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伸缩训练对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朱学强 刘凤虎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722,共11页
目的探讨快速伸缩训练对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及爆发力的影响,为优化篮球专项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名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快速伸缩训练)和对照组(接受传统抗阻力训练),每组9人。在训练前后,... 目的探讨快速伸缩训练对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及爆发力的影响,为优化篮球专项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名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快速伸缩训练)和对照组(接受传统抗阻力训练),每组9人。在训练前后,分别对2组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动力学指标(包括肌肉RMS(root mean square)值、贡献率、关节力矩和刚度)、运动学指标(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运动角度和角速度)以及训练学指标(跳跃性能和移动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快速伸缩训练后,下肢主要肌肉激活上,实验组股直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的RMS值较传统抗阻力训练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股二头肌长头RMS值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贡献率随之降低约3.72%。关节刚度层面,实验组下肢刚度显著提升(P<0.05),增量达6.4 BW/m;踝关节支撑期最大角度及最大角速度均显著提升(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爆发力表现突出,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及助跑单脚起跳摸高成绩均显著提升(P<0.05);移动性能方面,“T”字折返跑和“V”字运球折返上篮成绩分别提升1.09、2.68 s,均达显著差异(P<0.05);10码冲刺跑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证明了快速伸缩训练相较于传统抗阻力训练更能够提高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值得在篮球专项训练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伸缩训练 传统抗阻力训练 运动员 下肢生物力学 爆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激活增强效应对散打运动员直拳打击表现的影响
2
作者 孙超 曹梦婷 李雪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51,共7页
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是一种短时间高强度负荷刺激神经肌肉系统,从而短暂提升肌力和爆发力的生理现象。PAP已在短跑、游泳、足球等项目中被证明可优化运动表现,但其在散打运动员直拳打击能力提升中的应用... 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是一种短时间高强度负荷刺激神经肌肉系统,从而短暂提升肌力和爆发力的生理现象。PAP已在短跑、游泳、足球等项目中被证明可优化运动表现,但其在散打运动员直拳打击能力提升中的应用仍缺乏系统研究。研究探讨不同PAP诱导策略对散打运动员直拳打击力度(Fmax)和总打击力度(Fsum)的影响,并优化赛前热身方案。方法:招募15名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国家二级及以上),分别接受5种实验条件:(1)在不热身的情况下进行左右手直拳打击力度的测试;(2)在常规热身后进行左右手直拳打击力度的测试;(3)用90%1 RM深蹲诱导散打运动员下肢,休息8 min后进行左右手直拳打击力度的测试;(4)用90%1 RM卧推诱导散打运动员上肢,休息8 min后进行左右手直拳打击力度的测试;(5)用90%1 RM深蹲和卧推联合诱导散打运动员上下肢,休息8 min后进行左右手直拳打击力度的测试。使用高频力传感器测量Fmax和Fsum,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与Bonferroni事后检验分析数据。结果:所有PAP策略均显著提高Fmax和Fsum(P<0.05),其中90%1 RM深蹲和卧推联合诱导的提升效果最显著。与热身前相比,90%1RM深蹲和卧推使右手Fmax提高24.3%,显著高于左手(16.9%,P<0.01)。此外,90%1 RM深蹲和卧推的Fsum显著优于单一激活(深蹲或卧推),进一步验证了多关节联合激活策略在爆发力优化中的优势。结论:90%1 RM深蹲和卧推诱导散打运动员上下肢结合8 min恢复可有效增强散打运动员的直拳爆发力。且多关节联合激活优于单一激活策略。建议在比赛前15~20 min采用90%1 RM深蹲和卧推诱导上下肢,以优化神经肌肉兴奋性,提高比赛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PAP) 散打 爆发力 赛前热身 力量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平面Plyometric训练对运动员神经-肌肉功能及灵敏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春杰 郝鑫鑫 +1 位作者 周越 于亮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7,共12页
目的首先探索Plyometric训练最佳高度范围,进而探讨4周,每周2次稳定与不稳定平面训练对灵敏素质的长期效应。方法40名受试者,依据30 m×2蛇形跑成绩随机分为稳定平面Plyometric训练组(SP)、不稳定平面训练组(UP)与对照组(C)。采用摸... 目的首先探索Plyometric训练最佳高度范围,进而探讨4周,每周2次稳定与不稳定平面训练对灵敏素质的长期效应。方法40名受试者,依据30 m×2蛇形跑成绩随机分为稳定平面Plyometric训练组(SP)、不稳定平面训练组(UP)与对照组(C)。采用摸高器和Delsys Trigno表面肌电仪测试受试者从15 cm、30 cm、45 cm、60 cm高度落下后反射性跳起高度和肌电数据,得出最佳训练高度,应用于4周训练干预。分析训练前后纵跳、Illinois灵敏和30 m×2蛇形跑成绩,股直肌、腓肠肌内侧头、股二头肌长头、胫骨前肌厚度及素质测试时肌电变化。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1)跳箱高度低于45 cm时,反射性跳起高度与肌肉激活程度随下落高度增加而增加,当跳箱高度为60 cm时,反射性跳起高度较45 cm明显下降(P<0.05)。(2)训练干预后纵跳成绩SP组与UP组均较前测和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SP组比UP组高1.57 cm(P<0.05)。Illinois灵敏:SP组、UP组成绩较前测与C组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30 m×2蛇形跑:SP组、UP组成绩较前测和C组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结论(1)45 cm高度是有训练经历人群进行以“跳深”为代表的Plyometric训练最佳高度。(2)4周不同平面Plyometric训练可有效提高纵跳、Illinois灵敏与30 m×2蛇形跑成绩。(3)不同平面Plyometric训练通过缩短变速/变向时离心-向心时间,来提高灵敏素质。稳定平面更利于提高离心制动能力,不稳定平面更有利于发展向心蹬伸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敏素质 爆发力 Plyometric训练 离心收缩 肌肉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运备战体能训练指标体系建立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以中国女子三人篮球队为例
4
作者 李东波 王丽丽 +1 位作者 赵晓超 张冠宇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2,共10页
目的:结合中国女子三人篮球队备战2020年东京、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数字化体能训练与比赛经验,探讨中国三人篮球队体能训练及伤病预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以中国女子三人篮球队13名集训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化技术及专家访谈和文... 目的:结合中国女子三人篮球队备战2020年东京、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数字化体能训练与比赛经验,探讨中国三人篮球队体能训练及伤病预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以中国女子三人篮球队13名集训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化技术及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运动员备战奥运过程中的体能训练及测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1)构建的中国女子三人篮球体能训练测试指标体系为体能训练提供科学化训练依据;2)功能性动作筛查和Y平衡测试显示,球员身体功能性得到显著提高(P<0.01);3)力量测试显示,球员力量获得显著提高(P<0.01);4)球员上肢爆发力显著提高(P<0.01),但下肢爆发力不足;5)速度灵敏测试显示,内线中锋的505折返跑和30 m冲刺成绩显著提高(P<0.05);6)耐力测试显示,球员的最大有氧速度有所改善(P<0.01);7)球队热身赛的运动表现数据非常接近国际女子系列赛比赛水平,赛后血乳酸浓度和体成分也表现出较好水平。结论:结合数字化体能训练与实践,有效控制了球员奥运会备战期间兼项比赛的受伤风险,提升了球员体能及运动表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人篮球 体能训练 运动表现 力量 爆发力 纠正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与排球运动员下肢专项素质的关联探究
5
作者 刘明 陶重犇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0-962,共13页
目的探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及灵敏素质等专项素质的影响,为排球训练提供科学方法。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了30名排球运动员,按照随机数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包括3... 目的探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及灵敏素质等专项素质的影响,为排球训练提供科学方法。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了30名排球运动员,按照随机数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包括30~40 cm跳箱跳深、50~60 cm箱式跳等)和传统抗阻力训练(包括杠铃深蹲、卧推、硬拉等)。训练前后,借助原地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测试运动员跳跃能力,用30 m加速跑、“十”字变向跑评估移动能力;通过Nebraska测试、Illinois测试衡量迅速变向能力,以15 s立卧撑、钻跳过栏、15 s反复横跨步测试动作变换能力,通过“十”字象限跳、六边形跳、六角球抓取测试协调控制能力。对比分析两组运动员试验前后的下肢爆发力(跳跃能力、移动能力)和灵敏素质(迅速变向能力、动作变换能力、协调控制能力)的测试结果。结果训练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后,在下肢爆发力方面,实验组的跳跃性能和移动性能指标的提升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灵敏素质方面,迅速变向能力测试中,实验组在Nebraska测试、Illinois测试等表现突出(P<0.05);动作变换能力测试中,15 s立卧撑、钻跳过栏测试两组效果相近(P>0.05),15 s反复横跨步测试中试验组优势明显(P<0.01);协调控制能力测试中,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十”字象限跳、六边形跳和六角球抓取等测试成绩显著优于传统抗阻力训练(P<0.05)。结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及灵敏素质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且与传统抗阻力训练相比,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垂直跳跃、复杂变向和协调控制等排球专项素质上优势显著。该训练方式对于增强运动员的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运动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传统抗阻力训练 排球运动员 下肢爆发力 灵敏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片式引信微爆炸序列传爆/隔爆性能仿真
6
作者 阚文星 冯恒振 +3 位作者 娄文忠 田中旺 范晨阳 史永慧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19,共10页
微装药(叠氮化铜)尺寸、金属飞片厚度是影响引信微爆炸序列作用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微装药驱动金属飞片型微爆炸序列传爆/隔爆能量传递/抑制模型,形成微装药尺寸、金属飞片厚度等尺寸边界的微爆炸序列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 微装药(叠氮化铜)尺寸、金属飞片厚度是影响引信微爆炸序列作用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微装药驱动金属飞片型微爆炸序列传爆/隔爆能量传递/抑制模型,形成微装药尺寸、金属飞片厚度等尺寸边界的微爆炸序列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微装药直径大于0.8 mm,驱动金属飞片速度(2 200 m/s)增长趋缓;当微装药高度大于0.5 mm,金属飞片形成稳定运动速度,可以可靠起爆下一级装药;当微装药尺寸一定时,金属飞片速度随厚度增加而降低,飞片厚度由25μm增加到50μm,可以实现微爆炸序列可靠传爆。结合微机电系统引信安保机构隔爆滑块厚度仿真分析,验证得到0.2 mm的镍基滑块可以稳定实现飞片隔爆,最终形成飞片式引信微爆炸序列传爆/隔爆设计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微爆炸序列 飞片 传爆 隔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抗高过载能力的大传爆比传爆序列
7
作者 牟洪刚 黄朝翔 +1 位作者 韩雅峰 崔少康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针对超音速巡航导弹抗高过载、飞行速度快,安全性、可靠性的新要求,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具有抗高过载能力的大传爆比传爆序列,该序列由电子雷管、导爆管、传爆管、水平转子和垫片组成。其中,水平转子的转轴与弹轴不重合,使得导爆管与电子... 针对超音速巡航导弹抗高过载、飞行速度快,安全性、可靠性的新要求,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具有抗高过载能力的大传爆比传爆序列,该序列由电子雷管、导爆管、传爆管、水平转子和垫片组成。其中,水平转子的转轴与弹轴不重合,使得导爆管与电子雷管和传爆管错位,使之平时处于隔离状态。发射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解除保险,水平转子开始运动,转子旋转一定角度后使导爆管与电子雷管对正,解除隔离使之处于待发状态。该序列中的垫片包括平台和凸台两部分,它可以起到双重的缓冲作用,同时保护位于上部的水平转子和底部的传爆管,具有优异的抗高过载能力。该序列具有大传爆比的特点,传爆管药量的增加为战斗部节省了空间,提高了战斗部的装药量,增强了武器的毁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传爆序列 传爆比 抗高过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同步起爆对传爆序列起爆增强效应
8
作者 曲卓君 范晨阳 邹金龙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3,共7页
战斗部不敏感主装药的使用与不敏感炸药在传爆序列中的应用对不敏感弹药引信传爆序列的起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多点同步起爆增强机理,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点起爆对爆轰波汇聚及传爆序列输出威力的影响规律。研... 战斗部不敏感主装药的使用与不敏感炸药在传爆序列中的应用对不敏感弹药引信传爆序列的起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多点同步起爆增强机理,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点起爆对爆轰波汇聚及传爆序列输出威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起爆点数的增加,见证板的中心超压区峰值压力逐渐增大,当起爆点数量增加至4个后,压力增长趋势变缓,此时在中心超压区峰值压力可达单爆轰波压力峰值的2.46倍。试验结果表明,4点同步起爆比单点起爆的输出威力提高了约3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爆序列 起爆增强 爆轰波汇聚 多点起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延迟性增强效应改善运动表现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与应用策略
9
作者 郭成根 刘奕君 +1 位作者 陈奥娜 李福有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8-669,共12页
延迟性增强效应(DLP)作为一种通过比赛或训练前预激活诱导特定生理反应改善运动表现的新策略,国内鲜见有相关文献。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厘清DLP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应用策略,为我国相关体育运动理论研究... 延迟性增强效应(DLP)作为一种通过比赛或训练前预激活诱导特定生理反应改善运动表现的新策略,国内鲜见有相关文献。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厘清DLP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应用策略,为我国相关体育运动理论研究与训练实践提供新视角。经研究发现:1)诱导DLP改善运动表现的最佳时间段是比赛或训练前6~33 h;2)睾酮日节律变异、刚度调控、体温调节、高阶运动单位募集、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磷酸化和心理准备是DLP改善运动表现的主要机制;3)力量水平、激活方式、负荷强度、负荷量、恢复时间和肌纤维类型是影响DLP改善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4)设计专项化的激活方式、施加最佳的激活负荷和选择合适的激活时间是DLP实践应用的优化策略。深化DLP的理论认识对于优化运动训练方案、改善运动员竞技表现以及推动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引领作用。未来可着重从DLP与PAP(激活后增强效应)的关系、DLP“窗口期”的精准把控、DLP的效益转换等方面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后增强效应 PAP 力量和爆发力 体能训练 专项表现 预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影响爆发力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高晓发 窦志强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6-77,共2页
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 ,对影响爆发力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生理学分析 ,在此基础上认为爆发力训练应采取“重———轻”负荷训练方法。
关键词 爆发力 训练方法 生理学 运动训练 负荷训练 肌肉生理横断面 运动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即时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刘卉 凤翔云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7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下短时振动训练对普通人群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柔韧性的影响,了解作为准备活动的短时振动训练对人体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作用,并分析振动频率与训练效果的关系,以更好地将振动训练应用于实践;研究方法:振动训练对...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下短时振动训练对普通人群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柔韧性的影响,了解作为准备活动的短时振动训练对人体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作用,并分析振动频率与训练效果的关系,以更好地将振动训练应用于实践;研究方法:振动训练对象为31名(14男、17女)普通大学生,分别接受30Hz、35Hz、40Hz、45Hz的全身振动训练,振幅2mm,每种频率每次共训练5min。并于训练前、后接受心率、柔韧和下肢纵跳能力测试;结果与结论:振动训练后心率有显著提高,但心率提高幅度与振动频率无关。振动训练并没有使所有受试者下肢柔韧性和下蹲跳成绩得到提高。振动训练没有使女性受试者下蹲跳时下肢最大功率提高,但低频振动训练可以即时提高男性受试者下肢最大蹬伸功率,30Hz是提高男受试者下肢蹬伸功率的最佳训练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训练 下肢 即时影响 柔韧 爆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引信传爆序列发展特点分析及设计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凯民 严楠 +2 位作者 蔡瑞娇 卢斌 焦清介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8,共5页
叙述了典型引信传爆序列的发展变化 ,总结了传爆序列变化的内因和外因 ,提出了传爆序列的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传爆序列 雷管 引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MS工艺的起爆序列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解瑞珍 陈建华 +3 位作者 刘卫 刘兰 任小明 薛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51-1457,共7页
针对引信微小型化、轻量化设计的需求,本文采用微雷管驱动飞片冲击起爆传爆药的能量放大方式设计的起爆序列主要由起爆控制电路、微雷管、飞片、安全保险机构、传爆药等,采用表面微加工工艺、深硅刻蚀等工艺完成了微雷管的制作,采用UV-L... 针对引信微小型化、轻量化设计的需求,本文采用微雷管驱动飞片冲击起爆传爆药的能量放大方式设计的起爆序列主要由起爆控制电路、微雷管、飞片、安全保险机构、传爆药等,采用表面微加工工艺、深硅刻蚀等工艺完成了微雷管的制作,采用UV-LIGA工艺完成了安全保险机构的制作。采用光子多普勒测速仪(PDV)对微雷管装药参数、传爆空腔参数、飞片参数与飞片速度关系规律的研究,获得了传爆序列的优化设计参数,即微雷管装药直径1.0 mm,装药密度2.1 g/cm^(3),传爆空腔尺寸Φ1.0 mm×H1.0 mm,飞片厚度为3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火工品 微雷管 安全保险机构 起爆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爆序列飞片起爆理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凯民 于宪峰 +1 位作者 蔡瑞娇 严楠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0,64,共5页
在考虑受主炸药盖片对撞击入射冲击波衰减作用的基础上,得到了改进的飞片起爆计算模型,经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这一改进模型更符合实际系统。
关键词 传爆序列 飞片起爆 冲击波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手段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吕东江 李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6-69,共4页
采用调查法、模糊数学法、实验法等方法对21名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手段进行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6周的业余训练,与常用普通训练手段相比,优化组合后的训练手段对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爆发力水平更加有效。爆发力训练手... 采用调查法、模糊数学法、实验法等方法对21名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手段进行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6周的业余训练,与常用普通训练手段相比,优化组合后的训练手段对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爆发力水平更加有效。爆发力训练手段的优化组合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便于在青少年短跑训练中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跑 爆发力 训练手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希尔方程与爆发力练习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青山 刘文娟 +1 位作者 李晓平 张迪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0,共3页
在很多运动项目中,爆发力对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其训练方法的研究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现有爆发力训练理论进行分析,提出运用希尔方程理论进行爆发力练习的最佳构想,以期为运动员最大限度地挖掘爆发力潜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力量训练 希尔方程 爆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直列式传爆序列的装药传爆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金丽 杨振英 +3 位作者 张玉若 高艳 王放 刘文灏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为了研究直列式传爆序列的传爆性能,设计了一种以冲击片雷管起爆Ⅱ型六硝基茋(HNS-Ⅱ)传爆药盒和聚黑苯-1(JHB-1)扩爆药柱的直列式传爆序列试验装置。对试验用冲击片雷管的输出能力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直列式传爆序列在低温、常温下的... 为了研究直列式传爆序列的传爆性能,设计了一种以冲击片雷管起爆Ⅱ型六硝基茋(HNS-Ⅱ)传爆药盒和聚黑苯-1(JHB-1)扩爆药柱的直列式传爆序列试验装置。对试验用冲击片雷管的输出能力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直列式传爆序列在低温、常温下的传爆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此试验装置条件下,冲击片雷管在≤8 mm的传爆间隙条件下,能可靠起爆裸装钝感JHB-1扩爆药柱;在-40℃低温、常温状态以及拉大传爆间隙的状态下,冲击片雷管能可靠起爆HNS-Ⅱ传爆药盒;直列式传爆序列冲击片雷管—HNS-Ⅱ传爆药盒—JHB-1扩爆药柱能够可靠传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直列式传爆序列 冲击片雷管 HNSⅡ-传爆药盒 JHB-1扩爆药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滩足球训练对足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勇 顾伟杰 +5 位作者 马健 武冰冰 栾彬 侯立 吴洋 袁航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70,共3页
为了探讨沙滩训练方式对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足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素质为对象,选取了40 m冲刺跑、原地纵跳摸高两项具有代表性的下肢爆发力指标,以山东体育学院部分足球专项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17周(5次/周)的分... 为了探讨沙滩训练方式对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足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素质为对象,选取了40 m冲刺跑、原地纵跳摸高两项具有代表性的下肢爆发力指标,以山东体育学院部分足球专项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17周(5次/周)的分组教学实验,并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对实验前后40 m冲刺跑和原地纵跳摸高成绩的比较和统计学检验证明,与传统足球练习相比,沙滩足球练习提高下肢爆发力的效果更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沙滩足球的场地特点和比赛特点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滩足球训练 足球运动员 下肢爆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片冲击起爆原理的微起爆序列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卫 褚恩义 +4 位作者 刘兰 任小明 解瑞珍 任炜 李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634,共29页
弹药信息化、智能化、小型化发展,对火工品提出了换能信息化、结构微型化、序列集成化的要求,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火工品技术孕育而生。近年来,随着微小型无人平台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新型微毁伤形式,对微... 弹药信息化、智能化、小型化发展,对火工品提出了换能信息化、结构微型化、序列集成化的要求,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火工品技术孕育而生。近年来,随着微小型无人平台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新型微毁伤形式,对微起爆序列这一系统级MEMS火工品的应用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本文侧重于微起爆序列的应用及要求,在微换能元设计及能量控制、微起爆能量控制及器件化、微传爆能量传递与隔爆控制、微起爆序列设计与集成及序列可靠性评估5个方面,对基于飞片冲击起爆原理的微起爆序列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起爆序列进一步发展的建议:深化微起爆传爆机理的基础研究;推进数字化工程,提升正向设计能力;加强大批量生产能力;加强微起爆序列样机的应用验证,提升技术成熟度。通过对微起爆序列技术现状的分析和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同行继续深入系统地开展微起爆序列技术研究、推动其应用进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火工品 微起爆序列 能量控制 微起爆器 传爆药 飞片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方成华 邹晓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5-127,共3页
主要采用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和阻力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经过8周的训练,研究速滑运动员下肢力量经过不同频率振动训练的改善效应。随机把24名青年女子速滑运动员分为2组,每组12人,分别为高频组(45Hz)、低频组(30Hz),经过8周振幅为4mm的振... 主要采用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和阻力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经过8周的训练,研究速滑运动员下肢力量经过不同频率振动训练的改善效应。随机把24名青年女子速滑运动员分为2组,每组12人,分别为高频组(45Hz)、低频组(30Hz),经过8周振幅为4mm的振动力量训练。结果表明运动员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肌群的峰值力矩显著提高,下蹲跳的成绩明显提高。从下肢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和CMJ成绩的比较看,高频组的成绩明显高于低频组,说明振动刺激(45Hz)对速滑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训练效果显著性相对于低频振动刺激(30Hz)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训练 速滑 下肢 爆发力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