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角CARIMA模型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奇安 褚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1-545,共5页
为了丰富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算法(MGPC)的建模能力、降低其求解难度、增强其控制参数选择的灵活性,采用对角形式的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CARIMA)模型来改进MGPC.通过把CARIMA模型中的A与C矩阵构造成对角多项式矩阵的形式,把m个输入n... 为了丰富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算法(MGPC)的建模能力、降低其求解难度、增强其控制参数选择的灵活性,采用对角形式的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CARIMA)模型来改进MGPC.通过把CARIMA模型中的A与C矩阵构造成对角多项式矩阵的形式,把m个输入n个输出的多变量对象的参数辨识与模型预测问题分解成一系列m个输入单个输出子对象的参数辨识与模型预测问题.一方面简化了模型辨识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模型预测中大量的矩阵运算,从而减轻了在线运算负担,简化了MGPC的实现,增强了MGPC的实用性.在一个由集散控制系统(DCS)控制的非线性液位装置上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保持了常规MGPC方法的优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预测控制 多变量 自适应控制 cari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角CARIMA模型多变量广义预测近似解耦控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奇安 金鑫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64-1769,1797,共7页
针对多变量系统中存在的强耦合,提出基于对角CARIMA模型的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近似解耦算法.根据对角CARIMA模型中的A和C矩阵为对角形式的特点,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分解为多个多输入单输出系统进行预测和控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变量之间的... 针对多变量系统中存在的强耦合,提出基于对角CARIMA模型的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近似解耦算法.根据对角CARIMA模型中的A和C矩阵为对角形式的特点,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分解为多个多输入单输出系统进行预测和控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变量之间的耦合性.根据模型预测值与参考轨迹之间的偏差实时调整目标函数中跟踪误差的加权系数,达到进一步降低各个回路之间耦合的目的.加权系数调整的基本原则是,每个输出跟踪误差的加权系数是由其他输出在同时刻偏离参考轨迹的加权误差平方和构成.当某个输出偏离目标值时,其他输出的跟踪误差权值相对增大,以避免输出之间的相互扰动,达到近似解耦的目的.利用单变量GPC、多变量MGPC、基于设定值观测器解耦的MGPC以及提出的近似解耦方法,分别对温室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显示,近似解耦算法控制平稳,输出变量之间的相互扰动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系统 carima模型 广义预测控制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RIMA模型的PFC与GPC的等价性
3
作者 王繁珍 陈增强 +2 位作者 林霞 孙青林 袁著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70-73,共4页
建立了新型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预测函数控制(PFC)与传统的广义预测控制(GPC)的联系.首先推导了基于含有色噪声的自回归增量滑动平均(CARIMA)模型的预测函数控制的控制律,然后通过选取不同的基函数获取PFC控制律的形式并与GPC控制律... 建立了新型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预测函数控制(PFC)与传统的广义预测控制(GPC)的联系.首先推导了基于含有色噪声的自回归增量滑动平均(CARIMA)模型的预测函数控制的控制律,然后通过选取不同的基函数获取PFC控制律的形式并与GPC控制律进行比较.从而证明了在一定的基函数的选取方式下,基于CARIMA模型的PFC算法和GPC算法是等价的.揭示了PFC与GPC两者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为PFC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预测函数控制 广义预测控制 等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多层模型预测电压控制
4
作者 宋美琪 李洪全 +5 位作者 肖赫 张兴 赵阳 商和龙 丁浩 范宏进 《分布式能源》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配电网对配电网电压控制造成了巨大挑战。传统电压控制方法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的情景下无法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同时传统电压控制依赖机械式调压设备,其频繁机械式动作显著影响了使用寿命。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配电网对配电网电压控制造成了巨大挑战。传统电压控制方法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的情景下无法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同时传统电压控制依赖机械式调压设备,其频繁机械式动作显著影响了使用寿命。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多层电压控制方法。在所提方法中,机械式调压设备,例如变压器和并联电容,在上层以较长控制周期进行控制;而下层,对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和无功输出以较短的时间尺度进行快速调节。在所提方法中,上层控制的控制目标是降低机械式调压设备的动作次数,下层的控制目标为降低系统的网损和有功消减,保证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所提方法考虑了配电网当前及将来的系统状态,能确保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后电压在允许的范围内。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解决高比例风光接入配电网带来的电压越限问题,系统电压均方误差从3.9%降低至0.97%;同时,该方法能显著降低有载调压变压器和并联电容的动作次数,仅为传统电压控制方法的40%和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电压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分布式电源 多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rdinated voltage control of renewable energy power plants in weak sending-end power grid
5
作者 Yongning Chi Weihao Li +1 位作者 Qiuwei Wu Chao Liu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20年第4期365-374,共10页
The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 sending-end power grids is increasing rapidly,which brings difficulties to voltage control.This paper proposes a coordinated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 The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 sending-end power grids is increasing rapidly,which brings difficulties to voltage control.This paper proposes a coordinated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for the renewable energy power plants of wind and solar power connected to a weak sending-end power grid(WSPG).Wind turbine generators(WTGs),photovoltaic arrays(PVAs),and a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are coordinated to maintain voltage within a feasible range during operation.This results in the full use of the reactive power capability of WTGs and PVAs.In addition,the impact of the active power outputs of WTGs and PVAs on voltage control are considered because of the high R/X ratio of a collector system.An analytical method is used for calculating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to improve computation efficiency.A renewable energy power plant with 80 WTGs and 20 PVAs connected to a WSPG is us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Case studies show that the coordinated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can achieve good voltage control performance,which improves the voltage quality of the entire power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rdinated voltage control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 Renewable energy Weak sending-end power grid Wind turbine generators(WTGs) Photovoltaic arrays(PVAs) STATC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倾斜与偏航的漂浮式风电场模型预测尾流优化控制
6
作者 王晓东 李彬彬 +3 位作者 刘颖明 朱若男 王若瑾 徐雪峰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242,共8页
针对漂浮式风电机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尾流优化控制的漂浮式风电场卷曲尾流模型。该模型针对漂浮式风电场内机组倾斜的尾流动态特征,基于准稳态卷曲尾流模型考虑倾斜与偏航偏差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模型预测尾流优化控制方法,以... 针对漂浮式风电机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尾流优化控制的漂浮式风电场卷曲尾流模型。该模型针对漂浮式风电场内机组倾斜的尾流动态特征,基于准稳态卷曲尾流模型考虑倾斜与偏航偏差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模型预测尾流优化控制方法,以漂浮式风电场输出功率最大为目标协调各机组出力。在FAST.Farm中,将所建准稳态卷曲尾流模型(curl-N)与初始卷曲尾流模型(curl-O)、极性尾流模型(Polar)、大涡模拟(LES)计算的尾迹亏损速度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为证明优化控制方法有效性,与无尾流优化、传统尾流优化进行出力特性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准稳态卷曲尾流模型可适用于尾流优化控制,模型预测尾流优化控制可有效提高漂浮式风电场整场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尾流 模型预测控制 优化控制 发电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氢耦合系统的经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研究
7
作者 黄宇 周新鹏 +2 位作者 郭浩德 王嘉俊 张启亮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153,共10页
针对风光氢耦合系统源荷两侧不确定性对系统运行造成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经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的优化方法。根据风光氢耦合系统中设备的特性,建立计及设备启停的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场景生成技术对风光出力及电负荷预测数据进行处理,以生... 针对风光氢耦合系统源荷两侧不确定性对系统运行造成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经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的优化方法。根据风光氢耦合系统中设备的特性,建立计及设备启停的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场景生成技术对风光出力及电负荷预测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描述系统不确定性的场景集;基于生成的场景集,在设计的经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框架下,构造系统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进而对系统进行经济优化控制。由于经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需提供准确描述系统不确定性的场景集,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参数预测的场景生成机制。通过案例仿真分析,相较于常规随机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所提控制方法降低5.89%的运行成本;相较于常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降低13.25%的运行成本,验证了所提方法能有效解决风光氢耦合系统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光伏 氢能 非参数预测 不确定性 随机模型预测控制 场景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的永磁同步风电机组频率电压协同调节 被引量:1
8
作者 闫逸辰 寇鹏 +4 位作者 张远航 李华 李旭东 熊尉辰 梁得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8,共10页
为解决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发生闭锁故障引起送端近区功率冗余、造成频率和电压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频率电压协同调节的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的显式模型预测控制(EMPC)策略。该控制策略利用了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同时调节电... 为解决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发生闭锁故障引起送端近区功率冗余、造成频率和电压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频率电压协同调节的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的显式模型预测控制(EMPC)策略。该控制策略利用了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同时调节电网频率和电压的能力。根据频率摆动方程和电压灵敏度模型建立了换流站母线电压和电网频率的状态空间模型;将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的有功输出和无功输出相结合,利用多个EMPC控制器计算代价函数下的最优输出并进行组合,计算出故障后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的参考功率输出,以实现送端近区频率和电压的协同控制。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验证表明:当闭锁故障发生时,EMPC控制策略不仅可以降低送端近区的频率和电压的峰值与稳态值,而且与其他控制方法相比,频率峰值降低了0.089 Hz,电压峰值降低了0.012(标幺值)。该研究可为电力系统的频率电压控制提供理论及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风力发电 频率控制 电压控制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预测转矩自抗扰控制下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最大追踪系统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亚 朱强 徐杰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为了更好地获取风能,构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转矩自抗扰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系统,用于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来实现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追踪。为了提升PMSG响应性能,增强PMSG抗扰动性能,首先... 为了更好地获取风能,构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转矩自抗扰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系统,用于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来实现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追踪。为了提升PMSG响应性能,增强PMSG抗扰动性能,首先在电流环设计了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odel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MPTC),同时在速度环提出了一种参数补偿改进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策略,该方法继承了ADRC和MPTC的优点,可以很好地处理内部和外部干扰、建模误差和风速变化等不确定性问题,以实现在不同风速下最大功率追踪性能。从仿真结果可知当风速变化较小时所提控制策略转速静态误差几乎为0,传统MPTC控制策略误差为0.2 rad/s;当风速变化较大时所提控制策略转速静态误差较小,传统MPTC控制策略误差达到5 rad/s。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在最大功率追踪较传统控制器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性能以及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转换系统 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 自抗扰控制(ADRC) 参数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双机组混合动力船舶能量管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寅正 陈俐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4-83,共10页
[目的]船舶柴电混合动力系统合理分配柴油机和电机输出功率,可大幅降低油耗和排放。针对传统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的性能最优与运算实时的矛盾,提出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进行能量管理瞬时优化。[方法]首先,利用反向建模法搭建由双柴油... [目的]船舶柴电混合动力系统合理分配柴油机和电机输出功率,可大幅降低油耗和排放。针对传统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的性能最优与运算实时的矛盾,提出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进行能量管理瞬时优化。[方法]首先,利用反向建模法搭建由双柴油发电机组、储能系统、岸电组成的客渡船混合动力系统能量流模型;然后,提出以油耗和电能消耗的总温室气体(GHG)排放为目标函数,在系统约束条件下可在线滚动优化求解的MPC能量管理算法,最终进一步进行了不同预测时域长度的灵敏度分析。[结果]仿真结果表明,MPC较传统规则控制方法可分别降低4.85%的燃油消耗量和3.54%的温室气体总排放。[结论]相比于传统的规则控制策略,MPC油耗低,温室气体排放少,且计算负荷较小,具有良好的实船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机组混合动力 模型预测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态频率惯量特性的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控制
11
作者 蔡振华 黎灿兵 +3 位作者 阳同光 魏娟 葛睿 李立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6-1956,共11页
储能电池参与电网调频时对系统的惯量响应能力和引起的最大频率偏差均有待改善,网侧变流器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策略有望提升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性能.为此,提出考虑动态频率惯量特性的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控制.为利... 储能电池参与电网调频时对系统的惯量响应能力和引起的最大频率偏差均有待改善,网侧变流器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策略有望提升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性能.为此,提出考虑动态频率惯量特性的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控制.为利用储能电池对电网的惯量支撑和一次调频能力,构建附加有功功率模块,将储能电池的虚拟惯量控制和下垂控制策略产生的有功功率分别作为变转子惯量控制和输出反馈模型预测控制的附加功率;针对虚拟同步机惯量特性与电网需求间不匹配的问题,设计考虑系统频率偏差和系统频率变化率的变转子惯量控制策略,实现转子惯量对系统频率的实时调整.进一步提出VSG的输出反馈模型预测策略,通过在转子角频率增量与转矩增量之间建立反馈通道,实现系统频率偏差的动态预测和补偿.与现有的3种控制策略对比分析表明:考虑动态惯量特性的一次调频控制能充分利用储能电池和VSG的调频能力,有效减少电网的频率偏差和频率变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量响应 一次调频 虚拟同步发电机 变转子惯量控制 输出反馈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的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海鹏 秦瑞 +1 位作者 施晓芬 朱小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5-1576,共12页
针对具有多自由度的四足机器人,结合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和模型预测控制机理(MPC),提出2种模型融合的神经控制方法.该方法以模型预测原理为基础,通过模拟生物神经控制机制,构建腿足机器人行为运动神经控制架构.该架构能够处理外部环境信... 针对具有多自由度的四足机器人,结合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和模型预测控制机理(MPC),提出2种模型融合的神经控制方法.该方法以模型预测原理为基础,通过模拟生物神经控制机制,构建腿足机器人行为运动神经控制架构.该架构能够处理外部环境信息,自适应调节机身和腿部位置,实现机器人位置跟踪、全向运动和多种非典型步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PC-CPG控制架构的机器人可以快速响应并消除位置误差和角度误差,机身轨迹跟踪的位置误差始终保持在−0.1~0.1 m,姿态角误差保持在−0.05~0.05 rad.在MPC-CPG控制器的作用下,机器人不仅具有较高的轨迹跟踪精度,还表现出行为多样性,验证了所提出的MPC-CPG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神经控制 中枢模式发生器 模型预测控制 行为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传热条件的搅拌摩擦焊主轴力控制研究
13
作者 武凯洁 王庆霞 +1 位作者 林永勇 朱志雄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08,共7页
针对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的试件结构和焊缝位置变化,导致主轴力波动、焊接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对焊缝位置改变和试件结构变化两种传热条件下的热-力关系进行研究,提出考虑传热条件变化的主轴力控制方案。采用Deform-3D软件进行搅拌摩擦焊... 针对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的试件结构和焊缝位置变化,导致主轴力波动、焊接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对焊缝位置改变和试件结构变化两种传热条件下的热-力关系进行研究,提出考虑传热条件变化的主轴力控制方案。采用Deform-3D软件进行搅拌摩擦焊温度场仿真,并与试验测得实际焊接温度和主轴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靠近试件边缘的主轴力的变化趋势。引入焊接力边缘效应修正系数,基于Hammerstein结构建立考虑传热条件的搅拌摩擦焊主轴力模型,并构造广义预测控制主轴力控制器。将控制器集成到西门子840Dsl数控系统中,并在焊接设备上开展工程测试。结果表明,考虑传热条件变化的主轴力控制方案的控制效果较好,在不同传热条件下,可将实际主轴力控制在期望主轴力±5%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主轴力控制 广义预测控制 主轴力模型 传热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O的双馈风力发电机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
14
作者 王豪 董锋斌 +2 位作者 张丽 贺超 白小靖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8-26,共9页
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运行过程中因电机参数摄动以及电网电压突变等不确定因素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扩张状态观测器(ESO)与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MPDPC)相结合的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传统MPDPC中存在的系统耦合项、模型误差及... 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运行过程中因电机参数摄动以及电网电压突变等不确定因素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扩张状态观测器(ESO)与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MPDPC)相结合的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传统MPDPC中存在的系统耦合项、模型误差及外部扰动等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为了减小此影响,应用ESO进行相关参数估计。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建立了功率预测数学模型。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和传统MPDP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扩张状态观测器 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作博弈的共享混合储能电站规划
15
作者 高芊芊 山雨琦 朱晓荣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9-519,共11页
针对新能源场站储能利用率低及单位建设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的共享混合储能电站的规划方案。首先,制定蓄电池采用削峰填谷、超级电容器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的充放电策略;其次,建立储能电站的双层规划模型,并构建储能配置结... 针对新能源场站储能利用率低及单位建设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的共享混合储能电站的规划方案。首先,制定蓄电池采用削峰填谷、超级电容器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的充放电策略;其次,建立储能电站的双层规划模型,并构建储能配置结果的评价指标;最后,基于改进的Shapley分值法分配各新能源场站的收益,并分析储能投资成本对结果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在该交易模式下不仅可提高储能装置的利用率,而且可减少新能源场站对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储能 模型预测控制 合作博弈 共享经济 削峰填谷 改进Shapley分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6
作者 李丹 王炜贵 +2 位作者 孙浩杰 张轩 李义康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8期25-27,共3页
深入研究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其能够快速响应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准确跟踪最大功率点,为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 深入研究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其能够快速响应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准确跟踪最大功率点,为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 模型预测控制 SIMULINK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批重复过程迭代学习广义预测控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书臣 徐心和 李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34-737,共4页
针对一类分批重复操作过程,提出迭代学习广义预测控制(ILGPC)算法·该算法利用以前的过程输入输出信息,在GPC结构中增加干扰预测估计的迭代学习前馈回路,通过对部分可重复干扰的估计和学习,提高了分批重复操作过程的控制品质,减小... 针对一类分批重复操作过程,提出迭代学习广义预测控制(ILGPC)算法·该算法利用以前的过程输入输出信息,在GPC结构中增加干扰预测估计的迭代学习前馈回路,通过对部分可重复干扰的估计和学习,提高了分批重复操作过程的控制品质,减小了跟踪误差·对算法的稳定性做了分析,并以间歇聚合反应过程为仿真对象,研究了算法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学习控制 广义预测控制 重复操作过程 收敛性分析 cari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制动过程的建模及跟踪控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中奇 杨辉 +1 位作者 刘明杰 刘杰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6,共7页
通过分析动力分散式高速动车组多动力单元制动过程中制动力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动车组制动过程中的运行数据和制动特性曲线,建立高速动车组制动过程多动力单元的分布式三阶自回归模型;采用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实时生成各动力单元... 通过分析动力分散式高速动车组多动力单元制动过程中制动力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动车组制动过程中的运行数据和制动特性曲线,建立高速动车组制动过程多动力单元的分布式三阶自回归模型;采用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实时生成各动力单元所需制动力,实现制动过程中对动车组各动力单元给定速度的跟踪控制。采用MATLAB软件和给出的建模方法以及跟踪控制方法,以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为例进行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由仿真计算得到的动力单元速度与其实际速度的最大正负误差之绝对值均小于2km·h^(-1),均方根误差小于1km·h^(-1),均满足高速动车组运行过程的速度误差要求,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高速动车组在制动过程中各动力单元对给定速度跟踪控制的最大绝对误差仅为0.195 8km·h^(-1),大大优于传统的多变量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法,满足制动过程中对动车组运行安全、舒适和停靠准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动力单元 制动力 速度跟踪 分布式模型 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 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控制系统的自适应预测控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中大 高宪文 李琨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08,共6页
针对具有随机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提出一种自适应预测控制方法.利用Elman神经网络对网络控制系统的随机时延进行在线预测,然后采用一种增加微分作用的改进隐式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对网络时延进行补偿,实现了随机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自适应... 针对具有随机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提出一种自适应预测控制方法.利用Elman神经网络对网络控制系统的随机时延进行在线预测,然后采用一种增加微分作用的改进隐式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对网络时延进行补偿,实现了随机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自适应预测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网络随机时延有很好的补偿效果,可明显改善系统输出性能,保证控制的稳定性与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时延 网络控制系统 时延预测 ELMAN神经网络 隐式广义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预测控制在监控AGC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杰 张浩宇 +1 位作者 李旭 张殿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852-3856,共5页
根据广义预测控制的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在线反馈校正等特征,设计一种基于广义预测控制器的监控AGC系统,并以某冷轧实验轧机为对象,对其控制性能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模型匹配时,常规Smith预估器响应时间比广泛预测控制的少,稳态... 根据广义预测控制的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在线反馈校正等特征,设计一种基于广义预测控制器的监控AGC系统,并以某冷轧实验轧机为对象,对其控制性能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模型匹配时,常规Smith预估器响应时间比广泛预测控制的少,稳态精度上比广义预测控制器的高;在轧件塑性系数或系统滞后时间计算不准确导致模型不匹配时,常规Smith预估器出现了系统超调或振荡现象,而广义预测控制器基本不受模型参数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预测控制 SMITH预估器 监控AGC 模型失配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