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7
1
作者 龚志祥 田孟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3-39,共7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虽经历了60多年的实践,但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诸如自治地方形式单一、自治机关组成和自治地方干部配备不够合理、自治权难以落实等;这些"瑕疵"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自治地方、自治民族当家作主、管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虽经历了60多年的实践,但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诸如自治地方形式单一、自治机关组成和自治地方干部配备不够合理、自治权难以落实等;这些"瑕疵"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自治地方、自治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权利的行使,同时已成为发展的障碍,制约了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视为一种随现实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制度,对其加以修改、补充,使之日趋完善,如增设"自治市",优化自治机关人员结构,使自治权"硬起来"、"实起来",加大干部学习交流力度,提高民族干部素质等;只有这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在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永不动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法律 制度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法律变通的价值蕴涵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殿军 崔慧姝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4,共5页
民族自治地方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变通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重要表现形式。法律变通是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特殊保护,是民族平等权的有效保障。法律变通能够巩固民族认同基... 民族自治地方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变通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重要表现形式。法律变通是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特殊保护,是民族平等权的有效保障。法律变通能够巩固民族认同基础上的国家认同,有效推动政治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和法治建设,实现差异性的统一,促进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法律变通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平等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民族法制保障研究——以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法规建设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玉福 伍淑花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民族法制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保障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的民族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民族法制建设...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民族法制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保障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的民族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民族法制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自治法配套法规建设为例,就如何制定和完善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法制保障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小康社会 民族法制 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治区自治条例出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0
4
作者 潘红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55-60,共6页
自治条例之所以难出台,关键在于"报批难"。此外,"定稿难"和自治区制定自治条例的积极性不高也是影响自治区自治条例出台难的原因。因此,将行政化的分权模式设为立法化的分权模式,建立利益沟通的制度平台以及权限争... 自治条例之所以难出台,关键在于"报批难"。此外,"定稿难"和自治区制定自治条例的积极性不高也是影响自治区自治条例出台难的原因。因此,将行政化的分权模式设为立法化的分权模式,建立利益沟通的制度平台以及权限争议解决机制来协调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缓解报批难,同时设立全国性的自治区自治条例制定协调指导委员会,以推动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治区 自治条例 民族法制体系 《民族区域自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法实施监督的里程碑——简论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检查《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 被引量:3
5
作者 朱玉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1-64,共4页
民族法实施监督是我国法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族法的有效贯彻落实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22年来首次检查《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标志着民族法实施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是我国民族法实施监督的里程碑。以全国人... 民族法实施监督是我国法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族法的有效贯彻落实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22年来首次检查《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标志着民族法实施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是我国民族法实施监督的里程碑。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检查《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为契机,加强和完善民族法实施监督,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民族法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法 实施监督 里程碑 检查 《自治法》实施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法问题探讨 被引量:20
6
作者 乔良 朴宗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5,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即坚持统一战线的重要举措,其法治化促成正当其时,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需要,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即坚持统一战线的重要举措,其法治化促成正当其时,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需要,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实现法治化仍面临着立法层级较低、法律规定不足等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宪法等法规范的具体路径包括:一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宪法性条款;二是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规范概念;三是协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律安排与其他法之衔接;四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民族区域自治法》 地方性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被引量:21
7
作者 熊文钊 王楚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9,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蕴含着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工作的深刻命题,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民族法治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蕴含着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工作的深刻命题,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民族法治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探讨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首先,在根本上要奠定宪法基石,推动构建以“中华民族”概念为核心的宪法民族规范体系,同时强化各民族的公民身份认同;其次,需要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即根据党的民族工作要求,完善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核心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法律制度基础;最后,还要深入推进民族工作的法治化进程,把我国民族法治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民族事务治理效能。只有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法治体系,才能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各民族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现
8
作者 刘成贵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9-29,共1页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的扬弃。在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是中国各民族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它的正确实施 ,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 '民族自决权'思想 民族政策 列宁 少数民族 民族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