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0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CR and ASR technology for profile and flatness control in hot strip mills 被引量:8
1
作者 曹建国 魏钢城 +2 位作者 张杰 陈先霖 周一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2期264-270,共7页
The roll contour pattern and variety of work and backup rolls in service and its effect on profile and flatness control performance in 1 700 mm hot strip mill at Wuhan Iron and Steel(Group) Corporation were tested and... The roll contour pattern and variety of work and backup rolls in service and its effect on profile and flatness control performance in 1 700 mm hot strip mill at Wuhan Iron and Steel(Group) Corporation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by the developed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different typical roll contours configurations.A rather smooth local work roll contour near strip edges and an increase in rolled length can be obtained by application of long stroke work roll shifting system with conventional work roll contours that is incapable of the crown control.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backup and work roll contours configuration,the crown control range by the roll bending force enhances by 12.79% and the roll gap stiffness increases by 25.26% with the developed asymmetry self-compensating work rolls(ASR) and varying contact backup rolls(VCR).A better strip profile and flatness quality,an increase in coil numbers within the rolling campaign and a significant alleviated effect of severe work roll wear contours on performance of edge drop control are achiev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ASR with crown control and wear control ability in downstream stand F5 and VCR in all stands of 1 700 mm hot strip m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rolling mill STRIP profile and flatness control W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verview of profile control and water shut-off agents for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2
作者 ZHAO Xiu-tai FU Min-jie +2 位作者 WANG Zeng-bao DONG Lin-yan TANG Jin-yu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I0001-I0008,共8页
Heavy oil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uture resources exploitation.Factors such as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adverse oil/steam mobility ratio have led to severe steam channeling and fingering,thereby reduced con... Heavy oil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uture resources exploitation.Factors such as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adverse oil/steam mobility ratio have led to severe steam channeling and fingering,thereby reduced conformance efficiency and affected de-velopment response.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profile control and water shut-off agents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thermal recovery wells.The requirements on the performances of profile control and water shut-off agents are discus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heavy oil reservoirs and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steam injection in China.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status,5 agents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polymer gel,solid particles plugging agent,foam,water-in-oil emulsion and salt precipitation.Problems in each agent are mentioned,and optimization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At last,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uture profile control and water shut-off agents is put forward,i.e.synthesizing agents of low cost and high-temperature resistance,intensifying mechanism research,developing composite system,and researching on new technologies that are less harmful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profile control and water shut-off agents research progress development trend over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情感温暖、自我控制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多基因的调节作用及父母差异 被引量:2
3
作者 聂衍刚 陈沛 +2 位作者 王林欣 喻承甫 利振华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9-613,共15页
本研究构建“环境×多基因−内表型−行为”理论框架,对880名中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了自我控制在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地,采用多基因累加分数的研究范式,探讨多巴胺系统、血清素系统和催... 本研究构建“环境×多基因−内表型−行为”理论框架,对880名中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了自我控制在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地,采用多基因累加分数的研究范式,探讨多巴胺系统、血清素系统和催产素系统基因(COMT基因rs6269、HTR2A基因rs6313、OXTR基因rs53576、OXTR基因rs2254295和OXTR基因rs2254298)如何调节该中介机制,并检验其中的父母差异。结果显示:(1)控制亲社会行为基线水平后,父母情感温暖不仅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2)多基因累加分数与父母情感温暖的交互作用不能直接预测亲社会行为,而是通过自我控制影响亲社会行为,且该机制不存在父母差异。在多基因累加分数较高的青少年群体中,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进而影响亲社会行为;而在多基因累加分数较低的青少年群体中,该中介作用路径不显著。研究结果阐明父母情感温暖对青少年自我控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如何因多基因累加分数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有助于深化对亲社会行为发生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父母情感温暖 自我控制 多基因累加分数 父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渗透油藏纳米级树脂颗粒分散体的调驱性能
4
作者 钱志鸿 余晓玲 +3 位作者 王磊 朱杰 戴志鹏 张贵才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4,322,共7页
现有调驱体系在中低渗透油藏中存在堵得住走不远或走得远堵不住的技术难题。文章通过高温高压熔融法,利用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稳定剂,制备了适用于中低渗油藏深部调驱的纳米级树脂颗粒分散体(OSR);以驱替压力为指标,利用岩心驱替实验系... 现有调驱体系在中低渗透油藏中存在堵得住走不远或走得远堵不住的技术难题。文章通过高温高压熔融法,利用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稳定剂,制备了适用于中低渗油藏深部调驱的纳米级树脂颗粒分散体(OSR);以驱替压力为指标,利用岩心驱替实验系统评价了OSR在中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注入性能和封堵能力。研究结果表明,OSR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及封堵能力。随着OSR中树脂含量的增大,注入压力有所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当树脂含量为5%时,OSR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均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注入1 PV的OSR,最大注入压力小于0.25 MPa。OSR对岩心的封堵率随着树脂含量的增大而提高,当树脂含量超过5%后封堵率变化不再显著。在固定树脂含量为5%的情况下,OSR对岩心的封堵率随岩心渗透率的降低而提高,OSR对渗透率小于30×10^(-3)μm^(2)岩心的封堵率达90%以上。此外,OSR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冲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树脂颗粒分散体 深部调驱 注入性能 封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采出液分析及其对调驱增产的机理
5
作者 王燕 鄢长灏 +4 位作者 陈佳俊 王骏 易萍 马波 梁晓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2-1337,共6页
为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对采出液的影响,加深聚合物微球调驱增产机理的认识,开展长庆油田特低渗、超低渗、低渗等主力油藏典型区块的采出液分析以及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物性变化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调驱前后采出液中原油族组成、采出水中K^(+)... 为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对采出液的影响,加深聚合物微球调驱增产机理的认识,开展长庆油田特低渗、超低渗、低渗等主力油藏典型区块的采出液分析以及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物性变化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调驱前后采出液中原油族组成、采出水中K^(+)、Na^(+)、Ca^(2+)、Mg^(2+)、SO_(4)^(2-)和水含量变化,总结其中的变化规律。此外,通过润湿角测试及岩心驱替试验对聚合物微球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的润湿性、渗透率及孔隙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典型区块注入聚合物微球后,原油中饱和烷烃含量均减小,非烃含量均增加,含水量均明显降低,采出水矿化度均有所增加。经聚合物微球调驱后,亲水岩心的接触角有所变大,向着中等极性方向转变;亲水岩心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均有所减小;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显著程度的顺序为:特低渗>超低渗>低渗。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聚合物微球在储层中主要发挥“堵”的作用,通过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来动用剩余油,为长庆油田调驱增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4组分 采出水离子 聚合物微球 调驱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透油藏微生物活化水驱油机理
6
作者 张永强 张晓斌 +1 位作者 薛姝雯 徐飞艳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3,共6页
超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水驱波及范围内原油优先被开采,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具备再次开发潜力,微生物活化水驱油技术是有效的油藏开发技术,但在超低渗透油藏中的驱油机理尚不明确。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学、微生物学等,结合油藏工程,对... 超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水驱波及范围内原油优先被开采,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具备再次开发潜力,微生物活化水驱油技术是有效的油藏开发技术,但在超低渗透油藏中的驱油机理尚不明确。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学、微生物学等,结合油藏工程,对原油族组分、微生物多样性等进行跟踪分析,并利用生产动态数据,对驱油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储集层较为均质的区域,油井产出液的表面张力基本保持不变,原油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未出现明显降解,原油黏度未出现明显变化,研究区微生物驱油机理以微观调剖为主,以提高驱油效率、降低原油黏度等机理为辅。在矿场实践中,依据油藏微生物变化规律和油井生产数据对该观点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微生物活化水驱油 驱油机理 微观调剖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锂皂石强化高温泡沫调驱性能研究
7
作者 裴海华 赵建伟 +3 位作者 郑家桢 张贵才 张菅 蒋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利用烷基胺改性纳米锂皂石颗粒构建了高温泡沫体系,对其耐温耐盐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非均质填砂管实验评价了高温泡沫体系对蒸汽的调驱性能。红外光谱表征和接触角测定结果证明了烷基胺通过吸附在纳米锂皂石颗粒表面将其润湿性由强亲水... 利用烷基胺改性纳米锂皂石颗粒构建了高温泡沫体系,对其耐温耐盐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非均质填砂管实验评价了高温泡沫体系对蒸汽的调驱性能。红外光谱表征和接触角测定结果证明了烷基胺通过吸附在纳米锂皂石颗粒表面将其润湿性由强亲水变成弱亲水,使其可以吸附在气液界面上,并形成固体颗粒界面膜,增强了泡沫液膜的刚性强度,从而达到提高泡沫稳定性目的。经烷基胺表面改性纳米锂皂石的稳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质量分数1.0%改性纳米锂皂石颗粒可将泡沫的析液半衰期提高至275 min,且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性能,在250℃和40000 mg/L的矿化度条件下能保持较好的泡沫稳定性。改性纳米锂皂石强化泡沫体系对高温蒸汽具有优异的调驱性能,在250℃条件的阻力因子在30以上,在非均质条件下可以有效调整蒸汽的吸汽剖面,扩大蒸汽的波及体积,进而大幅度提高蒸汽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泡沫 纳米锂皂石 表面改性 调驱性能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调驱性能
8
作者 徐辉 高源 +4 位作者 董雯 王业飞 宋倩 巩锦程 丁名臣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55,共7页
微胶囊聚合物能够实现组分的缓慢释放增黏,避免配注过程中岩石孔喉剪切和水中还原性离子对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为明确微胶囊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释放调驱性能和驱油适应性,在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中开展了破壳前、后微胶囊聚合物驱油... 微胶囊聚合物能够实现组分的缓慢释放增黏,避免配注过程中岩石孔喉剪切和水中还原性离子对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为明确微胶囊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释放调驱性能和驱油适应性,在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中开展了破壳前、后微胶囊聚合物驱油实验,对不同驱替阶段剩余油分布进行CT扫描。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850 mg/L的微胶囊聚合物破壳前初始黏度(0.7 mPa·s)较低,高温下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破壳,破壳20 h后黏度显著升至32.0 mPa·s。将微胶囊聚合物以破壳前和破壳后两种状态注入岩心驱油,开始注聚合物时(0~0.5 PV),破壳后体系的注入压力大于破壳前体系的;注聚合物后期(0.5~1.0 PV),破壳后体系的注入压力小于破壳前体系的。这说明以破壳前状态注入的微胶囊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确实能够发生动态破壳,引起注入压力的显著升高。破壳前体系驱油能力强于破壳后体系,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中采收率分别为43.5%、50.5%和39.0%、44.5%。破壳前体系初始黏度低,能够更好地进入岩心深部释放驱油,岩心中后部残余油饱和度更低;而破壳后体系受运移能力以及剪切降解的影响主要驱替岩心前部原油,岩心中后部残余油饱和度更高,这也是破壳前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高于破壳后体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聚合物 调驱性能 采收率 剩余油分布 CT扫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高盐油藏段塞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研究
9
作者 杨永钊 张雪莹 +3 位作者 周昱君 周明 郭肖 马江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针对延长油田低渗高盐油藏现有表面活性剂驱不能提高波及体积、只能提高洗油效率、低渗区原油动用程度低、提高采收率有限的实际生产问题,开展了低渗高盐油藏调驱技术研究。方法基于毛管束理论,研发了OBU-3低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 目的针对延长油田低渗高盐油藏现有表面活性剂驱不能提高波及体积、只能提高洗油效率、低渗区原油动用程度低、提高采收率有限的实际生产问题,开展了低渗高盐油藏调驱技术研究。方法基于毛管束理论,研发了OBU-3低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作为驱油用大段塞,与反离子自主装形成ACS-2高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作为调驱用小段塞,组合成多段塞实现深部调驱。结果大小段塞注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5%和2.7%,吸附10次后界面张力仍达到超低值,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吸附损失性。OBU-3低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乳化性和润湿性好,有利于提高洗油效率,而ACS-2高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流变性、黏弹性和黏温性良好,有利于扩大波及体积,调整吸液剖面。两体系组成的多段塞表面活性剂(0.1 PV小段塞驱+0.2 PV大段塞驱+后续水驱)组合调驱效果好,平均提高采收率为14.8个百分点,比只采用大段塞驱提高了1倍,具有聚/表二驱的驱油效果。结论多段塞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能有效降低无效水循环,提高波及效率,且不含有强碱或弱碱,避免腐蚀结垢,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对低渗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高盐油藏 多段塞 表面活性剂驱 组合调驱 超低界面张力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网络上临界溶液温度型深部调剖缓膨凝胶颗粒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王犁 曾燚 +3 位作者 黄晶 钱洪芳 周利华 武元鹏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49-1856,共8页
以甲基丙烯酰胺(MAAm)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2,2-二乙氧基苯乙酮(I-2959)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和浸泡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酰胺/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PMAAm/PDMAA)双网络上临界溶... 以甲基丙烯酰胺(MAAm)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2,2-二乙氧基苯乙酮(I-2959)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和浸泡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酰胺/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PMAAm/PDMAA)双网络上临界溶液温度(UCST)型水凝胶,将其用于调剖堵水。采用SEM、FTIR、高温流变仪对水凝胶的形貌、氢键作用和温度响应性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其温度响应下的溶胀性能以及氢键供体(胺基)和氢键受体(羰基)比例对水凝胶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MAAm)∶n(DMAA)=2∶1时,制备的双网络UCST型水凝胶(PMAAm/PDMAA-2.0)具有较高的转变温度(90℃),拉伸强度最大可达13.8 MPa,拉伸断裂伸长率为100.9%,压缩应变在80%时的压缩强度最大可达4.0 MPa。PMAAm/PDMAA-2.0的UCST响应能力主要来源于聚合物链之间氢键的缔合与解离,其能够在低温下抗溶胀,高温下吸水膨胀倍数可达40倍,并且拥有0.65 MPa的突破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临界溶液温度 深部调剖 缓膨颗粒 氢键缠结 双网络凝胶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环件轴向/径向顺序轧制成形方法与智能仿真建模研究
11
作者 郭良刚 白文平 +2 位作者 戚大涛 陈洪波 罗雪宝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目的提出一种异形环件轴向/径向顺序轧制成形新方法,建立该成形过程的智能仿真有限元模型,阐明该过程的热力耦合塑性变形行为。方法以大型风电轴承套圈轧制为研究对象,阐明异形环件轴向/径向顺序轧制成形原理;基于Abaqus/Explicit平台,... 目的提出一种异形环件轴向/径向顺序轧制成形新方法,建立该成形过程的智能仿真有限元模型,阐明该过程的热力耦合塑性变形行为。方法以大型风电轴承套圈轧制为研究对象,阐明异形环件轴向/径向顺序轧制成形原理;基于Abaqus/Explicit平台,建立该成形过程的智能仿真有限元模型。结果异形环件轴向/径向顺序轧制成形新方法先通过轴向锥辊端面轧制使环坯两端聚料,完成初始矩形坯的体积预分配,然后无缝转换到径向异形环件轧制阶段,最终成形复杂截面异形环件,仅需一套轧辊模具和一个火次实现了异形环件的精确成形;提出了异形环件轴向/径向顺序轧制过程轧辊运动控制模型与方法,建立了该过程的智能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工艺试验,验证了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而模拟阐明了该过程温度、应变、轧制力等塑性变形行为。结论异形环件轴向/径向顺序轧制新工艺技术可实现大型风电轴承套圈环件的优质、短流程、高效、低成本绿色制造;所建立的智能仿真模型为该成形工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先进的仿真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风电轴承套圈环件 异形环件 轴向/径向顺序轧制 轧辊运动控制 智能有限元建模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海上油田的包覆型缓释调剖体系
12
作者 李彦阅 吕金龙 +5 位作者 庞长廷 鲍文博 李晓骁 徐国瑞 王浩颐 李宜强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8,共9页
海上油田调剖技术是高含水油藏的一种有效治理手段,聚合物凝胶封堵强度大但注入性较差,聚合物微球注入性能好但封堵强度受浓度影响较大。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单体AM、AA聚合反应物为聚合物微球的内核层,可分解交联剂PEGD... 海上油田调剖技术是高含水油藏的一种有效治理手段,聚合物凝胶封堵强度大但注入性较差,聚合物微球注入性能好但封堵强度受浓度影响较大。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单体AM、AA聚合反应物为聚合物微球的内核层,可分解交联剂PEGDA与功能单体AM、AA包覆聚合形成聚合物微球的外壳层,再将有机交联剂SZ修饰在高分子外壳层,得到包覆型缓释调剖体系。研究了体系增黏性能影响因素,结合显微镜、透射电镜、核磁共振波谱和傅里叶红外测试手段对增黏组分释放过程进行了系统表征,并开展岩心物模实验考察调剖体系在目标区块的注入性能与封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调剖体系初始以微米级微球状态存在,在1~7 d溶胀、释放增黏组分,增黏释放过程受单体、交联剂加量及温度、矿化度、剪切速率等环境因素影响,其中丙烯酸加量为40%时体系黏度最优,通过调节交联剂PEGDA加量(0.005%~0.300%)可实现增黏组分的可控释放,高活性交联剂SZ加量为2%兼具最优成胶时间与黏度特性。该体系在目标区块高渗储层的阻力系数<5,注入端、中部、深部的残余阻力系数分别达18、8、5,具有良好的注入能力及深部封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调剖 包覆型缓释调剖体系 增黏 深部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温耐盐冻胶调剖体系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13
作者 杜洁 原凤刚 +3 位作者 陈锐兵 谢辉 张翰清 袁恩来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4,共7页
为了解决油田开采后期储层平剖面矛盾加剧、水流优势通道发育导致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注采不平衡等问题,以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主剂,以无机盐铝和氧氯化锆为原料制得的有机铝锆交联剂为主交联剂,以木质素磺酸钠热稳定剂为助剂,制得了一种... 为了解决油田开采后期储层平剖面矛盾加剧、水流优势通道发育导致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注采不平衡等问题,以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主剂,以无机盐铝和氧氯化锆为原料制得的有机铝锆交联剂为主交联剂,以木质素磺酸钠热稳定剂为助剂,制得了一种耐温耐盐冻胶调剖体系,研究了其成胶性能、抗稀释性能、抗剪切性能、运移封堵性能及耐冲刷性能。该调剖体系的优选配方为:0.4%疏水缔合聚合物+0.3%~0.35%有机铝锆交联剂+0.2%热稳定剂。研究结果表明,优选体系的基液黏度为88.3~95.8 m Pa·s,低黏度基液赋予体系较好的泵入性,可保证施工安全。在温度为200℃、矿化度为27123.5 mg/L的条件下,体系的成胶黏度(90 d)可保持在6000 m Pa·s以上,黏度保留率在80%以上;当用60%的地层水对优选体系稀释后,成胶黏度仍能达到4000 m Pa·s,且成胶后稀释对体系成胶黏度影响更小。该体系在渗透率分别为500×10^(-3)、1000×10^(-3)、2000×10^(-3)μm^(2)的岩心均具有良好的运移能力,在距离岩心注入端≥50 cm处压力逐渐趋于平稳,且封堵率均达80%以上,随着大量注入水的驱替,注入调剖体系的岩心渗透率基本不变,具有良好的耐冲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胶 有机铝锆交联剂 性能评价 调剖 运移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潮流元模型的有源配电网变拓扑自适应电压控制方法
14
作者 陆国超 王中冠 +3 位作者 郭力 李霞林 刘一欣 王成山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224,共8页
在极端天气引发的拓扑重构事件中,基于历史数据训练的模型适应性不足,难以迅速支撑拓扑重构后的配电网电压控制。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拓扑自适应潮流元模型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采用基于状态空间变换的不完全升维数据驱动方法,构建网络... 在极端天气引发的拓扑重构事件中,基于历史数据训练的模型适应性不足,难以迅速支撑拓扑重构后的配电网电压控制。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拓扑自适应潮流元模型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采用基于状态空间变换的不完全升维数据驱动方法,构建网络参数不完备情况下配电网的潮流模型。利用不同拓扑结构下数据驱动潮流模型,建立电气网络拓扑与不完全升维潮流矩阵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为配电网紧急电压控制提供模型依据。仿真结果表明,拓扑自适应潮流元模型能够准确计算新拓扑下配电网的电压分布,所提出的电压控制策略充分利用配电网的灵活资源,有效提升系统的电压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 潮流分布 分布式光伏 拓扑重构 电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海上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驱的超分子复合微球体系制备及性能评价
15
作者 李翔 郑玉飞 +5 位作者 刘丰钢 徐国瑞 鞠野 宫汝祥 朱彤宇 柏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0,共9页
针对常规聚合物微球体系因耐温耐盐性能较差而无法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问题,采用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出一种含有耐温基团硅氧烷和抗盐基团AMPS的超分子复合微球体系。考察了各组分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微球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仪... 针对常规聚合物微球体系因耐温耐盐性能较差而无法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问题,采用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出一种含有耐温基团硅氧烷和抗盐基团AMPS的超分子复合微球体系。考察了各组分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微球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仪器检测分析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及评价,并利用物模驱替实验测试了体系的封堵性能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微球体系的平均初始粒径约为480 nm,有效物质量分数为25.7%;在170℃、矿化度34691 mg/L条件下可稳定存在14 d,老化60 d后仍可发挥封堵作用;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入性与封堵性,质量浓度为1000~4000 mg/L的体系在30×10^(-3)~300×10^(-3)μm^(2)渗透率下的初始阻力系数均小于等于5,对渗透率为223.8×10^(-3)~261.0×10^(-3)μm^(2)的岩心封堵率最高可达88.3%;质量浓度为2000 mg/L的微球体系在渗透率级差为10的岩心驱替实验中的采收率提高幅度最高可达20.69百分点;在高温高盐油藏开展矿场试验,净增油量为4603.1 m^(3),措施有效期超过7个月,增油效果显著。该技术对于海上高温高盐油藏的开发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微球 耐温耐盐 乳液聚合 性能评价 深部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粉掺杂热塑性柔性颗粒调剖堵水剂
16
作者 杨祖国 席玲慧 +3 位作者 郭继香 薛艳 李亮 李生林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油田长期注水开发导致油井含水率高,需要开发环保、低成本、优质高效的油田化学调剖堵水剂。以聚乙烯醇(PVA)、橡胶粉、戊二醛和自制疏水改性剂为原料,制备了可在水相中一次成型的热塑性柔性颗粒调堵剂。分析了调堵剂的粒径和微观结构,... 油田长期注水开发导致油井含水率高,需要开发环保、低成本、优质高效的油田化学调剖堵水剂。以聚乙烯醇(PVA)、橡胶粉、戊二醛和自制疏水改性剂为原料,制备了可在水相中一次成型的热塑性柔性颗粒调堵剂。分析了调堵剂的粒径和微观结构,通过质构评价方法评价了调堵剂的力学性能,在高矿化度水和120~200℃条件下考察了调堵剂的稳定性,采用全贯穿裂缝模型研究了调堵剂在裂缝中的注入、运移和封堵效果。结果表明,橡胶粉与PVA质量比为0~1.75时可制得优势粒径为10~20目(2.00~0.85 mm)的毫米级柔性颗粒,大大降低合成成本。与未添加橡胶粉的颗粒相比,橡胶粉掺杂的柔性颗粒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和更高的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失重温度由200℃提升至300℃,硬度由18.73 N增至37.31 N,弹性从0.86增至0.99,回复性由0.48增至0.60,咀嚼性由15.39 N增至35.88 N。柔性颗粒在高温和高矿化度水中保持稳定,120℃下老化60 d的力学性能不受影响,颗粒老化3 d后出现粘连聚集,具有良好的热塑性。物模实验结果表明,橡胶粉掺杂的柔性颗粒能形成稳定的压差波动,可迅速适应裂缝的变形和压力变化,且能形成有效封堵,封堵率为85.7%。橡胶粉掺杂的柔性颗粒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热稳定性和注入性能,可用于改善高含水油田中深部液流转向的问题,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橡胶粉 柔性颗粒 耐温耐盐 调剖 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VOCs工业企业分级管控研究
17
作者 陈凌霄 殷茵 +2 位作者 赵秋月 夏思佳 胡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0-1239,共10页
经过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推进,工业企业VOCs治理水平显著改善,进入了分级精准管控阶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理位置、排放与反应活性、治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四大准则层,包含7项评估指标,通过专家、环境管理工作者打分量化指标权重,建... 经过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推进,工业企业VOCs治理水平显著改善,进入了分级精准管控阶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理位置、排放与反应活性、治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四大准则层,包含7项评估指标,通过专家、环境管理工作者打分量化指标权重,建立了区分O_(3)和PM_(2.5)污染期的VOCs工业企业分级管控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宿迁市27家VOCs排放企业,基于实测和文献调研获得VOCs源成分谱,用于计算准确的反应活性数据。结果显示:评估指标中权重前3位的分别是反应活性(0.42)、与国控站点的方位(0.32)、与国控站点的距离(0.10);共采样实测20家企业VOCs源成分谱,木材加工行业以卤代烃、芳香烃为主,塑料制品行业以烷烃、含氧VOCs为主,橡胶制品行业以含氧VOCs和芳香烃为主,工业涂装和印刷行业以芳香烃和含氧VOCs为主,化工行业以卤代烃、含氧VOCs为主;27家企业的管控等级划分为重点、次重点、一般、普通4级,地理位置不佳、反应活性强的企业更容易被列入重点管控企业;由于O_(3)和PM_(2.5)污染期内反应活性和风向变化,分级管控结果不同,企业管控级别最多连跨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源排放 挥发性有机物 分级管控 层次分析法(AHP) 源成分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多列车运行态势推演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荣笙 袁志明 +2 位作者 闫璐 吕宜生 丁舒忻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7-1079,共13页
多列车运行态势是列车调度员和司机分别调整运行图和列车驾驶策略的关键信息和重要依据,表征各列车在未来运行各位置处的速度、加速度、通过时刻等信息.然而,由于高铁信号系统的交互信息利用率较低,列车调度员和司机只能凭经验推演多列... 多列车运行态势是列车调度员和司机分别调整运行图和列车驾驶策略的关键信息和重要依据,表征各列车在未来运行各位置处的速度、加速度、通过时刻等信息.然而,由于高铁信号系统的交互信息利用率较低,列车调度员和司机只能凭经验推演多列车运行态势,基于此给出的运行图和列车驾驶策略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影响铁路运营效率.为此,针对多列车运行态势推演问题,构建多列车运行态势推演系统架构及模型.以单列车运行态势的离线推演和在线推演方法为基础,提出多列车运行态势微观推演方法,以及基于虚拟编队模式的多列车运行态势宏观实时推演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微观推演方法能在420 s内计算多列车超速防护曲线和运行图调整的安全下界.宏观推演方法针对任意临时限速场景,都能在7 s内为列车调度员和司机分别实时提供列车运行调整方案和辅助驾驶策略,有效降低铁路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高铁运营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多列车运行态势 列车运行调整 列车速度曲线优化 高速铁路调度控制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身体活动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游展鸿 孙国珍 +4 位作者 卢静 汤志杰 王洁 王琴 王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86-1493,共8页
背景身体活动是心房颤动(AF)患者自我管理的聚焦点,不同类型及强度身体活动对患者健康状况产生不同影响,然而当前AF患者身体活动类型分布特征并未明晰。目的探究AF患者身体活动能量消耗潜在剖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7—12... 背景身体活动是心房颤动(AF)患者自我管理的聚焦点,不同类型及强度身体活动对患者健康状况产生不同影响,然而当前AF患者身体活动类型分布特征并未明晰。目的探究AF患者身体活动能量消耗潜在剖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7—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新入院300例择期行导管消融术的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长版(IPAQ-L)评估患者身体活动水平,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 P-Q-SF)评估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采用感知控制量表(CAS-R)评估患者感知控制力,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FAI)评估患者家庭关怀度。对AF患者各类型身体活动能量消耗进行潜在剖面分析,从单类别模型开始逐步增加类别数量,确定拟合数据最好的模型为最终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各因素对不同潜在剖面的影响。结果依据IPAQ-L评分,身体活动低、中、高水平的AF患者分别为80例(26.7%)、63例(21.0%)和157例(52.3%),依据患者身体活动水平潜在剖面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能量消耗-久坐为主型(n=198)和高能量消耗-职业性身体活动为主型(n=102)2个剖面。单因素分析结果示,低能量消耗-久坐为主型与高能量消耗-职业性身体活动为主型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及Fo P-Q-SF、CAS-R、FA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40~59岁(OR=0.280,95%CI=0.087~0.899,P=0.017)、本科/大专及以上(OR=0.331,95%CI=0.124~0.883,P=0.027)、脑力劳动(OR=0.315,95%CI=0.121~0.817,P=0.032)、退休(OR=0.151,95%CI=0.050~0.452,P<0.001)、Fo P-Q-SF评分(OR=1.086,95%CI=1.036~1.139,P<0.001)、CAS-R评分(OR=0.899,95%CI=0.820~0.985,P=0.022)、FAI评分(OR=0.828,95%CI=0.707~0.969,P=0.018)是身体活动能量消耗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F患者身体活动能量消耗状况存在不同潜在剖面,且各剖面能量消耗分布特征存在异质性,40~59岁、本科/大专及以上、脑力劳动、退休、感知控制力强、家庭关怀度高患者更易归类至低能量消耗-久坐为主型,可针对不同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剖面特征并结合影响因素制订干预方案,以促进恰当且科学的身体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身体活动 恐惧疾病进展 感知控制 家庭关怀度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东部19号走滑断裂构造解析及控储意义
20
作者 刘冰雷 赵永刚 +7 位作者 张银涛 周飞 谢舟 姚超 尹帅 丁留洋 赵龙飞 孙冲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3-470,共18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走滑断裂发育,是阿满过渡带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断控储层发育的关键。从19号走滑断裂带断控油藏描述和油藏开发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三维地震和奥陶系地质信息为基础,具体分析了19号走滑断裂带的分层变形特征、分段变形...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走滑断裂发育,是阿满过渡带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断控储层发育的关键。从19号走滑断裂带断控油藏描述和油藏开发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三维地震和奥陶系地质信息为基础,具体分析了19号走滑断裂带的分层变形特征、分段变形特征、活动性特征、活动期次和断裂的演化过程,重点研究了该走滑断裂带的控储意义。研究结果如下所述。(1)19号走滑断裂带可划分为4个构造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寒武系盐下构造层、中寒武统膏盐岩构造层、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构造层和志留系碎屑岩构造层。(2)根据断裂走向和奥陶系碳酸盐岩顶面断裂的组合特征划分为马尾段、斜列段、辫状段、叠覆段和线性段。(3)中下奥陶统19号走滑断裂带整体活动性较强,断裂变形幅度大,该走滑断裂带可划分出7个张扭段、7个压扭段和3个平移段;该走滑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加里东早期和加里东中期为该断裂带主要活动关键期。(4)该走滑断裂带不同平面分段样式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不同,辫状段和叠覆段储层发育相对较好,马尾段、斜列段和线性段储层发育相对较差;剖面构造样式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明显,张扭段利于形成大规模储层,压扭段利于储层发育,平移段发育的储层规模有限;该走滑断裂带平面分段样式与剖面构造样式叠合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造成同一条断裂带不同叠合段的油气藏规模有明显差异。(5)该走滑断裂带的分层变形、平面分段样式、活动性和剖面构造样式共同造成了同条断裂带不同部位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研究意义:该研究为走滑断裂断控储层纵向发育规律和连通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走滑构造基础,也为深入研究走滑断裂断控储层的控储意义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满过渡带东部 走滑断裂 奥陶系 平面分段样式 剖面构造样式 叠合控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