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处理对原位悬浮聚合制备PVC/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叶露 陈丹青 +4 位作者 刘继忠 毛立新 邴涓林 谢军 李效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43,共5页
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预处理 ,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包覆上一薄层有机高分子 ,降低纳米粒子的高表面能 ,调节疏水性 ,改善其与有机基料之间的润湿性和结合性 ,从而达到与氯乙烯等有机物亲和良好的状态 ,防止纳米碳酸钙粒子自身的团聚。... 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预处理 ,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包覆上一薄层有机高分子 ,降低纳米粒子的高表面能 ,调节疏水性 ,改善其与有机基料之间的润湿性和结合性 ,从而达到与氯乙烯等有机物亲和良好的状态 ,防止纳米碳酸钙粒子自身的团聚。将经过表面处理和未处理的纳米碳酸钙粒子分别在 5L和 5 0L反应釜中与氯乙烯单体进行悬浮聚合 ,使纳米碳酸钙粒子原位复合到PVC中。将聚合完毕的PVC粒料浆液进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氯乙烯 表面处理 包覆 原位悬浮聚合 复合材料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纳米二氧化铈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席宝信 王梅 +5 位作者 邢强 王益亨 吴文华 陈彦模 朱美芳 张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60,共4页
通过原位悬浮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PS)/纳米二氧化铈(CeO2)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CeO2粒子的红外吸收存在蓝移现象。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仪和毛细管流变仪等对PS/纳米CeO2复合材料的分子量、玻... 通过原位悬浮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PS)/纳米二氧化铈(CeO2)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CeO2粒子的红外吸收存在蓝移现象。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仪和毛细管流变仪等对PS/纳米CeO2复合材料的分子量、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及流动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随着纳米CeO2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分子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熔体表观粘度有所升高,热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铈 聚苯乙烯 纳米CEO2 复合材料 凝胶渗透色谱仪 热失重仪 原位悬浮聚合 玻璃化转变温度 蓝移 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SiO_2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涛 徐立新 +2 位作者 杨肃宁 包永忠 黄志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5-48,共4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硅丙酯(MPS)对分散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的纳米SiO_2粒子进行偶联改性,得到了表面改性的纳米SiO_2单体分散液,用原位悬浮聚合方法制备了不同SiO_2含量的PMMA/纳米SiO_2复合粒子。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差... 采用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硅丙酯(MPS)对分散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的纳米SiO_2粒子进行偶联改性,得到了表面改性的纳米SiO_2单体分散液,用原位悬浮聚合方法制备了不同SiO_2含量的PMMA/纳米SiO_2复合粒子。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制备的纳米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_2粒子在PMMA中分散良好;MMA可通过与MPS的共聚而有效地接枝到SiQ_2粒子表面,当SiO_2含量为6.6%(质量分数,下同)、MPS用量为0.06 g/g SiO_2时,其接枝率可达73.8%;同时,纳米SiO_2的引入可提高PMMA的耐热性能,当SiO_2含量为14.7%时,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最大热分解速率时的温度分别提高了11.8℃和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二氧化硅 原位悬浮聚合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囊悬浮剂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斌 朱瞬瞬 +1 位作者 张登科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4-522,共9页
为促进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微囊悬浮剂的工业化生产,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1%甲维盐微囊悬浮剂,对溶剂、乳化剂及其用量、搅拌速率、酸化时间、固化温度、预聚体溶液甲醛-尿素比例[n(甲醛):n(尿素... 为促进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微囊悬浮剂的工业化生产,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1%甲维盐微囊悬浮剂,对溶剂、乳化剂及其用量、搅拌速率、酸化时间、固化温度、预聚体溶液甲醛-尿素比例[n(甲醛):n(尿素)]及用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m(环己酮):m(200~#溶剂油)=1:2]的复配溶剂,在复配乳化剂[m(农乳603~#):m(农乳500~#)=5:1]质量分数为2.4%,搅拌速率300 r/min,调酸时间120 min,固化温度70℃,预聚体溶液n(甲醛):n(尿素)为3:1、质量分数20%条件下,可制得外观形态良好的甲维盐微囊,其包封率达83.8%,平均粒径为2.3μm。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证明其缓释性能良好,在测试条件下可持续释放17 d。同时,针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生物测定试验表明,该微囊悬浮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杀虫活性,与对照药剂甲维盐微乳剂相比具有更长的持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微囊悬浮剂 缓释剂 脲醛树脂 原位聚合法 小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乳液原位接枝共混高抗冲聚氯乙烯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夏宇正 玉恒 +3 位作者 石淑先 李波 张德龙 张治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8,共8页
首先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为反应型乳化剂,聚苯乙烯乳液为种子乳液,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了粒径约200 nm且窄粒径分布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乳液... 首先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为反应型乳化剂,聚苯乙烯乳液为种子乳液,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了粒径约200 nm且窄粒径分布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乳液。然后将该ACR乳液直接加入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体系中,制得了ACR乳液原位悬浮接枝共混型高抗冲聚氯乙烯(PVC)复合树脂。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树脂结构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聚合温度下所得的ACR乳液对最终PVC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悬浮聚合工艺中ACR乳液的加料顺序对悬浮聚合稳定性、PVC复合树脂的颗粒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PVC复合树脂由ACR、氯乙烯在ACR上接枝所得共聚物及PVC均聚物组成,该原位增韧PVC复合树脂的抗冲性能提高非常显著。尤其是70℃乳液聚合所得ACR乳液用于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且当ACR质量分数为6.0%时的PVC复合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可达常规SG-5型PVC树脂的7.4倍。此外,在氯乙烯单体液滴分散好后再加ACR乳液进行悬浮聚合,所得PVC复合树脂的颗粒形态和抗冲性能较好,且聚合过程中无粘釜、无粘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抗冲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乳液 悬浮聚合 原位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氢氧化钙/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钟至荣 李红 黄浔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7-29,共3页
以葡萄糖水溶液为反应介质,在氧化钙消化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加入苯乙烯单体和引发剂,采用原位悬浮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聚苯乙烯(PS)包覆氢氧化钙[Ca(OH)2]形成Ca(OH)2/PS微球。考察了葡萄糖水溶液、苯乙烯、稳定剂聚乙烯醇以及... 以葡萄糖水溶液为反应介质,在氧化钙消化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加入苯乙烯单体和引发剂,采用原位悬浮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聚苯乙烯(PS)包覆氢氧化钙[Ca(OH)2]形成Ca(OH)2/PS微球。考察了葡萄糖水溶液、苯乙烯、稳定剂聚乙烯醇以及反应温度对单分散Ca(OH)2/PS微球的粒径及粒子分散系数的影响,得出较佳合成条件。在较佳条件下制备的Ca(OH)2/PS微球平均粒径为30~40μm,粒子分散系数为0.08~0.10。扫描电镜照片表明,Ca(OH)2/PS具有良好的球形度,表面光滑、无破损。红外光谱表征显示,产物为Ca(OH)2/PS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聚苯乙烯微球 葡萄糖水溶液 原位悬浮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悬浮聚合PVC/纳米CaCO_3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士财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29,共4页
利用原位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纳米CaCO_3复合树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PVC相比,PVC/纳米CaCO_3复合树脂的热稳定性、增塑剂吸收量及表观密度等有所提高;冲击强度由4.9kJ/ m^2增加到13.0kJ/m^2;拉伸强度由58.... 利用原位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纳米CaCO_3复合树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PVC相比,PVC/纳米CaCO_3复合树脂的热稳定性、增塑剂吸收量及表观密度等有所提高;冲击强度由4.9kJ/ m^2增加到13.0kJ/m^2;拉伸强度由58.2MPa增加到59.5MPa;断裂伸长率由57.8%增加到75.6%,达到了增韧增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3 原位悬浮聚合 性能 制备 聚氯乙烯(PVC) 复合树脂 悬浮聚合法 断裂伸长率 热稳定性 表观密度 拉伸强度 冲击强度 增韧增强 吸收量 增塑剂 EH4 相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马来酸/LDH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宝中 王汝敏 陈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4-157,共4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将马来酸单体插入Mg/Al-Cl-LDH层间,然后通过热或氧化还原引发层间单体链式原位缩聚制备聚马来酸/水滑石(LDH)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插层组装的条件和引发聚合的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及... 采用离子交换法将马来酸单体插入Mg/Al-Cl-LDH层间,然后通过热或氧化还原引发层间单体链式原位缩聚制备聚马来酸/水滑石(LDH)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插层组装的条件和引发聚合的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及差热分析(TG-DT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马来酸插层LDH使层间距由0.767 nm增大至1.19 nm,H2O2引发剂或热引发聚合使层间距由1.19 nm分别减小至1.114 nm和1.085 nm,产物粒径为50 nm^100 nm。聚马来酸分子进入LDH层间形成超分子结构,使其热稳定性提高1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插层 原位聚合 聚马来酸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乳液在氯乙烯悬浮聚合体系中稳态原位增韧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夏宇正 王熙宁 +4 位作者 石淑先 陈晓农 张作岐 张德龙 徐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100 nm左右的均相交联共聚乳液(AC),并将其作为氯乙烯悬浮聚合用接枝改性剂,原位接枝共聚和原位共混进行增韧改性,以制备高抗冲复合聚氯乙烯树脂(AC-PVC)。研究了乳化剂...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100 nm左右的均相交联共聚乳液(AC),并将其作为氯乙烯悬浮聚合用接枝改性剂,原位接枝共聚和原位共混进行增韧改性,以制备高抗冲复合聚氯乙烯树脂(AC-PVC)。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EA用量对AC乳液稳定性及乳胶粒粒径的影响,模拟了AC乳液在三氯乙烯悬浮聚合体系中的稳定性,并在20 L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了氯乙烯悬浮聚合试验,对不同分散剂用量下所得AC-PVC颗粒形态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釜粘釜现象明显改善,粗粒径的AC-PVC比例降低,且AC-PVC的抗冲性能显著提高,最高缺口冲击强度可达普通SG-5型PVC树脂的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悬浮聚合 稳态 原位增韧改性 高抗冲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氟乐灵微囊悬浮剂及其防效测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光 胡克德 +2 位作者 梅欢 杨超 董红强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氟乐灵微胶囊。探讨了不同乳化剂、搅拌速率、酸化速率、固化温度对氟乐灵微胶囊成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以98%氟乐灵原药为原料,与农乳500、1601、SMA按重量比率5:1.4:2.6:1混合,900 r/min搅拌,分...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氟乐灵微胶囊。探讨了不同乳化剂、搅拌速率、酸化速率、固化温度对氟乐灵微胶囊成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以98%氟乐灵原药为原料,与农乳500、1601、SMA按重量比率5:1.4:2.6:1混合,900 r/min搅拌,分散乳化30 min。氯化铵作酸性催化剂,逐步酸化3 h,终点pH2.0,逐渐升温至65℃固化90 min。在此条件下可制得分布较均匀、悬浮率为82%、包封率可达到96%的微胶囊。另外通过盆栽试验表明,10%氟乐灵的微囊悬浮剂与乳油对稗草防治的速效性相当,持效性前者明显见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乐灵 原位聚合法 微囊悬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S/Sb_2O_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松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46,共3页
对采用原位悬浮聚合制备的苯乙烯-氯化聚乙烯-丙烯腈(ACS)共聚物/Sb2O3复合树脂、原位聚合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Sb2O3复合树脂与ACS树脂的共混物和ACS树脂/Sb2O3的直接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发现:原位聚... 对采用原位悬浮聚合制备的苯乙烯-氯化聚乙烯-丙烯腈(ACS)共聚物/Sb2O3复合树脂、原位聚合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Sb2O3复合树脂与ACS树脂的共混物和ACS树脂/Sb2O3的直接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发现:原位聚合法制备的ACS/Sb2O3复合材料的性能优于其它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物;三种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都劣于纯ACS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方法,Sb2O3质量分数小于7%时,Sb2O3对复合材料有增强作用;当Sb2O3质量分数大于10%时,直接共混ACS/Sb2O3复合物的阻燃性能劣于其它两种方法制备的ACS/Sb2O3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S SB2O3 原位悬浮聚合 共混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纳米无机粒子原位悬浮聚合制备EPS纳米复合材料
12
作者 韩冰 李杨 +1 位作者 申凯华 王玉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9,共6页
采用自由基原位悬浮聚合方法,由苯乙烯/纳米无机粒子(NIP)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PSNC),再以戊烷为发泡剂制备了可发性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EPSNC),筛选了NIP改性剂的种类。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EPSNC进行表征,研究... 采用自由基原位悬浮聚合方法,由苯乙烯/纳米无机粒子(NIP)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PSNC),再以戊烷为发泡剂制备了可发性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EPSNC),筛选了NIP改性剂的种类。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EPSNC进行表征,研究了EPSNC的分子结构和热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EPSNC泡体内部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NIP含量对其泡体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钛酸酯偶联剂改性NIP(M-NIP)聚合产率最高;M-NIP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对EPSNC的相对分子质量影响不大,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含有M-NIP的EPSNC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EPSNC发泡时NIP起成核作用,M-NIP能够均匀地分散在EPSNC中,其泡孔堆积有序,细密一致,且多为闭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发性聚苯乙烯 纳米无机粒子 原位悬浮聚合 复合材料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