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免疫磁分离
1
作者 金彦 王敬依 +4 位作者 程佳宁 于乐民 张壁臣 张一博 许童羽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9,共10页
开发一种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分离与富集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该系统由微流控芯片、微控制器、电磁分离与混合模块组成,具备电磁驱动混合和磁分离功能,能够实现免疫磁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孵育、分离与富集。在最优条件下,可... 开发一种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分离与富集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该系统由微流控芯片、微控制器、电磁分离与混合模块组成,具备电磁驱动混合和磁分离功能,能够实现免疫磁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孵育、分离与富集。在最优条件下,可以在13 min内实现对牛奶样品中浓度范围为2×10^(1)~2×10^(6) CFU/m L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捕获与分离,捕获率在33.3%~67.5%之间,最低检测限为20 CFU/m L。因此,这种高度集成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能够从复杂食品基质中迅速、准确地富集目标细菌,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应对食源性疾病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免疫磁珠 免疫磁分离 主动电磁混合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式SBC在IMS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王颖 奚展跃 严学纯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25,共6页
本文介绍了IMS中分离式边界接入控制体系的架构和功能,并探讨了分离式SBC的组网模式,最后对分离式SBC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ims 边界接入控制 分离式S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峻豪 匡磊 +7 位作者 雷镒妃 赵天睿 许灏钧 陈斌 王丹 韦阳飞 洪灯 胡长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19-2227,共9页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是通过磁场作用使得磁珠表面所吸附的靶标物从样品中分离的前处理技术。免疫磁珠捕获靶标后,免疫磁珠-靶标复合物磁吸固定在管壁,洗脱杂质即可得到靶标。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富集效果主要受抗体特异性、磁珠直径、磁珠添...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是通过磁场作用使得磁珠表面所吸附的靶标物从样品中分离的前处理技术。免疫磁珠捕获靶标后,免疫磁珠-靶标复合物磁吸固定在管壁,洗脱杂质即可得到靶标。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富集效果主要受抗体特异性、磁珠直径、磁珠添加量、孵育时间和样本pH影响,其中抗体特异性是影响磁珠富集效果的关键。利用免疫磁珠可吸附抗体的特性,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中替代包被步骤,可大幅减少检测时间;免疫磁性分离技术作为前处理方法,与其他检测方法联用后,可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效率。笔者从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原理、一般分离步骤、常见影响因素,以及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层析法、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流式细胞术、电化学传感器、液相色谱法等应用方面进行阐述,为免疫磁性分离技术的研究及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 样本前处理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tinum Nanoparticle-based Collision Electrochemistr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MCF-7 Cells
4
作者 Fu-Xing Qin Ming-Ke Li +4 位作者 Hui-Long Zhou Wei Wen Xiu-Hua Zhang Sheng-Fu Wang Zhen Wu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7,共9页
Cancer metastasis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ancer patients worldwide and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treating cancer.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play a pivotal role in cancer metastasis.However,the content... Cancer metastasis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ancer patients worldwide and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treating cancer.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play a pivotal role in cancer metastasis.However,the content of CTCs in peripheral blood is minimal,so the detection of CTCs in real samples is extremely challenging.Therefore,efficient enrichment and early detection of CTCs are essential to achieve timely diagnosis of diseases.In this work,we constructed an innovative and sensitive single-nanoparticle collision electrochemistry(SNCE)bio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MCF-7 cells(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by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technique and liposome signal amplification strategy.Liposomes embedded with platinum nanoparticles(Pt NPs)were used as signal probes,and homemade gold ultramicroelectrodes(Au UME)were used as the working electrodes.The effective collision between Pt NPs and UME would produce distinguishable step-type current.MCF-7 cells were accurately qua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 concentration and collision frequency(the number of step-type currents generated per unit time),realizing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detection of MCF-7 cells.The SNCE biosensor has a linear range of 10 cells·mL^(-1)to 10^(5) cells·mL^(-1)with a detection limit as low as 5 cells·mL^(-1).In addition,the successful detection of MCF-7 cells in complex samples showed that the SNCE biosensors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patient sample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Single-nanoparticle collision electrochemistry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LIPOSOME Platinum nanopart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性捕获ELISA技术在松材线虫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曹宇 李海燕 +4 位作者 马洪周 胡加付 杨文博 王玉嬿 白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5-589,共5页
本研究采用种子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并以兔抗松材线虫IgG致敏,制备出能特异性地捕获松材线虫蛋白抗原的免疫磁性微球。以生物素标记抗体为示踪抗体,并结合酶标亲和素检测系统,用于疫木样品的分析。利用该方法对采自不同地区的3... 本研究采用种子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并以兔抗松材线虫IgG致敏,制备出能特异性地捕获松材线虫蛋白抗原的免疫磁性微球。以生物素标记抗体为示踪抗体,并结合酶标亲和素检测系统,用于疫木样品的分析。利用该方法对采自不同地区的3种松树,其中松材线虫病木17株、拟松材线虫病木5株和健木3株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虽然拟松材线虫病木也呈现了一定的交叉反应,但疫木中松材线虫总检出率为94.1%,灵敏度达到0.1μg.mL-1线虫蛋白抗原。研究表明免疫磁性捕获ELISA技术可直接捕获木屑中的微量线虫抗原,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松材线虫的快速检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性微球 免疫磁性捕获 ELISA 松材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珠法富集沙门氏菌的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山珊 牛瑞江 +3 位作者 赖卫华 刘道峰 魏华 熊勇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53-156,共4页
采用活泼酯法将磁珠和抗体偶联,制备沙门氏菌免疫磁珠,系统地优化了偶联条件和免疫磁珠捕获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偶联条件:每毫克磁珠抗体偶联量为50μg,免疫磁珠的添加量为0.4mg,菌液浓度为102~106CFU/mL时,捕获效率为65%~82%;免疫磁... 采用活泼酯法将磁珠和抗体偶联,制备沙门氏菌免疫磁珠,系统地优化了偶联条件和免疫磁珠捕获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偶联条件:每毫克磁珠抗体偶联量为50μg,免疫磁珠的添加量为0.4mg,菌液浓度为102~106CFU/mL时,捕获效率为65%~82%;免疫磁珠捕获工艺:目的菌最佳孵育时间为45min,最佳磁分离时间为3min,磁场强度为0.8T,磁珠粒径为180nm;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捕获效率分别为61.4%、45.8%、48.2%、78.5%、64.1%,对鸡蛋清、蛋黄、牛奶和纯培养基中沙门氏菌捕获效率分别为44.3%、43.2%、65.2%和72.5%。免疫磁分离富集技术具有分离速度快、操作简单、捕获效率高、可重复性好等特点,可在食品样品预处理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分离 沙门氏菌 捕获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免疫磁珠富集单核增生李斯特菌 被引量:16
7
作者 钟子清 熊勇华 +5 位作者 赖卫华 许恒毅 山珊 陈奇 谢芳 余扬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12-215,共4页
比较抗体直接偶联、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介导偶联的免疫磁珠以及免疫磁珠的粒径对单增李斯特菌捕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介导偶联的免疫磁珠捕获效率约是直接偶联法的3倍;同时,磁珠粒径对捕获效率也有较大影响,当免疫... 比较抗体直接偶联、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介导偶联的免疫磁珠以及免疫磁珠的粒径对单增李斯特菌捕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介导偶联的免疫磁珠捕获效率约是直接偶联法的3倍;同时,磁珠粒径对捕获效率也有较大影响,当免疫磁珠用量为100μg时,180、350、1150nm的免疫磁珠捕获效率分别为95%、18%和9%。因此,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介导偶联的180nm免疫磁珠是一种低成本、易操作、高效率的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富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 免疫磁分离 链霉亲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分离技术在E.coli O157∶H7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唐倩倩 王剑平 +2 位作者 叶尊忠 盖玲 应义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14-2618,共5页
免疫磁分离(i mmunomagnetic separation)技术因其具有选择性好、特异性强、能起到浓缩的作用,已与其他快速检测方法如电化学、光学等方法连用,应用于食品、环境卫生检测等领域。免疫磁分离技术是目前最有推广价值的技术之一。文章通过... 免疫磁分离(i mmunomagnetic separation)技术因其具有选择性好、特异性强、能起到浓缩的作用,已与其他快速检测方法如电化学、光学等方法连用,应用于食品、环境卫生检测等领域。免疫磁分离技术是目前最有推广价值的技术之一。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的E.coli O157∶H7-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 MB)浓度配比、E.coli O157∶H7与Bacillus subtilis不同的体积比下的免疫磁分离的捕获率,得出当E.coli O157∶H7-I MB浓度配比为1∶30时,捕获率近100%,即所有的目标菌均可被捕获到;在总体积不变、IMB的加入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Bacillus subtilis比例的增加,捕获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情况。同时,将IMS与ATP生物发光法结合起来,对不同浓度的E.coliO157∶H7进行了检测,得出该方法与传统的平板培养法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则R2=0.9882,检测限可低达102CF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O157∶H7 免疫磁分离 ATP生物发光 捕获率 菌落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分离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曹潇 赵力超 +4 位作者 陈洵 谢会 张竟丰 刘卓坤 王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38-345,共8页
建立食源性致病菌快速高效的检测新方法和策略对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至关重要。样品前处理是快速筛选病原体的关键步骤。常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通常需要前增菌和选择性分离等预处理过程才能达到提高目标细菌浓度的目的,耗时长且灵... 建立食源性致病菌快速高效的检测新方法和策略对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至关重要。样品前处理是快速筛选病原体的关键步骤。常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通常需要前增菌和选择性分离等预处理过程才能达到提高目标细菌浓度的目的,耗时长且灵敏度低。免疫磁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是一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从复杂食品样品中分离和浓缩目标病原菌的技术,已被应用于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本文综述了IMS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IMS作用原理、影响IMS效果的因素以及结合其他检测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最新应用研究,以期为该技术更深层次的应用研究和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分离技术 磁分离效果 食源性致病菌 样品前处理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捕获-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小鹃 李海刚 +3 位作者 吴清平 张菊梅 陈玲 蔡淑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9-83,共5页
建立了免疫磁珠分离(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联合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准确、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的方法。采用亲和纯化的羊抗沙门氏菌抗体与Dynabeads M-280磁珠制备沙门氏菌免疫磁珠,优化反应条... 建立了免疫磁珠分离(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联合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准确、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的方法。采用亲和纯化的羊抗沙门氏菌抗体与Dynabeads M-280磁珠制备沙门氏菌免疫磁珠,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免疫磁珠分离方法。同时根据沙门氏菌特异性ttr基因,建立Real-time PCR体系,并检测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可产生荧光信号,而其他细菌均未见明显荧光信号。利用所建立的免疫磁捕获-荧光定量PCR(IMS-real-time PCR)方法可以检测初始含菌量最低为6.5CFU/25g的食品样品,全过程需时约8h。150份实际食品样品中,IMS-real-time PCR方法检出27份阳性样品,免疫磁珠联合XLT4平板培养法检出18份阳性样品,传统国标法检出14份阳性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分离 荧光定量PCR 沙门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分离技术在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毛燕 黄小林 +1 位作者 许恒毅 熊勇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51-355,共5页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是李斯特菌属中的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菌,致死率30%~70%,并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早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可能污染的单增李斯特菌对于减少死亡率非常重要,因此亟需建立一些快速、灵敏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是李斯特菌属中的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菌,致死率30%~70%,并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早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可能污染的单增李斯特菌对于减少死亡率非常重要,因此亟需建立一些快速、灵敏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现有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对未经前增菌的食品样本检测灵敏度较低,限制了这些方法直接用于食品样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免疫磁分离是一种可以短时间内高效富集样本中目的菌的技术,与常用的检测方法结合,可以缩短检测周期,提高检测灵敏度。本文综述了免疫磁分离技术在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免疫磁分离技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免疫磁分离-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蕾 曾静 +4 位作者 魏海燕 马丹 程晋霞 张西萌 张海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采用副溶血性弧菌单克隆抗体、纳米免疫磁分离技术,结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建立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纳米免疫磁分离-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副溶血性弧菌纳米免疫磁珠在菌体浓度为103 CFU... 采用副溶血性弧菌单克隆抗体、纳米免疫磁分离技术,结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建立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纳米免疫磁分离-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副溶血性弧菌纳米免疫磁珠在菌体浓度为103 CFU/mL水平时,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捕获率达到74%。在纯培养、无需增菌情况下,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达到140 CFU/mL;通过134株副溶血性弧菌和74株非目标菌的测试,实时荧光PCR技术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食品基质添加实验中,其检测限为2 CFU/25 g样品,增菌时间缩短到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免疫磁分离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磁珠快速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程程 赵玲 +3 位作者 李敏通 王蓉晖 李延斌 胡耀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5-178,182,共5页
通过实验优化建立基于免疫磁分离技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分离方法,为后续快速检测提供基础。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抗制备的免疫磁珠对其捕获。结合平板菌落计数,考察包被磁珠时多抗加入量、免疫磁珠加入量及捕获时间等因素对捕获效... 通过实验优化建立基于免疫磁分离技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分离方法,为后续快速检测提供基础。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抗制备的免疫磁珠对其捕获。结合平板菌落计数,考察包被磁珠时多抗加入量、免疫磁珠加入量及捕获时间等因素对捕获效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最佳捕获条件为抗体加入量30μL,免疫磁珠加入量80μL,捕获时间45min,在此条件下捕获效率均超过30%,该方法捕获限可达到101CFU/mL,特异性良好,并初步用于羊肉卷洗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分离,捕获时间小于1h。免疫磁分离作为一种快速的分离筛选方法,可用于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 金黄色葡萄球菌 捕获效率 快速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涛 刘凯 +3 位作者 王艳 綦廷娜 叶长芸 熊衍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1-293,315,共4页
目的建立免疫磁珠分离法(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联合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方法。方法根据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抗原特异性基因rfbEO157设计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real-time... 目的建立免疫磁珠分离法(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联合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方法。方法根据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抗原特异性基因rfbEO157设计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并检测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用O157免疫磁珠特异性捕获标本菌液中的O157∶H7大肠埃希菌,结合real-time PCR对磁珠捕获菌细胞的DN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O157∶H7大肠埃希菌可产生荧光信号,而其他常见致病菌均未见明显荧光信号;采用IMS-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标本,菌液含菌量为3.3×102CFU/mL时即可被检出,检测全过程需时约4h。结论 IMS-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快速易操作等特点,该检测方法能提高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可用于标本的快速诊断、疾病监测和暴发疫情的病原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分离法 荧光定量PCR 大肠埃希菌O157∶H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特异性快速检测系统研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青 刘儒平 +2 位作者 刘晓红 罗金平 蔡新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99-902,共4页
结合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原理和免疫磁分离技术,研制了一种细菌特异性快速检测系统,可实现对细菌的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检测。该仪器通过改进光学检测模块的避光设计和放大采集电路的噪声抑制设计,及严格控制试剂反应条件,降低了检... 结合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原理和免疫磁分离技术,研制了一种细菌特异性快速检测系统,可实现对细菌的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检测。该仪器通过改进光学检测模块的避光设计和放大采集电路的噪声抑制设计,及严格控制试剂反应条件,降低了检测背景,从而达到了更低的检测下限并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对大肠肝菌(ATCC25922)标准菌溶液进行检测,检测下限达到18CFU/mL,与培养计数法检测结果相关系数R达到0.993,选取一份样品进行重复性检测,相对平均偏差(R.A.D.)为6.48%,变异系数(CV)为9.33%。结合免疫磁分离技术,对混入的高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大肠杆菌溶液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原始大肠肝菌培养计数结果一致,证明该仪器及方法对检测大肠肝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系统检测速度快,准确度较高,重复性良好,特异性好,可用于食品及环境中的致病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系统 特异性 生物发光 三磷酸腺苷(ATP) 免疫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中的纳米磁珠分离器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洪山 莫嘉嗣 +2 位作者 袁润余 焦培荣 罗锡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7,共8页
为实现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中的纳米级免疫磁珠分离,该文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环形六孔纳米磁珠分离器,通过瓦型钕铁硼永磁体的合理布局,采用高导磁率的坡莫合金制作导磁片并贴合离心试管外壁锥度,实现了满足试验要求的6个局部强磁场区域,实... 为实现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中的纳米级免疫磁珠分离,该文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环形六孔纳米磁珠分离器,通过瓦型钕铁硼永磁体的合理布局,采用高导磁率的坡莫合金制作导磁片并贴合离心试管外壁锥度,实现了满足试验要求的6个局部强磁场区域,实测分离器分离空间磁感应强度达1166.2 mT,最大磁场梯度达152.7 T/m。为考核磁分离器分离效率,分别开展了多点磁感应强度测量、磁珠分离效率初步观察、透射电镜辅助观察等定性试验,并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别采用灭活的禽流感H5N1病毒和大肠杆菌E.coli O157:H7,结合Dot-ELISA和平板菌落计数方法进行了30、100和180 nm磁珠分离效率考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30、100和180 nm磁珠,当分离时间分别大于等于60min、60和40s时,磁珠分离器对3种磁珠捕获效率均在96.5%以上,分离上清液中均无残留磁珠,磁分离系统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装置 病毒 分离器 纳米磁珠 禽流感 磁感应强度 分离效率 免疫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免疫微球的合成及其在基因重组IL-2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立安 陈万录 +1 位作者 朱宝泉 陈代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7-50,共4页
本文在合成Fe3O4磁性材料的基础上,制备出agarose-Fe3O4磁性动体激球,并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建立了一套制备磁性微球的合成方法。将其与抗rhIL-2单克隆抗体(mAb)连接制备的免疫磁性极球一步纯化rhIL-2后,经SDS-PAGE、光密度扫描和C... 本文在合成Fe3O4磁性材料的基础上,制备出agarose-Fe3O4磁性动体激球,并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建立了一套制备磁性微球的合成方法。将其与抗rhIL-2单克隆抗体(mAb)连接制备的免疫磁性极球一步纯化rhIL-2后,经SDS-PAGE、光密度扫描和CTLL细胞活性测定表明,纯度为93%,活性回收率为80%,比活性为2.0x109IU/g蛋白质。结果说明磁性免疫微球不失为一种简单、快速分高蛋白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分离 IL-2 磁性免疫微球 基因重组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珠结合RT-PCR检测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被引量:7
18
作者 阚春月 衣杰荣 +2 位作者 王守法 于翠 杨翠云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47,共5页
以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黄瓜种子为材料,建立了免疫磁珠结合RT-PCR直接检测种子携带病毒的高灵敏度方法。结果表明:当磁珠的包被单克隆抗体浓度为1.5×10^(-5)mg/mL时,可检测到的最低抗原浓度为7.813×10^(-3)mg/mL,相当于8... 以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黄瓜种子为材料,建立了免疫磁珠结合RT-PCR直接检测种子携带病毒的高灵敏度方法。结果表明:当磁珠的包被单克隆抗体浓度为1.5×10^(-5)mg/mL时,可检测到的最低抗原浓度为7.813×10^(-3)mg/mL,相当于8 ng种子中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该方法的灵敏度比免疫捕获RT-PCR(IC-RT-PCR)的灵敏度高出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RT-PCR 免疫磁珠分离 免疫捕获 黄瓜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细霞 涂俊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56-960,共5页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s separation techniques,IMBS)是利用磁珠上包被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发生亲和反应,从复杂的样品组份中分离目标抗原。再利用磁珠的磁响应性,实现对目标抗原的富集。该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s separation techniques,IMBS)是利用磁珠上包被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发生亲和反应,从复杂的样品组份中分离目标抗原。再利用磁珠的磁响应性,实现对目标抗原的富集。该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离富集速度快、适用范围广。再结合最新的快速检测技术,使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时间从传统的几天缩短到几小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原理,食源性致病菌免疫磁珠的类型,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应用的进展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 食源性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免疫球蛋白构建免疫磁珠富集金葡菌条件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光明 刘阳 +6 位作者 孙力军 王雅玲 徐德峰 刘唤明 罗林 陈宏 励建荣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5-271,共7页
利用人免疫球蛋白制备富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免疫磁珠及优化条件;利用化学键法制备免疫磁珠,并用矩阵法和单因素法优化免疫磁珠制备条件,通过磁珠对抗体饱和吸附量及加入量相关性评价磁珠与抗体固定化程度,根据免疫磁珠的特异性、灵敏性... 利用人免疫球蛋白制备富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免疫磁珠及优化条件;利用化学键法制备免疫磁珠,并用矩阵法和单因素法优化免疫磁珠制备条件,通过磁珠对抗体饱和吸附量及加入量相关性评价磁珠与抗体固定化程度,根据免疫磁珠的特异性、灵敏性及饱和捕捉量来考察IMBS.aureus对金葡菌的富集能力;结果显示采用MB-M型磁珠,加入质量浓度均为5 mg/L的活化剂EDC和NHS,于24℃偶联人IgG,24 h得到IMBS.aureus,其饱和吸附量为393.27μg,磁珠与人IgG加入量具有相关性,IMBS.aureus特异性好、灵敏度高(26 CFU/10 mL),0.2 mL IMBS.aureus饱和捕捉菌液浓度为106CFU/mL;通过优化,磁珠装载人IgG分子的能力提高了5倍,检测限提高了4倍,富集金葡菌的效率大大增强,成本降低,为人免疫球蛋白磁珠富集和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际应用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免疫磁法 人免疫球蛋白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