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旅游、如愿、洪涝调蓄排水、调节气候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根据湖泊所处地理位置和湖泊水质退化现象,阐述了城市湖泊水体从贫营养到富营养转变的主要原因;从水质的理化指标、底质污染物含量和水生态系... 城市湖泊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旅游、如愿、洪涝调蓄排水、调节气候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根据湖泊所处地理位置和湖泊水质退化现象,阐述了城市湖泊水体从贫营养到富营养转变的主要原因;从水质的理化指标、底质污染物含量和水生态系统等方面初步时论了城市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特征。同非城市湖泊相比:大部分城市湖泊的水体透明度下降,污染严重的湖泊还会出现水体发黑或出现水华;水质和底质的氮磷及其它污染物含量较高,水生态系统急剧退化,水生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藻类大量繁殖,高等水生植物不断消亡。根据综合营养度指数对我国主要城市湖泊进行分级评价的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湖泊均达到了富营养化或严重富营养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湖泊 富营养化 水质 底质 水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氯离子为例的北大港水库水质调控技术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晨 高学平 +1 位作者 朱慧芳 赵世新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2,共7页
针对南水北调配套水库——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EFDC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形成水库水质模拟技术,调控水库运行方式,提高水库蓄水利用率.以氯离子为模拟指标,通过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比较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针对南水北调配套水库——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EFDC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形成水库水质模拟技术,调控水库运行方式,提高水库蓄水利用率.以氯离子为模拟指标,通过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比较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将北大港水库分为主库区和辅库区两部分,利用该模拟技术调控水库运行方式,对水库3种典型蓄供水方案进行水质模拟研究,探讨底泥氯离子释放对水质的影响,指出主辅库联合调度为较优的调控方案.该套水库水质模拟技术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南水北调配套水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配套水库 水质安全 北大港水库 底泥氯离子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梯田蓄水拦沙指标的分析与确定 被引量:16
11
作者 康玲玲 鲍宏喆 +2 位作者 刘立斌 王云璋 王金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51-56,共6页
为客观、科学地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拦沙效益,从确定梯田蓄水拦沙指标的约定和基本原则出发,结合不同类型区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第1、2副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梯田在不同降水条件下、不同质量等级的蓄水拦沙指标。结... 为客观、科学地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拦沙效益,从确定梯田蓄水拦沙指标的约定和基本原则出发,结合不同类型区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第1、2副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梯田在不同降水条件下、不同质量等级的蓄水拦沙指标。结果表明:1)蓄水指标最大值出现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特别是较高质量(1、2级)梯田,在丰水年份,其蓄水效益最大,并且该类型区蓄水指标值随降水条件变化的幅度最大,丘1区的亚区2,是蓄水指标最小的地区;2)拦沙指标最大值,主要在丘1区的亚区1和丘2区,尤其是丰水年份及处于平水年的1、2级梯田,其值较其他类型区大多偏大20~70t/hm2;3)高塬沟壑区的拦沙指标值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拦沙 类型区 梯田 黄土高原 高塬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 水土保持措施 降水条件 拦沙效益 质量等级 最大值 丰水年 指标值 最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地表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晓 韩宝平 +1 位作者 冯启言 刘汉胡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8,共4页
文章对徐州市地表水体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流经徐州市的四条主要河流和云龙湖的55个底泥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试,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地表水体除云龙湖之外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重金... 文章对徐州市地表水体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流经徐州市的四条主要河流和云龙湖的55个底泥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试,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地表水体除云龙湖之外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荆马河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奎河、故黄河、京杭大运河。云龙湖的第五个采样点也受到了Hg的污染。污染元素的种类及污染程度与徐州市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体 底泥 重金属污染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调水调沙调控指标及运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万占伟 罗秋实 +1 位作者 闫朝晖 梁艳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共4页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调水调沙运用效果及出现的新情况,从充分发挥调水调沙水流输沙效率出发,研究提出了黄河调水调沙调控指标,即调控流量为2 500~4 000m3/s,洪水历时不小于6d,汛前调水调沙洪水峰型宜采用矩形峰,在调水调沙水...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调水调沙运用效果及出现的新情况,从充分发挥调水调沙水流输沙效率出发,研究提出了黄河调水调沙调控指标,即调控流量为2 500~4 000m3/s,洪水历时不小于6d,汛前调水调沙洪水峰型宜采用矩形峰,在调水调沙水量充足的条件下,调控流量在保障下游滩区安全的前提下取大值;根据当前小浪底水库所处的运用阶段和水沙调控运用的要求,提出小浪底水库调控目标应转向水库适度拦调泥沙,尽可能长期维持黄河下游4 000m3/s左右中水河槽,调水调沙运用应综合考虑小浪底库区淤积和下游河道主槽过流能力变化等因素,选用适宜的调水调沙运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模式 调控指标 调水调沙 小浪底水库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福建省海岸线的提取和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宗梅 罗玉忠 +1 位作者 满旺 孙凤琴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海岸线是陆地和水体交界的重要标识,海岸带是我国第一海洋经济区域,研究海岸线的变化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获取了福建省2002、2006、2010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目视解译和... 海岸线是陆地和水体交界的重要标识,海岸带是我国第一海洋经济区域,研究海岸线的变化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获取了福建省2002、2006、2010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目视解译和自动解译的方法分别提取出了各时期的福建省海岸线,进行叠加分析,对比统计3个时期福建省海岸线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程度,总结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在2002~2010的8a时间里,福建省的海岸线长度整体为增长趋势,共计增长了291.84 km,三沙湾区域和泉州附近变化较大,厦门岛内变化也较大.其中泥沙淤积、填海造地、港口建设和渔业设施建设这4个因素为主要增长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貌学 修复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 Soble算子法 泥沙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的内陆水体水质多光谱遥感监测 被引量:31
15
作者 朱利 姚延娟 +3 位作者 吴传庆 张永军 陈静 王颖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84,F0003,共5页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数据,针对我国内陆水体开展遥感监测研究。该研究建立分地区分季节经验模型反演叶绿素a浓度,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近红外单波段方法反演悬浮物浓度,以悬浮物浓度间接反演透明度,最终基于叶绿素a和悬浮物获得基于遥...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数据,针对我国内陆水体开展遥感监测研究。该研究建立分地区分季节经验模型反演叶绿素a浓度,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近红外单波段方法反演悬浮物浓度,以悬浮物浓度间接反演透明度,最终基于叶绿素a和悬浮物获得基于遥感监测的内陆水体营养状态指数。以2009年6月巢湖同步观测试验验证本文的水质参数反演算法,表明叶绿素a浓度反演精度不如悬浮物浓度,两者反演精度符合水环境监测业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一号卫星 内陆水体 遥感反演 叶绿素a 悬浮物浓度 透明度 营养状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尼系数的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空间匹配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洪思扬 宋志松 +1 位作者 程涛 王红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79,共5页
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及不平衡指数方法,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受水区为例,探究调水前后水资源与人口、GDP、土地利用及降水量之间的空间匹配程度,以期为跨流域调水配置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调水后的基尼系数和... 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及不平衡指数方法,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受水区为例,探究调水前后水资源与人口、GDP、土地利用及降水量之间的空间匹配程度,以期为跨流域调水配置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调水后的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均有所下降,说明调水工程对缓解水资源空间匹配的不平衡现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水资源与各要素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改善.研究对分析跨流域调水受水区的水资源空间匹配现状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受水区 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不平衡系数 水资源空间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重标度极差分析法(R/S)分析无定河流域水沙变化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鑫 蔡焕杰 尹晓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12-217,共6页
河流水沙变化是降水、蒸发及下垫面条件改变的客观反映,揭示流域水沙演变规律及成因,可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应用R/S分析法对时变指数Hurst的计算及其检验,分析无定河流域赵石窑站和白家川站径流与输沙量时间序列的长程相关... 河流水沙变化是降水、蒸发及下垫面条件改变的客观反映,揭示流域水沙演变规律及成因,可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应用R/S分析法对时变指数Hurst的计算及其检验,分析无定河流域赵石窑站和白家川站径流与输沙量时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站的径流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分别为0.56、0.61,均大于0.5,呈现长程正相关;而两站的输沙量时间序列的变化存在差异,赵石窑站的输沙量时间序列有2个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66和1979年,3个标度分布范围的Hurst指数分别为0.97、0.71和0.90,均明显大于0.5,具有分形特性,白家川站的输沙量时间序列有3个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66、1972和1979年,4个标度分布范围的Hurst指数分别为0.59、0.41、0.99和0.81,前2个标度范围的Hurst指数在0.5左右,服从布朗运动,后2个标度范围的Hurst指数均接近1.0,具有分形特性。因此,两站下一时段的径流与输沙量时间序列与过去时段变化趋势相同,具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人类活动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径流 泥沙 径流序列 输沙量序列 R/S分析法 HURST指数 分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土排水固结过程中水质分析与污染性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彤芝 丛建 +2 位作者 彭劼 吴月龙 姚雪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9,共8页
为了分析疏浚淤泥排水固结过程中水质的污染特点,首先分析了土样的粒径组成及变化规律,了解其颗粒在渣场内的分选落淤特点,然后测试了水中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的浓度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疏浚土以粉粒、黏粒为主,比表面积大,吸附能... 为了分析疏浚淤泥排水固结过程中水质的污染特点,首先分析了土样的粒径组成及变化规律,了解其颗粒在渣场内的分选落淤特点,然后测试了水中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的浓度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疏浚土以粉粒、黏粒为主,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堆泥场内设置溢流堤、纵向隔堤,形成一定水头差的环形流道,从而有利于颗粒的落淤分选和污染物的吸附悬浮。水体、悬浮物和污染物等在负压抽吸作用下汇集进入排水管网而迁移排出。水质pH值变化很小,符合地表水质量标准;真空预压法可阻隔、过滤、吸附悬浮物、污染物,降低SS值,有利于氮的溶解、富集,总氮(TN)浓度变化不大;管道阻隔吸附、尾水沉淀、水生植物过滤等处治工艺对磷的溶解、吸附效果好,总磷(TP)减少,总溶解磷(TDP)增大,排放的余水中总磷(TP)未超湖、库Ⅲ类水质标准值;水质污染综合指数由基本合格提升为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 污染物 污染指数 水质 疏浚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太峪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江华 王葵颖 +2 位作者 徐友宁 吴耀国 陈华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24-2232,共9页
以金矿开发影响的黄河二级支流太峪水系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沿河采集1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层采集垂向剖面10件水库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元素Hg、Pb、Cd、Cr、As、Cu和Zn的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指数法和Tomlinson污染负荷... 以金矿开发影响的黄河二级支流太峪水系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沿河采集1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层采集垂向剖面10件水库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元素Hg、Pb、Cd、Cr、As、Cu和Zn的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指数法和Tomlinson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矿业活动是太峪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因素;变异系数、富集系数和最高污染系数均反映Hg、Pb、Cd是太峪水系沉积物的特征污染重金属元素,Cr和As的质量分数接近地区背景值;太峪水系表层沉积物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极强污染,山区段污染较山外更严重;整个流域的Hg、Pb、Cd具有很强的潜在生态危害,Cr、As、Zn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太峪水系沉积物垂向各层沉积物都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极强污染,生态问题以Hg、Pb、Cd的潜在生态危害为主,其污染和生态危害程度都高于流向上的沉积物。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突出了不同元素的毒性和危害程度,而污染负荷指数法侧重于样本空间上的污染程度,二者互补使用有利于实际问题的全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污染负荷指数 金矿区 水系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NDVI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8
20
作者 安乐生 赵全升 +1 位作者 周葆华 刘贯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盖度的时空动态,在利用遥感资料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年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NDVI时空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2002、2006、2008、2013年10月的NDV...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盖度的时空动态,在利用遥感资料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年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NDVI时空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2002、2006、2008、2013年10月的NDVI均值分别为-0.04、0.06、0.10、0.16,NDVI>0的区域面积分别约1253、1733、1742、2175km^2(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43.67%、60.01%、66.82%、81.77%)。在时间动态上,区域NDVI总体呈逐渐增加的良性发展态势,黄河入海口地区尤为突出;在空间格局上,NDVI可分为高植被覆盖区(NDVI>0.4)、中等植被覆盖区(NDVI为0.1—0.4)和稀疏植被覆盖区(NDVI<0.1),且按离海远近在区域内分别呈现斜"Y"、斑块和条带状。地形高度、地下水和土壤水盐条件(尤其是潜水氯离子浓度,二者之间R=0.737)等环境因素影响NDVI整体空间分布格局,区域降水和气温等气候条件造成NDVI年际动态变化,而黄河下游生态调度对过水区域特别是河口地区NDVI良性变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黄河三角洲地区应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高植被盖度及其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 调水调沙 生态调度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