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9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mobility impact on urban work zones using statistical models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Pei ZHANG Jian +3 位作者 QU Jun-rong LU Jia-jian CHENG Yang TAN Hua-ch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513-1521,共9页
This work correlated the detailed work zone location and time data from the Wis LCS system with the five-min inductive loop detector data. One-sample percentile value test and two-sample Kolmogorov-Smirnov(K-S) test w... This work correlated the detailed work zone location and time data from the Wis LCS system with the five-min inductive loop detector data. One-sample percentile value test and two-sample Kolmogorov-Smirnov(K-S) test were applied to compare the speed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work zone and non-work zone conditions. Furthermore, we analyzed the mo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freeway work zones within the urban area of Milwaukee, WI, USA. More than 50% of investigated work zones have experienced speed reduction and 15%-30% is necessary reduced volumes. Speed reduction was more significant within and at the downstream of work zones than at the upstr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 data MOBILITY impact WORK ZONE STATIS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和CRASH模型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彩霞 安婷婷 +3 位作者 刘静 李向阳 靳婕 徐兰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43-1849,共7页
背景国际颅脑损伤预后临床测试研究(IMPACT)和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类固醇的随机化研究(CRASH模型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预后预测模型,需要继续开发,完善和持续的外部验证,以确保对不同环境的普适性。目的同时在中国TB... 背景国际颅脑损伤预后临床测试研究(IMPACT)和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类固醇的随机化研究(CRASH模型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预后预测模型,需要继续开发,完善和持续的外部验证,以确保对不同环境的普适性。目的同时在中国TBI人群中进行验证IMPACT和CRASH模型的预后评估价值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7—2019年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内接受治疗的TBI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纳入患者的基本信息。随访观察患者14 d存活情况和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终止事件为中途失访。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IMPACT和CRASH模型对TBI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Brier评分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0±17.4)岁,分别绘制IMPACT模型与CRASH模型预测TBI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IMPACT核心模型、CT模型、实验室模型预测TBI患者6个月GOS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07(95%CI=0.747~0.866,P<0.001)、0.843(95%CI=0.789~0.897,P<0.001)、0.845(95%CI=0.793~0.897,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179、0.164、0.161;IMPACT核心模型、CT模型、实验室模型预测TBI患者6个月死亡的AUC分别为0.868(95%CI=0.816~0.919,P<0.001)、0.896(95%CI=0.851~0.941,P<0.001)、0.892(95%CI=0.850~0.935,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151、0.144、0.136。CRASH基本模型、CT模型预测TBI患者6个月GOS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47(95%CI=0.682~0.813,P<0.001)、0.766(95%CI=0.703~0.829,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306、0.308;CRASH基本模型、CT模型预测TBI患者14 d死亡的AUC分别为0.791(95%CI=0.723~0.860,P<0.001)、0.797(95%CI=0.728~0.865,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348、0.383。结论对于TBI患者的预后,IMPACT模型整体较CRASH模型显示出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颅脑损伤 国际颅脑损伤预后临床测试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类固醇的随机化研究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ilure Impact,Availability and Cost Analysis of PONs Based on a Network Geometric Model 被引量:1
3
作者 FERNANDEZ Alvaro STOL Norvald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8-24,共7页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PONs)are considered as the preferred solution for broadband fibre-based access networks.This is because PONs present low cost deployment,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lso meet high bandwidth dem...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PONs)are considered as the preferred solution for broadband fibre-based access networks.This is because PONs present low cost deployment,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lso meet high bandwidth demands from end users.In addition,end users expect a high availability for access networks,while operators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reducing the failure impact(number of clients affected by failures).Moreover,operators are also interested in reducing the cost of the access network.This paper provides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consequences that the physical topology and design decisions cause on the availability,the failure impact and the cost of a PON.In order to do that,the physical layout of the PON deployment area is approximated by a network geometric model.A PON deployed according to the geometric model is then assessed in terms of failure impact,availability and cost.This way,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esign decisions and the physical layout on these three parameters are evaluated.In addition,the tradeoffs between availability,failure impact and cost caused by planning decisions and the physical topology are identified and pinpoi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ILABILITY FAILURE impact CAPITAL Expenditures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NETWORK geometric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SIR模型在成都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小玲 刘凡菲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7-363,共7页
成都市生态安全评价对协调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建立成都市2010—2022年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多... 成都市生态安全评价对协调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建立成都市2010—2022年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多因子的交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成都市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现从中度预警状态转变为安全状态,生态安全指数由0.267上升至0.724。其中,驱动力指数由0.057上升至0.102,压力指数由0.044上升至0.117,状态指数由0.029上升至0.089,影响指数由0.103上升至0.228,响应指数由0.034上升至0.187。城市扩张、工农业污染、公共政策与公民素质是影响成都市生态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能源体系、交通体系、农业结构5个角度提出了维护该区域生态安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生态安全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帽型梁冲击零件加工对材料性能影响分析
5
作者 夏明 李燕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88,共4页
汽车零件的冲压过程,对金属薄板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将影响碰撞分析的可靠性,采用预拉伸进行研究。选取车身吸能盒常用材料低合金高强钢340LA进行研究,基于静态拉伸测试,获取0、5、10、15%预应变后,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硬化... 汽车零件的冲压过程,对金属薄板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将影响碰撞分析的可靠性,采用预拉伸进行研究。选取车身吸能盒常用材料低合金高强钢340LA进行研究,基于静态拉伸测试,获取0、5、10、15%预应变后,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硬化的变化,获取变化规律;根据Hollomon和Swift方程,提取材料加工硬化影响的关键参数,并将此因素拟合加入材料碰撞力学性能的Cowper-Symonds模型;基于帽型梁冲击试验测试,采用实测和仿真分析的方法,对比考虑加工硬化与否的材料模型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验证前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可知:加工硬化对材料强度、延伸率影响较大,碰撞分析时,不能忽略;强塑积则随着预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整体强塑性性能增大;在不同预应变的影响下瞬时加工硬化n值有着明显的变化;未考虑加工硬化时,平均力误差超过了8%;考虑加工硬化的分析结果,各个关键参数的误差小于2.5%,表明此种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考虑加工硬化的载荷比为0.58,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很好的体现了材料在整个承载过程中的波动情况,分析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分析模型和结果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零件 加工硬化 预拉伸 帽型梁 落锤冲击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非均质性对RC梁冲击响应尺度效应的影响机制
6
作者 金浏 吴少雄 +2 位作者 张仁波 李健 杜修力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1-765,共15页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常遭受冲击荷载作用,导致其动力响应十分复杂,往往难以预测。为了系统分析混凝土非均质性这一特征对几何相似RC梁冲击响应及尺度效应的影响,基于对照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均质RC梁(Homo...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常遭受冲击荷载作用,导致其动力响应十分复杂,往往难以预测。为了系统分析混凝土非均质性这一特征对几何相似RC梁冲击响应及尺度效应的影响,基于对照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均质RC梁(Homogeneity,HMG)与两种非均质RC梁(Heterogeneity⁃Ⅰ,HTG⁃Ⅰ和Heterogeneity⁃Ⅱ,HTG⁃Ⅱ)模型。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分别对比分析位移、冲击力及支反力响应,并进一步从损伤模式、挠度曲线及能量吸收角度探讨其尺度效应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非均质性这一特征是导致几何相似RC梁位移响应产生尺度效应的原因之一,但其对冲击力和支反力响应的影响较小。造成上述现象的内在机理可能是非均质性会引起不同的损伤路径,结合挠度曲线和能量吸收角度分析,进而发现非均质性增强了RC梁的局部响应。同时,冲击速度在3.6~7.4 m·s^(-1)内,冲击速度越大,位移响应的尺度效应会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非均质性 尺度效应 冲击荷载 损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法的套管冲蚀特性及结构优化研究
7
作者 张磊 王晨锐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7,共9页
针对固井滑套压裂中冲蚀特性及结构优化等问题,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SPH)建立球形砂粒冲击金属表面的SPH数值模型,模拟多个砂粒冲击套管材料42CrMo的微观过程,分析砂粒的撞击行为与冲蚀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CFD模拟方法与Oka冲蚀模型... 针对固井滑套压裂中冲蚀特性及结构优化等问题,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SPH)建立球形砂粒冲击金属表面的SPH数值模型,模拟多个砂粒冲击套管材料42CrMo的微观过程,分析砂粒的撞击行为与冲蚀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CFD模拟方法与Oka冲蚀模型结合现场实际工况,对不同端口特性的套管内壁进行冲蚀磨损的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SPH法能较好地表现出砂粒在撞击套管材料时的微观变形,有助于研究微观下材料的变形影响因素,且由SPH法模拟得到的无量纲冲蚀速率随冲击角度变化的模拟数据与Oka冲蚀公式中冲击角函数趋势相符。端口特性参数对套管内壁的冲蚀有着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随着端口数量、端口面积的增加,平均冲蚀速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但存在着边际递减效应;在研究的4种端口形状中,胶囊形端口的平均冲蚀速率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套管端口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微观冲击模型 套管冲蚀 端口特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机行星齿轮啮合冲击激励及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8
作者 何泽银 伍宏健 +2 位作者 杨震 易锋 裴世丰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7,共15页
为揭示太阳轮-行星轮间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系内、外啮合状态演变规律,建立盾构机行星齿轮内、外啮合齿轮副线外啮入冲击激励解析计算模型,与齿轮副有限元显式动态接触模型对比,验证解析模型合理性;进而,搭建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齿圈、... 为揭示太阳轮-行星轮间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系内、外啮合状态演变规律,建立盾构机行星齿轮内、外啮合齿轮副线外啮入冲击激励解析计算模型,与齿轮副有限元显式动态接触模型对比,验证解析模型合理性;进而,搭建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齿圈、行星轮-太阳轮线内冲击机理模型,研究外啮合齿轮副啮入冲击对行星轮-齿圈内啮合状态、太阳轮-行星轮外啮合状态的影响规律,阐明太阳轮-行星轮-齿圈多点冲击激励变化规律;而后,建立盾构机行星齿轮系统集中质量模型,计算不同冲击激励下内、外齿轮副间啮合力,阐明冲击激励与齿轮副啮合力间动态演化规律;最后,搭建行星轮系统显示动力学模型,提取外、内啮合齿轮副啮合力与接触力,与理论解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理论模型合理性。结果表明:内、外啮合冲击力数值与解析解吻合良好,相对误差为4.09%;行星轮系统线外啮入冲击将诱发内、外啮合齿轮副线内冲击;行星轮系冲击激励呈周期性变化,将诱发行星轮系内、外啮合齿轮副间啮合力改变,啮入冲击激励会使齿轮副间动态啮合力减小,而诱发的线内冲击激励会使齿轮副动态啮合力增大,导致行星轮系统振动加剧;行星轮系统有限元仿真数值解与解析解对比,外、内啮合啮入冲击相对误差分别为3.21%、6.40%,平均啮合力误差分别为6.93%,3.80%,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冲击 解析模型 动态特性 行星齿轮 盾构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墩柱撞击性能与破坏机理研究
9
作者 马海英 邱媛 +2 位作者 夏烨 周锐根 王君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7-1034,共8页
以采用杯口连接的预制墩柱为研究对象,连接形式包括钢板和剪力键,分析其在撞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首先,建立有限元动力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拟静力试验进行验证。然后,分析杯口连接的预制墩柱在不同撞击位置下的动力性能,并与现浇式整体墩... 以采用杯口连接的预制墩柱为研究对象,连接形式包括钢板和剪力键,分析其在撞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首先,建立有限元动力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拟静力试验进行验证。然后,分析杯口连接的预制墩柱在不同撞击位置下的动力性能,并与现浇式整体墩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杯口连接的预制墩柱,柱顶撞击时会出现弯曲破坏;钢板连接预制墩柱的破坏区域大于剪力键连接预制墩柱;由于杯口连接,预制墩柱塑性铰位置高于现浇墩柱;柱底撞击时会出现冲剪破坏,2种连接形式的破坏区域相当,且与现浇墩柱性能基本相同;相同撞击条件下预制墩柱的动抗弯承载力与现浇墩柱相似,动抗剪承载力高于现浇墩柱15%以上,且延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杯口连接 有限元模型 撞击荷载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落石冲击下棚洞结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10
作者 刘红岩 吕泽鹏 +4 位作者 刘康琦 周月智 常书瑞 薛雷 张光雄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9,共13页
为探究多次落石冲击下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并验证了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的落石冲击棚洞FEM-SPH耦合数值模型,并结合LS-DYNA完全重启动技术,研究了落石冲击速度、质量、冲击角度、形状等4个因素对多次落石冲击棚洞结构... 为探究多次落石冲击下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并验证了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的落石冲击棚洞FEM-SPH耦合数值模型,并结合LS-DYNA完全重启动技术,研究了落石冲击速度、质量、冲击角度、形状等4个因素对多次落石冲击棚洞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力、缓冲层顶部冲击位移、棚顶位移、棚洞塑性应变均与落石质量、速度、冲击方向与棚洞平面的夹角呈正相关;长方体落石冲击产生的冲击力、棚顶位移和塑性应变均大于球体落石,球体落石产生的冲击位移大于长方体;对于长方体落石,冲击位移、棚顶位移、塑性应变与接触面积呈负相关;随着落石冲击次数的增加,峰值冲击力通常会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棚洞结构 动力响应 FEM-SPH耦合数值模型 冲击力 多次落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公路低生态影响评价与决策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涛 张宏 +3 位作者 徐鑫 曹升亮 张驰 杨宏志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33-3749,共17页
公路建设在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如生境干扰和水土流失加剧等负面影响。为在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进行源头生态保护,弥补路线方案决策时生态约束考虑不足和相近决策结果难抉择等问题,通过预测路域生态系统服... 公路建设在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如生境干扰和水土流失加剧等负面影响。为在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进行源头生态保护,弥补路线方案决策时生态约束考虑不足和相近决策结果难抉择等问题,通过预测路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同时考虑路线方案占用生态敏感区的面积,建立了公路低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路线方案经过多年冻土和中厚层季节性冻土的面积、路线方案占用草地和林地面积、路域生境质量变化、路域水源涵养量变化、路域土壤侵蚀量变化。建立多维多规则云模型对路线方案进行评价和决策,并在久马高速上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路线方案、以桥隧代路、完善边坡防护、复垦临时占地等方式能够降低路线工程对生态系统的扰动。研究提出了公路低生态影响评价与决策方法,有助于实现从事后恢复生态环境向事前规划和保护的转变,为公路设计优化、生态风险监测与管理、生态保护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公路生态影响 公路决策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经济与环境影响
12
作者 向洪金 王伟 邝艳湘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与出口国,为全球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2024年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先后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加征关税等贸易制裁措施,其潜在的经济与环境影响亟待深入系统研究。该研究运用异质性...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与出口国,为全球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2024年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先后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加征关税等贸易制裁措施,其潜在的经济与环境影响亟待深入系统研究。该研究运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改进了Francois等构建的可计算局部均衡模型,揭示了加征关税在行业层面对经济与环境影响的内在机理,并基于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生产、贸易与消费等相关数据,前瞻性地评估了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经济与环境影响。实证结果表明:①欧盟、美国、加拿大的消费者将成为贸易保护政策的受害者。加征关税后,欧盟、美国、加拿大电动汽车消费者价格分别上涨2.3%、0.6%、5.4%,消费者福利损失每年高达38.1、4.7、8.7亿美元。②加征关税将破坏全球电动汽车正常的贸易秩序,但难以阻止中国电动汽车国际化的步伐。由于贸易破坏效应,中国电动汽车将被迫退出美国与加拿大市场,对欧盟的年出口量也将下降近60%;同时由于贸易偏转效应,中国电动汽车对英国等第三方市场年出口量均有所增加,有利于促进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市场的多元化。③加征关税将扰乱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国际分工与产业链安全,但难以改变全球电动汽车生产的基本格局。加征关税后,欧盟、美国、加拿大电动汽车年产量分别仅增加1.1%、0.5%、3.0%,而中国电动汽车年产量仅下降大约1.7%。④加征关税不仅损人不利己,而且增加全球碳排放与环境污染。加征关税后,欧盟、美国、加拿大每年净福利损失分别高达21.1、3.8、8.1亿美元,均高于中国的年福利损失3.4亿美元;同时全球CO_(2)排放量每年增加近47.9万t,CO等有害气体与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有所增加。据此,该研究提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应该通过提质增效、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建设多元化国际市场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等举措,降低欧盟、美国等经济体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加征关税 GSIM模型 经济影响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着陆连续梁桥冲击系数研究
13
作者 江辉 赵星燕 +4 位作者 孙耀宗 孟宪锋 李会驰 罗萌 季金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49,170,共11页
为了填补当前国内外对飞机着陆跑道桥冲击系数研究的不足,对冲击系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并提出合理的冲击系数计算公式。首先,选取某机场五跨连续梁桥和民用飞机波音737-800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法和多体动力学法的联合仿真技术建立... 为了填补当前国内外对飞机着陆跑道桥冲击系数研究的不足,对冲击系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并提出合理的冲击系数计算公式。首先,选取某机场五跨连续梁桥和民用飞机波音737-800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法和多体动力学法的联合仿真技术建立了精细化的飞机-桥梁耦合振动分析系统;然后,研究飞机着陆质量、俯仰角、下沉速度及桥梁刚度、桥梁阻尼等因素对飞机着陆时桥梁冲击系数的影响,揭示了其内在规律及机理;最后,开展统计分析,明确了桥梁冲击系数的分布特征,并选取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提出了飞机着陆连续梁桥的冲击系数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飞机着陆质量、下沉速度、接地速度、滚转角及桥梁刚度、桥梁阻尼是影响冲击系数的重要因素;当飞机在桥梁上着陆时,冲击系数服从极值Ⅰ型分布,主要分布区间为0.28~0.79,最高可达2.07;所建飞机着陆连续梁桥的冲击系数回归模型与数值仿真结果平均差异率为5.13%,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该模型对预测飞机着陆冲击作用下跑道桥的冲击系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道桥 冲击系数 联合仿真 飞机-桥梁耦合模型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含腐蚀缺陷海底油气管道可靠性分析
14
作者 曾威 田旭敏 +1 位作者 郑吉霖 朱东润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11,共8页
海底油气管道是海洋油气输送的“生命线”,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水下油气开采的安全性。考虑到在役海底油气管道不仅受到管道内油气的腐蚀作用,还会受到海上坠物的冲击作用,为此,构建了冲击载荷下含腐蚀缺陷海底管道的损伤分析模型,并针对... 海底油气管道是海洋油气输送的“生命线”,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水下油气开采的安全性。考虑到在役海底油气管道不仅受到管道内油气的腐蚀作用,还会受到海上坠物的冲击作用,为此,构建了冲击载荷下含腐蚀缺陷海底管道的损伤分析模型,并针对其分析效率较低的问题,建立了冲击载荷下含腐蚀缺陷海底管道的损伤分析Kriging(KG)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功能函数响应值KG预测模型的含腐蚀缺陷海底管道可靠度计算方法,开展冲击速度、管道埋深和管道腐蚀深度对海底油气管道可靠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海底油气管道的可靠度随坠物冲击速度和管道腐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冲击速度小于11 m/s时管道可靠性为100%,当达到13 m/s时,可靠度下降至95.02%;管道腐蚀深度小于5 mm时管道可靠性为100%,当达到7 mm时,可靠度下降至92.07%;相反,海底油气管道的可靠度随管道埋深的增加而增加,当埋深为0.6 m时,可靠度达到100%。所得结论可为海底油气管道的设计与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油气管道 冲击载荷 腐蚀缺陷 KRIGING模型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撞击核态沸腾区液膜换热数值模拟
15
作者 侯燕 马新飞 +1 位作者 刘学厅 胡鑫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1,共8页
为获得液滴撞击薄液膜换热机理,基于界面法向近似的能量跳跃模型和单元交替算法,建立了新型液滴撞击液膜相变传热传质模型。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该模型研究了有无气泡、液膜厚度、液滴速度3种因素对于液膜内传热的影... 为获得液滴撞击薄液膜换热机理,基于界面法向近似的能量跳跃模型和单元交替算法,建立了新型液滴撞击液膜相变传热传质模型。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该模型研究了有无气泡、液膜厚度、液滴速度3种因素对于液膜内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影响因素中液膜厚度影响最大,液膜越薄越有利于换热,薄液膜情况峰值壁面传热系数约是厚液膜情况的8倍。相对于液膜厚度,液滴速度和有无气泡对壁面传热系数的影响总体上不明显。但是液滴速度的增加明显缩短壁面传热系数峰值点出现的时间,而有气泡情况壁面传热系数随时间波动变化特征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液滴撞击 核态沸腾 相变模型 气液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形条件下挡墙对滑坡-碎屑流运动和冲击特征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王忠福 石风格 +2 位作者 张旭升 王晶莹 刘恩龙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60,共12页
为探明挡墙对滑坡-碎屑流的防治效果,以中国贵州省纳雍滑坡-碎屑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PFC^(3D)数值模拟,研究了真实三维地形条件下不同位置和高度的挡墙对滑坡-碎屑流运动和冲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挡墙对碎屑流的运... 为探明挡墙对滑坡-碎屑流的防治效果,以中国贵州省纳雍滑坡-碎屑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PFC^(3D)数值模拟,研究了真实三维地形条件下不同位置和高度的挡墙对滑坡-碎屑流运动和冲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挡墙对碎屑流的运动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挡墙越高,阻碍作用越明显;碎屑流遇到挡墙后,前缘速度先骤降后提升,且与无挡墙时相比,前缘速度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折减;受实际地形的影响,高度为3 cm的挡墙放置于斜坡中间位置时,其对碎屑流的阻碍效果最明显,碎屑流的前缘运动距离最短,挡墙所受到的冲击力峰值及冲击作用结束后的残余压力随着挡墙高度的增加均会增加;挡墙摆放位置距离坡脚越远,挡墙所受到的冲击力峰值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碎屑流 室内模型试验 挡墙 PFC 3D 冲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17
作者 陈铁华 畅嘉伦 李红霞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7,共10页
安全生产责任压力会影响矿工行为。探究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因素间的层级和结构关系,可有效管理矿工压力,规范矿工行为。基于此,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深度访谈,并结合扎根理论,确定了13个影响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因素... 安全生产责任压力会影响矿工行为。探究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因素间的层级和结构关系,可有效管理矿工压力,规范矿工行为。基于此,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深度访谈,并结合扎根理论,确定了13个影响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因素;然后采用决策试验与评价试验法(DEMATEL)计算了各因素的中心度与原因度,结合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了多层递阶模型,梳理了因素间的层次结构与路径;最后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分析了因素的驱动与依赖关系。结果表明: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受3个维度13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个人发展3个最直接的表层影响因素,人口统计特征、早期绩效惩处经历、人格特征和监管障碍等6个连接表层与本质层的过渡层与深层次因素,以及领导风格、监管不确定性、安全责任与生产责任4个本质层因素。长期监控本质层和深层因素,重视过渡层因素,有针对性地调整表层因素,是改善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责任压力 矿工 影响因素 决策试验与评价试验法 解释结构模型 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 影响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试点政策减排效应实证评估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操操 于凤菊 +10 位作者 张悦 刘耕源 王新爽 郑恺昀 胡婧 王立波 宋丹 胡永锋 孙粉 孙大利 马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4-1685,共12页
基于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将碳交易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评估了其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碳交易政策后,试点地区碳总量下降13.2%,碳强度和人均碳排放分别下降21.3%和17.2%.受碳交易政... 基于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将碳交易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评估了其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碳交易政策后,试点地区碳总量下降13.2%,碳强度和人均碳排放分别下降21.3%和17.2%.受碳交易政策影响,试点地区碳强度显著降低,然而碳总量和人均排放影响不显著.碳交易减排主要依赖于产业结构改善,碳交易价格、市场活跃度和低碳技术的中介效应较弱.不同政策间可能存在互补和协同效应,尽管碳交易在推动碳减排发挥积极作用,但对SO_(2)、NO_(x)和PM_(2.5)的协同效果仍需提升.这些结果为理解碳交易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为完善碳交易制度,以及指导未来碳市场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多期差分模型 环境效应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间隙冲击的六连杆伺服压力机建模及动力学响应特性研究
19
作者 孙万 王兆坤 +3 位作者 汪子康 袁浩 江秀花 张忠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7-83,共7页
针对伺服压力机肘杆机构运转中因旋转副间隙引发的周期性冲击问题,建立非线性时变六连杆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研究间隙大小、驱动转速对系统动态特性及可靠性的影响规律,并揭示六连杆运动副间隙由于运动副元素分离导致的振动冲击机制。基... 针对伺服压力机肘杆机构运转中因旋转副间隙引发的周期性冲击问题,建立非线性时变六连杆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研究间隙大小、驱动转速对系统动态特性及可靠性的影响规律,并揭示六连杆运动副间隙由于运动副元素分离导致的振动冲击机制。基于Lankarani-Nikravesh接触模型,得到运动副间隙碰撞力,并结合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构建含间隙的六连杆压力机动力学控制方程组。对该模型的变步长Runge-Kutta法积分迭代求解结果表明:运动副间隙大小对接触力波动较为敏感,其冲击力幅值随关节间隙和驱动转速增大而大幅增加,尤其是当旋转副间隙值超过0.5 mm、驱动转速大于90 r/min时,引起较大冲击力(峰值大于6 kN),同时冲击波动力大于120 kN,系统稳定性急剧恶化,导致机构运行可靠性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运动副间隙及合理的驱动转速对消除压力机冲击振动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压力机 间隙冲击 动力学建模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拉伸破坏特征及细观机制
20
作者 李晓锋 李海波 +1 位作者 刘黎旺 傅帅旸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87-2398,共12页
了解岩石动态抗拉特性对于研究岩体工程在爆破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超高速相机和数字图形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对花岗岩开展冲击劈裂试验。通过电测应变法和超高速相机判断了巴西圆盘试样... 了解岩石动态抗拉特性对于研究岩体工程在爆破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超高速相机和数字图形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对花岗岩开展冲击劈裂试验。通过电测应变法和超高速相机判断了巴西圆盘试样的应力平衡和中心起裂条件。采用超高速DIC方法分析了微秒时间尺度上岩石变形场演化,并结合偏光镜试验讨论了晶体尺度上的材料率效应机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抗拉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关系存在3个分区,II区满足统一动态强度模型,其特征应变率和动增长系数分别为48.3 s^(−1)和0.97,且平均破碎尺寸并不随应变率的增加而显著变化;残余动能占耗散能比值为23%~47%。在晶体尺度上,细观破裂主要以穿晶裂纹、弯折裂纹、裂纹簇聚成带和晶体粉碎化等形式出现。随着应变率增加,岩石的破坏过程发生从中心起裂到边界失效转变,当应变率超过一定值,应力平衡和中心起裂条件失效,动态抗拉强度随应变速率增加反而降低,导致试验条件的有效性存在偏差,试验结果需审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冲击荷载 率效应机制 统一强度模型 破碎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