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兼顾仿真效率和精度的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 雷晓燕 +1 位作者 罗锟 陈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0,共11页
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精细化模型常常需要耗费更多的机时,如何解决分析精度与计算效率的矛盾,是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数值分析中的难点。首先,建立了精细化的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在用迹线法搜... 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精细化模型常常需要耗费更多的机时,如何解决分析精度与计算效率的矛盾,是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数值分析中的难点。首先,建立了精细化的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在用迹线法搜索轮轨空间接触点中引入轮轨准弹性修正的、更为精细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并将迹线法融入到交叉迭代中求解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方程,实现了同步进行轮轨接触点搜索与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方程求解,提高了模型分析精度和数值计算效率;然后,为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与相关文献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模型的四类简化形式对系统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集中支撑的弹性元件模拟钢轨扣件,无法真实反映两侧扣件对钢轨侧滚振动的协同约束作用,将导致计算结果失真,采用分离支撑的弹性元件模拟钢轨扣件更为合理;轨道结构底座板参振对系统响应的影响显著,在模型中应给予考虑;底座板超出轨道板的部分对系统响应的影响较小,所产生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轨道子系统模型A能兼顾仿真效率和计算精度,适合用作车辆-三层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系统振动精细化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 高速铁路 交叉迭代 准弹性修正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和传播规律分析
2
作者 肖明清 薛光桥 +3 位作者 何应道 徐晨 徐巍 王春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2,共9页
针对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传播问题,建立轨道-隧道-场地的2.5维有限元-基本解耦合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轨道与盾构隧道结构,结合弹性空间格林函数表征围岩介质。通过计算移动轮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合弹性波理论分析振动传... 针对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传播问题,建立轨道-隧道-场地的2.5维有限元-基本解耦合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轨道与盾构隧道结构,结合弹性空间格林函数表征围岩介质。通过计算移动轮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合弹性波理论分析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隧道上方场地的竖向振动由顶部纵波主导,两侧竖向振动由横波控制;当土层波阻抗从隧道围岩向地表递减时,隧道顶部扩散的柱面纵波经土层界面后趋近平面波特性,侧方横波经界面透射后竖向位移分量显著降低。单洞双线隧道振动分布呈现显著频率相关性:低频振动(0~20 Hz)在隧道正上方地表响应最大,高频振动(40~80 Hz)在偏离隧道中心线一定距离处达到峰值。隧道结构对20 Hz以上振动产生遮挡效应,导致下方围岩振动向上绕射衰减。地表竖向位移分布由频率相关的隧道辐射模式控制,分层土中的波阻抗变化使纵波成为地表振动主导成分。研究揭示了单洞双线盾构隧道振动传播的三维空间特性,明确了低频振动集中传播与高频振动侧向辐射的差异化规律,为城市高铁隧道减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环境振动 2.5维有限元-基本解 弹性波 单洞双线隧道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几何样条有限元法的二维弹性力学问题研究
3
作者 刘树勇 陈家兴 +1 位作者 苏攀 向家伟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68,共7页
针对传统几何有限元形函数不具有插值特性,分析单元难以直接施加本质边界条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析等几何样条有限元法。应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和均匀B样条分别进行插值,构造几何精确的有限单元并引入转换矩阵,在物理场中构造了具有插值... 针对传统几何有限元形函数不具有插值特性,分析单元难以直接施加本质边界条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析等几何样条有限元法。应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和均匀B样条分别进行插值,构造几何精确的有限单元并引入转换矩阵,在物理场中构造了具有插值特性的形函数。算例分析表明:相比于常规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无需网格细分,几何离散误差小,能将本质边界条件直接施加到分析单元上,从而在较少自由度下获得较高精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几何样条有限元法 均匀B样条 非均匀有理B样条 弹性力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迭代的钢桁系杆拱桥主拱无应力状态空间位置精准计算方法
4
作者 常柱刚 魏标 +1 位作者 王宁波 王冲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为准确获取钢桁系杆拱桥主拱无应力状态下线形及节点空间位置信息,提出基于有限迭代的无应力状态计算方法。该方法以桥梁设计线形为初始无应力线形,考虑成桥过程中体系转换和荷载变化,计算其在荷载作用下的空间线形,将该空间线形与设计... 为准确获取钢桁系杆拱桥主拱无应力状态下线形及节点空间位置信息,提出基于有限迭代的无应力状态计算方法。该方法以桥梁设计线形为初始无应力线形,考虑成桥过程中体系转换和荷载变化,计算其在荷载作用下的空间线形,将该空间线形与设计线形的差值反向叠加至初始无应力线形进行修正,开展多次迭代计算直至无应力线形经荷载作用后空间位置无限逼近桥梁设计线形。以长沙暮坪湘江特大桥为背景,建立钢桁拱有限元模型,考虑桥梁体系转换,进行有限迭代计算,得到钢桁拱的无应力线形,并与实际设计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柔性系杆力大小是影响桥梁结构特征及无应力线形计算的关键因素;假定系杆预张力为0时,无应力状态下主拱跨度等于系杆长度,迭代计算所得上弦杆预拱度、主墩水平位移等大于实际设计值;而考虑一定系杆预张力后迭代计算的结果则与设计值匹配,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提出的有限迭代计算方法可根据系杆拱桥成桥状态精准求解其无应力线形及各节点空间位置,为同类型桥梁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拱桥 系杆拱 无应力状态 有限迭代法 结构体系转换 节点空间位置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区有限元界面元混合算法的重力坝长期抗滑稳定分析
5
作者 傅露莹 林潮宁 +2 位作者 程家林 杜效鹄 李同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9,共8页
为了研究软岩地基上重力坝安全系数的演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面抗剪断强度参数反演方法,通过建立抗剪断强度参数的时变模型,应用分区有限元界面元混合算法,实现了对重力坝长期抗滑稳定性的动态评估。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 为了研究软岩地基上重力坝安全系数的演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面抗剪断强度参数反演方法,通过建立抗剪断强度参数的时变模型,应用分区有限元界面元混合算法,实现了对重力坝长期抗滑稳定性的动态评估。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考虑工程参数的真实变化,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能对工程的安全系数进行动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重力坝 抗滑稳定 安全系数迭代解法 分区有限元界面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约束系数研究
6
作者 杨志华 李海枫 胡永林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应力约束系数是水工混凝土结构温控设计与计算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其合理取值直接关系基础容许温差选取,进而影响到容许最高温度确定和浇筑温度拟定。关于应力约束系数取值,现有规范仅对坝工等大体积水工结构有所规定,而对软基上的水... 应力约束系数是水工混凝土结构温控设计与计算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其合理取值直接关系基础容许温差选取,进而影响到容许最高温度确定和浇筑温度拟定。关于应力约束系数取值,现有规范仅对坝工等大体积水工结构有所规定,而对软基上的水工混凝土结构没有提及;另外,《混凝土坝温度控制设计规范》仅给出H=L取值,对于H≠L或基岩弹性模量和混凝土弹性模量相差较大时,该规范没有明确规定;上述问题本质上是不同弹性模量比和不同宽高比下浇筑块约束系数R的取值问题。为此,本文基于有限元法开展不同弹性模量比和不同宽高比下均匀冷却时浇筑块温度应力及约束系数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约束系数R随弹性模量比E_c/E_R呈负相关变化而随宽高比L/H呈正相关变化,该变化趋势可采用改进后的复合指数函数式进行拟合;该拟合公式能够同时考虑弹性模量比值E_c/E_R和宽高比L/H的综合影响,可为不同弹性模量比和不同宽高比浇筑块的约束系数取值提供依据;进行水工混凝土结构温控设计时,混凝土坝的约束系数可按照规范规定进行取值,岩基上其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约束系数可由该拟合公式计算得到,软基上水工混凝土结构的约束系数建议取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混凝土 温度应力 约束系数 有限元 弹性模量比 宽高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的间断有限元地震波数值模拟及GPU加速
7
作者 韩德超 刘卫华 +2 位作者 张春丽 袁媛 白鹏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9-652,共14页
间断Galerkin有限元方法(DGFEM)是一种具有较高模拟精度的有限元方法,但其算法编程难度大,其针对各类复杂介质的波动方程的算法目前未见统一的计算格式。为此,基于三角形非结构化网格以及局部Lax-Friedrichs数值流,构建了针对复杂介质... 间断Galerkin有限元方法(DGFEM)是一种具有较高模拟精度的有限元方法,但其算法编程难度大,其针对各类复杂介质的波动方程的算法目前未见统一的计算格式。为此,基于三角形非结构化网格以及局部Lax-Friedrichs数值流,构建了针对复杂介质波动方程模拟的DGFEM编程计算矩阵,并进一步得出了适用于各类复杂介质模拟的单一波场分量的通用计算格式。该通用计算格式能够有效提升DGFEM算法编程的可拓展性。基于该格式给出了DGFEM的通用CUDA核函数的构建方法,并形成CPU+GPU的二维DGFEM并行计算程序框架。通用CUDA核函数可以将DGFEM算法进一步延伸到更加复杂的介质以及三维情况。理论模型和复杂山地模型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通用计算格式和CUDA核函数可以准确模拟声波、弹性波、粘弹性波、孔隙弹性波方程描述的纵波、横波以及慢纵波等波现象。相比单核CPU模拟,二维DGFEM弹性波GPU计算加速比平均在100倍左右。同时,弹性波、粘弹性波、孔隙弹性波模拟耗时约为声波模拟的1.7,2.3,3.0倍。此结果可以指导复杂介质耦合条件模拟时多进程的负载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Galerkin有限元方法 弹性波 粘弹性波 孔隙弹性波 数值模拟 GPU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筒排气管焊接有限元模拟及工序优化研究
8
作者 戴浩 韩海波 +4 位作者 刘湘波 高远洋 孙燕琼 池金虎 魏艳红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37-241,共5页
直升机薄壁排气管焊接结构正面临由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引起的装配难、服役寿命短的问题。通过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对GH3030单筒排气管TIG焊接过程进行模拟、验证,并对排气管的两道焊缝设计六种焊接工序进行优化研究,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及... 直升机薄壁排气管焊接结构正面临由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引起的装配难、服役寿命短的问题。通过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对GH3030单筒排气管TIG焊接过程进行模拟、验证,并对排气管的两道焊缝设计六种焊接工序进行优化研究,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及焊后变形。结果表明:单筒排气管采用先长后短的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相反的工艺方案,其焊接应力更小,焊后变形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弹-塑性有限元法 氩弧焊 GH3030镍基高温合金 残余应力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径混合梁部分斜拉桥参数敏感性分析
9
作者 陈华梁 袁帅华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5,共8页
为研究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混合梁部分斜拉桥各设计参数对其成桥状态的影响,保障无砟轨道铺设与运营期安全,以广西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主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分析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原理,分析主梁容重... 为研究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混合梁部分斜拉桥各设计参数对其成桥状态的影响,保障无砟轨道铺设与运营期安全,以广西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主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分析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原理,分析主梁容重、斜拉索初张力、混凝土弹性模量及温度等设计参数对成桥状态下主梁竖向变形、主梁应力、斜拉索索力及桥塔偏位的影响,并分析各成桥状态控制目标对各设计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主梁容重与斜拉索初张力对成桥状态主梁竖向变形及斜拉索索力影响较大,对主梁应力及桥塔纵向偏位有一定影响;混凝土弹性模量对成桥状态的累计影响较小;整体升降温对不设固定支座的桥塔纵向偏位影响较大;索梁温差对主梁竖向变形、主梁应力及斜拉索索力影响较大;主梁温度梯度对主梁应力、主梁竖向变形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 混合梁部分斜拉桥 主梁容重 斜拉索初张力 混凝土弹性模量 温度 敏感性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片尺寸对增量钻孔法标定系数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俞聪 张克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128,共6页
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过程中,标定系数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其误差直接影响着残余应力测量的结果。对于目前标定系数的求解,有限元模拟是一种主流的方式。首先,通过均匀应力场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计算标定系数,针对应变测量方式对标定系数的... 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过程中,标定系数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其误差直接影响着残余应力测量的结果。对于目前标定系数的求解,有限元模拟是一种主流的方式。首先,通过均匀应力场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计算标定系数,针对应变测量方式对标定系数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对应变片钻孔法中应变片的长宽及位置对标定系数的影响的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每个因素对标定系数的影响。在考虑的应变片长度时,最大误差存在于应变片长度GL=1.2 mm和GL=2.8 mm,a系数最大误差能达到66.48%,最小误差也有21.77%,b系数的误差较小,最大误差为56.29%,最小误差只有7.77%。在考虑的应变片宽度时,GW=1.0 mm和GW=2.0 mm,b系数最大的误差也能达到25.49%,a系数的最小误差为13.83%。通过应变片尺寸对增量钻孔法标定系数的影响研究,可以为增量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结果准确性提高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钻孔法 校准系数 应变片尺寸 有限元模拟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役条件下螺栓弹性应力建模及性能保持研究
11
作者 高学敏 殷小健 +4 位作者 米保卫 冯德荣 张钦莹 谢洪斌 傅国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9,共9页
为了揭示螺栓连接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应力松弛机理,对服役条件下螺栓连接的蠕变机理与性能保持行为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合简化解析方法和有限元分析,对螺栓和法兰在不同服役时间内的应力松弛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了一种简化的解析方法,... 为了揭示螺栓连接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应力松弛机理,对服役条件下螺栓连接的蠕变机理与性能保持行为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合简化解析方法和有限元分析,对螺栓和法兰在不同服役时间内的应力松弛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了一种简化的解析方法,以解决螺栓法兰连接中的蠕变应力松弛问题,特别关注法兰和螺栓材料的蠕变松弛。通过与三维数值有限元方法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不同服役时间对螺栓预紧力衰退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仿真模型1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45.2%,3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50.8%,6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63.3%。解析结果显示,解析模型1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53.4%,3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60.5%,6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73.4%。结果表明,服役时间越长,预紧力先快速下降,随后逐渐趋于稳定。总之,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揭示了螺栓连接在长期服役中的应力松弛机理,提供了可靠的预测方法和设计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应力松弛 弹性应力建模 解析方法 理论分析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箱梁顶推施工支点局部受力分析
12
作者 曹爱民 徐凤雷 +1 位作者 王作新 黄博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8,共8页
针对上部结构拖拉式顶推和步履式顶推施工过程中钢箱梁支点处底板局部变形和破坏的问题,以某采用拖拉式顶推施工的斜拉桥连续钢箱梁引桥为背景,从支反力分配角度出发,研究顶推施工支点标高误差影响;以某采用步履式顶推施工的跨海桥梁连... 针对上部结构拖拉式顶推和步履式顶推施工过程中钢箱梁支点处底板局部变形和破坏的问题,以某采用拖拉式顶推施工的斜拉桥连续钢箱梁引桥为背景,从支反力分配角度出发,研究顶推施工支点标高误差影响;以某采用步履式顶推施工的跨海桥梁连续钢箱梁引桥为背景,从钢箱梁局部受力角度出发,建立该桥有限元模型,分别按照规范方法和接触模拟方法计算步履式顶推施工腹板和底板应力并进行对比,分析支撑垫板厚度、底板厚度、纵向支撑长度、加劲肋设置等参数对钢箱梁局部受力的影响及改善措施。结果表明:拖拉式顶推施工方法中滑道标高误差和底板制造误差引起的支反力偏差首先会在横向支点之间分配,钢箱梁中支点标高误差1 cm引起的横向临近支点反力偏差最大达14%,是纵向临近支点反力偏差的7倍。步履式顶推施工钢箱梁采用接触模拟方法更接近其局部受力状态;支撑垫板厚度直接决定了钢箱梁底板应力水平,也是底板发生变形或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钢箱梁底板厚度为12~24 mm时,最佳支撑垫板厚度为100~130 mm,且两者刚度差异不宜过大;柔性支撑下钢箱梁腹板应力和纵向支撑长度成反比,柔性支撑更能适应腹板纵向变形、降低腹板应力水平;加劲肋能明显降低腹板应力水平、改善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箱梁桥 顶推施工 局部应力 接触模拟 支撑垫板 参数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pneumatic mechanical elastic wheel natu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被引量:19
13
作者 赵又群 臧利国 +2 位作者 陈月乔 李波 王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707-1715,共9页
Non-pneumatic tire appears to have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pneumatic tire in terms of flat proof and maintenance free.A mechanical elastic wheel(MEW) with a non-pneumatic elastic outer ring which functions as air ... Non-pneumatic tire appears to have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pneumatic tire in terms of flat proof and maintenance free.A mechanical elastic wheel(MEW) with a non-pneumatic elastic outer ring which functions as air of pneumatic tire was presented.The structure of MEW was non-inflatable integrated configuration and the effect of hinges was accounted for only in tension. To establish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MEW, various nonlinear factors, such as geometrical nonlinearity, material nonlinearity and contact nonlinearity, were considered. Load characteristic test was conducted by tyre dynamic test-bed to obtain force-deflection curve.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validated through load characteristic test. Natu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W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closely matched experimental wheel.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natural frequency is related to ground constraints, material properties, loads and torques. Influencing factors as above obviously affect the amplitude of mode of vibration, but have little effect on mode of vibration shape.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experiment research,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M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s finite element method mechanical elastic wheel(MEW) run-flat tire natural characteristic mod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thick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on stress condition of fatigue-resistant coating under rolling contact 被引量:5
14
作者 朴钟宇 徐滨士 +1 位作者 王海斗 濮春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899-905,共7页
The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surface substra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subsurface stresses of the (FEM). The models of coating single-layer sprayed-coatings on monolithic configurations ... The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surface substra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subsurface stresses of the (FEM). The models of coating single-layer sprayed-coatings on monolithic configuration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and elastic modulus ratios of coating to substrate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effects of thick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ratio on the stresses were address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ting/substrate interface shear stress obviousl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ating thickness, due to the location of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moving away from the coating/substrate interface. At the same time, the magnitude of von Mises stress also declines in the case of thicker coatings. However, the high elastic modulus ratio results in extremely high maximum shear stress and the severe discontinuity of the von Mises stress curves, which leads to the intensive stress concentration on the coating/substrate interface. So the coating configurations with the larger coating thickness and lower difference of elastic modulus between coating and substrate exhibit excellent resistant performance of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R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ayed-coating thickness elastic modulus maximum stress von Mises stress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process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飞 莫健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5期581-587,共7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ISF) through bo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pproaches, a three-dimensional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p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ISF) through bo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pproaches, a three-dimensional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and the simulat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experiment.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such as the strain history and distribution, the stress state and distribution, sheet thickness distribution, etc,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 and the influence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se results were also analyzed. The simulated results of the radial strain and th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sim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deformation is localized around the tool and constantly remains close to a plane strain state. With decreasing depth step, increasing tool diameter and wall inclination angle, the axial stress reduces, leading to less thinning and more homogeneous plastic strain and thickness distribution. During ISF, the plastic strain increases stepwis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tool. Each increase in plastic strain is accompanied by hydrostatic pressure, which explains why obtainable deformation using ISF exceeds the forming limits of conventional sheet fo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ISF) sheet metal form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主要断裂带应力应变积累速率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初步结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建玲 王辉 +2 位作者 刘晓霞 张晶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9-1852,共14页
川滇地区构造活动强烈,活动断裂众多,强震活动频繁.了解主要活动断裂的应力应变积累速率对于评估该区的长期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本文新建立川滇地区及其主要活动断裂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其中考虑了该区的岩石圈结构分层以... 川滇地区构造活动强烈,活动断裂众多,强震活动频繁.了解主要活动断裂的应力应变积累速率对于评估该区的长期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本文新建立川滇地区及其主要活动断裂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其中考虑了该区的岩石圈结构分层以及介质在水平和深度方向的不均匀性;采用1996—2018年的平均GPS水平速度场约束模型的侧边界,同时考虑川滇地块深部介质的拖曳力过程,模拟计算了构造加载作用下模型的动力学响应——区域变形特征和断裂的应力积累速率.模拟的位移场能很好拟合GPS观测的速度场,模拟的水平主应力方向在川滇块体和华南块体西缘与地震震源主应力方向相符,反映所建模型与模拟结果有较好的可信度.尝试将模拟的应力积累速率与基于GPS/GNSS观测的应变速率相结合,计算能反映区域地壳应变积累程度的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讨论了主要断裂带的背景应力、弹性应变能密度和库仑应力积累速率与M≥6.0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除了模型边界附近的应力奇异地带外,川滇其余地区1996年以来M≥6.0地震大多数发生在模拟应力积累速率高或次高的断裂带(段),以及弹性应变能密度积累速率中偏高的断裂带(段).在模拟的背景应力速率高而且库仑应力增长快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和鲜水河断裂带最南段,分别在本文写作和定稿阶段发生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M6.1地震和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6.8地震.认为研究区具有类似高或者次高的模拟应力和弹性应变能密度积累速率、但至今无强震发生和记录的断裂带(段),潜在的地震危险性需要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黏弹性模型 有限元模拟 断层应力积累速率 弹性应变能密度 强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供液弹性研抛工具的材料去除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明磊 金明生 +3 位作者 宋正江 曾晰 李燕 唐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9-1666,共8页
为提高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CCOS)成形技术的确定性加工能力,提出了一种中心供液弹性研抛工具(CEPT)。针对CEPT的结构特征及与工件接触的应力场模型,研究了贴附金刚石树脂砂纸前后CEPT的径向接触应力分布,发现贴附砂纸后的CEPT有更平稳... 为提高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CCOS)成形技术的确定性加工能力,提出了一种中心供液弹性研抛工具(CEPT)。针对CEPT的结构特征及与工件接触的应力场模型,研究了贴附金刚石树脂砂纸前后CEPT的径向接触应力分布,发现贴附砂纸后的CEPT有更平稳的径向接触应力分布和更大的接触应力幅值。构建了CEPT连续进给状态下的接触应力及速度分布函数,结合Preston方程建立了CEPT的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抛光试验及单因素对比试验,获得了CEPT的材料去除深度分布规律及关键工艺参数与材料去除深度之间的影响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材料去除模型与实际材料去除廓形之间的平均偏差小于10%,可较好地预测CEPT的实际材料去除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ton方程 弹性工具 中心供液 有限元法 材料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山马鹿塘特大桥高墩组合梁斜拉桥约束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付炳宁 宋松林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3,共7页
文山马鹿塘特大桥主桥为主跨480 m的双塔钢-混组合梁斜拉桥,桥面以下塔高分别为122.5 m和129.5 m。针对该桥纵向刚度偏弱的难题,采用有限元法分别对纵向无约束体系、纵向刚性约束体系、固结体系和纵向弹性约束体系下该桥的受力性能进行... 文山马鹿塘特大桥主桥为主跨480 m的双塔钢-混组合梁斜拉桥,桥面以下塔高分别为122.5 m和129.5 m。针对该桥纵向刚度偏弱的难题,采用有限元法分别对纵向无约束体系、纵向刚性约束体系、固结体系和纵向弹性约束体系下该桥的受力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纵向弹性约束体系在不同桥面以下塔高组合梁斜拉桥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纵向无约束体系相比,纵向弹性约束体系静、动力作用下梁端位移分别降低37.2%和36.1%,塔柱底纵向弯矩分别降低19.5%和19.8%,结构第1阶纵飘周期缩短2.76 s;相较其它3种约束体系,频遇组合作用下,纵向弹性约束体系下辅助墩处混凝土桥面板抗裂应力储备增大1.13 MPa。经综合比选,该桥塔梁连接采用纵向弹性刚度为12 MN/m的纵向弹性约束体系。该桥随着桥面以下塔高的增大,结构纵向刚度逐步下降,当桥面以下塔高与桥塔高之比大于0.35时,结构纵向刚度呈非线性下降趋势,设置纵向弹性约束后对结构纵向刚度的提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混组合梁 高墩 纵向弹性约束体系 弹性刚度 结构响应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复杂弹性空腔的边光滑有限元建模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嘉明 袁丽芸 +2 位作者 陆静 陈莎 文润旭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2,共8页
在弹性空腔结构上敷设被动约束层阻尼(passive constraint layer damping, PCLD)可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针对这类复杂结构建立了二维复合弹性空腔的边光滑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其中,PCLD结构采用两节点四自由度的PCLD梁单元,声场采用... 在弹性空腔结构上敷设被动约束层阻尼(passive constraint layer damping, PCLD)可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针对这类复杂结构建立了二维复合弹性空腔的边光滑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其中,PCLD结构采用两节点四自由度的PCLD梁单元,声场采用边光滑有限元模型。以二维全敷设复合矩形空腔模型为数值算例,以精细网格下的有限元法结果作为参考解,对比研究了在相同背景网格下,边光滑有限元法和有限元法的频响结果,发现前者更接近参考解,说明同样的计算成本下,边光滑有限元法具有更高的精确性,特别是在中频计算中。最后,分析了PCLD结构对某汽车驾驶舱的降噪效果,以及黏弹层和约束层厚度参数的影响规律,发现黏弹层厚度增大,可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腔噪声,而约束层厚度增大,并不能在整个频段得到很好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光滑有限元法 被动约束层阻尼 二维复合弹性空腔 降噪 声振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钢桁梁步履式顶推+滑块滑移施工受力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存良 李鹏飞 +2 位作者 王锴 张毅毅 王浩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2,共7页
西安地铁10号线渭河特大桥主桥为主跨300 m的曲线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采用公轨合建,双层桥面布置,上部结构采用超大型钢桁梁与曲线加劲弦组合结构。主桥施工时先架设钢桁梁,再施工刚性加劲弦。钢桁梁采用步履式顶推+滑块滑移施工,顶推... 西安地铁10号线渭河特大桥主桥为主跨300 m的曲线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采用公轨合建,双层桥面布置,上部结构采用超大型钢桁梁与曲线加劲弦组合结构。主桥施工时先架设钢桁梁,再施工刚性加劲弦。钢桁梁采用步履式顶推+滑块滑移施工,顶推采用南、北双向同步施工。为保证顶推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及临时支撑结构的受力安全,采用MIDAS Gen软件建立主桥有限元模型,采用生死单元法进行施工全过程分析,对钢桁梁承载力、支座反力、合龙阶段落梁变形调整值、合龙阶段温度效应影响、顶推过程中不同步的影响以及瞬时阵风作用下顶推体系承载力进行分析验算。结果表明:钢桁梁的承载力及瞬时阵风作用下顶推体系承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钢桁梁顶推时墩顶最大支座反力取值24000 kN;南侧W05墩与北侧L08临时墩落梁变形调整值分别取-60 mm和-40 mm,以消除合龙口端部下挠变形;以环境温度20℃为参考值,整体升温不超过10℃和上、下弦温度梯度为10℃以内时对合龙影响不大;顶推过程中横、纵向瞬时不同步位移建议分别控制在5 mm和20 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轨两用桥 钢桁梁 步履式顶推 滑块滑移 施工阶段 受力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