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5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鸽源血清4型禽腺病毒分离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
1
作者 吴旭锦 朱小甫 +2 位作者 尹宝英 郑红青 翁茂洋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28-134,共7页
为研究鸽源禽腺病毒病原的致病性及其灭活苗的保护效果,通过采集临床样品,采用LMH细胞接种传代分离病毒、PCR检测及序列分析鉴定病毒,测定分离毒株的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_(50)),制备油乳剂灭活苗,免疫SPF鸡后每7 d采血定量测定禽腺... 为研究鸽源禽腺病毒病原的致病性及其灭活苗的保护效果,通过采集临床样品,采用LMH细胞接种传代分离病毒、PCR检测及序列分析鉴定病毒,测定分离毒株的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_(50)),制备油乳剂灭活苗,免疫SPF鸡后每7 d采血定量测定禽腺病毒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病料接种LMH细胞4代后细胞病变出现规律性,序列测定表明,分离毒株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将获得的病毒命名为XAYB2022株。TCID_(50)测定结果为每毫升10^(-6.1)。发病死亡鸡病理检查肝脏、肾脏、心包以及肺脏均有典型变化。灭活苗免疫结果表明,抗体在第4周达到顶峰,质量浓度为14.266 ng/L,随后抗体质量浓度缓慢下降,16周时抗体质量浓度为5.471 ng/L,此时攻毒抗体仍能够完全保护。综上所述,成功分离到鸽源禽腺病毒流行毒株,该毒株制备的灭活苗显示出良好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源 禽腺病毒 灭活苗 血清4型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邬沛伶 李依璇 +4 位作者 王浩杰 李亚菲 刘绍蒙 刘青芸 王湘如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2-1058,共17页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肠道疾病,可造成猪群暴发腹泻和初生仔猪大量死亡。2010年,高致病性的PEDV变异毒株出现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肠道疾病,可造成猪群暴发腹泻和初生仔猪大量死亡。2010年,高致病性的PEDV变异毒株出现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已成为当前猪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疫苗免疫是防控PED的最主要措施。现有PED商品化疫苗以传统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为主。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和核酸疫苗等的研究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于PEDV变异频繁,不断给疫苗研发带来新的挑战,高效的疫苗研发平台及基因工程疫苗对未来PED防控至关重要。本文对PEDV的病原学特征和最新的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疫苗发展方向,以期为有效防控PED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灭活疫苗 弱毒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核酸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苯二酚修饰灭活PEDV的口服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云涵 邓锴 +2 位作者 涂志文 赵兴洪 万红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4,共8页
为评估壳聚糖-苯二酚(chitosan-catechol,Chic)修饰的灭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疫苗的口服免疫效果,通过控制Chic的量制备出由不同质量浓度Chic(0.2、0.4 mg/mL)包裹的灭活PEDV(0.5 mg/mL),命名为C1+... 为评估壳聚糖-苯二酚(chitosan-catechol,Chic)修饰的灭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疫苗的口服免疫效果,通过控制Chic的量制备出由不同质量浓度Chic(0.2、0.4 mg/mL)包裹的灭活PEDV(0.5 mg/mL),命名为C1+P和C2+P,建立小鼠模型进行免疫试验。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小鼠黏膜sIgA和血清IgG、IgG1、IgG2a抗体水平,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和CCK-8试验检测脾细胞的分型和增殖活化情况。结果显示,经2次口服免疫后,C2+P组诱导的免疫效果与昂贵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佐剂组效果相当;与未经Chic修饰的PEDV组相比,C1+P、C2+P组诱导的鼻黏膜、肺泡、小肠黏膜特异性sIgA的抗体效价分别提高了6.09、6.37倍,5.35、5.65倍和5.64、5.89倍,血清特异性IgG、IgG1、IgG2a分别提高了8.83、9.65倍,13.54、15.07倍和4.27、5.07倍;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提升了1.15、1.17倍和1.11、1.11倍;脾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也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口服免疫C1+P和C2+P成功诱导了小鼠体内黏膜免疫和系统性免疫应答效应,显示出Chic作为黏膜免疫佐剂的潜力,表明Chic修饰的灭活PEDV疫苗在有效诱导免疫应答方面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灭活疫苗 黏膜免疫 口服免疫 佐剂 壳聚糖-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在杀香鱼假单胞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姣姣 汪玮 +4 位作者 杨致旭 许文军 谢建军 施慧 何杰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3-441,共9页
为探究山莨菪碱在浸泡免疫大黄鱼中的应用效果,以添加山莨菪碱佐剂的杀香鱼假单胞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大黄鱼,结果显示,免疫后1~4周,无佐剂疫苗组(FKC组)和山莨菪碱疫苗组(FKCA组)血清抗体水平均显著升高,第2~3周FKCA组血清抗体显著高于... 为探究山莨菪碱在浸泡免疫大黄鱼中的应用效果,以添加山莨菪碱佐剂的杀香鱼假单胞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大黄鱼,结果显示,免疫后1~4周,无佐剂疫苗组(FKC组)和山莨菪碱疫苗组(FKCA组)血清抗体水平均显著升高,第2~3周FKCA组血清抗体显著高于FKC组。rt-PCR结果显示,从免疫后第4天开始,头肾、脾脏中免疫因子IgM、IL-1β、MHC-Iα、MHC-IIβ、CD4、CD8的表达量均出现升高,FKCA组头肾中IgM、IL-1β、MHC-Iα、CD8的表达峰值显著高于FKC组。酶活结果显示,体表黏液中AKP和ACP活力在免疫后第7天达到峰值,血清中AKP和ACP活力分别在第4天和第14天达到峰值,FKCA组AKP活力显著高于FKC组。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免疫后第4天,两个免疫组的皮肤均出现表皮层增厚、黏液细胞增多,同时FKCA组初级鳃丝增宽,生理变化趋势更显著。免疫28 d后攻毒,FKCA组相对保护率为61%,显著高于FKC组(14%)。生长指标对比显示,免疫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在免疫期内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山莨菪碱作为浸泡疫苗佐剂可显著提高杀香鱼假单胞菌灭活疫苗对大黄鱼的相对保护率,提升血清抗体水平、头肾免疫因子表达水平,提高AKP和ACP活力,增强皮肤和鳃丝对浸泡免疫的生理扩张,同时,山莨菪碱对大黄鱼的生长性能无副作用,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大黄鱼浸泡疫苗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灭活疫苗 浸泡免疫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分析
5
作者 吴鹏 袁阳 +5 位作者 冯轶 杨芸芸 王艳 杨颖 温贵兰 文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16,共7页
通过制备免疫效果优良的鸭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为水禽养殖中鸭瘟与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将多杀性巴氏杆菌(Pm)与鸭瘟病毒(DPV)根据筛选出的灭活条件灭活,添加弗氏佐剂乳化后制备为二联灭活疫苗,通过无菌试验和安全试... 通过制备免疫效果优良的鸭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为水禽养殖中鸭瘟与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将多杀性巴氏杆菌(Pm)与鸭瘟病毒(DPV)根据筛选出的灭活条件灭活,添加弗氏佐剂乳化后制备为二联灭活疫苗,通过无菌试验和安全试验检验其安全性,并以0.25 mL/只的剂量在0 d和14 d给小鼠分别接种二联灭活疫苗、市售鸭瘟疫苗、市售禽霍乱疫苗和生理盐水,于免疫后0、7、14、21、28 d采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Pm抗体、DPV抗体、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筛选出的最佳灭活条件为甲醛终浓度0.2%、37℃灭活24 h;无菌检验显示无细菌菌落生长;安全性试验的免疫小鼠全部健活,且各脏器无明显病变;ELISA结果显示,二联灭活疫苗可以有效诱导小鼠产生Pm和DPV抗体,且效果优于市售Pm单苗或DPV单苗,能有效增强Th1细胞产生IFN-γ和IL-2,并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较另外2种疫苗产生更低水平的IL-6。结果表明,制备的二联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且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水禽Pm与DPV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巴氏杆菌 二联灭活疫苗 安全性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dragit L100修饰的铝锰双金属有机框架作为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口服递送载体的初步评价
6
作者 胡米 沈瑶歆 +4 位作者 范宝超 孙敏 周金柱 郭容利 李彬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92-2300,共9页
本研究旨在对制备的Eudragit L100修饰的铝锰双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粒作为灭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口服递送载体进行评价。利用金属离子Al3+、Mn2+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有机配体之间的配位作用,将灭活PED... 本研究旨在对制备的Eudragit L100修饰的铝锰双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粒作为灭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口服递送载体进行评价。利用金属离子Al3+、Mn2+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有机配体之间的配位作用,将灭活PEDV原位封装Al/Mn-MOF中,得到Al/Mn-MOF@PEDV纳米粒。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阴离子聚合物Eudragit L100结合于Al/Mn-MOF@PEDV纳米粒表面,得到L100@Al/Mn-MOF@PEDV纳米粒。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其形态、纳米粒度电位仪测定表面电势、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组成成分、X射线衍射仪测定晶格结构。采用ELISA和抗原检测卡表征对灭活PEDV的负载效率。配制模拟胃液考察L100@Al/Mn-MOF@PEDV纳米粒的稳定性,并用ELISA测定灭活PEDV的释放率。使用激光共聚焦观察巨噬细胞对Al/Mn-MOF@PEDV纳米粒的摄取。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纳米粒的细胞毒性。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Al/Mn-MOF@PEDV纳米粒对巨噬细胞分泌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L100@Al/Mn-MOF@PEDV纳米粒成功制备,尺寸小于1μm。在PEDV/金属离子/有机配体投料比为0.42∶1∶1时,对灭活PEDV的负载率可达到99.6%。L100@Al/Mn-MOF@PEDV在模拟胃液中孵育2 h仍具有高稳定性,对灭活PEDV的释放率仅为12.73%左右。在小鼠RAW264.7细胞的摄取试验中,用激光共聚焦观察到细胞对Al/Mn-MOF@PEDV摄取情况优于未经负载的灭活PEDV。且Al/Mn-MOF@PEDV能够显著增强RAW264.7细胞中Th1型因子IFN-γ和Th2型因子IL-4的表达。本研究为PED灭活疫苗口服载体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并为后续应用于动物免疫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灭活疫苗 纳米载体 金属有机框架 口服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类禽H1N1亚型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价
7
作者 陈荣琳 邢燕茹 +13 位作者 王娟 李健楠 高硕磊 刘清艳 祝宇翔 周艳君 单同领 童武 郑浩 刘长龙 姜一峰 孔宁 童光志 于海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2,共8页
本研究以Madin-Darby犬肾(MDCK)细胞作为培养基质扩增猪流感病毒,并选择甲醛和β-丙内酯(BPL)两种化学灭活剂对病毒灭活。这两种灭活试剂最佳灭活条件为0.1%甲醛终浓度及37℃灭活24 h,以及0.02%BPL终浓度及4℃灭活18 h,灭活后抗原血凝... 本研究以Madin-Darby犬肾(MDCK)细胞作为培养基质扩增猪流感病毒,并选择甲醛和β-丙内酯(BPL)两种化学灭活剂对病毒灭活。这两种灭活试剂最佳灭活条件为0.1%甲醛终浓度及37℃灭活24 h,以及0.02%BPL终浓度及4℃灭活18 h,灭活后抗原血凝效价比原始病毒低1个滴度左右。在不同灭活剂基础上分别配伍油佐剂ISA 201 VG和水佐剂HA 208乳化,在BALB/c小鼠上对灭活疫苗进行免疫评估及攻毒保护评价,攻毒使用剂量为1×10~6 TCID50/只。甲醛灭活苗相比BPL灭活苗更能刺激小鼠产生高水平的HI抗体,佐剂选用油佐剂ISA 201 VG相比水佐剂HA 208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更高。攻毒后疫苗免疫组的存活率均达到100%,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肺脏样品中病毒含量明显减少。据以上试验结果,初步认为甲醛+ISA 201 VG佐剂灭活苗对BALB/c小鼠所产生的免疫效果最佳并能较好地抵抗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的攻击。以上研究结果为后续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的设计以及病毒灭活生产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类禽H1N1 甲醛 BPL 全病毒灭活疫苗 免疫效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致死性感染小鼠模型的组织病理改变及其在疫苗中的应用初探
8
作者 朱宝行 潘佳乐 +7 位作者 刘姝琳 叶演 宋振 李雨贤 杨赟 孙红武 邹全明 彭六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6-663,共8页
目的建立创伤弧菌最低致死剂量感染小鼠模型,评估创伤弧菌灭活全菌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创伤弧菌腹腔注射小鼠,确定感染的最低致死剂量;采用组织匀浆涂板检测脏器的细菌定植量,组织切片染色分析脏器的病理改变;将肝... 目的建立创伤弧菌最低致死剂量感染小鼠模型,评估创伤弧菌灭活全菌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创伤弧菌腹腔注射小鼠,确定感染的最低致死剂量;采用组织匀浆涂板检测脏器的细菌定植量,组织切片染色分析脏器的病理改变;将肝脏消化成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细胞的应答变化;制备创伤弧菌灭活全菌疫苗,采用不同途径免疫小鼠,观察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成功确定了创伤弧菌腹腔感染的最低致死剂量为1×10^(6)CFU,创伤弧菌感染后主要定植在小鼠的肝脏,并造成了肝脏的严重病理损伤;与未感染组小鼠相比,感染组小鼠肝脏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B细胞和T细胞的比例则相应的显著下降(P<0.05);小鼠经肌肉或腹腔单次注射灭活全菌疫苗7 d后即可有效抵抗创伤弧菌的致死性感染(P<0.01),但血清IgG抗体的水平并未明显升高。结论成功确定了创伤弧菌最低致死剂量感染小鼠模型及其组织病理学应答特征,灭活全菌疫苗可能通过IgG抗体非依赖的方式介导对该创伤弧菌感染小鼠的快速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小鼠模型 肝损伤 灭活全菌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山羊痘病毒AV41株)疫苗对奶牛的免疫效果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继萍 王琪 +1 位作者 张家玮 王涛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3期53-55,共3页
为掌握牛结节性皮肤病(山羊痘病毒AV41株)疫苗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免疫抗体产生情况,以期为生产实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该试验选取48头牛结节性皮肤病感染抗体阴性奶牛作为试验对象,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该疫... 为掌握牛结节性皮肤病(山羊痘病毒AV41株)疫苗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免疫抗体产生情况,以期为生产实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该试验选取48头牛结节性皮肤病感染抗体阴性奶牛作为试验对象,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该疫苗,在接种后72 h内观察并记录免疫牛的健康状况并进行28 d的跟踪观察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48头试验牛用ELISA试验检测在首次免疫14 d后免疫阳性合格率为70.83%,二免14 d后免疫抗体阳性率升至最高100%,直至二免60 d后抗体阳性率下降至93.75%。从该疫苗的实际市场价格、接种方式及免疫效果综合评估来看,适合用于生产实践中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活疫苗 免疫抗体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结核棒状杆菌灭活苗对山羊的免疫效果评价
10
作者 邹安龙 吕红 +5 位作者 吴婵玉 李鑫灿 宋艳 钱虹宇 王芝英 周作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伪结核棒状杆菌(Cp)是羊体表脓肿及干酪样淋巴结炎(CLA)的重要病原,接种疫苗是防控Cp感染致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以Cp万州株(WZ)作为疫苗株,甲醛为灭活剂,ISA 201 VG为佐剂制备灭活苗,对山羊进行免疫,首免后28 d进行二免,二免后30 d以W... 伪结核棒状杆菌(Cp)是羊体表脓肿及干酪样淋巴结炎(CLA)的重要病原,接种疫苗是防控Cp感染致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以Cp万州株(WZ)作为疫苗株,甲醛为灭活剂,ISA 201 VG为佐剂制备灭活苗,对山羊进行免疫,首免后28 d进行二免,二免后30 d以WZ株攻毒,连续观察65 d。通过检测免疫和攻毒山羊的增质量、体温、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淋巴结脓肿数量及载菌量等,综合评价Cp灭活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受免山羊血清IgG抗体在首免后第3、4周和二免后第2~4周均显著升高,且二免IgG抗体明显高于首免。攻毒发现,对照组山羊体温在攻毒后7 d内均高于免疫组,攻毒后1~8周内对照组山羊增质量均低于免疫组,且免疫组山羊脓肿数量及Cp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该灭活苗免疫可缓解因Cp感染引起的山羊体质量下降及体温升高,减少Cp攻毒引起的脓肿数量和淋巴结Cp载菌量。综合表明:所制备Cp灭活苗可提高山羊的免疫水平,对该病原感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结核棒状杆菌 灭活苗 山羊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杀鲑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的研制
11
作者 盛冬 任旭 +6 位作者 李菲 黄璐熹 刘喻晓 于庆华 周维佳 叶仕根 郭志新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7-464,共8页
为预防大菱鲆疖疮病,用体积分数0.05%、0.10%、0.20%、0.30%和0.40%的甲醛灭活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检测其安全性,制备灭活疫苗。随后将体质量(95.5±9.7)g的健康大菱鲆分为4组,每组30尾,分别腹腔注射此灭活疫苗(疫苗组)、等体积生... 为预防大菱鲆疖疮病,用体积分数0.05%、0.10%、0.20%、0.30%和0.40%的甲醛灭活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检测其安全性,制备灭活疫苗。随后将体质量(95.5±9.7)g的健康大菱鲆分为4组,每组30尾,分别腹腔注射此灭活疫苗(疫苗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壳寡糖和灭活疫苗+壳寡糖,免疫14 d后均注射109 cfu/mL的杀鲑气单胞菌进行攻毒,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检测大菱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肌肉和肝脏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TLR2、TLR7、MyD88)的表达,测定免疫后大菱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含量及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14 d后疫苗组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基因MyD88、TLR2、TLR7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壳寡糖组免疫球蛋白M含量和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时间先增后减,14 d时达到峰值;对照组、疫苗组、壳寡糖组、疫苗+壳寡糖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0%、100%、88.89%和88.89%。本试验制备的大菱鲆用杀鲑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对大菱鲆疖疮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疖疮病 杀鲑气单胞菌 灭活疫苗 疾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临床分离株特性分析及疫苗候选菌株筛选
12
作者 陈虹宇 朋璐 +7 位作者 张娇 韩未尧 汤细彪 宋文博 黄超 金卉 周锐 黎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8-468,共11页
【目的】分析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临床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获得疫苗候选菌株。【方法】从国内疑似分离株中鉴定获得53株APP菌株,鉴定各菌株血清型及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后,利用大蜡螟和小鼠模型筛选评估有价值的疫苗候选菌株。【结果】53... 【目的】分析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临床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获得疫苗候选菌株。【方法】从国内疑似分离株中鉴定获得53株APP菌株,鉴定各菌株血清型及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后,利用大蜡螟和小鼠模型筛选评估有价值的疫苗候选菌株。【结果】53株APP中血清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1、7、15、5型,各菌株在体外生长存活能力强,具有不同程度的溶血活性。MIC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敏感度较低,而对头孢类药物高度敏感。用大蜡螟和小鼠模型从每个血清型菌株中各筛选到一株高毒力候选菌株。其中,1型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能够以小于商品化疫苗中1型菌株1/5的剂量,保护100%同血清型攻毒小鼠存活。同时,商品化疫苗中缺乏的15型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对同血清型攻毒小鼠保护率为66.7%,高于商品化疫苗的保护率。【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高毒力的优势血清型1、5、7、15型菌株各一株,根据免疫剂量和免疫保护率分析,其中的1型菌株和15型菌株有开发为新疫苗候选菌株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临床分离株 血清型 灭活疫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鹅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
13
作者 展光建 吕凤霞 +3 位作者 陈先亮 元娜 刘东 董世山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9期104-110,共7页
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能够引起一种以鸭发育迟缓、大舌、短喙为主要特征的鸭短喙矮小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为有效防控该病,本研究开展了NGPV灭活疫苗的制备工作。将NGPV SDHZ0512株... 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能够引起一种以鸭发育迟缓、大舌、短喙为主要特征的鸭短喙矮小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为有效防控该病,本研究开展了NGPV灭活疫苗的制备工作。将NGPV SDHZ0512株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经灭活、乳化等流程,制备了3批灭活疫苗,并进行了安全性、免疫效力、攻毒保护及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使用3批疫苗免疫7日龄樱桃谷肉鸭(1.0 mL/羽,肌注),均未引起鸭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免疫21日龄樱桃谷肉鸭28 d后,3批疫苗均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乳胶凝集(latex agglutination,LA)抗体(效价为4.1 log2~4.4 log2);使用202403批疫苗免疫16周龄樱桃谷肉种鸭,一免后28 d,LA抗体效价达6.8 log2,二免后28 d达10.1 log2,50周龄时仍维持在4.5 log2。免疫种鸭后代攻毒试验显示:30周龄种鸭后代可获得有效增重保护和100%排毒保护;40周龄种鸭后代可获得有效增重保护,但排毒保护下降(2/10排毒);50周龄种鸭后代仅提供部分增重保护,且无排毒保护(10/10排毒)。对免疫和未免疫种鸭后代鸭苗同时在SBDS发病场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免疫母抗组成活率为98.2%~98.3%,平均体质量为3.07~3.08 kg,料肉比为1.81~1.83;非免组成活率为94.2%~95.4%,平均体质量为2.80~2.81 kg,料肉比为1.96~2.08,部分鸭出现典型发病症状。研究表明,本研究制备的3批灭活疫苗安全、有效,免疫后可刺激樱桃谷肉鸭产生良好且持久的抗体,并为商品代鸭群提供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鹅细小病毒 灭活疫苗 免疫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6型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免疫原性评价
14
作者 贾超莹 张华伟 +2 位作者 罗修鑫 刘青芸 王湘如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12-2324,共13页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是引起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最主要病原之一,严重影响牛群的健康养殖及食品安全。本研究采集了伴有发热、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的犊牛鼻拭子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是引起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最主要病原之一,严重影响牛群的健康养殖及食品安全。本研究采集了伴有发热、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的犊牛鼻拭子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16S rRNA测序分析和PCR分型,测试了分离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同时通过小鼠死亡率以及临床剖检结果对小鼠作为Mh替代动物感染模型的可能性进行评估,构建小鼠细菌感染模型,并评估了分离株的致病性与免疫原性。结果显示:分离株纯化后经鉴定为A6型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将其命名为KQ-Mh-1。该菌株对阿米卡星、美洛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阿莫西林和磺胺异恶唑等多种药物耐药,对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多黏菌素、新霉素和多西环素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分离株KQ-Mh-1对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7.29×10^(9)CFU·mL^(-1),感染死亡小鼠均表现为肺脏、脾脏严重出血。将KQ-Mh-1制备成不同抗原含量的灭活疫苗进行其免疫原性评估,其中高抗原含量(2.5×1010CFU·mL^(-1))的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后对于A6型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攻毒具有70%的保护率。本研究成功分离出一株可导致牛BRD的Mh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原性进行探究,为牛BRD疫苗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疫苗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呼吸道疾病 溶血性曼氏杆菌 小鼠模型 灭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疫苗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松滨 郑秀茜 赵良友 《饲料博览》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感染家禽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目前,对于该病的防控主要依赖于疫苗免疫。文章从新城疫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制...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感染家禽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目前,对于该病的防控主要依赖于疫苗免疫。文章从新城疫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制和改良新城疫疫苗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 活疫苗 灭活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对腺病毒流行毒株的保护性研究
16
作者 孙彦军 曹剑 +9 位作者 王华荣 郑学功 刘强德 高扬毅 周洋 张晓明 吴钰宸 丛海生 肖燕 贺笋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6期25-27,共3页
禽腺病毒病(FAdV)又称为安卡拉病毒,是由腺病毒I群4型引起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在肉鸡、蛋鸡、三黄鸡均有发病,不同日龄均可感染,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为验证不同厂家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病(I群4型)三联灭活疫... 禽腺病毒病(FAdV)又称为安卡拉病毒,是由腺病毒I群4型引起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在肉鸡、蛋鸡、三黄鸡均有发病,不同日龄均可感染,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为验证不同厂家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病(I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对禽腺病毒病(I群4型)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选用禽三联灭活疫苗免疫分别免疫21~28日龄健康易感SPF鸡,免疫后连续观察21 d,所有免疫组精神、食欲良好;免疫后21 d用禽腺病毒(I群4型)流行毒株SD70株进行攻毒,所有免疫组100%保护,对照组100%发病且90%死亡;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鸡三联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可以抵御腺病毒SD70流行毒株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鸡 灭活疫苗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H9亚型)火麻油佐剂灭活疫苗与矿物油佐剂灭活疫苗的比较试验
17
作者 陆有飞 黄庆南 +5 位作者 王成业 谢江 覃依依 蒋斌 杨妮 肖华春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6期9-15,共7页
试制了禽流感(H9亚型)火麻油佐剂灭活疫苗,按现行《中国兽药典》和农业部公告683号方法进行了性状、无菌、保存期试验,并比较了其与禽流感(H9亚型)矿物油佐剂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效力。结果显示:该试制疫苗性状和无菌检验符合要求,保存... 试制了禽流感(H9亚型)火麻油佐剂灭活疫苗,按现行《中国兽药典》和农业部公告683号方法进行了性状、无菌、保存期试验,并比较了其与禽流感(H9亚型)矿物油佐剂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效力。结果显示:该试制疫苗性状和无菌检验符合要求,保存期可达12个月,安全性良好且在局部疫苗可吸收方面优于矿物油佐剂灭活疫苗,与矿物油佐剂疫苗免疫SPF鸡后抗体消长规律相似,均为免疫后4周HI抗体效价达到高峰,免疫后14周HI抗体滴度仍能达到7log2,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火麻油 佐剂 灭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滑液囊支原体灭活疫苗免疫攻毒比对试验
18
作者 刘启生 王友 +2 位作者 田晓婷 王腾 车艳杰 《家禽科学》 2025年第1期31-36,I0006,共7页
为验证支原体灭活疫苗免疫效果,选取市场三种商品化灭活疫苗对28日龄SPF鸡分组进行免疫试验,免疫4周后检测抗体并进行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攻毒,观察攻毒后14d内临床症状,攻毒14d后采集咽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检测MS排毒... 为验证支原体灭活疫苗免疫效果,选取市场三种商品化灭活疫苗对28日龄SPF鸡分组进行免疫试验,免疫4周后检测抗体并进行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攻毒,观察攻毒后14d内临床症状,攻毒14d后采集咽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检测MS排毒率。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MS抗体差异较大,MG抗体C组均值和阳性率(4779,100%)略优于A、B组;MS抗体C组均值(1613)和阳性率(80%)较高,而A组和B组均为阴性。由此可见,支原体灭活苗可对MS产生有效保护,并明显减少MS攻毒后的排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囊支原体 鸡毒支原体 灭活疫苗 免疫 攻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Lowry法测定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总蛋白含量不确定度评定
19
作者 马志鹏 王赛措 +3 位作者 郭建荣 朱琳 张昊 翟国元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8期25-30,共6页
为评定改良Lowry法测定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总蛋白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和大小,对测定结果作完整表述。识别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主要因素和风险点。针对识别的因素和风险点修订实验室相关体系文件,采取措施消除或控... 为评定改良Lowry法测定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总蛋白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和大小,对测定结果作完整表述。识别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主要因素和风险点。针对识别的因素和风险点修订实验室相关体系文件,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这些因素和风险点,以达到降低测量不确定度,提升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口蹄疫灭活疫苗总蛋白含量测定》(农业部公告第2078号)对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总蛋白含量进行测定。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价与表示》(JJF 1509.1-2012)中相关规定,对改良Lowry法测定过程可能引入的各个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和量化。得出改良Lowry法测定口蹄疫灭活疫苗总蛋白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U=8.26μg/mL(k=2),发现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标准曲线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改良Lowry法 总蛋白含量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接种2剂新冠灭活疫苗12个月后T细胞免疫应答特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静 李亚群 +7 位作者 汪海燕 宋曜如 李静 王文鑫 万林钰 周春保 范兴 王福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评估成年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灭活疫苗12个月后不同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22年4-6月招募15名健康成年人,于接种2剂新冠灭活疫苗12个月后采集其静脉血标本,以基于多色流式细胞... 目的评估成年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灭活疫苗12个月后不同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22年4-6月招募15名健康成年人,于接种2剂新冠灭活疫苗12个月后采集其静脉血标本,以基于多色流式细胞术的活化诱导标记法(AIM)检测SARS-CoV-2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水平,并分析其记忆表型与亚群分化特点。结果成年人接种2剂灭活疫苗12个月后,90%以上个体可检测到Spike及Non-spike特异性CD4^(+)T细胞反应(S:14/15,P=0.0001;NS:15/15,P<0.0001);80%个体检测到Spike及Non-spike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S:12/15,P=0.0463;NS:12/15,P=0.0806)。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主要表现为中央记忆细胞(CM)、1型效应记忆细胞(EM1)记忆表型,以及1/17型辅助性T细胞(Th1/17)、2型辅助性T细胞(Th2)辅助表型。结论灭活疫苗接种后能诱导广泛且持久的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反应,可能是当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化比例较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灭活疫苗 T细胞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