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梁时变可靠性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方法
1
作者 周衡 樊学平 刘月飞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8-1547,共10页
在役桥梁在服役过程中经历时变荷载效应和抗力退化过程,荷载复杂多变以及失效模式多样等使得桥梁面临着服役风险,通常需要进行时变可靠性评估。经典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随着随机变量个数的增加,分析次数和计算量显著增加。本文引入概率... 在役桥梁在服役过程中经历时变荷载效应和抗力退化过程,荷载复杂多变以及失效模式多样等使得桥梁面临着服役风险,通常需要进行时变可靠性评估。经典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随着随机变量个数的增加,分析次数和计算量显著增加。本文引入概率密度演化理论解决上述问题,该理论对于包含多个随机变量的复杂结构时变可靠性求解有明显优势。通过考虑桥梁抗力退化、荷载效应增加、收缩以及徐变效应等时变因素,分析了在役桥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动态可靠性,其中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的求解采用Dirac序列解法。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与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密度演化理论 时变可靠性 在役桥梁 Dirac序列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CRITIC修正的TOPSIS模型在航班串疲劳度评估中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李敬强 潘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25-3131,共7页
在机组排班时,为了同时考虑前序航班执勤后的机组人员疲劳程度和待分配航班串自身的疲劳属性并进行均衡搭配,进而降低飞行机组执行航班任务的疲劳风险,采用真实运行环境下的某航司22名飞行员执飞的116条航班数据及221个执勤期为研究对象... 在机组排班时,为了同时考虑前序航班执勤后的机组人员疲劳程度和待分配航班串自身的疲劳属性并进行均衡搭配,进而降低飞行机组执行航班任务的疲劳风险,采用真实运行环境下的某航司22名飞行员执飞的116条航班数据及221个执勤期为研究对象,融合标准间相关性的准则重要性评价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确定权重,构建以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对航班串疲劳属性进行评价的航班串疲劳属性评估模型,对所提取的航班串进行量化评估,挑选疲劳属性特征突出的15条航班串数据模型评价结果与飞行员的主客观疲劳评价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融合CRITIC权重修正的TOPSIS模型在航班串疲劳属性评估算法结果与飞行机组主客观疲劳评分情况拟合度较高,航空公司可参考模型评估结果对飞行疲劳风险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科学 航班串 疲劳属性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实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序列的无线传感网络敏感数据分层加密存储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喜铭 零颖俏 +1 位作者 马一宁 杨春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4-1970,共7页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敏感数据加密存储过程,需要解决传感数据属性小差异的影响,这种小差异的混沌性会对分类过程造成干扰,导致以单层加密存储为基础的现有方法安全性降低。为此,提出基于混沌序列的无线传感网络敏感数据分层加密存储方法。...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敏感数据加密存储过程,需要解决传感数据属性小差异的影响,这种小差异的混沌性会对分类过程造成干扰,导致以单层加密存储为基础的现有方法安全性降低。为此,提出基于混沌序列的无线传感网络敏感数据分层加密存储方法。采用矩阵补全算法采集无线传感网络敏感数据,并通过基于相似度的聚类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将聚类后的数据利用混沌序列表示。结合混沌序列,利用初始密钥和编码系数矩阵对聚类后的敏感数据进行分层加密,并通过提取加密数据的索引完成无线传感网络敏感数据的分层加密存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加密时间在17.5 s附近波动、存储数据量区间为30 GB~39 GB、安全性较高。综上可知,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无线传感网络敏感数据分层加密存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混沌序列 分层加密 凸优化求解 数据相似度 相似度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阶Riccati方程的Bäcklund变换及其应用
4
作者 伊丽娜 扎其劳 套格图桑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132,共12页
基于整数阶辅助方程法的相关结论,给出了分数阶Riccati方程的包含广义双曲函数解和广义三角函数解的Mittag-Leffler函数新解、Bäcklund变换和解的非线性叠加公式.在此基础上,借助符号计算系统Mathematica,构造了分数阶KdV-mKdV方... 基于整数阶辅助方程法的相关结论,给出了分数阶Riccati方程的包含广义双曲函数解和广义三角函数解的Mittag-Leffler函数新解、Bäcklund变换和解的非线性叠加公式.在此基础上,借助符号计算系统Mathematica,构造了分数阶KdV-mKdV方程、分数阶(3+1)维Zakharov-Kuznetsov方程和分数阶Boussinesq方程的无穷序列新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Riccati方程 Mittag-Leffler函数解 Bäcklund变换 无穷序列新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法制半夏曲中11种成分含量及其GRA、EW-TOPSIS质量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舒波 雷果平 袁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0-1126,共7页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同时测定法制半夏曲中肌苷、鸟苷、腺苷等11种成分含量,并建立其灰色关联度分析(GRA)联合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分析法(EW-TOPSIS)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C 18色谱柱;乙腈-0.5%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同时测定法制半夏曲中肌苷、鸟苷、腺苷等11种成分含量,并建立其灰色关联度分析(GRA)联合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分析法(EW-TOPSIS)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C 18色谱柱;乙腈-0.5%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和290 nm。以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为内参比物质,计算其他10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CF),测定各成分含量。采用GRA联合EW-TOPSIS模型对法制半夏曲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法制半夏曲中11种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6.94%~100.12%(RSD<2.0%,n=9);QAMS与外标法(ESM)实测值无明显差异。GRA模型相对关联度0.2903~0.6187,EW-TOPSIS模型相对接近度0.2114~0.6343;GRA和EW-TOPSIS模型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QAMS法便捷、准确,可用于法制半夏曲多指标成分定量控制,GRA联合EW-TOPSIS模型可用于法制半夏曲综合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半夏曲 一测多评法 多指标成分 相对校正因子 灰色关联度分析 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双差重定位及其构造意义
6
作者 许永强 雷建设 胡晓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6-1090,共25页
文中基于2021年5月1日—2022年6月18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收集的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相关数据,利用双差定位法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了2681个精定位地震事件。结果表明,漾濞地震序列的扩展方向为NW-SE向,长约32km,但并... 文中基于2021年5月1日—2022年6月18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收集的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相关数据,利用双差定位法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了2681个精定位地震事件。结果表明,漾濞地震序列的扩展方向为NW-SE向,长约32km,但并非简单的单侧扩展,而是呈西北窄、东南宽的雁列状分布结构特征,且发震优势深度为5~10km。前震有明显的空间迁移特征,且主震南、北两侧的地震活动差异性明显。这些地震在EW向、SN向、垂直向的平均定位误差约为0.47km、0.50km和0.62km,平均均方根走时残差约为0.22s。采用gCAP全波形反演方法获得该地震序列主断裂上M_(S)≥4.0主要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出明显的右旋走滑分量。利用基于小地震反演断层面参数的方法,通过拟合获得了发震断层面的参数,发现主断层面走向在126°~137°之间变化,且由北至南走向逐渐增大,倾向SW,倾角为79°~87°,由北至南倾角逐渐变小。结合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及前人的近震层析成像结果推测,漾濞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漾濞县城西南山地区域中NW-SE走向的高倾角走滑断裂系,该断裂系由一条走滑主断层和多条次级斜交小断层组成,且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可能受区域应力与深部流体作用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地震序列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周期系数的Kirchhoff-型差分方程同宿解的存在性
7
作者 王振国 丁廉业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3-979,共7页
运用临界点理论研究一类具有周期系数的Kirchhoff-型差分方程同宿解问题。首先,构造了差分方程所对应的能量泛函。在文中的假设条件下,保证了能量泛函具有山路几何结构,从而得到了一个Palais-Smale序列。然后,利用一个可变号的全局性条... 运用临界点理论研究一类具有周期系数的Kirchhoff-型差分方程同宿解问题。首先,构造了差分方程所对应的能量泛函。在文中的假设条件下,保证了能量泛函具有山路几何结构,从而得到了一个Palais-Smale序列。然后,利用一个可变号的全局性条件证明了该Palais-Smale序列的有界性。进一步,借助于l^(2)空间的紧支撑子集的性质和系数的周期性得到了该差分方程的一个非平凡同宿解。最后,给出两个例子说明了主要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rchhoff-型差分方程 同宿解 Palais-Smale序列 山路引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化与变分不等式的可行解序列的有限终止性
8
作者 王茹钰 赵文玲 宋道金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7-1051,共15页
为了在更弱的条件下,给出最优化问题(OP)与变分不等式问题(VIP)的可行解序列的有限终止性,在这类问题的解集上引进了一个增广映射,分别建立了解集关于可行解序列广义弱尖锐性的概念.这个新概念是传统的弱尖锐性与强非退化概念的扩充与推... 为了在更弱的条件下,给出最优化问题(OP)与变分不等式问题(VIP)的可行解序列的有限终止性,在这类问题的解集上引进了一个增广映射,分别建立了解集关于可行解序列广义弱尖锐性的概念.这个新概念是传统的弱尖锐性与强非退化概念的扩充与推广,其克服了最优化与变分不等式在许多情况下解集不具有弱尖锐性或强非退化性的缺陷.在这些问题的解集满足广义弱尖锐性的条件下,提供其可行解序列有限终止于解集的充分与必要条件.这些结果是现有相关文献中在弱尖锐或强非退化条件下相应结果的推广,同时也为许多最优化算法的有限终止性提供了更弱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化问题 变分不等式问题 可行解序列 广义弱尖锐性 有限终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无界势能的Kirchhoff-型差分方程多个同宿轨的存在性
9
作者 王振国 丁廉业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2,共13页
该文运用临界点理论研究了具有无界势能的Kirchhoff-型差分方程多个同宿轨的存在性.特别地,文中借助于非线性项次线性增长条件和一些技巧证明了能量泛函满足Palais-Smale紧性条件.最后举例说明主要结论.
关键词 Kirchhoff-型差分方程 Palais-Smale序列 临界点理论 同宿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级地震序列重定位与震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109
10
作者 张广伟 雷建设 +1 位作者 梁姗姗 孙长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18-3027,共10页
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8月3日至7日期间鲁甸Ms6.5级主震及647个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471个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主震的震源深度为13.3 km,与破裂过程显示的初始破裂深度较为接近,余震序列呈现出近东西向-北西向的不对称共... 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8月3日至7日期间鲁甸Ms6.5级主震及647个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471个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主震的震源深度为13.3 km,与破裂过程显示的初始破裂深度较为接近,余震序列呈现出近东西向-北西向的不对称共轭状分布。近东西向长约17 km,而北西向长约22 km,小震优势分布深度为10 km以上,且由主震处沿共轭断层分别向东南向和近东西向逐渐往10 km深度以上的浅部迁移.小震分布还展示出发震断层高倾角分布,且与昭通-鲁甸断裂分支断裂包谷垴一小河断裂活动相关.由于主震破裂的质心深度可为深入认识本次地震灾害严重提供重要证据,为此我们采用gCAP(generalized 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包括主震在内共5个4.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主震质心深度仅约5.0 km,与已有破裂过程显示的较大滑移量处于2-8 km之间的深度一致.本次主震错断了互为共轭的两条断裂,这种共轭破裂模式与矩心深度较浅,可能为本次地震致灾严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余震序列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 共轭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对龙门山地区构造变形模式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胡幸平 崔效锋 +1 位作者 宁杰远 陈连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61-2574,共14页
本文采用理论震源机制解的分析方法,以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为约束,探讨龙门山地区构造变形模式及其与汶川地震序列的关系.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了龙门山地区不同构造变形模式下的构造应力场,得到了理论震源机制解,并与汶川地震序列实... 本文采用理论震源机制解的分析方法,以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为约束,探讨龙门山地区构造变形模式及其与汶川地震序列的关系.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了龙门山地区不同构造变形模式下的构造应力场,得到了理论震源机制解,并与汶川地震序列实际震源机制解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该区构造变形模式对汶川地震序列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龙门山地区,青藏高原内深部构造变形快于地表的构造变形模式下,区域构造应力场对应的理论震源机制解与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的相符程度较高.这种一致性可能表明:(1)青藏高原内部深部构造变形快于地表,是龙门山地区比较合理的构造模式;(2)构造应力场是影响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重要力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 构造变形模式 理论震源机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崔效锋 胡幸平 +3 位作者 俞春泉 陶开 王艳华 宁杰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3-1072,共10页
利用2008年5月12日至8月7日包括国家地震台网、地方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在内的1023个地震台站及IRIS台站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资料,读取P波初动极性,并采用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对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进行求解,给出121个4.0级以上... 利用2008年5月12日至8月7日包括国家地震台网、地方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在内的1023个地震台站及IRIS台站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资料,读取P波初动极性,并采用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对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进行求解,给出121个4.0级以上质量可靠的震源机制解。根据求解结果发现:汶川Ms 8.0级主震P波初动解为纯逆冲型;汶川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绝大部分是逆冲型或走滑型地震,并具有分段分布特征;其P轴方位有两个优势分布方向:北西西—南东东向和北东东—南西西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序列 P波初动 震源机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不定方程x^3±1=1455y^2的一个初等解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杜先存 万飞 赵金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6,共4页
利用同余理论、递归序列,以及Pell方程解的性质证明了不定方程x3-1=1 455y2有整数解(x,y)=(1,0),(4 366,±7 563);而不定方程x3+1=1 455y2仅有整数解(x,y)=(-1,0).
关键词 不定方程 整数解 同余式 递归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不定方程x^2-6y^2=1与y^2-Dz^2=4的公解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杜先存 李玉龙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22,共4页
利用递归序列、Pell方程的解的性质、Maple小程序等,证明了D=2~n(n∈Z+)时,不定方程x^2-6y^2=1与y^2-Dz^2=4:(i)n=1时,有整数解(x,y,z)=(±485,±198,±140),(±5,±2,0);(ii)n=3时,有整数解(x,y,z)=(±485,... 利用递归序列、Pell方程的解的性质、Maple小程序等,证明了D=2~n(n∈Z+)时,不定方程x^2-6y^2=1与y^2-Dz^2=4:(i)n=1时,有整数解(x,y,z)=(±485,±198,±140),(±5,±2,0);(ii)n=3时,有整数解(x,y,z)=(±485,±198,±70),(±5,±2,0);(iii)n=5时,有整数解(x,y,z)=(±485,±198,±35),(±5,±2,0);(iv)n≠1,3,5时,只有平凡解(x,y,z)=(±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L方程 递归序列 基本解 整数解 公解 奇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4月玉树M_S7.3地震序列的断层结构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勤彩 王中平 +2 位作者 张金川 李君 陈章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31-1940,共10页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玉树地震序列2010年4月14日至10月31日间发生的ML≥1.0地震进行双差定位,得到1545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综合分析地震双差定位结果和玉树地震序列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发现玉树MS7.3地震发震构造由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条...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玉树地震序列2010年4月14日至10月31日间发生的ML≥1.0地震进行双差定位,得到1545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综合分析地震双差定位结果和玉树地震序列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发现玉树MS7.3地震发震构造由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条相交断层组成,主震发生在北西走向的甘孜—玉树断裂带上,5月29日的MS5.9余震序列发生在北东东走向的一条隐伏断裂上,两条断裂均接近直立.甘孜—玉树断裂是羌塘地块和巴彦喀拉地块的构造边界,由于羌塘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的差异运动使甘孜—玉树断裂强耦合段应力高度积累,在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破裂失稳发生了MS7.3地震.主震断层的左旋滑动导致北东东向断层的正应力减小,库伦应力增加,45天后触发了MS5.9余震序列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序列 双差定位 矩张量解 断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致伟 张永久 +3 位作者 程万正 吴朋 龙锋 阮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9,共7页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记录资料,由垂直向记录P和S振幅比值,结合部分清晰的P波初动记录资料,反演得到了2008年5月12日至2009年4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序列中829个ML≥3.5的小震震源机制解。采用统计和力轴张量计算方法,分析了震源...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记录资料,由垂直向记录P和S振幅比值,结合部分清晰的P波初动记录资料,反演得到了2008年5月12日至2009年4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序列中829个ML≥3.5的小震震源机制解。采用统计和力轴张量计算方法,分析了震源机制解参数并求取了余震区平均应力场。结果表明:用余震区北段小震震源机制解求得的节面为直立或倾斜,走向为NNE-SSW向,主压应力P轴方位为SWW-NEE方向,计算得到的平均应力张量σ1方向为77.1°;用余震区南段小震震源机制解求得的节面倾角较陡,在50°~90°之间,走向相对较分散,平均应力张量σ1方向为92.4°,呈EW向。从余震区南、北段的平均应力场方位随时间演化过程可以看出,余震区在2008年8月、9月、12月和2009年1月处于应力场调整阶段。最后研究了余震区南、北段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θ及逆冲型地震类型随时间的变化,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余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不定方程x^3-1=103y^2 被引量:24
17
作者 牟全武 吴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8-40,共3页
利用递归数列、同余式、Pell方程解的性质证明了不定方程x3-1=103y2仅有整数解(x,y)=(1,0).
关键词 不定方程 整数解 递归数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不定方程x^3-1=26y^2 被引量:45
18
作者 罗明 黄勇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共3页
用递归数列方法证明了方程x3-1=26y2全部整数解是(1,0),(3,±1),(313,±1086).
关键词 不定方程 整数解 递归数列 JACOBI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定方程x^3+1=301y^2的整数解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丽 鲁伟阳 郝虹斐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290-292,共3页
利用递归数列、同余式、平方剩余以及Pell方程解的性质证明不定方程x3+1=301y2仅有整数解(x,y)=(-1,0).
关键词 不定方程 整数解 递归数列 同余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安徽金寨M_L3.9震群序列震源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黄显良 刘泽民 +3 位作者 郁建芳 倪红玉 张炳 王琐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6-924,1,共9页
首先采用P波、SV波和SH波的极性和振幅比联合求解2014年安徽省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该震群序列的震源一致性参数和P轴方位角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基于震区附近3个台站记录到的该震群序列的地震波形,计算其... 首先采用P波、SV波和SH波的极性和振幅比联合求解2014年安徽省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该震群序列的震源一致性参数和P轴方位角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基于震区附近3个台站记录到的该震群序列的地震波形,计算其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同时读取震区附近3个台站记录到的该震群序列中115次ML≥1.5地震的极性.研究结果表明: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地震震源机制解绝大多数为压性走滑型,P轴方位角较为一致;其震源一致性参数处于较低水平,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台站所记录到的地震极性也较为一致.该结果表明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震源一致性程度非常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寨ML3.9震群序列 震源机制解 谱振幅相关系数 震源一致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