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N SITU cDNA-mRNA HYBRIDIZATION OF CARBAMYL PHOSPHATE SYNTHETASE I IN ENZYME-ALTERED LIVER CELLS DURING CARCINOGENESIS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一平 丁濂 李士谔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3-18,共6页
The changes of carbamyl phosphate synthetase I(CPS 1)in diethylnitrosamine-(DEN)-inducedenzyme-altered liver cell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immunohistochemical(PAP)and in situcDNA-mRNA hybridization methods.The experi... The changes of carbamyl phosphate synthetase I(CPS 1)in diethylnitrosamine-(DEN)-inducedenzyme-altered liver cell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immunohistochemical(PAP)and in situcDNA-mRNA hybridization methods.The experimental rats were treated with DEN,2-acetylaminofluorene(2-AAF)and 2/3 hepatectomy according to Solt-Farber’s protocol andwere further promoted by oral daily administration of 0.05% phenobarbital in drinking wa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number of lesions showing abnormal expression of CPS1 was relatively constant over the course of the experiment(8 months),while the numberof normally expressing lesions gradually decreased.The former lesions were also largerin volume than the latter ones.We conclude that in DEN-initiated lesions the abnormallyexpressed CPS 1 lesions may grow continuously,thu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largernodules.We also suspect that some of these lesions have increased tendencies to developinto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amyl phosphate SYNTHETASE I DIETHYLNITROSAMINE HEPATOCARCINOGENESIS in situ hybridizat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IN HUMAN ESOPHAGUS WITH RAPID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 5 CASES 被引量:1
2
作者 Ying-lan Gao Sung-sun Kim +6 位作者 Chang-woo Han Yoo-duk Choi Jong-hee Nam Sang-woo Juhng Jun-shuo Jin Ling-fei Kong Chang-soo Park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HUMAN herpes simplex virus esophagitis (HSVE) was first reported in 1940 by Johnson. ^1HSVE usually occurs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such as those with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2-4 malignanc... HUMAN herpes simplex virus esophagitis (HSVE) was first reported in 1940 by Johnson. ^1HSVE usually occurs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such as those with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2-4 malignancies, cutaneous burns,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hose taking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and those undergoing organ transplantation,5 etc. In the immunocompetent individuals, HSVE is rare, having been reported in 39 cases and mainly affecting young males^6,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lineat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diagnosis of HSVE using rapid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assess the various detection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pes simplex virus ESOPHAGUS oligonucleotide DNA probe in situ hybrid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ions of myc and ras gene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applying the double hybridization in situ
3
作者 刘彦君 丛文铭 +5 位作者 张秀忠 谢天培 沈锋 郭亚军 陈汉 吴孟超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6年第2期126-130,共5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of non-isotope doubl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 order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two kinds of oncogenes at single cell level simultaneously, and confirm the hypothesis of 'model of...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of non-isotope doubl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 order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two kinds of oncogenes at single cell level simultaneously, and confirm the hypothesis of 'model of stepwise carcinogenesis'. Methods: The method of non-isotope double in situ hybridization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digoxigenin (Dig) and biotin(Bio) labelled probes. The expression of two members of oncogenes of the myc and/or ras gene families (myc and N-ras, myc and K-ras, myc and H-ras, N-ras and K-ras , N-ras and H-ras, K-ras and H-ras) was further studied with the method in 10 cases of Chines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HCC). Results : Co-expression of two kinds of oncogenes was detected only in a few cases, reflected by coshowing two different hybridization signals ,i. e. , co-showing of Dig-myc and Bio-H-ras, Dig-myc and Bio-N-ras, Dig-myc and Bio-K-ras was observed in 2 cases, 2 cases and one case, respectively.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were that positive cells of myc distributed diffusely, while positive cells of ras diatributed sporadically or locally among the positive cells of myc, and only a few cells exhibited co-showing of two oncogenes at single cell level. There were only 2 cases representing co-showing of two oncogenes in ras gene family (Dig-N-ras and bio-H-ras, Dig-N-ras and Bio-K-ras , respectively). The two kinds of positive cells of different ras gene represented mixed local and sporadical distribution, and co-showing of two signals was found in a few cells at single cell level. Conclusion: There are multiple oncogenes involving in tumorigenesis by their ordered activation. The activation of the ras gene family plays a role in promotion, while the activation of myc is an important event in late stage of tumori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hybridization in situ liver neoplasms oncogene RAS GENE MYC G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 situ hybridization detection of persistent infection and viral RNA distribution in laboratory rats with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virus
4
作者 林中清 杨守京 刘颜仿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5年第1期30-33,38,共5页
Digoxigenin-labelled Hantaan specific cDNA probes were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for in situ hybridization detection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virus(HFRSV) persistent infection and viral RNA distributio... Digoxigenin-labelled Hantaan specific cDNA probes were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for in situ hybridization detection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virus(HFRSV) persistent infection and viral RNA distribution in naturally infected laboratory r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virus RNA PERSISTENT infection hybridization in situ R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纹尖塘鳢性别相关的2个dmrt基因结构特征及表达规律
5
作者 樊佳佳 马冬梅 +3 位作者 朱华平 林明辉 钟再选 田园园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4,共12页
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a)具有典型性别生长二态性,雄鱼生长优势显著,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DMRT)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基于线纹尖塘鳢性腺转录组数据,共获得2个dmrt基因的c... 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a)具有典型性别生长二态性,雄鱼生长优势显著,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DMRT)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基于线纹尖塘鳢性腺转录组数据,共获得2个dmrt基因的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Oxldmrt1和Oxldmrt3,并采用PCR技术扩增验证2个基因的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2个基因序列结构特征,结果显示,Oxldmrt1和Oxldmrt3开放阅读框分别为903 bp和1363 bp,分别编码300个氨基酸和453个氨基酸;OxlDMRT1属于碱性蛋白,而OxlDMRT3属于酸性蛋白;2个基因均含有高度保守的DM结构域,OxlDMRT3还存在DMA结构域。氨基酸聚类分析显示,脊椎动物不同DMRT家族都是独立聚类,OxlDMRT1属于DMRT1家族,OxlDMRT3属于DMRT3家族,DMRT1家族最先聚类,再和DMRT3家族聚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分析2个dmrt基因在雌鱼和雄鱼8个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2个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Oxldmrt3在脑中也有少量表达;利用RT-qPCR分析2个dmrt基因在早期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显示2个基因在受精卵中的表达量均最高,Oxldmrt1在眼囊期的表达量最低,而Oxldmrt3在出膜7 d时的表达量最低。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对2个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进行定位,显示2个基因在精巢中表达部位一致,均在精原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信号。综上所述,Oxldmrt1和Oxldmrt3均在线纹尖塘鳢性腺胚胎发育阶段和精巢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而Oxldmrt1还可能参与胚胎后期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调控过程,Oxldmrt3还可能参与神经系统发育。本研究为线纹尖塘鳢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尖塘鳢 Oxldmrt1 Oxldmrt3 基因结构 基因表达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复发性流产家系遗传病因一例
6
作者 庄建龙 江矞颖 +1 位作者 曾书红 陈新英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4年第3期201-203,211,共4页
自然流产病因复杂,包括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功能异常等,约50%~60%的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报告1例因2次自然流产行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的情况。... 自然流产病因复杂,包括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功能异常等,约50%~60%的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报告1例因2次自然流产行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的情况。妻子染色体核型未见明显异常,丈夫染色体核型46,XY,t(1;11)(p36.2;q24)。丈夫携带的t(1;11)平衡易位可能是导致该家庭反复流产的原因。该案例验证了FISH检测对于可疑亚端粒结构重排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习惯性 核型分析 原位杂交 荧光 分子诊断技术 易位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织芯片和ISH技术检测人体多种肿瘤中hTER mRNA和hTERT mRNA的表达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军 王康敏 +2 位作者 苏宝山 黄莺 赵世平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6-238,254,共4页
目的 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在原位杂交中的应用及hTER和hTERT在人体多种常见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自行研制的专用器具制作组织芯片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 (ISH)检测 2 3 0例人体肿瘤和正常组织中hTER和hTERT基因的表达。结果 ①组织芯片... 目的 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在原位杂交中的应用及hTER和hTERT在人体多种常见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自行研制的专用器具制作组织芯片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 (ISH)检测 2 3 0例人体肿瘤和正常组织中hTER和hTERT基因的表达。结果 ①组织芯片中组织样本的组织学结构完整 ,满足病理学实验要求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消耗的实验材料、试剂为普通方法的1 /2 3。②在人体正常组织和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组织中 ,hTER和hTERT的表达与肿瘤的性质明显相关 (P <0 .0 0 5 )。结论 组织芯片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组织学方法 ,可广泛应用于原位杂交实验 ,并有可能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 ,hTER和hTERT表达上调有可能作为人体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组织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h技术 组织片芯 肿瘤 端粒酶 原位杂交 HTERT基因 hTER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鉴定赤潮甲藻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宝玉 王广策 +2 位作者 齐雨藻 邹景忠 曾呈奎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探索了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赤潮藻的可行性.用FISH技术鉴定了2株已知的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是东... 探索了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赤潮藻的可行性.用FISH技术鉴定了2株已知的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是东海原甲藻的核糖体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序列.研究结果如下:(1)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与荧光探针杂交后的东海原甲藻细胞,在细胞顶端可见绿色的荧光,而作为对照的塔马亚历山大藻在与标记的探针杂交后没有产生绿色荧光,说明探针只与目标株东海原甲藻反应,不与对照组反应,表明根据ITS序列设计的探针是高度特异的,(2)材料固定后,经蓝光激发,均未产生细胞内源的叶绿素和甲藻素等色素荧光干扰杂交信号的现象,说明固定材料的方法正确.以上的结果表明,FISH技术在鉴定赤潮微藻方面具有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准确、快速、简单,将其应用到现场定性、定量检测赤潮微藻方面将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ITS序列 甲藻 赤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技术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瑛 任南琪 +1 位作者 李永峰 程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6-549,575,共5页
为更好地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进行微生物群落生态研究工作,对FISH实验原理和影响FISH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寡核苷酸探针的选择与标记、样品的预处理、杂交液和杂交条件的选择等步骤.总结了一些实验心得,... 为更好地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进行微生物群落生态研究工作,对FISH实验原理和影响FISH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寡核苷酸探针的选择与标记、样品的预处理、杂交液和杂交条件的选择等步骤.总结了一些实验心得,提出关键步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FISH技术与其他实验手段相结合的发展前景.建议根据不同检测对象和实验目的,对关键步骤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实验准确性、简化操作和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生态学 环境微生物 荧光原位杂交 寡核苷酸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技术解析不同氨氮浓度MBR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小丽 周娜 +3 位作者 陈明 张瑞 宋海亮 傅大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0-385,共6页
为了探究膜生物反应器(MBR)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硝化作用的内在关系,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不同氨氮浓度的MBR系统中微生物种群进行检测,考察变形菌(Proteobac-teria)、放线菌(Actinobacteria)、黄杆菌(Cytophaga-flexibacter-bac... 为了探究膜生物反应器(MBR)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硝化作用的内在关系,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不同氨氮浓度的MBR系统中微生物种群进行检测,考察变形菌(Proteobac-teria)、放线菌(Actinobacteria)、黄杆菌(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绿弯菌(Chloroflexi)、硝化细菌(Nitrobacter sp.)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占总细菌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分别为35,3.47和100 mg/L的MBR系统中,变形菌分别占总细菌的51%,44%和39%,氨氧化细菌与硝化细菌之和分别占总细菌的28%,4%和43%.在氨氮浓度较低的MBR中,检测到大量丝状β-变形菌,同时放线菌和绿弯菌也有所增加.高氨氮负荷有利于氨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生长富集,并使其在系统中成为优势种群.相关性分析表明,氨氧化细菌、硝化细菌与氨氮去除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荧光原位杂交 微生物群落结构 变形菌 氨氧化细菌 硝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厌氧颗粒污泥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左剑恶 杨洋 +1 位作者 沈平 顾夏声 《中国沼气》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重点介绍和讨论了FISH技术在厌氧颗粒污泥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厌氧颗粒污泥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技术原理 微生物组成 空间分布 菌种 寡核苷酸探针 有机工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用FISH检测啤酒中乳酸菌流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思 刘晓宇 +3 位作者 王德良 郭立芸 沈建国 高家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0-115,共6页
初步建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啤酒厂中污染乳酸菌的方法,并对实验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FISH技术检测啤酒中乳酸菌,理想的杂交条件为:全细菌,温度46℃,杂交时间2.5h,甲酰胺浓度为20%,洗脱液中c(NaCl)为260mmol/L;乳酸菌... 初步建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啤酒厂中污染乳酸菌的方法,并对实验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FISH技术检测啤酒中乳酸菌,理想的杂交条件为:全细菌,温度46℃,杂交时间2.5h,甲酰胺浓度为20%,洗脱液中c(NaCl)为260mmol/L;乳酸菌,杂交温度48℃,杂交时间2.5h,甲酰胺浓度为25%,洗脱液中c(NaCl)为100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荧光原位杂交(Fish) 杂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S患者骨髓细胞间期FISH检测和常规核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傅蔷 林黎虹 +3 位作者 林晓岚 陈万紫 陈加弟 黄慧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对比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对MDS常见染色体异常克隆的检出率,评价FIS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4-06初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细胞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常规染色... 目的对比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对MDS常见染色体异常克隆的检出率,评价FIS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4-06初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细胞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结果,采用GLP CSF1R(5q33)/GLP D5S23,D5S721(5p15),GLP EGR1(5q31)/GLP D5S23,D5S721(5p15),GLP D7S486(7q31)/CSP7(7p11-q11),GLP D7S522(7q31)/CSP7(7p11-q11),GLP D20S108(20q12)/CSP8(8p11-q11)和CSPX(Xp11-q11)/CSPY(Yp11-q11)6组探针对53例初诊的MDS患者进行FISH检测,并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DS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8。FISH的异常检出率为52.1%,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为44.4%,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05)。在同时进行核型分析和FISH检测的22例患者中,2例核型分析失败,3例核型分析漏检比例较小的染色体异常,此5例FISH检测均为阳性,占22.7%(5/22);5例因核型异常不涉及探针检测的染色体异常,FISH检测为阴性。结论骨髓间期FISH检测在检出小克隆染色体异常时更具优势,是核型分析失败时的重要补充,联合采用骨髓细胞间期FISH检测和常规核型分析可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荧光原位杂交 常规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方法在辐射事故评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明明 陈英 +3 位作者 段志凯 郑斯英 张淑贤 徐洪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7-242,共6页
为研究辐射远后危害效应,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用于剂量重建的可行性。同时,用FISH、常规染色体畸变、G显带、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m B,CB)微核和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 为研究辐射远后危害效应,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用于剂量重建的可行性。同时,用FISH、常规染色体畸变、G显带、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m B,CB)微核和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PRT)基因位点突变分析方法对3名事故受照射者(F、S、Y)进行了照射后7年半的生物学终点检测,并对宫内受照射者S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测量。FISH方法检测易位的结果显示,在观察足够数量细胞时用易位率估算的生物剂量与照射后模拟的物理剂量非常吻合,证明该方法可用于剂量回顾和剂量重建。从FISH、常规染色体畸变及G显带分析结果发现,受照射7年半后受检者体内仍有明显的染色体畸变,且与受照射剂量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性。实验结果还表明,宫内受照射者S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状况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常规染色体畸变 事故受照射者 剂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定量PCR检测和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湖北省蛋鸡滑液支原体的感染情况
15
作者 王纯 王晴 +8 位作者 吴晓倩 胡婷 崔卫涛 裴洁 宋铁平 胡思顺 张万坡 李自力 周祖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6-1407,共12页
近年来,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鸡群中的感染率日益上升。湖北省蛋鸡存栏规模较大,各蛋鸡品种均有饲养,目前湖北省蛋鸡群MS感染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开展湖北省规模蛋鸡养殖场鸡群MS感染情况的调查并探究MS在产蛋壳... 近年来,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鸡群中的感染率日益上升。湖北省蛋鸡存栏规模较大,各蛋鸡品种均有饲养,目前湖北省蛋鸡群MS感染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开展湖北省规模蛋鸡养殖场鸡群MS感染情况的调查并探究MS在产蛋壳顶端异常(eggshell apex abnormality,EAA)蛋鸡输卵管中的分布。采集湖北省36个规模蛋鸡养殖场82个鸡群血清和气管棉拭子各1637份,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MS载量,ELISA试剂盒检测免疫鸡群和非免疫鸡群血清抗体,并对产EAA蛋的蛋鸡输卵管进行MS载量、病理切片和MS定位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样本中,喉气管拭子MS阳性率9.41%;血清抗体阳性率92.24%,其中非免疫鸡群抗体阳性率89.04%,且6月龄抗体达100%阳性,免疫鸡群抗体阳性率95%;36个规模场中有26个(72.22%)MS感染阳性场,82个鸡群中有61个(74.39%)感染阳性群;10个蛋鸡品种均有MS感染。产EAA蛋的鸡输卵管部位检出MS且膨大部的载量极显著高于子宫部、峡部和漏斗部(P<0.01),子宫部显著高于峡部和漏斗部(P<0.05);在产EAA蛋的蛋鸡输卵管中,峡部和子宫部出现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和腺体肿大以及膨大部出现腺体上皮细胞脱落和坏死,子宫部和峡部的黏膜上皮以及膨大部的黏膜上皮和管状腺周围都有MS阳性信号检出,其中膨大部和子宫部阳性信号最强。综上,湖北省蛋鸡场MS感染严重,不同品种均有感染,MS主要定植在蛋鸡输卵管子宫部和膨大部中并造成病理损伤。本研究为湖北省蛋鸡MS感染情况的认识和MS引起EAA蛋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支原体 蛋壳顶端异常 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贺 庄子昕 +5 位作者 查荒源 梁雨婷 徐其征 张蕊 林忠乔 李雅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为研究杂交三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形成机制,探寻其产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GISH的多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并对天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与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2n=... 为研究杂交三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形成机制,探寻其产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GISH的多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并对天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与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2n=48)正、反杂交后代进行GISH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中,探针DNA在温度为105℃、持续时间为2 min时,片段化后探针DNA片段长度为500~1000 bp;封阻DNA在温度为110℃、持续时间为10 min时,片段长度为100~500bp;标记后的探针DNA与片段化后的封阻DNA混合比(P/B)在1∶25和1∶50时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杂交信号;以大鳞副泥鳅全基因组DNA为探针DNA、天然四倍体泥鳅全基因组DNA为封阻DNA,与二者正、反交后代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试验,结果显示,来源于亲本大鳞副泥鳅24条染色体在着丝点处均有杂交信号,无杂交信号染色体50条,来源于亲本泥鳅。该研究结果不仅为杂交三倍体泥鳅后代的鉴定提供了最直观的证据,也为中国天然四倍体泥鳅是含有四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并能产生2n的配子提供了分子细胞遗传学基础数据,对泥鳅三倍体育种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四倍体泥鳅 大鳞副泥鳅 杂交三倍体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聚核苷酸FISH在鉴定小麦-单芒山羊草种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宫文萍 李建波 +9 位作者 李豪圣 宋健民 刘爱峰 曹新有 韩冉 程敦公 赵振东 杨足君 刘成 刘建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2-18,共7页
在小麦-单芒山羊草杂交种质鉴定研究中,尚缺乏可同时鉴定小麦和单芒山羊草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方法。本研究用寡聚核苷酸Oligo-p Sc119.2-1和Oligo-p Ta-535-1为探针的双色FISH和以(GAA)8为探针的单色FISH分别对小麦-单芒山羊草双二倍体... 在小麦-单芒山羊草杂交种质鉴定研究中,尚缺乏可同时鉴定小麦和单芒山羊草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方法。本研究用寡聚核苷酸Oligo-p Sc119.2-1和Oligo-p Ta-535-1为探针的双色FISH和以(GAA)8为探针的单色FISH分别对小麦-单芒山羊草双二倍体、中国春-单芒山羊草附加系进行分析,建立了可以同时鉴定小麦和单芒山羊草全部染色体的FISH标准核型。同时,利用建立的FISH标准核型在1N附加系自交后代材料中发现了5BS.3BS和5BL.3BL易位,在5N附加系自交后代中发现5NL端部寡聚核苷酸序列删除现象,这为研究染色体结构变异与表型变化的关系等提供了研究材料。此外,还在4N附加系自交后代中发现4B染色体丢失现象,造成该附加系自发形成4N(4B)代换系,为诱导产生涉及4N染色体的小麦-单芒山羊草罗伯逊易位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芒山羊草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结构变异 代换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及其在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9
18
作者 林秀琴 毛钧 +3 位作者 陆鑫 刘新龙 马丽 蔡青 《甘蔗糖业》 2012年第1期51-57,共7页
荧光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技术在研究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基因作图及植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鉴定上已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类型、探针标记方法和染色体制片技术等,概... 荧光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技术在研究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基因作图及植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鉴定上已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类型、探针标记方法和染色体制片技术等,概述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构建植物基因组物理图谱,功能基因定位,远缘杂种的鉴定及外源染色质的检测,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研究和探讨种的起源中的应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外源染色质的检测 染色体行为 种的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常规核型分析和FISH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万紫 黄慧芳 +2 位作者 陈加弟 林晓岚 傅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77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遗传学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染色体R显带技术和组合FISH对189例儿... 目的探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遗传学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染色体R显带技术和组合FISH对189例儿童ALL骨髓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189例ALL中有129例FISH检测出有遗传学异常,异常检出率为68.25%,其中常见的有+10(46.72%),+17(48.68%),+4(29.63%),AML扩增(30.16%),BCR扩增(15.87%),TEL/AML融合(20.63%),MLL断裂(11.11%),BCR/ABL融合(5.29%)。常规染色体R显带分析异常检出率仅为38.41%。FISH检测ALL遗传学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染色体分析(P<0.001),且两者结合可将检出率提高至78.31%。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组合FISH相互联合可以显著提高儿童ALL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为儿童ALL的预后判断提供更多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H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水平 王坤波 刘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334-8337,共4页
介绍了GISH技术结合其他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 PCR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